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高考和模拟试题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模拟训练试题单元一: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达的古代1.《·周》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 ( 成王声感作祈告,我已招先公先王 ) 率夫,播厥百谷。
”周公告后辈君要“先知稼之”。
资料反应了 ()A.当政者重粮食安全的思想 B.当政者借此加地方的控制C.耕作技出革命性的化D.小西周治的重要性答案: A。
资猜中的“率夫,播厥百谷”“先知稼之”表示当政者的重, A 正确。
2.国授田制是一种由国家掌握地,并按必定准将土地分派个体耕种,直接向征收役的土地分派形式。
一制度的实行 ( ) A.确定了土地私有制 B.化了君主集治C.稳固了土地国有制度D.了民生极性答案: D。
由资料“按必定准将土地分派个体耕作,直接向征收役”可知,一举措打了地主民的盘剥,有益于民的生极性,故 D 。
3.早期,杜在《都》中写道,安邻近“畎淤,水泉灌,成川,粳稻陶遂。
厥土之膏,价一金”。
反应了当地 ()A.生技达B.生出化C.土地吞并广泛流行D.生境优秀答案: D。
依据资料“吠淤,水泉灌⋯⋯厥土之膏,价一金”可知,皇城邻近生境好,水利施完美,有益于生,故 D 正确。
3.某学者指出:中国古代有土壤整顿、田管理、多熟栽种、持地力、良种育、能量循等完美的系统。
系统的形成 ( ) A.了民的生极性 B.促了展C.拥有自自足的特色D.克制了大土地全部制答案: B。
资猜中精耕作的模式,有益于促的展, B 正确。
4. 下反应出此江南的()A. 经营更趋市场化B. 规模大 , 发展快速C. 生产日益专业化D. 着重精耕细作答案D经过图表所反响的“工具”“播种”“肥料”等事项能够看到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色 , 故 D 项正确。
5.河南农谚说:“立春晴一天,农民不费劲”;江苏农谚说:“岁朝东寒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寒风,大水害农功。
”这些农谚 ( ) A.着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 B .没有科学可信性C.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 D .源于农民的无知答案: C。
从河南农谚和江苏农谚能够看出,抓住节气有益于粮食产量的提升,C项正确。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又认为“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故大人之务,将在众贤而已”。
该思想属于()A. 墨家B. 儒家C. 法家D. 道家【答案】A【解析】材料中学派观点出自墨子,体现强调身体力行与尚贤观,属于墨家观点,故A项正确;儒家无此思想,故B项错误;法家无此思想,故C项错误;道家亦无此思想,故D项错误。
故选A。
2.南宋学者袁毂感叹:“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
贫者富而贵者贱,皆交相为盛衰矣。
”这说明当时()A. 抑商政策的取消推动了经济发展B. 农业与工商业处于平等的地位C. 社会流动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D.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农业的衰败【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
贫者富而贵者贱,皆交相为盛衰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社会阶层出现了自由流动,导致财富转移和原有的等级关系的破裂,故C项正确。
历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
“农业与工商业处于平等的地位”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
材料中没有涉及农业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
故选C。
3.黄宗羲在他所著的《学校》里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非是于学校”,“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这说明他()①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君和臣②主张推翻君主专制③主张学校拥有对执政者的监督权④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思想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黄宗羲虽然批评君主专制,但没有主张推翻;他主张学校有对君权的监督功能,这一思想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意味,故②错误;①③④均符合题意,故①③④正确。
历史必修二高考模拟试题(附解析)

历史必修二高考模拟试题1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
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①私田开始出现②农业产量的提高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④小农经济逐步形成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逐步形成,推动农业的发展。
“公元前6世纪”是春秋时期,这时井田制存在,在井田制下,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所以①私田开始出现是错误的。
答案:D2.明中期以后,政府开始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加派丝织品,尤以嘉靖、万历年间为甚。
由于派织数量远远超出官营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方织染局为了完成任务,便纷纷实行“机户领织”制度。
这是一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生产的“加工订货”的生产形式。
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 ( )A.民营手工业占据主要地位B.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解析:注意对材料中民间机户生产的“加工订货”的理解,这应该属于计工受值的生产方式,本质上属于资本主义形式的生产方式,因此D正确。
3.《旧唐书·崔融传》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
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
”该材料说明唐朝( ) A.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水陆交通B.重视发展国内商业却忽略海外贸易C.交通的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繁荣D.发达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解析:由材料信息“旁通巴汉,前指闽越……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可知唐朝交通四通八达,“交货往还,昧旦永日”反映商贸往来频繁,正是发达的交通推动商贸发展,D为正确理解。
A“政府重视”材料无法体现,B不符合唐朝史实,同时材料也未体现,C对材料理解片面,“天下诸津”包含内河和海运。
故A、B、C排除。
答案:D4.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用(因)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学习的西方“长技”,指的是()A. 外国先进科学技术B. 西方的政治制度C. 西方的思想文化D. 外国历史地理知识【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学习的西方“长技”主要是指学习西方的器物,即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所以正确的是A。
BCD错误。
故选A。
2.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政策在东汉初期一度废止,从南宋到明清,主持盐铁专卖政策的桑弘羊等人在道德上不被认同,但其政策思想被悄然继承。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重农抑商”政策与商业环境宽松的矛盾B. 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的冲击C. 儒家经济理念与政府经济集权的矛盾D.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答案】C【解析】抓住材料中心信息“主持盐铁专卖政策的桑弘羊等人在道德上不被认同,但其政策思想被悄然继承”,从儒家主张的经济思想来看,桑弘羊在道德上是被批判的,但政府仍在一些行业实行垄断经营,强化经济领域的中央集权,C项即是这种矛盾现象背后的实质,故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B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故选C。
