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医源性感染及预防措施

艾滋病的医源性感染及预防措施
艾滋病的医源性感染及预防措施

医源性感染登记 爆发报告制度

医源性感染登记、爆发报告制度 1. 建立医源性感染管理工作部门或设专兼职管理人员,落实岗位责任。 2. 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解决有关医源性感染方面的问题。 3. 制订医源性感染的工作规范,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 4. 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的监测管理。 5. 对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病例,组织流行病学分析及讨论,提出控制措施,防范医源性感染的爆发、流行,并及时上报。 6. 加强全员的医源性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提高控制医源性感染的能力。 7. 根据预防医源性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机构的建筑设计、科室布局进行功能划分,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1.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带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3.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使用紫外线消毒时,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6.干热灭菌时勿与烤箱底部及四壁接触,灭菌后要待温度降到40℃以下再开箱,以防炸裂。 7.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的具体操作步骤、常规保养和检查措施应按厂方说明书的要求严格执行。 8.接触戊二醛等消毒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吸入体内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应及时用清水清洗。

浅谈艾滋病的防治措施

浅谈艾滋病的防治措施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陷综合征(acquiredimmuredeficiencysyndrome,AIDS)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目的浅谈艾滋病的防治措施。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结合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艾滋病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方法,病死率极高,可试用抗病毒治疗、重建或增强免疫功能等方法。 【关键词】艾滋病防治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陷综合征(acquiredimmuredeficiencysyndrome,AIDS)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通过性接触及输血或血制品等方式侵入人体,特异性地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临床上由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发展为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和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最后并发严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本病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方法,病死率极高,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病原学】

本病的病原体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为一种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HIV属于慢病毒(1entivirus)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90~140nm,为单股RNA病毒,外有类脂包膜,核为中央位,圆柱状,含Mg2+依赖性逆转录酶。病毒结构蛋白包括核心蛋白P24和P15、外膜蛋白GPl20和运转蛋白GP41、逆转录酶蛋白P55等。 HIV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加热56℃30分钟和一般消毒剂如0.5%次氯酸钠、5%甲醛、70%乙醇、2%戊二醛等均可灭活,但对紫外线不敏感。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艾滋病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病毒存在于血液及各种体液(如精液、子宫阴道分泌物、唾液、泪水、乳汁和尿液)中,均具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 1.性接触这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欧美地区以同性和双性恋为主,占73%~80%,异性恋仅占2%左右。非洲及加勒比海地区则以异性恋传播为主,占20%~70%。由于异性恋传播比同性恋传播涉及面要广泛得多,故对社会人群威胁更大。 2.通过血液传播药瘾者感染发病的占艾滋病总数17%左右,系通过共用污染少量血液的针头及针筒而传播。输血和血液制品如第Ⅷ因子等亦为重要传播途径。 3.母婴传播亦是本病重要传播途径。感染本病孕妇在妊娠期间(经胎盘)、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哺乳传染给婴儿。

非医源性损害的应急预案、处理程序及上报制度

非医源性损害的应急预案、处理程序及上报制度非医源性损害事件上报制度、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一、非医院性损伤事故发生上报制度 凡发生非医院性损害事故,当事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随即向医务科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1)科室名称; (2)当事医务人员的姓名、性别、科室、专业、职务和/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国籍、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诊疗经过、目前状况; (4)医疗行为发生的时间、经过; (5)采取的医疗救治措施; (6)患方的要求。 二、患者有自杀倾向时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发现患者有自杀念头时,应立即向上级汇报。 2、通知主管医师。 3、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包括收回锐利的物品,锁好门窗、防止意外。 4、通知患者家属,要求24小时陪护,家属如果需要离开患者时,应通知值班的医护人员。 5、详细交接班,同时多关心患者,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处理程序 发现患者有自杀倾向时? 向上级领导汇报,通知值班医师? 通知家属,要求24小时陪护? 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 每班重点交接班,掌握心理状态。

