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专业名词解释
电厂的名词解释

电厂的名词解释1. 电厂的定义电厂是指用于发电的设施和设备的总称。
它利用各种能源,如煤炭、天然气、核能、水力和风能等,将其转换为电能,以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需要。
2. 发电方式2.1 火力发电:火力发电是指通过燃烧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组,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方式。
这种发电方式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但由于碳排放量较高,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压力。
2.2 水力发电:水力发电是指利用水力能量,通过水轮机驱动发电机组发电的一种方式。
它利用水的高位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水力发电在山区、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2.3 核能发电:核能发电是利用核能转变为热能,再将其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方式。
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用于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进而驱动发电机组。
核能发电具有高效、能源密度大等特点,但同时也面临核废料处理和安全问题的挑战。
2.4 风力发电:风力发电是利用风能,通过风轮驱动发电机组发电的方式。
风轮受到风力的作用旋转,转动的动能被转化为电能。
风力发电具有可再生、环保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风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2.5 光伏发电: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通过光电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方式。
通过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太阳光被吸收后,自由电子被释放形成电流。
光伏发电充分利用了太阳能资源,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3. 发电过程3.1 燃料供应:电厂的燃料供应是保证发电正常运行的关键。
燃料可以是固体燃料(如煤炭)、液态燃料(如石油)、气态燃料(如天然气)等。
电厂需要对不同的燃料进行储存、供给和配比,确保燃料的稳定供应。
3.2 发热过程:发热过程是将燃料燃烧后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
在燃烧室中,燃料与空气混合燃烧,释放出热量。
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烟气通过锅炉传递给水,使水变成蒸汽。
3.3 蒸汽转动涡轮:蒸汽由锅炉传递到涡轮机中,驱动涡轮的转动。
100种电厂专业名词解释

100种电厂专业名词解释1、火力发电厂(fossil—fired powerplant ;thermal powerplant) 利用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进行发电的动力设施,包括燃料燃烧释热和热能电能转换以及电能输出的所有设备、装置、仪表器件,以及为此目的设置在特定场所的建筑物、构筑物和所有有关生产和生活的附属设施。
2、锅炉(boiler) 利用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或其它热能加热给水或其它工质以生产规定参数和品质的蒸汽、热水或其他工质(蒸气)的机械设备。
用于发电的锅炉称电站锅炉。
在电站锅炉中,通常将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燃烧释放的热能,通过受热面的金属壁面传给其中的工质—水,把水加热成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蒸汽,所产生的蒸汽则用来驱动汽轮机,把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汽轮机再驱动发电机,将机械能变为电能供给用户。
电站锅炉又称为蒸汽发生器。
3、热力学(thermo dynamics) 研究各种能量(特别是热能)的性质及其相互转换规律,以及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的学科,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
热力学着重研究物质的平衡状态以及与平衡状态偏离不大的物理、化学过程,近代已扩大到对非平衡态过程的研究。
4、工质实现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媒介物质,叫做工质。
为了获得更多的功,要求工质有良好的膨胀性和流动性、价廉、易得、热力性能稳定、对设备无腐蚀作用,而水蒸汽具有这种性能,发电厂常采用水蒸汽作为工质。
5、状态参数凡能够表示工质状态特性的物理量,就叫做状态参数。
例如:温度T、压力p、比容ひ、内能u、焓h、熵s等,我们常用的就是这六个,还有火用、火无等状态参数。
