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中药饮片用量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测试题及答案解析1、单选含淀粉等赋形剂()A.片剂B.软膏C.胶囊剂D.胶剂E.煎膏剂正确答案:A2、单选肾阴虚证诊断中肾的定位症状是()A.骨蒸B.头晕目眩(江南博哥)C.五心烦热D.舌红光洁如镜E.腰膝酸软正确答案:E3、单选其华在爪的是()。
A.心B.脾C.肾D.肝E.肺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组题考查要点是"五脏与华的关系"。
选项A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选项B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选项C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选项D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选项E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4、单选癫证病人,可表现为()A.语无伦次,哭笑不定B.语无伦次,神识不清C.语言重复,声低断续D.语言错乱,错后自知E.自言自语,见人则止正确答案:E5、单选某患者服用一种药酒后,出现面部肌肉僵硬,反射亢进,角弓反张等症状。
该药酒中的毒性中药是()。
A.甘遂B.马兜铃C.雷公滕D.蟾蜍E.马钱子正确答案:E6、单选为研究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等提供重要依据的是()A.药学信息B.分子药理学C.生物药剂学D.药物经济学E.循证医学正确答案:E7、单选阴虚而致的汗出为()A.自汗B.盗汗C.大汗D.战汗E.头汗正确答案:B8、单选上焦邪热可见()A.自汗B.盗汗C.绝汗D.战汗E.头汗正确答案:E9、单选肝胃蕴热者,则()A.口淡乏味B.口甜黏腻C.口中酸馊D.口中泛酸E.口苦正确答案:D10、多选应将贮存温度控制在30℃以下的剂型为()。
A.膏剂B.胶囊剂C.栓剂D.胶剂E.酒剂正确答案:B, 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中成药的贮存和养护"。
胶囊遇热易软化、粘连,因此贮存温度不宜超过30℃,且过于干燥又易脆裂,故应置于室内阴凉干燥处。
栓剂的基质是可可豆油或甘油明胶一类低熔点的物质,遇热容易软化变形,故除另有规定外,应在30℃以下密闭贮存,可防止因受热、受潮而变形、发霉、变质。
2020年最新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04总第34篇药食同源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

2020年最新全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四)药食同源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试题及答案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1 . (单选题)下列关于药品说法错误的是()A .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的物质B .药品有规定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C .药品有规定的用法和用量D .药品不包括药食同源中药√2 . (单选题)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名单中不包括()A .山楂B .神曲√C .麦芽D .鸡内金3 . (单选题)下列药物中具有安神作用的是()A .百合B .茯苓C .龙眼肉D .以上药物均可以√4 . (单选题)人参作为新资源食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来源于5年及5年以下人工种植的人参B .食用量≤5g/天√C .孕妇不宜食用D .14周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5 . (单选题)2015版《药典》中记载有小毒的药食两用的药物是()A .菊花B .栀子C .苦杏仁√D .乌梢蛇6 . (单选题)肉桂的药性特点为()A .辛、甘,大热√B .辛、甘,温C .甘,温D .辛,热7 . (单选题)咽痛喑哑可选用的药物是()A .罗汉果B .胖大海C .桔梗D .以上药物均可以√8 . (单选题)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热明目的药物是()A .决明子√B .郁李仁C .火麻仁D .桃仁9 . (单选题)寒凉药物大剂量或长疗程使用应注意()A .损伤脾胃阳气√B .损伤津液C .滋腻碍胃D .过敏反应10 . (单选题)大剂量使用有致幻毒副作用的药物是()A .白芷B .肉豆蔻√C .紫苏D .白果D .以上都是5 . (单选题)用药过度或治疗不足属于用药的()问题。
