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骨折诊治指南【最新版】

开放性骨折诊治指南【最新版】
开放性骨折诊治指南【最新版】

开放性骨折诊治指南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各类创伤因素导致的肢体开放性骨折日趋增多,开放性骨折患者伤情复杂多变,规范处理决定良好预后。目前我国缺乏开放性骨折相关的诊疗共识,为提高创伤救治水平,规范开放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流程,降低伤残率及病死率,参考国内外资料,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创伤感染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创伤专家工作委员会共同起草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从10个方面阐述中国开放性骨折治疗:开放性骨折概述、开放性骨折分型、急诊处理、抗生素使用、清创原则、骨折稳定技术、软组织重建、筋膜间室综合征、一期截肢和损伤控制。

开放性骨折概述

开放性骨折即骨折部位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肢体开放性骨折通常是高能量损伤,因此骨与软组织均可受到严重创伤,需要进行伤情评估,严重者进行损伤控制;开放性骨折的最大风险是组织损伤严重、创口污染,易导致骨与软组织坏死、感染,严重者可致肢体功能障碍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开放性骨折分型

开放性骨折常用的分型方法如下:

1、Gustilo-Anderson分型:Gustilo-Anderson分型系统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开放性骨折的分型方式,该分型系统根据创面大小、软组织损伤程度、污染程度及骨折类型主要分为3型。

2、损伤肢体严重程度评分(mangled extremity severity score,MESS): Johansen等于1990年根据骨和软组织损伤程度、肢体缺血情况、血压和休克持续时间及年龄4个方面提出了MESS评分系统。该评分指出分数<7分者能够保肢,分数≥7分者则需截肢。在Gustilo ⅢB、ⅢC型严重下肢损伤中,可应用MESS评分系统指导截肢或保肢治疗。该评分系统简便可靠,是判断严重下肢损伤截肢或保肢治疗应用较为广泛的评分标准。但在MESS评分中,并未给予血管损伤明确的界定,这也使得MESS评分判断截肢或保肢的敏感度明显下降。此外,MESS 评分在预计远期患肢功能方面的能力有限,不能作为决定截肢或保肢的唯一标准。

急诊处理

开放性骨折尤其是Gustilo ⅢB、ⅢC型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建议送到既能处理骨折、又能修复软组织缺损的医疗单位进行治疗。急诊处理包括伤情评估、止血、镇痛、复位固定、抗生素应用、破伤风被动免疫及术前准备。

1、伤情评估:完整的创伤评估要考虑出血、休克、神经血管损害。

①全身情况评估:应用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e score,ISS)和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②局部情况评估:应用Gustilo-Anderson开放性骨折分类法。局部情况的评估要注意对血管神经情况进行反复评估(毛细血管回流情况、动脉搏动、痛觉和关节活动情况)。

2、止血:遵循阶梯原则。①创面包扎和抬高肢体。②如果血液浸透敷料,则给予加压包扎、固定。③如果血液继续浸透,可用止血带止血,严格监控止血带时间(单次止血带使用时间不超过2 h),并立即向医院转送。④严重损伤、持续性动脉出血直接采用止血带,注意事项同上。

3、程序化镇静镇痛(procedural sedation and analgesia,PSA):患者无法耐受疼痛,或者完全无法配合检查和操作时,可尝试应用程序性镇痛和镇静方案。①静脉注射阿片类药物(吗啡、芬太尼)。②注射低剂量(0.5 mg/kg)氯胺酮。③强力镇痛效果不足时,可使用镇静药物

(咪达唑仑、异丙酚、依托咪酯)。④有条件时可考虑使用周围神经阻滞,阻滞前评估肢体的神经和血管状态。

4、骨折固定:①清洗污染创面,无菌敷料覆盖创面,石膏或夹板制动后送手术室进一步治疗。②石膏或夹板固定原则:使用前后评估神经血管状态;固定应超过骨折的上、下关节。

5、抗生素的使用:见抗生素使用章节。

6、破伤风被动免疫:①常规使用剂量:优先选用250 U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etanus immunoglobulin, TIG),无TIG时可选用1 500 U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 TAT)。②处理延迟超过6 h的创面,或可疑严重污染的创面,剂量应加倍,或者在伤后1周再追加1次被动免疫。③处理超过24 h的创面,剂量加倍。

7、术前准备:稳定生命体征,进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备血。如果患者为多发伤,建议按照损伤控制原则多学科合作;如果为单一肢体损伤,建议创伤骨科团队与显微外科团队协作。

抗生素的使用

开放性骨折通常由高能量损伤所致,由于骨与深部软组织的暴

露,感染风险较高。一旦感染将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骨不连、创面不愈合及骨髓炎等。所以开放性骨折的常规处理需包括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

1、使用时机:抗生素应尽早使用,使用前进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代头孢)皮试。

2、抗生素选择(下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时,推荐使用基于Gustilo-Anderson分型的抗生素使用方案,一代头孢(β内酰胺类过敏者过敏选用克林霉素)可作为基础用药,用药过程中需注意肝肾损害。后期如明确感染,则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

3、抗生素使用时间:推荐使用至创面闭合(无张力缝合、植皮、皮瓣等覆盖)后48 h。

4、局部抗生素使用:开放性骨折局部抗生素的使用可在局部形成高浓度抗生素环境,有效预防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常用的有骨水泥或硫酸钙等。推荐采用载抗生素硫酸钙置于清创后骨缺损部位,其具有以下优点:①局部长时间高浓度的抗生素释放,②不引发全身抗生素不良反应,③无需二次手术取出,④降解速率与骨形成速率相当。

清创原则

1、清创原则:①重视患者全身情况,术前准备充分。②尽早清洗、消毒伤口,清除异物,切除创缘坏死和失活组织,将污染的创口变成相对清洁创口。③强调清创彻底,由清创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生进行清创术,比强调6h内进行清创对预后更重要。

