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礼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江苏省常州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B.正当青春期的“我”喜欢阅读,整天沉浸在幻想世界中,所以对饲养场的杀戳、 肮脏和辛苦劳作视而不见,觉得自己过着田园牧歌般的生活。
C.第⑧段中的两处“必须”,表明弟弟妹妹少不更事,需要在“我”督促下去做他 们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也含有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各自承担责任的意味。
(1)窃尝综其生平之遭际计之,无往而非足以摧挫其志,而挠败其功者。(4 分)
(2)隐居求志,斯能行义达道;士之身处草茅而以天下国家为量者,尚以文正公为 师法哉。(6 分)
8.范文正公“不朽之大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4 分)
三、古诗鉴赏(11 分)
2
20 届江苏高考语文群(302925498)
心读书。
B.范文正公官居朝廷中枢时,采取多种措施革除承平日久产生的弊端,并提拔使用
有德行的士人。
C.范文正公仕途坎坷,但取得了彪炳史书的功业,忠义之名妇孺皆知,对于理学,
他也是开启先河的人物。
D.圣祖仁皇帝将范文正公供奉在庙廷,位次仅在欧阳修之下,可见他的德行和功业
对后世影响甚巨。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D.对于不能回家探望病重的母亲、没有出席母亲葬礼这种不可以被原谅的行为,我
4
20 届江苏高考语文群(302925498)
们总是选择放过自己,小说的结尾淡然中隐含沉重,引人回味。
13. 请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6 分)
14. 请探究小说以“亲爱的生活”为题的丰富意蕴。(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7 题。
江苏省常州2023_2024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监测试题

江苏省常州2023-2024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监测语文注意:本试卷共9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寺山修司说过:“正因为是人,才能够改变过去。
或者该把这视为人类独享的自由。
”作为传记片,《奥本海默》也享有这种自由,或者说,这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在接受《人物》采访时,诺兰说:“我在寻找一种方法,使读者,使我自己,使整个项目都能清楚地看到,我们将从他的角度看到一切。
”他最终的选择是使用第一人称创作剧本,把自己完全代入奥本海默,“我走进来,我坐在桌子旁,我做了这样的事情。
”或许也因为此,文本最终展现出的是高度的主观性。
借由非线性叙事、声效、蒙太奇等诺兰的保留节目,观众被摁头进入奥本海默(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首席科学家)的世界,不仅看到他的经历、选择,更要体会他的情绪、感受。
沉浸在这个文本所提供的高密度台词和目不暇接的叙事迷宫之中。
观众遵循现在流行的“质疑-理解-成为”的框架,最终如诺兰所愿把脚踏进这个天才的鞋子之中。
诺兰叙事的商业化特征也在于此。
和其它好莱坞电影一样。
他的故事从不会留下太多空隙让你产生布莱希特所鼓吹的间离感。
后者认为,戏剧或电影营造的自然主义或现实主义幻象,阻碍了戏剧和电影观众反思现实生活同叙事事件之间的联系。
只有在一些陌生化的瞬间,观众才能从传统戏剧提供的强大幻觉中清醒出来、更直接地和戏剧所描述的内容建立连接,从而成为改革潜在的实践者。
诺兰从不这么做,本质上他缺乏让影像影响现实的野心。
与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布莱希特不同,诺兰沉湎于自己的叙事游戏。
《奥本海默》因此是一部非常“诺兰”的作品:叙事的中心没有留白,人物的复杂性不意味着留给观众自行理解的空间。
虽然关于影片的一些刻板印象就是“信息密度大、很烧脑”。
常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

常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三上·哈尔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龙是国家祥瑞。
古人认为,大凡统治者能够顺天应时,天下就会,人寿年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此时便会有祥瑞出现,以彰显上天的满意和鼓励。
这种祥瑞,种类繁多,大体分为嘉瑞、大瑞、上瑞、中瑞、下瑞5个等级。
其中“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龙和麒麟、凤凰、龟、白虎同为五灵之一,是最高等级的祥瑞。
在这里,()。
不过,龙的吉祥意义并非仅与国家政治,它也显现在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中。
许多人喜欢用“龙”作为孩子的名字,更有些人将生儿育女的时间选择在龙年,以为龙年出生的孩子活泼可爱,生命力格外旺盛。
