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第一册《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教案《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

高中生物教案《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

《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o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过程和产物。

o了解细胞呼吸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实验和案例研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细胞呼吸和生物学原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认识到细胞呼吸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产物。

•难点:理解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细胞呼吸过程的多媒体课件,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步骤、条件和产物。

•细胞呼吸实验材料(如有条件)。

•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案例资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通过展示一些与细胞呼吸相关的生活实例,如运动后的疲劳感、酿酒过程等,引出细胞呼吸的概念和重要性。

o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运动后会感到疲劳吗?酿酒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2.新课讲解o介绍细胞呼吸的概念,强调它是细胞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o详细讲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条件和产物。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示和反应方程式,帮助学生理解。

o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总结两种呼吸方式的适用场景。

3.实验演示与观察(如有条件)o教师演示细胞呼吸实验,如利用酵母菌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的对比实验。

o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照和分析。

o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加深对细胞呼吸原理的理解。

4.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o介绍细胞呼吸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酿酒、面包发酵、运动恢复等。

o通过案例研究,引导学生分析细胞呼吸原理在这些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o鼓励学生思考并分享其他可能的细胞呼吸应用场景。

5.总结与提升o总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产物,强调细胞呼吸在细胞能量代谢中的核心地位。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19必修1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19必修1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掌握细胞呼吸的原理和过程,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掌握探究细胞呼吸的方法,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细胞呼吸与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关系,树立科学的生命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细胞呼吸的过程,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实验器材。

2. 准备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案例。

3. 安排实验观察时间,确保学生能够观察到清晰的实验现象。

4. 准备相关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和过程,掌握细胞呼吸的应用,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细胞呼吸的知识。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的重要性,以及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讲解细胞呼吸的原理:通过实验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区别。

同时,介绍细胞呼吸的能量转换机制。

3. 讲解细胞呼吸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细胞呼吸在农业生产、运动训练、食品保存等方面的应用。

同时,介绍细胞呼吸在健康生活中的应用,如合理饮食、控制运动量等。

4. 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简单的细胞呼吸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细胞呼吸原理和过程的理解。

实验材料包括酵母菌、葡萄糖溶液、澄清石灰水、无水乙醇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细胞呼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以及如何运用细胞呼吸的知识来改善生活质量。

6. 总结与延伸: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的未来发展方向。

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细胞呼吸的知识。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搜集更多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2019版)教案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2019版)教案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

2.了解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3.掌握细胞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了解细胞呼吸的能量转化过程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1.细胞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细胞呼吸的能量转化过程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1.细胞呼吸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内容1. 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生物体内的细胞通过氧气与有机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能量,并将产生的能量转化为ATP分子的过程。

2. 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细胞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1 糖解作用糖解作用也称为糖分解作用,是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有氧呼吸的第一步。

其中,葡萄糖被分解为两个分子的三碳糖(丙酮酸和磷酸甘油酸)。

在这个过程中,糖分子中的部分能量会被释放,并且一部分能量将被储存在NADH和FADH2分子中。

2.2 肯德尔循环肯德尔循环也称为三羧酸循环,是细胞呼吸的第二步。

在这个过程中,丙酮酸和磷酸甘油酸进入线粒体的内质网,被氧气氧化。

在此过程中,它们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大量的ATP。

2.3 氧化磷酸作用氧化磷酸作用也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是有氧呼吸的最后一步。

在线粒体的内质网上,氧气参与反应,将NADH和FADH2转化为ATP。

在此过程中,三个分子的ADP通过与线粒体中的磷酸酯化为三个分子的ATP。

3. 细胞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细胞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ATP4. 细胞呼吸的能量转化过程及其应用在细胞呼吸过程中,糖分子被氧气氧化,产生大量的ATP能量。

这些能量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并传递到食物链中的不同生物,从而维持生态平衡。

此外,细胞呼吸的能量也可以被应用到许多实际场景中,如发电、发动机等。

五、教学方法1.授课法。

2.板书法。

六、教学评估1.作业评估。

2.课堂交互评估。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呼吸的观点和过程。

2. 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3. 理解细胞呼吸的应用,如能量供应、新陈代谢调节等。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细胞呼吸的应用,尤其是与人类健康和生物产业的干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PPT 演示文稿、实验器械、白板等。

2. 收集相关案例:细胞呼吸在健康、农业、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3. 安置预习任务:学生在课前预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基础知识。

根据此类任务的需求,可制定一份包括图文资料、短视频等丰富形式的预习清单,为学生提供线上预习平台,并附上一些小测验和问题以供检验学习效果。

这样的安排能确保学生在课前有充分了解并熟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基础知识,有助于他们在教室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生物过程。

安置讨论话题:学生在教室上分组讨论平时生活中涉及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实际案例,并将结果展示出来。

这样的讨论可以促使学生将教室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过程。

此外,通过与其他同砚的交流,他们还可以拓展思路,发现更多与生物过程相关的平时案例。

安置复习测试:课后,教师可设计一份涵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知识点的测试题,以便学生回顾和稳固所学内容。