3.“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蛋糕屑。
”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A. 环境污染严重B. 恐怖主义C. 毒品走私D. 贫富差距悬殊【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出环境污染的问题,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到恐怖主义,排除B。
材料没有体现出毒品的走私问题,排除C。
依据“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蛋糕屑”判断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从而形成“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经济格局,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
历史必修二高考模拟题带解析答案)

历史必修二最新高考模拟题带解析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月份月考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17·湖南郴州一模·2)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又认为“是故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治薄,则国家之治寡。
故大人之务,将在众贤而已。
”该思想属于()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2.(2017·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高三选考适应性考试·2)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思想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下列言论与此同属一派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D.“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3.(2017·广东佛山顺德高三10月适应性考试·24)面对社会疾病,孔子从不向神灵祷告。
他主张“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君子言有物,行有格,此以生不可夺志,死不可夺名,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质而亲之;精知,略而行之”。
由此可见,孔子()A.拒绝祷告是由于他不相信鬼神存在 B.主张尊敬神灵的同时尽量保持距离C.认为用实际行动更能推动社会进步 D.明确否认神灵祷告对社会的推动性4.(2017·四川绵阳一模·24)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
这反映了道家()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 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 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5.(2017·广东惠州二模·27)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要实现对道的全面认识,就必须要全面观察事物,并亲身实践然后进行考核验证。
历史必修Ⅱ模拟卷参考答案

..专业. 历史必修Ⅱ模拟考试卷参考答案二、非选择题31.(1)本:农业;末:商业。
说明重农抑商。
(2)没有。
原因:商业能够沟通有无,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进步。
32.(1)1929~1933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危机首先从纽约华尔街股票交易所爆发;危机导致人们大量失业;工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社会矛盾激化。
(2)破坏性大,时间长。
(3)罗斯福政府要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改变胡佛政府所奉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4)不能。
因为新政仅仅是一种政策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3.(1)1933年。
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导致失业人数猛增。
(2)措施:举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作用: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3)①1925~1929年,原因:当时美国处于经济繁荣时期。
②1941~1945年,原因:美国参加“二战”,战争刺激经济发展,同时大量青壮年参军作战。
34.(1)“老人”指邓小平,“春天”指改革开放。
(2)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3)认为计划和市场不是判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依据。
(4)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的新政。
35.(1)“地理上的发现”指新航路的开辟。
(2)世界市场扩大,商品流通种类增多;欧洲各国之间的激烈竞争;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答出其中2点即可)。
(3)工业革命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各民族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4)略(答出3项成果即可)。
必修二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必修二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
请问,秦朝统一六国的第一位皇帝是:A. 秦始皇B. 汉高祖C. 汉武帝D. 唐太宗2.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其中“贞观之治”是指哪位皇帝在位期间的政治局面?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3. 明朝时期,实行了严格的海禁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与哪位皇帝有关?A. 明太祖B. 明成祖C. 明英宗D. 明武宗4. 下列哪项不是清朝乾隆皇帝的政绩?A. 编纂《四库全书》B. 统一新疆C. 推行科举制度D. 建立圆明园5.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爱国主义运动,它发生于哪一年?A. 1911年B. 1919年C. 1921年D. 1931年6.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战争,请问,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标志是什么?A. 七七事变B. 九一八事变C. 一二八事变D. 八一三事变7. 下列哪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特点?A. 提倡民主B. 提倡科学C. 提倡白话文D. 提倡封建礼教8.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它推翻了哪个朝代的统治?A. 唐朝B. 明朝C. 清朝D. 元朝9.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发明的是: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10. 我国历史上的“一国两制”构想,首次提出是在哪个时期?A. 改革开放时期B. 建国初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文化大革命时期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1.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发生在_________时期。
12.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时期文帝和_________的统治时期。
13.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_________朝代。
14.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发生在_________朝代。
15. 我国历史上的“戊戌变法”发生在_________年。
历史必修二高考和模拟试题集

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高考与模拟试题考题选析[例题]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例,其指导思想与凯恩斯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凯恩斯主义的内容之一是通过通货膨胀刺激需求,以促进经济发展。
