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以下哪一个不属于中医基本理论的内容?A. 五行学说B. 阴阳学说C. 八纲学说D. 脏腑学说2.中医基本理论中,阳对应的属性是?A. 寒B. 热C. 阴D. 湿3.中医基本理论中,病因学说主要包括以下哪一项?A. 六淫B. 五劳七伤C. 精神因素D. 饮食不当4.中医中,人体的防御系统被称为?A. 免疫B. 抵抗力C. 气虚D. 抗生素5.中医中,主要用于养生的方法是?A. 针灸B. 推拿C. 草药D. 饮食调养6.下面哪一种中药性质味道偏寒凉?A. 附子B. 生姜C. 人参D. 枸杞7.中医理论中,脉搏的数量和质地反映了哪一方面的情况?A. 中药的煎煮时间B. 病情的变化C. 饮食的调节D. 灼烧伤的程度8.下面哪一项不是中医的四诊之一?A. 望诊B. 问诊C. 听诊D. 切诊9.中医中,主要通过哪些方法辨识病情?A. 洗澡B. 摸诊C. 闻诊D. 拉诊10.中医基本理论中,气血的生成与哪一脏腑的功能相关?A. 心脏B. 肺脏C. 肾脏D. 肝脏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中医基础理论中,阴阳学说的原理和应用。
【答】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它以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来描述万物变化。
阴阳是根据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进行划分的。
阴阳学说的应用包括诊断、治疗和养生等方面,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来维护身体健康。
2.中医基础理论中,五行学说的原理和应用。
【答】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它以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元素来描述和分析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五行学说的原理包括相生相克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应用于中医诊断、治疗和药物选择等方面。
3.中医基础理论中,脏腑学说的原理和应用。
【答】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人体器官为基础,研究脏腑之间的生理和病理关系。
脏腑学说的原理包括脏腑功能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它应用于中医诊断、辨证施治和养生等方面。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试题库(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下列属阴的事物是()A、黄、赤B、青、白C、声高气粗D、鲜明E、呼吸有力正确答案:B2、开创世界药物著作图文对照方法先例的是()A、《本草拾遗》B、《经史证类备急本草》C、《新修本草》D、《海药本草》E、《食疗本草》正确答案:C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区别的主要依据是()A、生理功能的差异B、所在部位的不同C、经脉络属的有无D、解剖形态的差异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4、肺进行一切生理活动的基础是()A、肺主呼吸之气B、肺气的宣发肃降运动C、肺主调节全身气机D、肺主管气的生成E、肺主治节正确答案:B5、具有易伤阳气,以及重浊、黏滞之性的邪气是()A^风邪B、湿邪C、暑邪D、寒邪E、燥邪正确答案:B6、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与下列哪项关系密切()A、脾之运化B、脑髓充足与否C、肾气盛衰D、心血是否充盈E、肺气盛衰正确答案:C7、昼行于阳,夜行于阴的气是()A、营气B、卫气C、宗气D、肾气E、元气正确答案:B8、在五脏关系中,与气的生成和津液代谢关系密切的脏是()A、心与肝B、脾与肺C、肺与肾D、心与肺E、肝与肺正确答案:B9、“寒者热之”的治病方法是阴阳哪一关系的具体应用()A、互根互用B、相互交感C、对立制约D、相互转化E、消长平衡正确答案:C10、神志活动的主宰是()A、心B、肝C、脾D、肺E、肾正确答案:A11、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A、炎上B、曲直C、润下D、稼稿E、从革正确答案:B12、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A、血行方面B、气血生成方面C、血行和神志活动方面D、神志方面E、血液的调节方面正确答案:C13、在阴阳失调病机中,阴阳偏衰以哪脏为关键()A、肝B、脾C、肾D、肺E、心正确答案:C1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补阴扶阳D、阴病治阳E、阳病治阴正确答案:E15、皮肤感邪,常内传于()A、脾B、肾C、心D、肺E、肝正确答案:D16、五脏六腑阴阳的根本是()A、肝B、肾C、肺D、脾E、心正确答案:B17、“金水相生”说明哪两脏的关系()A、肝与肾B、肝与肺C、心与肾D、肺与肾E、脾与肾正确答案:D18、胃脱隐隐灼痛,饥不欲食者,证属()A、胃热证B、食滞胃院证C、胃气虚证D、胃阳虚证E、胃阴虚证正确答案:E19、贯心肺而上息道下气街的气是()A、元气B、营气C、脏腑经络之气D、宗气E、卫气正确答案:D20、被后人称为“补土派”的代表医家是()A、叶桂B、陈无择C、李中梓D、李杲E^刘完素正确答案:D21、病人罗某,臀部疮疡5日,查见局部红肿高突、灼痛,根盘紧缩,按之边硬顶软。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阴阳学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阴阳是世界上相对而言的事物 B. 阴阳是对立统一的 C. 阴阳是具有否定性的 D. 阴阳是一成不变的答案:D. 阴阳是一成不变的2.下列哪项不属于《黄帝内经》的内容? A. 阴阳学说 B. 五行学说 C. 经络学说 D. 针灸学说答案:D. 针灸学说3.下列哪种脉象对应疾病“气郁”? A. 涩而紧 B. 滑而满 C. 濡而缓 D. 紧而散答案:A. 涩而紧4.“藏匿侵蚀,精神恍惚”是哪种疾病的症状? A. 阴虚阳亢 B. 阳虚阴盛C. 痰浊内蕴D. 气滞血瘀答案:C. 痰浊内蕴5.下列哪种不是中医辩证法中常见的“四诊合参”? A. 问诊 B. 望诊 C. 试诊 D. 嗅诊答案:D. 嗅诊二、填空题1.中医的治疗原则有_______和_______两大原则。
