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毒品让人吸了会上瘾
上瘾的本质是什么

上瘾的本质是什么上瘾不是快乐,而是剧烈的快乐和剧烈的痛苦迅速交替的状态。
得到的时候产生剧烈的快乐,得不到的时候产生剧烈的痛苦,在剧烈的快乐和剧烈的痛苦的交替中痴迷,甚至痴狂,然后无法自拔。
上瘾是一个什么状态呢?很多人觉得上瘾就是某个东西给这个人带来了极其剧烈的快乐。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是剧烈的快乐和剧烈的痛苦交替的一个状态。
比如说吸毒,人们吸毒为什么会上瘾?是吸毒以后很快乐,但过了一会没有毒品的刺激以后就非常痛苦,痛苦地无法自拔,必须要再一次吸毒才能消除那种痛苦。
这是一个快乐和痛苦交替的过程。
还有网瘾的人,他们只是因为打游戏快乐吗?不是的,他们不打游戏的时候会感觉非常的空虚、难受,非常痛苦,必须到游戏中,才能消除那种痛苦,找到快乐。
如果只有快乐,没有痛苦,比如一个人干一个什么事情的时候很快乐,但不干这个事情的时候就跟平常一样,没什么痛苦,这样可不可以呢?这样的话,就不会上瘾了。
因为人有个特点,就是同样的刺激,如果频繁地出现(注意我说的是“频繁”出现),就会产生耐受性,就是说同等的剂量给你带来的刺激,是一次比一次低的。
这个东西叫阈值上升。
比如说谈过非常多段恋爱的人,他对恋爱这件事情的阈值往往是在不断上升的,谈第一段的时候,碰到女生的手都会勃起,谈第二段的时候,就能脸不红心不跳地跟女生互飚骚话了,谈到第三段第四段的时候,就算是接吻,也没啥太强烈的生理反应了。
也就是,谈过很多段恋爱的人,很多对恋爱是没有“上瘾”这种状态的。
因为他们不恋爱也没有明显的痛苦,而恋爱这件事情在他们频繁的操作中,阈值变得非常高了,恋爱这件事情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越来越少。
当然也有的人会有上瘾,比如有的人他不找对象就难受,找了才会舒服,那他就会对恋爱上瘾。
因为他要摆脱那个难受的感受,并且因为有难受的感觉的铺垫,他对恋爱的那个快乐的感知的阈值也不会上升的太厉害。
但是很多时候也是会上升一些的。
那些有性瘾的人,他一开始的时候搞一个女的就很爽了,但后来一个不够了,需要两个,再后来两个也不够了,得三个,四个,再后来搞一晚上他都没多少感觉了。
浅谈吸毒者的吸毒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全球约有两亿人吸毒,吸食毒品的“瘾君子”几乎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人人都知道毒品对身体有害,只要一旦沾染,毒魔缠身终生难除,即使一时戒了毒,复吸率也会很高。
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以身试毒呢?究其根源,通过对我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调查了解,归纳如下:一、对毒害认识不清毒品有毒,已不是什么鲜为人知的事了,但它毒在哪里!害在何处!知道的人、关心的人就不多了。
有的人还认为吸毒可以解愁取乐、摆脱病痛;有的人还认为毒品没有多大害处,唯一缺点就是价钱太贵.由于他们对毒品的有害性认识不清,在思想上毫无抵制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放纵自己最后染上吸毒恶习.另一方面由于毒品具有较强的镇痛、抑制、催眠、麻醉和致幻、兴奋等药理作用,更是导致了许多人误认为毒品是治病的良药,甚至可以包治百病.因此,一些动过手术或患有慢性顽症的病人,为缓解症状、减轻病痛而服用毒品成瘾.二、对吸毒充满好奇在强戒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出于好奇,偶尔吸食几口而上瘾的。
在众多吸毒者中,出于好奇心,因追求刺激而吸毒的,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青少年.这种追求刺激的心理实际上也是出于一种好奇心理,由此证明,好奇心理是青少年吸毒的一个非常突出的原因。
