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排放事件应急预案
污水事故外排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了预防和应对污水事故外排事件,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发生的污水事故外排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排放污水过程中,因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污水外排;2. 雨污分流不彻底,导致雨水携带污水外排;3. 污水管道破裂、渗漏等导致污水外排;4. 其他可能导致污水外排的突发事件。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污水事故外排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污水事故外排应急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污水事故的调查、处置和应急措施的实施;(2)监测预警组:负责监测污水事故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3)环境监测组:负责对受污染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评估污染程度;(4)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调配和供应;(5)宣传报道组:负责对外发布应急信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6)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四、应急响应1. 紧急响应(1)接到污水事故外排报告后,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赶赴现场;(2)现场处置组对污水事故原因进行初步调查,采取应急措施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范围扩大;(3)监测预警组对受污染区域进行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周边群众注意防护。
2. 协调处置(1)现场处置组根据事故情况,制定详细的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2)环境监测组对受污染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评估污染程度,为后续处置提供依据;(3)物资保障组根据需要,调配应急物资,确保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3. 恢复重建(1)污染源得到控制后,现场处置组对受污染区域进行清理,消除污染;(2)环境监测组对受污染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确保环境质量达标;(3)宣传报道组对外发布恢复重建信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污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保障污水处理厂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环境、人员及财产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4.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范》5.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污水处理厂因设备故障、人为操作失误、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设备故障:主要设备、设施损坏或失效,如泵房、曝气系统、污泥处理系统等。
2. 人为操作失误:误操作导致设备损坏、水质超标、安全事故等。
3. 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
4. 化学事故:化学物质泄漏、火灾、爆炸等。
四、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日常安全管理,提高预防能力。
2. 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确保人员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财产损失。
3. 统一指挥、分工负责: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应急响应高效有序。
4. 快速反应、及时处置:对突发事件做到快速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五、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 指挥长:厂长- 副指挥长:生产副厂长、安全副厂长-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技术骨干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响应工作,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2. 应急小组成员- 设备维修组:负责设备故障抢修、设备更换等工作。
- 水质监测组:负责水质监测、超标处理等工作。
- 安全保障组:负责人员疏散、现场警戒、医疗救护等工作。
- 通讯联络组:负责信息收集、报告、传达等工作。
六、应急处置程序1. 信息报告发生突发事件时,相关人员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处置- 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情况,启动相应应急响应程序。
- 各应急小组按照职责分工,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急处置。
3. 信息发布应急指挥部负责对外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排放污水超标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保障城市水环境质量,防止因污水排放超标对环境造成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及时发现并处理污水排放超标事件,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2. 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
3. 提高污水处理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所有污水处理厂在污水排放过程中发生的超标事件。
四、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和监督应急预案的实施。
2. 应急指挥部:负责具体指挥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3. 技术支持小组:负责对污水排放超标事件进行技术分析,提供解决方案。
4. 应急救援队伍:负责现场处置、人员疏散、物资保障等工作。
五、预警与报告1. 预警:污水处理厂应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对污水排放进行实时监测,发现超标情况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报告:污水处理厂在发现污水排放超标后,应在第一时间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按照规定逐级上报。
六、应急处置措施1. 停止排放:立即停止超标污水的排放,防止污染扩散。
2. 排查原因:对超标原因进行排查,找出污染源,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治。
3. 净化处理:对超标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4. 通报情况:向相关单位、公众通报超标事件及处理情况。
5. 恢复排放:在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后,恢复正常排放。
七、应急恢复与评估1. 应急恢复:在超标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恢复正常生产运营。
