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作文素材-关于清明节
作文 素材 节日 清明

作文素材节日清明篇一《清明那些事儿》清明节到了,这可不像其他节日那么喜气洋洋的。
别人节日可能是热热闹闹吃大餐放烟花啥的,清明给人的感觉就有点不一样。
我记得有一年清明,全家去扫墓。
那天的天气啊,有点阴沉,就跟老天爷也在悼念似的。
我们一大早就出发了,到了墓地那边,人还真不少。
大家都提着各种祭祀用的东西,有鲜花,还有水果、糕点那些。
我看到墓地的除草工人在那认真地除草,他拿着小锄头,一下一下地把墓周边的杂草给除掉。
那动作可熟练了,就像在修剪自家小花园一样。
不过再怎么修剪,这儿也没有小花园的那种生气。
我和家人开始摆祭祀的东西,我负责把鲜花放在墓碑前面。
爸妈在那念叨着一些对逝去亲人的思念话语,什么希望在那边过得好啊之类的。
我听着听着就走神了,开始观察旁边的墓碑。
有些墓碑很新,应该是刚立不久的,而有些已经很老旧了,上面的字都有点模糊。
墓地里很安静,只有偶尔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这时候我看见一个小老头,在不远处小声地哭着。
那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然后顺着他布满皱纹的脸流下来。
估计是太想念亲人了。
他一边哭一边给墓碑上的灰擦着,就用自己的衣袖,一点都不在意脏不脏。
扫完墓后呢,我们就离开了。
在回去的路上,我心里就想啊,清明这个节日就是这样,它让活着的人记着逝去的人。
虽然整个过程有点沉重,但是这也是一种纪念方式啊。
就好像那些逝去的人们虽然不在这个世界了,但是依然在我们心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位置,通过清明这个节日,会被时不时地想起。
篇二《清明雨纷中的回忆》清明,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还真不假。
有一回清明放假,我就寻思着跟朋友出去走走。
本来想着计划得好好的,去公园逛逛啥的,结果那天雨就是下个不停。
那雨啊,不大不小的,就像老天爷在那慢悠悠地撒水。
不过这雨可没挡住我俩出去的脚步。
我们撑着伞走到街上,发现很多卖清明祭祀用品的小贩。
那些花花绿绿的纸扎的东西看起来很奇特,比如说纸扎的房子、汽车,现在甚至还有纸扎的手机呢。
我就在想,要是真能在另一个世界用这些,那也还挺有趣的。
清明节的高考满分作文800字(精选5篇)

清明节的高考满分作文800字(精选5篇)清明节扫墓高考作文800字(篇1)四月五日就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
清明节的历史十分遥远,从春秋时代就已经开始,另称寒食节。
这一天要去扫亲人的墓,禁烟火,只能吃寒食,这是自古以来的习俗。
这天早上,我们去拜祭已故的外公。
清风吹拂着头发,仿佛给公墓又披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和庄严。
外公“住”在山上,山上空气清新,也十分热闹,这么大的山,我想算得上是清明节的踏青吧!我们找到了吉祥区的第六排慢慢往里走,找到外公的墓后,我把花篮放到墓碑前,默默地注视着外公的照片,心中勾起无限的思念和回忆。
外公去世的时候,我才两岁,经过那么长的时间,记忆已经模糊了。
我只记得那时我很爱在河边扔石头。
外公经常给我拾很多石头给我慢慢玩,我很快乐但却没体会到外公对我深深的爱。
虽然外公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他对我的爱却已深深地印在我心里,再见了,我回头望了望那座静静的坟墓,上面的菊花在风中一摇一摇的,好象外公在对我们说再见。
在路上,我又想:清明节为什么要去扫墓呢?我查资料后才明白清明节的由来和晋文公重耳有关。
传说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害死了太子申生。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逃难,流亡在外。
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
和他一起出奔的大臣,大都各奔出路了。
只剩下几个忠心的大臣,其中一个名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饿昏了,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大腿上割了一块肉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
晋文公执政后,对同甘共苦的大臣们进行封赏,惟独忘了介子推,突然有人提起,晋文公忆起旧事,连忙差人去请介子推,可介子推早已躲进了深山里。
有人出主意:在山的三面点火,留一面让介子推自已出来。
文公照办,没想到介子推迟迟不出,上山一看,介子推已死在一棵焦柳树下,在背后的树洞中,晋文公还发现了一片衣襟,上面用血写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惝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有关清明节的高考满分作文800字范文5篇