答案:辨证论治、三因制宜2.五脏对应五行,心属_______,肝属_______,脾属_______,肺属_______,肾属_______。
答案:火、木、土、金、水3.中医认为脉搏共有_______种类型,其中之一是_______。
答案:六、滑4.“郁则痛,痛则胀,胀则属于气”所描述的是_______。
答案:气机郁滞三、问答题1.请简要解释中医的“阴阳学说”及其作用。
答:中医的“阴阳学说”是指阴阳哲学思想在医学中的应用,表明了事物的相对性和对立统一。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学说体现为阴阳互根互用,相互转化的关系。
阴阳学说帮助医生理解身体生理病理的变化,辨证施治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2.中医的“辨证论治”是什么意思?请举例说明。
答:中医的“辨证论治”是根据患者的脉象、舌诊、问诊、望诊等情况,根据中医独特的辨证方法来确定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症候,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上火引起的口干舌燥、口苦等症状,中医会辨别为“上火”,采用清热泻火的治疗方法。
以上是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试题题库及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1. 阴阳的概念是:()A、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B、代表白昼和黑夜C、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D、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正确答案)2. 在中医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A、张仲景B、巢元方C、陈无泽(正确答案)D、吴又可3. “证〞的概念是:()A、疾病的名称B、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病症C、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体征D、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正确答案)4. 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是以何者为中心的?()A、五脏(正确答案)B、六腑C、经络D、气血5. “阴病治阳〞的治法适用于:()A、阴的绝对亢盛B、阳的绝对亢盛C、阴虚而致阳亢D、阳虚而致而致阴盛(正确答案)6. 五行中木的特性,古人形容概括为:()A、曲直(正确答案)B、炎上C、从革D、润下7. 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肝之“母〞是:()A、心B、肺C、脾D、肾(正确答案)8. 脏与腑的最根本区别是:()A、形态不同B、是否空腔性脏器C、贮藏化生精气和传化水谷(正确答案)D、是否直接与水谷接触9. 以下属于心的生理功能是:()A、调节情志B、主神志(正确答案)C、主藏血D、主统血10. 华盖之脏是指:()A、心B、肺(正确答案)C、脾D、肝11. 在肝主疏泄的功能中,最根本的是:()A、调畅情志B、调节血量C、调畅气机(正确答案)D、促进脾胃运化12. 称“将军之官〞的是:()A、心B、肺C、脾D、肝(正确答案)13. 称肺为“娇脏〞主要依据是:()A、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正确答案)B、肺主一身之气,容易耗伤C、肺阴易被燥邪所伤D、痰液常阻肺,使肺失宣降14. 奇恒之府是指:()A、骨、脉、胆、膀胱、三焦、胃B、三焦、胃、小肠、心包、膀胱C、胆、胃、膀胱、三焦、小肠、大肠D、胆、骨、脉、髓、脑、女子胞(正确答案)15. 以下属升降之枢的为:()A、肺主呼气,肾主纳气B、肝主升,肺主降C、脾主升,胃主降(正确答案)D、心火下降,肾水升腾16. 脾统血的主要机制是:()A、控制血液的流速B、控制血液的流量C、控制血液在脉道内运行(正确答案)D、统管全身血液17. 具有温煦脏腑,润泽皮毛,控制腑理开合等功能的是:()A、元气B、宗气C、卫气(正确答案)D、营气18. 具有推动呼吸和血行功能的是:()A、心气B、宗气(正确答案)C、肺气D、营气19.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根据为:()A、津能载气(正确答案)B、气能生津C、气能行津D、气能摄津20.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气的作用:()A、滋润(正确答案)B、推动C、气化D、固摄21. 元气的生成来源是:()A、肾中的精气(正确答案)B、水谷之气C、吸入的清气D、水谷之气和肾精22. 