通过这样的复习测试,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教师则可以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我们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基础知识,为他们在生物科学和其他领域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为第一课时,由于细胞呼吸的内容相对较为复杂,我们将分两课时进行讲解。

本节内容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配合实验操作和课后思考题。

1. 导入:通过介绍细胞呼吸在我们平时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胞呼吸的重要性。

再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胞呼吸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过程;2.掌握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机制;3.了解细胞呼吸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1.细胞呼吸的过程和三个阶段;2.ATP合成的机制和能量释放。

三、教学内容1.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过程细胞呼吸是指细胞在有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它包括三个阶段:糖酵解、Krebs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1.1 糖酵解糖酵解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在胞质中进行。

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葡萄糖分子分解成两个乳酸分子,同时产生少量的ATP和NADH。

1.2 Krebs循环Krebs循环是细胞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

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乳酸等有机物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少量的ATP和电子载体NADH、FADH2。

1.3 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细胞呼吸的最后一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通过一系列酶和电子传递链的作用,NADH和FADH2释放出的电子在电子传递链上移动,产生大量的ATP。

2.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机制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机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2.1 氧化反应细胞呼吸中的各个阶段都涉及到氧化反应,有机物被氧化成无机物,释放出能量。

2.2 ATP合成细胞呼吸的最终目的是合成ATP,提供能量供细胞使用。

ATP的合成主要依靠氧化磷酸化阶段中的电子传递链和ATP合酶。

2.3 载体分子的转运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电子通过NADH和FADH2等载体分子在不同阶段之间转运,以便进一步释放能量。

3. 细胞呼吸的应用细胞呼吸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细胞呼吸的一些应用领域:3.1 能量供应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提供了细胞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3.2 生物能量转换细胞呼吸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实现了生物能量的转换。

它是生物体维持新陈代谢、生长和繁殖的重要途径。

3.3 呼吸链抑制剂的应用细胞呼吸的过程中,电子传递链上的某些酶可以被化合物所抑制。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生命观念:1.理解并熟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化学反应式和过程。

2.理解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3.理解细胞呼吸的实质。

科学思维:1.利用比较法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及联系。

2.借助实例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科学探究:和酒精的方法。

1.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学会验证C022.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学会对比试验的设置。

社会责任:能够运用细胞呼吸的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化学反应式和过程。

难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和过程。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问: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包括哪些?出示图片分析酵母菌的发酵产物及酵母菌的相关信息。

讲授新课: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兼性厌氧型生物,常用于呼吸作用方式的研究。

请你设计和进行对比实验,分析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情况。

问题:1.探究实验的步骤是什么?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得出结论、交流讨论2.什么是对比实验?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不设对照组,均为实验组(或互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是对照实验的一种特殊形式,即相当于"相互对照实验"。

(1)提出问题1.说一说你了解哪些有关酵母菌的知识?2.想一想关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自己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参考问题①酒精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还是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②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会产生CO2,但是不同条件下产生的C02是否一样多?(2)提出假设根据自己己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3)设计实验先确定实验的总体思路,再逐步细化,写出包括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在内的实验方案。

关注问题:.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怎样鉴定有无C02产主?如何比较C02产生的多少?.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参考资料:.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 A (500mL)和锥形瓦(500mL)中。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优质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优质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细胞呼
吸的原理和应用》优质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三节内容。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属于必修模块一的组成部分。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是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和章节的基础。

本课以问题探讨导入,先通过探究实践活动讲解细胞呼吸的方式;接下来讲解了有氧呼吸,主要讲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阶段、含义、特点;然后讲解了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阶段、含义、特点;最后讲述了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将以前所学的知识由点构成线合理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建构并逐步形成基本的科学自然观。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细胞呼吸的方式。

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特点、区别和联系。

3.了解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三、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通过学习细胞呼吸的原理知识,阐明生命活动不仅具有物质基础,还需要能量驱动,而能量的供应和利用都离不开物质的变。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过程。

2. 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原理和产物。

3. 理解细胞呼吸在生物体生长、代谢和能量产生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产物。

2. 教学难点:细胞呼吸在生物体生长和代谢中的实际应用,以及细胞呼吸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图表和相关案例。

2. 准备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注射器等,以便演示细胞呼吸的过程。

3. 准备相关视频和资料,介绍细胞呼吸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4. 安排学生预习课本相关章节,准备讨论和提问。

5. 确定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我将通过以下五个步骤进行教学:1. 引入课题:首先,我会向学生介绍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胞呼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过程。

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

2. 讲解原理:接下来,我会详细讲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区别。

通过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3. 案例分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呼吸的应用,我会举一些实际的案例,如酵母菌发酵、无氧运动等。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帮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细胞呼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优缺点。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相互交流和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

5. 总结与作业:最后,我会进行课堂总结,强调细胞呼吸的重要性和应用,并布置一些与细胞呼吸相关的作业,如撰写一篇与细胞呼吸相关的报告或提出一项与细胞呼吸相关的改进方案等。