A .依从性B .安全性C .适应性√D .以上都是6 . (单选题)据统计帕金森病全球有1000多万,中国占有()A .1/2B .1/3√C .1/4D .1/57 . (单选题)帕金森病:因大脑多巴胺减少,使运动神经无法正常工作;是()、运动障碍疾病。
2015版药典凡例中药饮片的规定

凡例内容七、《中国药典》的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英文简称为Chinese Pharmacopoeia; 英文缩写为 C h P。
十一、药材和饮片名称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及拉丁名,其中药材和饮片拉丁名排序为属名或属名+ 种加词在先,药用部位在后;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名称不设拉丁名。
十二、正文中未列饮片和炮制项的,其名称与药材名相同,该正文同为药材和饮片标准;正文中饮片炮制项为净制、切制的,其饮片名称或相关项目亦与药材相同。
十三、正文分为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三部分。
饮片系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饮片除需要单列者外,一般并列于药材的正文中,先列药材的项目,后列饮片的项目,中间用“ 饮片” 分开,与药材相同的内容只列出项目名称,其要求用“ 同药材”表述;不同于药材的内容逐项列出,并规定相应的指标。
上述编排系为减少正文篇幅,药材和饮片仍应作为两个独立的品种。
+ 五、单列饮片的标准,来源项一般描述为“ 本品为X X 的加工炮制品” ,并增加〔制法〕项,收载相应的炮制工艺,其余同药材和饮片标准。
十六、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标准,一般按干品制定,需用鲜品的,另制定鲜品的质量控制指标,并规定鲜品的用法与用量。
十七、药材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矿物药注明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及采收季节和产地加工等,均属药材的来源范畴。
药材原植物的科名、拉丁学名的主要参照依据为《Flora of Chirm》和《中国高等植物》等。
药用部位一般系指已除去非药用部分的商品药材。
采收(采挖等)和产地加工系对药用部位而言。
十八、药材产地加工及炮制规定的干燥方法如下:①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 干燥” ;②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 晒干”或“ 低温干燥” (一般不超过60°C);③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 阴干”或“ 晾干” ;④少数药材需要短时间干燥,则用“ 暴晒”或“ 及时干燥” 。
中药饮片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中医临床用药中,普遍存在处方不合理问题,这是导致近年来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增高的重要原因。
加强中药饮片处方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中药饮片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指导。
本文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中药饮片处方1000张,总结不合理用药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随机抽取的1000张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量的4.59%(1000/21806)。
处方来自各个门诊和科室,涉及初、中、高级医师,较具代表性。
1.2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以及2010年版《中国药典》[1],通过列表分析、统计不合理用药记录。
2结果统计分析1000张中药饮片处方后,发现98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记录,部分处方不合理用药为2~3处。
主要不合理问题表现为毒性药物使用、用药种类过多、单味饮片剂量偏大、煎服法错误、临床诊断不规范。
具体情况见表1~5。
表11000张中药饮片处方中有毒药物使用情况表2处方用药味数统计情况表3处方中单味药物超量情况表41000张中药饮片处方临床诊断不规范情况表5煎服方法错误情况3讨论3.1原因分析:导致中药饮片处方出现不合理的因素较多,主要有:①医院缺乏专业水平高的药师。