营气的主要组成是:()A、水谷精气(正确答案)B、自然界清气C、肾中精气D、水谷精气和自然界清气23. 经络的概念较确切的是以下哪一项?()A、经脉和络脉的总称B、气血运行的通道C、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正确答案)D、感应传导的线路24. 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互为表里两经之间的联系,补足正经缺乏作用的经脉是:()A、十五别络B、奇经八络C、十二经别(正确答案)D、十二经筋25. 以下十二经脉流注次序中,哪个环节是错误的?()A、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B、足太阴→手少阴→手太阳→C、足太阳→手太阳→手少阴→(正确答案)D、手厥阴→手少阳→足少阳→26. 起于胞中的三条经脉是:()A、冲、任、带B、任、督、带C、冲、任、督(正确答案)D、督、冲、带27. 以下经脉中哪一条经脉是“主胞胎〞的?()A、督脉B、带脉C、冲脉D、任脉(正确答案)28. “中寒〞是指:()A、内寒B、感受外寒C、寒伤肌表,郁遏卫阳D、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正确答案)29. 其性粘滞,趋下的病邪是:()A、湿邪(正确答案)B、火邪C、寒邪D、风邪30. 多挟湿邪为患的病邪是:()A、寒邪B、风邪C、火邪D、暑邪(正确答案)31. 疫疠多通过什么途径感染:()A、侵犯肌表B、空气传染,从口鼻入(正确答案)C、经络D、脏腑32. 导致“气乱〞的情志因素是:()A、喜B、怒C、惊(正确答案)D、恐33. 耗伤心神,损伤脾气的情志因素为:()A、喜B、怒C、忧D、思(正确答案)34. 痰饮的形成,多与何脏腑有关:()A、心肺脾肾B、肺脾肾三焦(正确答案)C、心肝脾肾D、心肺肝脾35. 什么是发病的内在根据:()A、正气缺乏(正确答案)B、邪气C、阴阳失调D、脏腑紊乱36. 疾病发生的最根本病理是:()A、经络的功能失调B、阴阳失调(正确答案)C、脏腑的功能失调D、内生五邪病变37. 在阴阳失调中,阴阳偏衰以哪脏为根本?()A、肝B、肾(正确答案)C、脾D、心38. 促进疾病向恶化或死亡等不良结局转化是由于: ()A、正气衰竭,邪气独盛(正确答案)B、正邪相争剧烈C、正气缺乏,邪气亦衰D、邪去而正不复39. 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A、气血的盛衰B、邪正斗争之间的盛衰变化(正确答案)C、气机失调D、脏腑阴阳失调40. 以下除……外,都属脾的病理表现:()A、水肿B、崩酒C、黄疽D、自汗(正确答案)41. 肝火上炎的临床表现,以下何项是错的?()A、咯血吐血B、头胀痛,面红目赤C、晕眩目花(正确答案)D、耳暴鸣或暴聋42. 不属于气陷的临床表现是:()A、子宫脱垂B、腰腹胀满重坠C、里急后重(正确答案)D、久利脱肛43. 久泄,脱肛伴内脏下垂是:()A、肾气不固B、脾气虚弱C、中气下陷(正确答案)D、宗气下陷44. 不属于气机失调的病理是:()A、气逆B、气虚(正确答案)C、气滞D、气闭45. 阴偏衰的病机是指:()A、阳气亢盛,阴气相对缺乏B、精血津液缺乏,机能虚性亢奋(正确答案)C、精血津液亏乏,导致阳不敛阴D、阳热病邪侵袭46. 阳偏衰的病机是指:()A、阳气虚损,阳的机能减退或衰弱,热量缺乏(正确答案)B、阴寒邪侵,伤及阳气,阴盛阳虚C、阳气虚损,导致精血津液缺乏D、阴寒病邪积聚,阳气受抑而不升47. 形成津液缺乏的原因,以下哪项不确切?()A汗、吐、下太过B、五志过极化火C、忧愁思虑过度(正确答案)D、燥热之邪所伤48. 形成血虚的原因,以下哪项不确切?()A、久病不愈,慢性消耗B、思虑无穷C、劳力过度耗伤(正确答案)D、失血过多49. 在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正确答案)D、《小儿药证真诀》50. 正不敌邪或正气持续衰弱以致不气不能内守者,可称为:()A、气郁B、气陷C、气脱(正确答案)D、气闭。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科室姓名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D )A.隋唐时期B.金元时期C.明清时期D.战国至秦汉时期2.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B )A.鼻B.耳C.口D.目3.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 )A.肝与肺B.心与肺C.脾与肺D.肾与肺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B )A.偏阴质B.偏阳质C.痰湿质D.气虚质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D )A.风邪B.火邪C.暑邪D.燥邪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B )A.怒则气上B.思则气缓C.悲则气消D.惊则气乱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A )A.正气不足B.邪气侵袭C.正邪相争D.体质虚弱8.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C )A.阴偏盛B.阳偏盛C.阴偏衰D.阳偏衰9、下列关于藏象学说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脏,即心、肺、脾、肝、肾,合称为“五脏”B.中医藏象学说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属人体整体生命机能的体现,与五脏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C.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三焦、女子胞、子宫D.藏象学说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沟通联系成有机整体10、肝的生理特性是( C )。
