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历史中考模拟题
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浙江良渚古城(距今约5300—4300 年)遗址发现了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山西陶寺都城(距今4300—4000年)遗址宫城内有多处大型夯土建筑基础;夏王朝二里头遗址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
这些考古成果共同反映了()A.早期人类的演进和变化规律B.农业的产生与发展及聚落形成C.炎黄传说中蕴含着历史信息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组织能力2.《道德经》言:“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这句语体现的思想是()A.对立双方相互转化B.以“德”治国C.“兼爱”“非攻”D.以“法”治国3.“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社会就已将孔子的学说与帝国的结构契合起来,形成了思想与国家的完美对接。
”下列符合材料主旨的()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C.盐铁官营D.察举制4.在古代,能称为“中国”的政权,就必需占据中原和践行华夏文化,才能真正地成为“中国之主”。
下面哪个史实说明这一结论()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D.北魏孝文帝改革5.圆领袍是源自西域甚至西亚,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并在隋唐时期,由朝廷直接纳为礼服。
这主要反映了()A.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B.中华文化的开放与包容C.中外经济的交流与影响D.民族政权的统一与并立6.《梦溪笔谈》中记载毕昇的活字用胶泥刻制,“火烧令坚”后用于印刷。
有人认为普通豁土制的泥活字易碎,不能用于印书,但中国科技大学的模拟实验证明,豁土制字入炉经高温焙烧,成品坚固适用,印样字迹清楚。
由此可见()A.文献资料时代久远不具史料价值B.经验来源于生活实践因而可信C.时代变迁会影响史料价值的判断D.多种方法互证可甄别史料信度7.明朝江南市镇在浓重的商品风气中,士大夫们往往会因为市镇的交通便利、经济发A.从领导工人运动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从城市武装起义到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C.从国共十年对峙到国共合作共同抗日D.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2.1937年,学者姚绍华提出:“九一八事变后,自日本不顾国际之信誉,强占我国东北,远东的均势之局被打破,……以吾民族历史文化之悠久,如能奋发图强,这种恐怖自然不足惧。
潍坊乡土历史历年中考试题集锦

潍坊乡土历史历年中考试题集锦第一章典籍文献北朝农学家寿光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宋代潮汐专家青州燕肃与《海潮论》——明代状元青州赵秉忠的状元卷1.下列有关《齐民要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作者是今潍坊市寿光人 B反对农业生产靠天吃饭C强调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D总结了明代的农业生产技术●中国古代“第一农书”诞生在潍坊的A.青州市 B.安丘市 C.寿光市 D.昌邑市2.潍坊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曾诞生了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A《水经注》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也是北魏著名农学家贾思勰的故乡。
他的一部著作被称为“中国五大农书之首”,这部著作是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3科技专著《海潮论》和画中绝笔《寒林屏风》的作者同为一位学者,他是今潍坊籍的A燕肃 B贾思勰 C张择端 D赵明诚.4.对国家一级文物赵秉忠的状元卷,表述不正确的是A至今发现的仅有的一份状元卷 B赵秉忠的后代把它献给了国家C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青州博物馆留有复印件D对研究唐代八股取士,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
●“名登龙虎黄金榜,一举成名天下知”。
反映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向往。
右图是在青州发现的明代万历年间的一张状元卷真迹,他的作者是A.宋伯行 B.马保三C.郑板桥 D.赵秉忠5.潍坊历史上的下列名人,按生活年代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张择端②贾思勰③郑板桥④赵秉忠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6.山东大学是山东第一所综合大学,它初创时设置了农、工、矿、医、法、商、文等多门学科。
它的创始人是清末年民国初年山东潍县人A曹鸿勋 B王寿彭 C宋占魁 D丁殿宁7.下图是我国北朝时期的一部优秀农学著作的影印件及其作者的肖像。
请仔细认读并回答问题。
(1)简介该著作的书名。
(2)指出该书作者及其故乡所在地的古今归属。
(3)该著作如何体现了作者生活的时代特征?(4)简要指出齐民思酒与《齐民要术》的关系。
2022年山东潍坊某校历史中考模拟卷三十三(含答案)022543