负责审核中药饮片处方的药师不但需要有较高的职业责任感,还需要有扎实的药学专业知识,尤其是对中药饮片的功效、炮制、适用范围、用法、配伍及禁忌,都要十分熟悉,否则很难对处方作出准确的判断与审核,也无法起到监督作用。
目前,医院缺乏高素质、高技能的药师,在岗药师很少进修,业务技能不足,在审核药方时便容易出现不足[2]。
②国家关于药学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例如,2010版《中国药典》说明了中药饮片(包括有毒中药)的常规用量,对中毒剂量或极量均无规定,使得临床医师在用药时,无参考标准,药师在审核药方时,也无据可依。
3.2处方常见不合理情况:①临床诊断不规范。
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与处方医师的诊断经验、水平或习惯有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草案)国家药典委员会2010年12月目录一、总纲 (3)⏹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二、各部纲要 (10)⏹《中国药典》一部(中药上下卷)⏹《中国药典》二部(化学药)⏹《中国药典》三部(生物制品)⏹《中国药典》四部(附录与辅料)三、支撑工作 (26)⏹深化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建立药典信息资源平台,构建药品标准信息服务体系⏹加强药典工作管理总纲《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按照《药品管理法》和相关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进行编写,系统阐述《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各部纲要,是《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及今后五年国家药品标准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践行科学监管理念,结合当前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水平、药品监督管理以及医改的重大需求,以确保公众用药安全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和改革药品标准形成和淘汰机制,强化科技创新成果在药典标准中的应用,支持并保护先进生产工艺,促进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汲取国内外先进经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不断优化、完善和提高国家药品标准,建立健全最严格的、以《中国药典》为核心的国家药品标准体系,大幅提高我国药品质量控制水平和《中国药典》的国际地位,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支撑药品科学监管、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上发挥更重要作用。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建立严格的药品标准、维护公众健康的原则必须坚持把确保公众用药安全作为药品标准工作的宗旨,在建立严格的药品质量标准进程中应恪守科学、先进、实用、规范,充分反映和体现本阶段国内外药品质量控制的先进水平和发展趋势,切实保障药品质量与用药安全,维护公众健康。
(二)坚持继承、发展、创新的原则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鼓励药品质控技术自主创新,重点加大我国在药品标准薄弱领域的支持力度,紧紧围绕科研为标准服务,标准为监管服务,监管为公众服务的思路,促进科学研究与标准工作的有效结合,提高我国药品标准中自主创新技术含量,积极实施保护药用资源,发展绿色药品战略目标,使我国医药领域的自主创新技术通过标准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提高我国药品的国际竞争力。
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中药饮片用量

6-12g
郁李仁
6-10g
竹茹
5-10g
伸筋草
3-12g
郁金
3-10g
元胡
3-10g
皂角刺
3-10g
虎杖
9-15g
自然铜
3-9g
佛手
3-10g
昆布
6-12g
血竭
1-2g
谷芽
9-15g
知母
6-12g
合欢皮
6-12g
谷精草
5-10g
垂盆草
15-30g
决明子
9-15g
龟甲
9-24g
使君子
9-12g
马鞭草
5-10g
玉竹
6-12g
半边莲
9-15g
王不留行
5-10g
甘松
3-6g
半枝莲
15-30g
天冬
6-12g
甘草
2-10g
丝瓜络
5-12g
天花粉
10-15g
艾叶
3-9g
老鹳草
9-15g
天竺黄
3-9g
石韦
6-12g
地龙
5-10g
天麻
3-10g
石决明
6-20g
地肤子
9-15g
天葵子
9-15g
石菖蒲
3-10g
白果
5-10g
两头尖
1-3g
马钱子
