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高分辨MRI成像技术在微小听神经瘤检出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3.0T磁共振成像对听神经瘤的诊断及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对照分析

3.0T磁共振成像对听神经瘤的诊断及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对照分析

3.0T磁共振成像对听神经瘤的诊断及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对照分析万水治;史玉振;童明敏;吴越飞;王中秋【摘要】Objective 3. 0-tesla (3. 0T) MRI has an important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acoustic neuroma. This stuff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MRI manifestations of acoustic neuroma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3. 0T MRI and histopatholog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eoperative identification of the tumor.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22 cases of acoustic neuroma confirmed by MRI and histopathologic examinations. The patients underwent 3.0T MRI scanning, the scan sequences mainly including T1 weighted imaging (WI) with FL2D, T2 WI with FSE and diffusion WI (DWI) on unenhanced routine SE sequence and T1 -WI on enhanced MRI. We observed the size, appearance, site, necrosis, cystic change, signal intensity, degree and pattern of the tumors, and compared the MRI findings with histopathologic results, particularly the pathologic basis of solid and cystic masses. Results Among the 22 cases of acoustic neuroma, MRI revealed 15 solid masses (68. 2%), with homogeneous isointensity on T1 and T2 WI, 6 cystic masses (27. 3%), with heterogeneous hypo- or isointensity on T1 WI and heterogeneous iso- or hyperintensity on T2 WI, and 1 hemorrhagicrnmass, with heterogeneous iso- or hyperintensity on T1 WI and heterogeneous iso- or hypointensity on T2 WI. Histopathology showed mainly antoni A spindle cells in the solid mass and chiefly antoni B cells with mucinous degeneration in the cystic mass.Enhanced MRI manifested obvious enhancement on the solid parts but not on the cystic components of the masses, while enhanced T1 WI exhibited ipsilateral auditory nerve thickening and enhancement in all the cases. Conclusion MRI can objectively demonstrate the pathologic features of acoustic neuroma and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its surgical protocol.%目的 3.0T磁共振成像(3.0 tesl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3.0T MRI)可应用于对听神经瘤的诊断.文中用3.0T MRI对听神经瘤进行诊断,探讨听神经瘤的MRI表现,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提高手术前对听神经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MR检查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听神经瘤患者.使用西门子Magnetom Trio 3.0T磁共振仪,采用扫描方法为MR平扫梯度回波序列(FL2D)的T1加权成像、自旋回波序列(TSE)的T2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及增强后的T1加权成像.对神经瘤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坏死、囊变、信号强度及其增强程度等MRI各种表现分别观察和记录,重点观察实性肿块和囊性肿块的病理学特点,将MR表现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2例听神经瘤中,MRI示实性肿块15例,占68.2%,瘤体在T1WI及T2WI呈等信号,病理表现主要以梭形的Antoni A型细胞为主.囊实性肿块6例,占27.3%,呈T1WI等低、T2WI等高的混杂信号,病理表现为伴黏液变性的Antoni B型细胞为主,并混有Antoni A型细胞.出血性肿块1例,占4.5%,呈T1WI等高、T2WI等低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示肿块实性部分均明显强化,囊变部分不强化.22例患侧的听神经均增粗、强化.结论 MRI能客观显示听神经瘤的病理学特点,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信息.【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3(026)002【总页数】4页(P164-167)【关键词】听神经瘤;磁共振;病理学【作者】万水治;史玉振;童明敏;吴越飞;王中秋【作者单位】210002,南京,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0 引言听神经瘤是颅神经肿瘤中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8%~10%,占桥小脑角区肿瘤的80%[1-3]。

医学影像中的神经元追踪技术

医学影像中的神经元追踪技术

医学影像中的神经元追踪技术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的技术。

它可以实现在大脑和其他神经系统组织中,对单个神经元和神经元的轴突进行三维成像和追踪。

既有宏观层面的应用,也有微观层面的应用,包括深度脑部创伤、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分子生物学等领域。

一、技术原理是基于各种成像技术,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光学成像等,结合图像分析、计算机科学和数学建模技术,实现在神经元结构分析和三维成像的技术。

