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电磁兼容培训教材
《EMC基础培训》课件

掌握电磁防护方法
学习电磁防护技术,保 护设备免受外部电磁干 扰。
电磁兼容性基础知识
电磁辐射源
了解电磁辐射源的类型和特 点。
电磁隔离
电磁兼容性测试
介绍电磁隔离的原理和方法。
概述常用的电磁兼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测试 方法。
信号与噪声分析
1 信号与噪声概念
明晰信号和噪声的定 义和差异。
2 噪声源分类
介绍常见的噪声源及 其特点。
3 信号与噪声分析
方法
学习信号与噪声分析 的常用方法。
电磁干扰与抗干扰设计技术
1
电磁干扰原因
分析电磁干扰的成因和影响。
2
抗干扰设计原则
掌握抗干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抗干扰措施
介绍常用的抗干扰技术和措施。
电磁吸收与防护
电磁波吸收原理
解释不同材料对电磁波 的吸收原理。
电磁吸收材料
介绍应用广泛的电磁吸 收材料。
《EMC基础培训》PPT课 件
基础培训课程简介,介绍电磁兼容性基础知识、信号与噪声分析、电磁干扰 与抗干扰设计技术、电磁吸收与防护等内容,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供深入学 习,最后总结并解答问题。
课程目标和内容概述
学会识别电磁干扰
掌握如何辨别电磁干扰 源,为干扰问题定位提 供基础。
掌握抗干扰设计技术
了解如何设计电路以减 少电磁干扰对系统的影 响。
电磁防护方法
了解电磁防护的常用方 法和技术。
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电磁干扰导致通信系统故障 电磁兼容性测试不合格的原因分析 电磁防护措施设计实战
课程总结和问题解答
对本次培训课程内容进行简要概述,并为学员提供问题解答环节。
电磁兼容培训教材(一

电磁兼容(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单地说就是指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一起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
它包括三方面的含义:1)电磁环境应是给定的或者是可以预期的;2)设备、分系统或系统不应产生超过标准或者规范所规定的电磁骚扰发射的限值要求;3)设备和分系统或系统应满足标准或者规范所规定的电磁敏感性限值或抗扰度限值的要求。
也就是说在既定的环境中,电子设备不仅对外的电磁辐射要合乎规定,同时也能在符合规定的电磁辐射环境中正常工作和运行。
如何才能实现电磁兼容呢?这要从分析形成电磁干扰后果的基本要素出发。
由电磁骚扰源发射的电磁能量,经过耦合途径传输到敏感设备的过程称之为电磁干扰效应。
因此,形成电磁干扰后果必须具备电磁骚扰源、耦合途径和敏感设备三个基本要素。
电磁骚扰源:任何形式的自然现象或电能装置所发射的电磁能量,能使周边环境的人或其它生物受到伤害,或使其他设备、分系统或系统发生电磁危害,导致性能降级或失效的自然现象或电能装置。
耦合途径:传输电磁骚扰的通路或媒介。
敏感设备:在受到电磁骚扰源所发射的电磁能量的作用时,会受到伤害的人或其它生物,以及会发生电磁危害,导致性能降级或失效的器件、设备、分系统或系统。
很多时候器件、设备、分系统或系统既是电磁骚扰源又是敏感设备。
实现电磁兼容,就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运用技术措施(抑制骚扰源、消除或减弱骚扰的耦合、降低敏感设备对骚扰的响应或增加电磁敏感性电平)和组织措施(制订完整的技术标准、规范,进行电磁兼容管理)来加以解决。
电磁兼容主要研究以下五个方面:1、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简称EMI):由电磁骚扰引起的设备、传输通道或系统性能的下降。
EMI主要包括设备向空间发射的干扰(辐射干扰RE)和从电源线、互连线向电网或其他设备泻放的干扰(传导干扰CE)。
任何设备的EMI均应限制在某一个规定的极限值之内,以保障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与其他设备保持共存状态。
EMC基础培训资料

EMC基础培训资料一、什么是 EMCEMC 即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指的是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电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既不会受到外部电磁环境的干扰,也不会对外界产生过多的电磁干扰。
