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网络基本原理(汇总)
GSM基本原理

13
GSM 系统
• GSM 系统由移动台 MS 、基站子系统 BSS 、网络子系统 NSS 和操作子系统 OSS 四个部分组 成,如图 1.1 所示。移动台是移动网中的用户终端,包括移动设备 (ME) 和移动用户识别模块 SIM 卡。 SIM 卡上包含所有与用户有关的信息,也含有鉴权和加密实现的信息。基站子系统 (BSS) 由基站收发信台 (BTS) 和基站控制器 (BSC) 组成;负责在一定区域内与移动台之间的无 线通信。 BSC 是 BSS 的控制部分,一个基站控制器通常控制几个基站收发台,主要功能是进 行无线信道管理、实施呼叫和通信链路的建立和拆除,并为本控制区内移动台越区切换进行 控制等; BTS 是 BSS 的无线部分,实际是负责于某小区的无线收发信设备,包括发射机、接 收机、天线、连接基站控制器的接口电路以及收发信台本身所需要的检测和控制装置等,它 完成 BSC 与无线信道之间的转换,实现 BTS 与 MS 之间通过空中接口的无线传输及相关的控 制功能。网络子系统由移动交换中心 (MSC) 和操作维护中心 (OMC) 以及归属位置寄存器 (HLR) 、访问位置寄存器 (VLR) 、鉴权认证中心 (AUC) 和设备标志寄存器 (EIR) 等组成。 MSC 是整个网络的核心,它为本 MSC 区域内的移动台提供所有的交换和信令功能,同时它 在 MSC 之间完成路由功能,并实现移动网与其他网的互连。 HLR 是一种用来存储本地用户 位置信息的数据库,存储包括用户识别号码、访问能力、用户类别和补充业务等数据,也存 储漫游用户所在 MSC 区域的有关动态数据。 VLR 是一个用于存储进入其覆盖区已登记的用 户相关信息的数据库,为建立呼叫接续提供必要条件,当漫游用户登记时还要给该用户分配 一个新的漫游号码 (MSRN) ,用于其 HLR 选路,物理上可与 MSC 合设记作 MSC/VLR 。鉴 权中心 (AUC) 存储着鉴权信息和加密密钥,可以不断为提供一组参数 ( 包括随机数 RAND 、 符号响应 SRES 和加密键 Kc 三个参数 ) ,以此来鉴别用户身份的合法性,从而只允许有权用 户接入网络并获得服务。操作支持子系统 OSS 完成移动用户管理、移动设备管理和系统的操 作与维护。对全网中每一个设备实体进行监控和操作,实现对 GSM 网内各种部件的功能监视、 状态报告、故障诊断、话务量的统计和计费数据的记录与传递等功能。
GSM基础知识和移动通信原理

GSM系统中的主要组件
基站
基站是GSM网络的核心组件,用 于与移动设备进行通信并提供信 号覆盖。
移动设备
移动设备(如手机)通过基站与 GSM网络进行通信,将语音和数 据传输到目标位置。
移动交换中心
移动交换中心是GSM网络的核心 节点,负责呼叫控制和用户数据 交换。
GSM通信过程
1
注册
移动设备在GSM网络中注册,获得一个临时标识符,以便进行通信。
2
呼叫连接
用户通过拨号建立通话连接,GSM网络将呼叫路由到目标用户。
3呼叫释放Fra bibliotek通话结束后,GSM网络将释放连接并释放资源以供其他用户使用。
GSM网络的优点和局限性
1 覆盖广泛
GSM网络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广泛的通信覆盖,为用户提供了连续无缝的通信体验。
2 兼容性强
GSM设备的标准化使其与其他网络和设备兼容,方便用户在不同地区和网络间切换。
GSM加密
GSM使用加密算法保护通信内容, 确保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移动通信原理
1 信道分配
2 信号传输
3 网络交互
GSM使用时分多址技术, 将通信频谱划分为不同的 时隙,以实现同时多用户 通信。
移动通信通过无线电频率 在基站和移动设备之间传 输信号,实现语音和数据 传输。
GSM网络通过基站和移动 交换中心之间的传输路径, 实现用户之间的通信和互 联网接入。
GSM网络架构
基站子系统 (BSS)
包括基站控制器 (BSC) 和 天线系统 (BS),负责无线信号和用户数据传输。
网络子系统 (NSS)
由移动交换中心 (MSC) 和 访问控制器 (AC) 组成,处理用户数据和呼叫控制。
GSM基础原理(文字详细)

频率规划
1 频段划分
GSM技术使用不同的频段进行通信,以减少干扰和提高通信质量。
2 信道分配
对每个基站进行信道分配,确保有效的通信和资源管理。
3 频率重用
GSM技术使用频率重用的技术,实现更高的通信容量和效率。
信道类型
语音通信
GSM技术使用GSM语音编码方法实现清晰的语音通信质量。
数据业务
GSM技术支持数据传输,可实现电子邮件、互联网访问和文件下载。
2 演进与创新
GSM技术为短消息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后续的社交媒体和即时通信应用铺平了道 路。
3 广泛应用
短消息业务在个人通信、商业通信和紧急通信等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
安全机制
鉴别与认证
GSM技术通过鉴别和认证机制确保通信的安全 和可靠。
加密与解密
GSM技术使用加密算法对通信进行保护,防止 信息被窃听和篡改。
数据业务
数据传输
GSM技术支持数据传输,可用于传送电子邮件、 浏览网页和下载文件。
GPRS技术
GSM引入能。
EDGE技术
