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实验报告1-2

电磁兼容实验报告1-2
电磁兼容实验报告1-2

电磁兼容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实验目的:

通过MATLAB 编程,熟悉电基本阵子和对称阵子的辐射特性,了解影响对称阵子辐射的因素及其变化对辐射造成的影响

二、实验环境:MATLAB 软件 三、实验原理:

1.电基本振子的辐射

电基本振子(Electric Short Dipole )又称电流元,它是指一段理想的高频电流直导线,其长度l 远小于波长λ,其半径a 远小于l ,同时振子沿线的电流I 处处等幅同相。用这样的电流元可以构

成实际的更复杂的天线,因而电基本振子的辐射特性是研究更复杂天线辐射特性的基础。

图3-1 电基本振子的坐标

电基本振子在无限大自由空间中场强的表达式为:

22302

2300

1

sin ()421cos()411sin ()40r jkr

jkr

r jkr H H Il k H j e r r

Il k E j e

r r

Il k k E A j j e r r r

E θ?θ?θππωεθπωε---=??=??=+????=-???

=+-??

=??

(2-1) 电基本振子的辐射场可以分为近区场和远区场。如果kr<<1即(r<<λ/(2π))的区域称为近区,近区场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电场和磁场之间存在π/2的相位差,于是坡印廷矢量的平均值为0,能量在电场和磁场以及场与源之间交换而没有辐射,所以近区场也称为感应场,本实验不涉及。

本实验计算的远区场kr>>1(即r>>λ/(2π)的区域称为远区),在此区域内,电基本振

子满足条件:

23

111

()()kr kr kr >>>>

则远区场表达式为:

sin 260sin 0jkr jkr r r Il H j

e r

Il E j e r H H E E ?θθ?θλπθλ--?=??

?=??

====?

?? (2-2)

可见场强只有两个相位相同的分量(E θ,H φ)。 根据方向函数可定义:

(,,)

(,)60/E r f I r

θ?θ?=

(2-3)

可得电基本振子的方向函数为:

(,)()sin l

f f πθ?θθλ

==

(2-4) 根据归一化方向函数定义:

max max

(,)(,)

(,)(,)E f F f E θ?θ?θ?θ?=

=

(2-5) 可得电基本阵子归一化方向函数为:

F(θ,φ)=|sin θ| (2-6)

将方向函数用曲线描绘出来,称之为方向图(Fileld Pattern)。方向图就是与天线等距离处,天线辐射场大小在空间中的相对分布随方向变化的图形。依据归一化方向函数而绘出的为归一化方向图。

在实际中,工程上常常采用两个特定正交平面方向图。在自由空间中,两个最重要的平面方向图是E 面和H 面方向图。E 面即电场强度矢量所在并包含最大辐射方向的平面;H 面即磁场强度矢量所在并包含最大辐射方向的平面。

方向图可用极坐标绘制,角度表示方向,矢径表示场强大小。

sita=meshgrid(eps:pi/180:pi); 产生格点矩阵 一种矢量格式 fai=meshgrid(eps:2*pi/180:2*pi)'; f=abs(sin(sita)); 绝对值 fmax=max(max(f));

a=linspace(0,2*pi); 从0到2派按线性分50个点,50没写,是默认的 f=sin(a);

subplot(1,1,1),polar(a,abs(f));title('电基本振子E 平面'); 建立子图 电极

sita=meshgrid(eps:pi/180:pi);

fai=meshgrid(eps:2*pi/180:2*pi)';

f=abs(sin(sita));

fmax=max(max(f));

[x,y,z]=sph2cart(fai,pi/2-sita,f/fmax); 用法球坐标转化直角坐标图线图像

subplot(1,1,1),mesh(x,y,z); 把这些点之间用网格连接起来

axis([-1 1 -1 1 -1 1]); 用来设置axes的样式,包括坐标轴范围,可读比例等

title('电基本振子空间主体方向图');

2. 对称阵子的辐射

对称振子是中间馈电,其两臂由两段等长导线构成的振子天线。一臂的导线半径为a ,长度为l 。两臂之间的间隙很小,理论上可忽略不计,所以振子的总长度L=2l 。对称振子的长度与波长相比拟,本身已可以构成实用天线。

图3-2 对称振子结构及坐标图

由教材可知对称阵子辐射场为

cos 6060cos(cos )cos()()sin sin ()sin jkr l jkz jkr

m m l I I e kl kl E j k l z e dz j e

r θθπθθθλλθ

----=-=?(2-7)

根据方向函数的定义,对称振子以波腹电流归算的方向函数为 :

()cos(cos )cos()

()60/sin m E kl kl f I r θθθθθ

-=

=

(2-8)

上式实际上也就是对称振子E面的方向函数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根据电基本阵子、对称振子的方向函数,利用MATLAB编程并画出其方向图。

步骤一:

编写MATLAB程序,并保存为*.M文件(*代表文件名自起)

步骤二

在MATLAB中打开编写的*.M文件,阅读并分析整个程序,分析每条语句的作用,学习每个命令函数的用法。将程序中的内容和原理部分相对照,找出所编写程序的理论依据,分析程序为什么对公式这样处理。

步骤三

输入波长λ=10,天线长度2L=2,画出天线方向图

步骤四:

输入波长λ=10,振子长度2L=4,画出天线方向图

步骤五:

输入波长λ=10,振子长度2L=13,画出天线方向图

步骤六:

输入波长λ=10,振子长度2L=15,画出天线方向图

步骤七:

输入波长λ=10,振子长度2L=20,画出天线方向图

步骤八:

输入波长λ=10,振子长度2L=30,画出天线方向图

步骤九:

与图3-3进行比较,体会振子长度对方向图的影响,方向图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为什么常用天线多为半波偶极子天线和全波偶极子天线?将实验过程及结果连带分析总结写入实验报告。

步骤十:

用matlab编程画出电基本振子空间主体方向图。

lamda=input('enter the value of wave length=');

l=input('enter your dipole length l=');

ratio=l/lamda; 比率

B=(2*pi/lamda);

theta=pi/100:pi/100:2*pi;

if ratio<=0.1

E=sin(theta);

En=abs(E);

polar(theta,En)

else

f1=cos(B*l/2.*cos(theta));f2=cos(B*l/2);f3=sin(theta); E=(f1-f2)./f3;

En=abs(E);

polar(theta,En)

end

天线长度为2时的方向图

天线长度为4时的方向图

天线长度为13时的方向图

天线长度为15时的方向图

天线长度为20时的方向图

天线长度为30时的方向图

对称振子空间主体方向图

五、实验小结

熟悉了MATLAB的基本使用方法及简单编程。通过MATLAB编程,熟悉电基本阵子和对称阵子的辐射特性,了解影响对称阵子辐射的因素及其变化对辐射造成的影响。当导体长度L 为四分之一的波长的整数倍时,该导体在该波长的频率上呈谐振特性,对电基本阵子及对称阵子辐射有了深入的了解。不仅巩固了在课上所学的知识,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一、实验目的:

通过MATLAB编程,熟悉磁基本振子的辐射特性

二、实验环境:MATLAB软件

三、实验原理

磁基本振子就是理想的磁偶极子,如图 1 所示。任何载流细导线回路L 都可看成一个磁偶极子。注意回路L 不能翘曲,即回路L 应该是某任意平面内的闭合曲线。当L 趋于零,就过度到理想磁偶极子。磁基本振子如下图 1 所示,是一个在x -y 平面上半径为 a 的细导线小圆环。导线的线径可忽略,导线上电流可用线电流近似。圆环上载有高频时谐电流i( t) = J m cos ( ωt + φ) ,故其相量表示是I =J m e jφ,圆环半径 a 比波长λ小得多,即 a <<λ,故可假设圆环上任何地方电流的振幅和相位处处相等。该磁基本振子的偶极矩M 定义为M= IS= IS z0( 1)式中,I 是复数表示的电流,S 是回路L 的有向面积,S 的方向与L 的绕向满足右手螺旋关系。

因为S 在x -y 平面,且逆时针转,故S 的方向就是坐标轴z 的正方向Z0。要求解图 1 所示的磁基本振子m 辐射的电磁场可以先求出m 产生的矢量位A,然后求磁场强度H 和电场强度E。根据图1,磁基本振子m 产生的矢量位A 为

??

-==

---l r r jk l

jkR

dl r r e I dl R

e

I

r A '

|'|4'

4)(|'|π

μπμ 式中的积分严格计算比较困难,但因r ′=a<<λ,所以其中的指数因子可以近似为

并且忽略高次项,矢量磁位的近似表达式为 其中后一项的积分为零

于是

代入A u H ??=-1

可得磁基本振子的磁场为

由上式可得:

另外,由H j E ??=-1)(ωε

jkr r e r jk r

IS H -??? ??+=231cos 2θπ0

1sin 4223=???? ??-+=-φ

θθπH e r k r jk r IS H jkr |'|

()()[1()]jk r r jkR jk R r r jkr jk R r jkr

e e e e e e jk R r -----+----===≈--|)

((|)(21

)(122)(r R jk r R k r R jk e r R jk --+----=-- ?

?---??????-+=l jkr l jkr dl e I jk r r dl I e jkr r A '4|'|'4)1()(π

μπμ324sin 4|'|'4r r

m r SI e r r dl I l πμθμπμφ?=≈-?

jkr e

jkr r

IS

e r A -?+=θπμφsin )1(4)(2

磁基本振子的远区辐射场:

磁基本振子的远区辐射场具有以下特点:

① 磁基本振子的辐射场也是TEM 非均匀球面波。

② η

θφ

=-)

(H E 。

③ 电磁场与1/r 成正比。

④ 与电基本振子的远区场比较,只是E 、H 的取向互换,远区场的性质相同。

其标量磁位为:

直角坐标系中可以确定空间任意一点P 的坐标与距离R 的关系: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根据磁基本阵子的方向函数,利用MATLAB 编程并画出其方向图。 步骤一:

编写MATLAB 程序,并保存为*.M 文件(*代表文件名自起)

步骤二: 运行,得到仿真图

步骤三:

将仿真程序以及仿真图像写入实验报告 clear;clf;r=0.001; 清除图形 s=pi*r^2; I=2e-6; a=0,b=-0.15;

jkr r e

r r jk ISk j E E E -??

? ??+-===21sin 200θ

ηπ

φθjkr

jkr e r IS e r ISk H --?-=?-=θλπθπθsin sin 422θφηθηλπθηπH e r IS e r ISk E jkr

jkr -=?=?=--sin sin 42

2

[X,Z]=meshgrid([-2:0.1:2]);

R=sqrt(X.^2+Z.^2); 平方根

cos=Z./R;

Um=I*s*cos./(4*pi*R.^2);

[Hx,Hz]=gradient(-Um); 梯度

AH=sqrt(Hx.^2+Hz.^2);Hx=Hx./AH;Hz=Hz./AH;

ch=linspace(min(min(Um)),max(max(Um)),200); contourf(X,Z,Um,ch,'k-');hold on; 绘制矩阵的等高线plot(a,b,'ro',a,b,'r+');hold on;

plot(a,-b,'ro',a,-b,'r-');hold on;

title('磁偶极子的场分布');

hold on;grid on 画图的时候添加网格线

quiver(X,Z,Hx,Hz,0.5); 使用箭头绘制矢量图

hold off

a =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C&C08 交换机系统介绍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程控交换机单元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二.实验器材 程控交换机一套。 三.实验内容 通过现场实物讲解,让学生了解CC08 交换机的构造。 四.实验步骤 CC08 交换机是采用全数字三级控制方式。无阻塞全时分交换系统。语音信 号在整个过程中在实现全数字化。同时为满足实验方对模拟信号认识的要求,也 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配置模拟中继板。 实验维护终端通过局域网(LAN)方式和交换机BAM后管理服务器通信,完 成对程控交换机的设置、数据修改、监视等来达到用户管理的目的。 1.实验平台数字程控交换系统总体配置如图 1 所示: 图1 2.C&C08 的硬件层次结构 C&C08在硬件上具有模块化的层次结构, 整个硬件系统可分为以下 4 个等级: (1) 单板 单板是 C&C08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硬件基础,是实现交换系统功能的基本组 成单元。 (2) 功能机框 当安装有特定母板的机框插入多种功能单板时就构成了功能机框,如SM中的主控框、用户框、中继框等。 (3) 模块 单个功能机框或多个功能机框的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类别的模块,如交换模块SM由主控框、用户框(或中继框)等构成。 (4) 交换系统 不同的模块按需要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具有丰富功能和接口的交换系统。

交换系统 交换系统 USM/TSM/UTM+AM/CM C&C08 模块模块模块 用户框+主控框USM 功能机框功能机框功能机框 ASL+DRV+TSS+PWX+ 母板SLB 用户框单板单板单板 C&C08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这种模块化的层次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便于系统的安装、扩容和新设备的增加。 (2)通过更换或增加功能单板,可灵活适应不同信令系统的要求,处理多种 网上协议。 (3)通过增加功能机框或功能模块,可方便地引入新功能、新技术,扩展系 统的应用领域。 3.程控交换实验平台配置,外形结构如图2 所示: 中继框------ 时钟框--- --- 用户框 主控框--- BAM后管理服务器 --- 图2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CC08交换机硬件结构示意图 答:CC08交换机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3 所示:

电磁兼容题库整理终极版本

一.填空 1.电磁干扰按传播途径可以分为两类: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构成电磁干扰的三要素是【干扰源】、【干扰途径】和【敏感单元】。抑制电磁干扰的三 大技术措施是【滤波】、【屏蔽】和【接地】。 8.辐射干扰的传输性质有:近场藕合及远场藕合。 传导干扰的传输性质有电阻藕合、电容藕合及电感藕合。 什么是传导耦合?答:传道耦合是指电磁干扰能量从干扰源沿金属导体传播 至被干扰对象(敏感设备) 2.辐射干扰源数学模型的基本形式包括电流源和磁流源辐射。或辐射干扰源 可归纳为【电偶极子】辐射和【磁偶极子】辐射 3.如果近场中,源是电场骚扰源,那么干扰源具有小电流、大电压的特点。6.屏蔽效能SE 分别用功率密度、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来描述应为10logP1/P2 ,20logH1/H2 ,20logU1/U2 。 13 .设U1 和U2 分别是接入滤波器前后信号源在同一负载阻抗上建立的电压,则插入损耗可定义为【20lg(U2/U1) 】分贝。 7.反射滤波器设计时,应使滤波器在通带内呈低的串联阻抗和高并联阻抗。 13 .常见的电阻藕合有哪些? (1) 公共地线阻抗产生的藕合干扰。 (2) 公共电源内阻产生的藕合干扰。 (3) 公共线路阻抗形成的藕合干扰。 9.双绞线多用于高频工作范围,在单位长度线长中互绞圈数越多,消除噪声效果越好。在额定互绞圈数中,频率越高屏蔽效果越好。

10 .反射滤波器设计时,应使滤波器在阻带范围,其并联阻抗应很小而串联阻抗 则应很大。 11 .100V= 40 dBV= 40000 dBmV 。 12 .一般滤波器由电容滤波器和电感滤波器构成。 13 .减小电容耦合干扰电压的有效方法有三种:减小电流强度、减小频率、 减小电容。 14 .金属板的屏蔽效能SE(dB) 包括吸收损耗、反射损耗和多次反射损耗 三部分。 15 .传导敏感度通常用电压表示、辐射敏感度可以用电场,或V/m 表示。 17 .信号接地的三种基本概念是多点、单点和浮地。 18 .(1)静电的产生有摩擦、碰撞分离带电和感应带电。 (2))术语解释:静电放电(答:静电放电是指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产生 很强的电场,找到合适的路径二产生的放电现象 (3))静电放电需要满足三个要素,“不”属于静电放电三要素的是P58 【三要素:积累一定电荷、放电途径、静电敏感器件 (4))静电屏蔽必须具备完整的【屏蔽导体】和良好的【接地】。 (5))CMOS 集成芯片很容易受严重的静电影响 19 .硬件技术法、软件技术法、软硬件结合法是计算机电磁兼容性设计的 三种方法,其中软件技术法是计算机电磁兼容性设计特有的方法。 20 .一般辐射源依其特性可分为电压源和电流源,电压源在近场为高阻抗场,电流源 在近场为低阻抗场场,近场和远场的粗略划分为,当r 0.15915 λ时为远区场。 辐射近区场场点与源点之间的距离及和干扰源的工作波长λ的关系是r<0.15915 λ

交直流调速实验指导书

交直流调速实验指导书 王兵编写 肖伸平审核 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2008年8月

目录 实验一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各主要单元的调试1实验二电压单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调试4实验三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调试8实验四电压、电流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调试12实验五转速、电流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调试16实验六模拟式直流调速装置514C实验21实验七数字式直流调速装置6RA70实验23实验八交流调速装置MM420实验27实验九矢量控制交流调速装置(CUVC)单机实验32十附件35 THWPGZ-2型网络型高级维修电工技能实训智能考核装置简介35

实验一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各主要单元的调试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直流调速系统各主要单元部件的工作原理。 (2) 掌握直流调速系统各主要单元部件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 三、实验内容 (1)调节器Ⅰ的调试 (2)调节器Ⅱ的调试 (3)反号器的调试 (4)零电平检测的调试 (5)转矩极性鉴别的调试 (6)逻辑控制的调试 四、实验方法 (1)“调节器Ⅰ”的调试 ①调零 将PMT-04中“调节器Ⅰ”所有输入端接地,再将比例增益调节电位器RP1顺时针旋到底,用导线将“5”、“6”两端短接,使“调节器Ⅰ”成为P (比例)调节器。调节面板上的调零电位器RP2,用万用表的毫伏档测量调节器Ⅰ“7”端的输出,使调节器的输出电压尽可能接近于零。 ②调整输出正、负限幅值 把“5”、“6” 两端短接线去掉,此时调节器Ⅰ成为PI (比例积分)调节器,然后将给定输出端接到调节器Ⅰ的“3”端,当加一定的正给定时,调整负限幅电位器RP4,观察输出负电压的变化,当调节器输入端加负给定时,调整正限幅电位器RP3,观察调节器输出正电压的变化。 ③测定输入输出特性 再将反馈网络中的电容短接(将“5”、“6”端短接),使调节器Ⅰ为P(比例)调节器,在调节器的输入端分别逐渐加入正、负电压,测出相应的输出电压,直至输出限幅,并画出曲线。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三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加深对交换机系统功能结构的理解,熟悉掌握B独立局配置数据、字冠、用户数据的设置。通过配置交换机数据,要求实现本局用户基本呼叫。通过数据配置,掌握现代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结构和组成。熟悉本局各单板的工作机制。 实验要求: (一)呼叫源的概念:呼叫源是指发起呼叫的用户或中继群,一般具有相同主叫属性的用户或中继群归属于同一个呼叫源。呼叫源的划分是以主叫用户的属性来区分的,这些属性包括:预收号位数、号首集、路由选择源码、失败源码、是否号码准备及呼叫权限等。 (二)号首集的概念:号首集是号首(或字冠)的集合。号首集在实际应用中也称网号。号首是呼叫源发出呼叫的号码的前缀,所以号首集与呼叫源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号首是决定与该次呼叫有关的各种业务的关键因素,在公网和专网混合的网中,号首对不同的用户和中继群而言,往往是重叠的,但意义可能不同。 (三)呼叫源与号首集的关系:一个呼叫源只能对应一个号首集,一个号首集可以为多个呼叫源共用。呼叫源和号首集的关系可以这样描述:一个电话网(公网或专网)内所有的普通用户能够拨打的字冠(号首)的集合就是号首集,而这些用户可能因为某些呼叫属性如对字冠的预收号位数不同划分为不同的用户组,每一个组是一个呼叫源。所以号首集含盖的范围大于等于呼叫源含盖的范围。对于一个呼叫源,需设定一个号首集,对于非号首集内的号首,当用户拨打该号首时,系统会提示号码有误。引入号首集这一概念是因为即使是同一号首,但对不同的主叫方(呼叫源),也可有不同的含义,交换机对其处理也不同。如:9对公网为无线呼叫,对专网即为普通呼叫。222对一个网的(如号首集0)呼叫源0可能是本局呼叫,对另一个网(如号首集1)的呼叫源1则是出局呼叫。两个呼叫源可以对应相同的号首集,当同一个网(如号首集0)内不同呼叫源的用户拨打相同的号首时,交换机做相同的处理。当然,不同号首集中同一号首也可能含义相同,如:7字头都代表出局。号首集侧重对被叫(字冠)理解与分析的不同进行分类,而呼叫源是侧重对主叫的属性进行分类。也就是说号首集定义呼叫字冠,呼叫源对主叫用户分类。某呼叫源呼叫非本号首集(另外一个网)字冠时,则需要作号首集变换(网变换)。 (四)配置字冠数据,首先要配置呼叫源,再配置被叫号码分析表(增加呼叫字冠),然后根据具体要求配置其他字冠数据。例如对某些字冠有特殊要求,则需要配置号码变换和号首特殊处理或主叫号码变换;某些字冠要进行特殊号码变换,则要配置特殊号码变换;有号码鉴权要求时,则配置限呼数据;对有的呼叫失败原因需要处理,则需要增加相应的失败处理;对有的局向需要主动发主叫号码时,要增加补充信令。 (五)本局电话互通主叫摘机上报路径:A32---DRV32---NOD---MPU。 (六)通过MPU, SIG, NET, A32板向主叫送拨号音,MPU完成主叫号码分析。MPU同时也完成被叫号码分析,在数据库里按照:号段表-用户数据索引表-ST用户数据表-ST用户设备表顺序进行查找和接续。 (七)本局电话互通的语音通话流程:A32---DRV32---BNET---DRV32---A32。 (八)加深了解各个单板在呼叫过程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配合,加深对硬件的了解。 (九)了解反极性特性:反极性用户一般用于公用电话等需要实时计费的地方。通过挂机信号的极性反转送计费信号而实现实时计费。一般32路用户是中间16、17路有反极性。 (十)来电显示问题:CC08交换机采用的来电显示制式是FSK制式,不支持DTMF制式。本设备中来电显示提供单板为BNET板。 (十一)预收号位数的含义:预收号位数表示启动号码分析至少要准备的号码位数。该数字的长短会影响到程控交换机话务高峰时的负荷。 (十二)本机查号命令:通过下面的命令可以实现拨打“###”查询话机号码。ADD CNACLD: PFX=K'ccc, CSTP=TEST, CSA=LDN, MIDL=3, MADL=3; 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