2、清创时机:高能量开放性骨折建议12h内清创;其他类型(低能量)开放骨折建议24h内清创。但以下情况需要尽快清创:①创口严重污染(水产、农业、污水等),②出现筋膜间室综合征早期症状,③合并肢体需要修复的血管损伤。

3、清创的预判:①骨折端的显露与清创,骨干部受污染的游离骨块需彻底清除(通过拽拉试验判断是否为游离骨块)。涉及干骺端和关节面的游离骨块,需权衡感染的风险及二期重建的难度,进行综合评估。②皮肤和骨骼的活力通过出血情况来判断。③肌肉的活力通过“4C原则”判断:包括颜色(Colour)、收缩性(Contractibility)、肌肉韧性(Consistency)、循环状况(Capacity of blood)4个方面。④无法对软组织活力和清创程度做出判断、组织损伤严重或出现早期感染征象,建议24~48 h再次探查清创,甚至反复清创。

4、创口冲洗:建议使用足量的生理盐水进行低压冲洗。根据Gustilo分型,Ⅲ 型、Ⅲ 型、Ⅲ 型分别建议使用3 L、6 L、9 L生理盐水

进行创口冲洗。

5、清创流程:①清创过程使用止血带时避免驱血,尽量减少止血带使用时间。②肥皂水清洗患肢,常规消毒创口周围,避免消毒液接触创口。③清除污染或可疑污染的软组织。④沿创口扩大切开深筋膜,暴露创面深部组织,检查创面深度。⑤从表皮到深部、周围到中央全面评估创口组织情况,去除失活的皮肤、脂肪、肌肉和骨骼,冲洗创口。⑥无法一期修复软组织者,采用敷料进行创面覆盖。⑦存在骨缺损者,可临时采用载抗生素骨填充材料局部填充,如抗生素骨水泥或硫酸钙等。

骨折稳定技术

骨折稳定可以通过外固定支架、髓内钉、钢板固定来实现临时或终末固定,具体方案取决于患者的全身情况、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条件等。如果一期使用内固定治疗,必须同时满足彻底清创及软组织良好覆盖2个条件。

1、外固定支架固定:①外固定支架技术简单、安全、方便、失血量小。②当需要损伤控制的情况下具有优势,例如ⅢC型开放性骨折和不稳定的多发伤患者。③外固定支架可以保护骨折部位的血供,避免置入内植物造成的局部软组织损伤或间室内压力增高,可用于具

有严重软组织损伤和创口严重污染的骨折。④用于临时外固定,便于进行第二阶段的内固定治疗,对于损伤污染严重、有潜在感染风险的患者,可作为终末固定的方式之一。

2、内固定:(1)髓内钉固定:①患者耐受性较好,负重时间早,再次手术率和力线不良发生率低。②Gustilo Ⅲ 型、Ⅲ 型,包括少部分IIIA型下肢长骨干开放性骨折,在能彻底清创、有良好软组织覆盖的情况下,可使用髓内钉固定。③开放性长骨骨折不建议扩髓治疗。

④多发伤患者不建议扩髓治疗。(2)钢板固定:以下情况可考虑使用:①关节内和干骺端骨折;②彻底清创并同期良好覆盖创面。

3、临时外固定支架转为终末固定的时机及选择:①建议临时外固定不超过14d,病情平稳、炎性指标正常、钉道无感染以及软组织条件良好,应尽早由外固定转为内固定。②超过14d未将临时外固定改为内固定,建议更换为终末型外固定;或拆除临时外固定支架,待钉道愈合、炎性指标恢复正常后,更换为内固定。③创面覆盖良好建议使用内固定;骨干骨折建议髓内钉固定,关节周围骨折建议钢板固定。④严重骨丢失(包括关节骨折、复杂多节段骨折或踝关节或膝关节不稳)的骨折,需要二期重建或严重污染的损伤,建议终末型外固定支架治疗。

4、骨折愈合:开放性骨折愈合较闭合性骨折困难,可通过适当理

疗或药物促进其愈合,如冲击波治疗、富血小血板血浆骨折端局部注射、使用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如维生素D、钙剂、恒古骨伤愈合剂)等。

软组织重建

1、创面闭合时机:①软组织修复重建计划应由骨科医生和具备显微修复技术医生共同参与制定。②Gustilo分型Ⅲ~ⅢA型开放性骨折,早期闭合创面。③Gustilo IIIB和IIIC型损伤,在清创彻底的前提下,尽早行骨折终末固定和皮瓣覆盖。

2、创面覆盖:①Gustilo Ⅲ 型开放性骨折,可一期闭合创面。

②Gustilo Ⅲ、Ⅲ 型开放性骨折,无法一期闭合创面,可使用盐水纱布、负压封闭引流、载抗生素骨填充材料等临时覆盖。③单次负压封闭引流不超7d。④推荐在创面彻底清创基础上同期覆盖创面,无法同期覆盖,软组织修复重建尽量在3d之内完成,最迟不超过7d。⑤覆盖方法可选用游离皮片移植、局部(肌)皮瓣、游离(肌)皮瓣等。

骨筋膜室综合征

1、诊断:①剧烈疼痛、被动牵拉痛、肢体严重肿胀伴张力性水泡,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减弱、皮温较对侧降低、肌力减弱及感觉异常。

②测量筋膜间室压力>30 mmHg,梯度压力(舒张压减去筋膜间室压力)<30>

2、早期处理:①去除各种可能导致筋膜间室压力升高的诱因,使用相关药物消肿(如甘露醇、地塞米松、迈之灵等)。②镇痛和低流量给氧,30min内重新评估病情,一旦病情进展,立即行筋膜间室切开减压。

3、手术处理:所有筋膜间室都必须彻底减压,一旦确诊,6~8 h 内必须手术切开减压。①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4个筋膜间室切开减压的最佳方法是胫骨双侧长切口,内侧切口为胫骨内侧缘后1~2 cm,减压后侧浅部和深部间室;外侧切口为胫骨前缘外2 cm,减压前间室和前外侧间室。如使用单纯外侧切口,需确认4个筋膜间室均能充分减压。②清除所有坏死组织,术后伤口关闭可选择敷料覆盖、植皮,或肿胀消退后二期直接缝合。