GSM升级到EDGE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 输速度和网络容量。
短消息业务
1 文字信息
用户可以通过GSM技术发送和接收文字消息,方便快捷。
GSM基础原理
GSM技术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本文将详细介绍GSM技术的原理、架构和应用,以及它对移动通信的影响和 未来发展趋势。
历史与发展
GSM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移动通信标准之一。它 的普及和发展对全球通信网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站子系统
基站设备
基站设备负责无线信号的传输和接收,保证通信 的稳定和可靠。
GSM原理介绍

GSM原理介绍一、GSM系统的组成、各子系统的功能二、GSM关键技术1.GSM的工作频段;2. 2. GSM网络的频率复用3.TDMA技术;4.TDMA帧结构、逻辑信道与物理信道的映射5.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时间调整6.跳频技术;7.保密技术三、GSM移动性管理漫游管理切换管理四、呼叫流程举例五、GPRS技术简介六、GSM系统掉话原因简析1 GSM系统的组成1.1 GSM系统构成GSM的典型系统组成如下图所示。
一个GSM系统可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即操作支持子系统(OSS),基站子系统(BSS)和网路子系统(NSS)三部分组成。
其中,基站子系统BSS是GSM系统中与无线蜂窝方面关系最直接的基本组成部分,它通过无线接口直接与移动台相连,负责无线发送接收和无线资源的管理。
网路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对GSM移动用户之间及移动用户与其它通信网用户之间通信起着交换、连接与管理的功能。
主要负责完成呼叫处理、通信管理、移动管理、部分无线资源管理、安全性管理、用户数据和设备管理、计费记录处理、公共信道、信令处理和本地运行维护等。
基站子系统BSS主要负责无线信息的MS户与固定网路用户之间的通信连接,传送系统信息和用户信息等;当然,也要与操作支持子系统OSS之间实现互通。
1.2 各子系统介绍1.2.1 移动台(MS) 移动台是用户直接使用,完成移动通信的设备。
对于数字移动通信来讲,已经从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个人化的特点──即具有用户私人信息的SIM卡和通信的物理实现设备的分离。
SIM卡上包含所有与用户有关的无线接口一侧的信息,也含有鉴权和加密实现的信息。
1.2.2 基站子系统(BSS) 基站子系统包括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
一、BSC是基站子系统(BSS)的控制部分,主要有如下功能。
a.接口管理:支持与MSC间A接口,与BTS间的Abis接口及与OMC间的X.25接口。
b.BTS-BSC之间的地面信道管理BSC对BTS间的无线信令链路,操作维护链路进行监测、对无线业务信道进行分配管理。
GSM通信原理基础理论

GSM通信原理基础理论
GSM通信系统使用了时分多址(TDMA)技术,它将频谱划分为时间片,每个时间片中可以为多个用户提供时间资源。
通信的基本单元是一个帧,
每个帧包含8个时间槽。
在一个时间槽中,可以进行数据传输或语音通话。
使用TDMA技术可以同时支持多个用户进行通信,提高频谱的利用率。
GSM通信中的频率分为上行频率(移动台到基站)和下行频率(基站
到移动台)。
在每个基站的覆盖范围内,频率由BTS控制,并与相邻基站
的频率进行协调,以避免互相干扰。
频率的分配和管理是由BSC和MSC进
行协调的。
GSM通信中的信号传输是通过无线电波进行的。
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
通信采用的是二进制相移键控(GMSK)调制方式,它可以将数字数据转换
为连续的无限电波。
GSM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距离通常由基站的输出功率和
天线的高度决定,一般情况下,基站的通信距离为几公里到几十公里。
GSM通信系统还支持一些额外的功能,如短信(SMS)和数据传输(GPRS)。
短信功能允许用户发送和接收短文本消息,它可以通过控制信
道上的空闲时间槽来实现。
GPRS是GSM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技术,它可以
提供更高的速度和更灵活的数据传输能力,使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访问
互联网和其他数据服务。
总结起来,GSM通信系统是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和频分多址技术的
移动通信系统,它采用时分多址技术来提高频谱利用率,支持语音通话、
短信和数据传输等功能。
GSM通信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成
为2G移动通信的标准。
GSM基本原理课程

8. GSM网络中的呼叫管理
1
寻呼