据当时美国的经济状况,罗斯福新政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推行失业救济,缓和社会矛盾B.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C.整顿银行金融,恢复银行信用D.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剖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两方面,一“据当时美国的经济状况”;二“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结合这两点可做出正确判断。
1933年3月,为恢复公众对银行的信任,罗斯福新任总统后,首先整顿的是金融业,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单项选择题1.(2007江苏,18)严冬季节,一个煤矿工家庭的母子有这样一段对话:子:“家里为什么不生火?”母:“因为我们买不起煤。
”子:“为什么买不起?”母:“因为你父亲失业了。
”子:“父亲为什么失业?”母:“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
”这段对话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它最可能出现于()A.1825年的英国B.1861年的俄国C.1868年的日本D.1871年的德国1.A从对话中不难得出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C、D三项属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范畴,结果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发展。
命题思路: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解和认识。
2.“大萧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都采取了一系列增加就业的措施。
其中美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生产B.发展军事工业 D.加紧殖民掠夺2.A B、D项与美国不符,C项只是对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在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美国政府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了就业机会,故选A。
命题思路:考查罗斯福新政的部分内容,属于对识记能力的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高考与模拟试题考题选析[例题]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例,其指导思想与凯恩斯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凯恩斯主义的内容之一是通过通货膨胀刺激需求,以促进经济发展。
据当时美国的经济状况,罗斯福新政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推行失业救济,缓和社会矛盾B.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C.整顿银行金融,恢复银行信用D.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剖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两方面,一“据当时美国的经济状况”;二“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结合这两点可做出正确判断。
1933年3月,为恢复公众对银行的信任,罗斯福新任总统后,首先整顿的是金融业,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单项选择题1.(2007江苏,18)严冬季节,一个煤矿工家庭的母子有这样一段对话:子:“家里为什么不生火?”母:“因为我们买不起煤。
”子:“为什么买不起?”母:“因为你父亲失业了。
”子:“父亲为什么失业?”母:“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
”这段对话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它最可能出现于()A.1825年的英国B.1861年的俄国C.1868年的日本D.1871年的德国1.A从对话中不难得出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C、D三项属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范畴,结果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发展。
命题思路: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解和认识。
2.“大萧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都采取了一系列增加就业的措施。
其中美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生产B.发展军事工业 D.加紧殖民掠夺2.A B、D项与美国不符,C项只是对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在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美国政府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了就业机会,故选A。
命题思路:考查罗斯福新政的部分内容,属于对识记能力的考查。
3.(2007天津,24)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
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经济复兴 B.增加就业机会C.国家干预经济 D.防止盲目竞争3.A工业复兴法是罗斯福为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重要措施,所以其主要目的应是实现经济复兴。
命题思路:从法律角度考查罗斯福新政。
4.(2005全国春季,23)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目的是( ) A.克服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B.争取工人支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加重对工人的剥削,攫取更多利润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4.A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克服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其一切措施都是服务于这一目的的。
B、C两项不符合历史实际,D项主要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此题考查的内容在教材中没有明确叙述,可根据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和运用排除法进行判断。
命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对罗斯福新政具体措施的认识。
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2004江苏,22)20世纪30年代前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克服经济危机采取的相同做法是 ( )A.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放弃关税壁垒 D.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5.B 20世纪30年代前期,为摆脱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道路,一种类似于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一种是法西斯道路。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法西斯国家则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政府同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因此B项符合题意。
命题思路:本题实际上考查了经济危机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6.(2003全国春季,20)从结果上看,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之处是 ( )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B.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C.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D.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种族歧视状况6.B A项是林肯政府施政措施的作用,但不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项是两者的相同之处。
