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10G-9)传输通信设计规范标准
10G情况的下的最大长度

10G情况的下的最大长度建议采用微带线要好,共面波导,带状线很多厂家做不好的随着通信行业迈向下一代高端系统,新的解决方案必须具有更高的性能价格比。
为了提高总体带宽,系统设计人员可以在现有数据传输率上实现更多的信道;或者也可以改进一下,使用数量更少、但带宽更高的信道,以节省总体空间、功耗和成本,降低噪声,另外还可获得更大的设计裕度。
标准CMOS工艺中的10Gbps串行I/O技术为系统设计人员提高设计裕度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不过,为了获得10Gbps及更高的串行数据传输速率,每一个层次都需要新的架构、设计和部件。
不仅“有源”Serdes(并串/串并转换器)器件必须能发送和接收10Gbps信号,“无源”互连器(即背板、子板和连接器)也应能足够好地将信号从发送器传输到接收器。
一般而言,现有的老系统(也叫“遗留”系统)通常不能控制这样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在背板应用中尤其如此。
因此,必须从头开始设计一种“全新系统”,包括新的Serdes器件和新的背板互连器。
为了实现10Gbps的非归零码(NRZ)或二进制串行数据传输速率,Serdes的设计模式有一个改变。
一般认为在发送器端进行的简单轻度信号均衡足以应付速率不超过3.2Gbps左右的长距离应用。
这种均衡通常称为“预”均衡或预加重,它将发送器端的串行信号进行选择性的加重或去加重(即加强或减弱)。
通常铜互连器对信号中低频成分的传输性能优于高频成分,发送器预先对这种信号衰减进行补偿。
不过,在10Gbps速率下,只在发送器端进行均衡不能满足任何20英寸以上长距离传输铜线的需要。
因此,需要在接收器中增加互连后的“后”均衡电路。
这种后均衡可用来校正上述类似于低通滤波器特性的互连器衰减。
此外,后均衡技术也可校正信号反射,这种反射在电气信号遇到阻抗不连续点时便会发生。
后均衡有多种设计方式,如线性滤波均衡器、判决反馈均衡器(DFE)、前馈均衡器(FFE)等。
与其他更复杂的方案相比,线性均衡器通常具有功耗低、尺寸小的优势。
铁路通信传输与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铁路通信传输与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1总则1.0.1 为统一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的设计标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的铁路传输及接入网系统工程建设。
1.0.3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应贯彻国家和铁路基本建设方针、政策,符合铁路运输生产和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需要。
1.0.4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建设应遵循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安全可靠和统一标准(制式)、符合运输、合理布局、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
新建和改建的工程都应做好与既有铁路通信网的衔接,合理利用既有资源。
条文说明:铁路通信传输系统是一个全程全网的系统。
任何新建的通信传输系统都不会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总是要与其他网络(包括传输网络)互联,信息要进行交换。
因此,新建和改建的工程都应做好与既有铁路通信网的衔接,合理利用既有资源,这部分也是设计应重点关注和考虑的问题。
1.0.5 作为铁路通信各种业务的基础承载平台,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应结合通信技术发展的主流,向传输数字化、管理智能化、业务多样化发展。
1.0.6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应与业务需求和发展规划相适应,以近期业务需求为主,兼顾远期业务发展。
机房等不易改、扩建的基础设施宜按远期设计,电源等宜按近期设计,系统其他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五年设计。
条文说明: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以设备为主,而且投资相对较大,因此不宜按照初期考虑,应适当考虑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但也要结合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因此综合以上因素考虑,设计年度按照近期为宜。
通信机房、外电等不易扩容的基础设施宜按照远期考虑。
1.0.7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铁路运输通信设计规范》(TB 10006)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相关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 铁路通信 railway communication用于铁路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信息传输与交换的各种通信系统的总称。
中端光纤交换机专用技术规范

