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 ()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1.牛顿三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
恒为零;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作用力之间相互等同,即施加于物体的外力之和等于由物体施加于外物的
反作用力之和。

2.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有形态、状态、温度等性质,根据物质的
组成和结构,可以分成各自的类型,常见的分类有液体、气体和固体,物
质可以发生各种不同的化学变化,包括合成、分解、变沉、溶于液体等。

3.弹性力学:弹性力学研究物体受外力作用时的变形及其承受力的大
小和方向,其中包括弹性变形、弹性模量、弹性几何形状计算等。

4.电学:电学研究电荷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包括电荷、电场、电势差等,常用电荷定理、完整电路等规律来求解电学问题。

5.热学:热学研究物质受外力作用时会产生的热力学现象,包括温度、热量、热流等的变化,常用的规律有定温定容定热定理,热力学第一定律等。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全)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全)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全)物理知识点公式汇总必修1知识点1.质点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简化物体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质点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只关注其具有质量的要素。

(注意:不能以物体的绝对大小作为判断质点的依据)2.参考系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我们需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

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在描述研究对象相对参考系的运动情况时,可假设参考系是“不动”的。

3.路程和位移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用这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是矢量。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物体的速度是表征其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是矢量。

如果在时间t内物体的位移是x,它的速度就可以表示为v=x/t。

由此求得的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间隔t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

如果t非常非常小,就可以认为速度是瞬时的。

5.匀速直线运动任意相等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6.加速度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a=△v/△t。

加速度是表征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与速度v、速度的变化△v均无必然关系。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可以测速度。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纸带上连续3个点间的距离除以其时间间隔等于打中间点的瞬时速度。

可以用公式a=△v/△t求加速度(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逐差法求)。

注意:a的方向与△v的方向一致,是矢量。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初速度等于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以下特点:速度公式:v=voat;位移公式:x=vot+1/2at^2;推论:vtvo2ax;中间时刻速度公式:vtv;中间位移速度公式:vx2△x/t;位移差公式:2△x=at^2.1.瞬时速度和位移比例关系在不同时间内,物体的瞬时速度与时间的比例是不同的,可以表示为2.不同时间内的位移比例除了总时间相同,不同时间内的位移比例也可以不同,可以表示为SⅠ:SⅡ:SⅢ:。

物理学业水平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物理学业水平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物理学业水平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物理学中的一些必背知识点的归纳:
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力的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K.E. = 1/2mv^2;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不同而具有的能量,例如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万有引力定律:任意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公式为F = G * (m1 * m2) / r^2,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

4.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轮轴、滑轮和斜面等,它们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5. 热力学:热力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热量、温度、热平衡、热传递、热容等。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华氏度或开尔文。

6. 光学:光的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是光学的重要内容。

光的传播速度为光速。

7. 电磁学:电磁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静电场、电流、磁场和电磁辐射等。

库仑定律描述了电场中两个电荷之间的力。

8.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换。

物质的相变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是热力学的重要内容。

9. 粒子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研究微观世界中的基本粒子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包括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粒子加速器和探测器等。

10. 相对论:相对论描述了在高速运动和引力场下物体的运动规律。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 = mc^2是相对论的重要结果。

这只是物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实际上物理学是一门非常广泛和深奥的学科,还有很多其他的知识点和理论需要学习和了解。

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

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

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探索物质运动、能量转化、力的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业水平测试中,物理知识点是很重要的部分。

以下是我为您总结的物理知识点,希望能帮助您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运动的描述和研究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3.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的表示及其分析。

4.重力加速度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规律。

二、力和力的作用1.力的概念和分类,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牛顿三定律和它们的应用,如力的合成与分解、静力平衡、动力学等。

3.摩擦力和滑动摩擦与静摩擦的区别,以及它们与力的大小、物体质量和表面性质的关系。

三、能量和能量转化1.能量的概念和种类,如动能、势能、热能、化学能等。

2.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转化定律的表述及其应用,如简单机械原理、能量守恒在机械运动中的应用等。

