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 电磁兼容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北邮电磁场实验报告

北邮电磁场实验报告

北邮电磁场实验报告北邮电磁场实验报告引言:电磁场是现代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对于理解和应用电磁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电磁场的强度和方向,探究电磁场的基本特性,并验证电磁场的作用规律。

实验仪器和原理:本次实验使用的仪器包括电磁场强度测量仪、磁力计和直流电源。

电磁场强度测量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电磁场强度的仪器,它利用霍尔效应原理测量磁场的大小。

磁力计则是用于测量磁场方向的仪器,它利用磁力对物体的作用原理进行测量。

实验过程和结果:首先,我们将电磁场强度测量仪放置在电磁场中,调整其位置和角度,使其能够测量到电磁场的强度。

然后,通过调节直流电源的电流大小,我们可以改变电磁场的强度。

在不同电流下,我们分别测量了电磁场的强度,并记录下来。

接下来,我们使用磁力计来测量电磁场的方向。

将磁力计放置在电磁场中,调整其位置和角度,使其能够测量到电磁场的方向。

然后,通过改变直流电源的电流方向,我们可以改变电磁场的方向。

在不同电流方向下,我们分别测量了电磁场的方向,并记录下来。

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关于电磁场强度和方向的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电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分布图。

从分布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电磁场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同时电磁场的方向沿着电流方向形成环状分布。

讨论和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电磁场的强度与电流大小成正比,即电流越大,电磁场强度越大;电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即电流方向决定了电磁场的方向。

这一结论与安培定律相吻合,即安培定律指出电流元产生的磁场与电流元的方向垂直,并且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而我们的实验结果也验证了这一规律。

此外,我们还发现电磁场的强度和方向与测量位置和角度有关。

在实验中,我们调整了测量仪器的位置和角度,使其能够准确测量电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这说明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合理选择测量位置和角度,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磁场的基本特性,并验证了安培定律。

电磁兼容实验报告3-4

电磁兼容实验报告3-4

电磁兼容实验报告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实验三电感耦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电力系统中,在电网容量增大、输电电压增高的同时,以计算机和微处理器为基础的继电保护、电网控制、通信设备得到广泛采用。

因此,电力系统电磁兼容问题也变得十分突出。

例如,集继电保护、通信、SCADA功能于一体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通常安装在变电站高压设备的附近,该设备能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就是它能够承受变电站中在正常操作或事故情况下产生的极强的电磁干扰。

此外,由于现代的高压开关常常与电子控制和保护设备集成于一体,因此,对这种强电与弱电设备组合的设备不仅需要进行高电压、大电流的试验,同时还要通过电磁兼容的试验。

GIS的隔离开关操作时,可以产生频率高达数兆赫的快速暂态电压。

这种快速暂态过电压不仅会危及变压器等设备的绝缘,而且会通过接地网向外传播,干扰变电站继电保护、控制设备的正常工作。

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电磁兼容技术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

一、实验目的通过运用Multisim仿真软件,了解此软件使用方法,熟悉电路中因电感耦合造成的电磁兼容性能影响。

二、实验环境:Multisim仿真软件三、实验原理:1.耦合(1)耦合元件:除二端元件外,电路中还有一种元件,它们有不止一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的带压或电流与另一条支路的电压或电流相关联,该类元件称为偶合元件。

(2)磁耦合:如果两个线圈的磁场村相互作用,就称这两个线圈具有磁耦合。

(3)耦合线圈:具有磁耦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圈,称为耦合线圈。

(4)耦合电感:如果假定各线圈的位置是固定的,并且忽略线圈本身所具有的电阻和匝间分布电容,得到的耦合线圈的理想模型就称为耦合电感。

自感磁链:11ψ=1N 11Φ 22ψ=2N 22Φ 互感磁链:21ψ=2N 21Φ 12ψ=1N 12Φ 2.伏安关系耦合线圈中的总磁链:1ψ=11ψ±12ψ=1L 1i ±M 2i2ψ=22ψ±21ψ=2L 2i ±M 1i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定律及楞次定律:电路变化将在线圈的两端产生自感,电压U L1,U L2和互感电压U M21,U M12。

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题目:校园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姓名班级学号序号指导老师:日期:2012年4月目录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原理 (1)1、电磁波的传播方式 (1)2、尺度路径损耗 (1)3、阴影衰落 (2)4、建筑物的穿透损耗的定义 (3)三、实验内容 (3)四、实验步骤 (4)1、实验对象的选择 (4)2、数据采集 (5)3、数据录入 (5)4、数据处理 (6)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7)1、磁场强度地理分布 (7)2、磁场强度统计分布 (13)3、建筑物的穿透损耗 (18)六、问题分析与解决 (18)1、测量误差分析 (18)2、场强分布的研究 (19)七、分工安排 (19)八、心得体会 (19)九、附录:数据处理过程 (21)一、实验目的1. 掌握在移动环境下阴影衰落的概念以及正确的测试方法;2. 研究校园内各种不同环境下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3. 掌握在室内环境下场强的正确测量方法,理解建筑物穿透损耗的概念;4. 通过实地测量,分析建筑物穿透损耗随频率的变化关系;5. 研究建筑物穿透损耗与建筑材料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1、电磁波的传播方式无线通信系统是由发射机、发射天线、无线信道、接收机、接收天线所组成。