0.3-0.6g
生半夏
外用适量
吴茱萸
1.5-4.5g
制天南星
3-9g
法半夏
3-9g
附子
3-15g
生天南星
外用适量
姜半夏
3-9g
杏仁
部分有毒中药饮片内服最大用量表

部分有毒中药饮片内服最大用量表
2015年中国药典对有毒、有小毒的部分中药饮片进行了修订,根据药典要求,对原《有毒中药饮片内服最大用量表》进行了修改。
原目录中,新增加的中药饮片为:艾叶(内服最大量9g)、两面针(内服最大量10g)、苦杏仁(内服最大量10g)、
苍耳子(内服最大量10g)、醋红大戟(内服最大量3g)、九里香(内服最大量12g)、鹤虱(内服最大量9g)、仙茅(内服最大量10g)、香加皮(内服最大量6g)、蕲蛇(内服最大量9g),对新增的有毒、有小毒中药饮片,内服超过药典规定的最大剂量,请医生在电子处方上双签字,否则按不合格处方论处;原目录中,取消的中药饮片为:法半夏、细辛、制蜂房、胆南星,对已取消的中药饮片,在用量上超过药典规定最大剂量,不再要求双签。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基于处方点评的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问题及干预措施

基于处方点评的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问题及干预措施【摘要】目的:通过对某医院中药饮片处方的点评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干预措施,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方法:随机抽取该院 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中的中药饮片处方1200张,对各味药的使用频率及超剂量品种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在抽取的 120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471张,其中超剂量的中药饮片处方336张,占28%(336/1200);超剂量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饮片是柴胡、陈皮、厚朴等十味药;有毒中药的处方5张,涉及4个有毒中药品种。
结论:中药饮片的使用中存在超剂量的情况,包括毒性中药饮片,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应制定措施,规范中药饮片使用剂量,加强临床使用监管,加强中药师处方审核干预。
临床医师和中药师要重视中药饮片剂量的规范化和安全性使用,并积极推进基础研究工作开展。
【关键词】中药饮片超剂量;毒性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干预中图分类号: R285 文献标志码: B中药的用药量,通称为剂量,一般是指成人在一日中每一味药的用量。
超剂量指的是超过《中国药典》规定的饮片的用量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1],已规定了中药饮片的用法与用量,除另有规定外,用法系指水煎内服;用量系指成人一日常用剂量,必要时可根据需要酌情增减。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中药饮片超剂量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中国药典》未标注有毒的中药饮片,超剂量用药现象更为严重。
1资料与方法1.1处方来源某院 HIS 系统中 2021年3月至 2022年3月中药饮片处方,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抽样方法,每月随机抽取 100 张处方,共计 1200 张处方。
1.2 处方点评依据依据《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版[1](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15 版)、《中药学》[3]等法规和药品标准,超剂量的界定指超过《中国药典》2015 版规定的成人每日服用剂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2g
灵芝
6-12g
鱼腥草
15-25g
麦芽
10-15g
忍冬藤
9-30g
狗脊
6-12g
远志
3-10g
鸡内金
3-10g
泽兰
6-12g
赤石脂
9-12g
鸡血藤
9-15g
泽泻
6-10g
赤芍
6-12g
鸡冠花
6-12g
降香
9-15g
药品名称
药典规定用量
药品名称
药典规定用量
药品名称
药典规定用量
细辛
1-3g
香橼
3-10g
徐长卿
3-12g
珍珠母
10-25g
香薷
3-10g
凌霄花
5-9g
荆芥
5-10g
重楼
3-9g
高良姜
3-6g
茜草
6-10g
禹余粮
9-15g
拳参
5-10g
荜茇
1-3g
胆南星
3-6g
粉萆?
9-15g
草豆蔻
3-6g
胖大海
2-3枚
益母草
9-30g
草果
3-6g
独活
3-10g
