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类文阅读猫(节选)郑振铎冬天的早晨,门口蜷(quán)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

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

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

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

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

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

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

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

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

找了半天,却没找到。

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类文阅读小雪花的泪()夜晚雪下得很大,()轻得没有声音,像小猫走路一样。

小雪花们期待着给还在屋里睡觉的小孩和大人一个惊喜,听他们一早推开窗就喊:“啊,下雪啦!”那是一种多么热烈的呼唤啊!天快亮的时侯,所有的雪花都已经落了下来,把树变成了雪树,把房子变成了雪房子,把一条条大大小小的路都盖得快看不见了。

停留在路旁的一群小雪花,你一言我一语地猜测着。

一片小雪花说:“今天第一个发现我们的,准是去买菜的妈妈。

”“不对,不对,应该是一个去上班的叔叔。

”另一片小雪花说,“还可能是早起做操的孩子……”话音刚落,远处一栋小屋的门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位叔叔。

小雪花们立刻闭上嘴巴,竖起耳朵,可它们等了老半天也没听见那叔叔说一句话。

更奇怪的是,他很年轻就已经拄了一根拐杖。

小雪花们气愤极了,心想:这个叔叔太冷漠了,太不在乎我们了!于是,它们在叔叔快要走过时,一齐使劲儿翻了个身,叔叔摔倒在地上。

小雪花们得意地笑了!可叔叔摔倒后并没有马上爬起来,而是用手慢慢抚摸着雪花,闻了闻,又尝了尝,然后仰起头,向着天空大声喊:“下雪啦!下雪啦!……”立刻,所有门窗都打开了,人们大声喊“下雪啦”的时候,他才停下来。

正当小雪花们感到奇怪时,只见两个女孩儿奔到那位叔叔跟前,把他搀扶起来:“盲人叔叔,谢谢你告诉我们下雪了,这雪真美啊!”小雪花们听了一惊。

什么?这是一位盲人叔叔?可是我们刚才……盲人叔叔拄着拐杖,一步步走远了。

他一边走,一边还在兴奋地说:“下雪啦!下雪啦!”虽然“下雪啦”的呼声越来越多,但它们听了却想哭。

终于,它们忍不住悄悄落下了眼泪。

望着那渐渐模糊的身影,小雪花们难过极了。

此刻,细心的人能听见雪花的泪一滴一滴地从树上、屋檐上落下来,落下来……1.在第1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写出文中表现小雪花情感变化的词语。

()→()→()→()3.对题目理解恰当的一项是()A.小雪花们觉得叔叔对它们十分冷漠,流下了气愤的眼泪。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 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 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稻花飘香的生命一颗巨星陨(yǔn)落了,一个稻花飘香的生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当袁隆平院士离世的消息传出,举国同悲。

出殡那天,长沙城里阴雨绵绵。

①人们自发地走上街头,他们手捧鲜花,跟着灵车缓缓地前行,神情肃穆悲戚。

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引路人,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研究杂交水稻,让水稻增产。

他用一粒种子,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前全国闹饥荒,看着人们挨饿,袁隆平非常难过,下定决心要让人们吃饱饭。

为了实现理想,袁隆平勤勤恳恳地研究、实验。

他的一生,几乎都在实验田里度过。

即便到了八九十岁高龄,他也依然奔波在田间地头,爬田埂、蹲泥水。

②炎炎烈日下,他弓着身子,拿着放大镜,一株一株地寻找符合要求的稻穗,脸上的汗珠滴下来,无声无息地没入脚下的泥水中。

稻田里的那个顶天立地的身影,书写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责任与担当。

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袁隆平研发出一代又一代杂交水稻,产量不断提高,从最初的亩产300斤,到现在亩产突破3000斤。

他创造了一个中国奇迹——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

他的科研成果也造福了世界人民,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了杂交水稻,非洲等贫困地区的许多人民也因此增加了生的可能与希望。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稻花飘香,香远益清……1.【提取信息】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一颗巨星陨落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中“一件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句子】读画“”的句子,完成练习。

(1)句子①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②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袁隆平院士的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解句子】对文中画“”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故宫①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

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②走进天安门,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一路向北,很快就会来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