可编辑中端光纤交换机专用技术规范目录1 标准技术参数表 (1)2 项目需求部分 (1)2.1 货物需求及供货范围 (1)2.2 必备的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 (1)2.3 图纸资料提交单位 (2)2.4 工程概况 (2)2.5 使用条件 (2)2.6 可选技术参数表 (2)2.7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 (3)2.8 培训及到货需求 (3)2.9 招标人提出的其他资料 (3)3. 投标人响应部分 (4)3.1 投标人技术偏差表 (4)3.2 产品部件列表 (4)3.3 推荐的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供货表 (4)3.4 销售及运行业绩表 (4)3.5 用户使用情况证明或有关合同证明材料 (5)3.6 本投标产品其他有关资料及说明 (5)1 标准技术参数表投标人应认真逐项填写技术参数表(见表1)中投标人保证值,不能空格,也不能以“响应”两字代替,不允许改动招标人要求值。
如有差异,请填写表10:投标人技术偏差表。
注1. 打“*”的项目,如不能满足要求,将被视为实质性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
表1 技术参数表2 项目需求部分2.1 货物需求及供货范围表2 货物需求及供货范围一览表2.2 必备的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表3 必备的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供货表2.3 图纸资料提交单位需确认的图纸、资料应由卖方提交到表4所列单位。
表4 卖方提交的需经确认的图纸资料及其接收单位2.4 工程概况2.4.1 项目名称:2.4.2 项目单位:2.4.3 工程规模:2.4.4 工程地址:2.4.5 交通、运输:2.5 使用条件表5 使用条件表2.6 可选技术参数表表6 可选技术参数表2.7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项目单位原则上不能改动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使用条件及相关技术参数如有差异,应逐项在“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中列出。
表7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项目单位填写)(本表是对技术规范的补充和修改,如有冲突,应以本表为准)2.8 培训及到货需求表8 培训需求一览表表9 到货需求一览表2.9 招标人提出的其他资料3. 投标人响应部分3.1 投标人技术偏差表投标人提供的产品技术规范应完全满足本招标文件中规定。
10G PON技术的标准及关键特性

10G PON技术的标准及关键特性近几年,不断增长的IPTV、视频游戏业务对带宽的巨大需求推动着宽带技术的发展,未来物联网的发展也离不开宽带网络的支撑。
作为主流的光接入技术,EPON/GPON不能满足未来面对每户100M-1G的带宽需求,PON网络迈向10G的趋势不可逆转。
未来宽带业务将会以多媒体、视频点播、互动游戏为主要特征,伴随着大流量、大宽带业务的开展和普及,EPON和GPON已无法满足未来宽带业务发展的需要,现有PON口带宽将会出现瓶颈。
1、10G PON技术发展背景在PON出现至今的近二十年发展史上,已形成了窄带PON、APON/BPON、EPON和GPON等一系列产品。
目前下一代PON 接入技术的标准主要为10G EPON 标准和10G GPON 标准。
2、10G EPON 标准及关键特性10G EPON 国际标准规定了10Gb/s下行、1Gb/s上行的非对称模式和10Gb/s 上/下行对称模式两种速率模式。
同时,在沿用1G EPON的MAC和MPCP协议的基础上,扩展增加了10Gb/s能力的通信与协商机制,而对1G EPON的底层进行了重新定义,以专门处理10G EPON 10G上下行数据,而避免MAC层及以上各层的改动。
10G EPON最大的特点是:扩大了EPON 的上、下行带宽,同时提供最大达到1:256 的分光比;充分考虑了与EPON的兼容性问题,实现10G EPON与1G EPON 的兼容和网络的平滑演进。
高带宽。
10G EPON 提供了10Gb/s下行、1Gb/s上行的非对称模式和10Gb/s 上下行对称模式两种速率模式。
在前期可以使用非对称模式;随着业务发展导致上行带宽需求增加,可以逐渐采用对称模式。
大分光比和长距离传输。
目前10G EPON采用高功率预算PR30/PRX30时,最大可以支持1:256 分光比下20km的传输距离或者1:128 分光比下30km 的传输距离。
通信公司数字配线架产品标准范本

中国电信企业产品标准CT MPX09数字配线架(西门子型)讨论稿V1.0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二0 0 九年二月目录前言ﻩI1总则 (1)2 环境描述ﻩ12.1使用环境条件ﻩ12.2检验环境条件ﻩ23 数字配线架结构及性能要求ﻩ23.1 数字配线架总体要求 (2)3.2数字配线单元制式 (2)3.3 数字配线单元阻抗特性 (2)3.4 数字配线架外观与结构 (3)3.5 数字配线单元功能要求 (4)3.6 西门子制式75Ω/75Ω不平衡式(10系统) (5)4材料要求ﻩ84.1 冷轧钢板 (8)4.2 塑料 (8)4.3 连接器材料ﻩ85 检验方法、检验规则、质量判定 (8)5.1 检验方法ﻩ85.2 检验规则及质量判定ﻩ8前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为优化通信系统资源配置,提高配线设备的维护和治理效率,有效降低治理成本,特制定本产品标准,在工程配套设备采购时一律遵从本校准。
