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合集下载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
易壁垒,实现贸,形成了以美国为中 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二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地位,原有 的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德、意、日等战 败国国内经济百废待兴,美国在国际贸易和金融 方面确立了统治地位,且掌握着世界上最丰富的 外汇黄金储备。在这种背景下1944年夏召开了联 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这 一体系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 (1)积极作用: ①此体系的建立,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 的标准和基础,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 面,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②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
持 了连日以来的下跌势头,次日,欧洲、亚太地区 的股市都反映强烈,股指纷纷下挫,中国上证 (上海证券)指数也比前日下跌了104.43点。 假如你是国家领导人,请拟订一下我国应对这一 挑战的措施。
答案 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应该因势利导,趋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
(2)坚持对外开放,本着“引进来,走出去”的 原则,引进外国资金、技术和企业,学习先进技 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增强企业国
化迅速发展,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丰富了 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对 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存在着 发展的机遇。
一、二战后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体系的重建 1.
(1
(2)建立: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 会议,通过了 《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 (3
特权福利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
【专题概述】 在国际经济方面,二战使人们 认识到建立有效管理机制,稳定世界经济的重要性, 在美国倡导下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为支撑战后世界经贸关系的三 大支柱,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体系。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 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使生产要素实现了合理流动,各 种资源在更大空间的生产领域优化配置,实现了优势 互补、相互促进。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经济全球

初中历史专题十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初中历史专题十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由美国“一枝独秀”到美国、欧盟、日本“三足鼎立”1.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90年代新经济的出现(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原因:战时资本积累,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科技的进步特点:经济发展快,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为支柱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增加,跨国公司飞速发展。

2.西欧经济的发展:(1)原因: 美国的扶持:为对付苏联,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2)欧洲共同体——欧盟的前身:(1967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欧洲共同体;(3)欧盟:成立的时间:1993年1月1日(世界最大经济体);欧盟的相关政策(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逐步使用单一货币“欧元”(1999年1月成功启动);欧盟的性质:区域性的政治经济组织;目标:朝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

(4)中国如何发展与欧盟的关系?抛开意识形态的分歧,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现双方的全面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日本的崛起(1)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①特点: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美国之后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②原因:二战后美国扶持: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科技成果,发展教育和科技。

实施“科技立国”政策,4.西欧和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都有美国的扶持;都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都采取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5.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抢抓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6.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策略:,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成为高考的考查热点,建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2.中国与区域经济集团的关系,与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的关系。

3.在全球化趋势下,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考纲要求: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史论共享:1.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为了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除了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外,美国还致力于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尽管美国拥有特殊地位,但三大支柱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认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3. 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世贸组织的一些决策,对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具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它的发展,意味着世界贸易自由化将在相互妥协、互相监督、尽量有序的基础上进行。

高考历史10单元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1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考历史10单元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1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第10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框图概览·线索归纳]——————————【认读导引】一个核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两大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

三大线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金融、贸易体系的形成,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演变,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第21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美元帝国”——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2)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3)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规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

2.标志: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召开。

3.特征(1)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

(2)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4.两大机构⎩⎪⎨⎪⎧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稳定国际汇率,提供短期贷款。

②世界银行: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5.影响(1)对世界: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对美国: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30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

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

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出现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易壁垒,它们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

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从废墟中恢复,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

——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二、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1.原因(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

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彼此消长。

在二战至今不到六十年的时间里,世界经济格局却发生了三次重大演变: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的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

总之,在战后短短的50多年中,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过程。

每一次演变都给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第一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战后初期至70年代)1原因: 战使西欧各国遭到严重削弱,美国远离战场,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在战争中通过贷款、出卖武器、后勤物资等,获取了大量财富。

战后,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美国资产阶级还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扩大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2表现: 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到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