了解GSM网络中的寻呼过程,包括寻呼消息的传输和接收。
2
呼叫分发研究呼叫的分发和路由 Nhomakorabea略,以将呼叫连接到正确的终端设备。
3
呼叫转移
探索呼叫转移的机制和策略,以确保呼叫的无缝转接。
传输网
研究传输网技术,包括传输 速率、接口类型和电路交换 与分组交换。
短信中心(SMSC)
了解短信中心的作用,以及 短信在GSM网络中的传输方 式。
7. GSM网络中的运营商与用户身份验证
运营商
了解运营商在GSM网络中的角色,以及其与用户、 基站和核心网之间的关系。
用户身份验证
研究GSM中用于验证用户身份的算法和协议,以确 保通信的安全性。
2
网络子系统(NSS)
了解核心网的功能和重要性,包括移动交换中心和家用基站子系统。
3
用户设备
研究移动台的不同类型和其与基站之间的通信方式。
3. GSM系统中的子系统
基站子系统(BSS)
深入了解基站控制器、无线基站和干扰管理器之间 的协作。
网络子系统(NSS)
研究核心网中的各个组件,包括移动交换中心和家 用基站子系统。
用户设备
了解不同类型的移动台,如手机、数据终端和物联 网设备。
4. GSM系统中的无线传输系统
1 频带分配
了解频段分配和功率控制,以确保无线传输系统的高效性。
2 调制与编码
研究GSM中的调制和编码技术,以实现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速度。
3 信道分配
探索GSM中的信道分配算法,以确保通信的顺畅和容量的最大化。
GSM基本原理课程
探索GSM技术的发展历程,从结构到安全,从呼叫管理到数据传输,深入了 解GSM网络的各个方面和应用领域。
gsm的工作原理

gsm的工作原理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移动通信标准。
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频率分配:GSM网络将可用的无线频谱分为不同的频道,每个频道可以同时支持多个用户进行通信。
频谱分配由基站控制器(BSC)进行管理,它根据网络负载和通信需求动态地分配频率资源。
2. 信号传输:GSM系统使用时分多址(TDMA)技术,将每个频道划分为多个时隙,每个时隙可用于传输不同用户的信息。
通过这种方式,多个用户可以在同一个频道上同时进行通信,提高了系统的容量和效率。
3. 基站系统:GSM网络由许多基站组成,每个基站负责覆盖特定范围内的用户。
基站由基站控制器进行管理,它与移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将用户的语音和数据信息转发到目标位置。
4. 用户鉴权:当移动设备尝试接入GSM网络时,网络会对用户进行鉴权,确保其合法性和身份。
这涉及到与用户SIM卡中的密钥进行比对,以验证用户的身份。
5. 话音编码:GSM系统使用全球通用的话音编码标准(GSM-FR),将用户的语音信号进行数字化和编码,以便在网络中传输。
这种编码可以减小语音数据量,提高传输效率。
6. 数据传输:除了语音通信外,GSM系统还支持数据传输,例如短消息服务(SMS)、多媒体消息服务(MMS)和互联网接入。
这些数据会被编码和打包,并通过GSM网络传输到目标设备。
总的来说,GSM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频率分配、时分多址技术、基站系统、用户鉴权、话音编码和数据传输等关键技术,实现移动设备之间的语音和数据通信。
这种标准化的通信方式使得全球范围内的移动通信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gsm的工作原理

gsm的工作原理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是一种数字
移动通信标准,它使用时分多址(TDMA)技术实现语音和数据传输。
GSM的工作原理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基站搜索与选择:移动设备通过扫描周围的基站信号,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基站进行连接。
2. 建立连接:移动设备发送一个呼叫请求给基站,并提供相关信息,如接收者的手机号码或设备ID。
基站将该呼叫请求传
输到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MSC)。
3. 鉴权和身份验证:MSC通过向Home Location Register (HLR)发送请求来鉴权和身份验证移动设备。
HLR是一个
存储用户订阅信息、位置信息等的数据库。
4. 寻呼和移动绑定:一旦鉴权和身份验证通过,MSC将通过
广播方式通知指定基站的呼叫请求。
移动设备接收到呼叫请求后,将发送一个响应给MSC,并且与基站建立连接。
5. 语音和数据传输:一旦连接建立,移动设备和基站之间可以进行语音和数据传输。
语音数据经过编码和解码,然后通过无线信道传输。
数据传输可以通过GPRS或EDGE等技术进行。
6. 呼叫结束和断开连接:当通话结束或移动设备离开基站的范
围时,连接将被断开。
MSC将收到断开连接的通知,并更新用户的位置信息。
以上是简要描述了GSM的工作原理。
通过这个过程,GSM网络可以实现移动设备之间的语音和数据通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进行时延调整?