2022年山东潍坊某校历史中考模拟卷三十三试卷考试总分:98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50分)1. 《汉书•食货志》记载:“孝公……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这则史料记载的是()A.齐国管仲改革B.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C.秦国商鞅变法D.陆路丝绸之路的开辟2. 中国物产不断西传,西域物产源源东来,中西经济交流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
开创这一新局面的先驱是( )A.商鞅B.陈胜C.张骞D.蔡伦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南北朝时期,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事件是()A.葵丘会盟B.商鞅变法C.罢黜百家D.北魏孝文帝改革4. “自隋以来,平民社会,穷困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这句话中穷困子弟“跃登上第”的主要途径是( )A.科举考试B.地方推荐C.门第高低D.战场立功5. 《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12世纪中国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反映出宋代()A.绘画艺术开始在民间出现B.市民文化成为文化主流C.传统生活受到了较大冲击D.城市经济得到较快发展6. 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以下搭配不符合史实的是?( )A.明成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B.明朝﹣﹣八股取士C.雍正帝﹣﹣设军机处D.清朝﹣﹣文字狱7. 《重寻近代中国》一书中写道:“这个条约对中国的最大影响不是赔款,也不是割让香港岛,而是五口通商。
”这个条约是()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C.《望厦条约》D.《黄埔条约》8. 19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当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世界历史发展主流的时候,处于内外交困的清政府,仅仅从“器物”层面进行了一场“师夷长技”的“自强”运动。
2022年山东潍坊某校历史中考模拟卷三十三(含答案)192130

2022年山东潍坊某校历史中考模拟卷三十三试卷考试总分:98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50分)1. 商鞅变法之前,秦人的尚武精神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重要表现就是私斗成风。
商鞅变法后,杀敌立功,在对外战争中争取功名爵禄成为秦人追名逐利的基本手段。
由此可看出商鞅变法( )A.得到社会所有阶层的拥护B.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C.给下层群众带来的好处最多D.使秦国渐渐富强起来2. 下图所示亚欧铁路大陆桥线路大致相似的古代交通要道是指()A.丝绸之路B.玄奘西游之路C.鉴真东渡之路D.郑和下西洋之路3. 中国古代有位改革家,果断地抛弃本民族落后的东西,积极吸纳汉族的先进文明,使本民族得到快速发展,并且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
他是()A.商鞅B.秦始皇C.董仲舒D.北魏孝文帝4.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
”材料反映的这项中国古代制度是( )A.科举制B.郡县制C.分封制D.行省制5. “一卷长画传千古,一代巨匠美名留”,表达了人们对画卷《清明上河图》的赞誉,这幅作品主要反映了北宋时期( )A.城市发展,商业繁荣B.社会动乱,战争频繁C.开放交流,民族融合D.文化昌盛,人文荟萃6. 如图的变化反映的是古代君主专制的强化,以下史实不能反映该趋势的是()A.废除丞相制度B.设军机处C.实行廷杖制度D.建避暑山庄7. 《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
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
”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A.甲午战争B.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8. 某校八年级(1)班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一组图片。
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一模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婚俗】
材料一辛亥老人回忆湖南地区的情况时说:“革命后,男女交际自由、结婚自由和男女平权的呼声很高”,“自由结婚也不是家长能阻止的了”。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岳麓版高中教材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B.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C.推动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D.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10.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中第一阶段空白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第一阶段
1924—1927年
第二阶段
1927—1937年
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第三阶段
1937—1945年
团结抗战,驱除倭寇
