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中国药典 中药规定用量

合集下载

中国药典版一部中药材部分

中国药典版一部中药材部分

一枝黄花YizhihuanghuaSOLIDAGINIS HERBA本品为菊科植物一枝黄花Solidago decurrens Lour.的干燥全草。

秋季花果期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本品长30~lOOcm。

根茎短粗,簇生淡黄色细根。

茎圆柱形,直径~;表面黄绿色、灰棕色或暗紫红色,有棱线,上部被毛;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有髓。

单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披针形,长1~9cm,宽~;先端稍尖或钝,全缘或有不规则的疏锯齿,基部下延成柄。

头状花序直径约,排成总状,偶有黄色舌状花残留,多皱缩扭曲,苞片3层,卵状披针形。

瘦果细小,冠毛黄白色。

气微香,味微苦辛。

【鉴别】 (1)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略呈念珠状增厚。

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略下陷。

非腺毛有两类:表皮非腺毛由3个细胞组成,壁薄,顶端1个细胞常萎缩成鼠尾状,较小;叶缘非腺毛睫毛状由3~7个细胞组成,壁稍厚,长180~500μm。

(2) 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60~90℃)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滤过,弃去石油醚液,药渣挥干溶剂,加70%乙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一枝黄花对照药材2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芦丁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10μl、对照药材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含4%磷酸氢二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甲酸-水(8:1:1:1)为展示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再喷以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中药饮片用量

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中药饮片用量
麦冬
6-12g
灵芝
6-12g
鱼腥草
15-25g
麦芽
10-15g
忍冬藤
9-30g
狗脊
6-12g
远志
3-10g
鸡内金
3-10g
泽兰
6-12g
赤石脂
9-12g
鸡血藤
9-15g
泽泻
6-10g
赤芍
6-12g
鸡冠花
6-12g
降香
9-15g
药品名称
药典规定用量
药品名称
药典规定用量
药品名称
药典规定用量
细辛
1-3g
香橼
3-10g
徐长卿
3-12g
珍珠母
10-25g
香薷
3-10g
凌霄花
5-9g
荆芥
5-10g
重楼
3-9g
高良姜
3-6g
茜草
6-10g
禹余粮
9-15g
拳参
5-10g
荜茇
1-3g
胆南星
3-6g
粉萆?
9-15g
草豆蔻
3-6g
胖大海
2-3枚
益母草
9-30g
草果
3-6g
独活
3-10g
益智仁
3-10g
茵陈
6-15g
姜黄
3-10g
浙贝母
5-10g
茯苓
10-15g
前胡
3-10g
娑罗子
3-9g
茺蔚子
5-10g
首乌藤
9-15g
海马
3-9g
胡芦巴
5-10g
穿山龙
9-15g
海风藤
6-12g

部分有毒中药饮片内服最大用量表

部分有毒中药饮片内服最大用量表

部分有毒中药饮片内服最大用量表
2015年中国药典对有毒、有小毒的部分中药饮片进行了修订,根据药典要求,对原《有毒中药饮片内服最大用量表》进行了修改。

原目录中,新增加的中药饮片为:艾叶(内服最大量9g)、两面针(内服最大量10g)、苦杏仁(内服最大量10g)、苍耳子(内服最大量10g)、醋红大戟(内服最大量3g)、九里香(内服最大量12g)、鹤虱(内服最大量9g)、仙茅(内服最大量10g)、香加皮(内服最大量6g)、蕲蛇(内服最大量9g),
对新增的有毒、有小毒中药饮片,内服超过药典规定的最大剂量,请医生在电子处方上双签字,否则按不合格处方论处;原目录中,取消的中药饮片为:法半夏、细辛、制蜂房、胆南星,对已取消的中药饮片,在用量上超过药典规定最大剂量,不再要求双签。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2019版《中国药典》规定中药用量

