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斜面的作用》教科版
7.斜面的作用-教科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7.斜面的作用-教科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课程目标1.了解斜面的作用及其原理;2.掌握利用斜面的力作用解决问题的方法;3.发现生活中的斜面应用。
教学环节热身活动让学生看一大瓶水直接往下倒和把该瓶水往斜面上倒的区别,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斜面来倾倒液体?教学内容什么是斜面让学生看PPT或黑板上图片,了解斜面是一种倾斜的平面,即是一种倾斜面。
该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斜面向上的支压力,同时受到斜面对其施加向下的力(蒲公英测力计或弹簧测力计)。
斜面的作用原理让同学们看图理解斜面的作用原理。
当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斜面向上的支压力分解成了大小相等的两个力,一个是垂直于斜面的支持力,另一个是平行于斜面的推力。
而物体沿斜面往下滑动,只有平行于斜面的推力起作用。
因为斜面倾斜,物体沿斜面往下滑动,需要克服重力作用,并且还需要克服滑动阻力,所以斜面施加向下的力小于重力,但不为零。
利用斜面求解问题让学生通过PPT或黑板上的示例,了解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斜面的原理求解。
例如:一只5斤重的猫爬上斜面到1米高处,其所受到的斜面力是多少?假设斜面角为30度,重力加速度g=10 N/kg。
解题步骤:•第1步画出斜面和落体的示意图。
斜面和落体的示意图斜面和落体的示意图•第2步确定受力分析图,让学生尽量使用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的两个方向作为计算的x和y方向。
根据受力分析图和受力平衡原理列方程。
对于斜面,常规方法是将重力分解成平行和垂直斜面的两个力。
猫在斜面上的受力分析图猫在斜面上的受力分析图•第3步带入公式计算斜面对猫的力。
公式为F = m g sinθ = 510sin30° = 25N。
生活中的斜面应用让同学们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到了斜面或斜面原理?例如:•常见的斜坡路,其作用就是克服重力和摩擦力,方便行人、车辆等直接爬行或前进。
•利用斜面的原理设计了许多简单机械,如利用斜面的楔子,可以将木头分离成小木片。
•旋转木马、冰矿、滑滑梯等游乐设施中,也经常运用了斜面的原理。
教科版《斜面的作用》教案实用版1

《斜面的作用》说课稿一、分析教材《斜面的作用》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是本单元认识的最后一种简单机械。
本课是按照“明确概念――比较实验(得出结论)――原理应用”的思路编写的。
课文分三部分:1.通过车行盘山公路、人行天桥、工人利用斜搭的木板往车上搬运重物等事实,告诉学生什么是斜面。
2.通过实验认识斜面省力的作用,而且知道坡度越小用力越小,即越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大用力越大,即越费力。
3.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想。
其中“用实验验证斜面是如何省力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运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注意控制变量”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二、活动目标科学知识方面: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反之,越费力。
过程与方法方面: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可靠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真实记录,用科学的方式思考出斜面的作用,其中小组合作时注重合作和交流.三、教法、学法本节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重视学生在实践操作的细节,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学习中成长。
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合作学习法,合理,适当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既竞争,又合作的精神,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发展的目的。
四、活动设计本节课我恰当应用多媒体,以生动有趣的视频“车行盘山公路”、“人行天桥”内容导入新课,有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接着巧妙利用电子白板,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斜面和斜面的坡度,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做好铺垫。
“运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注意控制变量”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也是六年极科学探究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探究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方法,我巧妙利用电子白板,通过科学引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制定小组研究方案,交流、演示小组研究方案,最后经各小组补充、修改,形成一份科学的研究方案,为学生科学地进行实验探究做好铺垫。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斜面的作用

活动二:自主探究,验证科学猜想。
(1)分组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在交流分享时关注实验细节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自己说出方法与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2)分组通过试验后清楚地认识到:斜面可以省力,同时验证了刚才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情分析】