三、患者自杀后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发现患者自杀,应立即通知医生,携带必要的抢救物品及药品与医生一同奔赴现场。 2、判断患者是否有抢救的可能,如果有应立即开始抢救工作。 3、如果抢救无效,应保护现场(病房内及病房外现场)。 4、通知医务科或院内总值班,服从领导安排。 5、协助主管医生通知家属。 6、.配合院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 7.做好各种记录。 8、保证病室常规工作的进行及其他患者的治疗工作。 处理程序 1、发现自杀? 与医生尽快赶赴进行抢救? 上报医务科或总值班? 通知家属。 2、发现自杀? 与医生尽快赶赴进行抢救?保护现场? 配合院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 ? 做好各种记录 ? 同时要保证病室常规工作的进行及其他患者的治疗工作。 四、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摔伤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检查病房设施,不断改进完善,杜绝不安全隐患。 2、当患者突然摔倒时,护士立即到患者身边,检查患者撞伤情况:通知医生判断患者的神志、受伤部位,伤情程度,全身状况等,并初步判断摔伤原因或病因。 3、对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摔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相应的搬运患者方法,将患者抬至病床;请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必要时遵医嘱行X光片检查及其它治疗。

医源性疾病案例分析

医源性疾病案例分析 黄仙钟广东省卫生监督所 一、概论 医源性疾病:指在诊治或预防疾病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各种言行、措施不当而造成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疾病。包括医院获得性感染,药物所致的药源性疾病,长期或大量使用某些药物所致的营养缺乏症等。病人由社会角度转变为病人,当医患关系处理不当时易造成医源性损害。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在医疗服务中本身受到各种职业因素影响,例如,在职业接触中本身受到感染,常见的乙型肝炎、肺结核等;接触有害的化学物质;放射性照射等。 医源性疾病大致可分为诊断性医源性疾病和治疗性医源性疾病两大类。 医源性疾病按发病环节来分有: ①与诊断有关:如医生在判断力所及的情况下发生的误(漏)诊; ②与药物有关:不合理用药引起,有时合理用药也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③与手术有关:如的术适应证或方法错误,操作失误,以致损伤健康组织或器官,术后处理不当; ④与器械有关:如在使用腔道窥镜或导管等技术中,引起组织器官损伤或各种并发症;非创伤性处理不当,如止血带使用过久,石膏绷带包扎过紧,均可造成损伤; ⑤与放射或理疗有关:包括X线、γ射线、核素及各种理疗方法,如使用不当、照射量过大、防护不周,引起损伤; ⑥与用语有关:医护人员使用医学用语不当引起病人心理创伤; ⑦与预防措施有关:如免疫制剂使用和接种方法不当,引起损伤。 医源性疾病按引起发病因素来分,可分为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医疗服务因素及机体因素五个方面。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生物因素所引起的医源性疾病主要是医院内感染。 医院是病人集中的地方,他们所携带的微生物种类繁多,且密度高,而病人又是特殊的敏感人群,易感性高,所以生物因素是医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 物理因素:医院中存在的物理因素主要是放射线和放射性核素。在肿瘤治疗和疾病的诊断中,如果放射性核素和X射线使用过量,很容易给病人造成损伤而引起放射性疾病。

有效预防艾滋病的10个方法

有效预防艾滋病的10个方法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引发一系列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下面小编就为你介绍几个能有效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到你。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艾滋病有三大传播方式即性接触传播、经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可以说艾滋病感染的根本在于HIV病毒。HIV病毒主要存在于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体液中,任何使这些液体进入他人体内的行为都有可能导致HIV病毒传播。因此为有效避免感染艾滋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以下可能导致与他人发生体液交换的行为。 如何有效预防艾滋病 1、洁身自好,性生活不洁、杂乱,是导致染上艾滋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要预防艾滋病,必须要避免不洁的性生活。 2、正确使用避孕套,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3、生病时到正规的医院看病,避免被使用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注意输血安全,不适用非正规医疗单位的来历不明的血液。 4、输液时要确保输液针头是一次性的,如果输液针头乱用,很容易导致沾染艾滋病。艾滋病通过血液传染很快。 如何有效预防艾滋病预防艾滋病的方法有哪些带避孕套能预防艾滋病吗 5、如果想献血,必须找正规的献血单位,否则卫生条件无法达标,很容易沾染艾滋病毒。即使正规的献血部门,也要看好是否用一次性针头抽血。 6、远离毒品,更不能共用注射器吸毒。 7、不共用可能会刺破皮肤的用具,如剃须刀、修脚刀等;尽量避免接触他人体液、血液;不用未消毒的器具穿耳孔、文身、美容。 8、尽量不纹身,纹身用的刺针很难保证充分消毒,多次重复使用的刺针,往往是艾滋病毒的传播媒介。因此要避免去纹身。