益智仁
3-10g
茵陈
6-15g
姜黄
3-10g
浙贝母
5-10g
茯苓
10-15g
前胡
3-10g
娑罗子
3-9g
茺蔚子
5-10g
首乌藤
9-15g
海马
3-9g
胡芦巴
5-10g
穿山龙
9-15g
海风藤
6-12g
胡连
3-10g
穿山甲
5-10g
海金沙
6-15g
胡椒
0.6-1.5g
穿心莲
6-9g
海螵蛸
5-10g
荔枝核
5-10g
络石藤
6-12g
海藻
6-12g
地骨皮
9-15g
木瓜
6-9g
石斛
6-12g
地黄
10-15g
木香
3-6g
石榴皮
3-9g
熟地
9-15g
药品名称
药典规定用量
药品名称
药典规定用量
药品名称
药典规定用量
地榆
9-15g
花椒
3-6g
青风藤
6-12g
芒硝
6-12g
白芥子
3-9g
青葙子
9-15g
地锦草
9-20g
苍术
3-9g
青蒿
6-12g
西红花
1-3g
马鞭草
5-10g
玉竹
6-12g
半边莲
9-15g
王不留行
5-10g
甘松
3-6g
半枝莲
15-30g
天冬
6-12g
甘草
2-10g
丝瓜络
5-12g
天花粉
10-15g
艾叶
3-9g
老鹳草
9-15g
天竺黄
3-9g
石韦
6-12g
地龙
5-10g
天麻
3-10g
石决明
6-20g
地肤子
9-15g
天葵子
9-15g
石菖蒲
3-10g
丹参
10-15g
白薇
5-10g
川牛膝
5-10g
乌药
6-10g
瓜蒌
9-15g
川芎
3-10g
乌梢蛇
6-12g
瓜蒌子
9-15g
女贞子
6-12g
乌梅
6-12g
瓜蒌皮
6-10g
小茴香
3-6g
火麻仁
10-15g
冬瓜皮
9-30g
小蓟
5-12g
巴戟天
3-10g
玄明粉
3-9g
马勃
2-6g
水牛角
15-30g
玄参
9-15g
6-10g
桂枝
3-10g
桑椹
9-15g
厚朴
3-10g
桔梗
3-10g
桑螵蛸
5-10g
砂仁
3-6g
桃仁
5-10g
黄芩
3-10g
韭菜子
3-9g
夏枯草
9-15g
黄芪
9-30g
骨碎补
3-9g
柴胡
3-10g
炙黄芪
9-30g
钩藤
3-12g
党参
9-30g
黄连
2-5g
香附
6-10g
鸭跖草
15-30g
黄柏
3-12g
香加皮
南鹤虱
3-9g
牵牛子
3-6g
鸦胆子
0.5-2g
急性子
3-5g
狼毒
外用
常山
5-9g
蛇床子
3-10g
猪牙皂
1-1.5g
商陆
3-9g
绵马贯众
5-10g
斑蝥
0.03-0.06g
硫黄
1.5-3g
蜈蚣
3-5g
蒺藜
6-10g
雄黄
0.05-0.1g
蕲蛇
3-9g
2015版中国药典中药规定用量
药品名称
药典规定用量
药品名称
药品名称
药典规定用量
药品名称
药典规定用量
药品名称
药典规定用量
土荆皮
外用适量
水蛭
1-3g
全蝎
3-6g
土鳖虫
3-10g
甘遂
0.5-1.5g
红大戟
1.5-3g
大皂角
1-1.5g
北豆根
3-9g
芫花
1.5-3g
山豆根
3-6g
仙茅
3-10g
鹤虱
3-9g
制川乌
1.5-3g
白附子
3-6g
苍耳子
3-10g
川楝子
5-10g
芡实
9-15g
青礞石
10-15g
青果
1.5-3g
苏木
3-9g
青黛
1-3g
百合
6-12g
杜仲
6-10g
玫瑰花
3-6g
百部
3-9g
白豆蔻
3-6g
苦参
4.5-9g
当归
6-12g
连翘
6-15g
枇杷叶
6-10g
肉苁蓉
6-10g
丹皮
6-12g
板蓝根
9-15g
肉豆蔻
3-10g
生何首乌
3-6g
刺五加
9-27g
肉桂
1-5g
白果
5-10g
两头尖
1-3g
马钱子
0.3-0.6g
生半夏
外用适量
吴茱萸
1.5-4.5g
制天南星
3-9g
法半夏
3-9g
附子
3-15g
生天南星
外用适量
姜半夏
3-9g
杏仁
5-10g
木鳖子
0.9-1.2g
清半夏
3-9g
苦楝皮
3-6g
巴豆
外用适量
朱砂
0.1-0.5g
金钱白花蛇
2-5g
京大戟
1.5-3g
制草乌
1.5-3g
南沙参
9-15g
秦艽
3-10g
浮萍
3-9g
枳壳
3-10g
秦皮
6-12g
通草
3-5g
枳实
3-10g
莱菔子
5-12g
预知子
3-9g
柏子仁
3-10g
莲子心
2-5g
桑叶
5-10g
栀子
6-10g
莲须
3-5g
桑白皮
6-12g
枸杞子
6-12g
莪术
6-9g
桑枝
9-15g
柿蒂
5-10g
荷叶
3-10g
桑寄生
9-15g
威灵仙
关黄柏
3-12g
辛夷
3-10g
侧柏叶
6-12g
灯心草
1-3g
羌活
3-10g
佩兰
3-10g
防己
5-10g
沙苑子
9-15g
金果榄
3-9g
防风
5-10g
沉香
1-5g
金荞麦
15-45g
红花
3-10g
没药
3-5g
金银花
6-15g
红参
3-9g
诃子
3-10g
金樱子
6-12g
红景天
3-6g
补骨脂
6-10g
乳香
3-5g
9-30g
白头翁
9-15g
大腹皮
5-10g
瓦楞子
9-15g
白芍
6-15g
大蓟
9-15g
牛蒡子
6-12g
白芷
3-10g
山茱萸
6-12g
牛膝
5-12g
白前
3-10g
山药
15-30g
升麻
3-10g
白扁豆
9-15g
山慈菇
3-9g
姜黄
3-9g
白蔹
5-10g
川木通
3-6g
化橘红
3-6g
白鲜皮
5-10g
川贝
3-10g
3-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