九年级语文试题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1)下列句中划线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A.乐亦在其中乐善好施B.曲肱而枕之迂回曲直C.同舍生皆被绮绣舍生取义D.右备容臭臭未干(2)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主人日再食食:食物B.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C.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D.略无慕艳意慕艳:羡慕(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甲、乙两文段中,宋濂和孔子在物质生活享受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这体现了他们怎样的人生追求?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含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九年级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B. 应届(yīng)C. 恣意(zì)D. 箴言(zhēn)答案:C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努力,我们班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他这种不讲信义的人,谁也不会相信他的话。
D.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答案:A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A4-20. (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填充)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其中“婵娟”指的是______。
答案:月亮2.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情怀。
答案:忧国忧民3-10. (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填充)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 范仲淹在文中提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这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答案:体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即通过政治改革实现社会和谐与繁荣。
2. 文中“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指的是谁?答案:指的是唐代诗人和文人。
3-5. (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填充)(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问题。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和答案解析

2024年秋季九年级(初三)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亘.古(gèn)倜傥.(tǎng)炽.热(zhì)怏.怏不乐(yàng)B.上溯.(sù)眼眶.(kuàng)缄.默(jiān)慷慨.激昂(kǎi)C.庇.护(bì)较量.(liàng)冠冕.(miǎn)拾.级而上(shí)D.驰骋.(chěng)蓦.然(mù)锃.亮(zèng)坦荡如砥.(dǐ)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仲裁文彩彰显人情世故B.敦实纯粹濒临一代天娇C.星辰贸然旁骛红妆素裹D.考订洋溢熏陶神采奕奕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上海某电梯集团的潘阿锁一头扎进电梯研发之中,对技术精益求精....,终于成长为真正的工匠。
B.任何工作的过程都是充满艰辛的,抵达目的所需要的,除了激情,还有任劳任怨....,默默耕耘。
C.庆祝“五四”的晚会上,两位同学模仿的小品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D.人工智能时代,新职业新岗位将如雨后春笋....,为更多的人搭建更多的人生出彩的舞台。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是我国古代纪传体通史的鸿篇巨制。
B.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布衣”“汗青”“婵娟”,“青鸟”“簪缨”常用来代指平民、历史、月亮、信使、达官显贵。
C.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由三大环节构成:辞别旧年、团年守岁、迎接新年。
D.“加冠”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黄发垂髫”中的“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
二、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性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各版本)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各版本)一、选择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拮据(jiéjū)B.摧枯拉朽(cuīkūlāxiū)C.恪守(kèshǒu)D.恣肆(zìsì)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总是模棱两可。
B.这个故事的结局让人啼笑皆非。