此外,民众们还在陶瓷、竹木、建筑、玉石、剪纸、刺绣等各种工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的精美的龙图像艺术造型,而龙风呈祥、龙腾虎跃、龙飞凤舞、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吉祥图案,都鲜明地表达出人们对吉祥如意、美满健康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在过春节、元宵节来临,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舟竞渡。
而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人们更愿意从事一些的活动,以取得好兆头。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国家政治又一次与龙有了关联。
B . 龙又一次关联了国家政治。
C . 龙又一次与国家政治有了关联。
D . 国家政治又一次关联了龙。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风调雨顺息息相关数不胜数约定俗成B . 风栉雨沐休戚相关数不胜数不约而同C . 风调雨顺休戚相关擢发难数约定俗成D . 风栉雨沐息息相关擢发难数不约而同(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在过春节、元宵节的时候,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舟竞渡。
2019 2020学年第一学期常州市礼嘉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阶段调研试卷附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常州市礼嘉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阶段调研试卷(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200分(文科);150分钟,总分:160分(理科)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时尚圈总是那么,又处处充满惊喜。
有人穿得光鲜靓丽,颠倒季节甚至混淆性别;有人穿得动感前卫,想法怪异,总要变着法子搞些新花样——总之让人。
当现实版的“装在套子里的人”频频出现在大街小巷,曾经饱受争议的T台夸张设计也就渐渐了。
A.五光十色注目不足为训B.光怪陆离侧目不足为奇C.五光十色侧目不足为训D.光怪陆离注目不足为奇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鲁迅是除张爱玲之外,另一位让我感觉非常冷的作家。
是冷,构成了鲁迅的辨别度,他的冷和张爱玲的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①但如果你对鲁迅有一个整体性的阅读,你会发现,鲁迅的基础体温其实是非常高的②他太克制了,克制得让人心疼③为什么会这样?我的理解是他很克制④读《呐喊》,我们不仅感受不到那种炙热而又摇晃的体温,相反,我们感到了冷⑤他的冷不是动态的、北风呼啸的那种,而是寂静的、天寒地冻的⑥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矛盾A.①③②④⑤⑥B.①⑥③②④⑤C.⑤①⑥③②④D.⑤③②④①⑥3.下列对联与所描绘的传统文化精品,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②翻转折叠演万象,撕烫剪刻话春秋③泼墨为山皆有意,看云出岫本无心④投入红炉身软化,选成碧玉质坚凝A.①书画②陶瓷③皮影④剪纸B.①皮影②陶瓷③书画④剪纸C.①书画②剪纸③皮影④陶瓷D.①皮影②剪纸③书画④陶瓷4.礼嘉中学举行“全校师生读书月”徽标征集活动,下列是各徽标及推荐理由,其中最切合活动主题的一项是A.①以学生作为画面主体,展现当代青年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定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B.②画面洗练风趣,猫头鹰专心读书的神态启迪学生读书要专注,给学生方法的指导。
2020届江苏省语文高三一模试题答案

2020届江苏省语文高三一模试题答案语文I卷答案1.A2.C3.B4.A5.C(致:献出)6.D(“但是上司却拒绝重用他”理解有误,应为“上司也非常看重他”。
)7.(1)人们观察他的言行恭敬谨慎有礼节,就知道他的学识精深;读他的文章,淡泊平稳而有规则,也就知道他一定是君子。
(“恭饬”、“邃”、“冲夷和易”、“体”、语意通顺各1分,共5分)(2)鲁九皋自己保持廉洁的操守,又减去那些可以停止的徭役,而且严厉制止侵贪掠夺,百姓得到许多好处,因而乐意承担徭役。
(“持”、定语后置句、“已”、“侵蠹”、“便”1分,共5分)8.①对后藏用兵,徭役繁多。
②吏贪民困。
③儒者从政难有作为。
④世人认为古文无用。
(每点1分,共4分)9.①世上最美好的景致,莫过于有情人相知相守(2分);②在相爱的人眼中,纵然是平常的风光月色和平常的言谈笑语,都会使人感到称心如意,美妙无比(2分);③以此表达出诗人对以往幸福甜蜜的婚姻生活的怀念(1分)。
10.①前两句借景抒情,弯月余晖洒照在沾满柳絮的帘子上,营造出凄清、幽寂的氛围,含蓄地表达出对亡妻的思念。
②结句“总是恼人时”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将词人心中挥之不去、无限绵长的思念之愁苦表达得淋满尽致。
