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合并房颤

合集下载

不同类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及心脏结构变化

不同类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及心脏结构变化

不同类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及心脏结构变化严毓勤;朱雅琴;周龙女;朱健;王海云【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并发房颤的临床特点及心脏结构改变.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并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1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有无房颤分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基础病因等方面的情况,对比两组心脏结构改变.结果高血压和冠心病是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高血压引起房颤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病因.舒张性心衰明显比收缩性心衰更容易发生房颤(χ2=3.948,P<0.05),而急性心衰与慢性心衰发生房颤的比例无差别;心衰的合并症的个数与房颤无关,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不会增加房颤的发生率,而心衰合并高血压更容易并发房颤.心衰房颤组左心房内径比非房颤组明显增大(P<0.01),而左室内径及室壁厚度无明显差别.结论心衰合并高血压者及舒张性心衰患者更容易并发心房颤动,房颤发生与患者的心房增大相关.【期刊名称】《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年(卷),期】2019(022)002【总页数】4页(P247-250)【关键词】心力衰竭;心房颤动;高血压;心脏扩大【作者】严毓勤;朱雅琴;周龙女;朱健;王海云【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急诊科,上海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急诊科,上海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急诊科,上海200011【正文语种】中文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心力衰竭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互为因果,心力衰竭患者容易出现房颤,促进房颤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房颤促进心衰进一步恶化,就会导致心脏功能逐渐下降。

本研究分析心衰合并房颤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识别心衰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

心衰合并房颤射频消融与CRT抉择

心衰合并房颤射频消融与CRT抉择

03
CRT(心脏再同步治疗)在心衰 中的应用
CRT搏器,对左右心室和心房进行电刺激,以 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减少心衰症状。
02
CRT通过调整起搏器的参数,使左心室和右心室同步收缩,增
加心脏的泵血能力,改善血液循环。
CRT还可以通过减少或消除心脏内的电信号传导障碍,缓解心
适应症
CRT适用于伴有心脏收缩不同步的严重心衰患者,特别是那些伴有房颤或室性 心律失常的患者。
禁忌症
CRT不适用于所有心衰患者,例如那些患有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脏瓣膜疾病、 无法耐受手术等的患者应避免使用CRT。
04
射频消融与CRT在治疗心衰合并 房颤中的比较与抉择
射频消融与CRT的优缺点比较
射频消融的优点
房颤对心衰的影响
房颤使心房失去有效收缩,影响心脏 排血量,加重心衰症状。同时,房颤 可能导致血液淤积,增加血栓形成的 风险。
心衰与房颤的症状与影响
心衰症状
心衰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影 响生活质量。
房颤症状
房颤患者可能出现心慌、气短、头晕等症状,严重时 可导致黑矇或晕厥。
相互影响
心衰和房颤的症状相互影响,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 度。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心功能、房颤类型等因 素,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
02
对于年轻患者、心功能较好、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射频消融可能更合 适。
03
对于老年患者、心功能较差、持续性房颤的患者,CRT可能更适合。
04
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还需要考虑患者的意愿和医生的建议,以及医 院的设备和经验等因素。
心衰与房颤的流行病学
发病率
心衰和房颤在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发病率 较高,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伊伐布雷定治疗房颤合并心衰的临床效果

伊伐布雷定治疗房颤合并心衰的临床效果

伊伐布雷定治疗房颤合并心衰的临床效果作为一名患有房颤并合并心衰的患者,我深知这种疾病的痛苦和困扰。

在经历了各种治疗方法的尝试后,我终于找到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伊伐布雷定。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详细介绍我的治疗经历,以及伊伐布雷定在治疗房颤合并心衰方面的临床效果。

让我简要介绍一下房颤合并心衰的概念。

房颤,即房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病症,其主要特点是心房收缩过快,导致心室充盈不足,从而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

心衰,即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器官缺氧、水分积聚等症状。

房颤合并心衰的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

在治疗房颤合并心衰的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药物和治疗方法,如华法林、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但效果并不理想。

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有效控制房颤和改善心衰症状的治疗方法。

在一次就医过程中,我了解到伊伐布雷定这种药物。

伊伐布雷定是一种新型的心脏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心脏起搏细胞内的钙电流,降低心房肌细胞自律性,从而达到减慢心率的目的。

伊伐布雷定还能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增加心脏输出量,缓解心衰症状。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开始尝试使用伊伐布雷定。

初始剂量为25mg,每日两次。

在服用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的房颤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心率变得更加稳定,而且心衰症状也有所改善。

