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集 英国资本主义的起源
资本主义起源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两种模式

资本主义起源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两种模式资本主义起源于欧洲的封建社会,它是一种以私有制、市场经济和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的起源至今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其形成和发展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济力量和生产关系的变化。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历史唯物主义是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两种模式来解释资本主义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一、资本主义起源的传统模式传统的资本主义起源模式认为,资本主义起源于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渐形成。
在这种观点下,资本主义的崛起主要受到了封建社会内部矛盾的影响。
在中世纪欧洲,封建领主统治下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处于严重的剥削和压迫之下,而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则受到封建领主和教会的限制。
这种封建主义下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求,这导致了社会生产关系的逐渐变化。
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以及新大陆的发现也为资本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新的机遇,大量的财富和商品被带入欧洲,这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经济历史学家们认为,资本主义在16世纪的荷兰和英国开始形成,并在18世纪的英国迅速发展起来。
经济历史学家们认为,资本主义的起源主要在于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而这种发展是与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关系的矛盾所密切相关的。
在这种观点下,资本主义起源的主要动力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关系的变化只是在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形。
资本主义的最初形成是由于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引起的,而且这种变化是由于经济力量的发展而必然发生的。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三、两种观点的比较与分析传统的资本主义起源模式强调了封建社会内部矛盾和社会生产关系的逐渐变化。
它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受到封建社会内部矛盾的影响,并进一步导致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这种观点对于资本主义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但是它忽略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于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性。
这种观点在解释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与产业革命

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与产业革命资本主义起源于欧洲,经历了从商业资本主义到工业资本主义的漫长进程。
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与产业革命密切相关,正是这场历史性的变革开启了工业革命、现代化与后工业化的时代。
本文将探讨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与产业革命的关系。
一、英国工业革命正如世界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一样,英国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商业资本主义发展之后,迎来了一场伟大的工业革命。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期,英国出现了一批推动工业革命的人物,其中以詹姆斯·瓦特、乔治·史蒂芬逊、艾萨克·纽顿等人最为著名。
他们的发明与创新使得英国纺织、钢铁等产业得以蓬勃发展。
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由于农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品贸易的兴起,商业资本主义逐渐发展起来。
这时候,许多企业家开始将商业资本投入到制造业中,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
到了工业革命时期,自动化机械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产能、降低了成本,工业革命正式拉开了序幕。
同时,英国学者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成为资本主义学说的代表作,推动了资本主义在英国的进一步发展。
二、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除了英国,其他欧洲国家也不甘落后地开始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以德国、法国为例,他们在经济上采取了类似英国的行动,尤其是德国的成功范例被认为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典范。
德国采用了以国家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这一做法是英国贯彻了百多年的自由贸易政策的反面。
至19世纪末期,德国已经取代英国,成为欧洲最具实力的工业国家。
其他欧洲国家也尝试着跟随工业革命的步伐,开始工业化进程,从而逐渐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然而,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美国不同,美国并不遵循欧洲资本主义的做法,而是在自由政策的基础上实现了不同的工业化之路。
三、产业革命的影响产业革命带来的影响在欧洲内外广泛、深远。
首先,它提升了生产力,导致工业化迅猛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交通和通信的改进,从而巩固了打破政治和经济隔离的基础。
资本家的每个毛孔里都渗透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本家的每个毛孔里都渗透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公元十五、十六世纪,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引发的社会、经济、思想大变革中,在欧洲人海外探险攫取了美洲、非洲、亚洲大量财富、使西欧积累了大量资本的条件下,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开始发展,英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是今日英格兰乡村的一个私人牧场,它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田园诗式的牧歌式的诗意。
而五百年前,就在这片牧场所在的国土上,却有一位善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在痛心疾首地诅咒着这样的私人牧场:你们的羊,平常多么驯良,所欲不多,而今天,据说已变为这样地贪婪和倔强,甚至吃人了,它们破坏了田地、住宅和城市,使之成为一片荒凉,这个人就是托马斯·莫尔。
自从贪得无厌而残暴的人民公敌以一条篱笆圈围了几千亩地来消灭田界那个时候起,他们逐出了佃农、或者以欺骗恫吓的手段、或者以暴力压迫方法剥夺了他们的土地,连他们私有的财产也不得幸免,要不然,以欺凌来折磨他们,使他们不得不出售他们的财产。
莫尔诅咒的这种“羊吃人”的现象在历史上叫做圈地运动,就是一部分人用暴力、欺诈、不平等协议、个人购买等方式将原来在公地制度下、属于集体耕种、集体放牧的叫做敞地的土地变成自己的私有土地,在上面办起了私人牧场,饲养成群的绵羊。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农业和经济现象?它与中世纪晚期欧洲资本主义的出现又有什么必然联系?圈地运动在英国开始于十五世纪后期,结束于十九世纪初。
英国的养羊业从十三世纪后期迅速发展,羊毛主要供出口。
十五世纪呢绒出口大增、羊毛工业的大幅度发展成为刺激圈地的最直接因素。
十五世纪七十年代,英国40个郡中有35个发生了圈地,可见波及之广。
大规模的圈地给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可想而知,其影响延续了几个世纪。
圈地运动迅速发展,将成千上万的农民驱赶出了他们自己的土地和家园,把他们变成一无所有的流浪者、乞讨者、雇佣劳动者。
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使直接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