很多贩毒者利欲熏心,正是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诱使他们去吸食毒品的,使得一些“无知"青少年不知不觉地沾毒上瘾误入歧途,最后陷入无底的深渊。
三、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吸毒者,都因为在家庭里得不到应有的尊严、地位和呵护,或难以正常的融入社会生活中,从而产生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久而久之让他们在内心萌生起寻找心理平衡点,或者叫做“精神寄托",然而在这一“念想”和“需求”的驱使下,却使他们更加错误的选择了毒品来做“归宿”,从而走上一条不归路.这是一群可怜的吸毒者,对他们来说,这种追求解脱的心理往往始于一种对家庭、对社会、对周围环境或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所产生的不满意、不满足、不幸福和不快乐.学业不顺、就业困难、爱情婚姻不美满,以及事业的失败、父母的离异、亲人的亡故、家庭的破裂等等一系列的原因,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创伤,这使得他们对生活的悲观、失望.在无所施、无所从、无所措的情况下,为了寻求解脱与自我的安慰,于是他们当中有些人便选择了吸食毒品.还有一群更可怜的吸毒者,他们的家庭――父亲母亲吸毒,哥哥姐姐吸毒,丈夫妻子吸毒,在社会上结交的朋友也吸毒,他们完全让吸毒的人群和毒品包围着、裹挟着,你说他们能逃脱毒品的魔掌吗?四、交友不慎染毒瘾交友环境的好坏,对每一个人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不良的朋友圈子,往往会成为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和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原因。
第十讲 “成瘾习性”视角下走上吸毒道路的社会学解释

第十讲“成瘾习性”视角下走上吸毒道路的社会学解释成瘾习性是他们初吸毒品前的一种初步体验;问题家庭是他们初吸毒品的家庭成因;他们接近毒品的主要社会心理原因在于社会免疫力弱化,而造成社会免疫力低下的症结是不良社会环境、不良群体和社会免疫过程缺失;他们的吸毒动机是通过毒品调整社会情绪。
有人也许对第一部分所述吸毒人群的生存状况和吸毒行为漠然置之,认为他们是活该、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但觉得,他们的悲惨处境是令人震惊和心痛的。
认为,用一种接纳、关爱和毫无偏见的心态去思考如何拯救他们,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做好整个研究的前提。
当然,价值中立对于任何研究都十分必要,但保持一个接纳的心态并不是对他们产生价值上的好恶,仅仅是另外一个层面上的中立。
反思他们初吸毒品的别样经历,挖掘他们初吸毒品的别样社会原因,是本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认为,从社会学的视角审视吸毒问题,研究吸毒人群走上吸毒不归路的典型社会成因有四个方面:第一,成瘾习性是他们初吸毒品的基石;第二,驱使他们初吸毒品的家庭因素是问题家庭或家庭功能缺失;第三,社会免疫力弱化是他们吸毒的另一重要社会成因;第四,通过毒品调整社会情绪是吸毒人群初吸毒品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贪吃、贪杯、嗜赌、贪色、吸烟、棋、牌、球、舞、电子游戏、网络游戏,是很多人的偏好或癖好,在今天看来似乎不足为奇。
但在一些没有自控能力的人身上,成为了一种难以戒除的瘾,小到棋、牌、球、舞、网络游戏,大到吃喝嫖赌、酗烟酗酒、吸毒,这些行为过分地放纵了吸毒人群的欲望,把本来普通的爱好转变成了一种消极甚至导致犯罪的成瘾习性。
在戒毒所的日子里,吸毒个案的各种不良习性引起了的注意,上述一些词汇频繁地从吸毒者的口中说出,难道吸毒人群也有上述成瘾行为并内化成自身习性?如果有,这些成瘾习性和他们初吸毒品是一种什么关系?在访谈了54个吸毒者以后,的思路渐渐清晰,一个观点逐渐形成:棋、牌、球、舞、网络游戏、贪杯、嗜赌、贪色、吸烟等成瘾习性大大增加了他们走近毒品的可能性,也成为他们初吸毒品的体验基石。