C.他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D.这场演出非常成功,观众们都赞不绝口。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
B.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气和友谊的故事。
C.他穿着一件红色的衣服,戴着一顶蓝色的帽子,非常引人注目。
D.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深受读者喜爱。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你听我说,”妈妈说,“明天我们要去外婆家。
”B.他喜欢在清晨跑步,呼吸新鲜的空气,欣赏美丽的风景。
C.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D.“你吃饭了吗?”他问。
5.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A.《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
B.《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
C.《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长篇小说。
D.《三国演义》是元代作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小说。
二、判断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3.《骆驼祥子》是鲁迅先生的作品。
()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
()三、填空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青青子____,悠悠我心。
”2.“学而不思则____,思而不学则殆。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____邻。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____。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____。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以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以及答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试题一、基础知识部分。
(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3分)A、脚踝(huái) 谀(chán)词阴霾(mái) 面面厮觑(qù)B、阔绰(c huò) 亵(xiè)渎汲取(jí) 棱(léng)角分明C、社稷(jì) 禀(bǐng)请拙(chù)病舐(shì)犊之情D、抽噎(yē) 拮据(jū) 夙(sù)夜恃(zhì)才放旷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A、庸碌缀学睿智豁然贯通B、肥硕陨落商酌无与抡比C、旁骛吹嘘伫立刻骨铭心D、天娇褴褛静谧重蹈覆辙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老同学见了面,个个都很开心,大家不拘一格,那场面可真热闹。
B、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先付之一笑。
C、地质队员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要为国家找出丰富的矿藏。
D、这次实验眼看就要成功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要懈怠,如果功亏一篑,实在可惜。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①课堂教学对话是平等的对话,是打破了时空________的对话,是心灵的交流与撞击。
②去年,41家大型企业派人专程到西安翻译学院表达了对210名在校大三学生的预聘________。
③_______职业教育能将科学技术与现实生产力结合,使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_______备受重视。
A、界限意向由于/因而B、界限意见因为/从而C、界线意见由于/因而D、界线意向因为/从而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分)A、能不能获奖,对于我是向来毫不介意的;我是想通过参与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
B、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大约可有一二千朵左右,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
九年级语文试题

九年级语文试题九年级语文试卷的练习是提高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在九年级语文的考试即将到来之际,同学们要好好做语文试卷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九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九年级语文考试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⒈ 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句子抄写在方格中。
登谷山眺粉水登清,过茨河观承恩古厦。
⒉ 给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读音。
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 )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
(冰心《谈生命》)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在少年队比赛中,用青年队队员参赛,是拔苗助长。