4、预后:筋膜间室综合征晚期一旦肌肉坏死、溶解,间室释放坏死物质导致感染风险增加,可能需要间室内坏死组织彻底切除,病情严重、危及生命时可考虑截肢,同时密切关注脏器功能,全身辅助治疗。

一期截肢

截肢与否应由至少两名高年资外科医生共同评估判定,既要考虑解剖和功能上的缺陷,也要考虑到患者的心理、经济、社会地位、宗教信仰等。截肢的决定要有患者和家属的参与。

1、截肢指征:①挤压伤出现超过6h的缺血灌注,或其它原因导致患肢热缺血时间超过6h。②远端残肢严重受损的不完全离断伤或毁损伤。③累及2个以上筋膜间室的节段性肌肉毁损。④前述肢体缺血同时伴有主要的神经功能障碍,尤其是足底感觉缺失。

2、注意事项:①截肢平面越靠近远端,佩戴假肢活动时能量消耗越低。②现有临床的评分系统可作为是否截肢的参考,但不是唯一标准。③骨缺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重建,很难通过骨缺损的多少确定是否截肢。④上肢安装假肢的满意度不如下肢,严重受损的上肢在功能上依然优于假肢,因此上肢截肢需更谨慎。

损伤控制

开放性骨折通常由高能量损伤引起,可能合并全身多发损伤。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可能无法耐受一期全部手术,因此需引入损伤控制的理念。

1、定义:损伤控制骨科学(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DCO)是指针对严重多发伤的患者,骨折一期进行临时固定,待一般情况改善后行终末手术治疗;确保机体内环境平稳,减少手术引起的二次打击。

2、DCO治疗的对象:①病情不稳定及复苏困难;②严重头部外伤(GCS评分<35Ⅲ);⑨预计手术时间>6>

3、手术时机:避免在急性炎症窗口期(伤后2~5d)时行早期确定性治疗,否则将增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因此在等待终末手术的过程中需及时处理以下可能危及生命的问题:不稳定的骨盆骨折、筋膜间室综合征、骨折合并大血管损伤、持续存在的严重关节脱位、创伤肢体离断、不稳定性脊柱骨折、开放性骨折和马尾综合征。终末手术治疗的时机:①骨盆骨折可在伤情稳定后7~10d进行。②肢体骨折尽可能在伤后14d内将外固定更换为内固定。

4、分期固定的原则: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避免二次打击;早期采用临时固定,待病情平稳后进行终末治疗。

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进行诊断。(1)有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功能丧失。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甚至有骨擦音,异常活动。骨折可有成角和重叠移位。 (2)应常规检查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腓总神经有无损伤。注意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3)X线检查,了妥骨折类型。 (4)对于胫、腓骨远端涉及干骺端及关节面的骨折(pilon 骨折)诊断上除了标准的前后位和侧位摄片,还可行CT及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移位、压缩方向和程度。 (二)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伤后1周—2周。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床觉局部瘀肿明显,疼痛较甚。

2、瘀血凝滞证:伤后2周—4周,瘀血未尽,筋骨未连。 3、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表现为骨折愈合迟缓,骨痂较少,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三)分型 1、横断骨折:直接暴力以重物打击、踢伤、撞击伤、碾压伤、压砸伤等多见,暴力多来自小腿前外、内侧,胫排两骨骨折线多在同一水平,骨折线多呈横断,软组织常挫伤严重,甚至发生皮肤坏死、骨外露。 2、斜形骨折:间接暴力多为高处坠下、旋转暴力、扭伤、跌倒等由传达暴力所转骨折,骨折多呈斜形或螺旋形,常有不同程度的断端向内、后成角,远端外旋、重叠移位。 3、粉碎型骨折:巨大暴力或交通事故伤多为粉碎型骨折。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复位:适用于骨折较稳定的横断骨折,麻醉成功后(疼痛较轻者可以不麻醉),两个助手分别在膝部和踝部作对抗牵引,术者两手在骨折端根据移位的方向,推压挤捏骨断端,复位后可以感觉骨嵴平整,骨折端稳定,表明复位成功。 (二)外固定 1、石膏固定:用于裂纹骨折或无移位骨折。 2、夹板固定:复位后稳定的骨折,以夹板固定。上1/3

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7)

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胫腓骨骨折(TCD 编码:BGG000)。 西医病名:胫腓骨骨折(ICD-10 编码:S82.201)。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进行诊断。 (1)有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功能丧失。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甚至有骨擦音,异常活动。骨折可有成角和重叠移位。 (2)应常规检查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腓总神经有无损伤。注意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3)X线检查,了解骨折类型。 (4)对于胫、腓骨远端涉及干骺端及关节面的骨折(Pilon骨折)诊断上除了标准的前后位和侧位摄片,还可行CT及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移位、压缩方向和程度。 (二)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伤后1~2周。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临床常见局部瘀肿明显,疼痛较甚。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瘀血未尽,筋骨未连。 3.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表现为骨折愈合迟缓,骨痂较少,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三)分型 1.横断骨折:直接暴力以重物打击、踢伤、撞击伤、碾扎伤、压砸伤等多见,暴力多来自小腿前外、内侧,胫腓两骨骨折线多在同一水平,骨折线多呈横断,软组织常挫伤严重,甚至发生皮肤坏死、骨外露。

