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

合集下载

中国人很聪明,为什么现代科学却起源于西方?

中国人很聪明,为什么现代科学却起源于西方?

中国人很聪明,为什么现代科学却起源于
西方?
首先,需要指出现代科学的起源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历史过程。

它并不是单一国家或文化的成果,而是在不同文化和国家的贡献和相互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虽然中国古代有着众多的科技成就,但是现代科学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政治、文化和哲学条件。

在这些方面,西方与中国存在巨大的差异。

例如,欧洲在中世纪时期发生了工商业的兴起,这使得自然科学得以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而在中国,尽管有一些独特的科技成就,但在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结构下,科学的实践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此外,现代科学的发展也需要对传统思想进行质疑和挑战。

在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思想潮流为现代科学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社会支持。

而在中国,传统思想对科学的限制和束缚较为明显,例如,儒家的重视经典和尊重传统、道家的追求超自然和玄学等。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现代科学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

虽然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方,但是在当代的科技和科学研究中,中国也在不断地崛起和发展。

1/ 1。

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者其他文明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

众所周知,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科学技术上有着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也有数百种之多。

曾有中国学者在考察中国与欧洲的发展之后,提出近现代西方科学,工业革命与现代艺术是建立在中国科技、文化、体制与思想的成果基础上的。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按常理来说,中国的发展应是远远领先于欧洲其他国家而不是落后。

针对这个问题,李约瑟本人花费了多年时间与大量精力努力试图寻求这个难题的谜底。

李约瑟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得到的答案是: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缺乏实践精神,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

最特别的一点是他提出了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有力的批评了中国儒家学术传统只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

除了他本人的解答之外,后人针对这个问题也提出了数十种解释。

基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答案也不尽相同。

但在我看来,一个国家的发展是离不开经济的,而经济发达和文化以及科技的发展又密切相关的。

因此,李约瑟之谜的答案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经济是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基础,在封建时代,中国人闭关自守,大力推行小农经济,致使近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萌芽迟迟未能发展起来,小农经济本质上是排斥科学的,中国古代曾长期将一些民间创造发明斥之为“奇技淫巧”,就是这种观念的一个典型例证。

在中国领先世界时,世界上的各民族由于自然地理的原因,处于相对封闭的隔离阶段。

而当西方国家领先时,世界上各民族之间的联系紧密,交流频繁,具有相互影响性,全球化逐步提高,但中国仍处于封建社会仍旧闭关自守,统治者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切断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致使中国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家就把自由贸易作为促进国家繁荣的政策来提倡,事实上,国际贸易对于经济的发展是很有益的。

近代科学为什么产生于西方

近代科学为什么产生于西方

近代科学为什么产生于西方
其一,西方民族里的理性精神,这是来源于西方文明的祖宗-古希腊,继承了古希腊哲学思辨的逻辑善于思考问题并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

其二,西方文明属于海洋文明,西方文化与生就具有开拓性和实践性,能将认识的规律自觉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在这样一片肥沃的土壤里自然能够诞生更多的科学启蒙之光。

而我国自古就是农耕文明的过度,思想趋于保守封闭,长期处于小农封建时代,靠天吃饭的观念深入人心,缺乏探索精神,不利于科技的萌芽。

其三,至于东方民族和西方民族的智力差距基本一致,造成我国科技在近代落后的原因主要是统治阶级造成的,以泱泱大国的姿态自居,拒绝外来先进文化,固步自封。

其实中国在明代还是全球发达国家之一,但自从清执政以来为了坐稳万年江山先是在文化上打压知识分子搞“文字狱”,后来在被殖民者武力轰开大门时也不积极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不去思考变革却反而残酷镇压一系列维新变法,统治阶级的一己私欲葬送了我国在近代成为强国的机遇,倘若我国的变法维新也能向日本的明治维新一样自上而下获得广泛的支持,我国绝对在当时也能成为列强之一,也不会有后来的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

近代科学是在古希腊理性化科学的基础上诞生的,古希腊理性化科学从理论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三方面促进了西方近代科学的诞生。

儒家:13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起源于欧洲而不是中国

儒家:13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起源于欧洲而不是中国

儒家:13世纪,资本主义为什么起源于欧洲而不是同时期的中国?众所周知,资本主义起源于欧洲,但是为什么起源于欧洲,而不是中国或者世界其他地方?马克思认为,资本起源于掠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其他肮脏的东西。