(完整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考试试卷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考试试卷 科室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3分) 1、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 A、主管院长 B、感染管理科主任 C、病区负责人 D、病区护士长 2、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在()张以上的应当设立独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控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A、100 B、200 C、150 D、50 3、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制度,对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就能当引导到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A、隔离、消毒 B预检、分诊 C、分类、隔离 D定点、隔离 4、感染监测及报告管理制度要求制订并实施()监测与报告管理规定,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监测类型、指标、方法以及监测结果反馈等。 A医院感染 B医源性感染 C感染性疾病 D健康保健相关感染5、医院应按每()张实际使用病床,配备1名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应按受监测与感染控制知识、技能的培训并熟练掌握。 A、100-150 B、150-200 C、200-250 D、250-300 6、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对本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对()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 A重点科室人员 B门诊科室人员 C医技科室人员 D全体工作人员 7、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多少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A、2例 B、3例 C、4例 D、5例 8、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由于院感暴发直接导致人员死亡及造成3人以上的人身损害后果时应于()小时内上报所在县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A、2小时 B、12 小时 C、24小时 D、1小时

艾滋病的传播,判断及预防措施

艾滋病的传播,判断及预防 艾滋病简单介绍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HIV感染者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因机体抵抗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念珠菌、肺孢子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并发生长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 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还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艾滋病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据统计现在得艾滋病的人越来越多,艾滋病的传染性是非常高的,但实际上它的传播途径并不是很多。如果家里有艾滋病人也不要害怕,只要你注意以下的事项就可以避免被传染或传染给家人了。 (1)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及异性之间的性接触。肛交、口交有着更大的传染危险。 (2)血液传播:包括:①输入污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②静脉药瘾者共用受HIV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③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如与感染者共用牙刷、剃刀)也可能经破损处传染,但罕见。④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特别是儿童预防注射未做到一人一个针管危险更大;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术器械、针刺治疗用针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理发、美容(如纹眉、穿耳)、纹身等的刀具、针具、浴室的修脚刀不消毒;和他人共用刮脸刀、剃须刀、或共用牙刷;输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的供血者的血或血液制品,以及类似情况下的输骨髓和器官移值;救护流血的伤员时,救护者本身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 (3)母婴传播:也称围产期传播,即感染了HIV的母亲在产前、分娩过程中及产后不久将HIV 传染给了胎儿或婴儿。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也可通过哺乳传染。 艾滋病的判断 HIV感染后,最开始的数年至10余年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一旦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球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举办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艾滋病,如何预防艾滋病,那么,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仅供参考。 【班会主题】:《预防艾滋,平等关爱,携手共奏人生美好乐章》 【班会背景】:现在全社会都在关注艾滋病,艾滋病的危害及传播速度让人震惊,据统计目前艾滋病感染者在青少年中的比例也逐年增多,为让同学了解并远离艾滋病,并让他们有一份爱心来帮助关爱、不歧视艾滋病患者,高一(8)班以班会的形式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普及活动。 【班会目的】:开展艾滋病教育采取主题班会的形式,体现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相互渗透,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由来、传播途径、艾滋病的危害,使学生能够学会判断艾滋病病毒传播的相关行为,呼吁社会宣传与关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班会重点】了解艾滋病并不可怕,主要是正确良好的行为规范就可远离艾滋病。 【班会难点】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认识良好行为规范是什么,不可能传播艾滋病的途径和主要预防措施。 【班会重点】了解艾滋病并不可怕,主要是正确良好的行为规范就可远离艾滋病。 【班会准备】:

1告知同学班会主题及主要框架步骤 2发动同学在课下上网收集相关艾滋病的资料,图片等 3为让同学们更真实的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组织同学进行自编自导自演短片,来警告提醒同学们艾滋病 * 和危害。 4最后让同学把资料再给出建议并让同学串稿。 【班会过程:】: 一. 强调班会主题:预防艾滋,平等关爱,携手共奏人生美好乐章 二. 同学讲解 (一) 介绍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图片1表格形式有关亚洲及非洲艾滋病的趋势,非洲是最严重的国家,和经济,当地卫生状况,人口等原因有关;亚洲是感染率上升最快的国家,以中国为例 图片2在1985年中国仅是沿海及河北少数出现艾滋病感染者,1995年除青海,甘肃和内蒙古外其余都有感染者,之后仅三年的时间1998年全国各地都出现感染者.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一分钟的时间里能做些什麽?回答... 讲解:在全世界一分钟里就有6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强调速度快,分布广,危害大。 (二)介绍艾滋病及艾滋病病毒 1、了解艾滋病英文缩写AIDS的全称和中文名称; 2、分别介绍艾滋病的窗口期,潜伏期,死亡期发病时间;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试行)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试行) 感染预防与控制(以下简称感控)是医疗管理的重要内容,做好感控工作对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等要求,指导医疗机构开展感控工作,提高感控水平,制定感控基本制度。本制度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遵守和严格执行的基本要求,具有“底线性”、“强制性”。 一、感控分级管理制度 (一)涵义。是指导和规范医疗机构建立层级合理、专兼结合、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感控分级管理组织体系,并有效开展感控工作的规范性要求。 感控分级管理组织体系的各层级主体包括:医院感控委员会、感控管理部门、临床与医技科室感控管理小组,以及感控专(兼)职人员等。 感控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包括但不限于医务、药学、护理、信息、总务后勤、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以及教学科研等管理部门;涉及的临床与医技科室包括全部临床学科、专业,并覆盖各学科、专业所设立的门(急)诊、病区和检查治疗区域等。 (二)基本要求。 1.按规定建立感控组织体系,结合本机构规模和诊疗活动实际,配置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感控专兼职人员。

2.明确感控组织体系的管理层级与责任主体。管理层级有“医疗机构、感控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三级管理和“医疗机构、临床科室”二级管理两种基本模式,后者主要适用于依规定不需要设置独立感控管理部门的医疗机构。采用二级管理模式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置专(兼)职感控管理岗位。 3.明确管理体系中各层级、各部门及其内设岗位的感控职责;明确各层级内部、外部沟通协作机制。 4.教育引导全体工作人员践行“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的理念,将感控理念和要求融入到诊疗活动全过程、全环节、全要素之中。 5.规范预检分诊工作,落实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防控措施。将发热伴有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症状,以及其他季节流行性感染疾病症状、体征的就诊者纳入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管理;将基于特定病种、操作和技术等的感染防控核心措施纳入重点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 二、感控监测及报告管理制度 (一)涵义。是医疗机构根据感控工作需要,对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等数据信息开展收集、分析、反馈,以及依法依规上报等活动的规范性要求。 (二)基本要求。

预防艾滋病的10条基本知识

预防艾滋病的10条基本知识 向全社会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科普知识,是我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和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2)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3)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5)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6)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7)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8)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避免使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9)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 艾滋病虽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但对于个人来讲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主要措施有: (1)遵守法律和道德、洁爱自身、反对婚前性行为、反对乱性。 (2)不搞卖淫、嫖娼等违法活动。 (3)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 (4)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针灸、美容或手术。 (6)不共用牙刷、剃须(刮脸)刀。 (7)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沾上伤者的血液。 (8)根据国外经验正确使用安全套有助于避免感染艾滋病。 (9)患有性病后应及时、积极进行治疗,否则已存病灶会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危险。

有关艾滋病的常识,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是可以预防。 2、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3、与艾滋病人及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 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5、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6、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7、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8、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9、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 病的重要方面。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2020卫生法规考试资料:防止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2020卫生法规考试资料:防止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一、医院和医源性感染概念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二、医院和医源性感染管理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 ①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②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③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制定对本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 采供血机构、生物制品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证血液、血液制品的质量。禁止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因输人血液、使用血液制品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计划