2.斜形骨折:间接暴力多为高处坠下、旋转暴力、扭伤、跌倒等由传达暴力所致骨折,骨折多呈斜形或螺旋形,常有不同程度的断端向内、后成角,远端外旋、重叠移位。 3.粉碎型骨折:巨大暴力或交通事故伤多为粉碎型骨折。 三、治疗方案 (一)手法复位:适用于骨折较稳定的横断骨折,麻醉成功后(疼痛较轻者可以不麻醉),两个助手分别在膝部和踝部作对抗牵引,术者两手在骨折端根据移位的方向,推压挤捏骨断端,复位后可以感觉骨嵴平整,骨折端稳定,表明复位成功。 (二)外固定 1.石膏固定:用于裂纹骨折或无移位骨折。 2.夹板固定:复位后较稳定的骨折,以夹板固定。上1/3骨折要超膝关节,下1/3骨折要超踝关节,并根据骨折的类型而放置相应的压垫。须注意预防小腿内侧夹板下皮肤溃疡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形成。 (三)骨牵引疗法 1、适应症 适用于斜形、螺旋形或轻度粉碎性的不稳定骨折,以及各种类型骨折需手术治疗的术前治疗。 2、操作方法 在局麻下行跟骨骨牵引,牵引重量一般为4~6Kg,48小时内摄X线片,检查骨折对位情况。重叠移位纠正后应减至2~3Kg维持重量牵引,以免过牵。肿胀消退后用夹板固定,残余移位可用手法或改变牵引力线矫正。 (四)手术治疗 1、髓内钉或钢板内固定治疗:适用于大多数胫腓骨骨折,经闭合复位后不稳定,夹板和石膏等外固定困难者。 2、外固定架治疗:适合粉碎性骨折,软组织挫伤、肿胀严重或缺损者,可减少创伤局部软组织损伤,不剥离骨膜,不破坏血运,软组织愈合快,减少钢板外露、骨外露等情况发生。 3、闭合复位弹性钉内固定:适用于小儿骨折,闭合复位成功后,在透视下从胫骨结节内外侧插入弹性钉进行固定。 (五)辨证治疗 1.血瘀气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指南】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

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 来源: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5年第17卷第1期 制定者: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胫骨平台骨折是指骨折线累及胫骨近端关节面的骨折,为关节内骨折。由于胫骨平台是重要的负荷结构,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损伤机制各异、骨折形态不一,且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诊断治疗难度大。处理不当易于出现筋膜间隔综合征、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织坏死、感染、骨不连、关节畸形、不稳定、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诸多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站立、行走功能。 日前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还存在诸多争议。为规范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帮助创伤骨科医生正确处理胫骨平台骨折,特根据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基于多中心研究结果和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围绕术前评估、诊断、治疗及术后康复,编写了“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提出胫骨骨平台骨折规范合理的诊疗建议。 一、流行病学特点与致伤机制 流行病学特点 胫骨平台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2%,在老年人骨折中约占8%。胫骨平台骨折多发生于青壮年,以40~50岁患者居多,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占72.9%和27.1%,男女比为3:1。致伤原因中,交通伤最多,占46.7%,压砸伤和高处坠落伤分别占31.1%和18.7%;单髁骨折约占60%,由于膝关节存在生理外翻角,损伤机制义以外侧暴力常见,因此累及外侧平台的骨折约占90%,双髁骨折约占30%~35%。胫骨平台骨折常合并半月板(57%)和前交叉韧带损伤(25%),后交叉韧带(5%)、外侧副韧带(3%)以及内侧副韧带损伤(5%)则相对少见。

损伤机制 胫骨平台骨折常由内、外翻暴力、轴向暴力或内、外翻暴力合并轴向暴力引起,骨折形态与受伤机制密切相关。通过骨折块的大小及其移位方向和程度,可大致判断损伤暴力的大小及方向。膝关节伸直时受到单纯外翻暴力可导致外侧平台骨折,受到内翻暴力时可致内侧平台骨折;膝关节屈曲或半屈曲时受到轴向应力,常导致平台后侧冠状面骨折;屈曲90度时后侧常呈压缩骨折,屈曲30度与60度时后侧常为劈裂骨折。膝关节屈曲时,垂直暴力合并外翻应力可致胫骨平台外侧和后侧骨折、合并内翻应力会导致平台内侧和后侧骨折,应力进一步增加可致双髁骨折。另一种较少的损伤机制是小腿在瞬间同定的情况下膝关节过伸,导致胫骨内外侧平台前方压缩为主的骨折,可累及平台后侧。暴力损伤可同时累及周围软组织,出现软组织肿胀。 高能量损伤引起的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Ⅳ~Ⅵ型)通常累及内侧胫骨平台,骨折更为严重、形态更为复杂。单纯内侧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Ⅳ型)的损伤常较单纯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更为严重,往往伴有外侧副韧带和前交叉韧带损伤,甚或出现膝关节脱位、腘动脉和神经损伤等合并损伤。 二、临床诊断 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局部查体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伤情,明确诊断。 病史 明确损伤瞬间暴力方向和强度、受伤部位和受伤时体位有助于判断有无合并伤和骨折损伤机制。 临床表现 ①全身表现:单纯胫骨平台骨折很少引起休克和发热。严重的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并发其他部位骨折或重要脏器损伤时亦可导致休克。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时,可能出现高热。 ②局部表现和查体:胫骨平台骨折局部表现为患侧膝关节周围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肿胀严重时会出现张力性水泡和皮下瘀斑;骨折移位明显或合并韧带损伤时可

创伤外科小儿胫腓骨骨折诊疗指南

创伤外科小儿胫腓骨骨折诊疗指南 【病史采集】 1. 及时完成病史采集。24小时内必须完成病历。 2. 病史采集内容必须包括外伤史,皮肤裂伤通骨折端。有无伴发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检查】 1. 全身检查,有无伴发其他部位损伤。 2. 局部检查: (1)一般检查,注意有小腿疼痛,肿胀程度。(2)注意有无肢体短缩,成角或者旋转畸形。(3)注意足背动脉的搏动、小腿及踝足部的感觉、活动、温度、颜色,以确定有无神经或血管受伤。 3. 胫腓骨全长正侧位片,确诊骨折类型及移位方向。 4. 入院行三大常规、血型RH血型、凝血四项、生化全系、心电图、B超等,拟手术的病人有必要时行风湿四项、输血前三项检查,有高血压、心脏病史者行心脏彩超和心肌酶谱检查等。 5术后3天内常规复查手术部位x片,住院期间每周复查1次 【诊断】

