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电压和过电流保护电路
直流电源过电压过流保护电路

直流电源过电压、欠电压及过流保护电路该保护电路在直流电源输入电压大于30V或小于18V或负载电流超过35A时,晶闸管都将被触发导通,致使断路器QF跳闸。
图中,YR为断路器QF的脱扣线圈;KI为过电流继电器。
带过流保护的电动自行车无级调速电路图中,RC为补偿网络,以改善电动机的力矩特性。
具体数值由实验决定。
电路如图16-91所示。
它适用于电动自行车或电动三轮车。
调节电位器RP,可改变由555时基集成电路A组成的方波发生器的方波占空比,达到调速的目的。
Rs是过电流取样电阻,当电动机过载时,Rs上的压降增大,使三极管VTz导通,触发双向晶闸管V导通,分流了部分负载,从而保护了功率管VTi。
过流保护用电子保险的制作电路图本电路适用于直流供电过流保护,如各种电池供电的场合。
如果负载电流超过预设值,该电子保险将断开直流负载。
重置电路时,只需把电源关掉,然后再接通。
该电路有两个联接点(A、B标记),可以连接在负载的任意一边。
负载电流流过三极管T4、电阻R10和R11。
A、B端的电压与负载电流成正比,大多数的电压分配在电阻上。
当电源刚刚接通时,全部电源电压加在保险上。
三极管T2由R4的电流导通,其集电极的电流值由下式确定:VD4=VR7+0.6。
因为D4上的电压(VD4)和R7上的电压(VR7)是恒定的,所以T2的集电极电流也是恒定。
该三极管提供稳定的基极电流给T3,因而使其导通,接着又提供稳定的基极电流给T4。
保险导电,负载有电流流过。
当电源刚接通时,电容器C1提供一段延时,从而避免T1导电和保持T2断开。
保险上的电压(VAB)通常小于2V,具体值取决于负载电流。
当负载电流增大时,该电压升高,并且在二极管D4导通时,达到分流部分T2的基极电流,T2的集电极电流因而受到限制。
由此,保险上的电压进一步增大,直到大约4.5V,齐纳二极管D1击穿,使T1导通,T2便截止,这使得T3和T4也截止,此时保险上的电压增大,并且产生正反馈,使这些三极管保持截止状态。
upc1237喇叭保护电路工作原理

upc1237喇叭保护电路工作原理UPC1237喇叭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UPC1237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喇叭保护的电路。
喇叭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到来自放大器的过电压、过电流等因素的损害。
UPC1237喇叭保护电路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检测到这些异常情况时,及时切断信号输出,从而保护喇叭不被损坏。
UPC1237喇叭保护电路一般由四部分组成:过电压保护、过温保护、失效检测和输出保护。
1.过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电路用于检测喇叭输入端的电压是否超过了设定的阈值。
如果输入电压超过了设定的阈值,说明放大器输出信号异常,可能会对喇叭造成损害,此时过电压保护电路会立刻切断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以保护喇叭。
过电压保护电路通常由电压比较器、触发器和继电器等元件组成。
2.过温保护:过温保护电路用于检测放大器芯片的温度是否超过了设定的阈值。
当放大器芯片温度超过设定的阈值时,过温保护电路会自动切断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以防止放大器和喇叭因过热而损坏。
过温保护电路通常由温度传感器、比较器和触发器等元件组成。
3.失效检测:失效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放大器芯片内部是否发生了故障或失效。
当发现放大器芯片内部出现故障时,失效检测电路会立刻切断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以保护喇叭。
失效检测电路通常由故障检测电路、比较器和触发器等元件组成。
4.输出保护:输出保护电路用于在检测到异常信号时,切断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以保护喇叭。
输出保护电路通常由继电器和触发器等元件组成。
总体来说,UPC1237喇叭保护电路通过不同的保护电路组合,实现了对喇叭的多重保护。
当喇叭输入信号异常时,UPC1237会迅速切断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从而防止喇叭受到过压、过温、失效等因素的损坏。
这样能够延长喇叭的使用寿命,并提高音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上就是UPC1237喇叭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
通过多重保护电路的组合,UPC1237能够在喇叭输入异常时及时切断放大器输出,有效地保护喇叭免受损坏。
开关电源常用的几种保护电路

