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统编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教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教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学生活动3:
1.观看图片及文字,提取关键信息,做好议学准备。
2.认真研读任务探究,列出自己的观点,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每一小组中心发言人归纳整理本组成员的观点,做好分享准备。
3.根据议学提示,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备注清楚。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奴隶社会居住房屋种类创设议学情境,引导学生去了解奴隶社会时期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明确,阶级的产生、主要矛盾、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六、议学活动设计:
【导:3min】
必修一分为四课与两个综合探究,课与综合探究之间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首先,整本书的中心是社会主义;其次,第一课从人类发展的四个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去说明人类的追求,然后提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三,四课从世界回到中国的角度,分别从一系列实践中证明,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使其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最后,综合探究中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等角度,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和远眺前行的路,从而更加坚定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认真研读任务探究,列出自己的观点,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每一小组中心发言人归纳整理本组成员的观点,做好分享准备。
3.根据任务提示,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备注清楚。
设计意图:
第四个议学情境通过图片、文字播放视频创设有趣情境,结合初中历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社会当时的现状,对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增添额外的了解,从而为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落实起到辅助作用。帮助学生掌握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制度等。
播放《现代人穿越到古代会活得很好吗》视频,引导学生回溯社会发展历史,思考人类社会的起源,进而引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以此导入新课。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4.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4.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这张照片是什么时间、为什么拍摄的?
师: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中国梦,并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
梦想”,并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

二、新课讲授
(一)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大国,在历史上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有国有史一直传承到今天。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福全世界。

16世纪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其中中国人的发明占175项。

英国人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累远胜于西方”。

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彰显了经济文化展的繁荣景象和中国社会治理的博大智慧。

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
历史机遇期
青年的重要性为什么。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明确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明确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2.科学精神:正确认识新时代的主要矛盾,辩证地看待新时代的“变”与“不变”3.公共参与: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时代的“变”与“不变”难点:新时代如何一以贯之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二)新课讲授总议题:湖南是如何交出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新时代答卷?分议题一:如何在湖南的十年非凡成就中把握新时代的“变”与“不变”?1.播放视频《2012-2022湖南取得的成就》2.总结知识点:(1)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新时代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原因:社会需求方面、社会生产方面、突出问题三个方面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4.如何应对“变”与“不变”?(1)“变的”角度——“一个着力解决、两个提升、两个全面”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统编版(2019)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教学目标必备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含义;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关键能力: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新时代的巨大成就,理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合理性,结合时政热点和国家重大政策等,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二、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能够理解为何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认同。

2.科学精神:掌握新时代的内涵,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地位,能够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了解党的基本路线。

3.公共参与: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认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贡献。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2.教学难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变化;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四、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例如: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成就、十九大报告等文件,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涵,认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每个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背景材料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问题思考:十八大以来五年的历史性变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2、新课讲授一、新时代的科学内涵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教案

高一 年级 政治 教案安宁市实验石江学校教学共案设计表教学年级: 高一 年级 1、2、5、6班.教学时间: 2020 年 10 月 21-26 日 共 2 节.(班级进度不一致)课 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课时2课型 新授课主备 教师二次备课教师教学目标 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题; 2、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3、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4、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和科学内涵 教法与学法简述讲授法、小组合作、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 难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及关系教学准备课本、课件、教案、优佳学案 教学内容设计二次备课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默写任务2、导入PPT 展示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引出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3、学习目标展示 4、探究与分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而来? 学生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的标志、过程、意义?(学生回答)具体讲述。

5、探究与分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的?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理论成果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贡献?(学生思考完善学案)依据学案具体讲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追问“它们四个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具体讲述它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教学过程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关系。

拓展——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马克思中国化理论体系。

6、探究与分享——改革开放以来,取得这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学生思考)总结:四个自信。

7、课堂小结、随堂训练第二课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1、默写任务2、复习导入,引出课题3、学习目标展示4、PPT展示视频,具体讲述,依据导学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途径) 38页相关链接(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动指南) 39页相关链接5、PPT展示视频,提问“除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你还知道中国的哪些制度?”(学生回答)依据学案具体讲述: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3.1伟大的改革开放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3.1伟大的改革开放
科目
政治
课题
第三课第一框《伟大的改
革开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改革开放的确立和深化,正确认识改革开放的意义
2.能力目标:掌握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本课,能够认同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坚立只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坚定信念
问题2:改革开放开启的时间及事件
学生:根据材料及阅读课本31页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问题3: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重新确立了吗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左把党和国家工 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新时期。
2.科学精神: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改革开放,用发展的观点去看待我国从“站 起来”倒“强起来”的伟大历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和成就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历程
课前准备
教具:
1、常规教具:黑板、粉笔
2、多媒体
导入新课
20世纪70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成为家庭生活的“三大件I 80年代.电
《通知》终于公开接受用包产到户的办法解决中国农村的贫困。《通知》下发之后,到1980年年底,实行包产到户和包T•到户的生产队从1980年初的1<⅛上升到15%。联产承包最终 成從局。
(摘编自《读书文摘》2013年第5期 武文胜 艾琳/文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案

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设计第一部分:课前系统部分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第二框,本框围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讲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储备、物质基础,为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第一目“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通过了解过渡时期及其总路线和总任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深刻领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第二目“在艰辛探索中前进”主要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所做出艰辛探索。

二、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学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认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巨大历史意义,以及其承前启后的作用,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从而增强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信心,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2.科学精神:辩证的看待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初期探索道路的成就和曲折,能分析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史意义,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

2.教学难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四、教法与学法(一)教学方法:1.讲授式: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对基本知识点的讲解,以及教学情感的传递。

2.启发式:通过教师的提问或者讲述使学生产生思考与启发。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1伟大的改革开放 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1伟大的改革开放 教案

《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内容分析1.本课地位。

本节课内容是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的第一框题。

教材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从第二课开始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本课承接前一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继而讲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为后一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自然过渡作用。

因此,本课在全书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框题“伟大的改革开放”的学习,引领学生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知识上要掌握改革开放的背景、历史进程以及重大意义等知识点,情感上要坚定认同改革开放这一正确道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落实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育,行动上要自觉践行、主动参与。

2.本课内容。

本框主要阐述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意义以及坚持改革开放,下设两目:第一目“改革开放的进程”,教材以时间为轴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在“相关链接”部分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党的历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和中心议题,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共产党在改革进程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二目“改革开放的意义”,这一部分内容是对改革开放40年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基础上的情感价值分析,简要表述了改革开放对我国面貌的重大改变、改革开放的深远意义以及坚持改革开放,从理论理解上升到意识形态上的认同。

学情分析:1.认识层面:新高考,新教材,新学生。

高一学生对于家乡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此刻需要学习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和进程,认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巨大历史意义。

本节课主要从家乡变化入手,树立制度自信。

2.情感层面:高一学生目前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感知到党、政府发挥的作用,辩证的看待改革开放的成就,深化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深化对党的坚强领导、人民群众的勤劳和智慧的认识。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从而增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信心,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