三大殿是由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构成的建筑群。

每座宫殿都有朱红的宫墙和大门,屋顶上覆盖着金黄色的琉(liú)璃瓦。

整座建筑群_______,气势雄伟。

其中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每逢皇帝即位、生日以及元旦、冬至等都会在这里举行隆重的仪式。

三座大殿由南向北依次矗(chù)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台基有三层,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造型精美的圆雕龙头。

这些龙头不但起着装饰的作用,而且具有重要的功能。

每个龙头的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这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③过了保和殿往东走不多久,就会看到九龙壁。

九龙壁上刻着九条龙,它们的颜色各异,姿态不同,但都_______,仿佛随时都会腾云驾雾。

④经过九龙壁,转向西北而行就来到钟表馆。

馆内陈列的古钟表琳琅(lánɡ)满目。

红木人物风扇钟、铜镀(dù)金绿鲨鱼皮天文钟、铜壶滴漏等,让人_______。

这里简直就是钟表的王国,钟表的海洋。

⑤走出钟表馆继续向前,很快就步入御花园。

御花园虽面积不大,但景色优美。

来到这里,仿佛置身于苏州园林。

⑥故宫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1【词语运用】结合短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A.目不暇接B.金碧辉煌C.栩栩如生2【整体感知】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短文先后介绍了故宫中的三大殿、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处景点。

(2)短文第④段中画“”的句子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取信息】用“”在短文中画出太和殿的作用。

4【分析判断】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小动物们(鸽)续(节选)老舍养鸽正如养鱼、养鸟,要受许多的辛苦。

“不苦不乐”,算是说对了。

不过,养鱼、养鸟较比养鸽还和平一些;养鸽是斗气的事儿。

鸽子是满天飞的。

张家的也飞,李家的也飞,飞到一处而裹乱了是必不可免的。

这就得打架。

因此,在玩鸽的人们中间得遵守些规则。

比如说吧,我开始养鸽子,我就得和四邻的“鸽家”们开谈判。

交情好的呢,可以规定:彼此谁也不要谁的鸽,假若我的鸽被友家裹了去,他还给我送回来,我对他也这样。

这就免去许多战争。

假若两家说不来呢,那就对不起了,谁得着是谁的,战争可就无可避免了。

有这样的敌人,养鸽等于斗气。

你不飞,我也不飞;你的飞起来,我的也马上飞起来,跟你“撞”!“撞”很过瘾,两个鸽阵混成一团,一会儿我“拉过”你的来,一会儿你又“拉过”我的去,如看拔河一样起劲。

谁要是能“得过”一只来,落在自己的房上,便设法用粮食引诱下来,算作自己的战胜品。

“撞”实过瘾,可也别扭,我没法训练新鸽与小鸽了。

新鸽与小鸽必须有相当的训练才认识自己的家。

那么,我每放起鸽去,敌人也必调动人马,如果我大胆放出生手,准保叫人家给拉了去。

于是,我得早早地起,偃.(yǎn)旗息鼓...地一声不出地去操练新军。

敌人也会早起呀,这才真叫怄气!即使没这种战争,养鸽也非养气之道;鸽时时使你心跳。

这么说吧,我有点事要出门,刚走到巷口,见天上有只鸽,飞得两翅已疲或是惊惶不定....,显系飞迷了头。

我不能漏这个空,马上飞跑回家,放起我的鸽来裹住这只宝贝。

有天大的事也得放下。

其实得到手中,也许是只最老丑的糟货,可是多少是个幸头,不能轻易放过。

养鸽的人是“满天飞洋钱,两脚踩狗屎”,因为老仰首走路也。

训练幼鸽也是很难放心的事,特别是经自己的手孵出来的。

头几次飞,简直没把握,有时候眼看着你自己家中孵出的幼鸽,飞到别家去,其伤心不亚于丢失了儿女。

(选文有删改)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卷 (附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卷  (附答案)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一声虫鸣,那就是乡村的眼睛李丹崖草里的虫子一开腔,春天就走向深处了。

