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5细石砼配合比设计书.(普通)

C35细石砼配合比设计书.(普通)
C35细石砼配合比设计书.(普通)

C35细石砼配合比设计书

一.原材料:

水泥:盘固P.042.5 产地:常州金坛

石子1:5-16mm 产地:浙江湖州

黄砂:细度模数:2.5 ~2.8 产地:赣江

外加剂:RJ-8 产地:江苏扬州

二.配合比计算:

1.试配强度f cu,0

f cu,0= f cu,k+1.645α=35+1.645×6=44.9MPa

2.计算水灰比

取水泥28天强度42.5MPa。

W/C=(αa f ce)/f cu,0+αaαb f ce)=(0.46×42.5)/(44.9+0.46×0.07×42.5)=0.42

3.选定用水量

根据碎石最大粒径16mm,坍落度160mm,

计算用水量:m w=230+(160-90)/20×5=247.5kg/m3

加减水剂后,计算实际用水量:

m wa=247.5×(1-28%)=178kg/m3

4.计算水泥用量

m c= m wa/(w/c)=178/0.42=424kg/m3

粉煤灰取代率15%,超量系数为1.0,则粉煤灰重量为64kg,水泥为424-64=360kg.

5.确定砂率βs

根据碎石d max=16,水灰比W/C=0.42

参考砂率选用表,确定βs=41%

6.确定砂、石用量m s,m g

采用固定容重法:

m wa+ m c+m s+ m g=2340

7.确定试验室初步配合比:

水:水泥:砂:碎石:粉煤灰:外加剂(RJ-8)

178:360:710:1022 :64 : 5.30

C35

无锡市众诚砼业有限公司

mpa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m p a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设计书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抗折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1、材料说明 原材料: 霸道牌普通硅酸盐水泥P·级,机制砂,细度模数为;碎石-31.5mm,表观密度为2.499g/cm3;水,自来水;详见试验报告; 依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设计抗折强度为中等交通 2、计算水泥混凝土配制强度(fc) 1) fc=fr/+ts= fc:配制28天弯拉强度的均值(Mpa) fr: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Mpa) cv:按表取值 s: 无资料的情况下取值8% t: 按表取值 2)水灰比(W/C)的计算 W/C=fc+ fs:水泥实测28天抗折强度(Mpa) 查表确定砂率(βs )= 33% 3)确定单位用水量(mwo)根据施工条件出机坍落度宜控制在10—40mm Wo=++11.27c/w+=140g/m3 Sl: 坍落度(mm)取值20 Sp: 砂率(%) C/w: 灰水比

4)确定单位水泥用量(mco) C0=(c/w)wo=350 5)计算粗集料用量(mgo)、细集料用量(mso) 将上面的计算结果带入式中 mco+mwo+mso+ mgo=2450 βs=mso÷(mso+ mgo)×100 砂(mso)用量为647 kg/m3,碎石(mgo)用量1313 kg/m3; 初步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 1 :: 水灰比= 3、调整工作性,提出基准配合比 1)计算水泥混凝土试拌材料用量: 按初步配合比试拌水泥混凝土拌和物 30 L ,各种材料用量为: 水泥= 10.5 kg 水= 4.2 kg 砂= 19.41kg 碎石= 39.39 kg 2)调整工作性 按初步配合比拌制水泥混凝土拌和物,测定其粘聚性,保水性,坍落度。坍落度测定值为18mm ,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坍落度符合规范要求,在基准配合比的水灰比上下浮动试配三种水灰比的试件。 4、检查强度及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 1. 1 坚固性 坚固性是指混凝土的强度指标,因为混凝土的质量在目前是以抗压强度指标为主要依据的。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水泥强度等级及水灰比、骨料种类及级配、施工条件等。 1) 水泥强度等级:水泥强度等级大致代表了水泥的活性,即在相同配合比的情况下,水泥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越高。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主要从经济合理的角度来选择水泥强度等级,如果对水泥强度等级和品种没有选择的余地,那只能靠在配合比设计中调整比例,掺加外加剂等综合性措施加以解决。 2) 水灰比:混凝土单位体积中所用水的重量和水泥的重量比被称为水灰比。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低,为此,在满足和易性的前提下,混凝土用水量越少越好,这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一条基本原则。 3) 骨料的种类及级配:砂子、石子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因此统称骨料。砂石由石材的品种、颗粒级配、含泥量、坚固性、有害物质等指标来表示它的质量。砂石质量越好,配制的混凝土质量越好。当骨料级配良好,砂率适中时,由于组成了密实骨架,可使混凝土获得较高的强度。 4) 施工条件:如果施工条件较好,并有一定的管理措施时,可适当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反之,如现场施工条件较差时,应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