莫尔说:男人、女人、丈夫、妻子、孤儿、寡妇、父母抱着婴儿四处流浪,当他们在流浪中把有限的钱财用光后,那么,他们除了去盗窃而遭受应得的绞刑惩罚或者去挨户讨饭以外,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可是,即使他们去流浪讨饭,他们也会马上被送进监牢里,因为他们游手好闲,可是谁也不愿意接受他们做工,虽然他们诚恳地请求。
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与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与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确立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主要是在工业革命时期,也就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的欧洲。
在这一时期,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逐渐建立起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确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工业革命的兴起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大规模机器制造业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制度在生产领域逐渐取代了封建制度。
其次,城市化和贸易的发展也是促成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的重要原因。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商业活动日益繁荣,这促进了货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物质基础。
此外,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还受到思想文化变革的影响。
启蒙思想的传播促进了人们对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等概念的认识,这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铺平了道路。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非一帆风顺,中间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
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涉及到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和阶级斗争的加剧。
然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为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 一定自治权; ③人民主权原则: 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国会 (立法权)
参议院间பைடு நூலகம்选举 众议院直接选举
由选民间接选出, 对宪法负责
总统 (行政权)
原则:分权制衡 理论:孟德斯鸠
联邦法院 (司法权)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三)法国共和制的初步确立
2、确立:1785年宪法 (1)宪法的内容:
亚历山大二世
世界史上第一次现代战争克里米亚战争
第一条 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 人身依附永久性地取消……
第二条 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 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 权。
第四条 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 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 买。
——“二一九法令”(1861年)
(2) 南北战争(1861—1865年)
北方:
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 3、特点:
①君主统而不治,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②议会是权力中心,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 ③内阁掌握行政权。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 对议会负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 ④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
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
3、评价: 积极性:推动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迅速走向强大; 消极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势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 使日本很快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概念解析:资本主义制度
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即资产阶级代议制,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议 会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资产阶级通过议会 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专制独裁
资本主义代议制 政体的主要形式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英国)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德国)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美国)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法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与完善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3)内阁与议会的关系:内阁对议会负责,受其监督——责任内阁制
①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此时内阁垮台
②内阁: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权力制衡
探究:英国的责任制内阁与明代的内阁有何不同?
英国的内阁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发展的产物 中国明清时期的内阁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表现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权利法案》明确规定了限制王权的条款: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2:国史学家柯麦芝说:“成百的国家,无论是新国家还是老国家, 都选择了英格兰的议会制度。”
①政治:保障资产阶级统治,避免专制独裁,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有效调 节了国内政治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经济:为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③世界: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提供了一种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发展 的范例。
高中历史课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人一下子把世界甩在了身后
英国:完成专制向宪政的转变 法国:君主专制正蒸蒸日上 俄国:彼得大帝刚游历欧洲,开始了他的半吊
子改革 德国、意大利:正四分五裂,还在期待专制王
权的出现 日本:正被封建幕府制束缚 中国:刚完成一次周而复始的王朝更替
这个小岛国,从 此将一步步走向 世界的中心,并 在下两个世纪里, 傲视全球。
政治:宣扬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 宗教:迫害清教徒 经济:实行专卖制,横征暴敛
斯图亚特王朝 House of Stuart
“君权神授”论 王权是上帝创造的 我不允许议论我的政权; 君主制是地
上最高的制度,君主是上帝的总督。 《自由君主制度的真正法律》——
“是国王创造法律,而不是法律创造国 王,国王应居于法律和议会之上,不 James I (1566-1625) 受世俗法律限制。”
英王詹姆士二世 William Ⅲ and Mary Ⅱ
“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 议会对国王的最终胜利
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在 英国的终结
标志英国资产阶级君主 立宪制度的最终确立
三、《权利法案》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阅读P21文献选读思考: 1、国王的权力在哪些方面受到限制?
