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趣味故事古人趣味对联故事

合集下载

有趣的对联故事-古代趣味对联故事-关于对联小故事大全

有趣的对联故事-古代趣味对联故事-关于对联小故事大全

有趣的对联故事|古代趣味对联故事|关于对联小故事大全以下关于对联故事容由为您整理提供,欢迎阅读与借鉴。

有趣的对联故事一、继盛巧对趣话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

出生于容城,嘉靖进土。

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

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

传说,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麽大年纪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老学生谁知话一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继盛不假思索地接过来:小进士那位嘲笑“老学生”的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说:“此儿小小年纪,竟聪颖如此,将来必有出息!”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学生们,学生们作阵交战的游戏玩耍。

正玩在兴头上,不料先生突然回来,大家慌忙四处藏匿。

先生大怒,挨个地罚跪,并出对;藏形匿影;叫学生对,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的继续罚跪。

只见继盛微微一笑,答对:显姓扬名。

先生脸上的怒气,顿时一扫而光,惊呼:“此乃绝对也!”伸手将继盛拉起来。

从此,继盛擅对出了名。

在私塾从师十年间,继盛还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联。

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体元来做客。

刚好家里没有酒,到酒店去买,凑巧酒也卖完了。

辛体元出了上联戏道:无酒是穷主;只听见一个略带稚气的声音回答:有儿为名臣。

辛体元眼光一扫,原来应对竟是小继盛,不禁啧啧称赞。

继盛长大后,果然成为明代名臣,官至兵部员外郎。

当时奸相严嵩专政,继盛因为忠苜敢言,一年之四次被贬。

最後一次,被贬途中,他草疏“十罪五奸”弹劾严嵩,结果被陷害入狱,受尽酷刑后,惨遭杀害。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这副传颂千古的名联,就是继盛在狱中写下的。

对联铿锵有力,表现出他那荡荡襟怀,铮铮铁骨。

二、卖柴童妙对进家塾明朝时,省吴县,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盘。

施盘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他五岁开始,就上山砍柴、割草卖钱!同时,利用时间,偷偷地,向村里的一位老秀才,学习认字、读书、吟诗、作对。

施盘九岁那年,他进城卖柴,路过一家私塾,听著里面传出来的朗朗书声,他好想进私塾当一名学生。

名人妙对趣味对联

名人妙对趣味对联

5个名人妙对趣味对联1.纪晓岚妙对乾隆联乾隆皇帝想取笑一下纪晓岚,于是出对说:“两碟豆。

”纪晓岚听后,毫不思索地回答:“一瓯油。

”乾隆帝佯装正经地说:“我念的是:‘林间两碟豆。

’”纪晓岚立即应道:“我念的是:‘水上一瓯油。

’”2.郭沫若妙对老师联郭沫若幼年时,其家请了一位私塾先生教他识字、作诗、写对联。

一天,私塾先生出了一句上联:“犬吠鸡鸣,如龙吟凤哕。

”让他对了下联。

郭沫若想了想,然后对出了下联:“花开花落,是雨顺风调。

”先生听后非常满意。

3.郑板桥妙对盐商联清代文学家郑板桥去赶庙会,在路上看到一个盐商用对联招揽顾客,上联是:“有客常来人未走”,下联是:“无钱莫买店休开”。

郑板桥联想到老百姓的生活贫困,疾恶盐商的盘剥敲诈,怒气难平,便提笔续上了下联:“经常费用无根米,日日防火要谨防。

”这副对联反映了旧社会盐商重利盘剥的残酷和百姓防火的意识的淡薄。

4.冯玉祥妙对乞丐联民国时期,冯玉祥将军想在自己的庭院里修建一座小花园。

一位乞丐知道了这件事,便主动来为冯玉祥将军帮忙搬砖运瓦。

冯玉祥将军为了表示感谢,便给乞丐端来了一碗大肉面。

乞丐吃完面后,感到非常感激,便说了句“大恩不言谢”,然后走了。

冯玉祥将军听了,便笑着对身边的人说:“他是想和我对对子呢!看我怎么‘弄’他。

”于是冯玉祥将军便说了句上联:“大恩不言谢。

”乞丐听了,也明白了冯玉祥将军的意思,于是便说了句下联:“小事不过明。

”冯玉祥将军听后大笑起来。

5.老舍妙对侵略者联抗日战争时期,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在沦陷区与一日本侵略者辩论。