有关清明节的高考满分作文800字范文5篇清明节是中国法定的节假日,是我们国人祭祖和扫墓的日子,让我们表示对已逝亲人的思念与尊敬。
你对清明节有了解吗?下面是小编整理了有关清明节的高考满分作文800字,来欣赏和学习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清明节的高考满分作文800字1春,是鲜花的笑脸,把姹紫嫣红涂抹在大地的面颊;春,是草儿睁开的笑眼,将素绿行装披在大地的身躯上;春,是阳光温暖的怀抱,驱散乌云,把光芒普洒向大地上的万物。
绿色充实着人间,也预示着清明节的到来。
自古就有不少诗人以清明为题大作文赋,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春。
”宋之问的途中寒食“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韩翃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各路诗人为清明写下了千古名作,其中不乏有对清明预示春的喜,但更多的是对缅怀先人的悲。
谈起清明节,我们不能不提起祭祀,各种习俗至今流传,各种弊端也赤裸裸的暴露,我们发现了它的弊端却一直无动于衷。
我自以为现在是真正的男女平等,但是祭祀的男尊女卑思想比____还要根深蒂固。
农村的祭祀和城市中的有很大的区别,纸钱,各种冥版花样祭祀品如雨后春笋。
伴随着清明节的到来,各路商家变着花样将财敛入自己腰包,时尚的大千世界也随着人们各种奇异的思想进入阴间“冥版无线漏油器,豪车别墅应有尽有。
墓前的灰尘漫天飞舞,春的迹象消失了。
那一片刚刚含苞的花骨朵还未等待春雨的滋补已经凋零,幼嫩的小草还没等待阳光的洗礼已经枯萎,蓝天绿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灰蒙蒙的天,黝黑的水。
阳光被乌云遮挡,换来一片阴暗。
我们的呼喊无人问津“绿色清明节”的标志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生的容易,养的不易,且行且珍惜。
”看着各种假慈悲的祭祀,这句话闪出脑海,苦笑一下,无奈的摇摇头,面对死去的人我们不惜花金钱买各种奢侈品,却不愿意在人还健在的时候尽孝。
长辈们辛苦的将我们养育成人难道就是为了没有享受人生就痛苦的死去,然后在阴间注视儿女的孝道吗?且行且珍惜,与其这样痛苦还不如在老人还健在的时候尽一些孝道,让他们含笑而去。
清明节的作文素材7篇

清明节的作文素材7篇清明节的作文素材1“清明时节下雨。
”是的,昨天下着小雨,我们无话可说,只好踩着泥泞的山地一步步艰难地攀登。
终于,我们来到了爷爷、奶奶和小爷爷的墓前。
我们所有人都敬畏地站在他们的坟墓前。
爸爸递给我一根烧着的香。
香火不时冒出。
香味太浓了,当我闻到这样的香味时,我立刻表现出一种压抑和悲伤的感觉。
看起来像。
我们大家手捧香,在“九泉”下向爷爷奶奶、爷爷奶奶鞠躬九十度,以示对他们的崇高敬意。
我转身拿起准备好的花篮,恭恭敬敬地放在了爷爷奶奶爷爷的墓前。
花篮里的花都是白色的,花篮上的花和花篮上还系着几条白丝带。
在几片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的肃穆肃穆。
拜完拜后,我们开始在“九泉”下为爷爷、奶奶、爷爷烧黑道中的钞票。
爸爸知道他们打麻将很厉害,就给他们多烧了一些,一亿对,还有两亿一百万大钞,他们说:“大家都有,别抢。
”我听说很好玩。
他们有这么多钱,一年都花不完,所以还是要抢。
什么?爷爷、奶奶、小爷爷,你们这么早“走”了,我没有好好孝敬你们老人家,就离开了我的身边。
在那里,只有孤独和寂寞会陪伴你,不……不……不……那里有“无情”的春夏秋冬和茂密的森林。
如果你还在,我会向你致敬。
临走时,我们再次向他们鞠躬,才勉强离开。
清明节的作文素材2在清明节,有很多雨,路上的行人想打破他们的灵魂。
又一个清明节到了。
早上,我们全家起得很早,去北山向那位老太太致敬。
在她死后的一年里,我们都非常想念她。
这位老太太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疲劳。
老祖父很早就去世了。
老太太用她那虚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独自抚养她的祖母和叔叔。
在每一代年轻人的心目中,老妇人代表着勤奋、勇气和善良。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家刚吃完晚饭,老太太就挽起袖子,伸出她那双瘦削的绿色的手来帮我们洗碗。
我问:“夫人,你的手为什么这么丑?”奶奶听了,对我说:“我的孩子,我们可以长大了,上学了,接受教育了,都靠老太太的双手来洗衣服为别人挣钱。
”当我听到奶奶这么说时,我感到内疚,低下了头。
2017年清明节作文