2019版《中国药典》规定中药用量
麦冬
6-12g
灵芝
6-12g
鱼腥草
15-25g
麦芽
10-15g
忍冬藤
9-30g
狗脊
6-12g
远志
3-10g
鸡内金
3-10g
泽兰
6-12g
赤石脂
9-12g
鸡血藤
9-15g
泽泻
6-10g
赤芍
6-12g
鸡冠花
6-12g
降香
9-15g
药品名称
药典规定用量
药品名称
药典规定用量
药品名称
药典规定用量
细辛
1-3g
香橼
3-10g
地骨皮
9-15g
木瓜
6-9g
石斛
6-12g
地黄
10-15g
木香
3-6g
石榴皮
3-9g
熟地黄
9-15g
药品名称
药典规定用量
药品名称
药典规定用量
药品名称
药典规定用量
地榆
9-15g
花椒
3-6g
青风藤
6-12g
芒硝
6-12g
芥子
3-9g
青葙子
9-15g
地锦草
9-20g
苍术
3-9g
青蒿
6-12g
西红花
9-15g
马鞭草
5-10g
玉竹
6-12g
半边莲
9-15g
王不留行
5-10g
甘松
3-6g
半枝莲
15-30g
天冬
6-12g
甘草
2-10g
丝瓜络
5-12g
天花粉
10-15g

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中药饮片用量

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中药饮片用量
外用适量 0.9-1.2g 外用适量 1.5-3g
3-6g 外用 1-1.5g 0.03-0.06g 6-10g 1-3g 0.5-1.5g 3-9g 3-10g 3-6g 5-10g 外用适量 3-9g 3-9g 3-9g 0.1-0.5g 1.5-3g 0.5-2g 5-9g 3-9g 1.5-3g 0.05-0.1g 3-6g 1.5-3g 1.5-3g 3-9g 3-10g 1-3g 1.5-4.5g
鸡血藤
196
鸡冠花
197
青风藤
198
青葙子
199
青蒿
200
青礞石
201
青黛
202
玫瑰花
203
苦参
204
枇杷叶
205
板蓝根
206
刺五加
207
郁李仁
208
郁金
209
虎杖
3-6g 3-9g 3-9g 9-15g 3-9g 6-10g 3-6g 6-15g 6-12g 3-6g 6-12g 3-12g 3-10g 3-10g 9-15g 5-10g 9-24g 3-10g 3-10g 9-15g 1-5g 3-5g 3-10g 6-10g 6-12g 9-30g 3-10g 9-15g 6-12g 6-12g 9-15g 6-12g 10-15g 1-3g 3-6g 4.5-9g 6-10g 9-15g 9-27g 6-10g 3-10g 9-15g
114
白及
115
白术
116
白头翁
117
白芍
118
白芷
119
白前
120
白扁豆
121
白蔹
122
白鲜皮
123

中成药标准处方(量)(《中国药典》公开的2020年版)

中成药标准处方(量)(《中国药典》公开的2020年版)

关于确认拟在2020年版《中国药典》公开的中成药标准处方(量)、制法等内容的通知时间: 2020-01-07 08:32:07各有关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强制性国家标准须全部公开。

为了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我委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编制大纲的要求,经组织专家研究,除国家保密品种外,拟对《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中成药标准中未公开处方(量)与制法的,全部予以公开。

我们于2019年9月29日在国家药典委员会官方网站发布了拟公开的品种名单。

名单发布后,收到部分企业提供的有效保密证明,对此按国家保密品种处理。

我委现将拟公开品种的处方(量)、制法及需核对项目进行公告,为期10天,请相关生产企业认真核对,如有异议请及时来函说明情况并提供相关证明,逾期未回复即视为核对无误。