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计划 艾滋病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难题,对遭受艾滋病危害的艾滋病患者来说,他们同时遭受身体和心灵的折磨,还有整个社会的排斥,所以非常需要特别关注。其中的女性艾滋病感染者,因为性别弱势和生理弱势,在艾滋病患群体中遭受着更多的苦难。下面是为你精心整理的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计划,希望对你有帮助! 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计划篇一为切实加强该办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效防止艾滋病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该办实际,制定20XX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统一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艾滋病防治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充分认识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正常工作日程,加强领导,落实政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把这一关系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大事抓紧抓好。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该办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该办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和部署,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检查督导艾滋病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艾滋病预防控制具体工作,做好各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制订工作计划及安排,保证该镇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落实完成。

二、明确职责,抓好协调配合。领导小组通过多种形式抓好宣传,强化宣传效果。利用多种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深入持久的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无偿献血知识、性知识、性道德和法制观念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娱乐服务场所的管理,依法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贩毒和吸食、注射毒品、非法采供血等违法活动。加强对强制戒毒人员、查处的卖淫嫖娼人员和城市流动人口等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会同卫生部门加强对强制戒毒人员、羁押和被监管人员艾滋病病毒的检测、筛查、治疗和有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开展“无毒社区”创建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加强无偿献血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 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违法犯罪活动;强制推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做好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组织医疗卫生人员、其他各类从事艾滋病性病防治、科研、宣传教育及管理人员培训工作。计生服务站采取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性安全教育和使用避孕节育药具防止艾滋病、性病传播知识的宣教和咨询服务。大力宣传、推广、使用安全套,积极组织开展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的公益广告宣传。 三、预防为主,抓好综合防治 (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农村,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重点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作用,以流动人口、农村人群、青少年和高

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源性感染的措施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从医院组织领导、制度建设、感染监测以及教育培训各个方面深入开展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预防措施,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一、建全和完善管理体系,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审核,由感控科每年制定医院感染控制监控监测计划,不断完善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二、加强对各级各类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以增强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和感染防控意识。对新上岗人员开展医院感染控制基础知识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评估和措施改进工作,研究与提出对策,使各种感染监测常态化。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发病率、现患率监测。 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确保灭菌效果。 3、环境卫生学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无菌器械和消毒液的监测。 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监测:使用时间、剂量、疗程。 5、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监测:日常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 四、根据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医院感染相关制度和控制考核标准并认真贯彻落实。 1、认真执行《手卫生管理制度实施规范》,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2、医务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如:操作时不佩戴首饰、经常修剪指甲、戴口罩不露鼻孔、戴帽子不外露头发等。 3、掌握隔离技术,对传染病人采取隔离措施,尽量单间隔离,器械器具专用,使用后消毒灭菌备用。正确使用口罩、帽子、手套、隔离衣、必要时戴防护镜等,正确处理传染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按制度要求管理使用无菌器械、

器具,正确使用各种无菌药液。 5、各项诊疗和护理操作前,要选择合适品种、浓度的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消毒范围,对皮肤粘膜进行消毒准备。 6、严格执行《安全注射措施》,是杜绝感染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做好职业防护的重要环节。 7、预防环境和诊疗器械的传播,采用正确的清洁、消毒和灭菌方法。 五、改善医院环境,消灭污染源。对于污水、医疗废弃物、生活垃圾等应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处理,避免造成医院内环境的污染。 六、合理用药,严格掌握抗生素、激素的合理使用原则,掌握好预防用药的适应症。 七、抓好卫生宣传工作,增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开展并切实抓好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把有关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到每个医务人员、每个患者及其家属。