该技术主要基于对某一区域中神经元的积极反应,产生图像信号进行分析和重建,进而实现对神经元和轴突等结构的追踪。

二、应用领域神经元追踪技术主要应用于两个领域:深度脑部创伤和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诊断。

对于深度脑部创伤,这种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在手术前制定详细的方案,包括神经元切除位置的预测和神经元手术后的精细分析。

同时,医生也可以通过对神经元轴突的分析,判断患者的神经功能是否受到损伤,并制定一定的康复计划。

对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诊断,神经元追踪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近年来普遍的帕金森病,主要是由于细胞死亡、轴突损伤和神经元丧失所引起的,这也是研究这种疾病的主要难点之一。

神经元追踪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在诊断过程中,更细致地分类不同类型的损伤和疾病发展的阶段。

三、技术局限和未来发展神经元追踪技术虽然在神经科学领域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种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神经元追踪技术需要采集到的数据,是基于效果不同的成像技术。

不同的成像机器和条件会导致成像的精度和质量发生变化,这也给神经元追踪技术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其次,神经元的形态和结构也是高度复杂的,且不同的轴突在自然情况下是十分密集的,这也增加了神经元追踪技术的难度。

然而,未来神经元追踪技术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基于最新的成像技术、图像分析技术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神经元追踪技术的精度和质量。

听神经瘤CT与MRI诊断比较

听神经瘤CT与MRI诊断比较

1994,10(10):580
影干扰 ,可三维 成像 ,清晰显示 肿瘤 的 肿 瘤 进 行 鉴 别 诊 断 。 脑 膜 瘤 来 源 于 蛛 :2: 王继群 .张涛 ,h目链 ,等,听神经瘤 和
图 1 听神经瘤的 cT及 MRI表现
2 2 MRI表现 平 扫 ,见 :圆 形肿 块 5 号 3例 .低 混 杂 信 号 7例 。 r^w 均 匀 干或第四脑室受压 7例 。
例 .椭 圆不规则肿块 5例 ,不 规则肿 块 高信号 5倒,高而 不均 匀 信号 10例。 3 讨 论 5例。丁.w 呈 等信 号 5例 等混 杂 信 增强 后 .均 匀强 化 5例 .不 均 匀 强 化 l0
现 代 蛮 用 医学 2002年 2月 第 14卷第 2期
听神经 瘤 CT 与 MRI诊 断 比较
维普资讯
滕 华 英
【主题词】 听神经 瘤/诊断 x线 断层摄影/诊断应用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 断应用 【中图分类号】 R714 22 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0800(2002)02—0083—02
作者 简 介 :脖华 英 ,女 .1956年 出 生 .太 三角
11例 脑 桥 小 脑 三 角 肿 块 伴 听 膜细胞(Schwatm 细胞)过度增生所致 ,
专 .主稚 医 师 .筮表 论 文 2篇
神 经 柬 增 粗 9例 。 包 膜 完整 L0倒 碴
维普资讯
神经瘤诊断技术方 法.提高 CT与 MR1 4500T及 H:SPEED N'/dl cr机 。平 倒 ,漏诊 1例。肿块类 似 圆形 5例 不
诊 断 水平
扫 屠 厚 5~ t0mm,增 强 改 为 层 厚 规则 7例;肿块边缘 清楚 5例 .不清 楚

MRI对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附10例报告)

MRI对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附10例报告)
mri图像能清晰显示听神经瘤本身的特征内听道扩大听神经增粗和对周围结构的影响无骨骼伪影干扰可进行矢状位冠状位轴位扫描对于听神经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非常有价值
维普资讯