3.热能的传递和热平衡的原理,如传导、传导、辐射等。

4.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在做功和功率的应用,如机械工作、电能、热功率等。

四、电学基础知识1.电流和电路,如电流强度的定义、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等。

2.电场和电势,如电场强度、电势差、电容器等。

3.电磁感应,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流和感应电磁场等。

五、光学基础知识1.光的自然传播和光的反射,如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等。

2.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如折射定律、光的折射率和折射率的变化、色散现象等。

3.光的波粒二象性,如光的波动性和光量子的粒子性,以及波粒对偶原理等。

六、原子与核物理1.原子结构和周期表,如原子和离子的构造、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等。

2.放射性和核能,如放射性衰变、半衰期、核能反应等。

以上是物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需要理解其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熟练运用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进行解题。

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1.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涉及物体的运动和静力学。

重要的知
识点包括牛顿三定律、质点和刚体的运动、力、能量和功的关系、动量守恒、弹性碰撞等。

2.电磁学:电磁学研究电荷和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磁场的相互
作用。

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库伦定律、电场和电势、磁场和磁感应强度、电
流和电路以及电磁感应等。

3.光学:光学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重要的知识点包括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镜片和透镜的成像、光的干涉和衍射等。

4.热学:热学研究物体的热平衡和热量的传递。

重要的知识点包括热
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热传导、热容、相变等。

5.原子物理:原子物理研究微观尺度下的物理现象和性质。

重要的知
识点包括原子结构、原子核、放射性衰变、核反应等。

此外,还有一些跨学科的知识点,如力学与热学的热力学、电磁学与
光学的电磁波等。

为了更好地备考,建议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制定学习计划,并结合教科书、习题册和学习资源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和练习。

理解基本概念和公式,
并进行大量的例题练习,有助于加深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

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

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一、运动的描述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

矢量:力、位移、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

2、 位移和路程:当物体沿直线单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3加速度:a=tv ∆∆=t v v t 0-。

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变化大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变化快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其速度不一定为零。

二、匀变速运动1、匀变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平抛运动)。

2、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 (1)、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无论加速度是增大还是减少,速度均逐渐增大。

(2)、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无论加速度是增大还是减少,速度均逐渐减少。

3、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①v t =v 0+at ;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x=v 0t+1/2at 2;x= v t ;v t 2-v 02=2ax (匀加速:a 取“+”号;匀减速:a 取“-”号。

);∆x=x 2-x 1=x 3-x 2=…=x n -x n-1=at 2(在相邻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差)②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秒内、2秒内、… n 秒内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4:9:…:n 2第1秒内、第2秒内、…第N 秒内的位移之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通过连续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t Ⅰ:t Ⅱ:t Ⅲ:…:t N =1:(2-1):(3-2):…:(N -1-N ) ③自由落体运动:v t = gt ;h=21gt 2 ;h= v t ;v t 2=2gh 4、速度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详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详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详细知识点总结力和运动- 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力、质量、力的合成、牛顿的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弹力和弹簧劲度常数:胡克定律、简谐振动、弹簧劲度常数的计算- 动能和功:动能定理、功的计算、弹簧的势能和弹性势能- 力学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量:力的作用时间、动量定理、质心、动量守恒热学- 温度和热量:温标、测量温度、热平衡、热量和能量转换、热容、相变- 理想气体:理想气体的性质、状态方程、气体定律、压强和体积变化、气体热力学过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变化、功和热的转化、焦耳定律、工负、定容定压过程、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光学- 光的反射:平面镜、球面镜、反射成像、光学成像的公式-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光的快慢、安培定律、折射光线的追迹法- 光的干涉和衍射:杨氏双缝干涉、单缝衍射、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解释- 光的色散和光的波粒性:色散现象、光的波粒二象性电学- 电荷和电场:电荷的性质、电场的概念、电场的计算、电势能、静电场和电势差、电势差的计算- 电流和电阻:电流的定义、电流和导线、电阻和电阻率、欧姆定律、串联和并联电阻、电功和电功率- 电流的磁场效应:安培力、洛伦兹力、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 电磁波:电磁波的产生、应用和性质、光的本质原子核和放射性- 原子核的结构:质子、中子、电子、元素周期表- 放射现象和核变化:放射性物质、放射线的性质、α、β、γ射线的特点-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衰变的定律、半衰期、衰变常数、放射性年龄的计算- 核反应和核能:核聚变、核裂变、核能的应用和问题以上是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的详细知识点总结,建议学生在备考期间重点复和掌握这些内容,以提高学科水平和考试成绩。