电磁兼容实验报告

实验四电感耦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电力系统中,在电网容量增大、输电电压增高的同时,以计算机和微处理器为基础的继电保护、电网控制、通信设备得到广泛采用。因此,电力系统电磁兼容问题也变得十分突出。例如,集继电保护、通信、SCADA功能于一体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通常安装在变电站高压设备的附近,该设备能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就是它能够承受变电站中在正常操作或事故情况下产生的极强的电磁干扰。 此外,由于现代的高压开关常常与电子控制和保护设备集成于一体,因此,对这种强电与弱电设备组合的设备不仅需要进行高电压、大电流的试验,同时还要通过电磁兼容的试验。GIS的隔离开关操作时,可以产生频率高达数兆赫的快速暂态电压。这种快速暂态过电压不仅会危及变压器等设备的绝缘,而且会通过接地网向外传播,干扰变电站继电保护、控制设备的正常工作。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电磁兼容技术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 一、实验目的 通过运用Multisim仿真软件,了解此软件使用方法,熟悉电路中因电感耦合造成的电磁兼容性能影响。 二、实验环境:Multisim仿真软件 三、实验原理: 1.耦合 (1)耦合元件:除二端元件外,电路中还有一种元件,它们有不止一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的带压或电流与另一条支路的电压或电流相关联,该类元件称为偶合元件。 (2)磁耦合:如果两个线圈的磁场村相互作用,就称这两个线圈具有磁耦合。(3)耦合线圈:具有磁耦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圈,称为耦合线圈。 (4)耦合电感:如果假定各线圈的位置是固定的,并且忽略线圈本身所具有的电阻和匝间分布电容,得到的耦合线圈的理想模型就称为耦合电感。

自感磁链:11ψ=1N 11Φ 22ψ=2N 22Φ 互感磁链:21ψ=2N 21Φ 12ψ=1N 12Φ 2.伏安关系 耦合线圈中的总磁链:1ψ=11ψ±12ψ=1L 1i ±M 2i 2ψ=22ψ±21ψ=2L 2i ±M 1i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定律及楞次定律:电路变化将在线圈的两端产生自感,电压U L1,U L2和互感电压U M21,U M12。 于是有: dt di L dt d L U 11111== ψ dt di L dt d L U 2 2 222 == ψ dt di M dt d M U 1 2121== ψ dt di M dt d M U 21212==ψ 两线圈的总电压U1和U2应是自感电压和互感电压的代数和。即: dt di M dt di L M U L U U 211 1211±±=±±= dt di M dt di L M U L U U 1 22 2122±±=±±= 仿真图: 图中,信号源选择sources 中的AC power ,互感线圈选择Basic Virtual 中的TS Virtual 元件 图 10-1 耦合电感 M + _ + _ * * i 1 1L 2L i 2 u 1 u 2 图 10-2 同名端

电磁兼容习题

2012年《电磁兼容》习题 第1讲电磁兼容导论 [1] 比较电磁交互作用和电磁耦合的含义。 [2] 你希望通过这门科学到那些知识? [3] 描述一个你所见到的电磁兼容问题。 [4] 举例说明某种设备产生的电磁骚扰对其自身产生电磁干扰。 [5] 上网浏览一个电磁兼容网站,介绍其主要内容。 第2讲电磁骚扰源 [1] 分析比较5kA的2.6/50μs和10/350μs冲击电流的频谱特性。 第3讲电磁骚扰传播机理 [1] 分析雷电作用在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的途径。 [2] 如图3.1所示的高功率负载的温度监控电路,Q1和Q2为用来放大热电耦元件的输出信号,与高功率负载同接在一组蓄电池上,该负载须经常通过开关S 开端来调整温度。请指出该电路中的骚扰源、耦合途径及敏感体。 图3.1 高功率负载的温度监控电路 [3] 在图3.2中,如果在导线2周围放置一个接地的屏蔽体,从导线2到屏蔽体的等于100pF,导线2和导线1之间的电容是2pF,导线2和地之间的电容是5pF,在导线1上有一电压为10V、频率为100kHz的交流信号。假若使用电阻RT端接导线2,请问:若电阻RT取下面的值时,导线2拾取的噪声电压是多少? a.无穷大 b.1000Ω c.50Ω

图3.2 [4] 因为功率晶体管的开关动作,在开关电源的电源输出导线和电源外壳之间会引入噪声电压,即图3.3中的V N1。这个噪声电压能以容性耦合方式进入相邻的电路2。C N是电源输出导线和电源外壳之间的等效耦合电容。 a.在该电路中,请将V N2/V N1表示成频率的函数,并绘制出该函数的曲 线(忽略图中用点线画出的电容C)。 下一步,按照图示在输出电源导线和电源外壳之间增加电容C,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b.请问该电容是如何影响噪声耦合的? c.电源导线的屏蔽是怎样才能改善电路的噪声性能? 图3.3 [5]有两根导线,长度均为10cm,导线间距为1cm,用它们构成一个电路。将该 电路放在10G、60Hz的磁场中,请问:电路中磁场耦合产生的最大噪声电压是