黄金储备也最丰富。

在战后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的情况下,美国将美元appearance of the weld appearance quality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project must not have a molten metal stream does not melt the base metal to weld, weld seam and heat-affected zone surface must not have cracks, pores, defects such as crater and ash, surface smoothing, weld and base metal should be evenlysmooth transition. Width 2-3 mm from the edge of weld Groove. Surface reinforcement should be less than or equal to 1 + 0.2 times the slope edge width, and should not be greater than 4 mm. Depth of undercut should be less than or equal to 0.5 mm, total length of the welds on both sides undercut not exceed 10% of the weld length, and long continuous should not be greater than 100 mm. Wrong side should be less than or at 0.2T, and should not be greater than 2 mm (wall thickness mm t) incomplete or not allow 7.5 7.5.1 installation quality process standards of the electrical enclosure Cabinet surface is clean, neat, no significant phenomenon of convex, close to nature, close the door. 7.5.2 Cabinet Cabinet face paints no paint, returned to rusted, consistent color. 7.5.3 uniform indirect gap from top to bottom, slot width <1.5mm 7.5.4 adjacent Cabinet surface roughness is 0. 7.5.5 the cabinets firmly fixed, crafts beautiful. 7.5.6 Cabinet surface gauge, switch cabinet mark clear, neat, firm paste. 7.5.7 Terminal row of neat, is reliable, the appearance is clean and not damaged. 7.5.8 cables neat and clean, solid binding, binding process in appearance. 7.5.9 the first cable production firm, crafts beautiful, clear signage does not fade. 7.5.10 fireproof plugging tight, no cracks and pores. 7.6 7.6.1 of the standard electrical wiring quality technology cable a, the multi-core wire bunch arrangement should be parallel to each other, horizontal wire harness or wire should be perpendicular to the longitudinal multi-core wire bunch.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wire harness and wire harness symmetry, and asclose as possible. B-core wiring harness into round, multi-core wire bunch used g wire binding, fastening与黄金挂钩,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时空坐标】【主干知识】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必修二第六单元、第八单元)(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及评价(1)新变化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控,20世纪50—60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采取政府干预与市场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

②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③第三产业得到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第三产业兴起,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

④美国“新经济”的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2)评价:其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对生产力仍有很大的容纳度,还处于上升发展时期。

3.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必修二第七单元)(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必修二第八单元)(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内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世界银行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3)特征: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4)影响①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高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
(1)概况: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

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

(2)原因:通过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横财,实力强大。

而欧洲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处于普遍衰落的时期。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
(1)概况: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演变。

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2)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

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
(1)概况: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加速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

(2)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1 页共1 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背景①“二战”使西欧实力大为削弱,而美国实力大大膨胀,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②美国企图取代英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③吸取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二战”的教训2、内容:规定美元与黄金真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的汇率和比价;3、作用:①积极作用:布雷顿林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结束了战前国际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②消极作用:它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相当长时间内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满足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成为美国扩张的工具。

4、解体⑴原因:①70年代,西欧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美国,其商品大量涌入美国,美国的贸易逆差出现并不断扩大②美国在经济上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如马歇尔计划等)和军事上的扩张政策(海外开支大),加剧了美元流向国外,增加了美国经济负担。

③美国的黄金和外汇储备大幅度下降,美元的实际贬值加剧⑵说明:①其建立标志着美国全球霸权的兴起,崩溃则反映了美国全球霸权的相对衰落②兴衰变化的实质基础在于经济的发展变化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1、原因:①根本原因:现代科技的发展的结果。

②国际环境:国际政治走向缓和,经济竞争日益加剧。

③实际需要: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客观上要求经济互补。

2、欧洲联盟⑴成立:①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④欧洲共同体成立后,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外贸政策,共同体还实行了共同的农业政策。

还朝着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和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⑤1991年,欧共体通过《欧洲联盟条约》,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⑥1993年欧盟正式诞生。

欧洲一体化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和军事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框图概览·线索归纳]————————【认读导引】一个核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两大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

三大线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金融、贸易体系的形成;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演变;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第22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美元帝国”——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识之士主张建立有效的机制,以稳定世界经济。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3)美国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权。

2.形成(1)确立:1945年,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2)特征: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

3.意义(1)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的对外经济扩张。

(2)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30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

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

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出现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易壁垒,它们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

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从废墟中恢复,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

——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1.原因(1)贸易保护主义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也是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加深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们认识到加强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2)美国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以有利于其商品输出。

2.建立: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

3.宗旨: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4.职能:是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起了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5.影响: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关贸总协定实际上是一个“组织”,是一个关于关税和贸易准则的多边国际协定和组织,其规定对成员并无严格的法律约束,也没有真正实现贸易自由化的目标,这也是后来被世贸组织取代的原因。

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形成: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

在此基础上,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2.评价:在三大支柱中,美国拥有特殊地位,但是它们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探究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史料一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

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时……所受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思考]结合当时经济状况,分析史料一的规定对哪国最有利?反映了当时经济体系的何种特征?[解读]史料一阐述了“关贸总协定”的宗旨,它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试答]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的经济实力膨胀,产品需要输出,因此规定对美国最有利。

特征: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史料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仅是根据《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生效的临时协定,并不是正式生效的国际公约。