状态参数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如:流量、容积等“参数”,它是指表示工质状态特性的物理量,所以,要注意区别状态参数的概念,不能混同于习惯的“参数”。
6、压力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垂直作用力,又称压强。
压力是一种强度量,其数值与系统的大小无关,通常以符号P表示,单位是帕(Pa)。
电厂名词解释

安全管理相关名词注解1、节能降耗管理“四耗、四排、一率”:四耗,即水耗、煤耗、电耗、油耗;四排,即粉尘排放、二氧化硫排放、氮氧化物排放、废水排放;一率,即脱硫投入率。
2、两票三制:两票,即工作票、操作票;三制,即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定期维护试验轮换制。
3、两措:即反事故措施、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如加上技措为“三措”。
4、两库两制:两库,即问题库、专家库;两制,即结案制、督办制。
5、建设两型企业:即资源节约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企业。
6、新、改、扩工程三同时:即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7、三级安全网:即企业安全监督人员、车间安全员、班组安全员。
8、三违:即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生产现场劳动纪律。
9、三铁:铁的纪律、铁的面孔、铁的手腕。
10、三基:即基础、基层、基本功。
11、三不欺:不自欺、不欺人、不被欺。
12、安全生产三控:可控、在控、能控。
13、三抓:抓源头、抓隐患、抓苗头。
14、三会一活动:安全分析会、安全监督网例会、班前班后会,安全日活动。
15:三老四严精神:三老即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四严即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
16、三评:2009年为安全性评价、经济性评价、星级考评。
2010年为四评即安评、经评、星评、环评。
17、安全管理三个坚持,三个理念: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
树立三个理念,即树立“安全生产是天大的事”;“安全生产取决于生产现场每一个人”;“缺位、不作为也是违章”的理念。
18、三量:即发电量、节约量、减排量。
19、设备及安全管理三漏:即内漏、外漏、管理漏洞。
20、工作票三种人:即工作票签发人、工作票许可人、工作票负责人。
21、安全生产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22、三讲一落实:指班组在组织生产工作过程中,在讲工作任务的同时,要讲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讲安全风险的控制措施,并抓好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
电力方面各种专业术语的相关名词解释

电力方面各种专业术语的相关名词解释电力是一个广泛涉及多个领域的复杂系统,以下是一些电力方面的专业术语和相关名词的解释:1.电压(Voltage):电势差或电位差,表示电场中单位正电荷移动的势能差。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2.电流(Current):电荷在电路中流动的现象。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3.电阻(Resistance):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4.电感(Inductance):线圈对变化的电流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特性。
电感的单位是亨利(H)。
5.电容(Capacitance):电容器储存电荷的能力。
电容的单位是法拉(F)。
6.频率(Frequency):电信号、电磁波等重复变化的周期性物理量的单位,表示每秒重复变化的次数。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
7.相位(Phase):表示电信号、电磁波等在某一特定时刻所处的状态,可以形象地表示为在一段时间内波形的位移。
8.交流电(AC):方向和大小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应用中广泛使用。
9.直流电(DC):方向和大小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通常用于电池、电子设备等。
10.正弦波:正弦函数变化的波形,通常用于表示交流电信号。
11.三相交流电:由三个不同相位、频率和幅值的交流电流组成的电力系统,通常用于工业和家庭用电。
12.变压器: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改变交流电压大小的装置,通常用于升高或降低电力传输电压。
13.发电机:一种将其他形式的能源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通常用于水力、火力、风力等发电厂。
14.电动机: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通常用于驱动各种机械装置15.变电站:将高压输电线路中的电力转换为适合于各种用户电压等级的装置,通常包括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
16.输电线路:用于传输电能的线路,通常由架空导线或电缆组成,电压等级一般在几十到几百千伏之间。