政治:实施或停止法律; 经济:征税 军事:征募或维持常备军
的君主立宪制。
1689《权利法案》——限制王权 1701《王位继承法》——议会影响国王
“议会至上”原则 英国确立
君主立宪制度
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 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 发展扫清了道路。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 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了长期的政治稳定 的局面,为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根本原因:17世纪查理一世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①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② 英国人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拓展对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
③ 农场手工业得到了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农场和牧场。
④资产阶级的组成:①工厂主、商人、银行家和农场主等。
②新贵族(保留贵族头衔,从事资本主义经济的性质的经济活动)3、导火线:(1639年)苏格兰人民起义4、革命过程(1)新议会的召开:1640年,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2)内战的爆发: 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马斯顿荒原战役1644年)(纳西比战役1645年,议会军击溃王军主力,最著名的一次战役也是革命期间的转折性战役)(3)处死国王:1649年1月,查理一世。
(4)克伦威尔的统治:1649成为资产阶级的革命领袖(1653~1658)就任护国主,建立护国主政府。
(5)封建统治复辟:1660年,查理二世上台。
(6)1688年宫廷政变:玛丽,荷兰执政者威廉被立为新的国王,詹姆士二世众叛亲离外逃。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胜利结束。
(7)1689年《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确立。
《权利法案》的内容:1)不经意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2)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3)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5、意义(1)国内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为英国随后的的工业革命奠定了政治基础。
(2)国际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对封建阶级的一次重大胜利,揭开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因此它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①复杂性,曲折性②宗教色彩③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集英国资本主义的起源公元十五、十六世纪,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引发的社会、经济、思想大变革中,在欧洲人海外探险攫取了美洲、非洲、亚洲大量财富、使西欧积累了大量资本的条件下,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开始发展,英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是今日英格兰乡村的一个私人牧场,它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田园诗式的牧歌式的诗意。
而五百年前,就在这片牧场所在的国土上,却有一位善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在痛心疾首地诅咒着这样的私人牧场:你们的羊,平常多么驯良,所欲不多,而今天,据说已变为这样地贪婪和倔强,甚至吃人了,它们破坏了田地、住宅和城市,使之成为一片荒凉,这个人就是托马斯·莫尔。
自从贪得无厌而残暴的人民公敌以一条篱笆圈围了几千亩地来消灭田界那个时候起,他们逐出了佃农、或者以欺骗恫吓的手段、或者以暴力压迫方法剥夺了他们的土地,连他们私有的财产也不得幸免,要不然,以欺凌来折磨他们,使他们不得不出售他们的财产。
莫尔诅咒的这种“羊吃人”的现象在历史上叫做圈地运动,就是一部分人用暴力、欺诈、不平等协议、个人购买等方式将原来在公地制度下、属于集体耕种、集体放牧的叫做敞地的土地变成自己的私有土地,在上面办起了私人牧场,饲养成群的绵羊。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农业和经济现象?它与中世纪晚期欧洲资本主义的出现又有什么必然联系?圈地运动在英国开始于十五世纪后期,结束于十九世纪初。
英国的养羊业从十三世纪后期迅速发展,羊毛主要供出口。
十五世纪呢绒出口大增、羊毛工业的大幅度发展成为刺激圈地的最直接因素。
十五世纪七十年代,英国40个郡中有35个发生了圈地,可见波及之广。
大规模的圈地给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可想而知,其影响延续了几个世纪。
圈地运动迅速发展,将成千上万的农民驱赶出了他们自己的土地和家园,把他们变成一无所有的流浪者、乞讨者、雇佣劳动者。
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使直接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