A.主疏泄,调畅气机B.主藏血,调节血量C.肝为刚脏,肝气升发D.主血海而调冲任11、肝主藏血不包括( D )。
A.濡养肝及形体官窍B.为经血生成之源C.化生和濡养肝气D.化生和濡养神12、肾开窍于( D )A.齿B.耳C.二阴D.耳及二阴13、急躁易怒主要与下列哪项功能失调有关?( D )A.神不守舍B.髓海空虚C.肝血不足D.肝升太过14、十二经筋的分布,多结聚于( C )A.胸腹部B.肌肤体表部位C.关节和骨骼D.四肢末端15、奇经八脉中,联络全身阴阳的经络的是( D )。
A.冲脉B.任脉C.阴、阳跷脉D.阴、阳维脉16、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在头面部相交于( B )。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属于“四气”之一的是:A. 阳B. 阴C. 平D. 动答案:A2. 中医“五输”的理论与以下哪个学科相关?A. 肾脏学B. 气功学C. 经络学D. 耳鼻喉学答案:C3. 中医的“四诊”包括以下哪种方法?A. 问诊、望诊、切诊、闻诊B. 望诊、闻诊、验诊、切诊C. 问诊、望诊、闻诊、切诊D. 问诊、望诊、闻诊、验诊答案:C4. 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不包括:A. 病因病机辨证B. 治则治法辨证C. 脏腑辨证D. 祛邪证治答案:D5. 中医理论中的“气血”指的是以下哪种生理物质?A. 气压和血液B. 气体和血压C. 气体和血液D. 气压和血压答案:C二、填空题1. 中医理论中,人体内的精、气、血、津液统称为____________。
答案:四体液2. 中医的基本治疗原则是“扶正____________”。
答案:祛邪3. 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是根据“____________”选择治疗方法。
答案:辨证论治4. 中医理论中的“五脏六腑”是指人体内的主要____________。
答案:脏器5. 中医的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有____________条经络。
答案:经络三、简答题1. 请解释中医理论中的“阴阳”概念。
答案:中医理论中的“阴阳”是指对立而又关联的两种对立物质。
阴阳在宇宙万物中普遍存在,互相依存,相互制约。
阴阳之间的平衡和协调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基础。
2. 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案: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是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理变化等方面的不同表现,通过辨证分析,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的目的是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恢复人体的正常功能。
3. 中医的“四诊”方法是什么?答案:中医的“四诊”方法包括:问诊、望诊、闻诊、切诊。
问诊是通过与患者交流来了解其病情。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脉等来判断病情。
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和呼吸等来判断病情。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一、医理基础1.请简述中医的“阴阳”学说是什么,它对中医的医疗观念有何重要影响?2.中医的“五行”学说是哪五行?每一行代表的是什么?与人体的生理和疾病有何联系?3.中医体质分类包括哪些体质?如何根据体质调节生活习惯和饮食?二、脏腑学说1.中医六腑分别是哪六腑?它们的功能分别是什么?并举例说明脏腑失调引起的常见疾病。
2.中医所说的“气血津液”是指什么?说明气血津液的运行规律及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3.说说中医“精气神”概念,它们是如何相互关联的?三、证候学说1.什么是中医的“证候学”?请解释病因、病机、病位、病症四者之间的关系。
2.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是什么?举例说明如何根据不同证候进行辨证治疗。
3.请简述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并举例说明在治疗常见疾病中的应用。
四、针灸理论1.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简述针灸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说明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2.针灸的“经络”理论是什么?说明经络的走向及与人体脏腑、经络的关系。
3.中医针灸治疗的原理是怎样的?和现代医学中的物理治疗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五、药物学说1.中药的药性分为哪几类?每类药性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分别适用于何种证候?2.中药的药味分类及其作用有哪些?请以常用中药为例做详细说明。
3.请简述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及炮制药材的质量要求。