17.配电线路:将电能从变电站传输到用户的线路,电压等级一般在几十到几百伏之间。
电厂专业术语

火力发电厂自动化常用术语1 自动化水平automatic level是指对一个电厂生产过程实现自动控制所达到的程度。
其中包括参数检测、数据处理、自动控制、顺序控制、报警和联锁保护及其系统设计的完善程度,最终体现在值班员的数量和所能完成的功能上。
火力发电厂的自动化水平是主辅机制造质量及可控性;仪表及控制设备质量;自动化系统设计的完善程度;施工安装质量;电厂运行维护水平及人员素质的综合体现。
2 热工自动化设计design ofthermal power plant automation根据所设计对象的条件和要求,配置一套具有对参数检测(monitor)、报警(alarm)、控制(control) (模拟量控制、顺序控制或开一关控制)和联锁保护(protection)功能在内的自动化系统。
即对锅炉、汽轮发电机组及其热力系统、燃烧及煤粉制备系统,除灰、除渣、脱硫、供水、补给水处理、燃油供油系统和环境保护所需的仪表和控制设备作统一的系统设计和安装布置设计。
2.1 控制方式control mode指值班员监视和控制机组或其他热力设备的运行所采取的形式,主要内容是决定控制盘(台)的位置和所能完成的监控任务。
一般分为就地控制和集中控制两类。
2.2 就地控制local control控制盘(台)布置在主辅设备(如锅炉、汽轮机)或辅助系统(如除氧给水系统、热力网系统)附近,或置于辅助车间(如补给水处理车间、供油泵房)内,值班员通过控制盘上设备,分别对被控对象的运行进行就地监视和控制。
2.3 集中控制centralized control将在生产上有紧密联系的设备和相关系统的控制盘(台)集中布置在控制室内,值班员对配套运行的机组进行整体的监视和控制。
2.4 机炉集中控制boiler—turbine centralized control将锅炉、汽轮机的控制盘(台)集中布置在控制室内。
主要适用于主蒸汽系统为母管制的机组。
(完整版)发电厂电气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词解释1.电气主接线是指发电厂或变电所中的一次设备按照设计要求连接而成的电路。
2.接触电压人站在离接地设备0.8米,人手触摸接地设备距地面1.8米的高处时,人体的手与脚之间的电压称为接触电压。
3.热稳定是指电器通过短路电流时,电器的导体和绝缘部分不因短路电流的热效应使其温度超过它的短路时最高允许温度,而造成损坏妨碍继续工作的性能。
4.变压器热老化定律:变压器绕组温度每增加6℃,老化加倍,即预期寿命缩短一半。
5.小电流接地系统:是指电压等级35KV 及以下电力系统采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6.安全净距:带电部分对接地部分之间和不同相的带电部分之间的空间最小安全距离,称安全净距。
简答题1.磁力启动器主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它能实现哪些保护作用?简述其原理。
(1)由三相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和按钮开关等部分组合而成。
(2)主要用于距离保护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并且有过负荷和低压保护功能,但不能起短路保护作用,因而须与熔断器配合使用。
(3)过负荷保护是靠热继电器实现的,热继电器不能瞬时动作,只能起延时过负荷保护作用。
当电源电压降低到额定电压的85%以下时,因电磁铁的吸持力减小,故交流接触器会自动断开,从而实现欠电压保护。
2. 什么情况下采用矩形母行?矩形母线一般按什么条件选择?(1)35KV 及以下电压等级的配电装置,一般采用矩形母线。
(2)按最大工作电流Imax 选择母线截面;按INn ≥Imax 条件选择一个标称截面SN1(3)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母线截面,应满足条件:S2(经济截面)=Iw(回路工作电流)/J (经济电流密度)。
(4)检验动稳定:母线的允许应力p δ不小于短路电流所产生的最大应力max δ。
(5)检验热稳定:允许最小截面max S 等于短路热效应k Q 的平方根除以母线的热稳定系数C 。
即:min S =,所选母线截面应大于Smin 。
3. 火力发电厂的厂用高压母线设置为什么采用按照机、炉对应的原则?每台锅炉设置几段厂用高压母线?(1)因为电厂中锅炉的附属设备多,容量大,为加强厂用电的单元性,按机、炉对应原则设置母线段。
电力里的一些专业名词解释

电力里的一些专业名词解释电力,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
然而,对于电力行业的一些专业名词,我们可能并不是很了解。
本文将解释一些电力行业中的专业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
一、电压与电流电力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是电压和电流。
电压指的是电荷流动的力量或压力,也可以理解为电荷的“压力差”,单位为伏特(V)。
电流则是电荷的流动,即电荷通过导体的速度,单位为安培(A)。
二、直流与交流电力传输中还有两种类型,即直流和交流。
直流指的是电荷在一个方向上持续流动,如电池的输出电流。
而交流则是电荷在一个周期内来回流动,如我们家庭中的市电。
交流电流通常以正弦波形式表示。
三、功率与功率因数功率是电力行业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单位为瓦特(W)。
功率可以用电压和电流的乘积表示,即P=VI。
而功率因数则表示电力系统中有用功率和总功率之间的比例关系。
功率因数越高,系统的能效越高。
四、电能与电量电能是指电荷在电路中传递的能量。
在电力领域,通常使用千瓦时(kWh)来衡量电能的消耗。