我感到精神状态更好,活动耐力有所提高。

随后,医生将我的剂量调整为50mg,每日两次。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的房颤合并心衰症状得到了进一步缓解。

心电图检查显示,我的房颤频率明显降低,心脏功能也有所改善。

我还注意到,伊伐布雷定对我的生活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

我不再感到疲劳和呼吸困难,可以更加轻松地完成日常活动。

在持续使用伊伐布雷定一段时间后,我再次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医生告诉我,我的房颤合并心衰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心脏功能有所恢复。

医生还强调,伊伐布雷定的治疗效果个体差异较大,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通过我的治疗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伊伐布雷定在治疗房颤合并心衰方面的临床效果。

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

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

5.0Biblioteka 2.82(2.14-3.72) 0.000
4.0
1.49(0.99-2.24) 0.055
总死亡率 因心绞痛住院
充血性心衰
心肌血管重建术 突发心源性死亡
10.8 3.2 13.5 3.8 2.2
8.2
1.15(0.84-1.59)
2.8
1.04(0.58-1.86)
2.5
4.96(3.64-6.74)
规律运动1天/周 1-2天/周 3-4天/周 5-7天/周
相对危险 1.0 1.28 2.53
2.18
2.67 1.68 3.52
1.32 2.05
1.07 1.14 1.39
0.90 1.09 1.04 1.20
心力衰竭临床试验中房颤的发生率
房颤与心衰的关系:ACTION研究
ACC/AHA心衰治疗指南: 心衰分期
LIFE:房颤患者心衰的风险高于卒中
终点
新发房颤 n=371(%)
窦性节律 n=8,480
校正后相对危险 比(95%CI)
P
首要复合终点 包含成分
心血管死亡率
卒中
急性心梗 其它终点
22.1
7.5 15.4 6.7
10.7
1.88(1.50-2.36) <0.001
4.2
1.57(1.07-2.31) 0.021
2
正常体重(BMI<25Kg/m)
2
超重(BMI25-30Kg/m)
2
1 1.13 1.37
肥胖(BMI30Kg/m)
糖尿病
1.25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FEVI80% FEVI60-80% FEVI60%

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合理治疗策略分析

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合理治疗策略分析

机制并不是十分清楚 , 综 合各 种文献报道 , 可能存 在 的机制 包 括 心房 扩展 引起 心 电活 动异 常 、 神经 内
分泌 改变 、 细胞 外基 质纤 维化 等 。心 衰 , 特 别是 慢性
心血管病 防治知识
内流增 加 ,促 使心 肌 细 胞延 迟 后 除极 和触 发 活 动 , 导 致房 颤 发生 。 同时心肌 组织 间质纤 维化 或胶 原纤
前 文所 述 , 心衰是一个慢性过程 , 心 肌 细 胞 肥 大 时
增 生 的是纤 维 组织 , 而这 些 组织 本 身 是没 有 收 缩 能 力的 , 反 而 会 限制 心 肌 的正 常舒 缩 。 当心房 压 力 和 容积 增 加 , 心 房受 到被 动牵 拉作 用 而 不 能很 好 的代 偿, 导致 受 牵 张力 控 制 的离 子 通 道 激 活 , 表 现 为 钙
【 关键词 】 心力衰竭 ; 心房颤 动; 治疗策略
心 力 衰 竭 是 多 种 心 脏 疾 患 发 展 至 终 末 期 时 的 最 终诊 断 , 主要 是指 各 种病 因作用 下 发 生 的心 脏 射 血 或舒 张 功 能 障 碍 , 导 致 血液 动 力 学 不 稳 定 , 严 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心衰多是在长时期 的其他心血管疾病基础上发展
平衡 尤为 重要 。当发 生心 衰 时 , 心房 内压力 增 大 , 心
钠肽 和 脑钠 肽 分 泌量 增 加 , 从 而增 加 了钠盐 的排 除
和对抗 肾上腺素 、肾素一 血管紧张素等水平 ,一方
面, 钠 盐 的 大 量 排 除导 致 细 胞 电位 不稳 定 , 在 轻 微 刺 激 下也 可 能发 生 过 多 的折返 形 成 房 颤 ; 另 一 方 面 其 水 平 的升 高程 度 与 心衰 的严重 程 度 成 正相 关 , 对