学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学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学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学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概述一、力学基础知识1. 力的作用与反作用(牛顿第三定律)2. 力的合成与分解3. 摩擦力的类型及其计算4.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5. 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6.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7. 动量守恒定律8. 功、功率和能量的基本概念9. 机械能守恒定律10. 简谐振动的基本原理二、热学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2.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4. 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5. 热机的工作原理和效率6. 热膨胀和收缩的基本概念7. 相变和潜热8. 热力学第二定律三、电磁学1. 静电场的基本概念和库仑定律2. 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计算3. 电容和电容器的工作原理4. 电流的基本概念和欧姆定律5.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计算6. 磁场的基本概念和安培定律7. 电磁感应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8. 楞次定律9.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和公式10. 电磁波的性质和传播四、光学与波动1. 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2. 透镜的成像原理和公式3.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4. 波的基本特性和波的描述5. 简谐波的数学表达和传播特性6. 声波的性质和声速的计算7. 多普勒效应五、现代物理1. 原子结构和能级跃迁2. 光电效应和波粒二象性3. 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基本过程4. 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和时间膨胀5.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六、实验技能1. 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2. 数据记录和误差分析3. 常见物理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原理4. 实验报告的撰写规范以上是学考物理的必考知识点概述,学生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在准备考试时,建议通过做习题、参加模拟考试和复习课堂笔记等方式来巩固知识点。

同时,注意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物理实验技能,以便在考试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一、运动的描述1、质点:有质量的点。

实际中不存在。

当物体的体积对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时,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体积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体积大的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

2、参考系:物体运动的参照物。

任何物体都可以做参考系。

同一物体的运动,选取的参考系不同,其运动情况不同。

3、时刻和时间:某一瞬时为一个时刻。

某两个时刻之间为一段时间。

在文字表述中,“N秒”、“N秒内”、“第N秒内”指的是时间;“N秒末”、“N秒初”、“第N秒初”、“第N秒末”指的是时刻。

4、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

到现在为止,所学的物理量中,是矢量的有:力、位移、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

5、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

6、位移和路程:位移:表示物体的位置变化。

其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物体的位移可以为零,但路程不能为零;当物体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7、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能详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单位是:m/s 。

8、 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时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不同。

9、 速率:速度的大小叫速率。

是标量。

10、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又叫速度变化率。

其大小等于速度变化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单位是:m/s 2 。

公式为:a=tv ∆∆=t v v t 0-。

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变化大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变化快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其速度不一定为零。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变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按运动轨迹可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和匀变速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

2、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1)、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无论加速度是增大还是减少,速度均逐渐增大。

(2)、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无论加速度是增大还是减少,速度均逐渐减少。

3、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一)、初速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1)、速度公式:v t =v 0+at(2)、平均速度:v =20t v v +(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位移公式:x=v 0t+21at 2 或:x= v t (4)、初速、末速、位移、加速度关系式:v t 2-v 02=2ax(匀加速:a 取“+”号;匀减速:a 取“-”号。