学生已认识了一些简单的机械,如:杠杆、轮轴、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也通过各种实验了解到了各种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作用。《斜面的作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生活现象认识一种新的简单机械——斜面。他们将通过动手实践,明白斜面可以省力,斜面坡度越小(平缓)越省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认识像搭在讲台边缘上的木板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反之,越费力。
(3)通过汇总全班的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到:斜面可以省力
活动三:深入探索,
发现科学原理。
(1)通过制定方案,交流讨论,让学生懂得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哪些是“要控制不变的条件”、哪些是“要改变的条件”。突破实验操作难点。
(2)在讲清实验要求并分发实验材料和实验记录单,接着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和记录分析工作,教师对各小组巡视指导,让各小组同学通过试验后清楚地认识到:不同坡度的斜面都可以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费力。同时深入探索发现一些科学原理。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根据教科书的安排,本课是按照“问题――实践――结论――应用”的思路编写的。课文分三部分:1.斜面有什么作用?2.不同坡度的斜面;3.生活中的斜面。通过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形成“斜面可以省力且坡度越小越省力”的科学概念,从而对简单机械概念进行了扩充。
《斜面的作用》教学设计

《斜面的作用》教学设计三窑完小王亚玲【学习目标】1、知道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2、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
【教学准备】每小组2块搭斜面的平木板(一块20cm长,一块30cm长),每小组4个不同高度的小物品(2块10cm高,2块20cm高)、钩码、测力计、实验计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研究问题。
1、播放汽车过盘山公路的录象。
提问:虽然动画片很精彩,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山上的公路和平地上的公路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这样修建?”(学生自主思考猜想原因,并当众发表。
)2、揭示课时探究目标,提出探究要求。
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
1、根据经验,探讨初步探究方案。
⑴、提出一个简单任务:老师要把这个大木桶搬到讲台上来,有什么好方法?(学生拓展思维:滑轮组吊、杠杆撬……)今天老师就介绍一个更简单的机械叫斜面。
(示范用木板把木桶滚上讲台)⑵、斜面概念引入:像这样搭在高台边缘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⑶、跟据老师提出的情境得出的问题:斜面能省力吗?我们怎样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⑷、学生分小组相互讨论,初步制定研究方法。
2、组织交流,制定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方法。
⑴、指导如何用测力计测斜面上的拉力。
(拉动中,当测力计处于匀速运动时,读出其读数)⑵、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反馈交流实验方案。
⑶、分工提升不同的物体(每人一次,每次操作3遍)⑷、在操作员操作的时候,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取其正确的值,做好记录。
斜面的状况提升不同的物体我们的发现A B C D直接提升物体的力(N)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N)⑸、对研究结果作出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
3、小组实验探究,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
⑴、分小组领取实验物品,发放记录表。
⑵、学生按照指制定的计划操作实验,并及时观察,做好记录。
斜面的作用教学案例5篇

斜面的作用教学案例5篇第一篇:斜面的作用教学案例教科版科学六上:《斜面的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2.斜面省力与坡度大小有关: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过程与方法:制订实验计划并用实验数据来说明斜面省力及其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和用数据说话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两组实验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斜面能省力,且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教学难点:螺丝钉也是斜面,螺纹越密,拧起来越省力;螺纹越疏越不省力。
四、教学过程(一)、创境生疑师:(出示课件)老师买了两桶汽油要搬到这辆货车上运回家,现在请你帮老师把油桶搬上货车。
你用什么办法?生1:用定滑轮生2:可以用滑轮组拉上去,这样很省力。
生3:可以用一块木板,把油桶滚上去。
师:同学们的联想能力真棒!像这样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二)自主探究活动一:“斜面的作用” 1.提出问题师:工人叔叔为什么用斜面搬运货物呢?生:更加方便了/更加省力了……师:斜面真的能省力吗?这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板书;斜面的作用)师:斜面能省力仅是我们的猜想,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呢? 2.设计实验生:做实验师:是的,实验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实验材料有:1个简单机械、1盒勾码、1个弹簧测力计。