而电量则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电路的电荷数量,单位是安时(Ah)。
五、短路与过载短路是指电路中发生的异常现象,导致电流直接通过低阻抗路径流动,由于电流过大,可能会引发电路、设备甚至火灾等危险。
而过载则是指电路或设备超过了其设计能力,导致电流过大,也可能引发危险。
六、变压器与变频器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设备之一,用于改变电压的大小。
它将高压电能转换为低压电能或者反过来,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而变频器则是控制电机转速的设备,可以通过调整电压频率来改变电机的转速和输出功率。
七、输电线路与变电站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承载电能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电能传输的距离和电压等级的不同,可以分为高压直流输电和高压交流输电等形式。
而变电站是连接输电线路的重要节点,用于将输送而来的电能转换为适当的电压并进行配电。
八、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智能电网是应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来优化电力系统运行的概念。
电厂常用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电厂常用的名词解释是什么在现代社会中,电力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满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电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电厂相关的名词经常让人感到困惑。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一些电厂常用的名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电厂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概念。
1. 发电机:发电机是电厂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
它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通过旋转磁场在导线中产生电流,从而产生电能。
2. 蒸汽轮机:大多数电厂使用蒸汽轮机作为发电机的动力源。
蒸汽轮机利用高温高压的蒸汽推动叶片高速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3. 燃料:电厂使用各种不同的燃料来供给蒸汽轮机发电。
常见的燃料包括煤炭、天然气、石油和核燃料等。
这些燃料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能量,用于产生蒸汽。
4. 炉膛:燃料在电厂中的燃烧过程发生在炉膛中。
炉膛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有足够的空气供应,使燃料能够充分燃烧并释放出热能。
5. 冷却塔:电厂的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冷却塔用于将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转移到环境中,以保持发电机和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温度。
6. 变压器:电厂产生的电能常常需要被提高或降低电压以适应输送、分配和使用的不同需要。
变压器是一种用于变换电压的设备,它可以将电能在不同电压级别间进行转换。
7. 输电线路:一旦电能被发电厂生成,它需要通过高压的输电线路输送到各个地方,包括城市、乡村和工业区。
输电线路通常由高压输电塔和导线组成。
8. 升压站和变电站:在电能输送过程中,为了减小输电损耗和提高电压稳定性,会设置升压站和变电站。
升压站用于将输送线路中的电压增大,而变电站则负责将电能转换为不同电压等级。
9. 发电效率:发电效率是衡量电厂发电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
它表示发电厂利用的能量与实际产生的电能之间的比例关系。
高效率的发电厂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能源,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10. 污染物排放:电厂在发电过程中会产生不可避免的污染物排放。
这些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名词解释本文中蓝色标注的是巡检人员必须掌握的题目1、火力发电厂 (fossil—fired power plant ;thermal power plant) 利用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进行发电的动力设施,包括燃料燃烧释热和热能电能转换以及电能输出的所有设备、装置、仪表器件,以及为此目的设置在特定场所的建筑物、构筑物和所有有关生产和生活的附属设施。
2、锅炉 (boiler) 利用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或其它热能加热给水或其它工质以生产规定参数和品质的蒸汽、热水或其他工质(蒸气)的机械设备。
用于发电的锅炉称电站锅炉。