2 一 8
《 现代医用影像学》20 年 2 07 月第 1 卷第 1 6 期
MR 对 听神经瘤 的诊 断价值 ( 1 报 告 ) I 附 0例
关 键词 :桥 小 脑 角 听神 经 瘤 MI R
上多呈低 、等信
I eV leo I nD an s gteA o s c erma( eot1 ae) h a f u MR i oi cut u o i g n h iN R p r C ss 0
Ma Ch o a
D p r n f a ilg , J n uP ol optl Ja gu 2 4 0 e at t dooy i h e peSH si , in s 2 7 0 me o R a a
【 b rc ero A s a 】 up ̄ ̄A az e R ia o t n r a o v u eh e f R ins g e cuinu m . t t nle t / mg o a u i e o ,te a e Ind g i o t er a ydhM e fc sc u m a tt u oM i a on t a s c o l s h
T I 为 40 1m ,TWIT / E为 30 /0 s R厂E 8/ 5 s 2 R T 4 0 9 m 。造 大扩展进入 桥小脑池 内及压 迫三叉 神经有 关 。 . R表 影剂 采用 G —D P d T A,按 0 1 lk 静脉注射 给药 。分 32 听神经瘤 的 M I 现 :由 于肿瘤 最 初长 于 内听 .m/ g 道 内【 ,故 以 内听 道 口扩 大 ,听 神 经 增 粗 为 特 征 表 别进 行矢状 位 ,冠状 位 ,横 断位扫描 。 2 结 果

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在神经元定位上的应用

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在神经元定位上的应用

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在神经元定位上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事情都可以被数字化和可视化。

其中,显微成像技术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作为显微成像技术中的一种新型技术,近年来在神经元定位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一、神经元定位技术的发展历程在人类认识神经科学的过程中,对于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早在20世纪初期,科学家以手动切片的方式对神经元进行研究,但是由于分辨率的限制,很难观察到神经元细胞的结构和变化。

直到20世纪60年代左右,光学显微镜开始被广泛应用,科学家们开始能够对神经元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但仍存在分辨率上的限制。

二、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的优势随着科技的发展,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被开发了出来,克服了传统显微镜的分辨率限制,并且在神经元定位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优势。

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超高分辨率:传统的光学显微镜分辨率一般在200-300nm左右,这意味着很多神经元结构和细节是无法观察的。

而超分辨显微镜的分辨率可以达到几十纳米甚至是亚纳米级别,可以观察到更加精细的神经元结构。

2、非侵入性:传统的显微成像技术需要对样品进行染色或者标记,这会对样品造成损伤。

而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可以在不对样品造成损伤的情况下进行观察。

3、多种模式: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有不同的成像模式,包括STED、PALM、STORM等,科学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成像模式进行观察。

三、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在神经元定位中的应用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在神经元定位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神经元的形态学研究中,科学家可以使用超分辨显微镜来观察神经元细胞的结构和形态,以及神经元连接的位置和数量。

此外,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还可以在神经元功能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科学家可以使用STORM技术来跟踪神经元内的蛋白质分子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变化,以及蛋白质分子的数量和类型等信息。

重视MRl新技术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合理应用

重视MRl新技术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合理应用
死 。
脑 肿瘤诊 断和 分析肿 瘤侵犯 程度方 面有很 大价值 。 MR 代谢 物伪 彩图能够 以不 同的色彩 变化把肿瘤 浸 S
润 范 围直 观地显 示 出来 ,为胶 质瘤 边界 的勾 画及 制 3 磁共振灌 注成像 目前 影 像 学 工 作 者 正 在 努 力 寻 求 准 确 可靠 的 定个性化合理的放疗方案提供更多信息。 胶 质 瘤 MRS 体 表 现 为N一 酰 天 门 冬 氨 酸/ H— 大 乙 了解 肿瘤 血管 生成 的影像 学方法 。最 常用 的评估 肿 肌酸( A C ) 少,胆碱/ N A/r 减 肌酸( h / r 增加 ,可出 Co C ) 瘤 血 管 化 的 方 法 是 显 微 镜 下 观 察 标 本 的 微 血 管 密 度 L c、脂质 峰( i) h 增加 反映细胞膜 Lp 。C o ( MVD) ,也 是传统 衡量肿 瘤血 管生成 的金 标准 。但 现乳 酸峰( a) 因为Mv D测 量有创 ,而且组织取 材范 围小 ,无法 评 结构增 加 ,细胞增 殖 ,生长快 ,代谢 活跃 ,有丝分 价 活 体组织 血 管生 成 。P 是 利用 影像 学手 段反 映 裂增加 ,与肿瘤 转移和细 胞 的生 长活性相 关 。NAA WI A下 降可 组织 血管化 程度 和血 流灌注 状况 、提供 组 织器 官血 仅存在 于神经 组织 ,是神经元标 记物 。NA a峰表 明存在细胞 流 动 力学信 息 的功能性 成像 方法 ,是适 合肿 瘤血 管 以反映神经元 细胞变性 、破坏 。L c 的无氧代 谢 。部 分研 究表 明 ,C o h 浓度 高 出正 常脑 生成 评估和疗效评价 的方法之 。