电磁兼容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设备要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稳定运行;另一方面,设备自身产生的电磁辐射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能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
二、EMC 问题的产生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会通过电路中的电流变化产生电磁波。
当多个设备同时工作时,这些电磁波就可能相互干扰。
例如,手机在通话时会发出电磁波,如果附近的电子设备对这种电磁波过于敏感,就可能出现工作异常。
同时,外部的电磁环境,如雷电、电力系统的电磁辐射等,也可能对电子设备造成干扰。
三、EMC 标准与规范为了确保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各国和国际组织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规定了电子设备在不同频段内允许产生和承受的电磁干扰水平。
常见的 EMC 标准包括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标准,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自己制定的标准,如我国的 GB 标准。
企业在生产电子设备时,必须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和测试,以确保产品能够通过 EMC 认证,进入市场销售。
四、EMC 测试项目EMC 测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电磁干扰(EMI)测试和电磁抗扰度(EMS)测试。
电磁干扰测试是测量电子设备向外发射的电磁能量,常见的测试项目有:1、传导干扰测试:检测设备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等导体向外传播的干扰。
2、辐射干扰测试:测量设备通过空间向外辐射的电磁波。
电磁抗扰度测试是评估电子设备在受到外部电磁干扰时的工作性能,常见的测试项目有:1、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模拟人体静电放电对设备的影响。
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测试:考察设备在射频电磁场中的抗干扰能力。
EMC电磁兼容培训

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电磁兼容能够确保设备产生的电磁辐 射在安全范围内,保护人类健康。
相关法规与标准
国际法规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 标准化组织(ISO)等国际组织 制定了一系列电磁兼容的国际标 准,如IEC 61000系列标准等。
国家法规
各国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电磁兼 容法规和标准,如中国的《电磁 兼容认证管理办法》和《电磁兼
某通信设备辐射发射超标问题分析与 解决。
案例二
某汽车电子系统传导发射超标问题定 位与改进。
案例三
静电放电导致某医疗设备故障的案例 分析与防护措施。
经验分享
电磁兼容设计原则与技巧,提高产品 电磁兼容性能的经验与方法。
06 电磁兼容培训总结与展望
培训内容回顾与总结
电磁兼容基本概念
电磁干扰与防护措施
介绍了电磁兼容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相关 法律法规和标准。
详细讲解了电磁干扰的来源、传播方式和 危害,以及针对不同干扰源的防护措施, 如滤波、屏蔽、接地等。
电磁辐射与防护
电磁兼容测试与评估
阐述了电磁辐射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和 危害,以及如何通过合理布局、选用低辐 射设备等手段降低电磁辐射。
介绍了电磁兼容测试的目的、方法和流程 ,以及评估电磁兼容性能的指标和标准。
接地与布线技术
接地技术
建立低阻抗的接地系统,确保设备接地良好,降低共模干扰 。
布线技术
遵循布线规范,减少信号线与电源线的交叉,降低传导干扰 。
电磁兼容仿真与测试技术
仿真技术
利用电磁场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建模 分析,预测电磁干扰情况。
