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齐桓公伐楚》练习题

合集下载

齐桓公伐楚

齐桓公伐楚

岂敢 副词
•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 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陘。
语气词
临时驻扎
师:二千五百人为师。 小司徒曰:五人为伍,五伍为 两,五两为卒,五卒为旅。五 旅为师。
临沂大学文学院 王美雨
• 进一步引申为宿处。《易·旅》:“旅即次,懷其資,得童僕, 貞。”王弼注:“次者,可以安行旅之地也。”《礼记·檀弓上》: “曾子與客立於門側,其徒趨而出。曾子曰:‘爾將何之?’曰: ‘吾父死,將出哭於巷。’曰:‘反哭於爾次。’”郑玄注:“次, 舍也。” • 因此,教材注释为“临时驻扎”,是一个比较笼统的翻译,没有解 释清楚“次”的内涵。 • 【次】 • 谓行军至某处留驻三宿以上。《左传·庄公三年》:“凡師一宿爲舍, 再宿爲信,過信爲次。” 孔颖达 疏:“舍者,軍行一日止而舍息也。 信者,住經再宿得相信問也。《穀梁傳》曰:‘次,止也。’則次亦 止舍之名。過信以上,雖多日,亦爲次,不復别立名也。” • 进一步引申为留宿;停留。《楚辞· 离骚》:“夕歸次於 窮石 兮, 朝濯髮乎 洧盤 。” 唐李白《永王东巡歌》之七:“王出三江按五 湖,樓船跨海次 揚都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 冯勰》:“一日, 舟次 淮安 ,值仲秋之望, 汪 市酒邀 馮 賞月。”
• 但是,王力后来改变了这种看法,他在《汉语语 法史》(p231)中这样说:“我们把这种‘之’ 字译成现代汉语的‘的’字觉得不顺口,就是因 为现代汉语没有这种结构。而古代汉语(特别是 上古汉语)则必须使用这种语法结构。这种‘之’ 字是必需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过去我们认为这 种语法结构是句子的仂语化,有人叫做取消句子 的独立性,这种提法虽然好懂,但是不切合实际 情况。这种语法结构是本来就有的,不是‘化’ 出来的,更不是为了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才使用 这种语法结构。”

古代汉语(上)期中考查试题

古代汉语(上)期中考查试题

第一单元(一)请从下列有关句中词义各题的若干备选答案中,选一个正确的,将其序号填入括号内1.“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郑伯克段于鄢)句中“亟”的读音和含义是():①qī,屡次;②jí,屡次;③qì,经常;④jī,紧急。

2.“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郑伯克段于鄢)句中“甲兵”的含义是():①穿上铠甲的兵士;②最好的武器;③铠甲和兵器。

3.“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齐桓公伐楚)句中“虞”、“涉”的含义是():①料想、赤脚过河;②担心、进攻;③没想到、干涉;④料想、侵入。

4.“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宫之奇谏假道)句中的“之”是代词,它代的对象是():①虢国;②虞国;③晋国;④桓庄之族。

5.“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句中“以”、“贰”的含义是():①因为、第二次;②以便、两属;③因为、两属。

6.“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哭师)句中“管”、“访”的含义是():①钥匙、访问;②管理、慰问;③钥匙、咨询;④管理人员、咨询。

7.“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晋灵公不君)句中“竟”、“反”、“贼”的含义是():①国境、返回、大逆不道之人;②边界、造反、盗匪;③边疆、返回、小偷;④国境、造反、大逆不道之人。

8.“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子岂识之?——然子病矣。

’”(齐晋鞌之战)句中“合”、“险”、“病”的含义是():合兵一处、危险、受重伤;②双方交兵、难走的路、受重伤;③合作、难走的路、突然生病;④敌我交战、危险、意外病倒。

9.“晋人归公子穀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楚归晋知罃)句中“于是”、“佐”的含义是():①在这种情况下、辅佐;②于是、当(中军)副帅;③在这时候、当(中军)副帅;④在这时候、帮助。

4齐桓公伐楚

4齐桓公伐楚



管仲对曰: “昔召康公命我先君 大公曰:五侯九伯, 女实征之,以夹辅周 室。赐我先君履,东 至于海,西至于河, 南至于穆陵,北至于 无棣。


实:表命令或期望的语 气副词. 夹辅;连文.辅佐.