磁共振成像 2 l年第3 02 卷第 1 期 C iJ g R sn m g g2 1,o 3No1 hn Man eo I ai ,02V l, n

3D-TOF-MRA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

3D-TOF-MRA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

3D-TOF-MRA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作者:曹国强李文娣祖景世靳云凤来源:《中外医疗》 2011年第30期曹国强李文娣祖景世靳云凤(通化市中心医院CT室吉林通化 134001)【摘要】随着磁共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完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越来越依赖于此种影像检查手段。

而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通过非侵袭性的方法,以一种无创、无辐射、安全、简便的方式,用以观察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结构,正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在准确判断病变的性质、程度、与周围结构关系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 MRA 中枢神经系统【中图分类号】 R44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10(c)-0182-02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是利用MR成像技术来描绘解剖组织中血管路径的方法。

它是基于流动血液与周围相对静止组织的MR信号之间存在差异而获得图像对比的一种技术。

一般情况下,MRA无需引入对比剂,其应用最广泛的两项基本技术为时间飞越(time-of-flight-acquisition,TOF)法和相位对比(phase Contrast angiography,PCA)法。

本文主要探讨3D-TOF-MRA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

1 颅内病变1.1 MRA在早期脑梗死的应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缺血细胞尚处于细胞毒性水肿的可逆阶段,此时通过及时恢复缺血区的血流灌注,则可减轻或避免神经细胞的损伤,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提高病人预后生活质量。

所以说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关键在于能否及时诊断。

CT检查在超急性期脑梗死发病24h内,绝大多数为阴性;而磁共振DWI及MRA技术的应用,对大面积脑梗死早期诊断已成为可能。

通过研究结果表明,MRA在脑梗死发病6h内,可及时做出诊断;尤其发病在4h内,MRA能明确血管狭窄情况及狭窄位置,可更早明确病变所影响到的范围,对于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和评估脑梗死预后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资料。

高分辨率三维成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高分辨率三维成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高分辨率三维成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三维成像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通过获取物体的三维形状、颜色以及纹理等特征,能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帮助。

高分辨率三维成像技术能够更加精确地获取物体数据,提高成像质量,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高分辨率三维成像技术的研究高分辨率三维成像技术主要包括三维重建、三维扫描以及三维摄影三个方面。

现代成像技术不仅要求图像清晰、准确,更要求速度快、易用性高。

1. 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是将多幅二维图像通过计算机算法,生成物体三维模型的技术。

三维重建采用不同光源拍摄物体的多张图片,再通过图像处理的方法,对这些图片进行融合,最终重建出一个完整的三维模型。

现今,三维重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文化遗产、电影等领域。

2. 三维扫描三维扫描是用专业的扫描设备对物体进行扫描,通过数据处理生成三维模型的技术。

三维扫描技术可以通过使用激光、光线等不同方式进行扫描,无论是尺寸还是形态等方面都能达到非常高的准确度。

三维扫描技术运用非常广泛,包括自动化制造、文化遗产重建以及人体建模等领域。

3. 三维摄影三维摄影是通过逐帧的方式来捕捉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影像,从而生成三维模型的技术。

在三维摄影技术中,影像的清晰度和准确度都非常重要,能够决定三维模型的质量。

三维摄影技术最常应用于建筑模型、动画制作以及游戏等领域。

二、高分辨率三维成像技术的应用高分辨率三维成像技术能够提供各种行业的高效解决方案,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 建筑高分辨率三维成像技术可以为设计人员提供准确、清晰的建筑模型和元素信息。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高分辨率的三维成像技术还能够帮助设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规划场景,提高效率。

2. 工程高分辨率三维成像技术可以提供工程项目的全景式、多角度的空间立体信息,帮助工程师对环境进行更好的识别和理解,提高工程效率和质量。

3. 人体医学高分辨率三维成像技术能够帮助医生精准地进行检查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