B.王老师不辞辛苦,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的李小明同学。
C. 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D.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各地美食,丰富多彩,让人莫衷一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阅读名著是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
B.没有谁不能不被程威同学爱心孝母的事迹感动。
C.杨爷爷种的辣椒基本上全卖完了。
D.糖就像烟草和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且容易让人上瘾。
5.将下列语句填入文段,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树高千仞,落叶归根,守望是乡愁的诺言,张望是乡愁的姿势。
,,,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乡亲们都在等候一场隆重的典礼——你那一声,一声暌违太久的长哭。
①端午的粽香腊八的粥②元宵的汤圆年夜的饭③中秋的明月清明的雨A.③①②B.②①③C.①③②D.③②①6.阅读下列名著节选,回答问题。
(2分)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明月的大海里。
”这首诗的作者是。
小诗把对母爱的歌颂、对童真的呼唤、对的咏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迪。
7.古诗文默写。
(每空1分,共8分)(1)树木丛生,。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九年级的学生正在紧张地进行月考复习,想要提高语文成绩,那最好的途径就是多做试卷。
店铺为大家力荐了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以及参考答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1.默写古诗文申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①子日:“ ,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②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李白)③春蚕到死丝方尽,。
《无题》(李商隐)④,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王安石)⑤ ,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诸葛亮) ⑥足蒸暑土气,。
《观刈麦》(白居易)⑦,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⑧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2)默写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下片。
(4分)2.下面几行文字优美生动,你读一读,完成(1)-(4)题。
(9分)生命是盛开的花朵,绚丽多姿,灿烂芬芳。
生命是隽永的诗篇,清新流畅,意蕴深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协,婉转悠扬,汹涌澎湃,浩浩荡荡。
(1)给第一行中的“绚”字注音。
(2分)绚()隽()(2) 第二行中“隽永”的意思是。
(2分)(3) 第三行中有错别字的一个字是“ ”,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是“ ”。
(2分)(4)仿照前三句的句式,把第四行句子补写完整。
(3分)。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根据《水浒》的叙述,本书表现了“”的主题。
《水浒》印证了“ ”真理。
(2) 《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其中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
其中流传的谚语有:。
(各举一列即可)4.你班组织'毕业晚会'活动,假如你经历了下面一些事情,你是怎么解决的?(12分)(1)班级征集晚会主题语,要求是简洁、形象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你写的是什么?(2分)(2)根据节目表,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之后是舞蹈'友谊地久天长',请你为连接这两个节目写几句串台词。
九年级语文选择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选择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知识)D.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愤:愤怒)答案:D(愤:心求通而未得)2. 以下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松间照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黄河远上白云间答案:A(春风又绿江南岸,将春风赋予了“绿”的动作,拟人化)3.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没有明显的排比结构)4. 下列句子中,属于反问句的是:A. 这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吗?B.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呢?C. 你真的认为这是对的吗?D. 难道你不知道吗?答案:B(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呢?使用了“怎么可能”构成反问)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B.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C. 他一言不发,沉默得像块石头。