A.“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施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迅速发展
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D.蒋介石阶级立场的改变
13.1961年4月,陈云致信周恩来,汇报了在杭州、南京召集有关方面负责人研究化肥设备制造和生产问题的情况,计划每年竣工五个年产五万吨合成氨的化肥厂,同时开建五个厂,每年形成二十五万吨合成氨,相当于一百万吨化肥的生产能力。这样的建设规模除美国有过几年外,其他国家没有先例。据此推知,这一计划的实施()
A.落实了“大跃进”运动的精神B.改善了国民经济的布局
C.推动了中美关系的缓和D.促进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14.下图是杨之光在1954年创作的中国画《一辈子第一回》,该画描绘了一位老妇人有生之年第一回拿到选民证时的激动心情。该作品旨在说明当时()
A.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B.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初创
C.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D.广大农村妇女地位的提高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历史模拟适应性训练试卷(含解析)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历史模拟适应性训练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以下材料中可以用来说明早期人类居住场所受自然环境影响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2.某同学利用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内容应是()A. 西周分封B. 春秋五霸C. 战国七雄D. 秦灭六国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包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包含这一观点的思想家是( )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朝非4.秦汉时期在与匈奴的交往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下列历史人物中体现了与匈奴和平交往的是:A. 蒙恬B. 卫青C. 霍去病D. 王昭君5.近代学者胡适说:“这种制度确实十分客观、十分公正,学子们若失意考场,也极少埋怨考试制度不公……它是一个公正的制度,即使是最贫贱家庭的男儿也能够通过正常的竟争程序而爬到帝国最荣耀、最有权力的职位上。
”“这种制度”是( )A. 禅让制B. 分封制C. 科举制D. 三省六部制6.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其作用不包括()A. 使台湾回归祖国怀抱B. 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C. 巩固了祖国海防D. 促进了台湾的开发7.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 英国B. 法国C. 俄国D. 美国8.下面两幅图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 )A. 新文化运动B. 古田会议的召开C. 洋务运动D. 公车上书9.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维新人士在各地创办报刊。
其中影响最大的报纸是天津的《国闻报》和上海的( )A. 《湘学报》B. 《直报》C. 《知新报》D. 《时务报》10.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革命派成立一系列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并创办《民报》。
②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A. ①属于历史结论B. ①说明辛亥革命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C. ②属于历史史实D. ②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11.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中,北京学界发表宣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反映了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A. 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阶级运动B.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C. 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D. 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12.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有()( 1)孙传芳(2)吴佩孚(3)张作霖(4)袁世凯A. (1)(3)(4)B. (2)(3)C. (1)(2)D. (1)(2)(3)13.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时间是( )A. 1927 年 9 月B. 1927 年 10 月C. 1928 年 4 月D. 1928 年 9 月14.2012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1周年纪念日,当天下列哪座城市最有可能会举行鸣警撞钟活动( )A. 北京B. 上海C. 沈阳D. 南京15.如图是某次战役示意图,这次战役A. 标志着全国性抗战的开始B. 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C. 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战役D. 标志着抗日战争的结束16.毛泽东曾就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战役指出:“……为南部战线空前大战役,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面局面亦可基本上解放。