1. 外伤史。 2. 局部症状主要是小腿疼痛,体征主要为小腿畸形,下肢活动受限。 3. X线片可确诊。 【治疗原则】 1. 非手术治疗: (1)无移位骨折或轻度移位稳定骨折且为闭合性骨折,可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或小夹板固定。 (2)不稳定骨折(斜形、螺旋形或者轻度粉碎骨折),如患儿配合治疗,可选择石膏固定或者小夹板固定。 2. 手术治疗: (1)不稳定骨折(斜形、螺旋形或者轻度粉碎骨折),如患儿难以配合治疗,可考虑弹性髓内钉固定或者外固定支架固定。 (2)对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或者开发性骨折,在探查神经、血管或者清创时对骨折行钢板螺钉固定或者外固定支架固定。 【疗效标准】 1. 治愈:骨折对位对线好,膝踝关节屈伸功能好,无下肢旋转、短缩畸形。 2. 好转:骨折经治疗后下肢负重功能好,但略遗有旋转或短缩畸形。

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胫腓骨骨折的住院患者。 一、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胫腓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82.2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 (1)横断骨折; (2)斜形骨折; (3)粉碎型骨折。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胫腓骨骨折临床常见证候: 血瘀气滞证 瘀血凝滞证 肝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胫腓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胫腓骨骨折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性骨折,有闭合复位的适应症。 3、患者接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并同意住院。 4、除外以下情况: (1)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者或筋膜间室综合征等。 (2)开放性骨折。 (3)多发骨折。 (4)同时有严重的其他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

胫腓骨骨干骨折治疗指南

胫腓骨干骨折诊疗指南 (一)诊断依据。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胫腓骨干骨折。 为进一步了解骨折块移位情况,可行CT检查,指导手术治疗。当末梢脉搏搏动有障碍时,或高度怀疑有血管损伤时,应行血管造影术。 4.应注意检查软组织情况、筋膜室张力、末梢脉搏和下肢神经功能状态。开放伤口,应查清其与骨折端和膝关节的关系。必要时应测定筋膜室压力。 5.胫腓骨干骨折分类:AO分类: A.简单骨折:A1.螺旋形;A2.斜行(≥30°);A3.横断(<30°)。 B.楔形骨折:B1.螺旋楔形;B2.弯曲楔形;B3.粉碎楔形。 C.复杂骨折:C1.有两个内侧骨块;C2.多段;C3.不规则。 (二)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其适应证。 1、保守治疗(闭合复位、骨牵引、石膏制动) 适应证:○1小儿骨折;○2胫骨骨干的不全骨折或横行骨折,腓骨仍完好者,复位后辅以石膏外固定可稳定者;○3距下胫腓联合10cm以上的单纯腓骨骨折不出现神经损伤征象者。 合并严重的内科疾病患者,不能承受麻醉或手术风险极大者。 2.手术治疗: 适应证:○1青年和成人的胫骨干骨折为稳定骨折端,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均可手术内固定;○2严重污染的开放性骨折及感染性骨折患者;○3脊柱损伤致截瘫患者为便于护理减少并发症,也可手术治疗。○4腓骨头骨折出现腓总神经损害征象者。 手术方式选择:○1开发性骨折,Gustilio I°或污染不重的II°骨折可清创后选择内固定,污染和损伤重应根据情况选择外固定支架固定,便于观察和处理伤口;○2AO A型和B型骨折可首选胫骨髓内钉固定,粉碎性骨折及长段骨折应选择钢板螺钉治疗。

胫骨远端骨骺损伤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胫骨远端骨骺损伤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定义] 胫骨远端骨骺的骨化中心于生后6~10个月出现,18岁与干骺端连接。其损伤以10~14岁发生率最高。胫骨远端骨骺损伤也是全身骨骺损伤中易发生生长障碍的部位之一。暴力作用发生张力和压力致使胫骨远端骨骺骨折,张力型者产生撕脱性骨折较多见,而压力型者产生Sulter-HarisⅣ型或Ⅴ型骨折,此型较少见。 [诊断] 一、病史 均有明显外伤史。 二、症状和体征 伤后踝关节处有不同程度的肿胀,畸形,疼痛,并有明显的功能受限。伤处有明显的压痛,可触及骨异常活动或骨擦音(感) 三、特殊检查(无) 四、辅助检查 常规X线检查应包括正、侧、斜位片。在严重病例要做CT 断层或MRI检查。

五、鉴别诊断 主要是与胫距关节脱位的鉴别:后者多发生年龄较大的儿童,受伤暴力较大。多并发于踝部骨折或踝关部韧带撕裂伤。局部肿胀、疼痛较甚,局部有时有弹性固定。X线片显示胫距关节失常,在整复骨折时,胫距关节脱位常可一并整复,但当胫后肌腱、血管,神经或腓骨长、短肌腱移位,发生绞锁,手法不能复位时,应手术切开复位。 [证候分类] 由于踝关节受伤机理复杂,因此骨骺损伤的类型也较多。Sulter-haris的Ⅰ~Ⅶ型生长机构损伤均可发生,还有表现为旋转骨折、Tillaux骨折、三平面骨折等特殊类型者。Lauge-Hansenr根据冲击瞬间足所处的位置和力的方向,而分为旋后-内翻、旋后-跖屈、旋后-外旋、旋前-外翻-外旋等类型。 临床常根据其受伤机理分为: 1、内翻型:骨骺向内侧移位,有时伴有腓骨远端骨骺分离。 2、外翻型:骨骺向外侧移位,多发生在年龄较小儿童,多数合并腓骨远端骨骺分离。 3、外翻外旋型:骨骺向后外侧移位,常合并腓骨远端之螺旋形骨折。如未合并腓骨远端骨折,则正位X线仅能见到