附件:处方(量)及制法相关信息核对表.xls国家药典委员会2020年1月7日序号名称处方量制法需核对项目1 儿康宁糖浆党参60g 黄芪20g 白术60g 茯苓40g山药60g 薏苡仁60g 麦冬60g 制何首乌60g 大枣20g 焦山楂20g 麦芽(炒)20g桑枝40g同《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处方量2 儿感退热宁口服液青蒿250g 板蓝根300g 菊花300g 苦杏仁300g桔梗300g 连翘300g 薄荷150g 甘草100g同《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处方量3 大川芎口服液川芎1250g 天麻500g同《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处方量4 丹红化瘀口服液丹参580g 当归230g 川芎300g 桃仁230g红花230g 柴胡230g 枳壳200g同《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处方量5 丹香清脂颗粒丹参334g 川芎250g 桃仁250g 降香167g三棱250g 莪术250g 枳壳167g 酒大黄84g同《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处方量6 丹桂香颗粒炙黄芪103g 桂枝34g 吴茱萸34g 肉桂34g细辛14g 桃仁34g 红花34g 当归34g川芎34g 赤芍34g 丹参202g 牡丹皮34g 延胡索66g 片姜黄34g 三棱34g 莪术34g 水蛭17g 木香34g 枳壳34g乌药34g 黄连34g 地黄34g 炙甘草20g同《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处方量7 风热清口服液山银花850g 熊胆粉5g 青黛50g桔梗500g 瓜蒌皮400g 甘草200g同《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处方量金银花125g 连翘125g 玄参125g板蓝根125g 赤芍50g 黄芩75g 桑叶50g 菊花50g 前胡50g 苦杏仁50g 牛蒡子50g 泽泻50g 胖大海50g 僵蚕(麸炒)50g 蝉蜕50g木蝴蝶50g。

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中药饮片用量

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中药饮片用量

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中药饮片用量2015版中国药典中药规定用量下表列出了2015版中国药典中常用中草药的规定用量。

药品名称规定用量土荆皮外用适量土鳖虫 3-10g大皂角 1-1.5g山豆根 3-6g制川乌 1.5-3g川楝子 5-10gXXX 0.3-0.6g制天南星 3-9g生天南星外用适量木鳖子 0.9-1.2gXXX 外用适量京大戟 1.5-3g牵牛子 3-6g狼毒外用猪牙皂 1-1.5g斑蝥 0.03-0.06g 蒺藜 6-10g水蛭 1-3g甘遂 0.5-1.5g北豆根 3-9g仙茅 3-10g白附子 3-6g白果 5-10g生半夏外用适量法半夏 3-9g姜半夏 3-9g清半夏 3-9g朱砂 0.1-0.5g制草乌 1.5-3g鸦胆子 0.5-2g常山 5-9g商陆 3-9g硫黄 1.5-3g雄黄 0.05-0.1g 全蝎 3-6g红大戟 1.5-3g芫花 1.5-3g鹤虱 3-9g苍耳子 3-10g两头尖 1-3g吴茱萸 1.5-4.5g 附子 3-15g杏仁 5-10g苦楝皮 3-6g金钱白花蛇 2-5g 南鹤虱 3-9g急性子 3-5g蛇床子 3-10g绵马贯众 5-10g 蜈蚣 3-5g蕲蛇 3-9g丁香 1-3g人参 3-9g九香虫 3-9g 三七 3-9g三棱 5-10g 大血藤 9-15g 大黄 3-15g 大腹皮 5-10g 大蓟 9-15g 山茱萸 6-12g 山药 15-30g 山慈菇 3-9g 川木通 3-6g 川贝 3-10g 川牛膝 5-10g 木贼 3-9g木通 3-6g五味子 2-6g 五倍子 3-6g 太子参 9-30g XXX 9-15g车前草 9-30g 瓦楞子 9-15g 牛蒡子 6-12g 牛膝 5-12g 升麻 3-10g 姜黄 3-9g化橘红 3-6g 丹参 10-15g 乌药 6-10g 石膏 15-60g 龙胆 3-6g北沙参 5-12g 仙鹤草 6-12g 白及 6-15g 白术 6-12g 白头翁 9-15g 白芍 6-15g 白芷 3-10g 白前 3-10g 白扁豆 9-15g白蔹 5-10g白鲜皮 5-10g剔除格式错误,并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改写:1.9-15g川芎,女贞子,小茴香,小蓟,马勃,马鞭草,XXX,天冬,天花粉,天竺黄,天麻,天葵子,木瓜,木香,地榆,芒硝,地锦草,西红花,青果这些药品的用量为每日9-15克,包括川芎、女贞子、小茴香、小蓟、马勃、马鞭草、王不留行、天冬、天花粉、天竺黄、天麻、天葵子、木瓜、木香、地榆、芒硝、地锦草、西红花和青果。

对药典规定中药饮片用量的分析

对药典规定中药饮片用量的分析

对药典规定中药饮片用量的分析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对药材和饮片的用量和用法进行了规定,提供了绝大部分饮片的用量范围。