对于接受者,只有处在发射信号的覆盖区内,才能保证接收机正常接受信号,此时,电波场强大于等于接收机的灵敏度。

因此基站的覆盖区的大小,是无线工程师所关心的。

决定覆盖区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发射功率,馈线及接头损耗,天线增益,天线架设高度,路径损耗,衰落, 接收机高度,人体效应,接收机灵敏度,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同播,同频干扰等。

电磁场在空间中的传输方式主要有反射﹑绕射﹑散射三种模式。

当电磁波传播遇到比波长大很多的物体时,发生反射。

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无线路径被尖锐物体阻挡时发生绕射。

当电波传播空间中存在物理尺寸小于电波波长的物体﹑且这些物体的分布较密集时,产生散射。

散射波产生于粗糙表面,如小物体或其它不规则物体﹑树叶﹑街道﹑标志﹑灯柱。

电磁兼容技术实验报告

电磁兼容技术实验报告

电磁兼容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电磁兼容性(EMC)的基本概念,掌握电磁干扰(EMI)的测试方法,以及学习如何评估和改进设备或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实验原理:电磁兼容性是指设备或系统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同时不对其他设备产生不可接受的电磁干扰。

电磁干扰主要来源于电源线、信号线和空间辐射。

通过测量设备在特定条件下的辐射和传导干扰水平,可以评估其电磁兼容性。

实验设备与材料:1. 电磁兼容性测试设备一套,包括接收机、天线、测试软件等。

2. 待测设备,例如个人电脑、手机等。

3. 屏蔽室或开放场,用于进行辐射干扰测试。

4. 电源线、信号线等连接线。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环境,确保测试设备和待测设备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将待测设备放置在屏蔽室内或开放场中,连接好所有必要的电源线和信号线。

3. 打开测试设备,设置测试参数,包括频率范围、测试模式等。

4. 进行辐射干扰测试,记录待测设备在不同频率下的干扰水平。

5. 进行传导干扰测试,使用接收机测量待测设备通过电源线和信号线产生的干扰。

6. 分析测试结果,评估待测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个人电脑和手机进行了电磁兼容性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个人电脑在高频段的辐射干扰水平较高,而手机在低频段的传导干扰水平较高。

这可能与设备内部的电路设计和屏蔽措施有关。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电磁兼容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测试来评估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设备在不同频率下的干扰水平存在差异,这提示我们在设计和使用电子设备时,需要考虑其电磁兼容性,以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干扰。

建议:1. 加强对电子设备内部电路的屏蔽,减少辐射干扰。

2. 优化电源线和信号线的布局,降低传导干扰。

3. 在设计电子设备时,应充分考虑电磁兼容性标准,确保设备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稳定工作。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电磁兼容技术实验,我们不仅学习到了理论知识,还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电磁兼容性的认识。

北邮电磁场实验报告

北邮电磁场实验报告

北邮电磁场实验报告北邮电磁场实验报告引言:电磁场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涉及到电荷、电流和磁性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电磁场的特性和行为,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在北邮进行的电磁场实验及其结果。

实验一:静电场与电势分布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对带电的金属板,通过改变金属板的电荷量和距离,观察了电势分布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电势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符合电势随距离平方反比的规律。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电势在金属板附近的区域呈现出均匀分布的特点。

实验二:磁场与磁力线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根通电导线和一块磁铁,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和大小,观察了磁场的行为。

实验结果显示,磁铁产生的磁场呈现出环形磁力线的分布。

当通电导线与磁铁相互作用时,导线会受到磁力的作用,其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实验三:电磁感应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根通电导线和一个线圈,通过改变导线中的电流和线圈的位置,观察了电磁感应现象。

实验结果显示,当导线中的电流改变时,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线中电流变化的速率成正比。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线中电流变化的方向存在一定的关系。

实验四:电磁波的传播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通过改变发射器的频率和接收器的位置,观察了电磁波的传播行为。

实验结果显示,电磁波以波动的形式传播,其传播速度与真空中的光速相同。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电磁波的频率与波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对电磁场的特性和行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电磁场的行为符合一系列的规律和定律,如电势随距离平方反比、磁力线的环形分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

这些规律和定律为我们理解电磁场的本质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电磁场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电磁感应用于发电机、电磁波用于通信等。