侵略者妄图以所谓“对联”的形式来比试,于是出了个上联:“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单戈独战!”老舍先生回答道:“伪为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合手擒拿!”。

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

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

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导读: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1、解缙是明朝大臣,从小聪明绝顶,才名远播,尤喜对对,走到哪里,总有人要与他对上几回。

有一次,解缙外出散步,口渴,想买个瓜解解渴。

卖瓜的人认出他是对联高手解学士,就说:“你若能给我续上一联,西瓜尽管吃,不要钱。

”解缙笑笑说:“行。

”卖瓜人说了上联:坐北向南吃西瓜,皮朝东甩。

解缙听后,马上答对:思前想后读左传,页往右翻。

卖瓜人说吃瓜,读书人说念书,各有千秋。

这时,又有一人走向前来,拉住解缙说:“学士,在下也有一联请教。

”说罢,指着一家酒店门口那盏四面都写有“酒”字的灯笼,吟道:一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

解缙脱口而出:二更鼓四面锣,哐哐哐哐。

围观者见此,无不拍手称绝。

2、从前,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

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一副对联: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细思量,哭笑不得辞灵堂,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这副对联,真实的描绘了当时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3、清朝有个知县叫王寅,贪脏枉法,有位先生写了一副对联叫人贴到了县衙的门口,联道: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寅属虎,全需鸡犬牛羊4、清代浙江钱某未中举人时,时常遭亲友冷遇,后来中了举人,亲戚豪富争相祝贺,他针对这一反差,手书一联贴在大门上: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碳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5、眉先生,胡后生,后生确实长过先生。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居然高于孔子?(眉毛先长出来,而胡子是后来才长的,但是后来长的的确比先长出来的还要长,意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珠子”与“朱子”谐音,眼珠子长得高过鼻子,意味学生周起谓的地位比他还高。

)6、明朝时期,江南有一知府,姓贾名文通。

他博学多才,神思敏捷,尤擅续对。

一次,城中一间档铺贴出一幅上联:东典当,西典当,东西典当典东西。

历史上有趣的对子故事有哪些

历史上有趣的对子故事有哪些

历史上有趣的对子故事有哪些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下面店铺搜集了一些有趣的对子小故事,一起读一读,涨知识吧!历史趣对小故事1、纪晓岚和乾隆的妙对纪晓岚在乾隆十九年中进士后当了侍读学士,陪伴乾隆皇帝读书。

时间长了,不免思念起河间老家来。

乾隆皇帝也看出纪晓岚的心事,便说:“纪晓岚,看你面色悒郁不乐,必有心事在怀,让我替你猜详一下如何?”纪晓岚问:“陛下如何猜详?”乾隆说:“我看你是: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纪晓岚立刻跪下说:“皇上说得很对。

如蒙陛下恩准,给假回乡省亲,纪晓岚衷心感戴圣恩。

我便: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乾隆皇帝见纪晓岚对仗工整,应答如流,不觉圣心大悦,恩准假期,让纪晓岚回乡省亲。

2、李调元妙对唐伯虎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到山中寺庙游玩。

长老说有事相求。

原来,寺庙里有幅荷花图,是长老师傅所画。

恰好唐伯虎游玩到此,老和尚就请他在画上题字。

唐伯虎就提笔写下了一句题词:画上荷花和尚画写完后对老和尚说:“我走之后,若有人能对出下联,此人必是当今奇才!”李调元一看,便发现了这上联的妙处:它属于回文对联又兼用谐音,字的读音反读正读完全相同。

最后他在唐伯虎上联旁写出了下联:书临汉帖翰林书这七个字反过来读,字的读音和正读完全相同,与唐伯虎的上联珠联璧合,长老拍手称奇。

从此,这幅画成了这座寺庙的镇寺之宝。

3、诸葛亮还击周瑜相传,周瑜自命不凡,有一次,他以诸葛夫人黄氏面丑为题,向诸葛亮呤道:有目也是瞅,无目也是丑,去掉瞅边目,加女便成妞。

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瞅”的古汉语的写法,左偏旁为“目”,右边为“丑”)诸葛亮听罢微微一笑,即刻对道: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桥,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成娇。