现代交换技术试验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通信1401 学号:41414051 姓名:郑浩 同组成员:孙浩 实验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6月4日

实验十七程控交换原理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程控数字交换原理。 2.加深对交换过程的理解。 3.了解用户管理和话费管理。 4.了解程控交换软件控制。 二、实验设备 电话四部,RC-CK-III型实验箱一台,PC机,串口线,20M示波器一台。 三、实验内容 运用实验箱模拟实际程控交换过程,应用PC机进行用户管理,话费管理。 四、实验原理 图1程控交换系统框图

图2主板实物结构图 主板的组成结构图如图一二所示,共有12个组成模块,分别介绍如下: a)用户接口模块(1~4) 用户接口模块共有4个,分别是用户一、用户二、用户三、用户四,完成BORSHT 功能; b)PCM编译码模块(1~4) PCM编译码模块共有4个,分别是用户一、用户二、用户三、用户四,完成语音信号的PCM编译码功能。 c)外线接口模块 外线接口模块完成与本系统与电信线路的接口,其中包含的功能有:振铃检测,混合,PCM编译码,摘机控制等。 d)液晶显示模块 本液晶模块为240X128点大屏幕显示屏,用来显示当前系统状态以及所有人机接口的状态显示,如菜单,系统帮助,参数状态设置等。 e)键盘 键盘为6键薄膜按键,完成人机接口的各种操作,如菜单选择,参数设置等。 f)数字中继接口 数字中继接口为两台实验箱之间的连接口,传输E1信号,介质为双绞线。 g)状态指示模块

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试题

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试题 (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1. 区别电磁骚扰和电磁干扰两个术语的不同。(10分) 答:电磁噪声(骚扰):(强调原因和过程)任何可能引起设备或系统性能下降的包磁现象——强调任何可能的电磁危害现象原因。 电磁干扰:(强调的是结果)。 2. EMI 、EMS 和EMC 分别指什么,有何区别?(5分) 答: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电磁干扰。 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EMS ,电磁敏感性。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电磁兼容。 电气和电子设备在正常运行的同时,也往外发射有用或无用的电磁能量,这些能量会影响其它设备的正常工作,这就是电磁干扰。 对电磁干扰进行分析、设计和验证测试的学科领域就是电磁兼容。 电磁敏感性是指设备、器件或系统因电磁干扰可能导致工作性能下降的特性。 3.电磁干扰三要素是什么?(5分) 答:电磁干扰三要素是干扰源、耦合通道、敏感设备。 4.功率信号发生器XG26,最小输出功率10-8mW ,请换算成dB (mW )。(5分) 5. 已知V=1mV ,求:dBmV V 、V dB V 。(5分) 答:(1mV )dBmV=20lg (1mV/1V*10-3 )=20(lg1+3)=20*0+60=60 dBmV (1mV )dBuV=20lg(1mV/1V*10-6)= 20(lg1+6)= 20*0+120=120 dBuV 6. 术语解释:静电放电(5分) 答:静电放电是指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靠近或直接接触是发出的电荷转移 7. 什么是传导耦合?(5分) 答:传道耦合是指电磁干扰能量从干扰源沿金属导体传播至被干扰对象(敏感设备) 8.电磁屏蔽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10分) 答:电磁屏蔽是指同时抑制或削弱电场和磁场。 电磁屏蔽一般也是指高频交变电磁屏蔽(10kHz ~ 40GHz)。 在频率较低(近场区,近场随着骚扰源的性质不同,电场和磁场的大小有很大差别。 高电压小电流骚扰源以电场为主(电准稳态场-忽略了感应电压),磁场骚扰较小(有时可忽略)。

2014电力拖动实验指导书(数字)

实验一单闭环数字PID直流调速系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字调节器原理及应用。 2、学习数字调节器的操作及参数设置。 3、利用数字调节器设计闭环系统。 二、实验线路及原理 为了提高直流调速系统的动静态性能指标,可以采用闭环系统。图1-1所示的是速度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图。在转速反馈的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将反映转速变化情况的测速发电机的电压信号经过速度变换器后接至数字调节器的输入端,与速度给定相比较,数字调节器的输出用来控制整流桥的触发装置,从而构成速度反馈系统。 -220V 三、实验内容 1、交直流调速实验台的调试; 2、基本控制单元调试; 3、移相控制电压Uct不变时的直流电动机开环特性的测定; 4、转速反馈的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四、实验设备 1、交直流调速实验台 2、J PDL04实验箱 3、J PDL05实验箱 4、J PDL08实验箱

5、J PDJ32直流电动机

6、J PDJ34直流发电机 7、J PDJ37实验箱 8、J PDJ47-1电机导轨、测速编码器 9、示波器、万用表 五、注意事项 1、系统开环运行时,不能突加给定电压而起动电机,应逐渐增加给定电压,避免电流冲击; 2、通电实验时,可先用电阻作为整流桥的负载,待电路正常后,再换接电动机负载; 3、在连接反馈信号时,给定信号的极性必须与反馈信号的极性相反。 4、在进行直流电机联线时一定要注意先给电动机的励磁加上直流电源,然后再给电枢逐渐 加上电源,以免造成“飞车”。 六、实验步骤 1、直流电机开环外特性的测定 ⑴按图1-2主电路接线(注意给电动机和发电机加励磁电压) ,将JPDJ37上的滑动变阻器全部左旋到最大,将JPDL08挂箱上的偏移电压调节旋钮Rp左旋到底。检查无误后打开实验台左侧总电源开关(现在切勿按下启动按钮) ,打开电压表、电流表电源开关,观察 各指示灯与电压表指示是否正常。 图1-2王电路图 (2) 电源控制屏交流电源输出切换到“直流调速”。JPDL08 “触发电路脉冲指示”应显示“宽 脉冲”。 (3) 将JPDL08挂箱上的Ulf端接地,将正组触发脉冲的六个开关向上拨至“接通”, (4) 按下启动按钮,调节JPDL08挂箱上的偏移电压调节旋钮Rp (约3-4圈),使电机启动升速;一直到转速900转左右。记录第一组数据于表1-1,逐渐调节A1 A2电阻值,记录相应数据,直到电流Id接近0.5A,记录数据于表1-1中。 直流电机 励磁电源 切琏之间討可调电阻