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与心房纤维化研究

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与心房纤维化研究

・ 9 6 ・
物螺 内酯 , 可 明显 降低 心 衰 犬 或 心肌 梗 死 后 心 衰 也 大 鼠心房 纤 维 化 ; 螺 内酯 治 疗 心 衰 的患 者 , 用 可 以使 左心 房 内径缩 小 , 同时 通 过 抑制 心 肌 胶 原 的 合 成 阻止 心肌 纤维 化 , 善 心 衰患 者 心 肌 结 构 重构 和 改
纤 维化 程度 , 进 房 颤 发 生 。研 究 表 明 , 固 酮 促 醛 可使 AT1 因敲 除小 鼠 C GF表 达增 加 , 进 心 a基 T 促
基 金 项 E : 龙 江 省 留 学 资金 ( C 8 3 ) l黑 L 0 C 6
肌 纤维 化 , 固酮受 体 拮 抗剂 —— 依普 利 酮 可 以 明 醛
T —1 致 心 肌 纤 维 化 的生 长 因 子 之 一 , GF l 是 3 可
达 , 进心肌 纤 维化 , 制 炎症 因子 或 MMP 促 抑 s活 性 可能 是预 防心 衰房颤 发生 的一个 新途 径 。
2 4 氧 化 应 激 .
通过 促进 胶原 、 连 蛋 白 和层 黏 蛋 白等 细胞 外 基 质 纤
醛 固酮 可 以 直 接 诱 导 成 纤 维 细 胞 产 生 细胞 外 基 质和 金 属 蛋 白酶 [ 促 进 心 肌 纤 维 化 。虽 然 血 1 ,
管 紧张 素转 换 酶抑 制 剂 ( E ) 有 效 降低 心 衰犬 AC I能
心房肌 纤 维 化 , 长 期 应 用 会 出 现 醛 固 酮 逃 逸 现 但
重构 , 低 心 房 纤 维 化 , 少 房 颤 发 生 _ 。心 衰 患 降 减 6 ]
者 , AD H 氧化 酶 活性 增 强 , OS产生 增加 , 量 N P R 过 R OS可 通过 促 进 成 纤 维 细胞 增 殖 和 MMP 组 织 s/

一例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护理查房

一例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护理查房

最新护理实践指南与建议
定期监测
建议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心功能状况和药 物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宣教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其了解疾病的 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 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023-2026
END
THANKS
控制心室率
对于心衰合并房颤的患者,需控制心室率在适当范围内,以减轻心脏 负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对于病情较重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 并处理异常情况。
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心力衰竭和房颤的疾病知识,提高患者及家属 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自我监测与定期复查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监测,包括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以及出现异 常情况时的应对措施;同时提醒患者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PART 01
患者基本信息与病情概述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张先 生
年龄:65岁
身高: 170cm
体重: 80kg
性别:男
职业:退休 工人
病情概述
01 主诉
02 现病史
03 既往史
04 个人史
05 家族史
心慌、气短、乏力2年,加 重1周。
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 心慌、气短、乏力,活动 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未 予重视。1周前上述症状加 重,伴双下肢水肿,夜间 不能平卧,急诊以“心衰 ”收入院。
理服务。
PART 06
相关护理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护理研究进展
1 2
药物治疗