胫骨近端骨骺损伤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胫骨近端骨骺损伤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定义] 胫骨近端骨骺包括胫骨平台骨骺及胫骨结节骨骺。前者承受身体的重力并提供胫骨的纵轴生长;后者受到股四头肌腱的牵拉,是关节外骨骺,不提供胫骨的长轴生长。此骨骺损伤10岁左右发生率最高。 [诊断] 一、病史 有明显的外伤史或强力按摩疗法矫正膝部畸形时造成。 二、症状和体征 伤后膝部有不同程度的肿胀、畸形、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伤处有明显的压痛,可触及骨异常活动及骨擦感,纵轴扣击痛(+),骨骺分离合并腘动脉损伤时主要症状是肢体远端动脉搏动消失。 三、特殊检查(无) 四、辅助检查 一般X线正、侧位片可确定骨骺分离的部位及移位方向和程度。有时需拍应力位X线片以确定。 五、鉴别诊断

1、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多由于扭转暴力或侧方直接暴力,损伤后膝部肿胀、压痛,以膝关节内(或外)侧压痛较为明显,侧方应力试验时疼痛加重,膝关节被动伸曲活动可达正常,内侧韧带断裂合并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时抽屉试验(+),膝关节不稳。 2、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膝关节外伤后,滑膜血管扩张,血细胞及血浆外渗,同时滑膜细胞活跃而产生粘液素,故渗液中有血细胞、粘液素及纤维素等。膝关节外伤后,膝关节逐渐发生肿胀,屈膝活动受限。膝关节张力大,液体超过50毫升后髌骨有漂浮感。关节穿刺液为淡红色液体,表面无脂肪滴。浮髌试验(+)。膝部X线摄线,骨质无异常。 [证候分类] Ⅱ型损伤较为多见,Ⅰ型占第二位,Ⅲ、Ⅳ型少见,Ⅴ型是挤压伤的结果。按损伤机理和移位方向,同股骨远端一样也可分外展、内收、伸直和屈曲四型。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胫骨近端骨骺损伤无论是向后移位或向内、外移位多数系Ⅱ型骨骺损伤,可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石膏托功能位固定4-6周。

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中医干预方案

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中医干预方案 胫腓骨骨折是指胫骨结节、腓骨小头以下及胫腓骨远端内.外踝以上的骨折。胫腓骨骨干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最为常见。10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其中以胫骨干单骨折最多,胫腓骨干双折次之,腓骨干单骨折最少 胫腓骨骨折中医药W手术期的提前参与和术后中医药干预,能达到缓解疼痛、加快骨折修复.减少致残程度的目的。中医干预有三个阶段:术前中医提前干预、术后中医治疗和中医功能锻炼。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 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 9-94) (1)有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功能丧失。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了解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1)有外伤史。 动。骨折可有成角和重魂移位。 (3)应常规检查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腓总神经有无损伤。注 意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台匕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箸,人民卫生岀版社, 2009 年) (2)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其至有骨擦音,异常活

(4)X线摄片检查:是诊断骨折最直接、最可靠的检查。还可行CT 及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移位、压缩方向和程度°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 定痛止血 骨折后筋骨脉络损伤,血溢脉外而岀血,经络受阻而疼痛。故手术前的患者,应内服中药活血定痛止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患者自己按摩止痛穴位,可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身痛逐瘀汤加减 羌活、独活.秦芜、桃仁、红花、地龙、甘草、牛膝、防己各 lOg,川莒15g,当归20g,五灵脂30g,制没药.制香附各6go 内服中成药伤科接骨片、痛舒胶囊等。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可自行或有他人帮忙点按内关、 缺、合谷、足三里、委中等穴缓急止痛 接骨续 术后初期患者局部肿胀疼痛, 容易发生移位,筋骨属于修复阶段。此时活动的目的是消瘀退肿、加强气血循环。方法是使患肢肌 肉做舒缩活动,但骨折部上下关节则不活动,也可结合患肢自我按术后瘀.血肿胀疼痛期,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凝滞经络受阻,

胫骨远端骨折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

胫骨远端骨折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 胫骨远端骨折(骨折在胫骨远端关节面近端5cm内)发生率相对较低,只占所有下肢骨折的小部分。当骨折累及到胫距关节面时又称Pilon骨折,也被称作胫骨穹隆(plafond)骨折。约75%的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多有高能量伤所致。常有多发伤,骨折处理困难,经常出现软组织坏死,感染,骨不连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临床表现】疼痛、肿胀、畸形、关节的骨擦音及负重功能丧失是急性Pilon骨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昏迷、多发损伤的患者,特别是存在有严重外伤的患者,Pilon骨折往往易漏诊。 对骨折肢体的检查应该包括局部的皮肤及软组织。损伤部位可以出现明显的肿胀,甚至有张力性水疱形成。 根据干骼骨折的粉碎程度及关节面损伤的情况将Pilon骨折分为三型:Ⅰ型骨折没有移位;Ⅱ型骨折有移位;Ⅲ型骨折关节面有压缩和(或)粉碎骨折。最近由AO/ASIF及骨科创伤协会(orthopaedic trauma association.OTA)介绍了一种更细致的分型方法:A型骨折是没有关节损伤的胫骨远端干骼端的骨折;B型骨折有部分关节内骨折;C型骨折完全关节内骨折。又可根据骨折及关节的粉碎情况将这三型分为若干亚型。 【诊断】 1、症状 (1)外伤后引起踝关节疼痛。 (2)踝关节活动受限。

(3)不能站立、行走。 2、体征 (1)踝部肿胀较明显,有时会有张力性水疱出现。 (2)局部压痛,可触及骨擦感。 (3)严重损伤会伴有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出现。 3、影像学检查骨折的诊断有赖于高质量的X线片。投照的范围应包膝关节、踝关节、足与胫骨。牵引后的前后、侧位像以及对侧踝关节的X线片,有时需加照45°斜位X线片。这些对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计划有很大的帮助。 CT的二维以及三维重建对于Pilon骨折的诊断有极大的帮助,可清晰显示出骨折线及骨折片移位的情况,了解骨折移位、塌陷方向及程度。以便手术方式的确定。 【治疗原则】 1、Pilon骨折的治疗目的①重建关节面的适配性;②在保证力线与对位良好的情况下达到骨折干骼端与骨干的坚强固定;③防止医源性并发症的出现,使下肢功能尽快恢复到伤前水平。 2、手术时机的选择对于功能及预后至关重要,局部软组织肿胀明显消退时行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手术应力争关节面的解剖复位,这对关节功能的恢复是必须的条件。 3、治疗方法的选择,可使用接骨板及外固定架治疗。目前使用的有限切开复位加外固定架治疗的方法。 4、术后处理,术后患肢应抬高。