乡村里,除了人语,最喧嚣的就是虫鸣。

人语人人懂,虫鸣却未必任何人都能了悟。

更多的时候,它以歌唱的形式被我们发现。

乡村里,雄鸡一唱天下白,人们开始劳作;虫子一唱,村庄里万籁俱寂,人们已经入睡,犬也不吠了,唯有虫子跳上草尖,在开演唱会。

有人说,月亮是乡村的眼睛,这似乎显得有些呆板了。

没有律动感不说,若是遇到阴雨天,整个乡村都该闭眼了吗?我认为虫鸣才是乡村的眼睛。

不止是萤火虫,还有那些不会发光的虫子,叫声就是它们的光芒。

乡村的夜晚,是虫子们布置起来的音乐场,是虫子唱起的赞美诗。

一只蛐蛐是独唱,两个黄鹂是二重奏,一坑蛤蟆是合唱。

乡下人把鸟与青蛙也称为“虫子”,可见他们是爱这些小精灵的。

到了夏天,草木繁盛,虫子们的演唱会就更加多样了,蚂蚱在青藤上擦响自己背上的“两把刷子”,入我床下的蟋蟀发出金属质感的鸣唱,躲在树上的蝉一声高过一声……我曾无数次在故乡的田园里打量过这些虫子。

它们生活在最隐秘的角落,唱的却是最阳光的歌谣,抒发的也是乡村里最为原始的心事。

它们是乡村的唱诗班,也是乡村的宣传员。

想起《诗经》里的那些虫子:“喓喓①草虫,趯趯②阜螽③;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草里的蝈蝈和蚱蜢只是蹦跶它们的,人却因为思念远方的故人,心如万千只小虫在跳着。

那个在远方的他(她),是否会在此刻也想起故乡的虫唱呢?这些裹挟在虫鸣里的故事,虫子不说,恐怕也没人能说得清。

(选文有删改)【注释】①喓(yāo)喓:虫鸣声。

②趯(tì)趯:昆虫跳跃之状。

③阜(fù)螽(zhōnɡ):即蚱蜢,一种蝗虫。

1.【词句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句子的意思,并完成练习。

(1)万籁俱寂:。

(2)文中画线的诗句出自《诗经·国风·召南》第三篇《草虫》,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它们讲述的是蝈蝈和蚱蜢等生活在草里的虫子跳跃、鸣叫的画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鸟语我是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就爱鸟,爱看鸟儿那美丽矫健的身姿,爱听它们的歌声和软语。

听爷爷说,鸟儿是会“说话”的,有人也真懂鸟语。

据说,古时候有个叫公冶长的人,就是位通晓鸟语的专家。

有一次,他从燕子的呢喃软语中听出:“公冶长,公冶长,南山顶上有只大肥羊。

快快去背来,你吃肉,我吃肠……”他爬上南山,果然背回一只摔死的大肥羊。

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即使得不到大肥羊的犒(kào)赏,能跟鸟儿谈谈心,聊聊天,结为好友,听它们讲讲鸟类王国的趣事,也是很快意的。

于是,我便经常试探着和鸟儿接近,跟它们交谈。

春天,布谷鸟飞来了。

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我最喜欢跟布谷鸟对话了:“你做什么?”“种田织布。

”“你喜欢什么?”“勤劳刻苦。

”这样无拘无束地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

爷爷见我呆愣愣地跟树上的鸟儿说傻话,便在一旁提醒我:“听,布谷鸟叫你勤劳刻苦呢!还不赶快上学去,愣着干啥?”我听了立即背起书包,向学校跑去。

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据说喜鹊是报喜之鸟,总是给人们预报喜讯,乡里人都很喜欢它。

所以,尽管它的嗓音并不出众,听到它的叫声,人们仍倍感亲切。

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说“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吗?每当这时,我心里便有说不出的高兴,总是盼着喜事快快降临。

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但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还有画眉啦,黄莺啦,百灵啦……它们的“语言”丰富极了!一听到它们的叫声,我便以“知音”自居,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想,编织出许多有趣的故事来。

虽然我一直没有学到公冶长的本领,却跟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

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1.【整体感知】默读短文,说说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黄山归来不看岳①有人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意思是说,去过我国安徽省著名的黄山风景区,你会觉得它的美是第一的。

暑假我去了一次黄山,真有这种感受。

②乘上缆车不久,一座座连绵不绝的青山立刻映入眼帘。

那些山峰笔直地立着,仿佛是一个个守护黄山的士兵正等待着游客的检阅。

③黄山千姿百态的松树是最有特色的。

所以,我们一下缆车,就直奔能看到松树的观景台,眼前都是苍翠的松树。

它们大部分都弯曲着身子,不像白桦树一样笔直,也不像榕树那样粗壮,但是它们的姿态看起来却坚强有力,充满精神。

我细细观赏起松树来。

当我们到了一座山峰的最高处时,看到了一棵造型奇特的松树,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黑虎松。

