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景区淡季营销现状与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最新青海湖旅游景区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最新青海湖旅游景区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青海湖旅游景区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作者xxxx------------------------------------------日期xxxx青海湖旅游景区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2013级英语师范李海燕摘要:青海湖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比较著名的景区,因为它湛蓝的湖,尽管它没有沿海地区的条件好,交通不怎么便利,但它每年还是会引来大批的游客。

本文主要讨论青海湖的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并分析景区现存的一些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关键词:青海湖;旅游六要素;解决与发展一、青海湖简介及现状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青海湖又名“库库淖尔”,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

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

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海拔3600~5000米之间。

青海湖是我国最美的湖泊,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宝库,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9年青海旅游网开展了一项关于“中外游客最想去青海的哪个地方?”的调查,结果显示青海湖景区位居榜首。

如此之桂冠和中外人士向往,使青海湖成为青海的招牌景点。

然而,青海湖景区也有很多不完善的的地方,比如说,出行必需的交通、游人所依赖的旅游节说体系等等。

二、青海湖景区“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利与弊 (一)吃当我们到一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不仅是那里的景色,还会想到那里的特色小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青海湖景区有很多特色小吃,如羊肠面、锅馍馍等;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也越来越注意健康饮食。

2023年青海省旅游行业市场营销策略

2023年青海省旅游行业市场营销策略

2023年青海省旅游行业市场营销策略青海省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是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提高青海省旅游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以下是一些市场营销策略的建议。

1. 品牌推广:通过建立强大的品牌形象,向游客传达青海省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魅力。

可以通过一系列广告宣传活动、推广素材(如短视频、图文报导)等方式,增加公众对青海省旅游产品的认知度和兴趣。

2. 多渠道宣传: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积极推广青海省旅游资源。

建立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发布旅游信息、景点介绍、旅游攻略等内容,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并分享给他们的朋友。

此外,与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等合作,扩大市场覆盖面。

3. 个性化定制:根据不同游客的需求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旅游套餐和服务。

可以开发各种主题旅游线路,例如文化考察、户外探险、生态旅游等,吸引不同类型的游客。

此外,还可以为游客提供定制化的旅游服务,如特殊饮食需求、导游陪同等。

4. 培养旅游人才: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

培养专业的导游和旅游讲解员,他们可以向游客传授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旅游信息,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服务,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5. 寻找合作伙伴:与其他旅游目的地、旅行社、酒店和航空公司等合作,共同开展促销活动和推广。

联合推出优惠套餐、联合营销活动等,吸引更多的游客选择青海省作为旅游目的地。

6. 发展特色旅游产品:挖掘和开发青海省独有的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如开发高原特色的旅游项目,推出高原健康养生旅游、牧民生活体验等特色产品,吸引游客的兴趣和好奇。

7. 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健全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与游客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及时回复客户的咨询和投诉,提供快速、高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邮件、短信等方式保持与客户的联系,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和优惠。

8. 深入海外市场:加大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和拓展,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来青海省旅游。

参加国际旅游展览会、派出推广团队到海外市场宣传青海省的旅游资源,与海外旅行商合作,开展市场推广活动。

青海省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

青海省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

青海省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青海省的旅游业逐渐兴旺起来。

与此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旅游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旅游现状1. 自然景观丰富多样。

青海省拥有祁连山、祁连山脉、可可西里等自然保护区,以及青海湖、茶卡盐湖等著名景点。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2. 民族文化独特。

青海省是中国西北地区的民族聚集地,拥有藏、回、蒙古等多个民族。

这些民族的独特文化吸引了许多游客。

3. 旅游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虽然青海省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旅游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交通、住宿和餐饮等方面存在问题。

4. 旅游宣传力度不足。

青海省的旅游宣传力度相对较低,许多人对青海的旅游资源了解不多。

二、对策研究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交通、住宿和餐饮等基础设施,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2. 加强旅游宣传。

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包括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加大对青海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提高游客对青海旅游的认知度。