③前两句与上片的“寻常风月”“等闲谈笑”形成对比,强化了此时此刻春夜相思的孤寂落寞。
(每点3分,手法2分,分析1分。
任意两点得6分)。
11.(1)未数数然也(2)授之书而句读者(3)咥其笑矣(4)恐美人之迟暮(5)剑阁峥嵘而崔嵬(6)今年欢笑复明年(7)只是当时已惘然(8)薄于身而厚于民12.B13.①概括了老沈绘画的主要内容;②暗示了老沈不屈的精神追求;③寄予了作者对艺术工作者桀骜不顺,刚直不屈精神的礼赞。
(每点2分)14.①潘大年的话让我放心;②老沈从闷闷不乐到激情作画的转变,让我消除了来时的疑虑,我高兴;③老沈画的《斗寒图》非常成功,我受到感染,产生强烈的共鸣;④我为同伴和老沈的学生都来关心保护老沈而感到欣慰。
2020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专业作家在作品中展现出的才华也许令青年读者们觉得▲,然而阅读活动应当是一个平等的交流过程,因此无须对作者▲,而不妨运用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去▲,去挑战。
在思想的碰撞中才能真正对作品的深刻意蕴心领神会。
A.鞭长莫及顶礼膜拜置疑B.鞭长莫及毕恭毕敬质疑C.望尘莫及顶礼膜拜质疑D.望尘莫及毕恭毕敬置疑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李商隐身上有一种“晚唐”气象。
▲入世不得,出世也不得,所以他常在宗教世界里寻找心灵的解脱。
①“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是他怀才不遇的感慨。
②既对政治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又流露出愤慨与失望。
③“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是他自嘲的哀叹。
④只能苦苦奋斗,争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⑤自称是帝胄之后,但早已家道败落。
A.②⑤④③①B.③①②⑤④C.⑤③②④①D.⑤④②①③3.下列诗句与其所关联的古代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侯朱决计全危赵,毛薛谋归保大梁。
得士信知明效速,去留果是国存亡。
②胡风似剑锼人骨,汉月如钩钓胃肠。
魂梦不知身在路,夜来犹自到昭阳。
③凭栏无限旧江山,叹息东流水不还。
小令能传家国恨,不教词境囿花间。
④休将俗俚薄屯田,能写悲秋兴象妍。
不减唐人高处在,潇潇暮雨洒江天。
A.①信陵君②王昭君③李煜④柳永B.①孟尝君②蔡文姬③陆游④柳永C.①信陵君②蔡文姬③李煜④辛弃疾D.①孟尝君②王昭君③陆游④辛弃疾4.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 (▲)A.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B.送到江头惆怅尽,归时重上去时船。
C.田翁烂醉身如舞,两个儿童策上船。
D.蓑笠双童傍酒船,湖山相引到房前。
二、文言文阅读(20分)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千万)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囤积)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养育)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停留)B.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恩惠)疆埸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忧患)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怠慢)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迎合)C.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许配,允嫁)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一跃而上)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期许)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聘问)D.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取胜)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分条陈述)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登上)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废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2020届江苏省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