)(5)、在相邻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差相等,都等于at2。

即:∆x=x 2-x 1=x 3-x 2=…=x n -x n-1=at 2(6)、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二)、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速度公式:v t = at(2)、平均速度:v =2t v (3)、位移公式:x= 21at 2 或:x= v t (4)、初速、末速、位移、加速度关系式:v t 2 =2ax(5)、1秒内、2秒内、3秒内、… n 秒内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4:9:…:n 2(6)、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第N 秒内的位移之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7)、通过连续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t Ⅰ:t Ⅱ:t Ⅲ:…:t N =1:(2-1):(3-2):…:(N -1 N )4、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其运动实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下落速度:v t = gt(2)、平均速度:v =2t v (3)、下落高度:h= 21gt 2 或:h= v t (4)、初速、末速、位移、加速度关系式:v t 2 =2gh5、速度图象:(1)、匀速直线运动: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图线与纵轴的交点表示初速度的大小;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直线越倾斜,加速度越大;图线与纵、横轴所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的大小。

三、相互作用1、力的分类力按性质分为: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库仑力)、磁场力(安培力、洛仑滋力)、分子力、核力。

其余的力均是按效果命名的。

2、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大小为:G=mg。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弹力产生条件是: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

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支持力等。

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或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绳子的拉力方向是沿着绳子背向被拉的物体}。

弹簧的弹力大小跟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公式:F=kx。

4、摩擦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相互接触且互相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1)、静摩擦力:发生在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

其大小随外力而变。

变化范围:0≤f静≤f m(f m叫最大静摩擦力)。

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2)、滑动摩擦力:发生在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

其大小与压力成正比,公式:f=μN。

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不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力的方向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5、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是根据实际产生的效果去进行的,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凡是矢量的合成和分解都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与两分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合力的大小随两分力间的夹角的增大而减少。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可以等于分力,可以小于分力。

两分力F1、F 2的合力范围是:︱F1-F2︳≤F≤F1+F2;四、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

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

3、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亦即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发生改变或速度的方向发生改变。

只有当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不变。

在实际的运动中,只有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不变,其余的运动状态都是改变的。

5、牛顿第二定律表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

表达式:F=ma加速度与力的关系:(1)、同时性:加速度与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即有力立即有加速度;力增大,加速度同时增大;力消失,加速度同时消失。

(2)、同方向:加速度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6、牛顿第三定律表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出现,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互相抵消。

7、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异同相同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互相抵消;而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效果能够互相抵消。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而平衡力不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8、力学单位制物理量的单位分为: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在力学的国际单位制中,属于基本单位的是:千克(kg)、米(m)、秒(s),其余的都是导出单位。

9、共点力的平衡条件(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

10、超重和失重(1)、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现象超重。

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如:物体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

(2)、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现象失重。

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如:物体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

(3)完全失重: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且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零。

种现象叫完全失重。

如:自由落体运动、在轨道上飞行的人造卫星。

五、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特点⑴ 轨迹是一条曲线。

⑵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沿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改变⑶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必有加速度,合外力一定不为零(必受到外力作用)2.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① 物体不受力或合外力为零时,则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② 合外力不为零,但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则物体做直线运动,当合外力为恒力时,物体将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当合外力为变力时,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③ 合外力不为零,且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则物体做曲线运动;当合外力变化时,物体做变加速曲线运动,当合外力恒定时,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⑴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特征:①等时性:合运动所需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时间相等②独立性: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参与几个不同的分运动,各个分运动独立进行,互不影响。

(2)判断合运动的依据:物体的实际运动是哪个,那个实际运动就叫做合运动,即直接观察到的运动是合运动。

(3)合运动的性质: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②两个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初速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③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④两个初速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4.关于抛体运动⑴定义: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抛出,且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⑵运动性质:①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运动是直线运动;平抛、斜抛是曲线运动,其轨迹是抛物线;② 抛体运动的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抛体运动是匀变速运动;5.平抛运动的规律平抛运动可以看成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1)、 位移公式水平位移x=v 0t ,竖直位移y=21gt 2 合位移:s=22y x +,(2)、速度公式水平速度为v x =v 0 ,竖直速度为 v y =gt合速度为v =220y v v +,6.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1) 线速度①定义:质点沿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Δl 与所需时间Δt 的比值叫做线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