开关电源常用的几种保护电路评价开关电源的质量指标应该是以安全性、可靠性为第一原则。
在电气技术指标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条件下,为使电源在恶劣环境及突发故障情况下安全可靠地工作,必须设计多种保护电路,比如防浪涌的软启动,防过压、欠压、过热、过流、短路、缺相等保护电路。
开关电源常用的几种保护电路如下:1、防浪涌软启动电路开关电源的输入电路大都采用电容滤波型整流电路,在进线电源合闸瞬间,由于电容器上的初始电压为零,电容器充电瞬间会形成很大的浪涌电流,特别是大功率开关电源,采用容量较大的滤波电容器,使浪涌电流达100A以上。
在电源接通瞬间如此大的浪涌电流,重者往往会导致输入熔断器烧断或合闸开关的触点烧坏,整流桥过流损坏;轻者也会使空气开关合不上闸。
上述现象均会造成开关电源无法正常工作,为此几乎所有的开关电源都设置了防止流涌电流的软启动电路,以保证电源正常而可靠运行。
图1是采用晶闸管V和限流电阻R1组成的防浪涌电流电路。
在电源接通瞬间,输入电压经整流桥(D1~D4)和限流电阻R1对电容器C充电,限制浪涌电流。
当电容器C充电到约80%额定电压时,逆变器正常工作。
经主变压器辅助绕组产生晶闸管的触发信号,使晶闸管导通并短路限流电阻R1,开关电源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图1 采用晶闸管和限流电阻组成的软启动电路图2是采用继电器K1和限流电阻R1构成的防浪涌电流电路。
电源接通瞬间,输入电压经整流(D1~D4)和限流电阻R1对滤波电容器C1充电,防止接通瞬间的浪涌电流,同时辅助电源Vcc经电阻R2对并接于继电器K1线包的电容器C2充电,当C2上的电压达到继电器K1的动作电压时,K1动作,其触点K1.1闭合而旁路限流电阻R1,电源进入正常运行状态。
限流的延迟时间取决于时间常(R2C2),通常选取为0.3~0.5s。
为了提高延迟时间的准确性及防止继电器动作抖动振荡,延迟电路可采用图3所示电路替代RC延迟电路。
图2 采用继电器K1和限流电阻构成的软启动电路图3 替代RC的延迟电路2、过压、欠压及过热保护电路进线电源过压及欠压对开关电源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器件因承受的电压及电流应力超出正常使用的范围而损坏,同时因电气性能指标被破坏而不能满足要求。
直流电源过电压过流保护电路

直流电源过电压、欠电压及过流保护电路该保护电路在直流电源输入电压大于30V或小于18V或负载电流超过35A时,晶闸管都将被触发导通,致使断路器QF跳闸。
图中,YR为断路器QF的脱扣线圈;KI为过电流继电器。
带过流保护的电动自行车无级调速电路图中,RC为补偿网络,以改善电动机的力矩特性。
具体数值由实验决定。
电路如图16-91所示。
它适用于电动自行车或电动三轮车。
调节电位器RP,可改变由555时基集成电路A组成的方波发生器的方波占空比,达到调速的目的。
Rs是过电流取样电阻,当电动机过载时,Rs上的压降增大,使三极管VTz导通,触发双向晶闸管V导通,分流了部分负载,从而保护了功率管VTi。
过流保护用电子保险的制作电路图本电路适用于直流供电过流保护,如各种电池供电的场合。
如果负载电流超过预设值,该电子保险将断开直流负载。
重置电路时,只需把电源关掉,然后再接通。
该电路有两个联接点(A、B标记),可以连接在负载的任意一边。
负载电流流过三极管T4、电阻R10和R11。
A、B端的电压与负载电流成正比,大多数的电压分配在电阻上。
当电源刚刚接通时,全部电源电压加在保险上。
三极管T2由R4的电流导通,其集电极的电流值由下式确定:VD4=VR7+0.6。
因为D4上的电压(VD4)和R7上的电压(VR7)是恒定的,所以T2的集电极电流也是恒定。
该三极管提供稳定的基极电流给T3,因而使其导通,接着又提供稳定的基极电流给T4。
保险导电,负载有电流流过。
当电源刚接通时,电容器C1提供一段延时,从而避免T1导电和保持T2断开。
保险上的电压(VAB)通常小于2V,具体值取决于负载电流。
当负载电流增大时,该电压升高,并且在二极管D4导通时,达到分流部分T2的基极电流,T2的集电极电流因而受到限制。
由此,保险上的电压进一步增大,直到大约4.5V,齐纳二极管D1击穿,使T1导通,T2便截止,这使得T3和T4也截止,此时保险上的电压增大,并且产生正反馈,使这些三极管保持截止状态。
电力系统的过电压与过电流保护