2020届江苏省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语文I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与核裂变发现失之交臂的费米踌躇满志,带领一批科学家在美国艺加哥大学的一个室内网球场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座反应堆——芝加哥一号(CP-1)。
B.十几株竹子,一簇成团,不见平日迎风招展、清新高雅、高耸挺拔、摇摇欲上的风姿,由于雨水压迫,弯腰甩头,借助风力,奋劲抛撒减负,表现出虚怀若谷,坚贞不屈的品格。
C.古人说:“行年五十,方知四十九之非。
”我在漫画写作上,也有今是昨非之感,我的笔应当从人生转向自然,寻求更深刻的画材。
D.这种貌似深邃的问题背后,无疑激荡着一股倔强的、舍我其谁的浩然之气。
2.在下面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
经典经得起重复。
,,,。
因而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
但这永恒之梦,总是让可怕的重复之斧轻轻一劈就碎。
修炼不够,太轻太簿,不耐用甚至经不起念叨第二遍。
倒是许多不经意之说、之作,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不经意间成了经典。
①但经典的语言,人们一遍遍地说,一代代地说②常言道:“话说三遍淡如水”,一般的话多说几遍人就要烦③不但文字的经典这样,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经典都是这样④甚至像唐太宗那样,喜欢王羲之的字,一生看不够,临死又陪葬到棺材里⑤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A.①⑤③②④B.①⑤③④②C.②①⑤④③D.②①⑤③④3.下列诗句所描述的风俗,不属于古代年俗的一项是(3分) ( )A.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C.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
D.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先秦哲学家荀子的美学论文《乐论》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
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监测语文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常州市高三期中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1.D(3分)2.B(3分)3.A(3分)4.指的是《阮玲玉》中三条叙事线不断在现实和虚拟之间转换,(1分)使所有叙述停留在知与不可知、信与不确信之间。
(2分)激发观众探求自己对人物及其经历的理解与判断。
(1分)5.比较《奥本海默》与《阮玲玉》的不同叙事策略(前者严丝合缝,灌输观众唯一权威解读,后者充满不确定性,鼓励观众怀疑和探究),突出诺兰在表现历史人物时的传统态度。
(3分)比较《奥本海默》与《奇幻核子战》对核爆危害的不同处理方式(前者对核辐射影像进行转述性展示,后者虚构核弹砸在纽约街头的画面),批评诺兰对历史灾难的回避态度。
(3分)(二)6.B(3分)(A项,两句话流露出的是鲁迅特有的悲观与自嘲;C项,由下文“有置身农贸市场的感觉”可知“衬托”错,应该是破坏了“庄严肃穆感”;D项,主要原因是我认为大陆新村的管理者没有真正尽到保护故居和宣传鲁迅精神的责任) 7.A(3分)(“轻快”不准确,作者的心情是崇敬与追怀)8.①营造萧瑟、清冷的氛围,衬托我对鲁迅先生的追思和哀悼,增强文章的感染力;②风声“海潮般的轰鸣”,象征鲁迅先生与黑暗斗争、启蒙大众、震撼人心的一生;③风吹走“我”献给鲁迅先生的玉兰叶,寓示鲁迅先生不务虚名的冷峻孤高;④隐喻鲁迅先生在不同时代声誉和评价的起落,暗示“我”的立场和态度。
(4分,答出一点给2分。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9.“真正的郁积”是指鲁迅先生心中对中国人、中国社会的忧思与批判。
(3分)阐述举例:①虚伪冷酷的鲁四老爷、赵太爷等人物,体现了鲁迅对辛亥革命前后依旧顽固猖狂的封建势力的痛恨;②勤劳驯顺的祥林嫂和自欺欺人的阿Q,寄寓了鲁迅对底层民众充满奴性、愚昧麻木的“国民性”的忧思;③《祝福》中面对现实徘徊、逃避的“我”,表现了启蒙者在自我困境中的彷徨和苦闷。
(3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语文阶段教学质量调研试卷日期:2019.10.19(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200分(文科) 150分钟,总分:160分(理科)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时尚圈总是那么,又处处充满惊喜。
有人穿得光鲜靓丽,颠倒季节甚至混淆性别;有人穿得动感前卫,想法怪异,总要变着法子搞些新花样——总之让人。
当现实版的“装在套子里的人”频频出现在大街小巷,曾经饱受争议的T台夸张设计也就渐渐了。
A.五光十色注目不足为训B.光怪陆离侧目不足为奇C.五光十色侧目不足为训D.光怪陆离注目不足为奇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鲁迅是除张爱玲之外,另一位让我感觉非常冷的作家。