现代交换技术试验报告

实验一 C&C08交换机系统介绍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程控交换机单元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二.实验器材 程控交换机一套。 三.实验内容 通过现场实物讲解,让学生了解CC08交换机的构造。 四.实验步骤 CC08交换机是采用全数字三级控制方式。无阻塞全时分交换系统。语音信号在整个过程中在实现全数字化。同时为满足实验方对模拟信号认识的要求,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配置模拟中继板。 实验维护终端通过局域网(LAN)方式和交换机BAM后管理服务器通信,完成对程控交换机的设置、数据修改、监视等来达到用户管理的目的。 1.实验平台数字程控交换系统总体配置如图1所示: 1 图 的硬件层次结构 2.C&C08 个等级:整个硬件系统可分为以下4C&C08在硬件

上具有模块化的层次结构, 单板(1)是实现交换系统功能的基本组C&C08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硬件基础,单板是成单元。功能机框(2)中SM当安装有特定母板的机框插入多种功能单板时就构成了功能机框,如的主控框、用户框、中继框等。 (3)模块如交换模块单个功能机框或多个功能机框的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类别的模块,由主控框、用户框(或中继框)等构成。SM (4)交换系统不同的模块按需要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具有丰富功能和接口的交换系统。 交换系统交换系统USM/TSM/UTM+AM/CM C&C08模块模块模块USM 主控框用户框+功能机框功能机框功能机框用户框ASL+DRV+TSS+PWX+母板SLB 单板单板单板 C&C08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这种模块化的层次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便于系统的安装、扩容和新设备的增加。 (2)通过更换或增加功能单板,可灵活适应不同信令系统的要求,处理多种网上协议。 (3)通过增加功能机框或功能模块,可方便地引入新功能、新技术,扩展系统的应用领域。 3.程控交换实验平台配置,外形结构如图2所示: 中继框------ 时钟框--- ---用户框 主控框--- BAM后管理服务器---

全桥实验报告

《EDA技术应用》大作 业 --全桥开关电源设计与测试 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13应用电子技术2班 指导老师:严添明 姓名:王浩 学号:1305220147 日期:2015-01-10

目录 全桥电源开关电源的设计与测试 (1) 1.1作业内容 (1) 1.2芯片工作原理 (1) 1.2.1VIPER22A芯片管脚功能 (1) 1.2.2VIPER22A芯片内部构图 (1) 1.2.3TOP246Y芯片管脚功能 (2) 1.2.4TOP246Y芯片内部构图 (2) 1.2.5TL494芯片管脚功能 (3) 1.2.6TL494芯片内部构图 (4) 1.3电路工作原理 (5) 1.3.1高频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 (5) 1.3.2软开关技术 (5) 1.3.3功率因数校正技术(PFC) (5) 1.3.4低电压大电流技术 (5) 1.3.5整理滤波 (5) 1.3.6填谷式功率因数校正 (5) 1.3.7辅助电源模块设计 (6) 1.3.8PWM脉冲产生模块设计 (7) 1.3.9驱动模块设计 (8) 1.4原理图 (1) 1.5印制板 (3)

1.6元件清单 (3) 1.7调试过程 (5) 1.7.1前级辅助电源调试 (5) 1.7.2TL494 PWM产生调试 (5) 1.7.3死区电压比较电路 (6) 1.7.4输出控制电路 (7) 1.7.5驱动电路和功率变换调试 (8) 1.8总结 (10)

全桥电源开关电源的设计与测试 1.1作业内容 (1)使用DXP2004软件,画出TOP246Y PCB板及元件封装。 (2)熟悉掌握制作PCB板的流程,成功制作出TOP246Y PCB板。 (3)调试TOP246Y电路板。 (4)了解TOP246Y电路的工作原理。 1.2芯片工作原理 1.2.1VIPER22A芯片管脚功能 图1.1 VIPER22A芯片管脚图 1.2.2VIPER22A芯片内部构图 图1.2 VIPER22A 芯片内部构图

电磁兼容 题库汇总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构成电磁干扰的三要素是【干扰源】、【传输通道】和【接收器】;如果按照传输途径划分,电磁干扰可分为【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 2.电磁兼容裕量是指【抗扰度限值】和【发射限值】之间的差值。 3.抑制电磁干扰的三大技术措施是【滤波】、【屏蔽】和【接地】。 4.常见的机电类产品的电磁兼容标志有中国的【CCC】标志、欧洲的【CE】标志和美国的【FCC】 标志。 5. IEC/TC77主要负责指定频率低于【9kHz】和【开关操作】等引起的高频瞬间发射的抗扰性标准。 6.电容性干扰的干扰量是【变化的电场】;电感性干扰在干扰源和接受体之间存在【交连的磁通】;电路性干扰是经【公共阻抗】耦合产生的。 7.辐射干扰源可归纳为【电偶极子】辐射和【磁偶极子】辐射。如果根据场区远近划分,【近区场】主要是干扰源的感应场,而【远区场】呈现出辐射场特性。 8.随着频率的【增加】,孔隙的泄漏越来越严重。因此,金属网对【微波或超高频】频段不具备屏蔽效能。 9.电磁干扰耦合通道非线性作用模式有互调制、【交叉调制】和【直接混频】 10.静电屏蔽必须具备完整的【屏蔽导体】和良好的【接地】。 11.电磁屏蔽的材料特性主要由它的【电导率】和【磁导率】所决定。 12.滤波器按工作原理分为【反射式滤波器】和【吸收式滤波器】,其中一种是由有耗元件如【铁氧体】材料所组成的。 13.设U1和U2分别是接入滤波器前后信号源在同一负载阻抗上建立的电压,则插入损耗可定义为【20lg(U2/U1)】分贝。 14.多级电路的接地点应选择在【低电平级】电路的输入端。 15.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方式有【单点接地】、【多点接地】、【混合接地】和【悬浮接地】。其中,若设备工作频率高于10MHz,应采用【多点接地】方式。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 答:电磁兼容一般指电气及电子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够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要求在同一电磁环境中的上述各种设备都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其它设备构成不能承担的电磁骚扰的能力。或者说,电磁兼容是指电子线路、设备、系统相互不影响,从电磁角度具有相容性的状态。 2.电磁屏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答:电磁屏蔽是以某种材料(导电体或导磁体)制成的屏蔽壳体,将需要屏蔽的区域封闭起来,形成电磁隔离,即其内的电磁场不能越出这一区域,而外来的辐射电磁场不能进入这一区域(或者进入该区域的电磁能量将受到很大的衰减)。 3.高频、低频磁场屏蔽措施的主要区别? 答:(1)高频磁场屏蔽采用低电阻率的良导体材料,如铜、铝等。其屏蔽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在屏蔽体表面所产生的涡流的反磁场来达到屏蔽的目的。 (2)低频磁场屏蔽常用高磁导率的铁磁材料,如铁、硅钢片坡莫合金。其屏蔽原理是利用铁磁材料的高磁导率对干扰磁场进行分路。 4.接地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答:(1)接地是指系统的某一选定点与某个接地面之间建立低阻的导电通路。