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

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 艾滋病属乙类传染病管理其预防与控制措施主要以下几点。 1 宣传教育 在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特异预防手段(疫苗)的情况下,应把时常教育工作摆在首要位置。艾滋病的三传播途径,即性接触传播、经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都与人的行为有关。因此只要使人们知道艾滋病是通过何种途径传播的,知道如何控制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来预防艾滋病,就能够达到阻断艾滋病在社会上流行的目的。 艾滋病的流行不仅是生物医学的问题,因此要有“技术突破”(如药物、疫苗等)外,还要有“社会突破(如卫生宣传、性道德教育等),且社会突破是决定性的,必须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观念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念,即从医学预防转向社会预防。 艾滋病论坛建议对艾滋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者不得歧视,以免加重病人的悲观绝望情绪。些病人强烈希望了解自己的病情发展、预防及防治问题,医务人员要给予通俗易懂的解答。艾滋病病人有时受到家庭成员和亲友的遗弃或歧视,应通过宣传教育使他们得到正确对待。 2 疫情报告 根据我国传染防治法,艾滋病属乙类传染病。根据细则规定,不但发生艾滋病病人,即使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抗体阳性),都要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和医疗保障机构报告。由各地卫生防疫机构汇总后,尽快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各省卫生或省卫生防疫站汇总后,向卫生部卫生防疫司报告。另外,省级卫生防疫站汇总全省监测结果也应向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报告。 3 群众预防艾滋病的措施 3.1 般群众预防措施尤其是有可能与境外人员交往的,或准备出国的人,首先要让其学习有关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包括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人防护措施等内容。 3.2 艾滋病的传播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和性接触传播,因此预防措施可参照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进行。艾滋病病毒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染,但一般生活接触不传染。

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源性感染的措施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从医院组织领导、制度建设、感染监测以及教育培训各个方面深入开展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预防措施,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一、建全和完善管理体系,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审核,由感控科每年制定医院感染控制监控监测计划,不断完善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二、加强对各级各类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以增强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和感染防控意识。对新上岗人员开展医院感染控制基础知识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评估和措施改进工作,研究与提出对策,使各种感染监测常态化。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发病率、现患率监测。 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确保灭菌效果。 3、环境卫生学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无菌器械和消毒液的监测。 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监测:使用时间、剂量、疗程。 5、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监测:日常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 四、根据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医院感染相关制度和控制考核标准并认真贯彻落实。 1、认真执行《手卫生管理制度实施规范》,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2、医务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如:操作时不佩戴首饰、经常修剪指甲、戴口罩不露鼻孔、戴帽子不外露头发等。 3、掌握隔离技术,对传染病人采取隔离措施,尽量单间隔离,器械器具专用,使用后消毒灭菌备用。正确使用口罩、帽子、手套、隔离衣、必要时戴防护镜等,正确处理传染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按制度要求管理使用无菌器械、器具,正确使用各种无菌药液。 5、各项诊疗和护理操作前,要选择合适品种、浓度的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消毒范围,对皮肤粘膜进行消毒准备。 6、严格执行《安全注射措施》,是杜绝感染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做好职业防护的重要环节。

最新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艾滋病的预防主题班会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相关基础知识,懂得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艾滋病的危害。 2.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病人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不可能传播的途径和主要预防措施 2. 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没有洲界,没有国界,更不认种族和肤色。1998年底,全世界累计已有473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15岁以下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儿童已超过400万。在世界范围内艾滋病至少已使近1000万的儿童成为孤儿。预计到 2020年,全球将有4100多万15岁以下的儿童因失去母亲而变成艾滋病孤儿,并在为生存而挣扎!现在因艾滋病而死亡的总人数已超过1300多万,占据了世界死因排位的第四位。仅在1998年一年中,就约有580万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250万人因艾滋病而死亡。中国有84万艾滋病感染者,其中八成是青壮年。这是多么触目我惊心的数字啊! 所以我们一定要关注这个社会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艾滋病的相关基础知识。 二、授新课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 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但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1、性接触传染 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体液中,男女不洁性行为可以导致艾滋病病毒迅速传播。目前,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 目前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几乎大部分非洲国家,主要以非志愿献血为主,他们大多是青壮年,都处在性活动高潮的年龄段,这意味着他们所提供的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将这些血及血液制品输给其它病人,便可能感染艾滋病。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媒介。 3、母婴传播