在电站锅炉中,通常将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燃烧释放的热能,通过受热面的金属壁面传给其中的工质—水,把水加热成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蒸汽,所产生的蒸汽则用来驱动汽轮机,把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汽轮机再驱动发电机,将机械能变为电能供给用户。
电站锅炉又称为蒸汽发生器。
3、热力学 (thermo dynamics) 研究各种能量(特别是热能)的性质及其相互转换规律,以及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的学科,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
热力学着重研究物质的平衡状态以及与平衡状态偏离不大的物理、化学过程,近代已扩大到对非平衡态过程的研究。
4、工质实现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媒介物质,叫做工质。
为了获得更多的功,要求工质有良好的膨胀性和流动性、价廉、易得、热力性能稳定、对设备无腐蚀作用,而水蒸汽具有这种性能,发电厂常采用水蒸汽作为工质。
5、状态参数凡能够表示工质状态特性的物理量,就叫做状态参数。
例如:温度T、压力p、比容ひ、能u、焓h、熵s等,我们常用的就是这六个,还有火用、火无等状态参数。
状态参数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如:流量、容积等“参数”,它是指表示工质状态特性的物理量,所以,要注意区别状态参数的概念,不能混同于习惯的“参数”。
6、压力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垂直作用力,又称压强。
压力是一种强度量,其数值与系统的大小无关,通常以符号P表示,单位是帕(Pa)。
压力有绝对压力、大气压力、正压力(工程上称为表压力)、负压力(工程上称为真空)和压差等不同的表述形式。
7、比容单位质量物质所占有的容积.以符号V表示。
比容是一个强度量,其值与系统的大小无关,单位是米3/千克(m3/kg)。
热力学中常用的另一个物理量——密度(ρ),是比容的倒数,即单位容积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8、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根据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是衡量一个热力系与其他热力系是否处于热平衡的标志。
一切具有相同温度的系统均处于热平衡状态;反之,即处于非平衡状态。
温度是一个强度量,数值与系统的大小无关。
温度的分度表示方法称为温度标尺或简称温标。
中国法定的温度标尺采用国际单位制中的热力学温标,也就是开尔文温标或绝对温标,用符号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K)。
曾经使用过的温标尚有摄氏温标t(℃)、华氏温标t(°F)等。
9、能蓄积于热力系部的能量。
能是一个广延量,其数值与质量成正比,以符号U表示,单位是焦(J)。
单位质量的能称为比能,以u表示,单位是焦/千克(J/kg)。
从微观的角度来理解,能包括组成系统大量分子的动能、位能、化学能和原子核能等。
在不涉及化学变化和核反应的物理过程中,化学能与核能可以不加考虑,此时热力系中的能只涉及分子动能和位能。
理想气体的能与压力无关,只是温度的函数。
10、焓热力系所拥有的能(U)和压力势能(PV)的总和。
焓是一个广延量,以符号H表示,单位是焦(J)。
单位质量物质的焓称为比焓,以h表示.单位是焦/千克(J/kg) 。
11、熵(entropy) 熵无简单的物理意义,不能用仪表测量,其定义:熵的微小变化等于过程中加入微小热量dq与加热时绝对温度T之比。
熵的微小变化标志着过程中有热量交换及热量传递方向,dS<0,热力系吸热,热量为负值;dS>0,热力系放热,热量为正;dS=0,则热力系与外界无热交换。
dS=dq/T,dq=ds×T。
熵增原理:孤立系统的熵可以增大(发生不可逆过程时),可以不变(发生可逆过程),但不可以减少。
系统的熵增与作功能力的关系:由不等温传热过程分析可知热源与工质之间不等温传热而引起系统熵增,而系统中作功能力的损失等于系统中的熵增乘以冷源温度。
不可逆传热的发生,使得系统的熵增加,就意味着作功能力的损失增加,也就使得向冷源排出的无效能增加了。
而作功能力的损失与熵增成正比,故系统中的熵的增量可作为不可逆过程的度量。
在实际的热动力装置中工质携带的热量一定时,则温度高时作功能力强,这种高温热量就越有用。
锅炉温差传热的熵增最大,所以作功能力损失最大(高温烟气传热给炉水、蒸汽)。
熵的外文原意是转变,指热量转变为功的能力。
中文译名“熵”是由仙洲教授命名的。
12、火用(exergy)在给定的环境条件下能量中理论上可以最大限度转换为机械能的那部分能量,又称可用能或有效能(availability),用符号E表示.单位为焦(J)。
单位质量的火用称为比火用,用符号e表示,单位为焦/千克(J/kg)。
对应于热力学系统与环境之间不平衡的情况,能量中的火用可以分为物理火用和化学火用。
焓减去火用就是无用的那部分能量叫火无。
13、平衡状态工质的各部分具有相等的压力、温度、比容等状态参数时,就称工质处于平衡状态。
14、理想气体 (ideal gas) 一种理想化的气体,这种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而且分子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如同几何点一样。
实际上理想气体是不存在的,不过在平常温度和压力下,许多简单气体,如氢、氮、氧等可以视为理想气体,因为气体在此条件下其分于彼此远离,分于间相互作用力微弱,可看作为零,又分子间平均距离远大于分子直径,故分子可视为不具有体积的质点。