2. 评估:对超标事件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八、预案的培训与演练1. 培训:定期对相关人员开展预案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九、预案的修订与更新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调整以及实际情况,对本预案进行修订与更新。
十、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3. 本预案如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相冲突,以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为准。
污水处理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污水处理厂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污水处理厂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污水处理设施故障导致污水超标排放;2. 化学品泄漏、火灾等事故引发环境污染;3. 雨季排水管网溢流、洪水等自然灾害引发的环境污染;4. 其他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的突发环境事件。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成员包括:(1)总指挥:由污水处理厂厂长担任,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2)副总指挥:由污水处理厂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协助总指挥工作;(3)应急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分析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4)应急处置组: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包括现场救援、污染控制、应急监测等;(5)应急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装备、人员等保障工作。
2. 各部门职责(1)安全生产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2)设备维护部:负责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保养,确保设施正常运行;(3)环保监测部:负责对污水处理厂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污染物排放达标;(4)综合办公室:负责信息报送、资料整理、后勤保障等工作。
四、应急处置程序1. 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立即启动本预案,报告应急指挥部;2. 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情况,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3. 应急处置组根据预案要求,迅速采取以下措施:(1)现场救援:组织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安全警戒,疏散周边人员,防止事故扩大;(2)污染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源,降低污染物浓度,防止污染物扩散;(3)应急监测: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掌握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4)信息报告: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争取支持;5. 事件得到控制后,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响应终止。
处理污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4.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范》5.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污水处理厂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污水进水水质超标2. 污水处理过程或出水质超标3. 突发停电4. 设备故障5. 人员伤害事故6. 化验室事故7. 火灾事故四、工作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 统一指挥、快速反应3. 集中力量、协同作战4. 信息畅通、责任明确五、应急组织体系1. 应急指挥部:由厂部领导担任总指挥,各部门负责人担任副总指挥,下设综合组、现场救援组、技术保障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组等。
2. 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事故的应急处置、人员疏散、设备抢修等工作。
3. 技术保障组:负责事故原因分析、技术支持、应急处置方案制定等工作。
4. 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设备、车辆等后勤保障工作。
5. 宣传报道组:负责事故信息收集、上报、发布等工作。
六、应急处置措施1. 污水进水水质超标:(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报告应急指挥部。
(2)关闭进水阀门,对超标污水进行处理。
(3)查找超标原因,采取措施消除。
2. 污水处理过程或出水质超标:(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报告应急指挥部。
(2)暂停处理,查找超标原因。
(3)对超标污水进行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3. 突发停电:(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报告应急指挥部。
(2)启动备用电源,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查找停电原因,采取措施恢复供电。
4. 设备故障:(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报告应急指挥部。
(2)组织抢修人员对故障设备进行抢修。
(3)确保设备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5. 人员伤害事故:(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报告应急指挥部。
最新关于污水处理应急预案5篇

最新关于污水处理应急预案5篇最新污水处理应急预案(篇1)一、总则(一)目的为有效防范环境污染事故,特别是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及时、合理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事件,有效控制和消除污染,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人民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生产活动的进行,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江苏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此预案。
(三)工作原则以学校行政一班人为主体成立指挥中心,以教务处、总务处负责人为主体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组,切实履行安全教育职责,把保障学校师生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环境突发污染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以及财产损失。
(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处置校园周边环境突发污染。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任务学校成立抗污救灾工作领导机构,负责部署、指挥本地校园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1.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报警:110、120总指挥:__副总指挥:__通讯组:__安全保卫组:__人员疏散组:__后勤组:__运输组:__救援组:__医疗组:__依据污染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由总指挥统一指挥,领导小组可以随时调集学校人员支援重灾学校,可调用物资,学校必须给予全力支持和配合。