1. 2 和易性 混凝土的和易性是指在一定施工条件下,确保混凝土拌合物成分均匀,在成型过程中满足振动密实的混凝土性能。常用坍落度和维勃稠度来表示。 不同类型的构件,对和易性的要求在施工验收规范中已有规定,但还要结合施工现场的设备条件和管理水平来确定。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很多,但主要一条就是用水量。增加用水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是增加了,但是混凝土的强度也下降了。因此,采用使用减水剂的方法成了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最经济合理和最有效的方法。 1. 3 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它抵抗外来及内部被侵蚀破坏的能力,新疆(北疆) 地处严寒地带,夏季炎热干燥,冬季严寒多雪,混凝土受大气的侵蚀很严重,所以,施工验收规范对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泥用量都作了规定,但是仅仅执行这些规定还不能完全满足耐久性的要求。为了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就必须在配合比设计中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的选择,砂石级配和砂率的调整,但最主要的是用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合料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1. 4 经济性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省工省料才是最经济的。水泥是混凝土中价值最高的材料,节约水泥用量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一个主要目标,但必须是采用合理的措施达到综合性的经济指标才是行之有效的。首先,使用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合料,使用减水剂既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也可以达到节约水泥的目的,掺加粉煤灰可以代替部分水泥,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其次,加强技术管理,提高混凝土的匀质性。最后,根据当地的砂石质量情况采用合理砂率和骨料级配。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2. 1 熟悉现行的规范和技术标准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应该遵守国家建设部发布的行业标准J GJ 5522000 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该标准规定了配合比设计应分三个步骤。 1) 配合比的设计计算;2) 试配;3) 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该标准给出了许多全国性统一用的技术参数,如混凝土试配强度计算公式、混凝土用水量选用表、混凝土砂率选用表等。此外,配合比设计还必须掌握GB 50204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GB J10728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2. 2 原材料的准备和检验混凝土由四种材料组成:水泥、砂子、石子和水。目

砼配合比设计策划书知识分享

砼配合比设计策划书 为满足普通混凝土配比设计和施工要求,确保我公司生产混凝土工程质量,依据《普通混凝土设计规程》JGJ55-2011,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此计划书。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混凝土原材料品质、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按《普通混凝土设计规程》JGJ55-2011执行。有特殊砼要求的:抗渗混凝土、抗冻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特种混凝土包括自密实混凝土、清水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等。试验室应根据本公司常用原材料,设计不同强度等级的常用配合比,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备用。特殊混凝土或特种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业务部接到顾客定单后,提前一个月以上通知试验室进行配合比设计及试配工作,由总工组织试验室对特殊或特种砼进行配合比设计,并进行试配工作,保证配比投入使用时的可行性。生产前由总工组织编制特殊砼的《设计和开发计划书》。 具体试配准备工作及过程如下: ㈠引用标准 1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DB11/385-2011 3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4普通砼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5砼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DBJ/T01-64-2002 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2005 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008 8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 9混凝土膨胀剂GB23439-2009 10混凝土泵送剂JC473-2001 11混凝土防冻剂JC475-2004 12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18588 13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14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4:99 15进厂水泥第三方检测报告,本公司自检水泥试验报告。

各等级混凝土常用配合比

常规C10、C15、C20、C25、C30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按强度分成若干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划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方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混凝土的强度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十二个等级。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千克,水180千克,砂690千克,石子1260千克;另一种是用单位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C:S:G=1:2.3:4.2,W/C=0.6。 常用等级 C20 水:175kg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51:1:1.81:3.68 C25 水:175kg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44:1:1.42:3.17 C30 水:175kg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 配合比为:0.38:1:1.11:2.72 . .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参考: 水泥 品种混凝土等级配比(单位)Kng 塌落度mm 抗压强度N/mm2 水泥砂石水7天28天 P.C32.5 C20 300 734 1236 195 35 21.0 29.0 1 2.45 4.12 0.65 C25 320 768 1153 208 45 19.6 32.1 1 2.40 3.60 0.65 C30 370 721 1127 207 45 29.5 35.2 1 1.95 3.05 0.56 C35 430 642 1094 172 44 32.8 44.1 1 1.49 2.54 0.40 C40 480 572 1111 202 50 34.6 50.7 1 1.19 2.31 0.42 P.O 32.5 C20 295 707 1203 195 30 20.2 29.1 1 2.40 4.08 0.66 C25 316 719 1173 192 50 22.1 32.4 1 2.28 3.71 0.61 C30 366 665 1182 187 50 27.9 37.6 1 1.82 3.23 0.51 C35 429 637 1184 200 60 30.***6.2 1 1.48 2.76 0.47 C40 478 *** 1128 210 60 29.4 51.0 1 1.33 2.36 0.44 P.O 32.5R C25 321 749 1173 193 50 26.6 39.1 1 2.33 3.65 0.60 C30 360 725 1134 198 60 29.4 44.3 1 2.01 3.15 0.55 C35 431 643 1096 190 50 39.0 51.3 1 1.49 2.54 0.44 C40 480 572 1111 202 40 39.3 51.0 1 1.19 2.31 0.42