测试技术
采用专业的EMC测试设备和方法,对 电路或系统进行电磁兼容性能测试和 评估。
2024版EMC电磁兼容超完美的培训资料

电磁干扰源及分类
电磁干扰源是指产生电磁干扰的任何元 件、设备或系统。
电磁干扰源可分为自然干扰源和人为干 电磁干扰还可分为功能性干扰和非功能
扰源。自然干扰源主要来源于大气层的 性干扰。功能性干扰是指设备(或系统)
天电噪声、地球外层空间的宇宙噪声等; 正常工作时伴随产生的电磁干扰;非功
人为干扰源包括有机电或其他人工装置 能性干扰是指用电设备在异常状态下运
问题描述
原因分析
解决方案
经验教训
某型号设备在进行传导发射测试时, 发现其传导发射强度超过了规定的限 值。
可以采取改进电源滤波器设计、优化 接地方式、加强线缆屏蔽等措施来降 低设备的传导发射强度。
案例三:某型号设备抗扰度测试失败问题
原因分析
可能的原因包括设备内部电路对外界干扰 敏感、元器件选型不当、接地不良等。
背景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磁兼容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 响电子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EMC电磁兼 容培训,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 有重要意义。
培训资料概述
培训内容
培训形式
包括EMC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电磁干扰的 产生和传播、电磁兼容设计方法、电磁兼容 测试技术等。
测试步骤
设置干扰源参数和耦合方式,将被测设备置于干 扰环境下,观察并记录其工作性能变化。
ABCD
测试设备
包括抗扰度测试仪、干扰源、耦合装置等。
注意事项
确保测试环境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避免外部干扰 影响测试结果。
测试场地与设备要求
测试场地
应选择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电磁屏蔽室或开阔场地进行测试,确保测试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设计规范与标准
电磁兼容培训课件

学习交流PPT
25
静电放电抗扰性试验
试验结果判定
1、在试验过程中,设备的工作完全正常。
2、在试验中,设备受干扰影响产生了暂时性的功能降低,但撤销 干扰后,设备的功能可能自动恢复正常。
3、在试验中,设备受干扰影响产生了暂时性的功能降低,但干扰 撤销后,设备的功能需要人工复位后方能恢复。
4、在试验中,受干扰的设备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损伤,包括元器件 的损伤。软件或数据丢失等。
学习交流PPT
9
二、电磁兼容的标准
• 1、电磁兼容的标准
学习交流PPT
10
电磁兼容标准体系
2、电磁兼容标准体系
电磁兼容标准包括: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产品标准
学习交流PPT
11
电磁兼容的标准
• EMC认证
• 欧盟:CE认证
• (EMC)指令-89/33/EEC
• 电子电气产品必须满足相关EMC标准
性能下降 工作异常 设备损坏
备注: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元件或电路网络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紧密配合与相互影 响,并通过相互作用从一侧向另一侧传输能量的现象。
学习交流PPT
7
常见的干扰源
4、常见的干扰源
学习交流PPT
8
电磁干扰分类
电磁干扰
传导的敏感度通常用电压表示,辐射敏感度通常可以用电场来表
测试评估 1\2 判断合格 对于情形 3 \4 判定不合格。
•
一旦发现产品不满足标准,将采取一切措施使其在市场消
• 美国:FCC
• 任一不满足FCC行政和技术要求(包括未能取得FCC和认证 检定)的电磁辐射体都不得工作,也不能投放于市场。
• 中国:CCC 制度
• CCC-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
EMC电磁兼容培训讲义

35
第四部分:滤波技术
1. 2. 3. 4. 5. 6. 7.
滤波原理简介 滤波器的作用 滤波基础知识 滤波电路及常见滤波器件 电源滤波器 信号滤波器 隔离变压器
36
4.1滤波原理简介
• • 滤波是切断耦合途径中的传导耦合 EMC三要素,缺少任何一个都构不成EMC问题。
耦合途径 干扰源 敏感设备
7
ESD 测试波形:
8
EFT/B:Electrical Fast Transient /Burst