履:《诗经·葛屦》 “纠纠葛屦,可以履 霜.”,践踏.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 不共,无以缩酒,寡 人是徵。昭王南征而 不复,寡人是问。”
齐桓公伐楚
齐桓公伐楚-题解: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为称霸天下,亲率齐、 鲁、宋、卫、郑、许、曹、陈八国军队攻打楚 国。 楚国当时也正处于强盛时期,所以毫不示弱。 本文记述的就是齐楚两国之间的一次军事、外 交斗争。 “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 乐征伐自诸侯出. ” ---孔子

其:表示委婉语气的
语气词。

次:驻扎。

夏,楚子使屈完如 师。师退,次于召 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 与屈完乘而观之。

陈:“阵”的古今字.


齐侯曰:“岂不谷
是为?先君之好是 本义是爬树,引申为爬、登的 继,与不谷同好,
何如?”
意思. 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宾语前置句 .

对曰:“君惠徼福于






绥:安抚。 本义是登车时用以 拉手的绳子。 《论语乡党》: “升车必正立,执 绥,所以安也。” 方城以为城,汉水 以为池: 介词宾语前置句 . 正常语序为:以方 城为城,以汉水为 池。





练习断句、翻译: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 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 不异于常 《世说新语· 雅量第六》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 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 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译文: 谢安和客人下棋。过了一会儿,谢玄从淮上派来 的使者到了。谢安看完了书信,沉默无语,慢慢 地把脸转向棋局。客人问淮上战局的情况,谢安 回答说:“孩子们已经大破敌人。”神色举止与 平时没有什么不同。

正文齐桓公伐楚

正文齐桓公伐楚

齐桓公伐楚【教学重点,难点】名词作状语。

【教学内容】文选讲解:子产论尹何为邑一、文字词汇方面:1、栋折榱崩,侨将厌焉,敢不尽言?厌:通“压”。

2、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

贯:通“惯”,习惯,熟练。

3、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之:前一“之”字是连词,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它变成名词性的偏正结构,作全句的主语。

第二个“之”字是代词,指被爱的人。

4、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其:副词,表委婉的反问语气。

5、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夫:前一“夫”作兼语,后一“夫”作主语。

“夫”指示代词,指尹何。

6、微子之言,吾不知也。

微:副词,非,如果不是。

7、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

其:副词,表拟测语气,相当于现在的“大概”。

8、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

抑:表转折的连词,不过。

9、子皮以为忠,故委政焉。

以:介词,省略宾语“之”。

二、语法方面(特殊句型)1、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

不吾叛: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不叛吾”。

2、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是”,代词,复指前置宾语“败绩厌覆”。

“则败绩厌覆是惧”即“惧败绩厌覆”。

这一句属于宾语用代词复指前置。

常识(五):词类活用(名词活用如动词、名词作状语)四、名词用如动词在古代汉语中,名词除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外,还经常活用为一般的动词,表达与这个名词意义相关的动词含义,我们称之为“名词用如动词”。

如:范增数目项王。

(《史记·鸿门宴》)目:使眼色。

左右欲刃相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刃:杀。

驴不胜怒,蹄之。

(柳宗元《三戒》)蹄:蹄方位名词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史记·项羽本纪》)东:向东进军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

(徐宏祖《游天都》)前:向前伸五、名词用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可以不用介词的帮助,经常直接放在谓语中心语前面作状语,我们称之为“名词作状语”。

古汉语的普通名词作状语,可以表达以下内容:1、表示方位或处所古汉语普通名词作状语,可以表达行为动作在什么地方发生,或者行为动作向着什么方向发生。

《左传_齐恒公伐楚盟屈完》阅读练习及答案

《左传_齐恒公伐楚盟屈完》阅读练习及答案

( 三) 阅读下边语段,达成13-15 题。

(8 分)
齐侯陈①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 “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对曰 : “君若以德绥②诸侯,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③认为城,汉水认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
屈完及诸侯盟。

( 《左传·齐恒公伐楚盟屈完》
[ 注] ①陈:排阵,布阵。

②绥:抚慰。

③方城:山名。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 分)
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
14.面对齐侯的陈师示威,以势压人,屈完是怎样回应的 ?请简要说明。

(4 分)
15.模仿示例,再列举一位历史上有名的外交人物,归纳其主要事迹。

(2 分)
示例,屈完趣话退齐军,楚与诸侯言和缔盟,
( 三)
13.我带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可以抵抗他们?
14.①他沉稳沉着、刚毅勇敢、不为威严所屈;②以有礼有节柔中有刚的外交辞令给齐王讲道理;③ 不骄不躁以楚国的实力为后援的。

