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湛江中央商务区(CBD)发展策划与城市规划设计PPT课件

湛江中央商务区(CBD)发展策划与城市规划设计PPT课件

GDP(亿元)
1500
1000
500
0 2006
GDP(亿元) 770.18
2007 892.56
2008 1099.41
2009 1156.17
2010
1402.77
8
1 区域发展态势 俯瞰湛江
产业结构调整
100% 80% 60% 40%
37 36 35 33 33 33 34 36 38 40 43 44 45 46 47 45 43 41
湛江中央商பைடு நூலகம்区
发展策划与城市规划设计
1
01
态势分析篇
TREND ANALYSIS
区域发展态势 地产市场态势 项目基地分析 CBD国际发展态势判断 项目开发思路
2
1 区域发展态势 俯瞰湛江 湛江的区位 湛江市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 部,包括雷州半岛全部和半岛以北一部 分。
3
1 区域发展态势 俯瞰湛江 湛江的区位 湛江市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国际旅 游岛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 湛江居于广东、广西、海南三省沿海的中心位置
14
1 区域发展态势 俯瞰湛江 空间重构 南北老城区(霞山区、赤坎区)面临着旧城 改造、更新的城市问题。
投资环境 生活环境 休闲旅游环境
7
1 区域发展态势 俯瞰湛江
产业结构调整
2001年实现生产总值(GDP)434.87亿元,三次产业比26.2:37.5:36.3 2002年实现生产总值(GDP)461.33亿元,三次产业比23.1:39.8:37.1 2003年实现生产总值(GDP)520.97亿元,三次产业比21.3:42.6:36.1 2004年实现生产总值(GDP) 608.16亿元,三次产业比20.5﹕44.4﹕35.1 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GDP) 657.81亿元,三次产业比22.0﹕45.1﹕32.9 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GDP) 770.18亿元,三次产业比21.4﹕46.1﹕32.5 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GDP) 892.56亿元,三次产业比19.8﹕47.4﹕32.8 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099.41亿元,人口753.88万人,人均GDP14583元,三次产业比21:45:34 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156.17亿元,人口763.14万人,人均GDP15150元,三次产业比21:43:36 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402.77亿元,三次产业比21:41:38 比上年增长14.2%,“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0%。

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全文

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全文

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全文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全文摘要] 6月19日消息,国务院原则同意《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批复指出,湛江是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北部湾城市之一。

一、总则1、规划期限近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远景展望至2030年。

2、规划层次与范围规划范围包括市域、城市规划区和城区三个层次,其中市域总面积约1.32万平方公里,城区总面积约715.75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约2507.23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示意图二、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1、城市发展总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先进城市为标杆,以包括空港、深水良港等在内的全市综合运输体系为支撑,以海洋经济产业、绿色钢铁石化产业为龙头,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点,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建设为纽带,以海湾海岛景观塑造为特色,建成全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现代化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适宜人居、创业、旅游的生态型海湾城市,更具集聚力、辐射力、引领力的粤西地区城市,代表广东参与环北部湾和XXX合作竞争的区域性城市。

2、城市发展战略1)区域一体战略。

整合空间,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以湛江城区为辐射核,统筹协调周边的遂溪县、雷州市及经济、交通、生态等方面密切联系的区域,共同打造大湛江城镇圈,促进湛江与周边国家战略区域的协调对接。

量体裁衣,实现市域城镇差异化发展。

将湛江市域空间划分为城镇化指导地区、镇村协调发展区和生态控制区,针对各种地区制定响应的发展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2)XXX统筹战略推进海洋开发。

整合湛江海洋资源,构建海洋发展新平台,加快海洋产业发展,打造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

统筹港城关系。

依托东海岛港区和宝满港区,大力发展钢铁、石化等临港工业,形成“港工互动”格局;积极发展面向港口经济的城市生产性服务职能,形成“港城互动”格局。

3)魅力引领战略以平安、温馨、愉悦的空间塑造,实现魅力引领发展。

湛江产业发展趋势

湛江产业发展趋势

湛江产业发展趋势湛江是广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是中国的十大港口之一。

湛江是中国最大的盐业基地和南海油田的开发和集输基地,也是广东省南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近年来,湛江市积极参与粤西经济开发带建设和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以及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和创新发展,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下是湛江产业发展趋势的一些分析和展望。