胫腓骨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胫腓骨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定义] 胫腓骨骨折是指胫骨和/或腓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诊断] 一、病史 本病多有明显外伤史,起病紧急,可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致伤。直接暴力常常是交通事故或工农业外伤,可造成严重的开放伤口。间接暴力通常是运动或生活损伤,在足部固定时小腿扭转或小腿固定有扭转暴力作用于足部致伤。 二、症状和体征 1、伤后患肢疼痛明显,移动肢体时显著加重。 2、患肢小腿肿胀,可见皮肤瘀斑。 3、不能站立与行走。 4、小腿骨折处压痛明显。 5、骨折局部有骨异常活动及骨擦感。 6、骨折局部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成角、短缩及旋转畸形。 三、特殊检查 纵轴叩击痛阳性。 四、辅助检查

常规应给予前后位与侧位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及骨折类型。 五、鉴别诊断 儿童的青枝骨折和积累性劳损所致的腓骨下1/3疲劳性骨折,临床上症状和体征可不明显,应注意病史的采集和X 线摄片检查。 [证候分类] AO骨折分类法是以数码来表达骨折的诊断分类。根据AO骨折分类法将胫腓骨骨折如下分类。 A简单骨折 A1螺旋 1 腓骨完整 2 在另一水平的腓骨骨折 3 在同一水平的腓骨骨折 A2斜形(≥30°) 1 腓骨完整 2 在另一水平的腓骨骨折 3 在同一水平的腓骨骨折 A3横形(<30°) 1 腓骨完整 2 在另一水平的腓骨骨折

3 在同一水平的腓骨骨折B楔形骨折 B1螺旋楔形 1 腓骨完整 2 在另一水平的腓骨骨折 3 在同一水平的腓骨骨折B2弯曲楔形 1 腓骨完整 2 在另一水平的腓骨骨折 3 在同一水平的腓骨骨折B3粉碎楔形 1 腓骨完整 2 在另一水平的腓骨骨折 3 在同一水平的腓骨骨折C复杂骨折 C1螺旋形 l 两块中间骨块 ②三块中间骨块 3 多于三块中间骨块 C2多段形 ①一块中间骨块

骨科诊疗指南

临床诊疗指南 医院编辑委员会名单 主任:马爱群吕毅 副主任:贺大林薛武军刘正稳秘书:王彬翀 临床诊疗指南·骨科诊疗分册 编辑委员会名单 主编:王金堂 秘书:白斌 编写人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王民马巍白斌 邱希江张小卫张银刚 李曙明李新友周双利 杨康平赵卫公韩学哲

目录 第一章上肢骨折 (1) 第一节锁骨骨折 (1) 第二节肱骨外科颈骨折 (2) 第三节肱骨干骨折 (4) 第五节尺桡骨骨折 (7) 第六节桡骨远端骨折 (9) 第二章手外伤 (11) 第三章下肢骨 (14) 第一节股骨颈骨折 (14) 第二节股骨转子间骨折 (16) 第三节股骨干骨折 (17) 第四节髌骨骨折 (18) 第五节胫腓骨干骨折 (19) 第六节踝部骨折 (20) 第七节跟骨骨折 (21) 第四章脊柱脊髓损伤及骨盆骨折 (23) 第一节脊柱骨折 (23) 第二节脊髓损伤 (25) 第三节骨盆骨折 (28) 第四节髋臼骨折 (30) 第五章关节脱位 (33) 第一节肩锁关节脱位 (33) 第二节肩关节脱位 (34) 第三节肘关节脱位 (35) 第四节桡骨头半脱位 (36) 第五节髋关节脱位 (36) 第六节髌骨脱位 (38) 第六章周围神经损伤 (40) 第一节总论 (40) 第二节桡神经损伤 (43) 第三节正中神经损伤 (43) 第四节尺神经损伤 (44) 第五节股神经损伤 (44) 第六节坐骨神经损伤 (45) 第七节胫神经损伤 (45) 第八节腓总神经损伤 (46) 第七章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47) 第一节概论 (47) 第二节肩关节周围炎 (48) 第三节腰肌劳损 (50) 第四节狭窄性腱鞘炎 (51)

最新骨科诊疗指南(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目录 第一章上肢骨折 (1) 第一节锁骨骨折 (1) 第二节肱骨外科颈骨折 (3) 第三节肱骨干骨折 (7) 第五节尺桡骨骨折 (12) 第六节桡骨远端骨折 (15) 第二章手外伤 (18) 第三章下肢骨 (24) 第一节股骨颈骨折 (24) 第二节股骨转子间骨折 (27) 第三节股骨干骨折 (29) 第四节髌骨骨折 (31) 第五节胫腓骨干骨折 (33) 第六节踝部骨折 (34) 第七节跟骨骨折 (37) 第四章脊柱脊髓损伤及骨盆骨折 (39) 第一节脊柱骨折 (39) 第二节脊髓损伤 (43) 第三节骨盆骨折 (49) 第四节髋臼骨折 (53) 第五章关节脱位 (57) 第一节肩锁关节脱位 (57) 第二节肩关节脱位 (59) 第三节肘关节脱位 (61) 第四节桡骨头半脱位 (62) 第五节髋关节脱位 (63) 第六节髌骨脱位 (65) 第六章周围神经损伤 (69)