2017年清明节作文本文是关于2017年清明节作文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清明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
yuwenmi小编整理了清明节作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2017年清明节作文一: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回王桥老家,快吃午餐的时候爸爸也回了,因为今天是清明节,所以我们都要回老家去的.我刚进门,爹爹说后面有我喜欢的龙虾,我快步跑去了,果然是一只大大的龙虾.我和哥哥在那儿一起玩龙虾.吃过午餐后,我们一起去上坟,在坟前烧了纸钱和香,爹爹还放了鞭炮,我们还在坟前磕头了,我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也是这样子的,现在我长大了些,才知道每年的这个时候都要这样子哩.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到这个时候,活着的人都要拜祭已不在世上的亲人,以表思念之情.2017年清明节作文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到了这个节日,人们都会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诗句,来表达大家对先人的思念之情,而今年我却发现了一股邪气。
我们全家回老家给奶奶扫墓。
我们步行上山时,发现山路被封了,一些人在收过路钱,每人二十块,不交就不让过去。
爸爸气愤地准备打110,妈妈急忙拦住他说:“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得罪这些人干嘛呢?20元又不是什么大数字,给他们就是了。
你不想想:我们走了,他们要是来破坏坟地怎么办?”爸爸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交完钱上山的路上,我一直忿忿不平地想:这些人想钱想疯啦?这种招都能想出来?他们就不怕遭报应?来到奶奶的坟前,我们放置了几束鲜花,几盘糕点及一些水果,然后我们点上香烛,把折好的锡箔元宝、纸钱烧给先人,表达我们对奶奶的思念与祝福。
爸爸妈妈在给奶奶的坟培土,我就四处走走、看看。
我惊奇地发现别人家的祭祀用品五花八门:有纸糊的别墅、奔驰,他们说是要给老人过过好日子;还有纸糊的美女,他们笑着说是要给老爷子享受享受;更搞笑的是,还有一家请了一个“大仙”作法,“大仙”在那儿又蹦又跳的,而那家人都跪在地上顶礼膜拜……我觉得这也太不应该了,尽孝道应该是在老人活着的时候对老人好一点,而不是在人死后摆排场、比阔气。
清明节扫墓高考作文800字(精选5篇)

清明节扫墓高考作文800字(精选5篇)清明节扫墓高考作文800字(篇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似乎让清明节带上了永远抹不掉的忧伤情调。
可是,从小到大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家乡过的每一个清明节都洋溢着快意融融的气氛。
我的家乡在青海省乐都县的一个小村庄,村里每年清明节前一天,男女老少都从四处赶回来,家家团聚,杀鸡宰羊煮肉,准备踏青祭祖。
清明节的前一天,各家的妇女们就将杀好的就鸡用绳子捆成俯卧状煮好,还要准备许多第二天吃的食物;老人们还要剪很多的纸钱和纸吊用竹竿绑好备用。
清明节这天早上,吃过早饭,小孩们就打起纸吊和大人们一起向山上走去。
听奶奶说这种纸吊的作用和纸钱是一样的,是供死去的人们在天堂买东西用的。
现在条件好的人家也买一些印好的纸币烧给死去的亲人,表达人们对逝去的亲人的崇敬和怀念。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逝者的一种活动。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按阳历来说,他是每年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踏青的好时候。
所以,清明时节人们踏青扫墓两不误。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清明节这天,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纸吊等物品,一路上听着鸟鸣,欣赏着山色美景,有说有笑的来到墓地,为坟墓除草,培上新土,再把黄纸密密地压在坟头上,把纸吊插在坟顶上,然后在墓前点上香,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鞭炮,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有的家族觉得这样祭祖不够尽兴,就干脆在祖坟前“野炊”。
男女老少倾巢出动,抬着猪羊鸡肉,挑着新鲜蔬菜,端着大锅小盆,来到坟前开灶做饭。
年轻人们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小孩们悠闲地放风筝,捉小虫;老人们则在旁边指点,自得其乐。
山野上纸旗飘扬,香烟缭绕,鞭炮声在山谷传响。
有时相邻的几家还把自家好吃的东西送来相互交换,一派其乐融融的快乐景象。
家乡的清明节,给我带来很多的启示,团结、和谐、和睦。
关于清明节见闻的高考满分800字作文5篇