该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探讨药典中饮片的最大剂量、最小剂量及剂量阈值的分布,比较有毒和无毒中药的用量特点。

《中国药典》(2010年版)共录入药物617种,除16种未规定剂量,饮片最常见的最小剂量是3 g,最大剂量是10 g,剂量阈值是6 g。

经比较发现,对有毒药物用量的规定比无毒药物严格;与经方本原剂量和临床实际用量比较,药典中规定的剂量阈值较窄;药典规定可用于食品或保健食品的药物与其他药物剂量相差不大。

标签:用量;药典;中药药典,是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主要用于制定药品标准,加强药品质量监督管理、保证质量、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药品标准是药品现代化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1953年我国编写了建国以来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至今已修订再版9次,最新一版为2010年版《中国药典》。

《中国药典》(2010年版)分为三部,对中药“药材和饮片”的若干规定收录于第一部,其中也包括对饮片用量及用法的规定,是临床用量的最高标准。

本文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药典规定饮片用量与用法的特点进行分析。

1 研究对象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饮片[用法与用量]的规定。

2 研究内容及方法使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药典数据库。

录入药物名称、入药部位、饮片性味与归经、毒性、功能与主治、用法、用量、特殊用量说明等。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

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饮片的最大剂量、最小剂量及剂量阈值(剂量阈值=最大剂量-最小剂量)的分布特点;按照药物毒性分类,分析毒性药物和无毒药物饮片的剂量分布特点差异;以我国卫生部2002年公布的《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收录的药物为参照,分析药典中“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及其他药物的剂量分布特点和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荷
紫菀 5-10g
橘红
蛤壳 6-15g
橘核
蛤蚧 3-6g
?本
锁阳 5-10g
藕节
鹅不食草 6-9g
覆盆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番泻叶 2-6g
瞿麦
滑石 10-20g
鳖甲
蒲公英 10-15g
麝香
蒲黄 5-10g
广金钱草
椿皮 6-9g
山柰
槐花 5-10g
牡丹皮
槐角 6-9g
豨签草
路路通 5-10g
全蝎
蜂房 3-5g
地黄
矮地茶 15-30g
佩兰 金果榄 金荞麦 金银花 金樱子 乳香 鱼腥草 狗脊 泽兰 泽泻 降香 徐长卿 凌霄花 高良姜 拳参 粉萆? 益母草 益智仁 浙贝母 娑罗子 海马 海风藤 海金沙 海螵蛸 海藻 浮萍 通草 预知子 桑叶 桑白皮 桑枝 桑寄生 桑椹 桑螵蛸
砂仁 韭菜子 骨碎补 钩藤 香附 香加皮 菝葜 菟丝子 菊花 梅花 野菊花 蛇蜕 银柴胡 猪苓 猫爪草 麻黄 麻黄根 鹿角胶 鹿角霜 鹿茸 鹿衔草 旋覆花 淫羊藿 淡竹叶 淡豆豉 密蒙花 续断 款冬花