是冷,构成了鲁迅的辨别度,他的冷和张爱玲的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①但如果你对鲁迅有一个整体性的阅读,你会发现,鲁迅的基础体温其实是非常高的②他太克制了,克制得让人心疼③为什么会这样?我的理解是他很克制④读《呐喊》,我们不仅感受不到那种炙热而又摇晃的体温,相反,我们感到了冷⑤他的冷不是动态的、北风呼啸的那种,而是寂静的、天寒地冻的⑥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矛盾A.①③②④⑤⑥B.①⑥③②④⑤C.⑤①⑥③②④D.⑤③②④①⑥3.下列对联与所描绘的传统文化精品,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②翻转折叠演万象,撕烫剪刻话春秋③泼墨为山皆有意,看云出岫本无心④投入红炉身软化,选成碧玉质坚凝A.①书画②陶瓷③皮影④剪纸B.①皮影②陶瓷③书画④剪纸C.①书画②剪纸③皮影④陶瓷D.①皮影②剪纸③书画④陶瓷4.礼嘉中学举行“全校师生读书月”徽标征集活动,下列是各徽标及推荐理由,其中最切合活动主题的一项是A.①以学生作为画面主体,展现当代青年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定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B.②画面洗练风趣,猫头鹰专心读书的神态启迪学生读书要专注,给学生方法的指导。
C.③众人开卷阅读的画面,既突出了读书的主题,又强调了此次活动“全体性”的特点。
D.④人形的树表达了读书助人成长的寓意,地球图案传达了读书人要行万里路的理念。
二、文言文阅读(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高崇文,字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开元..中,再表其闾.。
崇文性朴重寡言,少籍平卢军。
贞元..三万寇宁州,..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
累官金吾将军。
吐蕃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
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
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
始,崇文选兵五千,常若寇至,至是,卯漏受命,辰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
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
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
诏拜崇文东川节度使。
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会雨不克.攻。
明日,战万胜堆,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
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
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
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
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入成都也,师屯大达,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
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
诏令刻石纪功于鹿头山。
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且蜀优富无所事,请捍边自力,乃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
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
居邠三年,戎备整修。
卒,年六十四,赠司徒,谥曰威武。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5.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B.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C.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D.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士有折逆.旅匕箸者逆:背叛B.即斩以徇.徇:示众C.会雨不克.攻克:能够D.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以:率领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崇文能征善战,屡受封赏。
高崇文率三千军马大破吐蕃侵略者,被封渤海郡王;平定刘辟叛乱,刻功鹿头山。
B.高崇文治军有方,军纪严明。
高崇文率军过兴元时,士兵中有人折断逆旅的羹匙和筷子,他下令立即斩片示众。
C.高崇文爱护百姓,秋毫无犯。
高崇文韦率军进入成都时,为不惊扰百姓,让军队驻扎在大路上,对财物秋毫无犯。
D.高崇文不通文字,恃功而侈,高崇文自恃有功,尽享蜀地国库且拥兵自重,因此害怕朝廷猜忌,不敢入朝觐见。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
