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参考资料

合集下载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作者:未知文章来源:未知点击数:2944 更新时间:2005-11-7一、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基本特点(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1、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上述概念具有如下基本旨意:∙一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性,说明了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一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

∙二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对规范或准则中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2、教师职业道德和道德的联系与区别∙联系: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中的特殊表现。

∙区别:道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最一般、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观念,而教师职业道德则是教师职业活动中特有的善恶标准和观念;二者产生的时间和发展有所不同。

∙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1)、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

指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专门体现性和对教育的专门适用性。

∙(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

它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良心、职业作风、职业情操等。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它包括职业工作的精神动力、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的调节、言行示范的自觉性等。

二、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基本规范(一)、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建构∙(1)、继承性∙(2)、时代性∙(3)、全面性(二)、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1)教书育人原则∙(2)乐教勤业原则∙(3)人格示范原则(三)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1、爱岗敬业。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篇11、教师爱岗敬业。

教师爱岗敬业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上的内容:(1)情感上——爱校爱教爱生。

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一种情感上的接纳,甚至“迷恋”;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场所有一种剪不断的“情结”。

能把自己的情感世界与教育的兴衰、学校的兴衰联系在一起,为教育之忧而忧,为教育之乐而乐。

以校为家,把学生当儿女、兄弟姐妹。

这种情感是爱岗敬业最根本的动力源泉。

这种情感是内在的,也是持久的,不会因教师职业待遇的高低或条件的忧劣而轻易波动。

教师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才能敬重自己的事业,并为之而自豪;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可能以恭敬之心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对学生、对事业严肃认真、专心致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2)理念上——教书育人。

教师对职业的爱心要在懂教育规律、思想方法科学和清醒头脑的前提下,否则这种爱就会盲目和没有方向。

教师爱岗敬业要体现在既要培养学生具有符合社会要求,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素质,又要开发学生潜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教师爱岗敬业不仅仅表现在关注学生的学习,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更要体现在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上,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教育性上,体现在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上。

教师爱岗敬业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事,还要教会学生做人,要培养学生形成做事、做人应具备的良好品德。

(3)态度上——认真负责。

教师对工作、对学生的态度是教师爱岗敬业的直接体现。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朱熹强调“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不是物,容不得半点疏忽。

教育的影响触及心灵,容不得丝毫大意。

教育过程中的任何轻率、差错和随意性都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教师的职业态度除“认真”二字,别无选择。

具体讲:教师在工作上要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决不敷衍了事,在行动上,科学规范、遵规守纪、严以律己,为人师表。

在学生面前,教师没有个人行为,教师的言行举止在学生的视野之中,教师应随时注意完善自己的职业形象。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复习资料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复习资料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复习资料导论1、他律:是指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以及教师所在学校组织的师德教育。

2、自律:是指教师在实践中主动培养自己师德品质,也叫自我教育。

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根据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自省、自律、自警、自励,不断达到新的道德境界的实践活动过程,以及通过这一无止境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所达到的程度、水平。

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师德是教师素质之魂,是做人从教的基础。

高素质的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

我国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对教师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自身品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教师职业道德是调节教师人际关系的准绳和润滑剂。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

(3)教师群体的道德水准,决定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5、当前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的新挑战:(09年10月四川考题)(1)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新挑战。

在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冲击下,我国经济要在国际竞争中得到超越性发展,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

道德是构成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2)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新挑战。

在多元价值取向并存的现实中,学校作为社会化机构,教师作为这一机构的代表,必须按照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要求,选择与社会相一致的信仰价值和行为规范来教育自己和学生。

(3)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新挑战。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靠法制的力量去支配和促进社会进入理想的道德境界,客观上只有建立起健康有序的社会道德秩序,法制的保障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中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挑战.未来的人才不仅具有较高的科技素质,而且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健康丰富的情感和较高的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5篇材料]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5篇材料]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5篇材料]第一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基本特点(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1、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上述概念具有如下基本旨意:一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性,说明了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一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

二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对规范或准则中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2、教师职业道德和道德的联系与区别联系: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中的特殊表现。

区别:道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最一般、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观念,而教师职业道德则是教师职业活动中特有的善恶标准和观念;二者产生的时间和发展有所不同。

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1)、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

指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专门体现性和对教育的专门适用性。

(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

它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良心、职业作风、职业情操等。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它包括职业工作的精神动力、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的调节、言行示范的自觉性等。

二、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基本规范(一)、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建构(1)、继承性(2)、时代性(3)、全面性(二)、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1)教书育人原则(2)乐教勤业原则(3)人格示范原则(三)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1、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参考资料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参考资料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参考资料1.唐凯麟、刘铁芳主编.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教师。

对于教育,兴之抑或亡之,在于教师。

……根本问题是,是教师精神,是全人教养,是教师之道,是根性,是灵魂。

教师之道尤其需要锻炼。

(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下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6-47)(1)3.师德是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规范,也是作为道德实践主体的教师的一种品性。