六、中医诊疗1.中医诊断分为哪几个步骤?每个步骤具体是怎么进行的?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2.中医治疗方法包括哪些?针灸、药物、推拿、汤药等各有何特点和适应范围?3.请结合具体病例说明中医治疗的过程,包括诊断、辨证、治疗方案和效果评估等。
以上是针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试题题库,希望能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中医学的相关知识。
如果您对任何问题有疑问或需要更深入的解释,请随时向中医医生咨询。
祝您身体健康!。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前言: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中医学习的基础,对于理解和掌握中医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巩固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本篇文章将提供一套试题题库及答案,供学习者进行训练和复习。
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A. 阴阳学说B. 五行学说C. 经络学说D. 手法学说答案:A. 阴阳学说2. 人体内的经络有几条经脉?A. 8条B. 12条C. 14条D. 16条答案:B. 12条3. 下列哪个脏腑不属于中医的“五脏”?A. 心B. 肝C. 胃D. 腰答案:D. 腰4. 中医的四诊法包括下列哪几种?A. 望、闻、问、切B. 看、摸、问、听C. 触、闻、问、看D. 问、切、脉、诊答案:A. 望、闻、问、切5. 下列哪个是中医诊断的主要方法?A. 问诊B. 望诊C. 切诊D. 闻诊答案:A. 问诊二、问答题1. 请解释中医的阴阳学说是什么?答:中医的阴阳学说是指通过对事物性质、变化规律的观察和研究,将事物分为阴和阳两个相对矛盾的方面,阐述事物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阴阳学说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贯穿于中医的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各个方面。
2. 中医经络学说中,经脉有什么作用?答: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经脉是人体内运行气血、营养的通道,起到连接脏腑和组织之间的作用。
经脉的畅通与否对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理经脉,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的循环,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的自愈能力。
3. 中医的“五脏”包括哪些器官?它们各自的功能是什么?答:中医的“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
它们各自的功能如下:- 心:主宰血脉,控制血液循环,调节心情和神志。
- 肝:主疏泄,调节情绪,储藏血液,保证血液的顺畅运行。
- 脾:主运化,负责消化吸收、转运水液,维持脏腑组织的营养。
- 肺:主宣发,控制呼吸,调节水液代谢,与外界环境相联系。
- 肾:主藏精,掌控生长发育、繁衍后代等生命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
1.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E.《左传》
答案:1.E
2.《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映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辨证论治
E.以上都不是
答案:2.B
3.《灵枢?五癃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3.B
4.《素问?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体现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4.E
5.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B.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E.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答案:5.C
6.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A.五脏
B.六腑
C. 经络
D.命门
E.脑
答案:6.A
7. 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A.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
C.对疾病表现症状的综合概括
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概括
E.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答案:7.E
8. 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病种
B.病名
C.症状
D.体征
E.证候
答案:8.E
9.属于中医学防治特点的确切表述是
A.同病异治
B.异病同治
C.审因论治
D.辨证论治
E.防重于治
答案:9.E
10. 中医理论中阴阳的概念是