D. 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答案:A(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将一日不见的时间夸张为三秋)二、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憩也别有风味的。
(1)请简述文中“月光如流水一般”所表达的意境。
答案:这句话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月光比作流水,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柔和与宁静,营造出一种静谧、清澈的夜景。
(2)“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将叶子和花比作在牛乳中洗过,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叶子和花的清新和纯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学科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4分)(1-8每句1分,第9题2分,书写1分)1.窈窕淑女,。
(《关雎》)2. ,在水一方。
(《蒹葭》)3.角声满天秋色里 , 。
(李贺《雁门太守行》)4.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5.《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以成语来表明齐国纳谏除弊之初的场面。
6. 战场是古代英雄男儿叱咤风云的场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将士之坐骑和弓箭来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诗句是:,。
7.效力沙场乃爱国志士情之所衷,但自古忠孝难两全。
《渔家傲·秋思》揭示戍边将士报国与思家矛盾心境的诗句是:,。
8. 老骥伏枥志未衰,皓首更有少年心。
苏轼虽然人生多舛,但其豪迈胸怀却无人可及。
他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三国孙权为典故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9.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传承家规家训、发扬好家风美德,学校举办“树清廉家风,立崇廉家规”主题活动,请你为活动书写一幅对联。
上联:树家风人人传承下联:二、阅读(46分)(一)古诗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10分)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本文选自《左传》,旧传作者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
(1分)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小惠未徧.(2)彼竭我盈.12.食不厌精,言不厌简。
本文中曹刿一言即揭示其请见及论战的原因,请找出这个句子写下来并指出其在文中的作用。
(2分)13.文章第二段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塑造曹刿形象的,表现出人物什么特点?(2分)14.《左传》充分体现了古代文化言简意深、要言不繁的特点,在文章剪裁方面颇具功力。
结合文章分析作者是如何处理详略的,这样处理详略有什么好处?(3分)(乙)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5分)少年行(唐)令狐楚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①,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释】①河湟: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之地。
15.“不拟回头望故乡”中的“拟”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16.本诗的前两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2分)17.这首诗表达了青年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现代文阅读(26分)落在父亲生命中的雪熊荟蓉“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这是新疆作家刘亮程在《寒风吹彻》里的一段话。
父亲节来临之际,它催生了我潜藏的泪水,将我带进那久远的艰难岁月,也让我分外清晰地看到了那些落在父亲生命中的雪。
查出心脏病和高血压时,父亲才三十出头,我刚上初中。
那时候的秋天好像特别冷,9月一开学就需穿上夹衣了。
我每周都要穿过四五里长的田间小路回家,带一罐头瓶腌菜和五毛零花钱返校。
开学不久后的一个周末,我回到家,意外听到母亲边哭泣边说:“你这病要长期吃药,又不能负重,卖棉花的白条不晓得哪天能兑现,我看就让蓉儿去学裁缝吧。
湾子里就她一个姑娘在读书了……”父亲的声音干脆利落:“蓉儿聪明,是读书的料。
这话以后不要再提。
我这病一时半会儿也不会要命,咱们悠着点,日子能过得去的……”我装作什么也没有听见,径去厢房找饭吃。
只是后来在返校时,拒绝接受父亲递过来的五毛钱。
父亲没有勉强,他默默推出自行车,送我上学。
乡间土路,逼仄坑洼,一边是水沟,一边是田地。
自行车新买才半年,父亲车技不佳。
我在车后座上摇晃,提心吊胆。
过谭湖段时,猛一阵颠簸,父亲和我连人带车,翻到田里。
我只是被稻草的残桩扎了一下,并无大碍。
父亲却歪在车下,挣不起身子来。
在我的帮助下,父亲才重新站起来。
他拍拍身上的泥土,有些尴尬地笑了笑,随即提出要我坐在车上,他继续推车行进。
我说学校快到了,你先回去吧。
他没有坚持,叮嘱我好好念书,就调转车头。
绚烂的夕光中,他飘摇在自行车上的黑瘦的背影,显得那么单薄而苍凉。
我不忍看第二眼,铆足劲儿朝学校奔跑。
回到学校,在书包的夹层里,我发现了被刻意“藏”着的五毛钱。
每周的这五毛钱,是用来补充维生素的。
那时候,我们是自己淘米,用铝盒炖饭吃。