电力系统的过电压与过电流保护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电能供应。
然而,电力系统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如过电压和过电流,它们可能对设备和人员造成严重的损害。
因此,电力系统中的过电压与过电流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过电压是指电力系统中电压超过额定值的现象。
它可能是由于雷击、电网故障、电力负载突然减少等原因引起的。
过电压会对电力设备造成巨大的损害,甚至可能导致设备的烧毁。
为了保护电力设备免受过电压的影响,电力系统中通常会采取一系列的过电压保护措施。
过电流是指电力系统中电流超过额定值的现象。
它可能是由于短路、电力负载过大、设备故障等原因引起的。
过电流不仅会对电力设备造成损坏,还可能引发火灾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必须采取过电流保护措施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电力系统中的过电压与过电流保护通常基于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和保护策略来实现。
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中的一种重要设备,它能够监测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和电流,并在检测到过电压或过电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切断电路、降低电压等。
保护装置通常由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继电器和断路器等组成。
在电力系统中,过电压与过电流保护的设计和实施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需要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和工作条件来确定保护装置的参数和设置值。
其次,需要考虑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和灵敏度,以确保在发生过电压或过电流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
此外,还需要考虑保护装置的协调性,以确保各个保护装置之间能够有效地协同工作,提高系统的整体保护能力。
除了过电压与过电流保护装置的设计和实施,还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工作。
这包括对保护装置的功能进行测试,检查保护装置的连接和接地情况,以及对保护装置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校准。
只有保护装置正常工作,才能有效地保护电力系统免受过电压和过电流的影响。
总之,电力系统中的过电压与过电流保护是确保电力设备和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合理设计和实施保护装置,并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过电压和过电流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晶闸管的过电压和过电流保护

晶闸管的过电压和过电流保护在电力电子电路中,为确保变流电路正常工作,除了适当选择电力电子器件参数、设计良好的驱动电路外,还要采用必要的保护措施,即过电压保护、过电流保护、du/dt及di/dt的限制。
晶闸管的过电压保护晶闸管的过电压能力极差,当元件承受的反向电压超过其反向击穿电压时,即使时间很短,也会造成元器件反向击穿损坏。
如果正向电压超过晶闸管的正向转折电压,会引起晶闸管硬开通,它不仅使电路工作失常,且多次硬开通后元器件正向转折电压要降低,甚至失去正向阻断能力而损坏。
因此必须抑制晶闸管上可能出现的过电压,采取过电压保护措施。
1.晶闸管关断过电压及其保护晶闸管从导通到阻断时,和开关电路一样,因线路电感(主要是变压器漏感)释放能量会产生过电压。
由于晶闸管在导通期间,载流子充满元件内部,所以元器件在关断过程中,正向电流下降到零时,元器件内部仍残存着载流子。
这些积蓄载流子在反向电压作用下瞬时出现较大的反向电流,使积蓄载流子迅速消失,这时反向电流减小的速度极快,即di/dt极大。
晶闸管关断过程中电流与管压降的变化如图1所示。
因此,即使和元器件串联的线路电感L很小,电感产生的感应电势L(di/dt)值仍很大,这个电势与电源电压串联,反向加在已恢复阻断的元器件上,可能导致晶闸管的反向击穿。
这种由于晶闸管关断引起的过电压,称为关断过电压,其数值可达工作电压峰值的5~6倍,所以必须采取抑制措施。
如图2(a)所示,晶闸管两端的电压波形在管子关断的瞬时出现反向电压尖峰(毛刺)即为关断过电压。
当整流器输出端接续流二极管时,续流二极管由导通转为截止的瞬间,也是立即承受反向电压的,所以同样会产生关断过电压,故对续流二极管也应采取过电压保护措施。
图1 晶闸管关断过程中电流与管压降的变化图2 晶闸管关断过电压波形对于这种呈尖峰状的瞬时过电压,最常用的保护方法是在晶闸管两端并联电容,利用电容两端电压瞬时不能突变的特性,吸收尖峰过电压,把电压限制在管子允许的范围。
电路保护的四种保护方式