EFT/B:
IEC 61000-4-4 模拟附近或所在电网中切断感性负载时的脉冲干扰。
9
EFT/B测试波形: 上升沿5ns、脉宽50ns、干扰覆盖频率60—100MHz
双指数脉冲
15ms脉冲串 (5kHz)
5
1.3 常见EMC测试项目
EMC
EMI
EMS
RE CE Harmonics 辐 射 发 射 传 导 发 射
Flicker 闪 烁
RS CS ESD EFT/B 辐 射 抗 扰 度
谐 波 电 流
传 导 抗 扰 度
静 电 抗 扰 度
电 快 速 瞬 变 脉 冲 群
DIP/i 电 压 跌 落 短 时 中 断 /
22
CS:Conducted Susceptibility
测试标准:IEC 61000-4-6。 • 电源端CS试验 频段150kHz~80MHz,试验电压根据产品类型而不同。 • 信号端CS试验 频段150kHz~80MHz,试验电压根据产品类型而不同。
23
CS试验示意图
CDN为耦合去耦网络 信号发生器
13
Dip/interruptions
电磁兼容培训课件

系统内设备间隔离度设置原则
设备布局优化
合理规划设备布局,减小设备间电磁耦合,提高 隔离度。
屏蔽措施
采用金属屏蔽体、吸波材料等,实现对电磁波的 有效屏蔽。
滤波技术
运用滤波器等手段,滤除设备间不必要的电磁干 扰信号。
系统整体性能优化策略
兼容性设计
01
在系统设计阶段考虑电磁兼容性要求,从源头减少潜在干扰。
THANKS
感谢观看
电磁兼容培训课件
目 录
• 电磁兼容基本概念 • 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 • 设备级电磁兼容设计实践 • 系统级电磁兼容解决方案 • 电磁兼容测试方法与案例分析 • 行业应用与未来发展趋势
01
电磁兼容基本概念
电磁兼容定义及意义
电磁兼容(EMC)定义
指电子设备或系统在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 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智能家居设备种类繁多,电磁兼容问题直接 影响家居环境的舒适度和设备间的互联互通 。
新兴技术在电磁兼容领域应用前景
1 2 3
5G通信技术
5G通信技术具有高带宽、低时延等特点,对电 磁兼容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也为电磁兼容技 术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大量设备互联互通,电磁 兼容问题愈发突出,需要借助新兴技术提高设备 的电磁兼容性能。
06
行业应用与未来发展趋势
不同行业电磁兼容需求差异分析
医疗行业
航空航天
医疗设备对电磁干扰非常敏感,需要高电 磁兼容性能以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和患者安 全。
航空航天器在复杂电磁环境中运行,对电 磁兼容性能要求极高,以确保通信和导航 系统的可靠性。
轨道交通
智能家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及电磁兼容的国际上标准化组织主要是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而其主要的组织为:第77技术委员会(TC77)和国 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
二、EMC测试项目
EMC EMI
EMS
空
传
空
间
导
间
耦
耦
耦
合
合
合
传
传导
导
耦合
耦
和空
合
间耦
合
RE CE Harmonics Flicker RS PMS EFT/B DIP/i surge CS ESD
大多数类型的设备和系统仅为其内部功能需要 而产生或使用RF能量,因此属于1组。如心电 图和心磁图设备和系统,脑电图和脑磁图设备 和系统等等。另外一些预期以非RF电磁形式传 递能量给患者的设备和系统也属于1 组设备, 如医疗成像设备和系统——X 射线诊断系统、 CT系统、核医学系统、超声诊断系统等;治疗 设备和系统——X 射线治疗系统、超声治疗系 统、输液泵、呼吸机等;监视设备和系统—— 阻抗体积描记监视器、脉冲血氧计等。只有少 数设备和系统是施加RF 能量给材料的(医疗 设备是给患者),属于2组设备。2组设备常见 的有:磁共振成像系统、透热疗法设备(短波
辐传
谐
射导
波
发发
电
射射
流
电
辐工
压
射频
闪
抗磁
烁
扰场
度抗
扰
度
电 快 速 瞬 变
/
电 压 跌 落 短
浪 涌 抗 扰 度
传 导 抗 扰 度
静 电 放 电
脉
时
冲
中
群
断
无线电业务的保护 — 要求 (36.201.1a))
除36.201.1 a) 1)-3)规定的设备外,其他 设备和系统应根据GB4824(工业、科学 和医疗(ISM)射频设备 骚扰特性 限值和 测量方法)进行分组、分类和测试。