下饭的菜,就是从家里带来的酱萝卜、洋姜、霉干菜之类。
条件好点的学生,可能会带些榨菜炒肉、干鱼什么的。
父亲说光吃腌菜不行,要我打点青菜,补充维生素。
五分钱一个的青菜,我本来就舍不得买,这时更不会了。
我的零用钱都是花在买纸笔和蜡烛上。
晚自习下课后,教室就停电了。
还想学习,就只能点蜡烛。
一支蜡烛八分钱,能点两个晚上。
直到现在,我都记得蜡烛那淡淡的熏香味,记得镜子里那黑黢的鼻孔眼,记得考了好名次后老师那高分贝的表扬,记得同学们不无羡慕嫉妒的眼神。
说到底,那时我更沉浸于小我的感受,并深以自己的刻苦努力为荣。
当我朝着自己的目标坚定奋斗的时候,我看不到落在父亲身上的雪,那沉甸甸的雪。
又一个周末回家,见到一脸苦相的大舅正在堂屋里跟父亲说着什么,之后,父亲折回房里拿出一张条子交给他:“这是150块,你先对付一下。
以后,再不要赌了……”大舅走后,母亲嘟哝开来:“我们的日子都愁得没有法子,你倒是会做好人,给他钱,丢到无底洞里……”父亲沉下脸。
“你忍心看着你兄弟被别人下胳膊下腿吧!他求到我们这里了,总不能让他空着手回去。
”然而,父亲的不忍,终是将自己拖进了更深的冬天。
那时候,除了田地的收入,再没有其他来钱的途径。
家里意外支出的这150元钱,只能通过精打细算、节衣缩食来弥补了。
那一个秋冬,我们连红薯和甘蔗都没有吃足,更不用谈鸡蛋和面饼了。
所有能换钱的东西,都被父亲打进了算盘。
红薯和甘蔗都择优下了窖,留待正月里卖钱。
芋环、慈姑各留了两碗,用来请拜年客。
花生就炒了一筛子,过年塞了一下牙缝。
元宵节,我们甚至连蒸肉都没吃一片。
就是这样,我还是听到父亲对母亲说:“我们只有90块钱了。
”记忆中,每年的元宵节晚上,父亲都要跟母亲交家底。
在八十年代初期,我们姐弟每学期的学费就得二三十元,还有种子、农药、化肥,以及三亲六眷的红白礼金,都是逃不脱的开支。
我不晓得父亲用这90元是怎么让全家度过难关的。
有一点可以肯定,父亲没有向别人借钱。
父亲外表瘦弱,骨子里却硬气得很。
他一生都没有向任何人借过一分钱。
家里造了两栋房子,都是把材料和钱攒齐了才开工。
对家庭事务,他长计划短安排,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后来,即使因病下了辞世的决心,也是把自己的丧葬费用凑够了才出发。
父亲总是说:“节省要从坛子口开始。
”意思是等一坛子米快吃完了,再节省就没有用了。
所以,我们吃过麦米粥、杂粮焖饭、高粱粑子,但我们家的大米缸,从未空过。
我们穿过补丁缀补丁的衣裤,但我们的冬天,从未挨冻过。
我们生命的每一抹暖阳,每一缕清光,其实都是父亲用孤独的雪擦亮的。
现在,当我为了给儿子买房,而甘愿长年累月地躬耕匍匐(在格子里),每天忍受十几个小时的煎熬时,我总是想起父亲,想起他为我们所默默承受的苦,那些不曾诉说的累,那些悄悄化掉的冰……父亲,一直都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独地过冬。
落在他一生中的雪,今天,终于被我看见。
而我,竟然已经没有机会,去为他生一个小炉火,披一件寒衣……1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分)⑴夹.衣()⑵颠簸.()⑶甘蔗.()⑷挨.冻过()19.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⑴他飘摇在自行车上的黑瘦的背影,显得那么单薄而苍凉..。
⑵当我为了给儿子买房,而甘愿长年累月地躬耕匍匐....(在格子里)。
20.请写出与文章开头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4分)21. 文中第四段写母亲打算让“我”辍学去学裁缝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4分)22.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情节概括父亲的形象。
(4分)23. 怎样理解“我们生命的每一抹暖阳,每一缕清光,其实都是父亲用孤独的雪擦亮的。
”这句话的含义。
(4分)24.请结合全文分析题目“落在父亲生命中的雪”的作用。
(4分)(三)名著阅读(5分)25.(1)阅读下面语段,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内容。
(2分)经典名著的内容往往丰富多次,引人入胜。
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在《》中讲述了“拳打镇关西”“”等一个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故事,读来使人酣畅淋漓。
(2)小张同学在读完培根《谈厄运》一文后,准备写一篇观点为“厄运能磨炼一个人”的读后感。
请你帮他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其相关故事来印证这一观点。
(3分)A.简·爱B.林冲 C格列佛三、作文(60分)(一)口语交际(10分)26. 根据情境,完成语言表达。
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后,中国奥委会就开始落实“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计划。
这一计划必将推动群众性冰雪运动的普及,届时,将会有更多的冰雪运动爱好者到北国吉林来参加活动。
作为吉林人,你将如何向冰雪爱好者和游客介绍“冰雪圣地”——吉林呢?(二)写作(50分)作文(1)题目:美在不期而遇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雨一直下哗,一道闪电;轰,一个响雷。
暴雨倾盆,天地间混沌一片……老大扑腾腾坐起来,推推身边的媳妇。
媳妇一骨碌爬起来,咋?屋里进水了?我是担心咱爹咱娘……说梦话吧?爹娘不是住在咱家吗?咱住的可是爹娘的老屋。
要塌,也是这里塌。
咱那屋,结实着呢!结实归结实,可那边地势低,万一进了水,也不是闹着玩的……门前有土埂,屋后有排水……哪能呢?睡吧,睡吧。
哗,一道闪电;轰,一个响雷。
暴雨倾盆,天地间浑沌一片……老大扑腾腾坐起来,媳妇也跟着坐起来。
你到底折腾个啥?我还是不放心……咱爹咱娘都七十多岁的人了,屋里一旦进了水,跑又跑不得……要不,你去看看?嗯,看看。
老大麻利地穿衣,下地。
把我一个人撇屋里?我也去!穿好雨衣,摁亮手电。
老大和媳妇拧开门,一头扎进暴雨里。
哗,一道闪电;轰,一个响雷。
暴雨倾盆,天地间浑沌一片……老大和媳妇跌跌撞撞来到自家门前,一切安好。
老大和媳妇磕磕绊绊地原路返回。
刚到院门口,眼前的一幕就把他们惊呆了——屋子塌了!……哗,一道闪电;轰,一个响雷。
雨一直下……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