C30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试验报告(30Mpa路面混凝土) ×××××××××试验室×××××××××工地试验室

水泥混凝土组成设计报告 工程名称:××××××××× 设计标号:30Mpa 使用部位:混凝土路面 组成设计单位:××××××××× 设计计算者: 复核者: 技术负责人

C30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1、设计要求: 滦平县2018年贫困村道路改造提升路面用混凝土,要求混凝土强度标准值f r为4.5MPa,混凝土抗弯拉强度样本标准差S为0.5(n=10)混凝土由机械搅拌并振捣,采用小型机具施工,施工要求坍落度为10-40(mm);试验室设计坍落度采取70-90(mm)。 2、组成材料: 水泥采用唐山宇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滦平分公司的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实测28天抗折强度8.0MPa,水泥密度ρc=3100kg/m3;砂采用滦河中砂表观密度ρs=2701kg/m3,细度模数2.86;碎石采用滦平县西井沟碎石4.75-31.5(mm),表观密度ρg=2792kg/m3,振实密度ρgh=1701kg/m3;水:自来水。 3、设计计算: 1)计算配制弯拉强度(f cu,n) 依照规范:该公路属于四级乡村道路,保证率系数t=0.29。变异系数中高,所以取C y=0.15。 根据设计要求f r=4.5MPa: f c=[f r/(1-1.04C f)]+t.s=[4.5/(1-1.04×0.15)]+0.29×0.5=5.48 2)计算水灰比W/C。 抗弯拉强度水灰比。由所给资料:水泥实测抗折强度f s=8.0MPa。计算得到的混凝抗弯拉强度f c=5.48MPa,粗集料为碎石: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配合比”; (2)基准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试验室试拌调整,得出“基准配合比”; (3)实验室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强度检验(如有抗渗、抗冻等其他性能要求,应当进行相应的检验),定出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并比较经济的“试验室配合比”(也叫设计配合比); (4)施工配合比 根据现场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试验室配合比进行调整,求出“施工配合比”。 ㈠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1)确定配制强度 2)初步确定水灰比值(W/C ) 3)选择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W0) 4)计算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C0) 5)选取合理砂率Sp 6)计算1m3混凝土中砂、石骨料的用量 7)书写初步配合比 (1)确定配制强度(fcu,o) 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σ 645.1..+=k cu v cu f f (2)初步确定水灰比(W/C) 采用碎石时: ,0.46( 0.07)cu v ce C f f W =- 采用卵石时: ,0.48( 0.33)cu v ce C f f W =- (3)选择单位用水量(mW0) ①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a. 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可按表4-20(P104)选取。 b. 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②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a. 以表4-22中坍落度90mm 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 用水量增加5kg ,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b. 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1) w wo m m αβ=-

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客运专线铁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中铁某局联合体石太客运专线某标段 项目经理部 二OO五年十一月 目录 1 编制目的 (3) 2 适用范围 (3) 3 依据标准 (3) 4 原材料的选择与质量要求 (4) 4.1 水泥 (4) 4.2 细骨料 (5) 4.3 粗骨料 (7) 4.4 水 (9) 4.5 外加剂 (10) 4.6 掺和料 (11) 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2) 5.1 一般规定 (12) 5.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18) 6 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 (28) 6.1 试验前准备 (28) 6.2 试样拌制 (28) 6.3 拌合物稠度试验 (29) 6.4 表观密度试验 (30) 6.5 含气量试验 (31) 6.6 凝结时间试验 (32) 6.7 泌水率试验 (33) 6.8 立方体抗压强度 (35) 6.9 抗折强度 (36) 6.10 劈裂抗拉强度 (38) 6.11 混凝土抗渗性能 (39) 6.12 混凝土收缩值测定 (40) 6.13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 (42) 6.14 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 (43) 6.15 混凝土抗裂性试验 (45) 6.16 混凝土电通量快速测定方法 (46) 7 相关记录 (47) 附录A 混凝土所处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 (49) 附录B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划 (51) 附录C 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记录 (55)