……关贸总协定的争端解决机制,要求所有缔约方完全协商一致做出决策,只要一个缔约方不同意争端解决专家小组的仲裁结果,则该争端解决专家组报告就不能通过。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思考]根据史料二,说明“关贸总协定”有何问题?最终归宿如何?[解读]史料二主要体现了“关贸总协定”的不足,这决定了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国际间的贸易纠纷。

[试答]问题:“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多边组织,规则不严密,不具有法律约束性。

归宿:其局限性决定了它终将被世界贸易组织所替代。

比较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项目类别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不同点性质国际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作用稳定金融秩序稳定贸易秩序,促进贸易自由化相同点原因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经济秩序混乱;美国的倡导及经济实力的强大;出于建立战后稳定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目的美国进行经济扩张,建立经济霸权作用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便利了美国经济扩张;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以唯物史观看待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16世纪开始,美洲的黄金和白银大量通过西班牙流入欧洲,造成货币贬值,物价猛涨。

19世纪中后期,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用英镑支付,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形成。

二战后初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成员国有义务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

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

阅读材料,以“货币与时代的演变”为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解析:首先,围绕“货币与时代的演变”这一主题,来确定对史料信息进行解读的核心观点,如货币的演变反映国家实力的变化、货币的演变反映了货币的国际化和经济的全球化等;然后,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6世纪开始”“19世纪中后期”“二战后初期”并结合当时世界经济的发展,分别提炼出材料中与货币的演变相关的历史事件,如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迅速膨胀等;最后加以分析概括即可。

答案:示例:货币的演变反映国家实力的变化。

(1)16世纪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引起了欧洲的“价格革命”,加速了以西班牙、葡萄牙为代表的西欧封建王国的衰落和以英国、荷兰等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殖民霸主,形成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和世界市场。

(3)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实力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迅速膨胀,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推动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发展。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积极影响: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消极影响: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加强了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控制。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1943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过程中,美国人怀特提出根据各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决定本国的投票权;英国人凯恩斯则要求按照每国一票的方式决定各国投票份额。

怀特与凯恩斯的主张()A.加剧了战后欧洲的紧张局势B.体现了英美两国的利益诉求C.削弱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D.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基础B[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最强,美国提出按照黄金外汇储备决定投票权,而英国在二战后经济实力下降,所以提出“按照每国一票的方式决定各国投票份额”,二者的主张体现了各自的利益诉求,故选B项;材料涉及的是针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控制权问题的争议,并未加剧战后欧洲的紧张局势,故排除A项;美国当时并未成为世界霸主,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故排除D项。

]2.(2019·南充二模)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确定了美元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中心货币地位。

……后来导致该体系崩溃的是美国的经济发展受阻,西欧和日本的实力逼近美国。

最后美元两度贬值,被马克和日元所取代,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解体。

材料表明()A.德日两国取代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B.固定汇率制使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C.浮动汇率制使汇率稳定,风险降低D.美国金融、经济实力绝对优势丧失D[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膨胀、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的基础上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实力衰退,美元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国金融、经济实力绝对优势丧失,故选D项;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虽衰退,但仍然是世界经济霸主,故排除A项;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主要原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实力衰退,故排除B项;不管实行哪种汇率都会存在风险,排除C项。

]3.下面是二战后多边贸易谈判表。

该表主要反映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1947年4-10月1949年4-10月1950年9月-1951年4月使占资本主义国家进口值54%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35% 使占应征税进口值5.6%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35%使占进口值11.7%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26%A.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B.《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宗旨B[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于1995年,故A项错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故B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汇率,与关税无关,故C项错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宗旨是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与关税无关,故D项错误。

]“地球村”里的机遇与挑战——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1.条件(1)西欧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区,具备一定的联合基础。

(2)自近代以来,各国冲突和战争连绵不断,互相仇恨,给欧洲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和痛苦。

(3)“二战”后西欧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受到来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威胁。

(4)西欧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实现欧洲的统一,才能重塑昔日的辉煌。

(5)法、德两个欧洲大陆宿敌的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

欧洲联合的原因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

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

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2.过程欧共体的成立开始: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欧共体的发展①关税同盟:1968年建成②共同农业政策:1968年,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基本得到实施③建立统一大市场:1985年提出,1993年正式开始运作欧洲联盟初具规模①签约:1991年,欧共体成员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②成立: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欧洲一体化的内容从最初的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③欧元的诞生:2002年正式启用,使欧洲一体化成为由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欧盟是当今世界合作水平最高的区域集团化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