2022年山东潍坊某校历史中考模拟卷三十三(含答案)092701

2022年山东潍坊某校历史中考模拟卷三十三试卷考试总分:98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50分)1.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秦成为第一大强国”。
推行“秦国新法”的代表人物是()A.管仲B.商鞅C.秦始皇D.北魏孝文帝2. 如图是历史上丝绸之路路线图,请指出图中①出发地、②③两关和④最远到达的欧洲国家。
()A.①洛阳②玉门关③阳关④大秦B.①长安②玉门关③阳关④大秦C.①咸阳②嘉峪关③阳关④波斯D.①汉中②函谷关③玉门关④波斯3. “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此,孝文帝决定( )A.实施汉化政策B.派兵北击匈奴C.建立刺史制度D.颁布“推恩令”4. 宋代“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采取了弥封(糊名)、眷录等措施,出现了“婚姻不问阀阅”“所交不限士庶”等新现象。
这些新现象的出现说明,当时()A.门第观念根深蒂固B.宰相权力日益萎缩C.社会阶层流动加速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5. 上海世博园中国馆这样一幅作品:它以动漫的形式向中外游客展示了我国古代都市的繁华.请你判断这幅作品是( )A.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B.顾恺之的《洛神赋图》C.张择端的《清明上图》D.敦煌莫高窟的敦煌壁画6. 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以下搭配不符合史实的是?( )A.明成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B.明朝﹣﹣八股取士C.雍正帝﹣﹣设军机处D.清朝﹣﹣文字狱7.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这一条款出自()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8.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挑战,我国的近代海军最早建立于()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抗击八国联军时期D.甲午中日战争时期9. 清朝末年,李鸿章曾上奏说:“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A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某剧组正在拍摄一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的电视剧,可能出现的情节是()A. 伶伦制作音律B. 黄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C. 禹年老以后把首领之位禅让给有才华的人D. 大禹治水失败被舜处死2.历史图片往往能够定格历史的瞬间,弥足珍贵。
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A. 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B. 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 标志着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D. 实现了祖国大陆的首次完全统一3.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
下列工具中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A. 铁农具B. 水排C. 耧车D. 曲辕犁4.唐代后期,国家财政收入几乎全部来自江南各道,形成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局面。
据统计,北宋熙宁十年,全国商税总收入中南方占总数一半以上。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唐宋时期()A. 土地兼并的加强B. 财政收入的提高C. 经济重心的南移D. 江南人口的增加5.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
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B. 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C. 1965年9月,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D. 1981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6.如图(《前门街市图》局部)能反映清朝()A. 商业管控严格B. 商业贸易兴盛C. 商帮竞争激烈D. 商业制度完备7.西晋时期,丞相何曾“帷帐车服,穷极绮丽,过于王者。
食日万钱,犹曰无下著处。