第一讲 吸毒人群的心理世界:吸毒人群初吸状况

第一讲吸毒人群的心理世界:吸毒人群初吸状况企图以吸毒的方式寻找生命的意义,是一种误导,一个大骗局。
吸毒能使人产生一种虚假而短暂的超脱感和控制感,并获得力量。
也就是说,吸毒是在一个不存在任何意义的地方寻找意义。
关乎人类自身走向毁灭的答案也许不是核战争而是毒品。
当一个个痛苦扭曲的躯体、一个个陷入深渊的灵魂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地进入作者的视野时,我的心也为之揪紧。
在南京戒毒所访谈的日子里,一个个“白色故事”留给我太多的思考和震撼。
这种震撼是一种无声而绝望的呼号,一种催人泪下的苦楚……“走上吸毒的道路,其实是要机遇的。
”这是作者结束访谈以后的第一个感受,也是最想说的话。
为什么呢?作者所访谈的吸毒人群,走上吸毒道路的经历虽然各不相同,初次吸毒的原因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但在访谈54个吸毒者的过程中,作者发现很多吸毒者的初次吸毒经历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共性,而且有些原因是偶然中的必然,因此作者提炼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区分他们初次吸毒的一些表层原因,便于作深入描述和研究。
一、好奇与时尚吸毒人群中很多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和渴望。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新的事物走进了我们的世界,毒品(海洛因)作为一种极具诱惑力的新鲜事物,也吸引了很多人。
作者所访谈的个案2是南京某重点高校的本科毕业生,由于家境殷实、条件优越,他的生活求新求异,同时也结交了一些不良朋友,接触了毒品。
作者把他的初吸感受归结在本节,而没有放在“交友不慎”部分,并不是说,交友不慎不是他初吸的原因,只不过是认为他的初吸更多是因为个人的好奇心理。
相反,交友不慎也是他初吸的原因之一。
作者承认,任何行为的发生都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
个案2在吸毒之前,家庭和事业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期。
当时他已经和自己的亲戚出来做买卖,生活的自由度和富余时间较多,他便开始感觉空虚。
2004年6月,他讲述了初吸经历:(个案2 男1978年生大学)第一次接触毒品,是2003年初,我当时已经下海办厂,那天晚上八九点钟,我当时正在打桌球,一个朋友来了一个电话,让我过去玩,顺便带上一些水果。
2023年禁毒团课第一课心得体会(12篇)

2023年禁毒团课第一课心得体会(12篇) 2023年禁毒团课第一课心得体会精选篇1吸毒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而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吸毒被抓,尤其是很多的名人在吸毒之后被警方抓获,这样的行为对于公众来说有着很大的影响。
随着毒品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愈来愈多严格的法律已经被用来减少这样的违法行为了。
但毒品仍然会夺走许多人的生命。
公众现在越来越注意到毒品对于社会造成的危害,当他们看到名人因为吸毒被抓的时候,他们就会对这些名人唾弃,许多著名的明星经常被引诱进行吸毒行为,因为他们不仅拥有着巨额的财富,而且他们还充满着压力。
服用毒品能够帮助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一些压力,一旦吸毒者对于毒品产生了一定的上瘾,他们就将会很难的去摆脱毒品。
就算戒掉了之后,还会反反复复的再吸毒。
人们已经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被毒品夺走了宝贵的生命。
世界的流行歌星惠特尼休斯顿因为长期的服用毒品,被人们发现因为吸毒死在了家中。