”这句话说出了资本起源的本质,但是并没有解释资本主义为什么起源于欧洲而不是世界其他国家,也没有解释为什么世界其他国家国家没有产生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是由于掠夺才产生的吗?放眼当时的全球,类似的掠夺在当时的全世界几乎每一个角落都在发生,蒙古人发动了对外掠夺战争,中国也向周边国家和地区如越南,蒙古高原等发动了掠夺战争。

伊斯兰文明中也发展出了埃及的阿尤布王朝,中亚的帖木儿帝国和西亚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分别发动了对外战争。

其中阿尤布王朝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发动了对外掠夺战争,帖木儿帝国掠夺了整个中亚,甚至准备对中国发动掠夺战争。

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甚至对欧洲发动了掠夺战争,但是他们都没有能够发展出资本主义。

是因为国家小才发展出了资本主义吗?站在中国的角度看,中世纪时的欧洲国家确实是小国,甚至可以说欧洲是由小国组成的。

但是在伊斯兰文明中,除了一些大帝国之外,也存在诸多的小国如马里帝国等等。

是因为分裂导致资本主义产生于欧洲吗?13世纪的欧洲,小国林立,而各个小国内部又有各个封建领主割据一方,形成事实上的独立地位,但是同时期的印度也是如此,德里苏丹国名义上统治整个印度,但是各个割据势力呈现事实上的独立地位。

当时的中国也是呈现分裂状态,宋,辽,西夏,大理,吐蕃,回鹘等国都处于独立地位。

但是他们都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

是因为宗教信仰导致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吗?欧洲人大部分信仰基督教,但是从全世界的观点看,基督教并不比儒家思想,伊斯兰思想,印度教思想更先进。

是因为科技和经济发达导致资本主义的产生吗?尤其是中国,无论是资本主义起源之前的十,十一,十二世纪,还是资本主义起源时的十三世纪,乃至于资本主义发生之后的十四世纪到十五世纪初,中国无论在经济方面,科技方面,都超过当时的欧洲,一直到十五世纪中期之后,欧洲才逐渐超过中国。

为什么近代科学会在欧洲起源,而不是中国?-史者日记的回答

为什么近代科学会在欧洲起源,而不是中国?-史者日记的回答

为什么近代科学会在欧洲起源,而不是中国?-史者日记的回答在中国古代,是有着不少领先于世界水平的科学技术了,四大发明都说烂了,这里就不说了。

祖冲之精确了圆周率,华佗配制出麻沸散,张衡发明地动仪,针灸,珠算,十进制计数等等,都是绝对领先于世界的。

但是为什么到了近代,我们的科学发展却慢了下来呢?甚至落后于欧洲国家很大的距离,这里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政治因素。

一直到清朝末年,都是君主集权在统治着整个中国。

而对于普通人民而言,他们被封建思想长期影响,往往只想着学而优则仕,混得个在朝为官,而不愿意走自己的路。

然而西方就不同了,近代欧洲爆发了一次又一次革命,腐朽的封建思想被取缔,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这些欧洲人多数富有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其实这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政治促进了欧洲的近代科学。

第二,经济因素。

与封建中央集权配套,中国的经济制度几千年来只有一种,那就是小农经济。

在小农经济的影响下,中国人往往习惯于跟随经验总结,而不是冒昧创新。

其实纵观中国古代,所有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基于农业生产生活的现实需要,也就是说这是一种被动的创新。

而对于欧洲,则正好相反,近代欧洲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参与者更愿意通过一个自由的市场去寻求自我的实现,而不是走老路子选择种地或者从政,在市场的作用下,欧洲人更加愿意主动创新。

第三,思想观念。

中国的传统理想往往致力于教诲人民仁义礼智信和三纲五常,而不是教诲人民创造创新,甚至于为了维护这种传统观念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西方国家在这一段时期内,大力发展教育,支持航海技术发展,从而有一个更加开阔的视野,更灵活的思维,所以比中国人更能创造出有价值的科学发明。

但是,以上的这种论断仅仅是针对近代的中国而言,要知道历史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学习中不断前行,是一种迂回的曲折的上升。

中国落后的思想文化和封建制度虽然使中国在近代一度落后,但是,只要我们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努力学习并完善自己,迟早我们会再次成为世界的科技强国,事实上,我们已经走在世界强国的道路上。

李约瑟之谜独家见解

李约瑟之谜独家见解

什么是李约瑟之谜?你如何认识这个问题?李约瑟之谜是英国学者李约瑟所提出的,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得到的答案是: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

我觉得,之所以资本主义与现代科学没有起源于中国,与中国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人们所接受的思想文化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小农经济的资源限制和保守倾向,阻碍了劳动分工和科学文化的多样发展。