3. 发展生态旅游。

青海省的自然景观独特丰富,政府可以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让游客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保护环境。

4. 加强旅游产业的培养和发展。

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培养旅游行业的人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旅游服务的水平。

5. 推动民族文化旅游。

青海省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政府可以通过举办民族文化节、演艺表演等活动来推动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度。

青海省的旅游业在发展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旅游宣传和文化推广,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推动青海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青海湖景区淡季营销现状与对策研究

青海湖景区淡季营销现状与对策研究

青海湖景区淡季营销现状与对策研究营销现状与对策研究一、引言青海湖景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的人文历史而闻名。

然而,由于季节性因素的影响,青海湖景区在淡季面临着游客数量减少、旅游收入下降等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青海湖景区淡季营销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青海湖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状分析1. 游客数量减少:由于青海湖景区的季节性特点,淡季游客数量明显减少,导致旅游收入下降。

2. 旅游产品单一:目前,青海湖景区的旅游产品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和特色,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3. 宣传力度不足:在淡季,青海湖景区的宣传力度不足,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和渠道,导致游客知晓度降低。

4. 竞争对手增强:随着其他旅游景点的不断发展,青海湖景区的竞争对手逐渐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降低。

三、问题归因1. 市场需求变化: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旅游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需要创新和升级旅游产品。

2. 管理水平不高:景区管理水平的不足也会影响游客的满意度和回头率。

3. 政策影响:国家旅游政策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波动也会对景区的发展产生影响。

四、对策提出1. 产品策略:开发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如文化体验、亲子互动、生态旅游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 服务质量提升: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包括导游服务、接待服务、安全保障等,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回头率。

3. 加强宣传推广:利用互联网、旅游杂志、电视广告等渠道进行宣传,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价格策略:根据不同季节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5. 合作共赢:与周边景区、旅游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6. 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新的旅游模式和发展方向,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五、结论青海湖景区淡季营销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解决,包括产品策略、服务质量提升、宣传推广、价格策略、合作共赢等。

同时,需要不断创新发展,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推动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青海湖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

青海湖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

青海湖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青海湖作为青海景区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已经逐步成为青海旅游的支柱,将青海湖景区打造成为一个优秀的景区,浅谈青海湖的开发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青海湖开发现状建议对策一、青海湖的自然地理概况青海湖位于青海高原的东北部,地处北纬36.25°~38.33°,东经97.83°~101.33°[1],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青海湖是国家AAAAA级国家自然景区,流域深处内陆,属典型的高寒干旱大陆性气候,青海湖流域面积296600km2,湖面海拔3200m,湖泊形状近似向西北张开的喇叭,西宽东窄,长约109km,南北最宽为65km,最狭窄处约20km,年平均气温-14~17℃,平均年降水量为340mm[1.2]。

入湖的河流有40余条,主要有布哈河、巴戈乌兰河、倒淌河等,其中以布哈河最大。

青海湖作为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和重要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价值。

二、开发现状1、青海湖中有5 个岛屿,即海心山、三块石、沙岛、鸟岛和海西山(即鸬鹚岛) . 最有名的当属鸟岛. 鸟岛位于湖的西北端,距西宁市280km. 鸟岛全长1500m ,是亚洲特有的鸟禽繁殖所,是我国八大鸟类保护区之首. 每年3~4 月,从南方迁徙来的雁、鸭、鹤、鸥等候鸟陆续到青海湖开始营巢. 5~6 月间鸟蛋遍地,幼鸟成群,热闹非凡,此时岛上有30 余种鸟,数量达1615 万余只. 7~8 月间,秋高气爽, 群鸟翱翔蓝天,历来是青海湖旅游的不可放弃景点,青海湖景区现有的旅游内容,以自然观光(观湖和观鸟) 为主,也有少量其它形式的活动,如湖东沙漠游、原子城、少数民族风情体验等,但游客人数寥寥[3.4 ] . 许多游客,特别是省外游客的旅游形式多为一日游. 由于要在一天之内往返西宁市住宿(西宁到鸟岛的往返路程约560km) ,行程十分紧张. 尽管在环湖个别景点建有宾馆和活动设施,但或者因为价格偏高,或者因为特色不显著,选择过夜的游客并不多. 停留时间短、休闲娱乐项目少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区旅游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为了丰富旅游内容,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有的旅游开发商拟在青海湖放置一艘7000 吨级的豪华游轮,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2024年青海省旅游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青海省旅游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青海省旅游市场分析现状引言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青海省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旅游热门目的地之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本文将对青海省旅游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旅游业的潜力和发展方向。