英国的灵魂歌手艾米也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因为吸毒而死亡。
所有这些才华横溢的人物都以一种可怜的方式结束了他们的生命。
我们应该因此学到教训,永远不要对毒品所感到好奇,永远都不要去触碰毒品,因为这是我们的一个底线。
我们应该要毫不犹豫的对毒品说不。
2023年禁毒团课第一课心得体会精选篇2你知道毒品是什么东西吗?顾名思义,就是有毒的东西,既然有毒,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吸毒而无法自拔呢?吸毒者是因为好奇才吸毒,可是这一吸,就再也不能出来了。
我看过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个人吸毒,他骨瘦如柴,和一只狼跳舞,狼身上写了:毒品,这就是典型的“与狼共舞”。
与狼共舞很危险,所以吸毒也很危险。
人在他们毒瘾为发作前,和平常人没什么两样,但当他们的毒瘾上来时,就会不顾一切代价,去买毒品来止住毒瘾。
没钱的时候更会想到去偷钱甚至去杀人。
而其原因只为了得到一小包白粉状的毒品,等待他们的最终是一副冰冷的手铐。
许多有钱人和一些及富声望的官员,只为了尝试一下毒品对人体的吸引力,而越发堕落。
毒品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毒品对人体有什么危害毒品,有些是可以天然获得的,如鸦片就是通过切割未成熟的罂粟果而直接提取的一种天然制品,但绝大部分毒品只能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取得。
毒品,顾名思义,就是有毒,那么,毒品对人体有什么危害?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深受毒品的危害。
当我看到展厅里中那些人吸食毒品后痛不欲生的样子,我不经不寒而栗,可见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有多重。
从展厅中,我知道了,在吸毒者中有一半以上都是青少年。
如果青少年吸毒的话,首先会危害自己的健康,变得骨瘦如柴,并且吸毒还会降低人体的抵抗力。
吸毒当然也会危害心理健康,是人们变得不愿意与别人沟通、交流,变得自闭。
当然最主要的危害是学业,青少年正处在学习的黄金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染上毒品必然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成绩当然也会直线下降。
就算以后戒毒成功也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
毒品不但对青少年有危害,对成年人也有着重大的危害。
成年人一旦染上毒品就会长生生理依赖和心理危害,导致反复使用毒品,但因为毒品的价格很昂贵,一般的人承担不起,所以他们为了吸毒就会触犯法律,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
吸毒也会影响他们与亲人的关系,是家庭变得不和谐,这样一来,他们就对生活失去了自信,变的沮丧。
从而相依吸毒的方式进行发泄和寻求解脱。
于是,变形成了恶性循环,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然而对他们危害最大的还是健康问题,因为吸毒者间共用注射器,所以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同事吸毒也会将降低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数也数不清,我所提到的仅是九牛一毛。
要想避免毒品对人类的危害,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最好我想呼吁大家:“参与禁毒,人人有责。
”毒品知识1,怎样从外观上识别鸦片和海洛因?鸦片为一种黑褐色膏状物,有一种特殊的呛人的气味,没有嗅过的人如果近闻,可刺激你不自禁地打喷嚏。
仔细嗅之,其气味中包含蜜糖、烟叶及石灰水等杂味。
海洛因成品的包装为灰白色长方扁块,一般为塑料薄膜热封,外面通常用黄色不透明的胶带纸缠绕,有250克、350克等不同规格包装。