一、海洋经济成为支撑湛江发展的重要产业湛江位于南海之滨,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优越的海洋条件,发展海洋经济成为湛江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湛江市积极推动海洋产业发展,加大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不仅提高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为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湛江市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海洋产业园区,包括港口经济区、海洋工业园区、海洋科技园等。

这些园区的建设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入驻,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竞争力的企业集群。

同时,湛江还与周边城市和地区合作,共同开发利用南海的海洋资源,构建了一条自贸经济带,推动了湛江海洋经济的发展。

在海洋经济发展中,湛江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加大水污染治理和海洋生态保护力度,促进海洋综合开发和利用的可持续性。

同时,湛江还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推动海洋科技进步和海洋产业创新,提高海洋经济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能源和化工产业是湛江的支柱产业湛江市作为南海油田的开发和集输基地,能源和化工产业一直是湛江的支柱产业。

过去几十年来,湛江市建设了一些大型的炼油和化工企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石化产业链。

近年来,湛江市加大了对能源和化工产业的投资和支持力度,推动当地能源和化工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湛江市积极推动能源和化工产业向高新技术、低碳环保和循环经济方向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湛江市通过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同时,湛江市加大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力度,推动石化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湛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湛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湛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0.12•【字号】粤府函〔2023〕248号•【施行日期】2023.10.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湛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粤府函〔2023〕248号湛江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审批〈湛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湛府〔2023〕17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湛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湛江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支撑湛江市建设成为现代化综合枢纽和生态型海湾都市。

二、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湛江市要立足国家战略、区域功能定位和本地实际,打造成为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现代化区域性海洋城市。

要用足用好国家战略叠加交汇优势,全方位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前海、横琴、南沙三大平台建设,深化与海南相向发展,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形成高水平开放合作新格局,推进湛茂一体化发展。

三、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

到2035年,湛江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036.74平方公里(605.5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736.35平方公里(560.45万亩);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57.52平方公里(38.63万亩);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660.39平方公里(99.06万亩)以内。

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doc

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doc

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文本评审稿)广东省湛江市人民政府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课题组2011年3月《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组长:阮日生湛江市人民政府市长副组长:魏小安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王林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连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志鹏湛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吕冠嵘湛江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成员:李卫湛江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林红市旅游局局长罗锡平市城市规划局局长杜林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罗滇南市建设局局长张文山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罗辉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陈康华市农业局局长梁车生市林业局局长车斯文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局长李更盛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局长梁培市财政局局长陈刘市环境保护局局长许敏市体育局局长黄丽萍市发展与改革局副局长陈振华市旅游局副局长周广超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陈奇石雷州市副市长李启明廉江市副市长麦东生吴川市副市长符贤徐闻县副县长曾伟川遂溪县副县长肖培舜赤坎区副区长黄毅霞山区副区长叶焕泉麻章区副区长詹汉强坡头区副区长课题组名单首席专家:魏小安教授博导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课题负责人:王林教授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专家组长:许春晓博士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主要专家:郑焱博士教授博导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翟辅东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叶文智中国旅游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旅游营销专家吴甫成教授湖南省地理学会秘书长赵玉燕博士后北京大学粟路军博士厦门大学蔡卫民博士北京理工大学熊礼明博士四川大学刘江龙博士后中南大学李映辉博士教授长沙大学唐健雄博士后中南大学刘焱博士湖南大学周亮博士中南大学张慧硕士长沙大学王洁硕士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周慧硕士长沙大学许杰兰硕士北京大学目录前言 (01)第一章总论 (05)第二章旅游业发展背景与现状 (07)第三章旅游资源评价 (09)第四章旅游市场分析 (16)第五章旅游产业发展条件综合分析 (24)第六章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27)第七章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30)第八章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34)第九章旅游产业要素配置 (61)第十章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69)第十一章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规划 (78)第十二章旅游产业区域协作规划 (85)第十三章旅游市场营销与品牌推广 (91)第十四章旅游环境与旅游资源保护 (108)第十五章旅游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115)第十六章旅游产业发展近期行动计划 (127)结束语 (134)前言一、发展机遇编制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规划,应当跳出城市看城市,跳出旅游谋旅游,跳出项目论项目,在多维视角中定位,在多方比较中择优,在多元思路下促进。

湛江发展趋势

湛江发展趋势

湛江发展趋势湛江是广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沿海开放城市。

近年来,湛江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展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首先,湛江将迈向更加多元化的经济结构。

传统产业如渔业和农业仍然是湛江的支柱产业,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湛江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

湛江还将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对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发展,以提升经济结构的多样性和竞争力。