本标准期望达到如下目标:不同设备厂家生产的产品在风格、外形、颜色、结构、功能、安装方式上一致;在网维护时,同一类设备及其内部单元均能够用不同厂家生产的产品进行更换,更换后的外观及使用效果与更换前一致。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华脉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太平电器有限公司本标准要紧起草人:张艳、封双荣、刘海涛、朱钰、霍永强、张红花、吴锦辉、蔡刚1 总则1.1本标准对19英寸标准安装方式的数字配线架各种性能、技术指标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1.2 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通信设备用综合集装架》报批稿(2007年2月12日审批,待公布)、YD/T1437-2006《数字配线架》和泰尔认证中心《配线设备认证实施规则》编制而成,设备厂商提供的产品应符合其规定。
随着标准的修订,设备厂商提供的产品应符合最新标准的要求。
1.3 设备厂商应提供在一年以内检测并符合本标准要求的检验报告。
1.4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依据本标准的要求对产品实施抽样检验。
光纤以太网

• 最小帧长越长,允许的网络站点距离越远。 • 但最小帧长加大将导致短帧填充过多而降低效率。
时间槽:
• 即碰撞时隙,碰撞发生在帧开始发送后碰撞时隙时间 长度内,超过此时间长度还没有碰撞的话就一定不会 碰撞。 • IEEE 802.3标准中,最小帧长64字节,即512bit,10M 以太网中对于51.2s。
• 不需要改变网络其他硬件,只需用交换机替换共享式 HUB。 • 同时提供多个通道,允许多对用户同时通信。 • 能提供更高带宽和速度。
全双工交换式局域网
在广域网上的连接通常是全双工的,但以前局域网一直工 作在半双工方式下。 原因:在总线方式下采用CSMA/CD协议,如果两台工作 站同时发送就会产生碰撞,所以只能是半双工方式。 所谓全双工FDX(full-duplex)是在一个连接上同时进行 数据的接收和发送。在10BASE-T的局域网中,虽然使用 两对双绞线与集线器相连,一对用于发送,另一对用于接 收,但根据10BASE-T规定,在发送时必须在接收电缆上 监听碰撞信号,而不能接收数据,所以也作为半双工方式 工作。
10M 以太网 10M 以太网 10M 以太网 100M 以太网 100M 以太网 100M 以太网 1000M 以太网 1000M 以太网 1000M 以太网
后退等待时间=r ST
0 r<2k k min(n,10) 重发次数n<15(802.3标准规定)
最小帧长: Lmin 2
• • • • 载波监听 冲突检测 干扰(拥挤):jamming信号 等待
以太网数据的发送
• • • • 先听后发 边听边发 冲突停发 延迟重发
以太网数据的接收
• 在接收过程中,以太网中的各节点同样需要监测信道 状态。如果在整个接收过程中没有发生冲突,接收节 点在收到一个完整的数据后即可对数据进行接收处理。
1以太网介绍及工作原理

以太网的解释以太网(EtherNe t)以太网最早由X e rox(施乐)公司创建,在1980年,D EC、lntel和X erox三家公司联合开发成为一个标准,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包括标准的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采用的是CSMA/CD访问控制法,它们都符合IEEE802.3IEEE 802.3标准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
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
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FDDI和AR CNET。
历经100M以太网在上世纪末的飞速发展后,目前千兆以太网甚至10G以太网正在国际组织和领导企业的推动下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历史以太网技术的最初进展来自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许多先锋技术项目中的一个。
人们通常认为以太网发明于1973年,当年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Metcalf e)给他PARC的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
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认为以太网是之后几年才出现的。
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太网: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包交换技术》的文章。
1979年,梅特卡夫为了开发个人电脑和局域网离开了施乐,成立了3Com公司。
3com 对迪吉多, 英特尔, 和施乐进行游说,希望与他们一起将以太网标准化、规范化。
这个通用的以太网标准于1980年9月30日出台。
当时业界有两个流行的非公有网络标准令牌环网和AR CNET,在以太网大潮的冲击下他们很快萎缩并被取代。
而在此过程中,3Com也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
梅特卡夫曾经开玩笑说,Jerry Saltzer为3Com的成功作出了贡献。
传输网络技术讲义

新的数字传送体系
数字段层光通道层 光物理段层
数字通道层
光通道净荷单元(OPUk)
光通道数据单元(ODUk)
光通道传送单元(OTUk) 光通道(Och) 光通道复用 光复用段(OMS) 光传送段(OTS) 光传送媒介
构,G.874定义了设备管理,G.873定义了网络保护,G.8080定义了ASON架构。
传输网基础知识——光纤• 光纤的类型为了使光纤具有统一的国际标准,ITU-T制定了统一的光纤标准。
86
基于TDM传送技术
基于包交换传送技术
PDH
SDH
OTN
ASON(控制协议为GMPLS)
WDM
AON
全光网