江东美女数二乔,难保铜雀不锁娇。

周瑜听罢大怒,诸葛亮还是胜了一筹。

这种传说是否真实,就不得而知了。

4、郑板桥见联济贫郑板桥当县令时微服私访,见一户人家的破旧大门上贴的对联是: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又是一年郑板桥见联,忙令随从回衙取米面、衣服等,户主得济含泪道谢。

趣味对联故事

趣味对联故事

趣味对联故事1、李白戏权臣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总想奚落他一番。

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

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

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大人起步,三步之内对不上,算我输。

”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刚刚好。

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

2、花甲串对1924年,岁在甲子,60年一遇,甚为难得,云南丽江纳西族秀才和文华特作一上联,张贴在街口征对,并说,谁能对出下联,愿以薄礼相酬。

这上联是个串“花”对:花灯悬挂杏花天,桃花开红,李花开白,头戴花,步生花,花上加花,百花香透花马国。

和秀才以为这联难对,非十天半月不会有人对得上。

殊不知,第二天就有人找上门来,原来举人王树和在这一夜之间便对出了串“甲”的下联:甲箓翻看灵甲目,麟甲呈吉,龟甲呈祥,龙现甲,鳖展甲,甲中添甲,万甲光腾甲子年。

和秀才一定要送酬礼,王举人坚持不受,一时传为佳话。

3、纪晓岚讽对石先生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

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

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

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

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

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

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

【有趣的对联故事集】历史上有趣的对联大全

【有趣的对联故事集】历史上有趣的对联大全

1、穷秀才改联抱不平。

从前有位富翁,父子花钱均买了进士,一年过年,为了炫耀门庭,贴出了这样一幅春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都夫人对联贴出后,乡亲们很愤怒。

有个穷秀才因无钱行贿,年年落榜,故在夜里将春联改了几个字,为: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都失夫2、郑板桥联辱知府。

郑板桥任县令时,知府孙嘉新派人求字,郑知孙搜刮民财便写了一联:交忠朝庭因受百姓横批:前程金修3、舒铁香讽李鸿章。

舒与李是同榜举人,李任两湖总督期间,舒多次登门遭拒。

一日,舒游黄鹤楼题一联于楼壁:同榜贵人多,饶他坐稳青牛,懒向人间谈道德相逢知己少,愧我重登黄鹤,难从天上觅神仙4、宦官自讨没趣。

明嘉靖年间,有个宦官到浙江公差,一日同南北两位户曹喝酒,仗势借酒醉出言道:南管北关,北管南关,一过手,再过手,受尽四方八面商商贾贾辛苦东西。

同饮的一个绅士打抱不平对道:前掌后门,后掌前门,千磕头,万磕头,叫了几声万岁爷爷娘娘站立左右。

上联揭露户曹贪赃枉法,下联嘲讽宦官卖身求荣,读来令人痛快。

5、唐寅嘲商人。

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写一副对联,唐欣然挥毫而就: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流商人看了嫌对联发财的味不浓,唐伯虎见他是一俗夫,便又写一联嘲笑之: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谁知,商人却十分喜爱这副不伦不类的对联。

6、进退两难。

从前,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

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一副对联: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细思量,哭笑不得辞灵堂,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这副对联,真实的描绘了当时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7、混、球联句。

湖南军阀谭延铠一生的处世哲学集一混字,最后混到了国民党的行政院长,由于处世圆滑,又得了一个水晶球的绰号。

他死后,有人给他写了一副对联:混之为用大矣哉,大吃大喝,大摇大摆,命大福大,大到院长球的本能滚而已,滚来滚去,滚入滚出,东滚西滚,滚进棺材8、上下凭等。

关于对联十个有趣的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

关于对联十个有趣的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

关于对联十个有趣的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古代的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富含智慧和幽默。

