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园林的类型及设计特点——以苏州园林为例

合集下载

苏州园林结构介绍

苏州园林结构介绍

苏州园林结构介绍1. 概述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市,以精巧细致的园林结构而著称于世。

苏州园林结构包括建筑、水池、假山、花木等元素,每个园林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构造。

本文将详细介绍苏州园林中常见的结构类型及其特点。

2. 结构类型2.1 轴线布局轴线布局是苏州园林中最常见的结构类型之一。

园林以一条直线作为主轴线,沿着主轴线上设置一系列建筑、假山和花木等元素,形成园林的主要构造。

这些元素通常都会呈现对称的布局,给人以整齐、规则的感觉。

2.2 围合式布局围合式布局是指在园林中设置一个或多个庭院,以建筑物、墙壁或其他构造将其围合起来。

围合式布局在苏州园林中被广泛应用,不仅能给人营造出安静、私密的空间,还能够创造出多个景观节点,增加游览的趣味性。

2.3 水景布局水景布局是苏州园林中的重要构造之一。

园林中常见的水池、小溪和湖泊等都属于水景布局的一部分。

水景不仅起到美化园林的作用,还能够调节气温、增加湿度,给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

2.4 路径布局路径布局是指在园林中设置一条或多条通道,用来引导游客游览整个园林。

路径可以是曲线的、直线的,也可以是纵向的、横向的,它们通过连接园林中的不同景点,提供了游览的方向和节奏。

3. 结构特点3.1 精致细腻苏州园林的结构特点之一就是精致细腻。

无论是建筑、假山还是花木,都体现了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细节的精神。

建筑的檐口、栏板常常都有精美的雕刻;假山的形状婉约而流畅;花木的种植布局考虑了不同的季节变化。

3.2 融合自然苏州园林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园林中的假山、水池和花木等元素都力求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使人感觉仿佛走进了大自然。

园林中的水景设计尤为出色,巧妙地利用水的流动、声音和倒影来创造出独特的氛围。

3.3 平衡对称苏州园林的结构追求平衡和对称。

不论是轴线布局还是围合式布局,都注重左右平衡。

园林中的建筑和花木通常是成对出现的,给人一种整齐划一的印象。

这种对称的结构构造营造出了一种宁静、稳定的氛围。

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以苏州拙政园为例

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以苏州拙政园为例

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以苏州拙政园为例摘要:拙政园是江南私家园林的典范,因此本文主要拙政园为研究对象,详细探讨它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景观分区、各级园路、铺地、园林建筑、小品等要素,并对其处理手法,规划设计理念,以及造型,材料,体量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与论述,归纳出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方法,并总结出其艺术特征。

关键词:布局分区建筑小品园路铺地结构工程正文:江南自宋朝以来,一直都是经济繁荣人文荟萃的地方,私家园林普遍兴旺发达,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均为全国之冠,一直保持着在中国后期古典园林发展史上与北方皇家园林并峙的高峰地位,其中苏州可视为江南园林的代表。

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有人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园林作为传统建筑的艺术精品,是博大精深的。

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有其许多独特之处。

无论说到古典园林还是苏州园林,都不得不提到拙政园。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

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刻、花木园艺、园路铺装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并蕴含了浓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区东北隅娄门内,占地约72亩,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园址在唐代是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时建有大宏寺。

明正德四年(1509),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购下大宏寺遗址和附近的低洼地营建园林,并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文意,取名为“拙政园”。

拙政园的一草一木、一池一塘、一厅一屋,每一处景观和设计,都是历任主人营建、积累的结果。

可以说,数百年来拙政园虽然经历了不同的设计者和维护者,但不同时期拙政园的主人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宗旨和目标,即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创造、利用、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力图营造、维护一个最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

中国文人对园林意境设计的影响分析——以苏州园林为例

中国文人对园林意境设计的影响分析——以苏州园林为例
— —
A a e s u y o u h u t a to a a d n c s t d f S z o r dii n lg r e
W U u q ng。 I N G i — a y —i X O x ng y o
( le e o o t u t r nd Ga d n n Co lg fH r i lu e a r e i g,Hu a rc lu a n v r iy,Ch n s a 4 0 1 8,H u a c n n Ag i u t r lU ie st ag h 1 0 2 n n,Ch n ) ia
[ 关键词] 文学意境; 设计方式; 意境营造; 园林种植 [ 中图分 类号] J9 5 [文献标 志码] A [ 文章编号 ] 17-97(000-07 -0 63 2221)0 08 2 An l sso h n l e c f Chi e e Lie a io r e m a e De i n a y i f t e I fu n e o n s t r t n Ga d n I g sg

p o l — re t d”f r g ; e e i ih a e r s e t h h u h so ie a i n mp a ie h h w o t i g b tn tu c v ra d e peo in e o a n d sgn wh c r e p c st e t o g t flt r t a d e h sz st e s o s me h n u o n o e n d
从 中 国 的 园林 历 史 记 载 看 , 国 园 林 有 两 条 明 显 中
第4பைடு நூலகம்卷
第 2期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社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是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瑰宝,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