导游告诉我们,黑虎松在黄山十大名松中排名第二,它因为枝叶整体看起来很像草书中的“虎”字而得名。

我仔细地看了看旁边石碑上写的草书“虎”字,又看了看这棵松树,嘿,还真像!之后我们还观赏了好像伸长了手臂在欢迎客人们到来的迎客松,松叶横向铺开像撑开的雨伞一样的雨伞松,还有那像两条相互缠绕嬉戏的巨龙一般的双龙松……都让我大开眼界。

④黄山的怪石也十分迷人。

黄山上的那些奇形怪状的岩石,有的看起来妙趣横生,让人回味无穷;有的却险峻无比,好像马上要滚落下来一样,令人心惊胆战。

我们来到一个怪石前,那石头叫“仙女弹琴”,仔细看着,真的像一个美丽的仙女半跪着,轻抚琴弦,悠扬的琴声在山间久久回荡。

正当我陶醉的时候,妈妈让我看不远处那座陡峭的山峰。

那里有一块石头,正如一只可爱的小狗,抬头望着月亮,好像是要到月亮上去看看。

原来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

每走一处,你总能看到许多独具特色的奇石,“狮子抢球”“猴子观海”“龟鱼对望”等,个个都形象逼真。

⑤黄山上还有神奇的云海、温泉和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险峻山峰,这些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

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妙趣横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叹为观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体感知】读短文,填一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一声虫鸣,那就是乡村的眼睛李丹崖草里的虫子一开腔,春天就走向深处了。

乡村里,除了人语,最喧嚣的就是虫鸣。

人语人人懂,虫鸣却未必任何人都能了悟。

更多的时候,它以歌唱的形式被我们发现。

乡村里,雄鸡一唱天下白,人们开始劳作;虫子一唱,村庄里万籁俱寂,人们已经入睡,犬也不吠了,唯有虫子跳上草尖,在开演唱会。

有人说,月亮是乡村的眼睛,这似乎显得有些呆板了。

没有律动感不说,若是遇到阴雨天,整个乡村都该闭眼了吗?我认为虫鸣才是乡村的眼睛。

不止是萤火虫,还有那些不会发光的虫子,叫声就是它们的光芒。

乡村的夜晚,是虫子们布置起来的音乐场,是虫子唱起的赞美诗。

一只蛐蛐是独唱,两个黄鹂是二重奏,一坑蛤蟆是合唱。

乡下人把鸟与青蛙也称为“虫子”,可见他们是爱这些小精灵的。

到了夏天,草木繁盛,虫子们的演唱会就更加多样了,蚂蚱在青藤上擦响自己背上的“两把刷子”,入我床下的蟋蟀发出金属质感的鸣唱,躲在树上的蝉一声高过一声……我曾无数次在故乡的田园里打量过这些虫子。

它们生活在最隐秘的角落,唱的却是最阳光的歌谣,抒发的也是乡村里最为原始的心事。

它们是乡村的唱诗班,也是乡村的宣传员。

想起《诗经》里的那些虫子:“喓喓①草虫,趯趯②阜螽③;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草里的蝈蝈和蚱蜢只是蹦跶它们的,人却因为思念远方的故人,心如万千只小虫在跳着。

那个在远方的他(她),是否会在此刻也想起故乡的虫唱呢?这些裹挟在虫鸣里的故事,虫子不说,恐怕也没人能说得清。

(选文有删改)【注释】①喓(yāo)喓:虫鸣声。

②趯(tì)趯:昆虫跳跃之状。

③阜(fù)螽(zhōnɡ):即蚱蜢,一种蝗虫。

1.【词句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句子的意思,并完成练习。

(1)万籁俱寂:。

(2)文中画线的诗句出自《诗经·国风·召南》第三篇《草虫》,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它们讲述的是蝈蝈和蚱蜢等生活在草里的虫子跳跃、鸣叫的画面。

B.它们讲述的是蝈蝈和蚱蜢等生活在草里的虫子思念亲人的样子。

C.这些诗句借物抒情,以跳跃的昆虫喻内心跃动的情思,表达自己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