初次接入时,采用较短的RACH接入脉冲,以防止时隙间的碰撞冲突 。只有在收到基站的时序调整信号后,手机才能发送正常长度的脉 冲。 采用时间提前量参数调整发信时间 正常通话中,当MS接近基站时,基站就会通知MS减小时间提前量;
-39-
非连续发射技术(DTX)
为何需要DTX?
通话是双向的,对于MS用户/来说,平均的说话时间约在40%以下 ; 可降低手机功耗,延长电池使用时间; 可减小系统内的干扰,提高频率利用率,增加系统容量。
如何进行DTX?
采用VAD(话音激活检测)技术: 在说话时,正常发射信号; 在停止说话时,每隔一段时间发送一个静音帧,由静音帧在 BTS产生舒适噪声;使对方不会误以为通话中断。 重新开始说话时,由VAD功能检测到话音,重新正常发射信号 。
2 digits
max. 2 octets
-23-
CGI CGI (全球小区号)
是所有GSM PLMN中小区的唯一标识是在位置
区识别LAI的基础上再加上小区识别CI构成的
CGI =
MCC +
MNC +
LAC +
CI
3 digits MCC = Mobile Country Code MNC = Mobile Network Code LAC = Location Area Code CI = Cell Identity
2G网络 CDMA 1X 上行825-835,下行870-880 3G网络 CDMA EVDO REL A 上行825-835, 下行870-880;上行1920-1935,下行2110-2125
电信
联通
2G网络 GSM900 上行909-915,下行954-960 2G网络 GSM1800 上行1745-1755,下行1840-1850 3G网络 WCDMA 上行1940-1955,下行2130-2145
-36-
逻辑信道应用实例
移动手MS开机流程
→开机 →FCCH: 接收频率校正信息 →SCH: 接收BS同步信号 →BCCH: 接收系统消息 →RACH: 接入申请 →AGCH: 允许接入,并分配SDCCH →SDCCH /SACCH: 在SDCCH上进行鉴权; 在SACCH上进行功率控制 →空闲状态接收BCCH
2 digits
max. 2 octets
max. 2 octets
-24-
BSIC BSIC (基站色码)用于移动台识别相邻的采用相同载频的丌同的基
站收发信台BTS,特别用于区别在丌同国家的边界地区采用相同载频的 相邻BTS。BSIC为一个6比特编码。
BSIC =
NCC +
3 bits
BCC
3 bits
话音编码速率( Kbit/s) 13 12.2 6.5
信道编码速率( Kbit/s) 22.8
11.4
-31-
控制信道
作用
控制信道(CCH)用于传送信令或同步数据。
分类
广播信道(BCH) 公共控制信道(CCCH) 专用控制信道(DCCH)
-32-
广播信道(BCH) 特点
下行信道,传送频率校正、同步及系统消息
−TDMA 时分多址
• 每个用户使用丌同的时隙 • 一个信道就是特定频率的特定时隙
TDMA
Power
−CDMA 码分多址
• 一个信道对应一种独特的码序列。 • 每个用户使用相同的频率,但采用丌
CDMA
Power
同的码序列。
-6-
频段划分现状
三大运营商2G和3G的频段划分现状
1
2 3
移动
2G网络 GSM900 上行890-909,下行935-954 2G网络 GSM1800 上行1710-1725,下行1805-1820 3G网络 TD A频段 2010-2015,F频段 1880-1920, E频段 2300-2400
双向,用于传送鉴权、业务信道指配信息;
慢速随路控制信道(SACCH):
双向,与一条业务信道或一条SDCCH联用;在传送用 户信息期间代传某些特定信息,例如无线传输的测量报 告、功率控制。
快速随路控制信道(FACCH) :
与一条业务信道联用,携带与SDCCH同样的信号; 通过从业务信道借取的帧来实现信令传输; 传送诸如“越区切换”等指令信息。
-37-
话音在手机中的处理过程
RPE-LTP 话音编码器
13kb/s
信道 编码器
22.8kb/s
信道码 交织/加 密
31.25kb/s
TDMA 帧的形 成
270.833kb/s
TDMA帧数据流
中频
GMSK
调制
射频 发信机
定时和控制
VCO频 率综合器
射频 双工器
270.833kb/s RPE-LTP 话音译码器
移动用户漫游号(MSRN)
移动用户漫游号码:
− 位长10位 − VLR临时分配给用户的一个号码 − 不该MSC所属HLR有一定联系 − 在VLR中不IMSI一一对应
-21-
TMSI
临时移动用户识别号(TMSI)
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
− 提高IMSI使用的安全性 − 本地分配的4字节的BSC编码
带
业 务
CDMA IS95
其它
3
-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IMT-2000
2000年在2000M频段实现2000K的数据通信
IMT2000推荐的3种制式
WCDMA 欧洲 CDMA2000 美国 TD-SCDMA 中国
主流技术: WCDMA CDMA2000
3G对数据通信速率的要求
• 移动网号(MNC)
:移动为00,联通:01.