ROADM/WSS OBS/OPS
2010
下一步
未来
光层技术
电层技术
控制技术
PTN
MSTP
SDH网络
ATM网络Ethernet网络
SDHRing
MSTP
VP-RingRPRing
MSTP (Multi-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 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是SDH网络的延伸,是现有SDH网络的前向推进;MSTP可以针对多种不同网络的业务接入与传送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包括 PSTN、数据网、商业网、3G、DSLAM等网络。 94
传输网基础知识——设备(PTN简介) • 基于MPLS分组内核的架构设计,使组网和业务部署更加灵活,带 宽利用更充分,高的可扩展性。 • 基于SDH维护特性设计的PTN,使移动承载网从SDH到IPbackhaul平 滑演进风险最小化,利益最大化。 PTN = 分组技术+SDH Operation体验 统计复用+高性能QO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颜为 于 2013-05-16下载本文件,请注意保密
有线传输设备工程设计专用标准
(接入网设备和ASON)
YD/T5139-2005《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YD/T5140-2005《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 YD/T5144-2007《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设计暂行规定》 YD/T5145-2007《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验收暂行规定》
颜为 于 2013-05-16下载本文件,请注意保密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相关强调性条款的内容
(续)
7、光(电)缆内的金属构件防雷接地的要求(8.3.4条) 8、光缆吊线防雷接地和电气断开要求(6.4.10);与电力线交越绝缘
处理要求(6.4.11)此两条非黑体字 9、对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和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林木的规
(SDH)
YD/T5024-2005《SDH本地网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 YD/T5149-2007《SDH本地网光缆传输工程验收规范》 YD/T5095-2005《SDH长途光缆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YD/T5044-2005《SDH长途光缆传输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YDT5119-2005《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本地
定(YD5039-4.0.8条) 10、对使用杀虫刘的规定(YD5039-4.0.13条) 11、站址选择要求(YD5003-3.0.1条第2、3、4款) 12、孔洞防火封堵要求(YD5003-6.3.7条) 13、进出入机房的缆/线的防雷接地的要求(YD5003-10.0.7条)
颜为 于 2013-05-16下载本文件,请注意保密
颜为 于 2013-05-16下载本文件,请注意保密
有线传输设备工程设计专用标准
(即将发布新标准)
YD 5206-2011 《宽带光纤接入工程设计规范》 YD 5207-2011 《宽带光纤接入工程验收规范》 YD 5199-201X 《分组传送网(PTN)工程设计暂行规定》 YD 5200-201X 《分组传送网(PTN)工程验收暂行规定》 YD 5208-201X 《光传送网(0TN)工程设计暂行规定》 YD 5209-201X 《光传送网(0TN)工程验收暂行规定》
颜为 于 2013-05-16下载本文件,请注意保密
三、有线传输通信工程设计相 关强制性标准条款的内容
1. 通信线路工程(通信线路、杆路、管道) 设计相关强调性条款的内容
2. 有线传输通信设备工程设计相关强调性 条款的内容
颜为 于 2013-05-16下载本文件,请注意保密
1、通信线路工程设计相关强调性条款的内容
颜为 于 2013-05-16下载本文件,请注意保密
通信工程建设标准体系
颜为 于 2013-05-16下载本文件,请注意保密
通信技术标准性文件分类
(1)国家标准(GB、GB/T); (2)通信行业标准(YD、YD/T); (3)邮电技术规定(YDN); (4)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YDC); (5)通信标准类技术报告(TR)。
[光(电)缆线路、杆路、管道]
一、光(电)缆线路工程设计
1、直埋光(电)缆埋深要求(YD5102-6.2.2条) 2、直埋光(电)缆与其他建筑设施间的最小净距的要求(6.2.14条、
7.2.4条) 3、架空线路与其他设施的最小净距、架空光电缆架设高度、架空
光(电)缆交越其他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等的规定(6.4.8条、 7.4.12条) 4、光(电)缆通过河堤的要求(6.5.12条第1款) 5、硅芯塑料管道的埋深及与其他地下管线或建筑物间的隔距的规 定(6.7.3条) 6、光(电)缆线路的防雷保护的要求(8.3.1条)
颜为 于 2013-05-16下载本文件,请注意保密
目录
一、标准的一般常识 二、有线传输通信工程设计相关规范 三、有线传输通信工程设计相关强制性标
准条款的内容
颜为 于 2013-05-16下载本文件,请注意保密
一、标准的一般常识
什么是标准?