”鲁褒在《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凡今之人,惟钱而已!”上述材料反映出西晋的社会风气是()A. 贵族当权,轻视功名B. 唯利是图,生活腐化C. 注重门第,鄙视富贵D. 能力至上,不计名利8.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潍坊历史复习提纲》1.中国五大农书之首——《齐民要术》1.地位:《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一部确立中国农业大国地位的“第一农书”,被称为“中国五大农书之首”。
2.中国五大农书:《齐民要术》《汜胜之书》《陈农书》《王桢农书》《农政全书》。
3.作者贾思勰是北魏著名农学家,被称为“农圣”,今潍坊寿光人。
4.内容:《齐民要术》总结了 6 世纪以前近400年间我国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方面的科学技术;不仅总结了当时以及以前汉族人民的生产知识和技术,也记录了各兄弟民族宝贵的生产经验。
5.影响:唐宋时期,传到日本,被称为“贾学”;马克思也说过这种“亚细亚的生产方式”如魔鬼般征服了外邦人。
2.宦官“弄潮儿”——燕肃与《海潮论》1.作者简介:燕肃的家乡是今青州。
生活在北宋,是著名的潮汐专家。
2.主要成就:在研究潮汐方面尤为著名,著有《海潮论》和《海潮图》。
3.《海潮论》最大的贡献是对潮候的推算,明确了海潮涨落的时间;还对钱塘江潮作了解释。
3.千年科举史,一张状元卷1.发现时间及地点:1983 年的青州。
2.朝代及人物:明代万历年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
3.状元卷的试题是:《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
4.地位:状元卷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特别是明代政治、文化尤其是科举制有重要意义。
被定“国家一级文物”。
4.汉代艺术的杰作——安丘汉画像石墓1.朝代:东汉晚期;墓主:孙蒿。
今地点:安丘。
2.日本《朝日新闻》载文所称:该墓“是用雕刻、绘画为死者装饰起来的一座豪华地下公馆”。
《中国大百科全书》介绍该墓时也说,“墓中画像构图复杂、形象生动、技法多样,集汉画像石之大成……,是罕见的汉代艺术杰作”。
5.寿比南山——云门山景观群1.云门山是古城青州的象征;“寿”字是云门山的象征。
2.云门山景观群由云门山、驼山和劈山组成。
3.云门山人文景观:云门献寿、老祖眠书和佛教造像。
4.云门山不仅得到道教的青睐,也得到佛教的推崇。
云门山石窟连同驼山石窟造像群,被称为“我国东部现存石窟艺术中的奇葩”。
6.鲁东明珠——十笏园1.位置:十笏园位于潍坊市胡家牌坊街。
2.演变及主人:建于明代,原是明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清代陈兆鸾、郭熊飞曾先后在此住过,后被潍县文人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改建为私人花园。
3.清末状元曹鸿勋题名为“十笏园”。
园内的主要建筑是建于明代的砚香楼。
4.地位:十笏园体现出北方建筑的特色,是我国古典造园艺术的奇葩,1988 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7.一代经学大师——郑玄1.简介:郑玄字康成,今高密人,东汉著名的经学大师。
2.代表作:《毛诗笺》、《三礼注》。
3.曾参与的战役:官渡之战。
4.纪念物:郑公祠。
5.影响:他对儒家思想的传播起了很大作用。
8.一卷长画传千古——张择端1.作者简介:张择端,今诸城人,北宋现实主义画家。
2.代表作:《清明上河图》、《烟雨风雪图》和《西湖争标图》。
3 《清明上河图》(1)现藏:故宫博物馆。
(2)描绘内容:北宋末年东京汴河沿岸街道的繁华景象。
(3)地位: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绘画传统最突出的代表。
(4)赞美诗句:①“家藏私印屡易主,赢得风流后代夸。
姓名不入宣和谱,翰墨流传借吾祖”。
②“一卷长画传千古,一代巨匠美名留”。
9.“精干有为”的清官——刘墉1.人物简介:刘墉,绰号“刘罗锅”,清朝乾隆年间的政治家、书法家,今高密人。
2.赞美句:“在任年余,盘查仓库,堪修城,革除坐省家人陋习,扶武冈等州县灾民”。
3.主要事迹:①乾隆年间,奉旨查办山东巡抚国泰贪污库银案;②嘉庆年间,奉旨办理文华殿大学士和珅结党营私、勒索纳贿一案;③筹办编撰过《四库全书》《西域图志》和《日下旧闻考》。
4.书法:(1)特点:貌丰骨劲,味厚神藏,有“棉里裹针”之妙。
(2)地位:与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铁保等齐名。
(3)其子刘之将其部分墨迹加以整理,以《清爱堂石刻》刊行。
5.代表作:著有《刘文清公遗集》17卷和《刘文清刘墉书法公应制诗》1部。
6.赞美句:①“心为大清,不要管刘姓何姓;志在报国,何必分汉人满人。
”②“墉夙负朝野之望,为人正直,独不阿附和珅。
”10.枝叶关情——郑板桥1.人物简介:郑板桥,清代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
2.主要政绩:在任潍县县令期间救济灾民,被称为“郑青天”。
3.政治抱负:“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
”4.郑板桥“三绝”:诗、书、画。
他一生只画兰、竹、石。
5.诗文书画成就:①1751年,作《难得糊涂》横幅;②1752年,主持修潍县城隍庙,撰《城隍庙碑记》;并作行书七言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6.代表作:《潍县竹枝词》40首。
7.赞美句:①“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杆。
”②“官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
11.国民党空军起义的“带头人”——刘善本1.人物简介:潍坊昌乐人。
2.人生目标:抗日战争时期,“航空抗日救国”;解放战争爆发前夕,决心:捕捉时机,脱离蒋军,驾机起义,飞向延安!3.主要事迹:1946年6月26日,刘善本驾驶美制重型轰炸机降落延安机场。
4.评价:刘善本被周恩来誉为“国民党空军起义的带头人”,并于1964年4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军衔。
5.意义:开创了国民党空军人员驾机起义的先例。