21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教案 教案标题: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其危害 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创新教育承担着当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使命,在实施创新教育中,学生不再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应处处注意抓住机会或创设一定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热情。本节课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出发,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艾滋病的传染途径、预防措施、流行趋势、危害、艾滋病病毒检测的意义及检测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图片、材料分析等生活中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并关爱艾滋病人的意识。 教学背景分析: 当前,全球艾滋病的形式十分严峻,已经引起全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我国,艾滋病也已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估计,如果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到2010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达到1000万。艾滋病在中国的蔓延,不仅危及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对世界其他各国的流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而当前的中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尤其是对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及其对人类的危害了解太少,的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增强预防艾滋病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大力宣传普及艾滋病的科学知识,增强全民预防艾滋病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种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认识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了解检测艾滋病病毒的意义及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情感目标: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和谐相处,共享生命 本教案适合的教学对象及教学班级大小: 中专一年级(约50名学生) 教学材料清单: 多媒体电脑、大屏幕、联合国公告标语内容、艾滋病相关资料内容、正常人与艾滋病患者各种行为的图片 教学概要: 提出什么是艾滋病,引出艾滋病传染的三大主要途径,引导学生自行讨论预防艾滋病的措施,并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危害,增强学生珍爱生命,关爱艾滋病人的意识。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由学生自我小结这节课的收获,然后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师生互动: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请大家讨论交流,发表不同的见解,回家后把所掌握的知识向亲戚朋友宣传。 教案使用建议: 班级学生数不超过50人,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围坐在4张拼在一起的桌子周围(利于小组讨论), 课前准备: 学生活动:课前搜集与艾滋病相关的资料,如传染途径、预防措施、流行现状、危害,艾滋病病毒检测的意义及途径。教师活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点,掌握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并准备相关材料,如图片、测试题等。

2017年最新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2017年最新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全文)导语: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提供到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全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17年最新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全文) 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 第三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和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院感染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

内医院感染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第六条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下的医院应当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 第七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者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 (二)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

艾滋病防治知识试题

艾滋病防治知识试题 单项选择题 1、艾滋病病毒的英文缩写是(C) A、HAV B、AIDS C、HIV D、HBV 2、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B) A、免疫缺陷综合征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继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3、我国目前艾滋病传播方式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A) A、性接触 B、母婴传播 C、输血 D、共用针具注射毒品 4、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什么途径将病毒传染给婴儿(C) A、妊娠,分娩,亲吻 B、哺乳,亲吻,妊娠 C、妊娠,分娩,哺乳 D、搂抱,亲吻,呼吸 5、下列哪项是预防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A ) A、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 B、拒绝毒品 C、到正规医院拔牙 D、不与人共用牙刷 6、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D) A、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而且已经出现AIDS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 B、接触过艾滋病病人的人 C、接触过艾滋病病毒的人 D、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还没出现AIDS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 7、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到血液中能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的这段时间,称为什么期( D ) A、急性感染期 B、无症状感染期 C、临床症状前期 D、窗口期 8、下列哪项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D ) A、性传播 B、母婴垂直传播 C、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 D、蚊虫叮咬

9、HIV传播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 D ) A、有大量的病毒从感染者体内排出 B、排出的病毒要经过一定方式传递给他人 C、有足量的病毒进入体内 D、以上都是 10、艾滋病的治疗原则是(D) A、抗感染 B、免疫调节和免疫重建 C、抗病毒、抗肿瘤治疗 D、以上各项均是 11、已怀孕妇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是( D ) A.给孕妇注射疫苗 B.鼓励母乳喂养 C.替婴儿注射疫苗 D.母亲在妊娠期及围产期、婴儿在出生后应用抗HIV药物 12、以下吸毒行为中最容易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是( D ) A、鼻吸入毒品 B、口服毒品 C、静脉注射吸毒 D、数人共用注射针具静脉注射毒品 13、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是( D ) A、坚持使用安全套 B、拒绝毒 品 C、避免与艾滋病病人发生性关系 D、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 14、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工作机制是(A) A、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B、政府组织领导、卫生部门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C、政府组织领导、加强宣传教育、全社会共同参与 D、以上都不是 15、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工作方针是( A )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B、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 C、广泛发动群众,全社会动员 D、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16、下列哪种行为有传染艾滋病的危险(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