师德表现为德性与规范两个方面。

德性是教师对自我生命道德意义的蕴含与表达,规范是教师对社会存在和社会规则的适应和认同。

教师德性和师德规范又是两个紧密联系的范畴。

教师德性乃是乃在于教师个体的品性,具有个体性,师德规范则是特定的时代与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整体规定,具有普遍性与整体性。

(3-4)4.真正的教育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中。

(5-6)5.促进人生的幸福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这里的“人”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即指共处教育“场”中的人。

(7)6.教师的职业生活过程既育人也育己、既成人也成己。

教师要想成就学生,首先要成就自己 (8)7.伴随着科学的发达、物质的丰富,人们在为现代文明带来的物质富足欢欣雀跃的同时,又陷入了沉重的精神迷惘和意义危机之中,生命变得越来越单薄和窘迫,变得毫无意义和美感,甚至成了“不可承受”(昆德拉语)的负累。

(10)8.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使人在其纯粹自然状态的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他在美的王国所设的领域中成为审美的人。

因为道德的人只能从审美的人发展出来,不能由自然状态中产生。

(席勒.美育书简.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118)(16)9.以教师为业也应当有两种基本模式:“为”教育而生存;“靠”教育而生存。

(19)10.康德认为,人作为有限理性存在,都自在地作为目的本身存在着,他不单纯是这个或那个意志所随意使用的工具,在他的一切行为中,不论对于自己还是对其他有理性的东西,任何时候都必须当做目的。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资料汇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资料汇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道德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俗)和内心信念进行维系和评价,用以调整人与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个人品质的总和。

2.人生目的一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生活)的目的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

目的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基本特征,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人生目的支配各种具体行为目的的总目的。

3.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这既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又是教师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

4.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教师职业劳动的基本特点之一。

是指教师客观上是在用自身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知识经验、人生态度等影响学生。

教育和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教师自觉地、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

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工具不是一般的物或机器,而是教师自身的素质。

这就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

简述题(每题8分,共24分)1.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1)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4分,每小点1分)。

第一,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

第二,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的一代及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第四,教师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人类文化宝库。

2)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2分)。

教师的劳动虽然不直接以生产物质产品的形式投入整个社会生产,但是却以培养生产力当中的主要因素——劳动者的形式而有力地作用于物质生产过程。

3)教师的劳动对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2分)。

.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受到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在这些影响中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大纲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大纲

1.道德:是一个民族(1)长期形成的,(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3)以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为手段来调整(4)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特点(1-4))2.道德的三个领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3.道德修养包括:职业道德修养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4.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1)教师职业劳动任务的二重性教师的职业劳动具有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2)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艺术创造性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艺术性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

(单)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创造性是由教学内容的特点决定的。

(单)(3)教师职业劳动作用的特殊性教师的职业劳动不仅直接创造社会精神财富,而且也间接创造着社会物质财富。

(4)教师职业劳动的实质是爱心奉献(判)5.为什么说教师职业劳动的实质是爱心奉献?1)爱学生与爱教育事业是一致的。

2)教师的爱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和情感基础。

师爱,是教育的桥梁。

(判)3)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爱心”的支持。

教师的爱最终的效果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走向成功。

成功是衡量师爱效果的最终标尺。

把爱心奉献给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单)6.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价值(多)1)教师的职业劳动是继承和发展人类科学文化的桥梁。

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成果的世代相传有三个途径:一是家庭的教育和熏陶二是教师的传道授业与解惑三是社会实践的磨砺和深化。

1)教师的职业劳动可以为社会造就人才。

2)教师的职业劳动实现了科学的再生产。

3)教师的职业劳动促进人类的自我完善。

7.为什么说时代呼唤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简/论)1)社会进步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2)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3)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4)生产力发展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5)新技术革命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6)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7))社会转型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8)社会民众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8.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具有首要和基础的作用。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卷学习资料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卷学习资料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29.教师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的规定,向法定主管机关申述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称为()。(2分)
A.教师行政复议
B.教师申诉制度
C.教师行政诉讼
D.教师调解制度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C
一.判断题(共20题,共20分)
1."慎独"就是在自我的世界里孤芳自赏。(1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错误
本题得分:1
试题解析:
2.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1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1
试题解析:
3.班主任在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中负有直接责任.(1分)
试题解析:
27.对教师来说,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强势智能,这就是()的表现。(2分)
A.热爱学生
B.全面发展
C.大众教育
D.个性化教学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28.某县一所寄宿制小学,三层教学楼只有一条楼道。某天晚自习前,辅导教师发现楼道灯因故损坏,但未报修。晚自习后学生下楼回寝室,辅导教师有事先行离开,走在后边的同学有人趁着黑暗装鬼叫,引起女同学恐慌奔逃,导致有人摔倒发生踩踏,以致25名学生伤亡。假如事前注意下列哪些环节,可以避免和减轻事故( )①建筑教学楼时保证有两条以上通道②辅导教师最后离开③在楼道狭窄处安排教师指挥④发现楼道灯损坏及时修理⑤平时教育学生不得疯打装怪⑥训练学生有序行走(2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参考资料
西藏民族学院教育学院魏兆锋(tibetwzhf@)
1.唐凯麟、刘铁芳主编.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教师。