北邮电磁兼容仿真实验

北邮电磁兼容仿真实验

电子工程教院之阳早格格创做
电磁兼容仿真在验报告
指挥西席:弛洪欣
真验日期:2016年5月15日—6月1日一、真验一
步调战仿真截止:
(一)第一问(R=50欧)
1.增加天
2.增加铜量导线
3.增加电阻(依次增加3个)
仿真效验图:
旗号源时域:
监视器端旗号时域(搞扰电压):
监视器段旗号频域:
(两)第两问(R=1M欧)
步调取第一问相似,截止如下:
仿真效验图:
旗号源时域:
监视器端旗号时域:
监视器端旗号频域:
两、真验两
步调及仿真截止:
1、坐圆体
2、输进端心
3、内壁窗心:
4、增加激励旗号并树坐频次
/ 5、树坐仿真敏捷度
真验效验图:
(1)屏蔽腔效验图:
(2)激励旗号:。

北京邮电大学 电磁兼容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 电磁兼容实验报告

电磁兼容原理
CST仿真实验报告
2016年5月9日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姓名:刘博闻
学号:2013211049
班级:2013211209
实验一:电磁性耦合
1.实验要求:
已知:U1=10V、f=10Mhz、导线半径r=1mm、线间d=20mm、导线离地高度h=10cm、现场L=1m。

1)R=50Ω
2)R=1MΩ
3)
分别求导线2上的干扰电压公式如下:
2.实验步骤
第一问:
1)新建工程
2)创建地板
3)创建两条铜质导线
4)添加电阻(3个)
5)添加信号源
6)添加一段直线以便采电压值
7)设定信号的频率电压等参数
第二问:
1)采用与第一问相同方式建立地面,导线,信号源,电阻,
和采样点。

3.实验结果
第一问:
1)信号源电压
2)Energy
3)采样处的signal
4)采样处的信号电压(DB)
第二问:
1)信号源电压
2)Energy
3)采样点处的signal
4)采样处的信号电压(DB)
实验二:屏蔽腔上孔的影响
1.实验要求
计算:屏蔽腔上孔对屏蔽效能的影响,取频率f=1000Mhz。

公式和图如下:
2.实验步骤
1)建立盒子(铜材质)
效果如下图:
11
2)在盒子上开洞
效果如下图:
12
3)设定端口(共7个,盒外一个,盒内6个)用来监测信号
3.实验结果
仿真得到端口间的S参数图,由S参数可知信号从盒外到盒内各处的衰减情况
13。

北邮-电磁兼容-实验报告

北邮-电磁兼容-实验报告

电子工程学院电磁兼容实验报告
班级:2012211205
姓名:翁雪妍
学号:2012210961
指导老师:张洪欣
作业一
问题一:1.新建工程
2.创建地板
3.创建两条铜质导线
4.添加电阻(3个)
5.添加信号源
6.添加一段直线来采电压
7.设定信号的频率电压等参数
8.仿真得到的结果
1、信号源电压
2、Energy
3、采样处的signal
4、采样处的信号电压(DB)
问题二
1、采用与问题一相同方式建立地面,导线,信号源,电阻,和采样点
2、仿真得到的结果
1、信号源处
2、energy
3、采样点处
作业二
1.建立盒子(铜材质)
2.在盒子上开洞
3.设定端口(共7个,盒外一个,盒内6个)用来监测信号
4.仿真得到端口间的S参数图,由S参数可知信号从盒外到盒内各处的衰减情况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兼容原理
CST仿真实验报告
2016年5月9日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姓名:刘博闻
学号:2013211049
班级:2013211209
实验一:电磁性耦合
1.实验要求:
已知:U1=10V、f=10Mhz、导线半径r=1mm、线间d=20mm、导线离地高度h=10cm、现场L=1m。

1)R=50Ω
2)R=1MΩ
3)
分别求导线2上的干扰电压公式如下:
2.实验步骤
第一问:
1)新建工程
2)创建地板
3)创建两条铜质导线
4)添加电阻(3个)
5)添加信号源
6)添加一段直线以便采电压值
7)设定信号的频率电压等参数
第二问:
1)采用与第一问相同方式建立地面,导线,信号源,电阻,
和采样点。

3.实验结果
第一问:
1)信号源电压
2)Energy
3)采样处的signal
4)采样处的信号电压(DB)
第二问:
1)信号源电压
2)Energy
3)采样点处的signal
4)采样处的信号电压(DB)
实验二:屏蔽腔上孔的影响
1.实验要求
计算:屏蔽腔上孔对屏蔽效能的影响,取频率f=1000Mhz。

公式和图如下:
2.实验步骤
1)建立盒子(铜材质)
效果如下图:
11
2)在盒子上开洞
效果如下图:
12
3)设定端口(共7个,盒外一个,盒内6个)用来监测信号
3.实验结果
仿真得到端口间的S参数图,由S参数可知信号从盒外到盒内各处的衰减情况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