关于清明节见闻的高考满分800字作文5篇相思一曲化悲情,哀思遍野泪长盈;清明墓地草木青,年年岁岁道虔诚;泪雨纷飞云遮日,伤心欲绝盼天明。
你知道关于清明节见闻的内容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清明节见闻的高考满分作文800字,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关于清明节见闻的高考满分作文800字1清明节中国的“时年八节”之一,由周代始,如今已经将近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在清明那几天,人们会祭祖、扫墓,为先人祈祷,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过好。
当然,家家都有先人,我们家也不例外。
清明节那天,我一早起床,几丝阳光透过小窗射入家内,显得格外美丽,格外耀眼。
我从床上爬起来,跑到窗户旁边,看到天边淡着几丝红霞,如不好意思的小女孩,红着脸偷偷笑呢!我沉浸在这美景中,眼前不时的出现几个偏偏起舞的少女在为我表演,心里美滋滋的。
突然,一声“儿子”把我从幻想的世界里拉了回来,使我不时感到有些惊恐、惊讶。
“老妈!干啥呀?吓我一跳!”她回答道:“今天是清明节,我和姥姥姥爷要去新郑扫墓,你去不去啊?我高兴地回答,说:”我去我去,今天天气多好啊!“在经过了我的同意后,妈妈又打电话征求了舅妈的同意。
我们磨叽了一个多小时后,在九点整出发了。
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在高速路上,我们遇到了堵车,只能乖乖等候了。
终于,在经过了一个半小时的奔波后,我们终于来到了新郑,进行扫墓。
在姥爷的指导下,妈妈开着车颤颤巍巍的来到我姥姥的妈妈的墓边。
这时,一个不幸的消息传入我的耳中。
姥姥说:”小孩子扫墓不好,让大人去吧!唉!只好带着妹妹在菜地里玩了。
于是我一手拿着相机,一手牵着妹妹,走向了田野。
田野里都是麦子,如今还没有熟呢,但是他们都长得很高大约有30厘米长,像猴子的尾巴,弯弯翘起。
在这一望无际的田野中,有妹妹,有我,更有那斑斑点点。
各形各色的昆虫呢!又偏偏起舞的蝴蝶、臭熏熏的屎壳郎、斑斑点点的七星瓢虫以及美丽的无名鸟等等,他们与我和表妹一起,享受着春日的阳光和松软的土地。
清明节高中生作文(精选5篇)

清明节高中生作文(精选5篇)清明节高中生作文(篇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三字大家都不陌生,可是了解清明节的又有几个呢?那么我就带领大家认识清明节吧。
清明节的起源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
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还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讲的: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儿吃的。
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介子推走到僻静的地方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下。
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从介子推自己腿上割下来的时候他流下了眼泪……19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
继位后,普文公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可唯独忘了介子推。
很多人为介子推打抱不平劝他面君讨赏。
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地到绵山隐居去了。
普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经离家去了绵山。
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合谈容易。
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的介子推已经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普文公见状痛哭。
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普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在清明节时我们可以出门踏青。
不说了我准备好了!一起走吧。
清明节高中生作文(篇2)清明节又俗称踏青节,在清明节那一天,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亲人;也可以出外踏青游玩,并举办一系列体育活动。
我的家乡在海南,在清明节前的一天,我早早的起了床,跟着爸爸妈妈来到了墓园,祭拜外公的一位好朋友——曾爷爷。
我怀着一颗对曾爷爷无比思念的心,走到了存放曾爷爷骨灰盒的柜子前,慢慢打开柜子,一张黑白照片映入眼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作文素材:关于清明节
导读:本文2017年高考作文素材:关于清明节,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
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的起源,据
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的由来介之推的传说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
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的晋文公。
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
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
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
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见状,恸哭。
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
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节气清明与清明节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
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
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
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
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
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
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
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踏青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
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
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
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
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
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
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
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
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习,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传入民间。
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清明游乐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纯属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
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音:cù jū)。
放风筝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
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
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
”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
《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
”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
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