A.代表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
B.代表相互关联的两种事物
C.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
D.对事物矛盾双方的概括
E.自然界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事物
答案:10.E
11.“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是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消长平衡
D.阴阳相互转化
E.阴阳相互交感
答案:11.A
1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说明
A.阴阳的相互对立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的相互消长
D.阴阳相互转化
E.阴阳的相互平衡
答案:12.B
13.“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的理论依据是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协调平衡
D.阴阳相互转化
E.阴阳互为消长
答案:13.B
14.阴阳交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运动
B.阴阳二气的和谐状态
C.阴阳二气相互对立的状态
D.阴阳二气相互感应
E.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答案:14.E
15.适用于“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是
A.实寒证
B.实热证
C.虚寒证
D.虚热证
E.阴阳两虚证
答案:15.C
16.“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指的是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协调平衡
D.阴阳相互转化
E.阴阳互为消长
答案:16.D
17.肺的阴阳属性是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E.阳中之至阳
答案:17.B
18.脾的阴阳属性是
A.阴中之阴
B.阴中之阳
C.阴中之至阴
D.阳中之阴
E.阳中之阳
答案:18.C
19.最易导致实热证的阴阳失调是
A.阳偏胜
B.阳偏衰
C.阴偏胜
D.阴偏衰
E.阴胜阳病
答案:19.A
20.最易导致实寒证的阴阳失调是
A.阳偏盛
B.阴偏盛
C.阳盛格阴
D.阳损及阴
E.阳胜阴病
答案:20.B
21.适合治疗阴偏衰的治法是
A.阳病治阴
B.阴病治阳
C.阴中求阳
D.阳病治阳
E.阴病治阴
答案:21.A
22.适合治疗阳偏衰的治法是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阴病治阴
D.阳病治阳
E.阴中求阳
答案:22.A
23.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A.炎上
B.润下
C.稼穑
D.曲直
E.从革
答案:23.D
24.“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土侮木
E.木胜土
答案:24.C
25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
B.心阴虚而心阳亢
C.肾阴虚而心火旺
D.肾阴虚而肝阳亢
E.肾阳虚而心火旺
答案:25.C
26.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炎上
B.润下
C.稼穑
D.曲直
E.从革
答案:26.C
27.五行中,具有“炎上”特性的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答案:27.B
28.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
A.水
B.火
C.木
D.金
E.土
答案:28.A
29.五行中,具有“从革”特性的是
A.金
B.木
C.水
D.火
答案:29.A
30.五行中,具有“曲直”特性的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答案:30.A
31.五行制化的含义是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相生相克
D.相乘相侮
E.乘侮制化
答案:31.C
32.五行相生关系中,木的“我生”是
A.木
B.土
C.火
D.水
E.金
答案:32.C
33.五行相生关系中,火的“生我”是
A.金
B.木
C.水
D.火
E.土
答案:33E
34.五行中“木”的“母”行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答案:34.E
35.五行中,“水”的“子”是
A.金
B.木
C.水
D.火
E.土
答案:35.B
36.五行相克关系中,金的“我克”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答案:36.A
37.五行相克关系中,水的“克我”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答案:37.C
38.五行相克关系中,金的“所胜”是
A.土
B.金
C.水
答案:38.D
39.水的所不胜是
A.木
B.土
C.火
D.金
E.水
答案:39.B
40.“木火刑金”是指
A.肝火灼伤肺金
B.心火灼伤肺金
C.心肝火旺伤肺
D.肺阴虚,心火旺
E.肝阴虚,心火旺
答案:4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