莫尔说:男人、女人、丈夫、妻子、孤儿、寡妇、父母抱着婴儿四处流浪,当他们在流浪中把有限的钱财用光后,那么,他们除了去盗窃而遭受应得的绞刑惩罚或者去挨户讨饭以外,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可是,即使他们去流浪讨饭,他们也会马上被送进监牢里,因为他们游手好闲,可是谁也不愿意接受他们做工,虽然他们诚恳地请求。
然而,对牧羊来说,即使是大规模的放牧所需的劳动力也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大牧场和羊毛业导致小羊毛生产者的消亡。
由有产者、富人把持的英国政府,用了一系列血腥立法来压制和剥削被剥夺者,以保障社会稳定和有产者的既得利益。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24章曾对此作了深刻的分析批判。
1530年和1536年法令规定:对有劳动能力的游民一律逮捕鞭挞或系在马车后部鞭打至流血为止,再令其起誓劳动、遣送回乡;二次违抗法令者,则遭鞭打并要削去半只耳朵;第三次违法者处死。
1547年法令规定,凡流浪者在一个月之内找不到工作的,一旦有人告发就将其判为告发者的奴隶。
主人有权用锁链和皮鞭强迫其劳动,此类奴隶逃亡14天以上,则被判为终身奴隶,并要在其额头上或者背上烙上S标志,这是英文“奴隶”(Slave)一词的第一个字母。
主人有权出卖或者转让他,逃亡3次的奴隶要被处死。
若一流浪者连续3天不干活,则[被遣送回乡,在胸前烙以V标志,这是英文“流浪人”(Vagran)一词的第一个字母,并以锁链系之服役。
1563年英国政府《关于各业工匠、工人、农业仆人和徒工的立法》规定,以上各色人等,根据本立法都必须强制去受雇于任何农民,从事农业劳动一年,凡仆役没有此项证明擅自离去者,即逮捕入狱或鞭笞。
这一血腥立法被很多君主残酷地沿用着。
据说仅英国国王享利八世统治时代,被处死的失地农民就有七万多人,而这个时候,英国的总人口也才400来万人。
这是英国历史上耻辱的一页,它反映了资本在英国国内原始积累最丑恶的一面,它同英国及欧洲资本主义在国外的积累即资产阶级在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掠夺一样,是一场血雨腥风。
以剥夺自耕农生产资料为前提的圈地运动,为建立近代资本主义大农业、大牧业奠定了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赵文洪)“关于资本主义,有很多定义。
我可以把它分成两类定义:一类是西方学者的,一类是中国学者的。
西方学者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当成一种经济制度,它主要是两个基本特征:第一个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第二就是经济资源主要是通过市场来配置的,这个定义有点接近于关于市场经济的定义。
而我们中国学者的定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就是把资本主义定义为一种生产方式,但是我们中国的学者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学说,把资本主义做这样的一个基本定义,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生产方式,它的物质基础就是社会化的大机器生产,它的生产关系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所有制,这个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就是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我们认为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种人剥削人的生产方式。
”所谓资本主义大农业、大牧业就是农业资本家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进行面向市场的大规模的企业化的农业、牧业经营。
在这里,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同传统社会迥然不同的新型的阶级关系,即资本家同雇佣工人早期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
十六世纪,英国已经出现了大批大的农场和牧场。
著名学者陶内认为,到十六世纪中叶,英国的大农场制已有很大程度的发展。
在部分地区约有一半土地已转入农场主手中,约相当于佃农所占的全部土地。
另外,著名学者斯金斯在这方面也有很多记载。
比如,1547年在南莱斯特郡的一个庄园,一千亩牧场被围成两片。
1494年东莱斯特郡,有人围圈了400多英亩的牧场。
在十六世纪后半叶,某地有一牧场年租金竟达1400镑,其面积之大可想而知。
马克思进一步阐述说,一方面使农业合理化,从而第一次使农业有可能按社会化的方式经营;另一方面,把土地所有权弄成荒谬的东西,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巨大功绩。
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据估算,圈地制的经济效益是敞地制的1.5倍。
以上我们看到的是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起源,那么在工业中情况如何呢?1597年在英国出版了一本为一个叫约翰·温契康伯的暴发户写的传记,下面这一个歌谣是这个传记中描述这个暴发户所拥有的手工工场的情形的: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上二百人、排列成长行、旁有一巨室、女工共百人、户外又一屋、贫儿一百五、列坐剪细毛、不敢辞辛苦、彼皆寠人子、终日不得息、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场中供酒饭、饮食皆于是、又有一广厅、五十修剪工、各自施妙术、天衣真无缝、又有八十人、将呢加浆洗、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施、二十扞制匠、将呢折成匹。
这段歌词虽然有些夸张,但它真实的描绘出了一个早期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生动画面。