1. 青海省旅游资源概述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其中,青海湖、祁连山、茶卡盐湖等自然景观深受游客喜爱,同时还有古寺庙宇、藏族文化等人文景观,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2. 青海省旅游市场现状2.1 旅游市场规模近年来,青海省旅游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数据统计,过去五年内,青海省接待的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均保持年均增长率超过10%的水平。

2.2 游客特征青海省的游客主要来自全国各地,同时也吸引了部分国际游客。

游客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青海省作为旅游目的地,对自然景观和户外活动充满兴趣。

•民族文化热潮:青海省的藏族文化深受游客喜爱,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藏族传统文化和活动。

•自助游增长: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自助游,自由度高、特色体验多的旅游方式受到青睐。

2.3 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青海省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相对较为丰富。

除了传统的景点观光之外,还有徒步、骑行、摄影等特色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对旅游体验的需求。

各级政府和旅游企业也在加大对旅游服务质量和产品创新的投入,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 青海省旅游市场存在问题尽管青海省旅游市场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3.1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景区、乡村旅游地等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3.2 旅游服务质量不稳定尽管青海省的旅游服务质量总体上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导游服务水平不一、部分景区管理混乱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培训。

3.3 旅游营销手段有待改进青海省在旅游营销上的投入和创新相对较少,需要加大营销力度,提升青海省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青海省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

青海省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

青海省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青海省作为中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本文通过对青海省旅游现状的分析发现,青海省旅游业具有独特的优势与特色,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景点开发不平衡、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建议,如加强景点规划和开发、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服务质量等。

我们展望着青海省旅游业的未来发展,希望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进,让青海的旅游业更加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青海省旅游业未来可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机遇。

【关键词】青海省旅游现状、优势、特色、存在问题、对策建议、未来发展展望、背景介绍、研究意义、总结回顾、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青海省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而闻名于世。

青海湖、茶卡盐湖、可可西里、塔尔寺等景点备受游客喜爱,成为了旅游者心中的“打卡”地。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青海省的旅游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政府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青海省旅游观光。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民俗文化受到冲击等问题日益凸显,亟待解决。

对青海省的旅游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对于促进青海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青海省的旅游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推动青海省旅游业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1.2 研究意义青海省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丰富的人文历史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

本文旨在对青海省旅游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推动青海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研究青海省旅游的意义在于通过深入了解其现状和问题,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可行的发展建议,促进青海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青海省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

青海省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

青海省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青海省作为中国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包括三江源国家公园、祁连山、青藏高原、湟水河流域、藏传佛教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旅行和探索。

但是,青海省旅游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旅游体验质量不足、交通不便、景点开发不合理等。

因此,本文将从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分析青海省旅游的发展情况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1.旅游市场规模较小目前,青海省旅游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旅游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市场占有率不高。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共接待游客6886.9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759.02亿元,同比增长12.2%。

但是,与中国其他一些旅游热门省份相比,青海省的旅游规模较小。

2.旅游资源丰富多样3.旅游开发不均衡青海省的旅游开发并不是很均衡。

在一些旅游热点城市和景区,旅游业已经比较发达,但是许多其他城市和景区的旅游资源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4.旅游设施和服务不完善青海省部分地区的旅游设施和服务还比较简陋和落后。