交直流调速试验报告 Microsoft Word 文档

昆明学院实验报告册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15 电二 姓名:韩浪 学号:150417410105 课程:交直流调速控制系统 昆明学院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实验项目名称:开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实验 实验时间: 同组人: 实验报告评分: 一、预习报告(实验课前了解实验目的,预习实验原理、实验步骤): 1、实验目的(简述): 1. 掌握开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原理; 2. 掌握利用simulink 编程进行仿真的方法。 2、实验原理(简述): 直流电动机的转速方程为: a a e U RI n C -= Φ (1) 从转速方程可以看出,调节电枢供电电压U a 即可实现调速,这种调速方法的优点是既能连续平滑调速,又有较大的调速范围,且机械特性也很硬。 开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电气原理图如图1所示。三相晶闸管桥式整流电路经平波电抗器L 为直流电动机电枢供电,通过改变触发器移相控制信号U c ,可以调节晶闸管的触发角α,从而改变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平均值U d ,实现直流电动机的调速。 1-5 V-M 系统的结构示意图AC ~ 图1 开环直流调速系统电气原理图 3、实验步骤: 1.根据开环直流调速系统电气原理图,编制Simulink 实验程序,上机调试。 2.固定负载,改变触发角α,观察整流器输出直流电压平均值的变化情况,以及电动机输出转速的变化情况。 3.固定触发角α,增加负载扰动,观察电动机输出转速的变化情况。 4.分析实验结果,完成书面实验报告,并完成相应的思考题。 二、实验数据(记录相应的表格或图表,注意图形标注的完整性): 1、 绘制不同触发角(30o 和60o )对应的三相桥式整流装置输出电压平均值曲线。

数电课程设计-温度计实验报告(提交版)

一、设计项目名称 温度采集显示系统硬件与软件设计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 1,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对单路温度进行测量,并用数码管显示当前温度值系统硬件设计,并用电子CAD软件绘制出原理图,编辑、绘制出PCB印制版。 要求: (1)原理图中元件电气图形符号符合国家标准; (2)整体布局合理,注标规范、明确、美观,不产生歧义。 (3)列出完整的元件清单(标号、型号及大小、封装形式、数量) (4) 图纸幅面为A4。 (4)布局、布线规范合理,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 (5)在元件面的丝印层上,给出标号、型号或大小。所有注释信息(包括标号、型号及说明性文字)要规范、明确,不产生歧义。 2.编写并调试驱动程序。 功能要求: (1)温度范围0-100℃。 (2)温度分辨率±1℃。 (3)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 3.撰写设计报告。 提示:可借助“单片机实验电路板”实现或验证软件、硬件系统的可靠性。

温度传感器 摘要:温度的检测与控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比较典型的应用之一,随着传感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更加广泛的应用,利用新型单总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 实现对温度的测试与控制得到更快的开发,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单 片机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工作,科研,各个领域。一种数字式温 度计以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作感温元件,它以单总线的连接方式, 使电路大大的简化。传统的温度检测大多以热敏电阻为传感器,这类传 感器可靠性差,测量温度准确率低且电路复杂。因此,本温度计摆脱了 传统的温度测量方法,利用单片机STC89C52对传感器进行控制。这样 易于智能化控制。 关键词:数字测温;温度传感器DS18B20;单片机STC89C52; 一.概述 传感器从功能上可分为雷达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热电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超声波测距离传感器等,本文所研究的是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是最早开发,应用最广泛的一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利用物质各种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把温度转换为电量的传感器。这些呈现规律性变化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半导体。温度传感器是温度测量仪表的核心部分,品种繁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温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工业、环境监测、医疗、家庭多方面均有应用。从而使得现代温度传感器的发展。微型化、集成化、数字化正成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电磁兼容基本知识问题及答案(原)

电磁兼容课程作业(问答58题) 1.为什么要对产品做电磁兼容设计? 答:满足产品功能要求、减少调试时间,使产品满足电磁兼容标准的要求,使产品不会对系统中的其它设备产生电磁干扰。 2.对产品做电磁兼容设计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答:电路设计(包括器件选择)、软件设计、线路板设计、屏蔽结构、信号线/电源线滤波、电路的接地方式设计。 3.在电磁兼容领域,为什么总是用分贝(dB)的单位描述?10V是多少dBV? 答:因为要描述的幅度和频率范围都很宽,在图形上用对数坐标更容易表示,而dB就是用对数表示时的单位,10V是20dBV。 4.为什么频谱分析仪不能观测静电放电等瞬态干扰? 答:因为频谱分析仪是一种窄带扫频接收机,它在某一时刻仅接收某个频率范围内的能量。静电放电等瞬态干扰是一种脉冲干扰,其频谱范围很宽,但时间很短,这样频谱分析仪在瞬态干扰发生时观察到的仅是其总能量的一小部分,不能反映实际干扰情况。 5.在现场进行电磁干扰问题诊断时,往往需要使用近场探头和频谱分析仪,怎样用同轴电缆制作一个简易的近场探头? 答:将同轴电缆的外层(屏蔽层)剥开,使芯线暴露出来,将芯线绕成一个直径1~2厘米小环(1~3匝),焊接在外层上。 6.一台设备,原来的电磁辐射发射强度是300V/m,加上屏蔽箱后,辐射发射降为3V/m,这个机箱的屏蔽效能是多少dB? 答:这个机箱的屏蔽效能应为40dB。 7.设计屏蔽机箱时,根据哪些因素选择屏蔽材料?

答:从电磁屏蔽的角度考虑,主要要考虑所屏蔽的电场波的种类。对于电场波、平面波或频率较高的磁场波,一般金属都可以满足要求,对于低频磁场波,要使用导磁率较高的材料。 8.机箱的屏蔽效能除了受屏蔽材料的影响以外,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答: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机箱上的导电不连续点,例如孔洞、缝隙等;另一个是穿过屏蔽箱的导线,如信号电缆、电源线等。 9.屏蔽磁场辐射源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由于磁场波的波阻抗很低,因此反射损耗很小,而主要靠吸收损耗达到屏蔽的目的。因此要选择导磁率较高的屏蔽材料。另外,在做结构设计时,要使屏蔽层尽量远离辐射源(以增加反射损耗),尽量避免孔洞、缝隙等靠近辐射源。 10.在设计屏蔽结构时,有一个原则是:尽量使机箱内的电缆远离缝隙和孔洞,为什么?答:由于电缆近旁总是存在磁场,而磁场很容易从孔洞泄漏(与磁场的频率无关)。 因此,当电缆距离缝隙和孔洞很近时,就会发生磁场泄漏,降低总体屏蔽效能。 11.测量人体的生物磁信息是一种新的医疗诊断方法,这种生物磁的测量必须在磁场屏蔽室中进行,这个屏蔽室必须能屏蔽从静磁场到1GHz的交变电磁场,请提出这个屏蔽室的设计方案。 1答:首先考虑屏蔽材料的选择问题,由于要屏蔽频率很低的磁场,因此要使用高导磁率的材料,比如坡莫合金。由于坡莫合金经过加工后,导磁率会降低,必须进行热处理。因此,屏蔽室要作成拼装式的,由板材拼装而成。事先将各块板材按照设计加工好,然后进行热处理,运输到现场,十分小心的进行安装。每块板材的结合处要重叠起来,以便形成连续的磁通路。这样构成的屏蔽室能够对低频磁场有较好的屏蔽效能,但缝隙会产生高频泄漏。为了弥补这个不足,在坡莫合金屏蔽室的外层用铝板焊接成第二层屏蔽,对高频电磁场起到屏蔽作用。