第一节总论 (69) 第二节桡神经损伤 (74) 第三节正中神经损伤 (75) 第四节尺神经损伤 (76) 第五节股神经损伤 (77) 第六节坐骨神经损伤 (77) 第七节胫神经损伤 (78) 第八节腓总神经损伤 (79) 第七章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80) 第一节概论 (80) 第二节肩关节周围炎 (83) 第三节腰肌劳损 (86) 第四节狭窄性腱鞘炎 (88) 第五节肱骨外上髁炎 (90) 第六节髌骨软骨软化症 (93) 第八章颈,腰椎退行性疾病 (97) 第一节颈椎病 (97) 第二节腰椎间盘突出症 (105) 第九章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114) 第一节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114) 第二节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115) 第三节化脓性关节炎 (117) 第十章骨与关节结核 (119) 第一节脊柱结核 (119) 第二节髋关节结核 (122) 第三节膝关节结核 (123) 第十一章非化脓性关节炎 (125) 第一节强直性脊柱炎 (125) 第二节骨关节炎 (129) 第三节类风湿性关节炎 (132) 第四节大骨节病 (136)

开放性胫骨骨折治疗指南

JBJS 综述:开放性胫骨骨折治疗指南更新 2015-05-05 23:20 来源:丁香园作者:赵行琪 字体大小 - |+ 开放性胫骨干骨折非常常见,但其处理起来对于骨科医生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针对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也是众说纷纭,近期,Raman Mundi 教授等人发表在JBJS REV 杂志上的对开放性胫骨骨折的治疗指南做了更新,现介绍如下: 关键点: 1. 虽然伤后6 小时内及时地冲洗清创是处理开放性胫骨骨折标准方案,不过近期的一些研究证据并不支持这一方式。理想的冲洗液和冲洗压力依然争议很大。 2. 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需尽快开始,抗生素的抗菌谱要覆盖革兰氏阳性菌,例如一代头孢类抗生素。Gustilo 及Anderson 分型中的III 型损伤应该加用其他种类的抗生素,虽然最优抗生素还未得到大家公认,不过选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还是合理的。损伤部位局部使用抗生素作为全身系统抗生素应用的辅助可降低感染风险,对于III 型损伤效果明显。 3. 扩髓与不扩髓打入髓内钉都可作为开放性胫骨骨折的固定方式,且效果相近。外固定并不是最终的固定方式,不过短期使用(少于28 天)可作为更严重创伤治疗的缓兵之计。 4. 软组织损伤不严重的患者,可以在初期做到无张力缝合。对于需要延迟闭合创面的损伤,即便是使用负压创面引流,创面闭合的时间也应该控制在7 天内。 胫骨干骨折是目前骨科医师常常面对的主要长骨骨折,特别是以年轻男性为主。不过,多达24%(523 例骨折中的123 例)胫骨干骨折为开放性损伤,仅次于开放性骨折最多见

的指骨骨折。另外,开放性胫骨骨折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患者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Gustil o 和Anderson III 型损伤)。 车祸是主要受伤原因,占到开放性胫骨骨干骨折受伤原因的43%-65%。同时,摔倒是第二大原因,占到25%。虽然运动损伤是因此闭合性胫骨骨折的常见原因,不过也有少部分运动损伤可导致开放性胫骨骨折。 有近四分之一的胫骨干骨折患者为开放性损伤,由于这类患者感染风险、骨不连及伤口并发症风险高,外科医生需进行一系列紧急处理。询证干预可提高患者预后,意义重大。虽然有大量文献论述开放性胫骨骨干骨折的治疗,但是外科干预的某些重要方面还是模棱两可的,全球各个骨科学会的指南也不尽相同。 本文从治疗的四个方面进行探讨:(1)冲洗和清创技术;(2)预防性抗生素应用;(3)骨折的稳定技术;(4)创面处理。本篇综述的骨折类型按Gustilo 和Anderson 分类划分。 冲洗和清创 目前针对开放性胫骨骨干骨折的冲洗及清创仍有很多问题存在争议。早期手术的真正紧迫性已经受到质疑,并且冲洗技术的选择也悬而未决。当前,冲洗液的种类、冲洗压力、冲洗液的量、常规生理盐水是否需含有或不含添加剂(防腐剂,抗生素及肥皂液)都是百家争鸣的。虽然伤后6 小时内及时地冲洗清创是处理开放性胫骨骨折标准方案,但是支持这一结论的证据却是少之又少。一些回顾性研究指出以伤后6 小时为节点,包括III 型骨折在内的患者,其早期手术在6 小时内或超出6 小时,患者术后感染率没有统计学差异。

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中 医诊疗方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1)有外伤史;(2)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功能丧失;(3)DR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1)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着, 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进行诊断。 (1)有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功能丧失。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3)DR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着,甚至有骨擦音,异常活动。骨折可有成角和重叠移位。

(2)应常规检查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腓总神经有无损伤。注意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3)DR线检查,了解骨折类型。 (4)对于胫、腓骨远端涉及干骺端的骨折诊断上除了标准的前后位和侧位摄片,还可行CT及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移位、压缩方向和程度。(二)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伤后1周—2周。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床觉局部瘀肿明显,疼痛较甚。 2、瘀血凝滞证:伤后2周—4周,瘀血未尽,筋骨未连。 3、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表现为骨折愈合迟缓,骨痂较少,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三)分型 1、横断骨折:直接暴力以重物打击、踢伤、撞击伤、碾压伤、压砸伤等多见,暴力多来自小腿前外、内侧,胫排两骨骨折线多在同一水平,骨折线多呈横断,软组织常挫伤严重,甚至发生皮肤坏死、骨外露。 2、斜形骨折:间接暴力多为高处坠下、旋转暴力、扭伤、跌倒等由传达暴力所转骨折,骨折多呈斜形或螺旋形,常有不同程度的断端向内、后成角,远端外旋、重叠移位。 3、粉碎型骨折:巨大暴力或交通事故伤多为粉碎型骨折。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复位:适用于骨折较稳定的横断骨折,麻醉成功后(疼痛较轻者可以不麻醉),两个助手分别在膝部和踝部作对抗牵引,术者两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