C项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但不是林肯政府施政措施的作用。
D项不是两者的相同点。
命题思路:本题为比较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7.(2007广东综合,30,1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
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
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
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代史》(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3分)(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6分)材料二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的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
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2分)(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6分) 7.答案:(1)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
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
(2)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3)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联系教材,结合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命题思路:本题以社会主义建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能力。
2006—2007模拟探究性题组训练单项选择题1.(2007 宁夏固原)美国前总统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评说:“这简直是法西斯!”他这句话主要是针对A.剥夺美国公民的自由竞争权利B.新政强制企业恢复生产C.政府干预经济、调整工业生产D.对资本主义企业进行国有化改革1.C《国家工业复兴法》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等,防止盲目竞争,加强对工业的干预,改变了胡佛总统时期对经济的自由放任政策。
2.(2007山东烟台) 1933年的某一天,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道琼斯的股票行情发报机传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
这一现象的出现与罗斯福新政的哪项措施有关 ( )A.调节农业生产 B.调整工业生产C.整顿财政金融 D.实行以工代赈2.C本题实际上是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从题干所给的“股票交易所”可判断出应选C 项。
3.(2007山东潍坊) 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
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 ( )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B.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C. 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D. 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3.B就题干“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可判断,这里的“危机”实际上暗指经济危机,从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看,“机会”应是促使资产阶级进行生产关系调整的机会,故应选B项。
4.(2007广东汕头) 凯恩斯说:“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大部分经济生活包括在政府权限之内。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B.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C.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 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4.A凯恩斯主义认为应当运用国家权力扩大需求,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这种理论绝不是计划经济体制,其主要目的仍是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故不会完全排斥经济自由,因此A 项符合题意。
5. (2007广东广州)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
”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就业率,“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实行社会救济 B.兴办公共工程C.调整农业政策 D.强化社会保障制度5.B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明确解决就业问题这一角度,不难作答。
6. (2007山东青岛) 下图反映了1950年西方国家经济对比状况。
下列关于该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美国本土没有遭到战争的直接破坏B.日本、西欧没有进行社会改革C. 美国政府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D. 日本、西欧受战争破坏严重6.B此题为逆向型、图例式选择题。
首先通过题干和图表明确,当时西方经济状况是美国占据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再分析原因,A、C、D皆正确;只有B项叙述与史实不符,战后,日本、联邦德国都进行了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
故正确选项是B 。
7.(2007广东湛江) 有人说,美国经济在二战后的发展是“一路高歌”:在1973年则转入“黑色的一年”,其理由是这一年美国 ( )①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②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③侵越战争以失败告终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瓦解A. ①②③④B. 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7.A ①②出现在1973年,也是美国经济走向衰落的原因。
8.(2007山东济南)同学们观看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电影,发现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着右图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贴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A. 抵制国内极右势力B.为社会捐资,为解决危机做一份贡献C.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D.购买降价处理的商品,缓解生活的困难8.C 蓝鹰标记是政府倡导公平竞争法则而在企业推行的措施。
9. (2007广东梅州)央视《大国堀起》中说道:“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
……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体制的创新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创新和发展,其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 ( )①由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决定的②由美国国情决定的③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民主传统④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⑤罗斯福个人的素质A. 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9.A罗斯福新政时正是苏联实施前两个五年计划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因此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是向苏联计划经济借鉴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