在每年的春节期间,人们喜欢在门上贴上一副对联,以寓意着吉祥和好运。

下面,我将为你讲述十个有趣的小故事,展示古人的机智和智慧。

1. 孔融让梨相传,公元253年,当时9岁的孔融因为心地善良而被人称为“小圣人”。

一天,他和一个比他小的朋友一起分梨吃。

孔融向朋友提议:“你先挑一颗,我再挑一颗。

”朋友高兴地挑起了最大的一颗梨,孔融却毫不犹豫地挑了剩下的两颗梨。

他笑着说:“我的意思是,你先选,然后我选两颗。

”这个故事中的对联“贤儿少年得所知,愿让梨与他人”一瞬间就走红了。

2. 春联难题古人对春联的创作非常讲究,不仅需要富有意境,还需要字数和字形相对应。

相传明朝有一位书法家,他的对联写得非常工整,但却总是缺字。

有一年春节,他特意将这个缺字的问题放大,写下了这样一句对联:“红旗招展挥金椎,年朝贺礼添福寿”。

大家看到后纷纷发问:“字都不全,怎么能算是一副对联呢?”这时,书法家拿出一叠厚厚的红纸,红纸上写满了那个缺掉的字,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3. 英雄难过美人关南朝时期,刘备攻下荆州后,与周瑜结为联盟。

刘备的对联“英勇奋发图太平,英雄难过美人关”颇有胆识之意,而周瑜则以“奴之胆气,可见一斑”形容刘备的决心。

在这个对联中,既有双方的敌意,同时也展现了彼此的尊敬和互相借力的意愿。

4. 鹦鹉学舌相传唐代时,有一位书法家的作品非常受人喜爱,人们称其为“书法鹦鹉”。

这位书法家要贴对联,却总是陷入思考搭配的困境。

于是,他决定请人给他出对子。

结果这位书法家全部都背下来了。

这段趣事儿也成为了“鹦鹉学舌”的典故。

5. 莫须有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曾写过一篇小说,主角是江小姐,她以聪明机智而著称。

有一天,她的父亲找了一位亲戚来提亲,但江小姐并不满意。

于是,她写下了这样的对联:“门前只有平谷翁,莫须有难嫁公孙”。

这副对联以意味深长的隐喻方式表达了她的不愿意。

关于对联十个有趣的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

关于对联十个有趣的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

关于对联⼗个有趣的⼩故事,不得不佩服古⼈的机智⼩⼩的⼀幅对联,虽貌不惊⼈,却传承了华夏⽂明。

古往今来,流传下来不少与春联有关的趣闻趣事。

1。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喜书门联,但每次刚刚张贴就被别⼈偷⾛,某年除⼣,他想出了⼀个防“贼”的妙法:在门楹上贴出这样⼀副对联:福⽆双⾄祸不单⾏偷联的⼈到王宅前⼀看,都摇头⽽去。

初⼀清晨,王羲之⼜在上下联尾各续三字,遂成意义全新的⼀幅佳作:福⽆双⾄今朝⾄祸不单⾏昨夜⾏ 2。

北宋⽂学家王禹偁幼时家贫,放学后常帮⼤⼈磨⾯。

12岁那年,⼀位师爷命他以磨⾯为题做联⼀副,王禹偁即道:但取⼼中正⽆愁眼下迟⼀⽇,当地太守设宴时即席出句征对:鹦鹉能⾔难似凤满座宾客对答不出,次⽇消息传开。

王禹偁知道后,当即对出下句:蜘蛛虽巧不如蚕3。

宋⼈吕蒙正对当时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愤愤不平。

某年春节,⼀位穷苦⼈请他代写⼀副春联,吕写道:⼆三四五六七⼋九横额:南北春联贴出后引来了⽆数⼈围观。

众⼈始觉其“怪”,继⽽称其“妙”。

这副春联妙就妙在它的“联外之意”:上联缺“⼀”,下联少“⼗”,正是“缺⾐少⾷”的谐⾳:横批“南北”亦即意味着“没有东西”,作者以独特的修辞⼿法写尽了穷⼈的⽣存窘相。

4。

宋代词⼈晏殊路过扬州时在⼤明寺⾥⼩憩,⽆意间看见壁上所书的⼀⾸诗很不错,经打问知道作者是当地⼈王琪,便请王来⼀起⽤饭。

饭后⼆⼈在池边散步,其时正值遍地落红的春末,晏殊说:“有时想起⼀个佳句,⽐如我曾做出过这么⼀句:⽆可奈何花落去⾄今也没想出下联。

王琪应声说:似曾相识燕归来不久,这⼀联句被晏殊写⼊他的词《浣溪沙·⼀曲新词酒⼀杯》中,成了千古名句。

5。

北宋名相寇准与众友同游郊外,即景乘兴出句求对:⽔底⽉为天上⽉众友⽆句答对,杨⼤年刚好赶到,对⽈:眼中⼈是⾯前⼈众友皆齐声喝彩。

6。

宋⼈刘贡⽗善对,王安⽯出句试之:三代夏商周刘对⽈:四诗风雅颂王安⽯拍⼿叫好:“此天造地设也!”对句的妙处在于以“四诗”概括“风雅颂”:因为《诗经》中的“雅”诗⼜可分为“⼤雅”和“⼩雅”,与“风”、“颂”合起来恰成“四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趣味故事古人趣味对联故事
古人趣味对联故事李白戏权臣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心里很不服,总想奚落他一番。