丹参 10-15g 乌药 6-10g 乌梢蛇 6-12g 乌梅 6-12g 火麻仁 10-15g 巴戟天 3-10g 水牛角 15-30g 玉竹 6-12g 甘松 3-6g 甘草 2-10g 艾叶 3-9g 石韦 6-12g 石决明 6-20g 石菖蒲 3-10g 石斛 6-12g 石榴皮 3-9g 花椒 3-6g 芥子 3-9g 苍术 3-9g 芡实 9-15g 苏木 3-9g 杜仲 6-10g 豆蔻 3-6g 连翘 6-15g 丹皮 6-12g 何首乌 3-6g 制何首乌 6-12g 伸筋草 3-12g 皂角刺 3-10g 佛手 3-10g 谷芽 9-15g 谷精草 5-10g 龟甲 9-24g 辛夷 3-10g
药品名称 全蝎 红大戟 芫花 鹤虱 苍耳子 两头尖 吴茱萸 附子 苦杏仁 苦楝皮 金钱白花 蛇南鹤虱 急性子 蛇床子 绵马贯众 蜈蚣 蕲蛇 石膏 龙胆 北沙参 仙鹤草 白及 白术 白头翁 白芍 白芷 白前 白扁豆 白蔹 白鲜皮
有毒中药材
川贝母 3-10g 川牛膝 5-10g 川芎 3-10g 女贞子 6-12g 小茴香 3-6g 小蓟 5-12g 马勃 2-6g 马鞭草 5-10g 王不留行 5-10g 天冬 6-12g 天花粉 10-15g 天竺黄 3-9g 天麻 3-10g 天葵子 9-15g 木瓜 6-9g 木香 3-6g 地榆 9-15g 芒硝 6-12g 地锦草 9-20g 西红花 1-3g 青果 5-10g 百合 6-12g 百部 3-9g 当归 6-12g 肉苁蓉 6-10g 肉豆蔻 3-10g 肉桂 1-5g 竹茹 5-10g 元胡 3-10g 自然铜 3-9g 血竭 1-2g 合欢皮 6-12g 决明子 9-15g 关黄柏 3-12g
1-3g 5-10g 5-10g 3-10g 3-9g 3-6g 6-12g 10-15g 3-10g 9-12g 6-12g 1-3g 10-25g 5-10g 6-10g 1-3g 3-6g 3-6g 6-15g 10-15g 5-10g 5-10g 3-10g 0.6-1.5g 5-10g 9-15g 3-10g 3-10g 3-10g 6-10g 6-12g 5-10g 6-10g 3-10g
3-10g 9-12g 5~10克 15—60g 5-10g
3-10g 9-15g
3-10g 3-9g 15-30g 3-9g 6-12g 9-15g 9-15g
葛根 葶苈子 扁蓄 楮实子 紫石英
10-15g 3-10g 9-15g 6-12g 9-15g
桃仁 5-10g
黄芩
夏枯草 9-15g
黄芪
柴胡 3-10g
炙黄芪
党参 9-30g
黄连
鸭跖草 15-30g
黄柏
射干 3-10g
黄精
紫苏叶 5-10g
僵蚕
紫苏梗 5-10g
薤白
紫河车 2-3g
薏苡仁
紫草 5-10g
白薇 瓜蒌 瓜蒌子 瓜蒌皮 冬瓜皮 玄明粉 玄参 半边莲 半枝莲 丝瓜络 老鹳草 地龙 地肤子 地骨皮 地黄 熟地黄 青风藤 青葙子 青蒿 青礞石 青黛 玫瑰花 苦参 枇杷叶 板蓝根 刺五加 郁李仁 郁金 虎杖 昆布 知母 垂盆草 使君子 侧柏叶
灯心草 防己 防风 红花 红参 红景天 麦冬 麦芽 远志 赤石脂 赤芍 细辛 珍珠母 荆芥 茜草 荜茇 草豆蔻 草果 茵陈 茯苓 茺蔚子 胡芦巴 胡黄连 胡椒 荔枝核 南沙参 枳壳 枳实 柏子仁 栀子 枸杞子 柿蒂 威灵仙 厚朴
赭石 9-30g 墨旱莲 6-12g
广藿香 马齿苋
龙眼肉 白矾 西洋参 龟甲胶 青皮 卷柏 茯苓皮
9-15g 0.6-1.5g 3-6g 3-9g 3-10g 5-10g 15-30g
生姜 冬虫夏草 芦根 阿胶 罗布麻叶 油松节 粉萆薢
用量
有毒中药材 药典规定用 量 3-6g 1.5-3g 1.5-3g 3-9g 3-10g 1-3g 2-5g 3-15g 5-10g 3-6g 2-5g 3-9g 3-5g 3-10g 5-10g 3-5g 3-9g 15-60g 3-6g 5-12g 6-12g 6-15g 6-12g 9-15g 6-15g 3-10g 3-10g 9-15g 5-10g 5-10g
3-10g 3-9g 15-45g 6-15g 6-12g 3-5g 15-25g 6-12g 6-12g 6-10g 9-15g 3-12g 5-9g 3-6g 5-10g 9-15g 9-30g 3-10g 5-10g 3-9g 3-9g 6-12g 6-15g 5-10g 6-12g 3-9g 3-5g 3-9g 5-10g 6-12g 9-15g 9-15g 9-15g 5-10g