其次,湛江将加快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

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湛江将进一步深化与国际间合作,扩大开放领域,吸引更多外资进入湛江。

湛江还将加大对外贸易便利化的力度,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拓宽出口市场,提高外贸水平。

另外,湛江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湛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但长期以来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保护压力。

湛江将继续加大对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强对企业环保的监管,推动绿色发展。

湛江还将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系统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此外,湛江将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湛江将加大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投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形象。

湛江还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通。

湛江还将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供更加便利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总之,湛江将以多元化经济结构、经济全球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方向,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湛江将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为广东省乃至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广东湛江海东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

广东湛江海东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

广东湛江海东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山大学二〇一三年八月目录1 规划背景 (1)2 规划方案概述 (1)3 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6)4规划合理性及与相关规划相容性分析 (8)5 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 (9)6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1)7 环境风险评价 (14)8 总体评价结论 (19)附图一地理位置图 (21)附图二土地利用规划图 (22)附图三大气现状监测布点图 (23)附图四海水及地下水、土壤现状监测布点图 (24)附图五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图 (25)附图六敏感点图 (26)1 规划背景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是我国大陆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等地最短的口岸,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改革开放以来,湛江市的战略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不足。

近年来,湛江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粤东西北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集聚发展、率先崛起的战略部署,提出中心城区向海湾东岸拓展,并把海东新区作为湛江推动中心城区拥湾发展、加快构建“一湾两岸”生态型海湾城市新格局的重要抓手。

201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把海东新区列为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四个重点建设的新区之一,这对海东新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加快湛江海东新区开发建设,有利于广东加强与北部湾经济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联系,深度参与北部湾经济区、海南以及大西南的开发建设,促进中国南方地区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有利于南海战略的实施,促进广东探索中国—东盟合作的新模式。

有利于完善广东沿海区域经济布局,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

有利于湛江市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承载力,完善产业体系。

2 规划方案概述2.1规划名称和期限广东湛江海东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3~2030年。

规划近期至2016年,中期至2020 年,远期至2030年。

2.2规划范围湛江海东新区位于湛江市区东北部,北起325国道、南至南调河、西起赤坎滨湖、东至省道S286线往东2公里,总规划面积约22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17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7平方公里),包括坡头区官渡镇、龙头镇、坡头镇部分,赤坎区调顺岛,吴川市黄坡镇及遂溪县黄略镇部分。

湛江文化旅游现状分析报告

湛江文化旅游现状分析报告

湛江文化旅游现状分析报告湛江市概况湛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是广东省著名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湛江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湛江市的文化旅游业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文化旅游资源湛江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风光:湛江市位于海洋和山区之间,拥有壮丽的海岸线和美丽的山水景观。

其中,田螺山、金坑田园风光等自然景点备受游客喜爱。

2. 文物古迹:湛江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

如:雷鸣古钟、雷州古城等。

这些古迹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湛江市独特的文化符号。

3. 民俗文化:湛江市还保留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如木偶戏、帆船竞渡等传统活动,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4. 美食文化:湛江市是一个以海鲜为特色的美食城市。

著名的湛江海鲜包括红石头大闸蟹、海南扇贝、雷州葱油饼等,吸引了众多的美食爱好者。

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湛江市的文化旅游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湛江市文化旅游业的收入连续多年保持了稳定增长。

文化旅游景区的游客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然而,湛江市的文化旅游业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旅游宣传不足:湛江市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宣传工作还不够到位。

缺乏全面、系统的宣传,使得湛江市的文化旅游魅力未能充分展示给外界。

2. 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湛江市的旅游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可能遇到交通、住宿等方面的不便。