12.潍坊城市名片——风筝1.风筝又叫风鸢、纸鸢。
风筝的故乡在中国,潍坊是中国风筝的发祥地。
2.起源与发展:(1)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翟在鲁山(今青州)制成中国最早的风筝。
(2)潍坊风筝在宋代兴起,明代普及,清乾嘉年间遍及民间。
(3)清末,潍坊形成了固定的风筝市场。
(4)新中国成立后,潍坊风筝打入了国际市场。
(5)1984 年,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举行。
(6)1988年,潍坊被推举为“世界风筝都”。
(7)1989年,国际风筝联合会在潍坊宣告成立,并决定将国际风筝联合会总部设在潍坊。
(8)今年(2006年),第23届国际风筝会在潍坊闭幕。
3.地位:风筝已成为和平、友谊与开放的象征,是潍坊城市的名片,也是潍坊城市的徽章。
4.影响:潍坊已开创了中国节会的一种模式:“风筝牵线,文化搭台,经贸唱戏”。
13.绚丽奇葩——杨家埠木版年画1.我国民间的三大画市:潍坊杨家埠年画、天津的杨柳青和苏州的桃花坞。
2.杨家埠年画(1)起源与发展:始于明朝末年,繁荣于清代,清朝乾隆年间是其鼎盛时期。
(2)主题:喜庆吉祥。
(3)地位:是中国黄河流域地道的农民画。
(4)1983 年,中国美术馆展出了杨家埠年画;1987年,民间艺人杨福元应邀到新加坡作木版年画的画、刻、印表演;2002年,民间艺人杨洛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3.赞美句:“家家雕木刻版,户户描绘丹青”。
14.历史悠久的昌邑丝绸1.昌邑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乡”“华侨之乡”。
2.昌邑的古代丝绸因多集中在柳疃一带,故外地人多称昌邑丝绸为“柳绸”或“柳疃绸”。
3.兴起与发展:(1)明朝时,柳疃丝绸开始兴起。
(2)明末清初,昌邑形成了纺织原料市场的雏形。
(3)康熙年间,李煦出任苏州织造,把昌邑丝绸成功地推向江南和京城市场,也使昌邑的丝绸织造技术融入了江南血统。
(4)道光末年,昌邑丝绸开始走向世界。
(5)目前,昌邑市已是我国江北最大的印染生产基地。
15.匹夫有责——青州兵血战镇江城1.与《中国历史》相关的事件:鸦片战争。
2.青州兵协领:穆克坚、达善、伊奉额和贵升。
3.当时,镇江的副都统海龄。
4.地位:青州兵血战镇江城成为英军在鸦片战争期间攻城受挫最大的一次战役。
5.镇江人民为了纪念青州旗兵血战镇江的英雄业绩,于1843年6月,在镇江府西门内为青州旗兵建忠烈祠一座,并树碑铭文永志纪念。
镇江府还把同样石碑一座,送到青州旗兵城,碑名是《钞刻江苏镇江府建立青州驻防忠烈祠碑》。
同年,道光皇帝为了表彰青州旗兵的英雄业绩,下诏建“昭忠祠”于青州旗兵城西门里,由青州知府李延扬撰写了《显忠碑》碑文。
如今,这两块具有纪念意义的石碑现存放在青州石博物馆的石刻艺术陈列室。
16.革命的发端——五四运动和中共诞生(一)五四运动1.爆发:(1)1919年5月9日,以益都(今青州)县城的省立第十五中学、省立第四师范为先导的数千名师生,联合举行游行示威,点燃了潍坊地区“五四”爱国运动的熊熊烈火。
(2)积极响应的县城:潍县(今潍城区)和高密。
2.高潮:5月24日,以益都(今青州)为中心,潍坊地区的反帝爱国运动达到高潮。
①省立第十中学和省立第四师范等学校师生游行时高呼“打倒倭寇,打倒卖国贼”“收复胶济铁路,还我山东”等口号。
②省立第十中学学生杨同照咬破手指在一块白绫上写下了“赤心报国,身死志存”八个鲜红的大字。
③益都城里开展了抵制日货运动。
之后,成立“益都学生救国联合会”,宣传反帝爱国思想。
3.发展——诸城①进入6月后,山东学生联合会的代表王尽美、王翔千、王统照等回到诸城老家,指导学生运动,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给潍坊的“五四”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②6月5日,诸城国民大会号召“提倡国货,保全领土”;会上,县立高小学生王伯年咬破手指当场血书“宁死不当亡国奴”七个大字,表达了诸城人民的雄心壮志。
4.意义:潍坊地区五四运动,以爱国学生为先导,社会各界群起响应。
促进了山东乃至全国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也锻炼了潍坊地区具有爱国精神和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及工农群众,提高了工人阶级的觉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组织上为潍坊地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奠定了基础。
(二)中共诞生1.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的山东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回到山东,积极发展党组织。
2.1924年,寿光支部干事会成立。
3.到1927年,潍坊各地先后建立的地方基层组织:中共寿光支部、益都支部、高密县城支部、坊子铁路支部、潍北牟家院小庄子村支部等。
4.中共潍县县委第一任书记是庄龙甲;中共寿光县委第一任书记是张玉山;中共益都县委第一任书记是宋伯行;中共高密县委第一任书记是尚鲁民。
17.鲁东革命力量的砥柱——马保三1.简介:马保三是寿光市牛头镇人,192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主要事迹是组建八支队抗日,1949年3月被中央任命青岛市市长,1956年担任省委统战部部长,1964年病逝。
2.八支队曾经在下列地点的活动抗日:(1)寿光牛头镇——1937年在寿光牛头镇竖起“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对第八支队“的大旗;1938年,上级党组织派红军干部韩明柱、鲁东工委委员杨涤生来到牛头镇,加强对八支队的领导。
(2)寿光三里庄——1938年,马保三、韩明柱领导八支队在寿光城东三里庄伏击了日军。
(3)昌邑瓦城——1938年3月,八支队与第七支队在昌邑瓦城合编为“国民革命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马保三任总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