吸毒论文:导致吸毒的因素探析

吸毒论文:导致吸毒的因素探析摘要我国毒品问题形势越来越严峻,短时期内吸毒者快速增长,吸毒者朝低龄化、低文化群体发展,而且戒毒后的复吸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治安。
因此,本文基于社会工作的实践情况,结合案例,初步探讨吸毒的原因,以达到防患于未然,遏止毒品泛滥的目的。
关键词吸毒戒毒社会工作目前毒品问题在我国范围内迅速蔓延:毒品市场不断扩大,吸毒人数不断增加,毒品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戒毒工作成效不显著,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因此,要消除毒品消费市场,从根本上解决毒品违法犯罪活动问题,就要堵源截流,探讨影响吸食毒品的危险因素,在源头上对吸毒行为进行防控,未雨绸缪,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戒毒工作,从而萎缩毒品市场,减少吸毒人员的滋生和复吸。
这对拒绝毒品、远离毒品、推动我国禁毒事业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为探讨吸毒行为的危险因素,笔者结合案例,通览很多吸毒者的状况,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进行剖析:一、吸毒的个人原因(一)好奇心理驱使案例1:李某,17岁那年和朋友们去迪厅,看到里面的人跳舞跳得很来劲,头摇得像波浪鼓,为何自己就跳不出他们那种感觉来呢?于是朋友给了他一颗摇头丸,一两秒钟后,立即感到全身血液化为气泡,直涌至头顶巨大的欣快感充溢全身……许多人都是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对毒品跃跃欲试,低估毒品的威力,缺乏对毒品的认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特别是处于青春期较迷茫的青少年,探索欲望强,喜欢追求刺激,警戒性不高,怀着不防一试的冒险心理误入歧途。
据深圳戒毒所报告:从1991年至1995年收戒的3006人中,因好奇染上毒瘾的占70%。
豍(二)逃避现实,寻求解脱案例2:张某,37岁,以前是某化工厂的中干,后来产里不景气,加上老婆又和他闹离婚,努力好长时间工作都没有起色,晚上就去酒吧买醉。
后来酒吧的朋友说,借酒消愁不如吃点这个,这可比酒起作用,不信试试,于是很快就上瘾了……豎当今社会学习生活工作压力大,再遇到人际冲突、婚恋失败,经营破产等挫折,有的人就感到灰心丧气,无能和自卑,为寻求解脱,忘却烦恼,就选择用吸毒来释放苦闷。
健康人生-绿色无毒主题班会

吸毒的危害
(1) 对人体有直接 毒害:长期吸毒对人 体的毒害主要表现在 中枢神经系统, 同 时 伴有机体其他器
官功能失调和组织病 理变化。
(3) 戒断反应对人 体的危害:许多人在 没有钱继续购毒、吸 毒的情况下,突然终 止吸毒或减少吸毒量 后,会发生严重的戒 断反应及各种并发症。
(2)对人体的 免疫功能有严重 损害
(2):精神依赖性
毒品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 毒者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驱使吸毒者 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一旦出现精神依赖 后,即使经过脱毒治疗,在急性期戒断反应基本 控制后,要完全康复原有生理机能往往需要数月
甚至数年的时间。
染上毒品的表现
①黑白颠倒,行动诡秘。吸毒者为遮掩自己 的行为,常常是半夜吸毒,白天睡觉,下午 或晚上活动(觅药、偷盗、卖淫)。他们的 生物种与常人完全颠倒。 ②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吸毒者很难持续地 干一件事情。当毒瘾发作时,他们会神魂颠 倒,四处寻找吸毒场所。因此,在任何公众 场合下,他们都会显得坐立不安,心神无主。 ③不讲人格,不知廉耻。吸毒者为了弄到钱 或毒品,生活放荡,言语荒唐,经常撒谎, 对自己就、家人、社会极不负责任。