3-6g 3-9g 3-9g 3-12g 6-10g 3-6g 10-15g 6-12g 5-10g 3-5g 9-15g 2-3g 3-10g 6-12g 15-30g 2-10g 3-9g 3-6g 9-15g 1-2g 9-15g 3-9g 6-10g 6-10g 6-12g 3-9g 9-15g 5-10g
3-10g 9-30g 9-30g 2-5g 3-12g 9-15g 5-10g 5-10g 9-30g 3-6g 3-10g 3-9g 3-10g 9-15g 6-12g 9-15g 9-24g 0.03-0.1g 15-30g 6-9g 6-12g 9-12g 3-6g 9-15g 2-5g 3-9g 9-15g 15-25g
檀香
蔓荆子 5-10g
干姜
大青叶 9-15g
熟地黄
槟榔
3-10g 茯神 驱虫30-60g
酸枣仁 10-15g
陈皮
磁石 9-30g
山楂
豨签草 9-12g
五加皮
蝉蜕 3-6g
土茯苓
漏芦 5-9g
千年健
紫花地丁 15-30g 紫苏子 3-10g 藁本 3-10g 木蝴蝶 1-3g 白茅根 9-30g 冬凌草 30-60g 牡蛎 9-30g 鸡骨草 15-30g 金钱草 15-60g 荆芥炭 5-10g
2019 中国药典 中药规定用量
药品名称 药典规定用 土荆皮 量 外用适量 土鳖虫 3-10g 大皂角 1-1.5g 山豆根 3-6g 制川乌 1.5-3g 川楝子 5-10g 马钱子 0.3-0.6g 制天南星 3-9g 生天南星 外用适量 木鳖子 0.9-1.2g 巴豆 外用适量 京大戟 1.5-3g 牵牛子 3-6g 狼毒 外用 猪牙皂 1-1.5g 斑蝥 0.03-0.06g 蒺藜 6-10g 母丁香 1-3g 人参 3-9g 九香虫 3-9g 三七 3-9g 三棱 5-10g 大血藤 9-15g 大黄 3-15g 大腹皮 5-10g 大蓟 9-15g 山茱萸 6-12g 山药 15-30g 山慈菇 3-9g 川木通 3-6g
羌活 沙苑子 沉香 没药 诃子 补骨脂 灵芝 忍冬藤 鸡内金 鸡血藤 鸡冠花 香橼 香薷 重楼 禹余粮 胆南星 胖大海 独活 姜黄 前胡 首乌藤 穿山龙 穿山甲 穿心莲 络石藤 秦艽 秦皮 莱菔子 莲子心 莲须 莪术 荷叶 桂枝 桔梗
3-10g 9-15g 1-5g 3-5g 3-10g 6-10g 6-12g 9-30g 3-10g 9-15g 6-12g 3-10g 3-10g 3-9g 9-15g 3-6g 2-3枚 3-10g 3-10g 3-10g 9-15g 9-15g 5-10g 6-9g 6-12g 3-10g 6-12g 5-12g 2-5g 3-5g 6-9g 3-10g 3-10g 3-10g
5-10g 9-15g 9-15g 6-10g 9-30g 3-9g 9-15g 9-15g 15-30g 5-12g 9-15g 5-10g 9-15g 9-15g 10-15g 9-15g 6-12g 9-15g 6-12g 10-15g 1-3g 3-6g 4.5-9g 6-10g 9-15g 9-27g 6-10g 3-10g 9-15g 6-12g 6-12g 15-30g 9-12g 6-12g
药品名称 药典规定用 水蛭 量1-3g 甘遂 0.5-1.5g 北豆根 3-9g 仙茅 3-10g 白附子 3-6g 白果 5-10g 生半夏 外用适量 法半夏 3-9g 姜半夏 3-9g 清半夏 3-9g 朱砂 0.1-0.5g 制草乌 1.5-3g 鸦胆子 0.5-2g 常山 5-9g 商陆 3-9g 硫黄 1.5-3g 雄黄 0.05-0.1g 木贼 3-9g 木通 3-6g 五味子 2-6g 五倍子 3-6g 太子参 9-30g 车前子 9-15g 车前草 9-30g 瓦楞子 9-15g 牛蒡子 6-12g 牛膝 5-12g 升麻 3-10g 姜黄 3-9g 化橘红 3-6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