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

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

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大人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

”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
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

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

吕蒙正不平则鸣
北宋丞相吕蒙正,河南洛阳人。

相传在他年轻时,穷困潦倒,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十分不满。

春节到了,家里空无一物,他一气之下,写了一副怪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
下联是:六七八九。

横批是:南北
怪联贴出后,穷朋友们一个个都来观看。

他们先是莫名其妙,待领悟过来,不由得拍手称快。

原来,此联的寓意是:缺衣(一)
少食(十),没有“东西”。

花甲串对
1924年,岁在甲子,60年一遇,甚为难得,云南丽江纳西族秀才和文华特作一上联,张贴在街口征对,并说,谁能对出下联,愿以薄礼相酬。

这上联是个串“花”对:
花灯悬挂杏花天,桃花开红,李花开白,头戴花,步生花,花上加花,百花香透花马国;
和秀才以为这是难对,非十天半月不会有人对得上。

殊不知,第二天就有人找上门来,原来举人王树和在这一夜之间便对出了串“甲”的下联: 甲箓翻看灵甲目,麟甲呈吉,龟甲呈祥,龙现甲,鳖展甲,甲中添甲,万甲光腾甲子年。

和秀才一定要送酬礼,王举人坚决不受,一时传为佳话。

古人趣味对联故事相关内容:指碑开封是清官包拯为官的地方,后人为了纪念包拯,把凡是在某些方面开封当过府尹的人的名字全部刻在一块石碑上。

从北宋开始,近千年间,那块一丈许的表石碑上写满了开封府尹的名字。

...
古代名人饮食趣闻名特风味名人创“涮羊肉”是名特风味。

但能流传下来却和忽必烈有关。

7XX年前,元世祖忽必烈率军征途中,想吃草原美味“清炖羊肉”。

随军厨师马上宰羊剔肉,不料敌情突发,做“炖羊肉”来不及了,厨师忙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在锅里一搅和就捞...
对联拾趣——顶真顶真,又叫顶针、联珠、链式结构等。

顶真法是将前一句或前一节奏的尾字,作为后一句或后一节奏的首字,使两个音节或句子首尾相连,前后承接,产生上递下接的效果,好像串珠子似的一种制联方法。

莎士比亚也有失误莎士比亚可以说是世界最为著名的大文豪,人们称其为语言大师、文学巨匠。

他的作品历来为众人所推崇。

可是,大师也难免有失误,但即使其宏篇巨著中出现了小小的瑕疵,也并不影响大师的威望。

巧改对联从前有个老进士,他的儿子也中了进士,于是他好得意,准备第二天大宴宾客,进行庆祝,并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大门外。

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下联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

形容动心的歇后语纸糊的灯笼---心眼多十二月吃凉粉---点滴在心头三月间的菜苔---早就起心了土中曲蟮---满肚泥心猪身上发芽---肉麻半道上认姐姐---多姨十月芥菜---起心老蜘蛛---一肚丝怀里揣着一只猫---抓的心里痒痒的鸡婆抱蛋---迷了牵着肠子...
形容光说不做的歇后语一伙哑巴在一起---指手划脚飞机上装麦克风---空喊铁嘴豆腐脚---能说不能行天宫里弹琴---好听布袋里装菱角---出嘴不出身老母猪打架---光动嘴光说不练---嘴巴子戏放落斧头聊天---只说不做燕子做窝---嘴巴苦嘴里衔灯草---说得轻巧嘴皮子抹白...
形容发奋图强的歇后语园里的花---向阳十里高山望平地---
要看远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老了的虎---雄心还在八十岁婆婆绣花---老来发愤三伏天的高粱秆---节节上升开坛的烧酒---有冲劲长江的波涛---后浪推前浪出土的笋子逢春雨---节节高谢安做官---东山再起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