(出示材料)3.交流方法师:你们打算用这些材料怎杨设计我们的实验呢?生:先做一个斜面,把物体放在上面用测力计往上拉,测出所用的力。
师:你们有补充吗?生:应先测出直接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再测出沿着斜面提升物体所用的力。
再进行比较。
师:好,我们再来熟悉一下实验步骤(课件出示)师:教师边说实验步骤,边演示。
(强调用测力计时先看指针是否在0刻度位置。
拉重物时测力计要与斜面平行。
)师:出示“温馨提示”师:开始实验 4.小组实验,教师巡视 6.小组汇报,交流小结生:我们通过实验发现斜面可以省力。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斜面的作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斜面的作用
《斜面的作用》
《斜面的作用》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节的内容。
本节课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整节课的导入部分我设计以图片出发,先以课件出示大卡车和大油桶的图片,然后设问:要把油桶搬上车,有哪些方法?学生可能会回答:用滑轮升上去,吊上去,搭木板滚上去。
这时候,我及时点出“搭木板”将油桶滚上去是个不错的办法,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也很多。
我告诉学生,这里运用到了一种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再及时出示了斜面的科学概念后,我又抛出问题:斜面有什幺作用呢?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更点出了课题。
我认为,这样的导入对这节课来说,是比较适用的。
在课前,我做了较为充分的课前准备,包括制作了适合整节课流程的课件,准备了大量的实验器材。
我给学生提供的材料里有重物50克的钩码和20克的砝码。
钩码很容易就挂在平板测力计的钩子上,但是砝码不容易,于是我在砝码上加了一个小夹子,让学生将平板测力计钩在夹子上。
但是,在这里我没有点出,样让学生将夹子和砝码整体看成是重物B,以至于有几组的学生将二者拆开来计算拉力,导致了实验数据的不一致性。
看来,教师对实验的设计应该更加精准,考虑到方方面面才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
另外,在整节课中,我层层深入,步步为营,试图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探究性。
《斜面的作用》教学设计五部分

《斜面的作用》教学设计五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1.了解斜面的定义和作用。
2.掌握斜面的应用原理。
3.能够应用斜面解决具体问题。
1.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
2.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实验、演示、讨论等多种形式。
1.引入
教师介绍斜面的定义和作用,并给学生展示斜面的图片。
2.理论学习
介绍斜面的应用原理,包括斜面倾角、斜面长度及重力的作用等。
3.实验演示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斜面在不同倾角和长度下所承受的重力大小及影响。
4.讨论分析
让学生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并确定斜面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情况。
5.解决问题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如斜面的长度、倾角、重力大小对物体滑动速度的影响等。
6.总结评价
通过总结,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斜面的应用原理,并给予评价。
斜面的作用优秀教案

Our actions are our final judge.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斜面的作用优秀教案斜面的作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科学探究: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会使用弹簧秤进行正确的测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
【教学过程】一、导题:1、同学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我们交个朋友可以吗?2、为了表示我的诚意,我准备了一箱礼物,供大家进行科学探究,谁来帮帮老师,把这箱礼物搬到讲台上?3、大家说还有别的更简单的方法吗?4、学生借助木板把箱子搬上去。
5、让这位学生说说两种方法的区别。
6、教师小结:像倾斜的木板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二、斜面有什么用1、是不是所有的斜面都可以省力呢?2、你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进行证明?3、在实验中力的大小可以用什么来测量?4、(出示弹簧秤)谁能说说怎样使用弹簧秤?5、为了方便同学们研究,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材料,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材料,讨论一下你们组准备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进行研究,好不好?6、组织学生小组内思考材料的使用方法。
7、组织学生进行交流:①、用什么做斜面?怎样做?(用木板和木块搭成)②、夹子拿来做什么?(夹物体,以便提升)③、单单测量出物体在斜面上提升的力就可以证明斜面能省力吗?(不能)④、我们还必须测量出什么?(不用斜面直接提升的力,两者之间进行对比)⑤、实验只做一次够吗?为什么?8、实验怎样做已经知道了,在做实验之前谁还能说说我们在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拉?怎样读数?①拉动木块时要匀速、缓慢。
(教师必要时可以演示)②拉动方向需与斜面平行。
③在拉动的过程中读数,视线要与刻度一致。
9、显示实验记录表,介绍填写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10、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斜面的作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斜面有什么作用。