D.作者借诗句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3)像这样描写田园画面的诗句还有()(多选)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C.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2.【内容探究】读文章第4~6自然段,照样子给每段描绘的画面取一个名字。

第4自然段:夜晚的赞美诗第5自然段:第6自然段:3.【品析句子】读句子,体会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完成练习。

(1)草里的虫子一开腔,春天就走向深处了。

“开腔”的意思是。

本句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对的喜爱之情。

(2)蚂蚱在青藤上擦响自己背上的“两把刷子”,入我床下的蟋蟀发出金属质感的鸣唱。

作者把蚂蚱背上的两只翅膀比作,它们和蟋蟀一样,都是通过振动发声的。

不同的音调、频率,表达不同的意思,乡村生活多有趣啊!(3)乡下人把鸟与青蛙也称为“虫子”,可见他们是爱这些小精灵的。

从“”这个词语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乡村里的虫子们的喜爱之情,这里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4.【语言运用】读下面的例句,任选一句进行仿写。

例①:一只蛐蛐是独唱,两个黄鹂是二重奏,一坑蛤蟆是合唱。

例②:蚂蚱在青藤上擦响自己背上的“两把刷子”,入我床下的蟋蟀发出金属质感的鸣唱,躲在树上的蝉一声高过一声……读一读下面的三个语段,完成练习。

语段(一)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乡下人家》语段(二)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三月桃花水》语段(三)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1.【语段比较】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这几个语段都是该篇课文中特别能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

()(2)语段(一)中“独特、迷人”的意思是非常美丽而且与众不同,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关键词语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想法。

()(3)语段(二)中“沉醉”一词是作者此时的感受。

()(4)语段(三)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乡下富裕、奢侈生活的喜爱之情。

()2.【方法思考】三个语段中,作者分别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想法的呢?()(多选)A.作者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直接抒发感情。

B.作者通过描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和人物表达情感。

C.作者用含义深刻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语言积累】用加点词语仿写句子,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例: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类文阅读1.(1)文中形容四周非常寂静(2)B (3)BC2.夏天的演唱会乡村的唱诗班3.(1)开口说话拟人虫子、春天(2)两把刷子翅膀(3)小精灵比喻4.示例:①蛐蛐拉响的是小提琴,知了演奏的是萨克斯,青蛙敲响的是架子鼓。

②窗外草丛中的蟋蟀哼唱着小夜曲,屋外大树上的知了炫耀着自己的男高音,池塘里的青蛙们正在举行歌唱比赛……微群阅读1.(1)√(2)√(3)√(4)×2.AB3.示例:母亲,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她都牵挂着自己的孩子。

第二单元主题阅读寻找四翼恐龙(节选)徐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每个科学家矢志不渝地在做的事情。

现在,就有很多科学家在想办法探索恐龙怎么飞向蓝天这样的问题。

对此,他们提出了许多假说。

有人认为恐龙生活在地面上,很可能就像今天的飞机一样,通过奔跑,慢慢演化出飞行结构进而翱翔蓝天。

另外一种假说认为会飞的动物会借助重力学会飞行,恐龙也是如此。

从力学角度来解释这种说法自然是容易的。

此外还有假说认为一些早期的恐龙在奔跑爬坡的过程中慢慢演化出了翅膀,然后学会了飞行。

提出假说只是第一步,对古生物学家来说,关键是找到证据,而这个证据就是化石。

古生物学家们踏遍了祖国的山川湖泊,在许多适合保存化石标本的区域寻找化石。

终于,一块化石标本让他们有机会回答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问题。

这个化石看起来也不是特别漂亮,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它的前肢有了可以用来飞翔的羽毛,已经可以像现在的鸟类一样进行拍打。

更重要的是,它非常小,只有火鸡大小,如果把它整个身体复原出来,它甚至可以站在你的手掌上。

这个特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难以想象一只几十吨重的恐龙是怎么飞向蓝天的。

此外,古生物学家们还在这只恐龙的后腿上发现了非常粗大的羽毛。

那么这种粗大的羽毛意味着什么呢?在今天,除了鸟类以外的所有会飞的动物都有这样一个倾向,它们会把自己身体体表所有部分尽量扩展出来帮助自己飞行。

例如,蝙蝠不光像鸟类一样在前肢上有翼,它的翼还延伸到后肢上,这种现象叫作四翼状态。

而鸟类用前肢飞行,后肢奔走。

不过,鸟类可能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四翼状态,只是从来没有化石或其他证据能证明这个猜想。