3. 旅游产品单一:湛江市的旅游产品以海洋旅游为主,相对缺乏多样性。

需要进一步开发和创新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4. 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升:湛江市的部分景区在服务质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文化旅游发展策略为了推动湛江市文化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策略:1.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湛江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文本评审稿)广东省湛江市人民政府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课题组2011年3月《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组长:阮日生湛江市人民政府市长副组长:魏小安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王林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连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志鹏湛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吕冠嵘湛江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成员:李卫湛江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林红市旅游局局长罗锡平市城市规划局局长杜林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罗滇南市建设局局长张文山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罗辉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陈康华市农业局局长梁车生市林业局局长车斯文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局长李更盛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局长梁培市财政局局长陈刘市环境保护局局长许敏市体育局局长黄丽萍市发展与改革局副局长陈振华市旅游局副局长周广超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陈奇石雷州市副市长李启明廉江市副市长麦东生吴川市副市长符贤徐闻县副县长曾伟川遂溪县副县长肖培舜赤坎区副区长黄毅霞山区副区长叶焕泉麻章区副区长詹汉强坡头区副区长课题组名单首席专家:魏小安教授博导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课题负责人:王林教授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专家组长:许春晓博士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主要专家:郑焱博士教授博导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翟辅东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叶文智中国旅游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旅游营销专家吴甫成教授湖南省地理学会秘书长赵玉燕博士后北京大学粟路军博士厦门大学蔡卫民博士北京理工大学熊礼明博士四川大学刘江龙博士后中南大学李映辉博士教授长沙大学唐健雄博士后中南大学刘焱博士湖南大学周亮博士中南大学张慧硕士长沙大学王洁硕士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周慧硕士长沙大学许杰兰硕士北京大学目录前言一、发展机遇编制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规划,应当跳出城市看城市,跳出旅游谋旅游,跳出项目论项目,在多维视角中定位,在多方比较中择优,在多元思路下促进。

湛江,作为中国南部滨海工业港口旅游城市,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在中国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乃至后工业化时期的发展过程之中,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因此,湛江需要把握历史性机遇,谋求跨越式发展。

一是广东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正在形成消费溢出、市场溢出、投资溢出、品牌溢出、效益溢出;二是“十二五”全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将进一步凸显湛江的优势;三是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使湛江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四是粤西、桂东、琼北的区位优势,将构建琼州海峡新的发展区;五是后工业化的发展需求,将使湛江的丰富资源深化挖掘,弱势转化为优势,优势转化为竞争力;六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湛江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二、湛江定位总体判断,湛江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

湛江旅游产业的重要任务,就是按照后工业化的视角,挖掘前工业化资源,形成超工业化的产品,对应变化中的市场。

从现状出发,展望未来,湛江可以考虑四个方面的定位。

第一,珠三角的发动机——工业新城。

钢铁、炼化、造纸等大型工业项目落户湛江,与珠三角的加工制造业形成了良好的互补格局,意味着湛江将成为广东省的又一个发动机,构造新的产业发展格局。

第二,国际化的桥头堡——港口大市。

天然大港,深水良港,形成湛江的巨大优势。

临港工业区和保税区的发展成为必然。

首先是枢纽地,既是货物吞吐的枢纽,也是交通枢纽;二是开放地,港口城市必然具备开放意识,形成开发体系;第三是物产地,不仅是内陆腹地丰富的物产,同时也包括港口城市本身的物产;四是文化地,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是时尚的集中;最后是综合地,形成综合发展的格局。

第三,海洋经济出发点——湾区特色。

湾区经济是港口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局面,而且湛江的湾区经济发展,比其它地方更加优越,面对着雷州湾和北部湾,意味着湛江的湾区经济发展更具有国际化的发展格局。

第四,后工业化创造地——休闲品质。

满足休闲需求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城市发展质量提高的重要内容,是市民生活质量的必要组成部分。

城市休闲以人为本,用休闲引人,休闲动人,休闲怡人,休闲养人。

休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方式,是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最积极、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湛江完全可以用休闲创造快乐,休闲创造就业,休闲创造价值。

休闲,让城市更美好。

休闲是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质量的提升,城市品牌的创造,和谐社会的构建,以人为本的体现。

三、国家海洋战略新布局的重镇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与海洋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发展国际贸易离不开海洋运输,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利用海洋资源。

中国大发展,必须建设海洋中国。

湛江的区位优势和海洋优势结合,使湛江成为国家海洋战略新布局的重镇,国家开发南海资源的战略基地。

一是南海通道,涉及国家的经济安全;二是湾区资源,涉及到地缘政治的稳定;三是开放的推进,要构造一个新型的国家窗口;四是优势的综合,应成为“两型社会”示范区;五是旅游发展,应该成为全国转型升级的典范。

四、城市理念和城市演进城市是发展的,也是生长的。

要形成新型城市观,强调创造、生活与文化。

在城市建设中,史是城之根,文是城之魂,房是城之体,水是城之容,绿是城之装。

突出城市文化,构造景城。

要进行完整的艺术设计,系统的形象设计。

作为南方城市、滨海城市、后发城市,湛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创造空间。

城市演进的传统模式是以资源形成产品,以产品构造产业,以产业聚集城市。

现代模式则是强化金融、科技、人才、市场,达到要素聚集、创造聚集。

经营城市应该优先经营文化和环境,这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建设城市需要城市能力。