现代交换原理实验报告(钟联坪)概要

课程名称:现代交换原理实验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6班 学号 3113003072 姓名钟联坪 2015 年11 月30 日

实验一:交换系统组成与结构 一.实验目的: 全面了解交换系统组成与结构及实验操作方法 二.实验要求: 1.从总体上初步熟悉两部电话单机用空分交换方式进行 通话。 2.初步建立程控交换实验系统及电话交换,中继通信的概 念。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 程控交换实验箱,双踪示波器。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打开交流电源开关,电源输出电路加电,电源发光指 示二极管亮。 2.按一下薄膜输入开关“复位”键,进行显示菜单状态。 3.熟悉菜单主要工作状态,分“人工交换”,“空分交换”, “数字时分交换”三种工作方式。 4.以“”方式为例,对“”与“”正常呼叫,熟悉信令 程控交换与语音信号通信交换全过程。 5.呼叫时,甲方一路电话号码设置为48,乙方一路设置 为68,甲方二路设置为49,乙方二路设置为69. 五:实验报告要求: 总结交换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程控交换机实质上是采用计算机进行“存储程序控制”的交换机,它将各种控制功能与方法编成程序,存入存储器,利用对外部状态的扫描数据和存储程序来控制,管理整个交换系统的工作。六:思考题: 程控交换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1)数字交换网络。 2)接口。 3)信令设备。 4)控制系统。 实验二:用户接口模块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全面了解用户线接口电路功能(BORST)的作用及其实 现方法。 2.通过对用户模块电路PBL 387 10电路的学习与实验, 进一步加深对BORST功能的理解。 二:实验要求: 1.了解用户模块PBL 387 10的主要性能与特点。 2.熟悉用PBL 387 10组成的用户线接口电路。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 程控交换实验箱,双综示波器。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电磁兼容实验报告3-4

电磁兼容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三电感耦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电力系统中,在电网容量增大、输电电压增高的同时,以计算机和微处理器为基础的继电保护、电网控制、通信设备得到广泛采用。因此,电力系统电磁兼容问题也变得十分突出。例如,集继电保护、通信、SCADA功能于一体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通常安装在变电站高压设备的附近,该设备能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就是它能够承受变电站中在正常操作或事故情况下产生的极强的电磁干扰。 此外,由于现代的高压开关常常与电子控制和保护设备集成于一体,因此,对这种强电与弱电设备组合的设备不仅需要进行高电压、大电流的试验,同时还要通过电磁兼容的试验。GIS的隔离开关操作时,可以产生频率高达数兆赫的快速暂态电压。这种快速暂态过电压不仅会危及变压器等设备的绝缘,而且会通过接地网向外传播,干扰变电站继电保护、控制设备的正常工作。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电磁兼容技术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 一、实验目的 通过运用Multisim仿真软件,了解此软件使用方法,熟悉电路中因电感耦合造成的电磁兼容性能影响。 二、实验环境:Multisim仿真软件 三、实验原理: 1.耦合 (1)耦合元件:除二端元件外,电路中还有一种元件,它们有不止一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的带压或电流与另一条支路的电压或电流相关联,该类元件称为偶合元件。 (2)磁耦合:如果两个线圈的磁场村相互作用,就称这两个线圈具有磁耦合。(3)耦合线圈:具有磁耦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圈,称为耦合线圈。 (4)耦合电感:如果假定各线圈的位置是固定的,并且忽略线圈本身所具有的电阻和匝间分布电容,得到的耦合线圈的理想模型就称为耦合电感。

电磁兼容经典例题汇总

1. 求下列各物理量以dB 表示的值:①mW P 11=和W P 202=; ② mV v 101=和V v μ202=; ③mA i 21=和A i 5.02=。 解: (1) dB P = 10log(P1/P2) = -43dB (2) dB P = 10log(P1/P2) = 54dB (3)dB P = 10log(P1/P2) = -48dB 2. 计算连接电缆的功率损耗(电缆特性阻抗与负载阻抗匹配) 解: 电缆的功率损耗 = dBm out dBm in P P - = L α686.8 (α为传输线损耗,L 为所选传输线的长度) 3. 使用dB 表示放大器的性能参数:增益。如果输入功率W μ1,放大器增益60dB ,其输出功率为多少W dB μ。 解:使用dB 表示放大器的增益为: dB in dB dB out P P -=增益 或者dBm in dB dBm out P P -=增益 或者W dB in dB W dB out P P μμ-=增益 若输入功率为W μ1即W indB P μ= 10log(1W μ/W μ) = 0W dB μ 故W outdB P μ = 60dB - 0W dB μ= 60W dB μ 4. 为什么大量的现代EMC 测试设备具有50Ω的纯电阻输入阻抗和源阻抗,并且用50Ω同轴电缆来连接。 解:如果电缆的终端阻抗不等于电缆的特性阻抗,那么从信号源向负载方向看

过去的电缆输入阻抗也不再对所有长度的电缆都是Ω50,而是会随着频率和电缆长度的变化而变化。选择Ω50以外的其他任何阻抗都是合适的,但是Ω50已经成为工业标准。这就是为什么大量的现代化EMC 测试设备具有Ω50的纯输入阻抗和信号源阻抗,并且用Ω50的同轴电缆来连接。 5. 一台50Ω的信号发生器(信号源)与输入阻抗为25Ω的信号测量 仪(EMI 接收机)相连,信号发生器指示的输出电平为-20dBm ,求信号测量仪的输入电压(以V dB μ为单位)。 解:由题意有,在负载接Ω50负载情况下,Ω50负载上的功率为: out P = 10/2010- = 0.01mW , 故Ω50负载上的电压为: out U = out P *50 = 0.707mV , 所以信号源的开路电压为: oc U = 2*out U = 1.414mV 再根据s R = Ω50和L R = Ω25分压计算得到: 'out U = OC S L L U R R R *+ = 53.47V dB μ. 6. 将内外半径分别为a 和b ,磁导率为μ的无限长磁性材料圆柱腔 置于均匀磁场0B 中。假设均匀磁场0B 的取向与无限长磁性材料圆 柱腔的轴线平行,试求解此圆柱腔的磁屏蔽效能。 解:由题意有,圆柱腔壁厚度a b t -=,平均半径2b a R += 。 相对磁导率0 μμμ=r (0μ为真空的磁导率) 故由屏蔽效能定义有: ])()(1log[20)21log(200b a a b R t SE r +-+=+ =μμ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