这只恐龙代表着演化过程的一个缺失环节,即四翼状态,古生物学家们把它命名为中国鸟龙。

此后,他们又发现了一系列的带羽毛长四个翅膀的恐龙化石,还在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找到了一些更有意思的化石,这些化石显示早期鸟类不仅腿上有羽毛存在,脚上也有。

早期鸟类跟恐龙一样也长四个翅膀。

也许恐龙变成鸟类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它们早期生活在地面,慢慢地上树了,随着前肢越来越强,后肢的翅膀就渐渐退化了。

(选自《中国科普博览》,有删改)1.【词语理解】下面能够替换句子中加点词语“矢志不渝”的一项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每个科学家矢志不渝....地在做的事情。

A.舍生忘死B.大公无私C.奋发图强D.坚持不懈2.【整体感知】根据课文的描写顺序,试着给科学家们的论证过程排排序吧!①形成证据链②寻找证据③提出假说④得出结论()→()→()→()3.【思考质疑】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我的思考:(1)(2)(3)4.【体会方法】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完成练习。

再照样子运用其中一种说明方法介绍一个事物。

(1)例如..,蝙蝠不光像鸟类一样在前肢上有翼,它的翼还延伸到后肢上,这种现象叫作四翼状态。

作者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来说明。

(2)更重要的是,它非常小,只有火鸡大小......,如果把它整个身体复原出来,它甚至可以站在你的手掌上。

作者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来告诉我们某种恐龙的特点。

(3)5.【迁移运用】联系选文第1自然段,通过分析、概括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对于恐龙怎么飞向蓝天这样的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假说。

有的假说认为;有的假说认为;有的假说认为。

6.【拓展表达】假如你是博物馆的解说员,你会怎样向游客们介绍中国鸟龙化石,突出这块化石在古生物学方面的重要地位?请简要写一写。

水难道是可以吃下去的吗?当然是可以吃下去的。

在肉、蔬菜、面包里——在任何一种食物中,水分都要比固体物质多得多。

肉里面的水分要比固体物质多一倍,而黄瓜里几乎全都是水分。

再来说说你身体里的水分吧,它和新鲜黄瓜里所含的水分几乎一样多。

假如你的体重是40千克,那么其中有35千克都是水分,而固体物质只有5千克。

成年人的身体中所含的水分要少一些,大约是体重的四分之三。

你或许会问:“那为什么人不会淌一地板的水,就像果子冻那样?”奥妙在于东西是由什么构成的,其他的倒并不怎么重要。

不错,最重要的就是它是由什么构成的。

假如我们拿一小片肉或者一小片黄瓜放到显微镜下面去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很多饱含汁液的细胞。

这些汁液并不是从细胞里流出来的,因为细胞的四面都是封闭起来的。

而秘密就在这里。

由此可见,水是构成我们人体最主要的物质。

(节选自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1.【整体感知】这段选文中,作者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A.水是可以吃下去的。

B.人不会像果子冻那样淌一地板的水。

C.生物是由很多细胞构成的。

D.水是生物体内最主要的物质。

2.【说明方法】除了作假设的说明方法外,画线的句子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A.列数字B.作比较C.打比方D.举例子3.【探究意图】读画线句子,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来进行说明? ()A.因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人身体里都是细胞。

B.因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人不会像果子冻那样淌一地板的水。

C.因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人身体里的水分含量极大。

D.因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成年人身体中所含的水分要少一些。

4.【思考质疑】文中提到的“细胞”是什么?如果你无法解释清楚,你会怎么解决问题?第二单元主题阅读类文阅读1.D2.③②①④3.阅读问题清单:(3)从一些列带羽毛长四个翅膀的恐龙化石能推出关于恐龙的什么假说? 我的思考:(1)“四翼恐龙”是一种四肢上都有羽毛,可以帮助它们飞行的恐龙。

(2)科学家寻找恐龙化石,是为了证明其中一种恐龙飞向蓝天的假说。

(3)一些早期的恐龙在奔跑爬坡的过程中慢慢演化出了翅膀,然后学会了飞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