同时,封建时期的中国处于与外界隔离的状态,相对比较保守。

在文化方面,众所周知,冒险精神利于多元和创新,避险倾向则利于稳定和赶超。

而两千年来,儒家思想已深入人心,这些文化的核心便是规避风险、明哲保身。

中庸之道教会了人们如何安稳地生活,却扼杀了人们的创新思想。

古代的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普通民众普遍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迷信思想,上层社会的文人学士也普遍重视文学,轻视轻技,导致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缓慢与滞后。

其实,中国人并不是不聪明,也不缺乏创新精神。

在古代我们有四大发明,而在现代,已经有至少六位华人获得了诺贝尔奖。

这便是很好的证明,在智力方面,我们不比任何人差。

差的,却是所处的科学环境。

希腊哲学家通过发明逻辑体系建立了哲学思想,而中国古代却没有形成完善的逻辑思想。

这种哲学思想的不同导致了自然观的差异,进而导致了文化与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别。

科学环境的缺失,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分析一、李约瑟问题的提出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问题。

李约瑟问题其实是: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

欧洲经历了一千年宗教的黑暗时期,希腊、罗马的古代典籍也被欧洲中世纪的焚书毁灭,欧洲从阿拉伯帝国保存的希腊、罗马古籍复兴了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消化吸收了中华文明的科技与产业、体制与文艺等成就,从而诞生了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全球化地球文明。

二、李约瑟难题的两段式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三、李约瑟难题产生原因分析关于李约瑟难题,很多人归结为我们的文化原因,我认为文化只会是其中一个原因,不是全部,从文化角度看的只是一个宏观的视角,换一种说法就是文化的解释太空虚了,没有事实数据的支持,有一种诡辩的味道。

如果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就相对容易理解。

从经济学上对社会历史进行阶段划分,以工业革命为转折点,工业革命之前为前现代社会,之后则为现代社会。

在前现代社会里,社会经济的主体是农业,基本没有什么工业而言;在现代社会里,社会经济的主体则是工业和服务业,农业排到第三位。

1、看看科学技术在前现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影响。

在前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影响最主要是在农业领域,可是不管技术如何创新如何高明,农业的产出提高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在今天,单位面积的农业产出也不会比刀耕火种年代高出多少。

我之前看过这么一个统计,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里,农业部门的产出水平大概是人均500公斤小麦,这个什么概念呢,以今天的美元来衡量是300美元不到,低于联合国贫困线标准每天1美元的标准。

在整个大明王朝,GDP的增长大概是每年0.3%的水平,稍微不小心比如碰到洪涝灾害,GDP就是负增长。

论文:李约瑟难题及解答

论文:李约瑟难题及解答

李约瑟难题及解答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

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曾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他又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著名者如鉴真和尚。

中国的教育制度在唐代传到日本,唐代的教育内容和精神也支配了日本,经书成为士大夫的必读书,《左传》为大经,《毛诗》、《用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为小经。

继唐代经疏传到日本的是宋明的理学,朱子理学传到了日本。

1593年,德川家康召见大儒藤原惺窝于江户,惶窝举《大学》,《贞观政要》的要义以进,家康大为器重。

惺窝讲学以朱子为主也颇取陆象山及汉唐儒者的学说,他作有“四书”、“五经”的训名本,把儒家经典浅易化。

1601年,德川家康设学校于伏见圆光寺令僧俗入学,是为德川氏立学之始。

以后又建弘文馆、立孔子庙大小藩主都分别模仿幕府,设学校于藩城。

汉籍教科书通行的丢“四书”、“五经”、《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通当纲目》等。

总体来看,日本德川时代,儒学普及于中等社会。

除了儒家学说和思想传到日本外,中国的佛教思想也传到了日本,并对日本产生了很大影响。

日本佛教以中国为母国,唐有什么佛教宗派,日本佛教便有相应宗派。

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被日本人称为“日本律宗太祖”、“日本文化的恩人”。

2.对朝鲜的影响中国的儒家学说早在朝鲜史上的古朝鲜时期(公元前5世纪一公元前1世纪中叶)就输入了朝鲜。

三国时期(公元前l世纪中叶一7世纪中叶),朝鲜三国从不同渠道大规模引人中国文化:高句丽从陆路传人儒教,以汉儒的典章制度为重点;百济从海路传人中国南方文化,吸收了六朝的多样性学术思想;新罗则是经过高句丽、百济间接地吸收中国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题表述
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
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政治、体制、经济角度
1、封建社会不断强化的中央集权统治对科技的束缚愈来愈严重 4 、缺乏交流与交通
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末期严重地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封建时代的末期,我国缺少与外部周边国家的交流,知识很难传递,再加上我们当时国内的交通很不发达,即使有一部分人在搞一些研究,但总是单兵作战,无法协同对科学的发展起协同的作用。