1 编制目的 混凝土工程在铁路桥涵、隧道等工程中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分项工程,使用的混凝土不仅涉及普通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而且涉及喷射混凝土、水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专业要求较高的混凝土类型。随着混凝土的发展及人们对工程质量要求的越来越严,混凝土耐久性的质量要求与控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做好石太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使配制的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和耐久性能,满足设计使用年限内正常运营的需要,特编制《客运专线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石太铁路客运专线Z7标段内所有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试配、及验证性试验。 3 依据标准中华工程网 3.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3.2《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 3.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3.4《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 3.5《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 3.6《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 3.7《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3.8《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3.9《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3.10《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 3.11《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 3.1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3.13《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3.14《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3.15《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 4 原材料的选择与质量要求 4.1 水泥 4.1.1 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混合材宜为矿渣或粉煤灰,有耐硫酸盐侵蚀要求的混凝土也可选用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或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早强水泥。 4.1.2 水泥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要求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中对水泥的技术要求的规定。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标准对水泥的技术要求 品种 技术指标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I型II型 不溶物(%)≤0.75 ≤1.50 烧失量(%)≤3.0 ≤3.5 ≤5.0 氧化镁(%)水泥中含量不宜超过5.0%。如水泥经压蒸安定性试验合格,允许放宽到6.0%。 三氧化硫(%)≤3.5 细度(%)比表面积大于300m2/kg 80um方孔筛筛余不得超过10.0%。 凝结时间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6.5h。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10h。 安定性用沸煮法检验必须 碱(%)碱含量按Na2O+0.65K2O计算值来表示。使用活性骨料时碱含量不大于0.60%或由供需双方商

(完整版)混凝土C25C30C35C40的石子,沙,水泥配比

复合性水泥,在基础无地下水时完全可以使用。有地下水时要慎重使用。混凝土的配合比与砂子的粗细、碎石的粒径、水泥的强度有直接的关系,三者中有一项发生变化,整个混凝土的配合比就会随之产生变化。所以我们提供给你的数据,都是经验之谈,要想做到准确,还需要你将砂、石、水泥这三种材料送去检测,由检测部门根据检测结果出具混凝土的具体配合比。还要注意:C35以上的混凝土(含C35)必须使用42.5级以上水泥。 前提条件:砂子种类:中砂;石子种类:碎石(20);水泥32.5(A)坍落度35--50mm,施工水平:一般C25的配合比:水泥:砂;石:水=1:1.40:2.85:0.47(重量比)材料用量(kg/m3):水泥:415kg;砂子:583kg;石子:1184kg;水:195kg C30的配合比:水泥:砂:石:水=1:1.18:2.63:0.41(重量比)材料用量 (kg/m3):水泥:459kg;砂子:542kg;石子:1206kg水:188kg C35的配合比(必须使用42.5级以上水泥):水泥:砂;石:水=1 :1.37:2.78 :0.46重量比)材料用量(kg/m3):水泥:424kg;砂子:581kg;石子:1179kg水:195kg C40的配合比(必须使用42.5级以上水泥):水泥:砂;石:水=1:1.08:2.41:0.40(重量比)材料用量(kg/m3):水泥:488kg;砂子:528kg;石子:1176kg水:195kg 混凝土强度;C25 稠度;35-50mm(坍落度)砂子种类;中砂水泥强度;32.5级碎石最大粒径40mm 配制强度33.2(MPa) 配合比为;1:1.55:3.45:0.47 水泥372kg 砂576kg 石子1282kg 水175kg 混凝土强度;C30 稠度;35-50mm(坍落度)砂子种类;中砂水泥强度;32.5级碎石最大粒径40mm 配制强度38.2(MPa) 配合比为;1:1.23:3.01:0.41 水泥427kg 砂525kg 石子1286kg 水175kg 混凝土强度C30以上必须使用42.5级以上水泥 混凝土强度;C35 稠度;35-50mm(坍落度)砂子种类;中砂水泥强度;42.5级碎石最大粒径40mm 配制强度43.2(MPa) 配合比为;1:1.51:3.36:0.46 泥380kg 砂574kg 石子1277kg 水175kg 混凝土强度;C40 稠度;35-50mm(坍落度)砂子种类;中砂水泥强度;42.5级碎石最大粒径40mm 配制强度49.9(MPa) 配合比为;1:1.19:2.92:0.40 水泥438kg 砂522kg 石子1279kg 水175kg