例如,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酒店和餐饮服务提供水平不高,旅游信息咨询不足等,这些都会影响旅游者的旅游体验。

1.优化旅游资源布局为了更好地开发青海省的旅游资源,需要优化其资源布局,均衡开发各地区的旅游资源。

例如,加强对农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的投资,提高农村民宿等旅游服务设施的水平,同时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2.提升旅游体验质量为了提高青海省旅游的体验质量,需要加强旅游地的管理和整合资源。

例如,加强旅游景点的保护和规划,提高景点的设置和导览服务质量,加强旅游文化的宣传和传播。

可以推广乡村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3.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青海省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需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例如,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更多公路、火车站、机场等,促进旅游市场的拓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景区淡季营销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湖作为景区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已经逐步成为旅游的支柱,将湖景区打造成为一个优秀的景区,使湖景区在淡季不淡,增加经济效益,并带动其周边产业链,湖景区必须在根本上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进行营销变革,在湖景区进入淡季之后,根据湖的气候变化,并结合事件营销、差异化营销、价格调整等手段,大力发展季节性传统特色旅游,构建完善的营销战略体系,树立湖自己的旅游品牌形象。

建立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科学选择专业人才打造具有战斗力的营销团队,才能扭转目前景区淡季现状。

【关键词】:湖景区;淡季;营销现状;对策随着近几年消费者经济慢慢有所结余,旅游日渐成为每年必备活动,旅游行业日渐崭露头角。

消费者旅游思路日渐成熟,有些人也渐渐避开旅游高峰出游。

表现在他们对于旅游意义的真正追求,把旅游视为是一种放松心情的自然活动。

消费者的这种行为要求景区在旅游淡旺季做出相应的营销思路,在旅游旺季高峰时期接踵摩肩,淡季则是门庭冷落,进入淡季,景区常常是墨守常规,不进行宣传,以消极态度对应淡季。

1、淡季因素对湖景区发展的影响1.1旅游淡季的概念淡季界定所谓“淡季”,在概念上来看,是相对于旺季而言的,是指目标消费者群体由于受消费习惯影响随季节性变化而产生的需求变化。

首先从时间上来看,湖的淡季是每年的9月至次年4月初,在淡季期间,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湖景区开始压缩各项开支,停止营销活动,撤下宣传广告,甚至是放假。

旅游业是一个淡旺季非常明显的行业。

进入淡季,业务量下降,人员闲置,市场份额与旅游旺季时期相比明显下降,有时候景区甚至会出现亏损的现象,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1.2淡季因素对湖景区发展的影响在旅游产业带中“游”是中心环节。

有吸引力的景点景区是吸引人们出游的关键。

由于气候、地域、节假日等自然与非自然因素的制约,旅游在不同时段呈现出差异性。

在旅游淡季,景区销售明显下降或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进入淡季之后湖景区可以说是在惨淡经营,几乎所有项目处于停滞状态,人员闲置,与之相应的食、住、购、娱等都处在一个无需求状态,湖景区就目前来说,在淡季几乎看不到任何营销方式,能够做到的只是票价的下调,人员的闲置,设备的闲置导致老化的加速,但是在淡季人员工资、机器设备维修、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相应的投入,就短短的旺季收入无法满足长久淡季的投入,这种入不敷出的状况导致资金紧,人员无法稳定,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景区的整体发展。

1.2.1淡季对于湖景相关产业链的影响当湖景区每年进入淡季之后,客流量急剧下降,直接并间接影响到与湖相关的各个环节,首先是影响到旅行社,旅行社是景区最主要的合作者,也是游客的主要来源。

当湖景区进入淡季之后,旅行社相应的也在接待量上面下降,导致旅行社效益下降,对于旅客的指向性就不高,不能够主动带客去湖。

其次是餐饮行业,由于淡季的到来,景区的部分餐饮店开始纷纷进行压缩,精简人员,服务质量更不上,导致有些餐饮店关门,等到旺季在临时开放,这样没有长期的经营理念,就无法提供优质服务,导致旅游对于食宿的不满意。