对于教育,兴之抑或亡之,在于教师。

……根本问题是,是教师精神,是全人教养,是教师之道,是根性,是灵魂。

教师之道尤其需要锻炼。

(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下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6-47)(1)
3.师德是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规范,也是作为道德实践主体的教师的一种品性。

师德表现为德性与规范两个方面。

德性是教师对自我生命道德意义的蕴含与表达,规范是教师对社会存在和社会规则的适应和认同。

教师德性和师德规范又是两个紧密联系的范畴。

教师德性乃是乃在于教师个体的品性,具有个体性,师德规范则是特定的时代与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整体规定,具有普遍性与整体性。

(3-4)
4.真正的教育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心灵距离最
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中。

(5-6)
5.促进人生的幸福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这里的“人”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即指共处教育“场”中的人。

(7)
6.教师的职业生活过程既育人也育己、既成人也成己。

教师要想成就学生,首先要成就自己 (8)
7.伴随着科学的发达、物质的丰富,人们在为现代文明带来的物质富足欢欣雀跃的同时,又陷入了沉重的精神迷惘和意义危机之中,生命变得越来越单薄和窘迫,变得毫无意义和美感,甚至成了“不可承受”
(昆德拉语)的负累。

(10)
8.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使人在其纯粹自然状态的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他在美的王国所设的领域中成为审美的人。

因为道德的人只能从审美的人发展出来,不能由自然状态中产生。

(席勒.美育书简.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118)(16)
9.以教师为业也应当有两种基本模式:“为”教育而生存;“靠”教育而生存。

(19)
10.康德认为,人作为有限理性存在,都自在地作为目的本身存在着,他不单纯是这个或那个意志所随意使
用的工具,在他的一切行为中,不论对于自己还是对其他有理性的东西,任何时候都必须当做目的。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80)人永远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不能将人当做一个纯粹的经济人、一个社会工具去培养和训练,而应将人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来关怀和对待。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70)(25)
11.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

谁要是把自己单纯地局限于学习和认知上,即便他的学习能力非常强,那他的灵魂也是匮乏而不健全的。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4)(30-31)12.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

(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88)
13.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总之,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

(叶澜,
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34)14.“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不仅仅指向学生,也指向教师群体中的每一位。

(62)
15.尊重意味着关心另一个人,使之按照其本性成长和发展。

(弗洛姆.为自己的人.孙依依,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253)(75)
16.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王家驹,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3)(77)
17.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04)(88)
18.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卢梭.爱弥儿.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99)(96)19.对于儿童来说,道德就在生活实际中通过仔细观察成人和其他同伴的行为而发展起来的。

即使我们有很好的教科书,但如果与现实生活
中的情况是相反的,那么教科书是无用的。

(100)
20.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学生好学。

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43)(102)
21.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115)
22.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

(115)
23.有学者说:我坐在这里,就是我所看过的东西的总和,如果没有阅读,我将一文不值。

作家余华坦言:没有一位作家的写作史长过他的阅
读史。

就像没有一种阅历长过人生一样。

美国哈佛大学的校训是“让柏拉图与你为友,让亚里士多德与你为友,更重要的,让真理与你为友”。

(123)
24.“在那曾经受伤的地方,生长出思想来”(普里什文语)(124)25.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

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他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刻的反思,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不过是年复一年工作的20次
重复。

(124)
26.教师的身体可以退出教育过程,精神却永远融入了学生的心灵,滋润着学生的未来生活,他是无法完全从学生那里隐退出去的。

(刘次林。

幸福教育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07)(153)
27.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68)(163-164)28.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
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罗素.教育与美好生活.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04)(180)
29.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184)30.心罚=冷暴力:“树怕生根,人怕伤心”(188)
31.德福一致?(196)
32.人们不能追求幸福,不能寻找幸福,因为它不能被人们从远处认出来,而只会在它出现时突然揭开自己的面纱。

幸福是生活中的那样一些少有的时刻,那时,由于看起来
无意义的情况巧合在一起,世界突然变得完美起来。

热情的握手,清澈如水的容颜,小鸟的歌唱,人民怎么能够追求这样的东西呢?幸福也不取决于这些东西,它只取决于这些东西力求唤醒的心灵的接受能力,取决于通向最高快乐而不为丑恶行为所玷污的方法。

所以,人们不应该追求幸福,而应力求成为值得享有幸福的人,幸福能力就是“接受幸福的能力”。

(石里克.伦理学问题.张国珍,赵又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71-172)(204)33.在教育工作中,一切教育行为都应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

因为
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

(乌申斯基)(209)
34.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好像我们同样要经过坟墓,站到上帝的面前。

(210)
35.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

(乌申斯基)(2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