15.唐雎强势怼嬴政秦王致歉退步折服。

齐桓公伐楚

齐桓公伐楚
使“昭王不复”作为词组作全句的状语。 4. 其,语气词,表示委婉,“也许”,“还是”。 5. 次,临时驻扎。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 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 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何 如?”对曰:“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 寡君,寡君之愿也。”
• 如:到……去。 • 不榖:诸侯的谦称。不榖即不善。 • 惠,表敬副词,承蒙。 辱,表敬副词,屈辱地。 • 徼(yāo):求。 敝邑: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 社:土神。 稷:谷神。
– 齐襄公荒淫暴虐,反复无常。关于他的大胆妄为和风流韵事,史 书上有不少记载。齐僖公有两个沉鱼落雁的女儿,一个叫宣姜, 一个叫文姜。宣姜被骗婚嫁给了卫宣公,而这文姜则嫁给了鲁桓 公。在文姜出嫁之前,她就与自己的哥哥、当时还是太子的诸儿 有私情。虽然嫁为人妻,她却还是对哥哥念念不忘。
– 前694年(齐襄公四年),齐襄公派人到鲁国,说想接妹妹、妹夫 去齐国。鲁国大夫申儒劝鲁桓公不要带文姜一起去齐国———这 不合当时的礼法。可鲁桓公很宠爱妻子文姜,而且面对强国齐国 的邀请,鲁桓公也不敢拒绝,就带着文姜回娘家了。
• 包茅:成捆的菁茅草,楚国应献的贡礼。 • 共:供应。这个意义后来写作“供”。 • 缩酒:洒酒在包茅上,表示向神祭酒。 • 征:查问,责问。 • 昭王:周王第四代。南巡渡汉水,人民怨
恨,给以胶船,胶化船沉,淹死水中。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译文:
你应纳贡的包成捆的青茅没有交纳,周 王祭祀用品供给不上,没有用来缩酒的东西, 我要责问这件事;
(4)风:(兽类牝牡)相诱。一说:风,走失。齐楚相距甚 远,牛马走失,不会跑到对方境内。
(5)不虞:不料,料不到。涉,蹚水过河。

齐桓公伐楚

齐桓公伐楚

1.以,动词,率领。 2.潰,《谷梁传•僖公四年》:“潰之為言,上下不相 得也。” 《左传•文公十三年》:“民逃其上曰潰。”
3.孔穎達疏引服虔: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尚 書稱馬牛其風,此言風馬牛,謂馬牛風逸,牝牡相誘。 《吕氏春秋 · 季春纪》:“是月也,乃合累牛腾马, 游牝于牧。”高诱注:“累牛,父牛也;腾马,父马 也。皆将群游从牝于牧之野,风合之。” “风”含有 异性相诱之。 4.虞,思想,预料,动词作谓语;
9.寡人是问 ,寡人是征;这两个句子都是宾语前置 8.杜預注:“昭王,成王之孫。南巡守涉漢,船壞 句,“是”字是指示代词作前置宾语,“征”与 而溺。周人諱而不赴。諸侯不知其故,故問之。” “问”是对文的修辞手法,结构相同的两个句子相 孔穎達疏:“舊說皆言漢濱之人以膠膠船,故得水 对应的字意义相同,这种现象叫对文。所以两个字 而壞,昭王溺焉。不知本出何書。” 都指“责问”。 《史記· 周本紀》:“康王卒,子昭王瑕立。昭王之 10.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之”用在主谓之间, 時,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於江上。其卒 “貢之不入”一般认为为主谓结构作主语(“君之 不赴告,諱之也。” [唐]張守節《正義》:《帝王 涉吾地也”为主谓结构作宾语) 。“昭王之不復” 世紀》云:“昭王德衰,南征,濟于漢,船人惡之, 的“之”则为表语意未完。 以膠船進王,王御船至中流,膠液船解,王及祭公 11.《左傳 襄公三年》:“凡師,一宿爲舍,再宿 俱沒于水中而崩。其右辛游靡長臂且多力,游振得 爲信,過信爲次。” 王。周人諱之。”
背景:
僖公三年 傳:齊侯與蔡姬乘舟于囿,蕩公。公懼,變色;禁 之,不可。公怒,歸之,未絕之也。蔡人嫁之。 僖公四年 經:春,王正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 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遂伐楚,次于陘。 經:楚屈完來盟于師,盟于召陵。 史記•齊太公世家 二十九年,桓公與夫人蔡姬戲船中。蔡姬習水,蕩 公,公懼,止之,不止,出船,怒,歸蔡姬,弗 絕。蔡亦怒,嫁其女。桓公聞而怒,興師往伐。