1.2.2淡季对湖景区人力资源方面影响在湖景区进入淡季之后,也是人才流失的主要时期,旅游景区属于一个服务性行业,要求对游客要服务周到,尽心尽力。

有很多大学生认为,十几年寒窗苦读,终于盼来了大学毕业,他们对前途充满希望,从毕业那刻开始,他们认为就意味着幸福生活的开始,而通常湖景区在进入淡季之后,各项收支进行缩减,人员闲置,工资待遇相应有所降低,加之湖在进入淡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环境气候不好。

面对现实,因为他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期望过高而最终导致失望,继而导致人才的流逝,因此景区就走入了每年都在招收人才,每年都在流失的恶性循环,人才留不住,导致营理念得不到更新,建立不了强有效的营销团队,那么很多事情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湖进入淡季时对于人力资源方面影响很大。

1.2.3淡季对湖景区基础设施方面的影响当湖景区进入淡季之后,从整个景区来看,人们的思想进入一个消极时期,从而忽视了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往往湖景区在考虑需求功能、维护运行、成本效益等方面不够重视,就目前湖景区来说,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分散,由于距离、地形、地质等因素,无法建立如同城市一样的市政工程设施。

由于淡季因素,收入急剧下降,但换需要维持正常的运营,因此对于湖周边的管道维护不到位,导致老化,排水不畅,不能够强化综合排灾能力,淡季期间收入的下降,人员的流失,造成设备的维护不到位,建设更不上,如湖博物馆,由于资金因素,始终不能扩大,无法凸显湖周边的名族文化历史,鸟岛的建设也是更不上步伐,海心山始终没有完全开发出来,基础设施完全跟不上。

2、湖景区淡季营销现状在客户上面,我们可以将旅游者分为三种类型:单位公派旅游、消遣度假性质旅游、家庭旅游。

单位公派旅游是出于工作和业务的需要,不受淡旺季的影响,消遣度假型的他们也由于家人一起旅游的,他们的周期较长,时间选择上面比较宽松,不太受节假日的影响。

但是真正对于旅游淡旺季形成重大影响的是家庭旅游。

几乎所有的人员都是利用带薪假期时间外出旅游。

另一点就是旅游景区的气候条件也是选择季节性旅游的重要因素。

2.1由于地理因素季节气候差异大湖在省东北部。

离约200公里,海拔为3200米。

它的周长360公里,面积达4583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

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间。

举目环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湖紧紧环抱其中。

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湖,就像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虽然湖景区景色优美,但是由于其独特的高原大陆性气候,造成湖景区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

这种气候造就了湖景区旅游周期短,淡旺季界限分明。

造成了湖在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无法加以充分利用其优势资源。

2.2营销观念滞后,淡季营销意识不强没有不好的景区,只有不好的营销,传统旅游淡季到来后,大家都认为潜在游客暂时不再会来景区旅游,参团或自驾,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达成目标。

这样做的结果直接导致销售业绩愈来愈低,而景区却往往把它归结为旅游淡季来临的原因,结果是下一个淡季到来时企业愈加不努力,如此陷入一个“淡季”无销售的恶性循环之中。

因此,旅游企业应牢固树立“销售无淡季”的意识,唯有思路,才有出路,做旅游市场更是如此,万万不可消极应对。

旅游景区认为游客不会来景区旅游,感觉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达成目标,所以减少市场开发力度,不去征询客户意见,经营战略僵化,周而复始,造成恶性循环之中。

尤其在湖在冬季、春季气温底,气候环境造成景区资源的缺失,更加剧了淡季无人的景象,针对这种情况,景区营销部门在淡季营销的问题上要重新理顺思路。

其实近几年有些旅游景区已经开始呈现淡季不淡的现象,所以只要细心挖掘,在湖以及周边细心寻找突破点,加以开发,破除淡季思想。

2.3营销目标单一, 追求短期销售目标单纯的将游客接待数量和旅游收入指标作为主要标准,缺乏对旅游服务质量、当地居民的满意度及当地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共同发展。