心衰伴房颤患者的治疗—房室结消融+起搏器植入

心衰伴房颤患者的治疗—房室结消融+起搏器植入

Sutherland等的一项研究中,比较CRT对 房颤与窦性心律患者的作用,入选的房颤患 者中双室起搏均大于90%。在接受CRT的心 功能Ⅲ级的患者中房颤(n=31)与窦性心 律(n=91)患者相比,临床改善率相似, 分别为87%与83%;但窦律患者CRT后EF 明显提高,而房颤患者的EF仅轻度提高。因 此,心功能Ⅲ级合并心动过缓的患者可能从 CRT中获益。
但即或结果有利于房颤消融,也不能说明在 QRS波增宽的左室功能不全患者中消融优于 CRT。
PACE,2009;32:987
起搏控制室率的优势
房室结消融去除了房颤快室率的影响 生理性起搏是控制室率较理想状态 房室结消融的成功率高>95% 恢复窦性心律是一种理想状态的初创时期
房室结消融加心脏起搏治疗心房颤动可能给 患者带来的益处:①生活质量提高;②减少 或不需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③减轻临床症 状;④控制心室率;⑤使心律规则,改善心 功能。
在房颤患者中,尽管联合药物治疗,仍有相当一部分病 人心室反应比较快。因此在这部分患者中,CRT植入后 双室起搏在总心率中所占的比例将影响CRT的效果。只 有当患者大部分时间处在双室起搏状态下时才能真正实 现心脏再同步。
有研究证实,在既往进行房室结消融植入右室起搏的慢 性房颤的心衰患者中,将原有起搏器升级为双心室起搏, 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缩小左室内径,提高射血分 数
结论2
在“律”的治疗有缺陷,“率”的治疗更现 实的前提下,房室结消融+起搏器植T是起搏治疗的重要组成和发展方向
具有CRT适应症的心衰病人进行CRT干预将 有效改善心功能,避免和防止房颤的发生发 展
Molhoek等比较房颤(n=30)及窦性心律 (n=30)心衰患者的CRT反应,在6个月随访时, 房颤患者的心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生活质量、 左室内径及射血分数均获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挪威注册观察研究——研究设计
➢ 从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集挪威的全 国注册中心数据,建立了52 476房颤患者的 队列。
➢ 入选患者都为确诊房颤并且首次服用OAC, 排除了其他偏爱因素。
➢ 主要疗效标准是首次卒中的时间(出血性或 缺血性)或SE。
➢ 主要安全性标准是首次大出血时间:包含临床 相关的非大出血(CRNM出血),大出血或 CRNM出血,胃肠道出血(胃肠道出血)和 颅内出血。
99 ± 30 147 ± 38
57
21` 7.7
ADHERE (n = 187565)
美国
73 ± 14 49 74 44 57 31
1.8 ± 1.6 24 -20 44 32 N/A
144 ± 33 47
4.3 3.8
KorAHF (n = 2066)
韩国
69±14 55 59 36 38 27
症状性心力衰竭亚组分析:结论
✓ 症状性心力衰竭增加以下事件的风险: 住院 血管性死亡 总体出血
✓ 亚组分析获得与总体RE-LY® 研究一致的结果
✓ 与华法林相比: 达比加群 150 mg BID 显示:
疗效更好, 且未增加大出血
达比加群 110 mg BID 显示:
相似的疗效, 减少大出血
出血危险因素
高 血 压 ( 尤 其 SBP > 160mmHg ) , INR 波 动 大 或 治 疗 范 围 时 间 ( TTR ) < 60%,诱发出血药物(如抗血小板或NSAIDs),酒精过量,肾功能不全,肝 功能不全,血小板减少或功能下降,年龄>65、75岁,大出血病史,肾移植 或透析,肝硬化,恶性肿瘤,遗传,生物标记物为基础的出血风险因子(高 敏肌钙蛋白,生长分化因子,血清肌酐/估测的CrCl)
心力衰竭合并房颤
心衰和房颤 ——相同的人口学特征,共同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 冠心病 肥胖 糖尿病 肾功能受损 睡眠呼吸暂停 ……
房颤与心衰: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心衰和房颤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和共同的病理生理特征。通过心室重构、神经内分泌激 活以及心律失常导致的左室功能受损等机制,心衰和房颤可互为因果,并互相加重。
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 (2013) 15, 1053-1061
症状性心力衰竭亚组分析:安全性结果
大出血
伴sHF 无sHF
发生率(% /年) D110 D150 W 3.26 3.10 3.90
2.73 3.39 3.45
颅内出血
D110 vs. 华法林
住院死亡率,%
China-HF (n = 8516)
中国
66±15 54.5 54.6 21.7 49.4 29.1
1.1±0.7 47.2 -15.3 46.5 38.3
84±26 125±25
37.5
11 5.3
ATTEND (n = 1110)
日本
72 ± 14 59 71 34 33 40
1.4 ± 1.5 63 0.7 12.1 39.1 47.2
卒中/体循环栓塞的发生率相似 显著减少出血性卒中 显著减少大出血的发生率 显著减少总体出血,威胁生命出血和颅内出血
150 mg 剂量 vs. 华法林
显著减少卒中/体循环栓塞 显著减少出血性卒中 显著减少血管性死亡 大出血发生率相似 显著减少总体出血,威胁生命的出血和颅内出血
Connolly SJ et al. N Engl J Med 2009;361:1139–51; Connolly SJ et al. N Engl J Med 2010;363:1875–6
RE-LY研究: 总结与结论
达比加群已被证明可同时减少血栓和出血事件的发生
达比加群两种剂量提供不同的且互补的获益,优于控制良好的华法林
150 mg BID在相似的出血发生率下,疗效更优 110 mg BID在相似的疗效下,显著减少出血发生率 达比加群两个剂量具有相似的临床净获益
BID =一日两次; INR = 国际标准化比值 Connolly SJ et al. N Engl J Med 2009;361:1139–51; Connolly SJ et al. N Engl J Med 2010;363:1875–6; Wallentin L et al. Lancet 2010;376:975–83