(5分)译文:(2)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
(5分)译文9.结合文意,概括高崇文的形象特点。
(4分)答:三、古诗词鉴赏(8分)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11.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5分)四、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1) ,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3) 皇览揆余初度兮,。
(屈原《离骚》)(4)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5) ,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6) ,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8)驾一叶之扁舟, 。
(苏轼《赤壁赋》)五、现代文阅读(一)(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敲铜锣的孩子袁省梅初冬的太阳青白冷寂地走到头顶时,铜锣黄亮的声音在羊凹岭的巷里响了起来,咣,咣,咣。
正在玩耍的孩子嚷嚷着,耍把戏的来了。
敲铜锣的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宽大的棉袄随着胳膊的摆动,像罩了个罩子般硬撅撅地晃,裤子却短,黑红的脚腕露了半截。
他看上去也不冷,额头冒着汗,把一面铜锣敲得嘹亮。
戏台子下蹲的、站的来了好多人。
冬闲,人们都出来看个热闹。
开始演出了。
都是十来岁的孩子,已经脱了棉袄棉裤,光着脊背,只穿条灰白的单裤子,在一个黑脸大汉的指挥下,钻火圈、骑单车、抛大缸……表演顶尖刀的是敲铜锣的孩子和黑脸大汉。
一把亮闪闪的尖刀,一头顶在那孩子的脖子上,另一头顶在黑脸大汉的脖子上。
一旁的铜锣皮鼓噼里啪嚓,敲打得紧紧慢慢。
看热闹的人心也跟着紧紧慢慢地乱扑腾,就见那黑脸大汉和那孩子顶着尖刀,伸开着两臂,一步一步转着圈走得缓慢、沉重。
只见那孩子的脸涨得紫红黑亮,眼睛瞪得溜圆,眼珠子快要蹦出来般,凸出了眼眶,亮的尖刀已经深深戳进了他的喉里。
细的棍子一点点弯曲,弯曲……终于,在一阵急促的锣鼓声中,在人们的唏嘘中,棍子咔嚓折断。
那孩子和黑脸大汉慢慢收了气息,微微笑着向一周的人鞠躬致意。
人们看着那孩子,顺出一口气,旋即就嗷嗷地叫起好来。
人们是没想到这小小的孩子,黑黑瘦瘦的,还有这般好的气功。
有胆大的娃娃悄悄走上去,想摸那孩子的肚子。
那孩子故意将肚子鼓得老大,等娃娃们小心地刚碰到他的肚子,他忽地瘪了下去,吓得娃娃手一弹,倏地缩回。
那孩子就嘿嘿笑,一旁的人都嘿嘿笑。
锣声又响在羊凹岭的巷子时,敲铜锣的孩子开始挨家挨户地收粮食了。
那孩子见了门,不进去,站在门口把铜锣敲得响亮。
屋里的人听见了,就会拿出两个馒头,或者一个南瓜三五个红薯,或者是,一瓢麦子三四个玉米穗,反正是,家里有啥,就给点啥。
那孩子见人拿了东西出来,就不敲了,鞠一下躬,翻过铜锣,接了粮食。
出了门,他把铜锣里的粮食装到一只灰的布袋子里。
走到二豁子家门口时,巷里闲坐的人使着眼色不让那孩子在二豁子家门口敲铜锣。
二豁子没有男人,一个寡妇扯着七个淌鼻涕的娃娃,日子过得烂抹布样皱巴。
况且,凭着二豁子的性格,她除了能给你一口唾沫一顿斥骂,还能有什么?那孩子看着人们给他挤眼扯嘴的,以为人家跟他开玩笑,他也朝人们挤眼扯嘴地逗闹。
笑闹中,就站在二豁子家门口把铜锣咣咣地敲响了。
筛晃着一头枯草样乱发的二豁子看见那孩子手上捧着锣,站在当门口,脸上就黑下一层,撅着嘴,不耐烦地摆着手,走走走。
那孩子却不走。
二豁子看那孩子的黑眼睛溜溜地瞪着她,短的头发硬撅撅地直愣愣,就有点可笑。
你要给我当儿子,我把你这布袋子装满。
那孩子不说话,也不走。
门口看热闹的人哄地笑了,都说留下吧,给二豁子当儿子吧。
捧铜锣的孩子还是不说话,笑笑,把铜锣往二豁子脸前凑。
二豁子看见铜锣暗哑的光映出那孩子一张谦卑的倦容,抬眼就看见那孩子的眼神也清明,也倔强,好像是,还有点忧郁。
二豁子的心莫名地疼了一下。
这娃。
二豁子拍了拍那孩子的头,轻,而且柔。
有人说,做她娃多好,省得你跟个讨饭的一样可怜。
那孩子突然敲响了铜锣,咣的一声,响亮,突兀,也寒凉,冰块般撞向每个人。
人们一个哆嗦,还没回过神来,那孩子缓缓地说,我不是讨饭的。
说着,一手提着铜锣,一手把布袋子猛地摔到肩上,在人们的一片惊叹中,走了。
那孩子走了好一会儿了,木槌撞在铜锣上的声音,当当当,还清凉凉地响在二豁子的耳边,细碎,纷乱。
这娃,脾气还挺大。
嗤,再大也是个耍把戏讨饭的。
别说了。
二豁子突然大吼一声,白白黑黑的碎语刀切般没了,人们瞪着二豁子,不明白她好好的,咋就生气了。
二豁子从裤腰里摸出一个黑灰的手绢,抽出五角钱,把手绢包好,又塞到腰里,一手抓了三四个玉米棒子,踏踏地跑了出去。
人们面面相觑,抬头看天,讪讪地,天要变了,好像是。
人们撵着二豁子时,她已经往回走了。
敲铜锣的孩子在她身后咣地敲了一下铜锣,又敲了一下。
人们看见那孩子的手上捏着一张皱巴巴的五角钱。
过了一会儿,那孩子提着铜锣还在那儿站着。
夕阳红亮,将干黄灰白的羊凹岭涂染得明亮,又温暖。
(有删改)1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敲铜锣的孩子表演顶尖刀时极其紧张,演完后则微笑地向人们鞠躬致意,幽默地逗弄着娃娃们,前后对比鲜明,一位在艰难生活中乐观抗争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