在旅游旺季,进行单一项目的开发,游客满意度下降,当地居民生活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景区没有把握旅游产品、旅游价格、旅游销售渠道、旅游产品促销之间的关系,没有根据游客的旅游需求选择适当的推广对策、促销载体等,使旅游市场营销战略与计划停留在初级阶段。

景区在规划中为了追求目标而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活动中,只能形成短期的旅游高峰,难以持久。

这种短期的高峰时的景区的接待基础设施带来挑战,降低了旅游者的满意度,同时当地居民也无法从湖旅游中的到实际长远的2.4景区的形象不鲜明、营销深度与新颖度较差旅游景区形象,主要指旅游者对旅游地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识和评价,一种综合性的判定。

景区的整体形象决定着市场的现状和发展。

运用准确的判定,明确的市场定位和发展目标、独特的优势资源,促使潜旅游者充分认识该景区,在湖的开发过程中没有更深层次的去挖掘其涵,如生态涵、文化涵等魅力项目。

不断拓展与挖掘,可以提升景区的附加值,保持长生不衰持久竞争力。

而目前景区缺乏个性,形象混乱,不明确;信息传播手段要么比较单一,缺乏成效,要么混在一起,传递不同的声音和形象。

如湖为藏传佛教徒心中的圣湖,有着丰茂的草场,神秘的藏族文化,美丽的鸟岛等,但是比邻的更是藏教的圣地,更加神秘,有着更多的圣湖、圣山,这样的形象不可避免与其它地区有着一定趋同性和相互替代性。

旅游总是和文化有着紧密联系,没有文化的旅游是单一的,景区的营销一定要突出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

藏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前藏与后藏文化的差异等特色文化资源。

3、湖景区淡季营销对策“淡季营销”是由本土管理学大师史光起先生创建的一种市场营销活动中应用的营销理念与操作方法。

旅游的发展不能背离市场营销,目前旅游市场呈现出以品牌、质量、享受、普及、多层次与差异化等趋势,这些呈现出的新特点,有助于景区旅游从实际出发,顺应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调整旅游营销策略,推动其健康持续发展。

3.1发展特色季节性旅游3.1.1发展季节性传统特色的项目在鸟岛、海心山观赏等,在冬春两季可以开展一些环保游,徒步游,滑冰项目,狗拉雪橇项目等等,这样可以克服其气候差异带来的短板,让更多更新的项目吸引旅游者,既可以让淡季也有其旅游市场,也可以给客户不同的体验与享受。

可以修建一些民俗小屋,种植松树,保护好植被,冬天可享受浴,欣赏湖日出日落的美景,享受自然风光,感受安详中心灵的宁静,感受超尘的安逸。

在旅游方式上面根据淡季季节特点可定制自驾旅游,驾车旅行作为自助旅行方式中的一种选择,可以考验人的意志、挑战极限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景区可以帮助游客事先预定好住宿和用餐,在出游途中安排领路的导游和专业的车辆修护人士,以保证车辆和旅游过程的安全。

还可以考虑组织专人策划制作自驾游线路,每月主推一条自驾游特别线路。

3.1.2景区进行差异化营销与事件营销景区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上面首先要建立在不同类型顾客的理解基础之上,而不是策划人员的理解之上。

景区的策划人员必须要了解和分析各类游客的出游动机和消费特点,分析景区的项目、产品是否适合游客,并挖掘其景区中吸引点。

同时考察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如何认知湖的,了解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并明确本地区的竞争对手如何认知的。

最后独创的提出湖景区的消费者利益点和目的地品牌和形象特点。

资源信息的传播也要围绕着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来进行。

了解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的接触途径,判断决策过程最能影响旅游者因素,运用恰当的形式适当的时间来传递和沟通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