4.5MPa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抗折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1、材料说明 原材料: 霸道牌普通硅酸盐水泥P·级,机制砂,细度模数为;碎石-31.5mm,表观密度为2.499g/cm3;水,自来水;详见试验报告; 依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设计抗折强度为中等交通 2、计算水泥混凝土配制强度(f c) 1)f c=fr/+ts= fc:配制28天弯拉强度的均值(Mpa) fr: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Mpa) cv:按表取值 s: 无资料的情况下取值8% t: 按表取值 2)水灰比(W/C)的计算 W/C=fc+ fs:水泥实测28天抗折强度(Mpa) 查表确定砂率(βs )=33% 3)确定单位用水量(m wo)根据施工条件出机坍落度宜控制在10—40mm Wo=++11.27c/w+=140g/m3 Sl: 坍落度(mm)取值20 Sp: 砂率(%) C/w: 灰水比

4)确定单位水泥用量(m co) C0=(c/w)wo=350 5)计算粗集料用量(m go)、细集料用量(m so) 将上面的计算结果带入式中 m co+m wo+m so+ m go=2450 βs=m so÷(m so+ m go)×100 砂(m so)用量为647 kg/m3,碎石(m go)用量1313 kg/m3; 初步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 1 :: 水灰比= 3、调整工作性,提出基准配合比 1)计算水泥混凝土试拌材料用量: 按初步配合比试拌水泥混凝土拌和物30 L ,各种材料用量为: 水泥=10.5 kg 水=4.2 kg 砂=19.41kg 碎石=39.39 kg 2)调整工作性 按初步配合比拌制水泥混凝土拌和物,测定其粘聚性,保水性,坍落度。坍落度测定值为18mm ,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坍落度符合规范要求,在基准配合比的水灰比上下浮动试配三种水灰比的试件。 4、检查强度及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例题 设计C20泵送混凝土,材料:水泥P.O42.5,中砂(筛余量25-0%),碎石(5-30mm)连续级配,减水剂YAN(参量0.8%,减水率14%)。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般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施工所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或工作度——维勃稠度)指标进行。如果混凝土还有其他技术性能要求,除在计算和试配过程中予以考虑外,尚应增添相应的试验项目,进行试验确认。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需要的强度和耐久性。水灰比的最大允许值,可参见表1 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表1 注:1.当采用活性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时,表中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即为替代前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2.配制C15级及其以下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本表限制。 混凝土拌合料应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和适宜的坍落度。混凝土的配合比要求有较适宜的技术经济性。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出要求的试配强度f cu,0,并计算出所要求的水灰比值; (2)选取每立米混凝土的用水量,并由此计算出每立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3)选取合理的砂率值,计算出粗、细骨料的用量,提出供试配用的计算配合比。 以下依次列出计算公式: 1.计算混凝土试配强度f cu,0,并计算出所要求的水灰比值(W/C) (1)混凝土配制强度 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f cu,0≥f cu,k+1.645σ 式中f cu,0——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MPa); f cu,k——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σ——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σ的取值,如施工单位具有近期混凝土强度的统计资料时,可按下式求得: 式中f cu,i——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第i组试件强度值(MPa); μfcu——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N组试件强度的平均值(MPa); N——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试件总组数,N≥250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或C25时,如计算得到的σ<2.5MPa,取σ=2.5MPa;当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或高于C30时,如计算得到的σ<3.0MPa,取σ=3.0MPa。 对预拌混凝土厂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其统计周期可取为一个月;对现场拌制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其统计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宜超过三个月。 施工单位如无近期混凝土强度统计资料时,可按表2取值。 σ取值表表2 查表取σ=5N/mm则f cuo≥20 N/mm+1.645×5 N/mm≈28 N/mm (2)计算出所要求的水灰比值(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时)

配合比试验计划以及优化方案

配合比试验计划以及优化方案 1.配合比采用粉煤灰和矿粉双掺,或者采用粉煤灰单掺。 粉煤灰和矿粉都具有火山效应,但一般在后期才体现强度的增长,所以对混凝土坍落度的的经时损失很小,粉煤灰由于珠形玻璃体的作用,流动性好于矿粉,矿粉减水效果好与粉煤灰,对强度的增长优于粉煤灰,且矿粉具有良好的粘聚性,泌水性小,保水性好,所以粉煤灰和矿粉的双掺不仅能提高混凝土的性能而且还能节约成本,减少水泥的用量。 2.混合材掺量的选择 目前高性能混凝土为延缓水化热高峰,防止裂纹,大体积混凝土都提倡掺加混合材料,一般经验,水泥用量多混合材用量少,早起强度高,水泥用量少混合材用量多,前期强度偏低,后期强度高。 3.胶凝材料的选择 根据标准,胶凝材料用量不超过500kg,在满足所有施工和设计要求的情况下,选择最小的胶凝材料用量,以达到控制成本的效果。 3.混凝土含气量的选择 提高混凝土含气量对结构物的耐久性有好处,但是对桥梁的外观质量却有影响,怎样控制含气量,出机含气量和入模含气量的关系,振捣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