5、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知识分子结构的不合理
“所有这些问题(李约瑟难题)的答案,首先要到不同文明的社会结构中去寻找,到知识分子结构和经济结构里去寻找。

” [5]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同时还是一种社会建制,一种生产力。

马克思、恩格斯在多侧面、多层次考察科学、揭示科学的本质,特别是他们开创了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研究。

马克思认为,大工业把科学并入生产过程,要求自觉应用科学,科学成了一种生产力,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恩格斯指出,科学要归功于生产的、比生产要归功于科学的要多得多;社会的技术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思想,文化,哲学角度
1、缺乏古希腊科学哲学思想 2 、缺乏解放普通劳动者的发明思想 3 、迷信落后和重文轻技思想阻碍了科技发展 4 、古代中国和希腊的自然哲学的不同 [8] 古代希腊和中国神话都包含有共同的宇宙观概念。

但是在公元前一千年从神话到自然哲学的转换,两个文化不同的宇宙神话导致了两个文化的自然科学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

希腊观念以一个永恒的第一动因或外在的造物主为特点,所以希腊自然科学的动力就是去发现造物主设下的宇宙秩序的规律。

中国自然哲学的主要动力是在系统内寻找有机联系,而任何外在的原因是很难设想的,从而导致中国对自然和谐与自然变化有深邃的哲学理解。

5 、双方文化核心的差别6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科学本身所需的角度
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主要是工匠文明 3 、科技结构自身缺陷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

中国古代科技过分强调实用性,很少理论探讨,没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科技的传播和发展是封闭的4 、经验技术相对于科学技术的严重不足. 5 、数学的不足
中国在宋朝以后,遭受了蒙古人的侵略,经济与科技文化遭受极大破坏,后来,朱元璋建立明朝,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稍有恢复,又被满清侵略至灭亡。

中华文明两次中断,才是李约瑟难题的根本原因所在。

2、中国现代经济的政治-经济周期
周而复始的经济波动。

究其原因,政策(主要是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导向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使经济出现与正常波动表现特征差异很大的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从1953年起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我国共经历了5个经济周期。

从1977年到现在,又经历了5个周期。

在前5个周期中,曾有三次“大起大落”。

每次“大起”,GNP增长率的高峰都在20%左右(1958年为23.1%,1964年为16.6%,1970年为19.1%)。

1977年后,曾有四次大起,GNP增长率的高峰明显下降,但仍然较高,均超过了10%。

1952-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经济高峰;1954-1955年,反冒进运动,温和衰退;1956年,中共八大会议,经济高峰;1957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温和衰退;1958-1959年,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八大会议,经济高峰;1960-1962年,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七千人大会,经济严重衰退,大饥荒;1963-1965年,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经济高峰;1966-1968年,文化大革命高潮,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经济严重衰退,停工、停产;1969-1970年,党的九大,经济高峰;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经济衰退;1975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经济高峰;1976年,“反击右倾翻案风”,经济严重衰退;1977-1978年,党的十一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经济高峰;1979-1981年,经济衰退、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1982-1985年,党的十二大,经济高峰;1987-1988年,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经济衰退;1992-1993年,党的十四大,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经济高峰;……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存在明显的政策周期,且与经济周期变动呈一致性特点,中国的政策总是不断变化的,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国经济波动的根源主要来自于两个冲击,包括“政治动员冲击”和“政治命令冲击”,前者直接引起经济扩张,后者直接引起经济紧缩。

政策反复变动的原因是中国国情限制因素的现实性与领导人发展目标的主观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在我国的经济运行中,我们时时都可以感受到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力量。

其主要原因在于,经济与政治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我国的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在大部分时间是合二为一的。

政府是公有制产权所有者的最有权威的代表。

各级政府作为国营企业的代表主导着投资需求的总趋势,放开缰绳的是政府、拉紧缰绳的也是政府。

而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的经济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意义尤为深远。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天赋要素、技术、偏好以及制度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四大要素。

制度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产生激励作用,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是为了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套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的行为规则,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

以前经济政策仅仅是作为一种外生变量在对经济波动起作用。

将经济政策纳入到经济波动的内生变量,就有助于深入考察政策周期与经济波动的相互关系;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政府在经济衰退期使用反方向的刺激经济的政策手段;为什么在经济过热时期政府运用紧缩性政策来抑制经济的不正常发展。

有助于理解为什么我国经济波动呈现出“大起大落”、剧烈震荡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