标准分类 强制性标准的范围 标准体系与工程建设标准 通信工程建设标准体系 通信技术标准性文件分类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相关强调性条款的内容
(续)
二、架空杆路工程设计:
1、杆路与电力线交越要求(YD5148-2.1.4条) 、架空光(电)缆交越其 它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要求(YD 5102线路设计规范6.4.8 条)
2、杆路与其它设施的最小水平净距要求(YD 5102线路设计规范6.4.8 条)
3、架空光(电)缆最小架设高度要求(YD 5102线路设计规范6.4.8 条) 4、电杆选用必须考虑安全系数(3.3.2条第3款) 5、对人行道上安装拉 线的规定(3.4.2条第5款) 6、对电杆洞深要求(YD5121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4.1.2条) 7、对各种拉线地锚坑深要求(YD5121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4.1.3 条) 8、墙壁光缆跨越街坊、院内通路线缆最低点距地面距离要求、墙壁光
颜为 于 2013-05-16下载本文件,请注意保密
工信部“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管理实施细则”规定的
强制性标准条文内容
通信网工程建设互联互通的要求; 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技术要求; 通信网工程建设有关的网络防灾、设备安全、人
身安全、国防和社会公共安全等技术要求; 通信工程有关的有关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技术
颜为 于 2013-05-16下载本文件,请注意保密
有线传输工程设计相关标准
(基础标准和通用标准)
通用标准(续): 8、 YD 5054-2010《通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9、 YD/T5186-2010《通信系统用室外机柜安装设计规定》 10、YD 5060-2010《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图集》 11、YD/T5162-2007《通信管道横断面图集》 12、YD 5178-2009《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图集》
要求; 通信设施安全隔距的技术要求。
颜为 于 2013-05-16下载本文件,请注意保密
标准体系与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体系:
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 机整体,称为标准体系。
工程建设标准:
对基本建设中各类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 工、安装准。
(通信线路)
通信杆路 YD 5148-2007《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
通信线路监测 YD/T5066-2005《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YD/T5093-2005《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颜为 于 2013-05-16下载本文件,请注意保密
有线传输设备工程设计专用标准
网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 YDT5150-2007《基于SDH的本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本
地光缆传输工程验收规范》 上述标准将被YD 5095-2011 《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纤传
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和YD 5044-2011 《同步数字体系 (SDH)光纤传输系统工程验收规范》替代。
颜为 于 2013-05-16下载本文件,请注意保密
上述标准将被YD 5092-2011《波分复用(WDM)光纤传输系统 工程设计规范》和YD 5122-2011 《波分复用(WDM)光纤传 输系统工程验收规范》替代。
颜为 于 2013-05-16下载本文件,请注意保密
有线传输设备工程设计专用标准
(海缆通信系统和网管系统)
YD/ 5018-2005《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YD/T5056-2005《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YD/T5113-2005《WDM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规范》 YD/T5080-2005《SDH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规范》 YD/T5179-2009《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验收规范》
通信管道 GB 50373-2006《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74-2006《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YD/T5151-2007《光缆进线室设计规范》 YD/T5152-2007《光缆进线室验收规范》
颜为 于 2013-05-16下载本文件,请注意保密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专用标准
颜为 于 2013-05-16下载本文件,请注意保密
二、有线传输通信工程设计相关规范
颜为 于 2013-05-16下载本文件,请注意保密
有线传输工程设计相关标准
(基础标准和通用标准)
基础标准: YD/T5015-2007《电信工程制图与图形图符规定》 通用标准: 1、YD 5059-200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 2、YD 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 3、YD/T5175-2009《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 4、YD/T5003-2005《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5、YD/T5026-2005《电信机房铁架安装设计标准》 6、YD 5039-2009《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 7、YD 5191-2009《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程技术暂行规定》
颜为 于 2013-05-16下载本文件,请注意保密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专用标准
(通信线路)
陆地通信线路 YD 5102-2010《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YD 5121-2010《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海底通信光缆线路 YD 5018-2005《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YD/T5056-2005《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按适用范围 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四类。
按法律约束性 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 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 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 标准。
颜为 于 2013-05-16下载本文件,请注意保密
强制性标准的范围 (国家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