4.外加剂的选择 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是一种高性能减水剂,基本不含有有害成分,减水率高,且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受水泥的的适应性也较萘系减水剂影响小,对混凝土的坍落度保持,凝结时间的控制很有效果,且因掺量小,价格相差不太大,故考虑选择聚羧酸高效减水剂。 4.石子级配的选择 配合比使用的石子采用两级级配,有效地保证了石子在混凝土中的最小空隙率,保证了混凝土的密实性,耐久性,寻找石子的最佳分掺比例,达到最小的孔隙率。 5.砂率的选择 砂率是高性能混凝土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密实性能,根据实际经验和参考资料泵送混凝土最佳砂率是38%-42%。为保证可比性,试拌混凝土时一律按照40%的砂率,确定其他材料后,再细调最佳砂率。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C35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C35砼 原材料:①水泥:北元水泥;②砂:小保当:③石子:山西: ④粉煤灰:锦界国华;⑤外加剂:神木恒正有限公司 1. 配制强度:fcu,o=fcu,k+1.645σ=35+1.645 *5=43.2 式中f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cu,k-----混凝土立方体积抗压强度标准值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混凝土标准差按下表选用 混凝土强度等级C10-C20 C25-C45 C50-C55 标准差(σ) 4.0 5.0 6.0 2. 胶凝材料28天胶砂抗压强度: f b= γf*γs* f ce=0.85*1*42.5=36.1 3. 混凝土水胶比的计算:W/B=a a* f b/(f cu,o+a a*a b*f b) =0.53 *36.1/(43.2+0.53*0.2*36.1)=0.41 式中a a , a b----回归系数,碎石值分别取0.53; 0.20 f b-----胶凝材料28天胶砂抗压强度(Mpa),取值42.5 Mpa 水胶比W/B取值0.41 4.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 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的表5.2.1-2塑性混凝土用水量取205 kg/m3,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m'wo为225kg/m3,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的用水量m wo=m'wo*(1-β)=225*(1-0.24)=171 kg/m3

5.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m bo, 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m fo , m bo=m w0/ W/B=171/0.41=417 kg/m3 m fo= m bo *βf =417*20%=83 kg/m3 (即取85 kg/m3) m c0= m bo- m fo =417-85=332kg/m3 (即取332kg/m3) 5. 每立方米混凝土外加剂的用量: m ao= m bo*βa=417*2.5%=10.4 6.选用砂率βs为37% 7.每立方混凝土总容重2430 kg/m3 m c0+m f0+ m g0 + m s0 + m w0 =m cp=2430kg/m3 βs= m s0*100%/ (m g0 + m s0) 332+85+171+ m g0 + m s0 =2430 37%= m s0*100%(m g0 + m s0) 得: m s0 =682kg/m3m g0=1160kg/m3(即取1160kg/m3) C35混凝土配合比: m w0:m c0:m s0:m g0:m f0:m ao为171:332:682:1160:85:10.4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docx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1、基本规定 1.0.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 性能的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 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 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 的规定。 1.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 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 ,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 。 1.0.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规定。 1.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 1.0.4 的规定,配制 C15 及其以下 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 3.0.4 的限制。 表 1.0.4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最大水胶比3) (kg/m 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 0.60250280300 0.55280300300 0.50320 ≤ 0.45330