15、比热(specific heat) 单位数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气体的单位热容量,或称为气体的比热。
以符号c表示,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开)[J/(kg·K)],是工质的一种热力性质。
比热的概念最早由格兰化学家J。
布莱克于18世纪提出的。
16、汽化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汽态的过程。
包括蒸发、沸腾。
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17、沸腾在液体部进行的汽化现象。
在一定压力下,沸腾只能在固定温度下进行,该温度称为沸点。
压力升高沸点升高。
18、饱和蒸汽容器上部空间蒸汽分子总数不再变化,达到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饱和状态,饱和状态下的蒸汽称为饱和蒸汽;饱和状态下的水称为饱和水;这时蒸汽和水的温度称为饱和温度,对应压力称为饱和压力。
19、湿饱和汽饱和水和饱和汽的混合物。
20、干饱和汽不含水分的饱和蒸汽。
21、过热蒸汽蒸汽的温度高于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该蒸汽称为过热蒸汽。
22、过热度过热蒸汽的温度超出该蒸汽压力下对应的饱和温度的数值,称为过热度。
23、汽化潜热把1Kg 饱和水变成1Kg 饱和蒸汽所需要的热量,称为汽化潜热或汽化热。
24、干度湿蒸汽中含有干饱和蒸汽的质量百分数。
25、湿度湿蒸汽中含有饱和水的质量百分数。
26、临界点随着压力的升高,饱和水和干饱和蒸汽差别越来越小,当压力升到某一数值时(22.115MPa),饱和水和干饱和蒸汽没有差别,具有相同的状态参数,该点称为临界点。
水的临界温度为374.15℃,临界压力为22.115MPa。
27、定容过程定容过程的气体压力与绝对温度成正比,即P1/T1=P2/T2。
在定容过程中,所有加入气体的热量全部用于增加气体的能。
因容积不变,没有作功。
如燃机工作时,气缸里被压缩的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被点燃后突然燃烧,瞬间气体的压力、温度突然升高很多,活塞还来不及动作,这一过程可认为是定容过程。
28、定压过程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过程,叫做定压过程。
如水在锅炉中的汽化、蒸汽在凝汽器中的凝结。
定压过程中比容与温度成正比即ひ1/T1=ひ2/T2 温度降低气体被压缩,比容减小;温度升高,气体膨胀,比容增大。
定压过程中热量等于终、始状态的焓差。
其T-S曲线为斜率为正的对数曲线。
29、定温过程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过程。
P1ひ1=P2ひ2=常数,即过程中加入的热量全部对外膨胀作功;对气体作的功全部变为热量向外放出。
30、绝热过程在与外界没有热交换的情况下进行的过程,称为绝热过程。
又叫等熵过程。
汽轮机、燃气轮机等热机,为了减少热损失,外面都包了保温材料,而且工质所进行的膨胀极快,在极短的时间还来不及对外散热,即近似绝热膨胀过程。
31、热力系统 (therma1 power system;steam/water flow system) 实现热力循环热功转换的装置系统。
各有关热力设备,按照生产过程中特定作用和功能,通过管道连接、组合构成的工作整体。
32、热力学系统 (thermodynamic system) 热力学研究中作为分析对象所选取的某特定围的物质或空间,简称热力系。
在特定场合下也简称系统。
热力系以外的物质或空间统称为环境(或外界)。
环境只相对于该热力系而言,环境中的某一部分同样可以划出来组成另一个热力系。
热力系与环境之间的界限称为分界面——热力系边界。
热力系与环境间的任何物质或能量交换,都体现在热力系的边界上。
分界面可以是真实的或假想的,固定的或移动的。
33、热力循环 (thermodynamic cycle) 工质从一个热力状态出发,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最后又回到原来的热力状态所完成的封闭的热力过程。
34、正循环一个热力循环如果其净功为正,也就是说,如果其总的效果是从热源吸收了热量,并对外作了功,则称该循环为正循环。
35、反循环一个热力循环如果其净功为负,也就是说,如果其总的效果是消耗了外功并向热源放出了热量,则称该循环为逆循环,如空调机的制冷过程。
36、可逆循环若组成循环的过程全部可逆,称为可逆循环。
37、不可逆循环若组成循环的任一过程是不可逆的,称为不可逆循环。
38、热力学第零定律 (zeroth law of thermodynamics) 热力学中以热力学系统的热平衡为基础建立温度概念的定律。
通常表述为:两个系统每个均与第三个系统处于热平衡,则这两个系统彼此也必处于热平衡。
因为这个事实首先由C.麦克斯韦(Clark Micswell)规定为一个经验定律时,是在热力学第一定律建立之后,所以叫做热力学第零定律。
第零定律表明,每个系统本身存在着一个衡量它们是否互相热平衡的宏观属性——温度。
它只与系统的状态有关,是系统的一个状态参数。
根据第零定律可以建立温度计测温。
39、热力学第一定律 (first 1aw of thermodynamics) 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是能量守恒原理的一种表述形式。
表述为:一种能量可以在热力学系统与环境之间进行传递,也可以与其他形式的能量相互转换,在传递与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守恒不变,不会自行增加或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