• 移动用户识别码(MSIN):H1H2H3
-18-
MSISDN
移动用户ISDN号码(MSISDN)
CC MAC
国际移动用户ISDN
SN
国内有效移动用户ISDN号码
• 国家号码(CC):中国为86 • MAC:移动接入码 ,=139(8、7、6、5、0、1) • 移动用户号:H0H1H2H3ABCD • H0H1H2H3:HLR识别码,由总部统一分配到本地网; • ABCD:移动用户号,由HLR自行分配
-19-
IMEI
国际移动设备识别号(IMEI)
TAC
6个数字
FAC
2个数字
SNR
6个数字
VL
1个数字
型号批准码(TAC):由认证中心分配 工厂装配码(FAC):由厂家编码,表示制造厂家及最后装 配地。 序列号(SNR): 由厂家分配 版本级别(VL): 由认证中心确定,不TAC关联。
-20-
MSRN
13kb/s
信道 解码器
22.8kb/s
信道码 去织/解密
31.25kb/s
均衡器
TDMA帧数据流 中频GMSK
解调制
射频 收信机
-38-
功率控制技术
为何需要功率控制?
可降低手机功耗,延长电池使用时间; 可减小干扰,提高频率利用率,增加系统容量。
如何进行功率控制?
MS功率控制: BTS接收MS发射的信号,得到射频信号强度、质量等 级参数,进行功率控制; 手机起始发射功率由系统消息决定; BTS功率控制: 手机接收BTS发射功率,得到射频信号强度、质量等级 参数,(BTS预处理)上报BSC,由BSC进行功率控制;
-22-
LAI
o LAI (位置区) 用来唯一确定用户所在的区域标识。
− 用户在相同的谓之区域内移动丌用向网络(VLR)汇报. − 网络通过在一个位置区中进行#43;
MNC +
LAC
3 digits MCC = Mobile Country Code MNC = Mobile Network Code LAC = Location Area Code
− − − 室内环境至少2Mbps 室内外步行环境至少384kbps 室外车辆运动中至少144kbps
TD-SCDMA
-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
-5-
多址技术
多址技术:多个独立用户同时使用传输介质而互丌影响。
−
FDMA 频分多址
• 每个用户使用丌同的频率 • 一个信道对应一个频率
FDMA
Power
-27-
GSM帧结构
-28-
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
-29-
逻辑信道分类
-30-
业务信道
话音业务信道
全速率话音业务信道(TCH/F) 半速率话音业务信道(TCH/H) 增强型全速率话音业务信道(Enhanced TCH/F)
话音业务类型 全速率话音 Enhanced Full-rate Speech 半速率话音
接入允许信道(AGCH)
下行,用于入网应答,分配一条SDCCH或TCH
-34-
专用控制信道(DCCH)
特点
由基站分给某一特 定的移动台专用
分类
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 慢速随路控制信道(SACCH) 快速随路控制信道(FACCH)
-35-
专用控制信道(DCCH)功能
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
-8-
无线信道特点
多径传播 阴影效应
地形、地貌
反射 信号的相互干扰
-9-
无线信道特点
慢衰落(正态衰落)
传播路径上大的阻挡物引起的 阴影效应
接收功率(dBm) -20 -40 -60 距离(m)
快衰落 慢衰落
快衰落 (瑞利衰落)
几路信号破坏性的叠加 “衰落谷点”, “信号黑洞”
1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