1.0.5 、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 1.0.5-1 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 1.0.5-2 的规定。 - 1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表 1.0.5-1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 %)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 0.4045 ≤≤ 35 > 0.40≤4030≤ 粒化高炉矿渣粉0.40≤6555 ≤≤ > 0.40≤5545≤ 钢渣粉-30 ≤20≤ 磷渣粉-≤3020≤ 硅灰-≤1010≤ 复合掺合料0.406050≤ ≤≤ > 0.4050 ≤40≤ 注:①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之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时,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和矿 物掺合料用量之和应不大于按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20% 计算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②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和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可增加5%; ③ 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任一组分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表 1.0.5-2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 0.40≤35≤ 30 > 0.40≤2520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第四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①以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如水泥300kg、水180kg、砂720kg、石子1200kg; ②以水泥质量为1的各项材料相互间的质量比及水灰比来表示,将上例换算成质量比为水泥∶砂∶石=1∶∶4,水灰比=。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任务,就是要根据原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施工条件,合理选择原材料,并确定出能满足工程所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各项组成材料的用量。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是:(1)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所要求的强度等级。 (2)满足施工所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3)满足混凝土的耐久性(如抗冻等级、抗渗等级和抗侵蚀性等)。 (4)在满足各项技术性质的前提下,使各组成材料经济合理,尽量做到节约水泥和降低混凝土成本。 二、混凝土配合比的三个参数 (一) 水灰比(W/C) 水灰比是单位体积混凝土中水与水泥质量的比值,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主要因素。其确定原则是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大值,以节约水泥。 (二)砂率(βS) 砂率是指砂子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砂率是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重要指标。砂率的确定原则是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粘聚性和保水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取小值。 (三)单位用水量 单位用水量是指1m3混凝土的用水量。单位用水量的多少反映了单位混凝土中水泥浆与集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在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泥浆的多少显著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同时也影响强度和耐久性。其确定原则是在达到流动性要求的前提下取较小值。 水灰比、砂率、单位用水量是混凝土配合比的三个重要参数,在配合比设计中正确地确定这三个参数,就能使混凝土满足上述设计要求。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步骤 (一)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资料 (1)明确设计所要求的技术指标,如强度、和易性、耐久性等。 (2)合理选择原材料,并预先检验,明确所用原材料的品质及技术性能指标,如水泥品种及强度等级、密度等;砂的细度模数及级配;石子种类、最大粒径及级配;是否掺用外加剂及掺和料等。 (二)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1.确定混凝土试配强度() 在正常施工条件下,由于人、材、机、工艺、环境等的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总是会产生波动,经验证

标识标牌设计方案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

技术方案、项目实施方案 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XX门牌制作安装项目 实施地点:XXX 实施项目:XXX 2)有关该项目主要材料说明: 铝板加反光膜 各门牌材料均为铝和反光膜,采用丝印工艺。 质量标准:按照国家及行业相关规定。 验收标准:依招标文件和供应商响应文件为据进行验收。 3)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若我司中标,即按照本竞标文件中的承诺,派遣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组建项目组。并迅速完成承包人驻地建设及实施临时设施布设,尽早全面展开实施。项目组代表公司全面履行合同。 一、项目管理机构 根据本项目具体情况,结合我司施工经验,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并按项目法实行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协调,做到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合理安排,确保本项目安全、质量、工期、环保及文明施工等各项目标的实现。 二、施工临建 在项目附近租用民房并完善办公、生产生活设施,施工营地内设标志标牌加工制作棚和仓库。 三、施工任务划分及机械设备、劳动力配置 标识标牌施工队:配备氧割设备、切割机、运输机具等,劳动力5人,负责标志标牌更换、增加等施工。 四、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1、施工准备组织及工期计划安排 本项目工期60天,我方拟定施工准备期为3天,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进度。 2、劳动力进场计划及到场方法 ⑴第一批:接到中标通知书后2天内,施工先遣队在项目组组织及施工队长的带领下进场,进行施工准备及临时驻地建设。

⑵第二批:签订合同后2天内,施工队劳动力全部进场,并全面展开施工。 本项目管理、技术人员及所有劳动力均按计划安排分批乘汽车到达施工现场。 3、机械设备动员周期及运到现场的方法 所需的施工机械设备及仪器,公司均已准备到位,开工前可全部提前进场,施工机械设备采用动态管理,满足服务周期和监理工程师、业主的要求。 设备采用汽车直接运至工地,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应遵守高速公路行车规定。 4、材料运到现场的方法 经现场调查,初步拟订材料来源和运输方法如下: 外购材料:施工所需反光膜、标志标牌金属材料等从成都市购买;所有材料均采用汽车按进度计划提前采购和运输进场。按规范及招标文件要求,材料需经检测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与业主批准同意后,方可进行备料和用于本项目。 4)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一、综合说明 采用人工辅以小型机械施工作业,标识标牌制作、反光膜粘贴等实行车间作业,现场安装。 二、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方法及技术措施 所有标志标牌的设置,包括位置(角度)、标牌尺寸、板面设计、反光膜等级等应严格按招标文件、设计与相关规范执行,确保标识标牌的使用功能。反光膜仅局部小面积更换且施工条件允许时,可采用现场施工处理的方法,但反光膜品牌等级与原膜一致,且逆反射系数和平整度应满足要求。 1、材料要求 所用等材料应满足规范要求。 2、新增标志标牌施工方法 2.1 工艺流程 施工区域交通管制→施工放样→基础施工→标志标牌加工制作→现场安装(立柱→横梁安装→面板安装)→现场清理、撤离 2.2 施工放样 安装的标志应与交通流方向几乎成直角(按设计或计算确定),在曲线路段,标志的设置应由交通流的行进方向来确定。 2.3 标志基础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水泥配合比混凝土 (一)、混凝土的组成:水泥、集料、水。 1、水泥起黏结作用 2、集料(粗集料、细集料)起骨架作用(填充作用) 粗集料:(1)、力学性质 (2)、粒径、颗粒形状和级配 (3)、有害物质 细集料:(1)、力学性质 (2)、分类、等级和规格 (3)、颗粒级配 (4)、有害物质 3、水,一般饮用水赋予新拌混凝土流动性作用,(二)、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因素 一,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因素 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因素概括为内因和外因两类。(外因:指施工环境条件,包括外界环境的气温、湿度、时间等;内因:包括原材特性、用水量、水灰比和砂率等)(1)、水泥浆的数量和稠度 新拌混凝土中,水泥浆填充集料间的空隙,包裹集料赋予新拌混凝土一定的流动性。(1、水泥浆数量过多,将出现流浆现象,容易发生离析;2、水泥浆数量过少,集料间缺少黏结物质,粘聚性变差,易出现崩坍;3、水泥浆干稠,