本课的学习从生活现象引入,让学生形象地认识“斜面”这一新的简单机械。
斜面概念的呈现也是描述性的。
“斜面能省力吗”。
教科书中四个学生的对话提示至少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准备或研究:搭个斜面进行模拟实验;自己拟订科学实验计划;对比研究直接和用斜面提升重物的用力情况;用不同重量的物体在同一个斜面上对比研究。
在这个研究中学生们会发现同一物体从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
所以斜面可以省力。
第二部分:不同坡度的斜面有什么不同。
斜面能省力是对斜面作用研究的发现。
科学研究往往是在有了研究发现后又提出新问题,使研究更深入。
那么斜面省力大小与斜面坡度大小有什么关系吗?按照教科书中的设计组织学生开展实验并记下相关数据。
对比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学生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坡度越小用力越小,坡度越大用力越大,直接垂直向上提重物相当于坡度为90°,用力最大。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斜面都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生活中应用斜面的地方是很多的,这里让学生在生活经历中去发现。
教科书中呈现的立交桥的引桥和螺丝钉,可以帮助学生从大的设施到很小的工具各方面去寻找斜面。
比如文具盒里的剪刀、卷笔刀等刀具的刀口;生活中的斧头、菜刀、楼梯、盘旋的山路、高速公路立交桥的引道、螺丝钉等。
一条直的上山的公路的坡度很大,而“S”形的盘山公路由于路程的延长而坡度变小。
螺丝钉的螺纹相当于盘山路,延长了路程,坡度变得很小,因此用螺丝刀转一转就能轻松地将螺丝钉推进木头里。
在前面取出钉子和螺丝钉的实验中,由于钉子没有螺纹,相当于坡度很大,用羊角锤使劲才能取出钉子;而螺丝钉有螺纹,坡度变得很小,用螺丝刀就能轻松地将螺丝钉取出。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推
理能力,他们通过认识斜面,提出“斜面是否能够省力”的科学问题,设计出简单的对比实验并进行实验研究,学生可以获得对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省力原理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过程与方法:
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
评价任务
1.做实验研究斜面的作用。
2.做实验研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
3.认识生活中斜面的应用。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1块搭斜面的平面板状材料、4个不同高度的小物品、1盒钩码、1个测力计。
为全班学生准备:有关斜面机械使用情境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ppt,看盘山公路,提问:盘山公路为什么要修成“s”形?
2.看把油桶搬上汽车的ppt,提问:你有什么方法可以不用大机器就能将油桶搬上卡车吗?
3.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像倾斜的木板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4.斜面有什么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
二、斜面有什么作用
1.斜面真的能省力吗?
2.你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进行证明?
3.制订探究计划。
4.实验探究,填好表格。
斜面作用的实验记录表
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出示ppt,
如有两块一样结实的木板,一长一短(都能从地面搭到汽车车厢),你选用哪块木板,为什么?
2.学生选择并说出理由。
3.不同坡度的斜面作用相同吗?
4.分小组制订实验计划。
5.出示实验记录表,介绍填写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不同坡度斜面作用的实验记录表
(1、2、3、4表示坡度由小到大)
6.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7.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斜面都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四、联系应用
1.回到盘山公路ppt,利用学到的知识解释:山路为什么要修成弯弯曲曲呢?这样有什么好处?
2.(出示各种应用斜面原理的照片)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照片,大家看看那些
地方是应用斜面能省力的原理造成的?
五、课外延伸
当人在骑自行车遇到上坡时,怎样骑会更省力?
教学反思
《斜面的作用》是教科版六上机械和工具单元第七课,前面有了简单机械的概念和认识探究了杠杆、轮轴、滑轮等简单机械的作用。
本课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
斜面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对于斜面省力学生有一定的认识,上课时通过工人搬油桶引入斜面的概念,通过猜测斜面的作用引出验证实验的设计和讨论,重点回顾对比实验,注意变量的控制。
本课的第一个实验比较浅,得出数据就能得出“斜面能省力”结论。
继后抛出“怎样的斜面更省力”的问题,让学生自行解决,同样通过控制变量,实验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来。
如果说第一个实验以扶为主,第二个实验就是以放为主,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完成实验记录表的填写。
在指导实验方法时,师通过演示,指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保证实验数据的正确性,这也是对学生实验规范的培养。
汇报实验结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也是本课要体现的,旨在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的科学习惯。
学生在汇报时,往往出现“坡度越低越省力,坡度越高越费力”的表述错误,或让学生辨析,通过分析得出“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的科学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