电路保护的四种保护方式电路保护是指对电路中存在的可能对电路或电器设备造成损害的故障或过电压进行保护或限制,以保证安全、稳定运行的一种措施。
目前有许多电路保护方式,其中最常见的有四种,分别是熔丝保护、过电流保护、电子继电器保护和断路器保护。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这四种电路保护方式。
1. 熔丝保护熔丝保护是将一个金属丝制成的熔丝连接在电路的保护位上,当电路中出现过流时,熔丝会被加热熔断,断开电路,起到保护电器的作用。
这种方式简单易行,且成本低廉,但需要手动更换熔丝,且无法控制保护时间,只能提供短时间的过载保护。
2. 过电流保护过电流保护用于检测电路中的电流是否超出额定值,一旦超出,它会自动切断电路,保护电器。
过电流保护可以分为电磁式过流继电器保护和电子式过流继电器保护。
电磁式过流继电器同时也可以抵抗瞬间过电流,在一定程度上对电器起到保护作用。
电子式过流继电器可以提高保护精度和保护时间的控制。
3. 电子继电器保护电子继电器保护是一种电子设备,在电路中起到过电流和过电压保护作用。
它能够对发生故障的电路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和保护。
电子继电器保护不仅可以检测电流、电压,还可以检测相序、相位等,保证电器的安全与稳定工作。
4. 断路器保护断路器保护是一种电气开关,可以用于控制电器的电路开关,并提供保护功能。
它可以在发生过载或短路时,自动断开电路,保护电器不受损害。
断路器保护还可以起到手动断电的作用,更方便安全。
总结以上所介绍的四种电路保护方式,各有其优点和适用范围。
熔丝保护简单粗暴,成本低廉,但使用不太方便。
过电流保护的保护时间和保护精度都非常高,但是需要检测范围较小。
电子继电器保护可以提供全方位保护,但成本较高。
断路器保护操作方便,可以手动断电,但是需要抵抗瞬间过电流的性能较差。
因此,在选择电路保护方式时,应根据电路的特点和需要进行具体分析和选择。
基本保护电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和掌握基本保护电路的组成、原理和作用。
2. 学习和分析不同类型保护电路的工作特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3. 提高对电力系统保护设备的认识,增强故障诊断和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基本保护电路是电力系统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在发生故障时迅速切断故障电路,保护电力设备不受损坏,并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实验涉及的保护电路包括:1. 过电流保护电路:当电路中电流超过额定值时,保护装置会动作,切断故障电路。
2. 过电压保护电路:当电路中电压超过额定值时,保护装置会动作,切断故障电路。
3. 差动保护电路:通过检测电路两端电流差值,判断电路是否存在故障,实现快速保护。
三、实验内容1. 过电流保护电路实验:- 实验原理:利用电流互感器检测电路电流,通过比较电流大小与设定值,实现过电流保护。
- 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电路。
2. 调整电流互感器,使电流与设定值相等。
3. 分别接入不同电流,观察保护装置的动作情况。
2. 过电压保护电路实验:- 实验原理:利用电压互感器检测电路电压,通过比较电压大小与设定值,实现过电压保护。
- 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电路。
2. 调整电压互感器,使电压与设定值相等。
3. 分别接入不同电压,观察保护装置的动作情况。
3. 差动保护电路实验:- 实验原理:通过检测电路两端电流差值,判断电路是否存在故障,实现快速保护。
- 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电路。
2. 调整电流互感器,使电流差值与设定值相等。
3. 分别接入不同电流,观察保护装置的动作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过电流保护电路实验结果:- 当电流超过设定值时,保护装置能够及时动作,切断故障电路,保护电力设备。
- 实验结果表明,过电流保护电路能够有效防止过电流故障对电力设备造成损害。
2. 过电压保护电路实验结果:- 当电压超过设定值时,保护装置能够及时动作,切断故障电路,保护电力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电压和过电流保护电路
当电网电压在额定范围内时,继电器K1不动作,K2动作闭合,ⅤL2(绿灯)点亮指示,负载接通工作。
当电网电压超过额定值时,变压器T1二次侧输出也随之升高,经电阻R2、R3、RP1使晶闸管VTH1导通,继电器Kl吸合,VL1(红灯)点亮指示,K1常闭触点断开负载。
当负载电路短路或超过额定输出功率时,电感互感器T2的W2侧感应电压升高,经整流二极管VD1、电阻R1和R4、电位器RP3使晶闸管VTH1导通,继电器动作吸合,断开负载电路。
调试:用调压器把电压调到180V后,接人本电路,调节RP2,使晶闸管VTH2导通,继电器K2吸合(低于175V时保证VTH2能够截止,K2断开);再次调节调压器,使输出电压至240V,调节RP1,使VTH1导通,继电器K1吸合(在低于235V时保证VTH1截止,继电器K1能够释放)。
过电流保护调节:接入3000W的负载,调节RP3,使继电器K1能够吸合为止。
家庭用电功率一般在3000W 以下,如需大负载,可调节RP3改变额定负载。
元器件选择:电感互感器T2用MX0-2000型磁环,W1用φ1.2mm的漆包线绕5匝,W2用φ0.2mm 的漆包线绕600匝:晶闸管采用MCR1008;继电器K1、K2选用24V/10A以上的电磁继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