根据CHA2DS2-VASC评分评估卒中风险
0
1
≥2
不需抗血小 板或抗凝
CHA2DS2-VASC评分≥2分的男性和≥3 分的女性,应抗凝OAC CHA2DS2-VASC评分1分的男性和2分 的女性,抗凝似乎能够获益。可在权 衡了预期卒中风险降低、出血风险和 患者意愿后,应考虑OAC
应考虑OAC
口服抗凝适应证 评估禁忌证 纠正出血危险因素
全面评估出血风险,积极纠正危险因素
当评分增高时,应谨慎地进行获益风险的评估,制定适应的抗 凝措施
积极改善可纠正的危险因素,如未控制的高血压、INR不稳定 或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关注患者肾功能对抗凝药物浓度的影响 考虑合并用药有可能导致出血的因素
不应将出血评分增高视为抗凝治疗禁忌证

机械瓣或中度/重度MS
心衰合并房颤的管理
心衰合并AF患者的管理
总体策略
1. 心室率控制-基本措施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房颤应该以控制心室率为主
2. 节律控制-选择性措施 转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以及症状不能耐受的房颤,一过性诱因所致 (诱因已去除如缺血或甲功异常)
3. 抗栓治疗-必要措施 对所有合并栓塞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抗栓
左房容量/压力负荷增加 RAAS系统激活 心房间质纤维化 心房肌不应期改变 各差异性传导
心房收缩功能丧失 房室失同步 心室率快 心率不规则 药物毒性
不同国家心衰人群特点比较
参数
国家 年龄 性别(男,%) 高血压,% 糖尿病,% 冠心病 房颤/房扑 肌酐, mg/dL 新发心衰 NYHAI NYHAII NYHAIII NYHAIV 心率,次/分 收缩压,mmHg LVEF≤40% 住院时间,(范围),天
Rutherford, et al. "Comparison of dabigatran, rivaroxaban and apixaban for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in atrial fibrillation;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European Heart Journal-Cardiovascular Pharmacotherapy (2020).
4. 基础疾病的控制 纠正缺血,控制血压心率,治疗原发病
抗凝治疗
房颤抗栓治疗-栓塞风险评估
CHA2DS2-VASC评分
危险因素
充血性心衰
心衰的症状/体征或LVF下降
高血压
至少两次静息血压>140/90mmHg或正在降压治疗
年龄≥75岁 糖尿病
空腹血糖>7mmol/L,或药物降糖
既往卒中、TIA、或血栓栓塞 血管疾病
在这些患者中比较达比加群和华法林的疗效和安全性 症状性心力衰竭对结果的影响
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 (2013) 15, 1053-1061
症状性心力衰竭亚组分析:卒中和体循环 栓塞
卒中/SE 和 sHF状态间没有显著的相互作用
伴sHF 无sHF
发生率(%/年) D110 D150 W 1.90 1.44 1.92
两种剂量的达比加群均大幅度降低了 ICH的发生率
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 (2013) 15, 1053-1061
2020最新研究 ——挪威注册观察研究——不同NOAC之间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对比
❖ 一项来自挪威的全国注册性,观察队列研究
➢ 本研究旨在直接对比在房颤患者临床抗凝药物使用中,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三种 不同口服抗凝药之间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对比
1.41 1.00 1.64
D110 vs. 华法林
P (交互)
0.51
0.5
1.0
1.5
达比加群更好 华法林更好
D150 vs. 华法林
P (交互)
0.39
0.5
1.0 1.5
达比加群更好 华法林更好
D110 = 达 比 加 群 110 mg 一 日 两 次 ; D150 = 达 比 加 群 150 mg 一 日 两 次 ; SE = 体 循 环 栓 塞 ; sHF = 症状性心力衰竭; W = 华法林
缺血性卒中
心血管死亡
20% 70%
相当 69%
相当 相当
1. Connolly SJ et al. N Engl J Med 2010; 2. Connolly SJ et al. N Engl J Med 2014.
RER-ELY-L研Y研究究: 结: 结果果总总结结
110 mg 剂量 vs. 华法林
Rutherford, et al. "Comparison of dabigatran, rivaroxaban and apixaban for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in atrial fibrillation;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European Heart Journal-Cardiovascular Pharmacotherapy (2020).
研究结果首先在2009年的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公布,并于2009年 8月30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在线发表
ESC = 欧洲心脏学会
1.
Ezekowitz
MD
et
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