在教学方法上,我会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和案例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2课时)》教案
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教学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教学难点】
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有氧:CO2+H2O;无氧:CO2+酒精
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二)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二、讲授新课
(二)细胞呼吸的方式
2.有氧呼吸
教师提出问题:在学习细胞器的内容中,与细胞有氧呼吸有关的细胞器是什么?阐明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用幻灯片展示线粒体的结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表述,以问题作为引导:1.线粒体是由多少层膜组成;2.外膜和内膜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内膜的特点如何与线粒体的功能相适应;3.内膜和基质上有什么物质。

学生观察线粒体的结构,并回答相关问题,把多个问题的答案进行整合,得出线粒体适应有氧呼吸功能的结构。

教师以幻灯片为辅助,讲授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注意整理三个阶段发生的场所、能量的变化、产物。

第一阶段: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的过程中释放能量,一部分被ADP捕获(把ADP转变成A TP),并脱下[H]。

这一过程在细胞质的基质完成。

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内,继续脱[H],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同时释放能量合成A TP。

第三阶段:前两阶段脱下的[H]在线粒体内,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O2结合成水。

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合成大量的A TP。

教师引导学生对有氧呼吸三个阶段进行比较,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有氧呼吸过程总反应式的整理和配平。

配平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呼吸作用产生的H2O中的O,来自哪种原料?
(来自O2)
消耗6分子的O2应该产生12个分子的H2O,可是,如果形成12分子的H2O,又需要24个[H],一分子的C6H12O6,只有12个[H],差12个[H]来自哪里?
(来自H2O)
最终师生共同得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方程式。

分析呼吸作用过程中的能量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93页思考•讨论部分的内容,思考讨论后,教师进行总结。

1 mol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2870 kJ的能量,其中977.28 kJ 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 中,其余的能量则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

可见,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只有34%的能量储存在ATP中,用于推动其他生命活动。

其余以热的形式散失了。

因此,在有些情况下,如新鲜蔬菜、粮食等保存,通过控制呼吸速率,可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有氧呼吸的概念并总结。

为什么说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呼吸作用的三个阶段,后两个阶段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另外,从能量角度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一步产生4 mol的ATP,其余34 mol的ATP是在线粒体中产生的。

因此,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3.无氧呼吸
教师提出问题:人体所有的细胞任何时候都在进行有氧呼吸吗?师生共同列举一些无氧呼吸的例子,如马铃薯块茎,水稻的根、蛔虫、骨骼肌细胞在缺氧的情况下等。

教师以幻灯片为辅助,介绍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过程。

并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两种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

师生共同分析比较两种无氧呼吸方式的异同:
相同点:
1.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2.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3.都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能量;
不同点:
第二阶段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参照有氧呼吸的概念,总结出无氧呼吸的概念。

教师引导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三)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学生阅读课本P95思考•讨论部分,说出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教师进行总结:
(1)控制呼吸条件,造成只能进行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

如课本中的“创可贴”,中耕松土应用的是有氧呼吸;酸菜、面包、酿酒应用的是无氧呼吸。

(2)抑制酶活性、抑制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分解速度等。

低温、减少水分,加CO2、N2等。

(四)影响细胞呼吸原理的因素
1.O2浓度
无氧呼吸:以酒精发酵为例,无氧呼吸随O2浓度增加而受抑制,O2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O2浓度达到一定值时,被完全抑制。

有氧呼吸:在一定范围内,有氧呼吸随O2浓度增加而增加,当O2浓度达到一定值时,由于酶和底物浓度的抑制,将不再增加。

分析某植物种子受O2浓度的影响:
A:在O2浓度为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A~B:随O2浓度的升高,无氧呼吸逐渐受到抑制,而有氧呼吸还很弱,使得CO2释放总量减少。

B~C:主要与有氧呼吸加强有关。

C:无氧呼吸停止,只进行有氧呼吸。

生产中常利用降低氧气浓度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这一原理来延长蔬菜、水果保鲜时间。

但是,在完全无氧的情况下,无氧呼吸强,分解的有机物也较多,同时产生酒精,一样不利于蔬菜、水果的保质、保鲜。

因此要长期储存种子,O2浓度应调至D点。

2.温度
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

应用:(1)贮存水果时,适当降低温度能延长保存时间;(2)在农业上,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3.CO2
作为呼吸产物,根据化学平衡,CO2浓度高会抑制细胞呼吸的进行。

应用:果实保鲜或储藏,可向密封环境中充入CO2或N2降低呼吸消耗。

4.水
水既是原料,又是产物,细胞呼吸必需在水环境中才能进行。

在一定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强,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弱。

应用:稻谷等种子在贮藏前要晾晒,甚至风干,减少水分,降低呼吸消耗。

三、课堂练习
1.水既是有氧呼吸的反应物,也是其产物。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是( B )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B.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C.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
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有[H]
B.有氧呼吸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C.无氧呼吸的产物都是无机物
D.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时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
3.买罐头食品时,发现罐头盖上印有“如发现盖子鼓起,请勿选购”,引起盖子鼓起的最可能原因是( B )
A.好氧型细菌呼吸,产生CO2和H2O B.微生物呼吸,产生CO2和C2H5OH C.乳酸菌呼吸,产生CO2和C3H6O D.酵母菌呼吸,产生CO2和H2O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