齐桓公伐楚

齐桓公伐楚

齐桓公伐楚【原文】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1]蔡溃,遂伐楚。

[2]楚子使与师言[3]:“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4],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5]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6]”管仲对曰[7]:“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8]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9]’赐我先君履[10]: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11]。

尔贡包茅不入[12],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13];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14]”对曰:“贡之不人,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15]?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16]”师进,次于陉。

[17]【注释】[1]齐侯,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

齐属侯爵,故文中称齐侯。

僖公四年,即公元前656年。

以,介词。

诸侯之师,参加这次战役的有鲁、宋、陈、卫、郑等国。

师,军队。

蔡,国名,姬姓,在今河南省汝南、上蔡一带。

[2]溃,溃败。

[3]楚君派使者跟诸侯之帅说。

楚子,楚成王。

楚属子爵,故称楚子。

与,介词,跟,和。

[4]处(chǔ),居住。

寡人,谦词,君主自称,意思是“寡德之人”北海,齐临渤海,古人称为北海。

南海,楚境不到南海,这里只是甚言其远。

[5]马牛牝牡相诱也不相及。

唯,句首语气词。

风,放,指牝牡相诱。

这是譬喻两国相距甚远,一向互不相干。

[6]不虞,不料。

涉,本来是蹚水过河的意思,这里当“进入”讲。

不说齐进攻而说“涉”,是委婉的外文辞令。

之,介词,连接主语“君”和谓语“涉吾地”,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之成为“虞”的宾语。

[7]管仲,齐大夫,姓管,名夷吾,字仲。

[8]召(shào)康公,周成王时太保(官名)召公奭(shì),因其封地在召(今陕西岐山县),所以称召公,康是他的谥号。

先君,后代君臣对本国已故君王的称呼。

大公,即姜太公,名尚,齐始祖。

大,后来写作“太”。

[9]五侯,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

九伯,九州之长。

五侯九伯,在这里泛指所有的诸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13届北大自主招生语文模拟卷一
《齐桓公伐楚》练习题
(本卷满分50分,限时45分钟)
姓名得分
①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

公惧变色;禁之,不可。

公怒,归之,未之绝也。

蔡人嫁之。

②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③师进,次于陉。

④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⑤屈完及诸侯盟。

1、翻译第二段(20分)
2、给第四段划线的句子断句(3分)
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3、解释词语:(6分)
齐侯与楚子:
风马牛不相及:
4、文中谦称的词语有、、、。

(4分)
5、按要求找句子(5分)
(1)找两个宾语前置句
①②
(2)找两个“之”用于取独的句子
①②
(3)找一个“其”表祈使语气的句子
6、填空:(6分)
《左传》是家经典之一,全称是《》,体史学著作,与、合称“《春秋》三传”。

“传”在这里的意思
是。

7、简析管仲、屈完、齐桓公的形象(6分)
管仲:
齐桓公:
屈完:
《齐桓公伐楚》练习题(答案)
(本卷满分50分,限时45分钟)
姓名得分
①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

公惧变色;禁之,不可。

公怒,归之,未之绝也。

蔡人嫁之。

②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③师进,次于陉。

④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於
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⑤屈完及诸侯盟。

1、翻译第二段(20分)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

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诸侯之师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双方相距遥远,即使是马牛牝牡相诱也不相及。

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姜太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

’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

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

”楚国使臣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2、给第四段划线的句子断句(3分)
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3、解释词语:(6分)
齐侯与楚子:齐侯指齐桓公,楚子指楚成王。

因齐国的爵位是侯,楚国的爵位是子,故分别这样称呼两国的国君。

风马牛不相及:风:公畜和母畜在发情期相互追逐引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相距遥远,虽有引诱,也互不相干。

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4、文中谦称的词语有寡人、寡君、不谷、敝邑。

(4分)
5、按要求找句子(5分)
(1)找两个宾语前置句
①、寡人是征②、岂不榖是为
(2)找两个“之”用于取独的句子
①、不虞君之涉吾地也②、贡之不入
(3)找一个“其”表祈使语气的句子
君其问诸水滨
6、填空:(6分)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全称是《春秋左氏传》,编年体史学著作,
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传”在这里的意思是解释经义的著作。

7、简析管仲、屈完、齐桓公的形象(6分)
管仲:熟悉历史、谙于事故、无理也能说出理来的外交才情。

齐桓公:虽然骄横霸道、软硬兼施,却也不失身份的霸主形象。

屈完:沉稳冷静、不卑不亢的外交风度,坚毅果敢、不为威武所屈的外交风范,机智灵敏、随机应对的外交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