资本主义在工业中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手工工场和机器工业。
在简单协作阶段,一些商人先到市场购买大宗羊毛原料,交给一家一户的家庭手工业者,让他们梳洗纺线,纺成毛绒后商人再来收取,将毛线分给织呢的家庭手工业者,呢布织成后,商人再组织人染色、包装和出售,这些商人叫做包买商,他们割断了生产者同市场之间的联系,使之失去经济独立性而依赖于他们。
包买商给生产者发工资,生产者事实上已经成为他们的雇佣工人。
在这些分散型的手工工场里,由于生产者经常从事某一生产环节的劳动操作,技术日益熟练。
场地虽然分散各处,但在包买商组织下实现了分工合作,因此,同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相比,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了。
包买商一方面把分散的一家一户组织起来,为他们带来了就业机会,但另一方面雇主同雇工之间、资本同劳动之间的对立,几百年来,也始终存在着。
以上介绍的是分散的手工工场。
这种工场自有其优势,但是,由于生产的一些工序很需要在集中的场地内连续进行,一些资本家便开始建立集中的手工工场,于是,便有了前述那首歌谣所描述的情形。
其中描述的工序包括:检、梳、纺、织、修剪、浆、染和扞制等等。
早在十四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沿海城市的羊毛业中就出现了一些将手工业者集中在一起,分工合作,生产羊毛产品的集中的手工工场。
十六世纪的英国,此类工场不仅出现,而且还有雇佣一两千人。
这种组织制度的特点是规模大、分工细、效率高,有利于技术与生产工具的改进,因此,是近代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先驱。
集中的手工工场内,工人的劳动情况怎样?1563年英国政府《关于各业工匠、工人、农业仆人和徒工的立法》对于我们了解这个问题也许有些帮助。
凡按日计算工资或按周计算工资、受人雇用的手工匠和工人从三月起到九月止,在这些月份内,早上要在五点钟或五时以前开始工作,一直干到晚上七八点钟,早饭、午饭及喝水的时间除外,但这些时间每天最多不得超过两个半小时。
农牧业中资本主义的农场、牧场,工业中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的大量出现和存在是近代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最基本的标志。
这一过程在十六世纪前后的英国发生得最为典型,并且未曾间断地、一直向成熟的资本主义发展,因此,对近代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考察,我们就集中在了英国。
在前资本主义时代的许多社会里,都出现过具有某些类似资本主义的流通、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但是只是在封建社会末期,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我们这里所指的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形态资本主义的起源,在西欧最早发生。
资本主义起源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资本主义相对于封建主义政治上以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取代了身份关系,确立了资本主义的平等。
经济上,以高效率的市场经济取代了低效率的自然经济和管制经济,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但是,资本主义起源充满了罪恶,是血与火写成的历史。
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为什么只是在西欧才最早发育了资本主义?人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比如,中世纪西欧,尤其是英国农村,有比较充足的农业剩余物资,用来同手工业产品交换,这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结构的改善。
村民们不植棉花,故家庭纺织业主要以毛织为主,致使养羊甚多。
另外,人民有传统的肉食习惯,故而,畜牧,主要是牛羊饲养所占比重相当大,有利于同农产品和其他非农业产品之间的交换。
政治是多元的,国王、贵族、教会三者相互之间比较独立,城市和农村之间也比较独立,地方封建主割据性很强,所以,个人就可以在它们的缝隙之间来发展自己的力量,积累自己的财富,加强进行商品交换的能力,这样就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赵文洪)“资本主义起源,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进行。
正的方面,我觉得它是一个进步的历史事件,主要在哪里?相对于中世纪的封建主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它有两大优势:第一,它能够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就曾经说过,资产阶级在它统治的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面,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所有时代创造的全部的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第二点,在实现社会财产分配的公正方面,它比封建主义要强;另一方面,对西方资本主义起源这一历史事件的评价,我们要问一下,它究竞让社会和历史为它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在不同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起源或资本主义的利益,它的代价都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