它们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的特点和影响进行探讨。

一、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其庄严而富有艺术感的特点闻名于世。

典型的中国古建筑采用木材作为主要建造材料,结构精巧,装饰华丽。

古代建筑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宫殿、寺庙、园林和民居等。

中国古代宫殿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作。

宫殿建筑以紫禁城为典型,其建筑布局严谨,宏伟壮观。

建筑师运用了许多独特的设计和建筑技巧,如“飞檐翘角”和“三进五进式”布局,使宫殿更加庄重和美观。

古代寺庙也是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

寺庙建筑旨在供奉神明或修行者居住,以它的宁静和庄严而闻名。

寺庙建筑通常由几个主要建筑物组成,如山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

这些建筑物常常用彩画和雕刻来装饰,营造出一种宗教氛围。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园林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古代园林由人工湖泊、假山、花草树木等元素组成,旨在模拟自然景观。

园林的设计和布局讲究意境和动静结合,力求创造出富有诗意的环境。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它以其精致的布局和独特的景观设计而受到广泛赞誉。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的影响不仅限于中国本土,还对世界建筑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和精湛工艺,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和建筑师的关注。

许多著名建筑师汲取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灵感,将其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

例如,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受到中国古代宫殿的启发,设计了著名的明斯特博物馆。

这种跨文化的艺术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理解。

此外,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理念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世界各地许多园林都受到中国古代园林的影响,如日本的京都御苑和法国的凡尔赛宫花园。

这些园林通过运用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原则,创造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氛围。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也对世界建筑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外园林对比案例

中外园林对比案例

中外园林对比案例1. 中国——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精致、迷人的设计而闻名。

苏州园林注重自然与人工的结合,通过精心安排的景观、石雕、假山、水池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雅致的氛围。

苏州园林的特点是注重空间布局和光线的运用,使人感到宁静、放松。

2. 英国——凡特公园凡特公园是英国最著名的园林之一,被誉为“英国园林之母”。

凡特公园以其宏伟的庄园、浪漫的湖泊、多样的花卉和植物而闻名。

凡特公园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通过精心打造的花坛、喷泉和雕塑,营造出一种优雅、浪漫的氛围。

凡特公园的特点是注重花卉的种植和庭园的布局,使人感到愉悦、舒适。

3. 法国——凡尔赛宫花园凡尔赛宫花园是法国最著名的园林之一,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园”。

凡尔赛宫花园以其宏伟的建筑、精美的雕塑和华丽的花卉而闻名。

凡尔赛宫花园注重对对称和比例的追求,通过精心修剪的树木、花坛和喷泉,营造出一种庄重、华丽的氛围。

凡尔赛宫花园的特点是注重建筑和雕塑的配合,使人感到肃穆、庄重。

4. 日本——岚山竹林岚山竹林是日本京都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以其壮观的竹林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而闻名。

岚山竹林注重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通过精心设计的小径、庭院和庭园,营造出一种宁静、神秘的氛围。

岚山竹林的特点是注重竹林的种植和布局,使人感到神秘、宁静。

5. 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纽约中央公园是美国最著名的城市公园之一,以其广阔的草地、湖泊和多样的植物而闻名。

中央公园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通过精心设计的步道、广场和花坛,营造出一种活力、欢乐的氛围。

中央公园的特点是注重公园的开放性和多功能性,使人感到活力、愉悦。

6. 意大利——梵蒂冈花园梵蒂冈花园是意大利最著名的花园之一,位于梵蒂冈城墙内,以其宁静的环境和精美的植物而闻名。

梵蒂冈花园注重对自然和文化的保护,通过精心设计的花坛、喷泉和雕塑,营造出一种宁静、庄重的氛围。

梵蒂冈花园的特点是注重宗教和文化的融合,使人感到庄严、肃穆。

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

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

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苏州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是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的综合艺术品,集自然美和艺术美于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步移景换的画面。

今天店铺在这里为大家介绍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欢迎大家阅读!苏州园林简介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美誉。

苏州园林源远流长,全盛时200多处园林遍布古城内外,至今保存完好的尚存数十处,代表了中国江南园林风格。

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古、秀、精、雅,多而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是苏州独有的旅游资源。