2.主要职责(1)普及环境污染源的基本知识和避险知识。
(2)开展污染救灾宣传工作,提升广大师生救灾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3)接受和迅速执行上级领导和救灾指挥部的各项指令;组织实施本预案,发布各项抢险救灾指令、批示、通知等;确定重点救灾地点、范围、部署救灾队伍,实施抢救行动;组织协调各类物资调配供应;收集上报灾情、社情、校情,保证学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三、预防预警机制学校周边环境突发污染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处理本区域内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周边环境突发重大污染事件的具体工作。
废水排放及处理应急预案

废水排放及处理应急预案废水排放及处理应急预案我们是一家资源再生利用企业,主要环境因素是污水。
污水的处理不仅关系到生产质量的稳定,也关系到企业经营的基础。
为了避免重大的污水超标排放事故,特制定以下的排放以及处理应急预案。
目的:确保从生产源头到水处理末端紧急情况时的应对措施,使得财产及环境的损失减到最低。
适应范围:全体员工。
职责:1.发现意外的第一线人员应及时向本部门负责人反映情况,本部门即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并及时上报生产部经理。
2.生产部经理为行动协调总负责人。
3.主管环保副总负责将意外造成的污染上报环保局。
应变组织:成立环境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环境事故应急处理组,应急组下成立专业应急队。
组长为生产部经理,副组长为制浆及污水主任、污水组长、___负责人,组员包括安卫负责人、当日纸机班长、厂区内各部门负责人、污水组工作人员和安卫人员,专业应急队为安全员。
应急工作程序:1.紧急情况1.1二沉池出水COD超标,COD>100PPM1.2排污量激增,二号气浮进水COD激增1.3水处理设备出现故障,短时间难以修复1.4化学品油品泄漏2.应急措施2.1排污量激增发现排污量激增后,水处理车间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伴随的环境影响,如对尚未排放的污水进行处理,以确保达标排放;对于扩散到外界的污染物,环保主管副总应立即通知环保部门;生产副总安排告知周围居民。
生产车间应加强对重点岗位员工的培训和日常运行的检控;仪器、设备必须定期维护保养,到期须更换。
2.2二沉池排水COD报警2.3化学品泄漏化学品泄漏超过50公升排入雨水水道时,须报知安卫员。
对化学品相关操作人员要做到尽量减小漏出面积的扩散;液体要用抹布、拖布等拭去,绞在专门的中;固体要收集到指定浴器中;隔断火源或热源;大量泄漏时,要迅速报告;作业人员要根据需要使用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用具。
2.4供应部及质检科原料质量要保证,防止伪劣产品对设施系统的影响。
生产部应配置备用电源(如发电机)等备用设备;对于工业污水处理系统,建一座终端集水池以便发生事故后对该水池的污水作进一步的处理。
污水处理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污水处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所有污水处理设施及与之相关的工程项目,包括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设施、污泥处理设施等。
1.4 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预防为主,加强日常管理,提高事故防范能力;同时,做好事故应急准备,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市、县(市、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分级负责,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联动机制。
(3)快速反应、协同处置:发生事故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协同配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
(4)信息共享、公开透明: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准确发布事故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应急指挥部成立污水处理事故专项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1.1 指挥部组成应急指挥部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总指挥,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1.2 指挥部职责(1)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2)确定应急处置方案,并及时调整;(3)组织事故调查和处理;(4)及时向上级报告事故情况。
2.2 分工职责2.2.1 环保部门(1)组织对事故现场进行监测,评估事故影响;(2)指导事故现场环境治理工作;(3)参与事故调查和处理。
2.2.2 住建部门(1)组织对事故现场进行安全评估,确保事故现场安全;(2)指导事故现场设施恢复工作;(3)参与事故调查和处理。
2.2.3 应急管理部门(1)组织事故应急响应,协调各部门和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2)负责事故信息收集、报送和发布;(3)参与事故调查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排放事件预防及应急预案
1 范围
污水排放事件主要指水质超标排放、臭味外溢、污泥上浮等。
本预案规定污水排放事件的应急预案。
2 组织机构
组长: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公司副总经理
主要成员:综合部、运行部主要负责人及各片区的操作员
3 污水排放事件的预防措施
3.1 污管站在班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运行,认真记录好每天的操作日程,以防操作失误造成污水排放事件的发生。
3.2 污管站的各项设备和管网设施的运行情况,要切实执行“每日一小检,每月一大检”的检查方案。
切实防范可能出现的隐患,及时处理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对不能自行的解决的问题,要立刻开启备用设施并及时上报综合部。
相关情况一经上报,应立即联系相关的售后服务点,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抢修。
3.3 各宾馆的污水进水要定时进行水质分析和水量记录,对于食物残渣的大量混排等现象要通知相关排污单位做好垃圾分类收集工作,限制水质指标的排放上限,超过上限要增收排污费并处予一定金额的罚款,从经济上扼制各单位的乱排现象,减轻污管站的处理负荷并从源头上杜绝了污水排放事件的发生。
4 污水排放事件的应急预案
4.1 污水排放事件一经发现,在班人员应立即向领导小组汇报,并随时保持与领导小组的联系。
针对需要水质分析的情况,应及时组织化验人员进行水质分析,尽快排查出事故发生原因。
4.2 针对不同情况拟定的解决办法
4.2.1 由于突然暴雨造成进水量超出处理负荷的情况。
可增加运行水泵台数,直到满负荷运行为止;紧急情况下可开启排放阀,待水量有所减小时立即关闭;检查各污水管网,一方面对有雨水混入的排污口或检查井要进行整修或是重建实现雨污分流,另一方面要检查是否有污水管道损坏现象,一经发现及时维修防止臭味外溢。
4.2.2 进水浓度超出处理负荷的情况。
一方面开启阀门减少进水量,加大回流污泥和曝气量,增加在线监测频率,实时掌握进出水水质,待情况稳定后可逐日增加进水量,另一方面要尽快查找浓度上升原因,如是排污单位职责,尽量要求各单位实现减量化排放。
上述措施若不能解决问题需向上申报,要求进行污水处理设施和工艺的改进升级工作。
4.2.3 有毒有害物质引起微生物的大量死亡,造成污泥上浮的情况。
要立刻减少进水量,同时对各排污口进行水质分析,排查出致毒物质及排放源头,并通知相关生产单位进行污水预处理。
4.3 事故解决后,恢复正常处理状态并记录。
5 预案评价与改进
5.1 事故报告
事故结束后,由事故发生地所属站点全面总结经验,形成报告上报公司。
并评估该预案是否能有效付诸实施,找出应急准备工作中可能需要改进的地方,完善预案。
5.2 定期分析
根据各片区的实际情况,污管站每年应对该预案进行评价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