(4) 吸毒会引 起很多并发症
毒品的防范
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原因
新奇,刺激
集群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毒品让人吸了会上瘾
科学家对可卡因、海洛因、酒精、安非他明(一种冰毒)怎样作用人的神经细胞
的研究揭露了吸毒者上瘾、忍瘾、戒毒、和复吸的生理学基础。
科学实验证明,吸毒者难以戒掉毒瘾,并不是他们的意志薄弱,而是毒品已经改变了
他们的大脑机能,“劫持”了大脑的动机系统,甚至改变了大脑的基因功能。
感染上毒瘾的大脑是不同于正常大脑的,这是一种生理和化学上的不同。
神经生理上
的变化伴随着从被迫使用毒品到自愿吸毒,而最重要的是毒品改变了大脑的“快乐机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奖励机制”。
原本“快乐机制”是用来奖励人的生存和繁
殖行为如吃饭、性活动等,它使我们的大脑产生舒服的感觉。
正如性生活、赢得比赛
等产生愉悦一样。
这种“快乐机制”通过化学语言多巴胺来传递。
多巴胺这种神经信
息擦传递者在正常情况下寄居在大脑神经游走细胞中,一旦被释放会与神经系统的快
乐接受器结合,在快乐接受器的运载下到达神经细胞。
然后,多巴胺挨个向神经细胞
传达快乐的信息,让神经细产生从一般快乐到极度快乐的感受。
科学家通过FMRF管(一种人体生理监测装置)发现:当吸毒者注入、吸入或吞下毒品时,大脑中的快乐神经圈被划出一道直线,大大缩短了多巴胺的传递距离,加强了大
脑中的快乐感受。
毒品对大脑中“快乐机制”的刺激远远比人类正常活动如中奖的刺激快速、强烈
得多。
但每种毒品却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激发了大脑的快乐神经化学系统。
可卡因进入机体后,迅速入侵携带多巴胺的游走细胞。
由于可卡因分子同这些神
经游走细胞的结合能力十分强大。
它们能够轻易地霸占本来属于多巴胺的位置,当多
巴胺的“位置”全被可卡因占满了以后,多巴胺就找不到结合的空间,于是它只能被
迫与快乐接收器结合。
“快乐机制”被迫启动。
根据科学家沃克乌1997年的研究成果
,可卡因引发的快感强度取决于安占据了多少携带多巴胺的游走细胞。
安非他明也会把多巴胺挤出游走细胞,让它同神经细胞结合。
越多的多巴胺被“挤出
”意味着越强烈的快感。
海洛因的作用原理则同可卡因和安非他明不同。
它直接刺激多巴胺所在的神经游
走细胞。
让它们释放多巴胺,香烟中的尼古丁也是采用同类似的方式刺激大脑的。
长期使用毒品会使大脑的机能发生改变。
最主要的改变就是它减少了运载多巴胺
的快乐接受器的数量。
快乐接受器就象棒球比赛中的手套一样,会接住四处游走的多
巴胺。
让它与神经细胞结合。
动物实验证实。
摄入毒品量越大、越多的快乐接受器就会补清除。
接受器越来越少,
意味着越来越少的多巴胺同神经细胞结合。
久而久之,“快乐机制”就会越来越平淡。
于是为了达到甚至超过原来的刺激程度吸毒者必须不断地增加毒品吸食剂量,让大
脑中的神经游走细胞释放出更多的多巴胺来弥补。
更为严重的是,快乐接受器的“死亡”意味着人的快乐感觉越来越依赖毒品。
原先一
餐美食、一条好消息所带来的愉悦感觉逐渐消失。
唯一可以排解慢性恐惧、不安焦虑
和沮的办法就是吸食更多的毒品。
换句话说,也许最初吸食毒品只是为了舒服。
但到
后来,吸毒品是为了暂时避免吸毒者的悲观和绝望。
戒毒所带来的极大痛苦也是毒品重置了大脑的多巴胺系统的直接后果。
戒毒使大脑失
了制造快乐感觉的唯一来源——多巴胺的大量释放。
当一个有毒者停止使用海洛英后,他会对疼痛变得非常敏感,全身出现不受控制
的颤抖。
美国全国毒品研究中心的兰施纳博士说:“这就解释了毒瘾为什么是一种大脑疾病,也许一开始是主动接触毒品的。
但一旦接触,你就不能对他说停止它就停止。
接触是主动的,但停止从来不是”。
从生理上来说,复吸也许反映了毒品对人类基因造成持久损害。
洛克菲勒大学马丽。
简妮博士发现,可卡因可以关闭负责制造多巴胺接受器的基因。
如果戒毒者的这个基因在戒毒后相当长的时期仍处于不活跃状态,他们就更容易通过复吸来弥补大脑有缺陷的“快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