中国城市能力结构现状是,一流水准是投资能力、建设能力、扩张能力、控制能力四个方面;二流水准是聚集能力、商业能力、科技能力、吸引能力、公共能力五个方面;三流水准是创造能力、文化能力、环境能力、输出能力、服务能力、生活能力六个方面。

湛江城市能力优势在于,投资能力、建设能力、扩张能力、控制能力发展势头好,潜力大;环境能力、生活能力等也达到一流能力水准。

湛江城市建设应当大力完善城市能力结构,大力培育创造能力、文化能力、环境能力、输出能力、服务能力、生活能力,创新城市发展模式,围绕生态和休闲铸造幸福城市。

五、城市与旅游第一,旅游推动城市发展。

以“服务大发展、配套大空间、发展大产业、提升大形象、发挥大功能、促进大文化、美化大环境”为基础,发挥旅游业在推动区域新发展、拓展旅游新体系、衍生城市新产业、促进城乡新和谐、提升城市新品质、培育社会新生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形成城市经济的增长极、扩散极,建设良好人居环境,形成城市发展导向。

第二,促进城市全面提升。

用旅游激活城市,以激情创造明天。

基于旅游在经济拉动、社会和谐、形象树立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应立足现在、综观全局、着眼未来,在旅游体验理念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提升价值,改变形象,创造品牌。

通过实施社会化战略、特色化战略、精品化战略、生活化战略、转型化战略、科技化战略、系统化战略、综合化战略、双向化战略,致力于打造完美城市、品牌城市、精致城市、人本城市、悠闲城市、数字城市、联动城市、多元城市、开放城市,全面提升城市旅游业的整体素质,又好又快地发展城市的旅游业。

第三,全面强化城市功能。

把湛江城市建设成为客源集散地,消费集中地,文化吸引地,就业扩大地,税源形成地,品牌体现地。

第四、致力建设休闲城市。

政府应致力于提供公共空间、完善产业政策、推动非营利组织、培育市场主体,积极进行休闲城市的创建。

丰富休闲设施,让休闲活动普及在城市生活中;将旅游休闲产业摆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形成品牌,并构成强大的市场吸引力。

让湛江市具备宜居城市、人文城市、特色城市、和谐城市等多元的要求,更加突出休闲功能,并且在居住、工作、交通环节应给予充分的统筹配套,进行休闲化设计。

通过扩展城市休闲功能和建设休闲城市,提升城市品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形成城市的休闲文化,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创造独特的城市魅力。

六、旅游产业在湛江的新地位旅游产业是湛江市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是创业富民的重要抓手——是建设幸福湛江的重要抓手。

是湛江市战略性支柱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领航产业,是湛江市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总论第一条规划背景近年来,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把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和广西北部湾国际旅游目的地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三个文件的区域集中点,恰恰落在湛江。

此前,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旅游业改革与发展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关于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广东省旅游局编制的《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规划》、《广东省粤西地区旅游发展规划》,也均对湛江旅游产业发展给予很高的定位和期望。

2010年3月,省政府粤西地区旅游工作现场会在湛江召开,要求湛江建设成为广东旅游的 “黄金海岸、生态海岛、休闲胜地”,建设国家级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2010年,中共湛江市委九届十次全会报告、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编制《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对抓住机遇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作出重大部署。

第二条规划编制的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广东省湛江市所辖的全部行政管理区域,包括陆域面积1249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419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近期:2010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第四条编制目标到2015年,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收入达到200亿元,占全市GDP的6.5%;到2020年,将湛江建设成为南中国海洋度假休闲旅游中心、中国著名的滨海旅游目的地,旅游收入超过600亿元,占全市GDP超过8%。

第五条编制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6,《风景名胜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8,《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家旅游局,2000,《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旅游规划通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旅游局、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院、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2009,《北部湾旅游发展规划(2009-2020)》;湛江市旅游局、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2002年,《湛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广东省湛江市人民政府,2009年,《广东省湛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广东省湛江市人民政府,2010年,《湛江生态市建设规划(2009—2050年)》;广东省湛江市人民政府,2005年,《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广东省湛江市人民政府,2003年,《湛江市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5年,《拟建中国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湛江、海口、北海)综合考察报告》;湛江市旅游局,2006年,《湛江市旅游资源》;北京神州新纪录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省湛江市旅游局,2007年,《湛江市大湖光岩旅游区总体发展规划》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