传导发射包含两个部分:电源端CE和通信端CE
• 电源端CE:测试设备通过自己的电源端口向交流电网或 直流配电网络传送的干扰,测试频段为150kHz~30MHz。
• 通信端CE、测试频段同上,此处描述的通信端指得是针 对接到公网的端口,如网口等才有CE测试要求,而对于 接终端的信号端口如音视频端口则无CE要求。
• 在RE测试中,天线的 高度、天线的极化方向 以及转台的角度都需要 不断改变,以求检测到 设备辐射的最大点。
• 天线接收到的总场强为 直达和反思的矢量和。
• 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 寻找最大值。
• RE测试可以在开阔场 和半电波暗室内进行。
CE:传导发射
任何一个非便携式设备都和其他设备有电缆互连关系,无论 是通过电源电缆还是信号电缆,只要有这种互连关系的存 在,设备就有一个途径将自身的共模电流传导给与其互连 的设备,这种现象就叫传导干扰,又成为传导发射。
、超短波、微波治疗设备)、热疗设备和高频 手术系统等。
RE:辐射发射
• RE主要是考察设备在 正常工作时自身对外界
的辐射干扰强度,测试
频段根据不同的标准要 求不同,在CISPR 22 中,测试频段为30~ 1000MHz,值得注意 的是设备进行RE测试 时标准要求尽可能满配
置、满负荷的运行。 RE问题是EMC中的难 点。主要因为RE设计 产品EMC设计的各个 环节:屏蔽、滤波、接 地。
S
A
L 金属外壳
S
5 1 A
L 5
直接接入
1
屏蔽房的
AC市电
1 Z 5
L 5 1
被测试设备接口
同轴电缆
CE:传导发射-实验等级
等级 Class A Class B
适用环境 用于贸易,工业,商业环境的设备 用于居住环境的设备
传导干扰等级
Class A
Class B
频率
150K~ 500KHZ
限值
79dB
测试项目包括:辐射发射和传导发射
设备的分组与分类(GB 4824)
设备的分组 – 1组:本为发挥自身功能的需要而有意产生和(或)使用传导 耦合射频能量的所有工科医设备。 – 2组:为材料处理而有意产生和(或)使用电磁辐射射频能量 的所有工科医设备。
设备分类 – A类 :非家用和不直接连接到住宅低压供电网设施中使用的 设备。 – B类:家用和直接连接到住宅低压供电网设施中使用的设备。
一、EMC概述及基础知识
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 EMC定义:在同一电磁环境中,设备能够不因为其他设备
的干扰影响正常工作,同时也不对其他设备产生影响工 作的骚扰。
EMC=MEI(电磁干扰)+EMS(电磁敏感度)
EMC三要素,缺少任何一个都构不成EMC问 题 (发射源,途径,接收源)
通用标准:给通用环境中的所有产品提出一系列最 低电磁兼容性要求。如:GB/T17799.3电磁兼容通 用标准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发射标准。
基础标准:不涉及具体的产品,仅就现象、环境、 试验方法、试验仪器和基本试验配置等给出定义及 详细描述。如:GB 17625.1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 流发射限值。
准峰值/平均值 /66dB
500K~ 30MHZ
73dB /60dB
150K~ 500KHZ
66~56dB /56~46dB
目录
一、EMC概论及基础知识…………………….…………………. Enter 二、EMC测试项目…………………...……………….…………….Enter 三、EMC设计整改…………………..………………….…………..Enter 四、ENC整改案例……………………………….………………....Enter
干扰源
耦合途径
敏感设备
骚扰源:磁场、电场、电磁场 传输途径:感应、电容、空间、线缆 敏感设备:性能降低、功能丧失、损坏
EMC技术:屏蔽、滤波、接地等。
产品类专标
产品类标准 通用标准 基础标准
产品类专标:通常不单独形成电磁兼容标准,而以 专门条款包含在产品的通用技术条件中。
产品类标准:这是根据特定产品类别而制定的电磁 兼容性能的测试标准。如:GB 9254信息技术设备 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CE:测试示意图(电源端)
• LISN:Line impedance stabilization network线 路阻抗稳定网络
CE:测试示意图(电源端)
• 提供标准电源阻抗 – 同时也提供一定的滤波器功能
• 标准中定义应该使用 “50uH / 50 ohm” LISN
A L A P S C
• 提供一个开关,使得可以测量L线或者N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