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差,施工困难;4、水泥浆过稀,造成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产生流浆和离稀现象。) 对新拌混凝土流动性起决定作用的是用水量的多少。(提高水灰比或增加水泥浆都表现为用水量的增加)不能单纯改变用水量调整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单纯加大用水量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砂率 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砂率的变动,会影响新拌混凝土中集料的级配,使集料的空隙率和总表面积有很大的变化,对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产生显著影响)(在水泥浆数量一定时:1、砂率过大,集料的总表面积和空隙率都会增大、起润滑作用的水泥浆相对减少,新版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小;2、砂率过小,集料的空隙率显著增加,不能保证粗集料之间的有足够的砂浆层,降低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并会严重影响粘聚性和保水性,容易造成离析、流浆等现象。) 所以,砂率有个合理范围,处于这一范围的砂率称为合理砂率。当采用合理砂率时咋爱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能使混凝土拌合物获得最大的流动性且能保持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合理砂率随着集料种类、最大粒径和级配、砂子的粗细程度和级配、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施工要求的流动性而变化,需

C50混凝土配比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 一、试配强度: ?cu.k=?cu.0+1.645σ=50+1.645×5=58.2Mpa 二、设计依据: (一)使用部位预制梁、现浇梁。 (二)要求坍落度 150-180mm。 (三)依据规范标准 1.《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 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2002。 3、《建筑用砂》GB/T14684—2001; 《建筑用卵石、碎石》 GB/T14685—2001。 4、《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 《普通混凝土用卵石、碎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53-92。 5、《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 6、《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 7、《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 8、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9、《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 1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11、《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 1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 13、《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14、《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梁简支T梁技术条件》TB/T3043-2005 15、图纸设计。 三、原材料: 1、水泥:广东省韶关市昌泥建材有限公司粤海牌P.O42.5水泥。

2、矿粉:广东省韶关市昌泥建材有限公司矿粉。 3、细骨料:广东韶关北江水洗河砂。 4、粗骨料:广东韶关龙归碎石场 5—25mm碎石、 10—20mm碎石按10:90 比例掺配成5-25连续级配碎石。 5、水:红边岭拌合站场区饮用井水。 6、聚羧酸减水剂:上海诚城LEX-9H聚羧酸减水剂。 四、计算过程: 1、基准水胶比W/b=α·?ce/?cu.k+α?β??ce=0.34(对于碎石α=0.46,β=0.07) 取W/b=0.31 用水量W取155Kg 2、基准胶凝材料用量:b=w/(w/b)=484㎏/m3 3、基准配合比: 矿粉代替水泥用量: 20 % 采用假定密度法:假定密度ρ= 2500 ㎏/m3 砂率βs= 0.40 % , 聚羧酸减水剂=1.0% 用水量w= 150 ㎏/m3 ρ=m c+m f+m s+m g+m w βs= 40 % 得基准配合比:试配拌制50L,各材料用量如下: 0Min坍落度195 mm ,30Min坍落度165 mm ,60Min坍落度140mm ;含气量3.5%;粘聚性良好,保水性良好,工作性满足施工要求。 根据水胶比上下浮动0.01,调配出两个与基准配合比工作性能基本相同的配合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