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全体会议批准了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会议批准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增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的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

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

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

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

苏州园林拙政园建筑

苏州园林拙政园建筑

苏州园林拙政园建筑拙政园是江南园林建筑的代表作,拙政园面积不大,门票价格偏高,也许是控制游人的无奈之举吧。

到苏州旅游,走进拙政园,观赏园林建筑风格特点,也是不错的选择。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拙政园建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拙政园建筑1. 拙政园概况拙政园位于苏州市的东北部,古城区娄门内东北街178号,南临东北街,北接平家巷,东起道堂巷,西止萧王弄,占地面积约4. 13公顷。

拙政园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是明代弘治进士、御史大臣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胃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取名为“拙政园”。

拙政园大约五分之三为水面,可见园主人的江湖之志。

自建园以来的近五百年间,拙政园沧桑变迁,屡易其主,几度兴废。

原来浑然一体的园林现演变为相互分离、自成格局的三座园林。

现在全园包括东部(原“归田园居”),中部“拙政园”,西部(旧“补园”),三部分,占地62亩。

东部面积约31亩,现有的景物大多为新建。

中部为全园精华之所在,面积约为18. 5亩,其中水面约占1/30。

西部面积约为12. 5亩,有曲折水面与中区大池相接。

清代学者俞越曾以“吴中名园惟拙政”、“名园拙政冠三吴”来赞誉拙政园。

拙政园的地位非同一般,1961年3月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4月,与北京颐和园、天坛一起被国家计划委员会、旅游局、建设部列为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

1997年12月4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2. 建筑的分布、形式和处理在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中,建筑具有两重作用:使用作用与观赏的双重作用。

建筑不仅是休息场所,也是风景的观赏点。

建筑常与山池、花木等组成园景,构成风景的主题。

《中国古典园林——苏州园林》赏析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苏州园林》赏析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苏州园林》赏析教学设计课时:一课时课型:欣赏·评述一、教材分析:《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第一部分中国美术鉴赏的第三课。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内容之一,本课内容设置主要是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中国古代建筑物,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了解古代建筑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情感和立场。

本课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第二部分是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以苏州园林为例);这堂课设计的课题侧重了解华夏艺匠建筑艺术中的宛自天开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赏析。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故宫的布局以及建筑对封建皇权思想的具体表现,认识古代园林设二、学生分析: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的积累。

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高中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却力不从心,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三、教学目的:①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特点②了解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精髓四、教学重难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精神五、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先听一段乐曲,听听是哪里的曲子,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词曲: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晖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从声腔和伴奏上多用丝竹管弦乐器为主,声腔华美婉转悠长。

一唱三叹,情感细腻,结构严整,曲词优美,风雅含蓄;昆曲的许多剧目也都是歌颂纯美浪漫,经典奇幻的古代爱情故事。

花开得如此美艳,却只有破旧的墙来欣赏,也就是美丽的春光无人欣赏,白白浪费了。

杜丽娘借此自比,美丽的青春容颜没人爱恋,空有美貌都白费了。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生活的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台世界2012·8月上旬时间都相对比较短,而且写在丝帛上的文字容易失色,遇水则更难以保存。

另外,加之丝帛的昂贵,以丝帛作为载体的文献相对较少,保留下来的也不是很多。

作为影响最大的载体———纸,虽然书写简易,保存也相对容易,但由于纸张本身所具有的酸性,直接影响了文献的保存寿命。

近年发现,世界各图书馆的藏书都存在着纸质酸化的问题。

中国古代的图书,即使只藏而不用,并且有相对良好的保管条件,也不能阻止纸的变质。

2.意外因素。

意外因素主要包括火灾、水祸、遗失、盗窃等造成文献资料的毁损、丢失。

罗继祖在其《书厄十例》中指出“水、火、兵燹、不肖子孙之挥霍、无知奴仆之盗窃”这几种意外,其中兵燹我们专列出了战争因素,因为它是中国图书遭厄的主要原因。

在其他几种意外事件中,在历史上火灾造成的后果相对比较严重。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时,宫中意外失火,火势蔓延至昭文馆、集贤院、史馆这崇文三馆,其中所藏之书多被焚毁,损失惨重。

其后经恢复和补充,仁宗时期,藏书才有大幅增益。

尤其是仁宗时期翰林学士张观、李淑、宋祁等人的文献整理和目录集总工作的开展,加之王尧臣、王洙、欧阳修等人后期的努力,使秘阁藏书有了系统的管理,也有了可依循的崇文总目和新崇文总目。

后崇文馆多次失火,书籍补缺全靠崇文总目。

明初所修的《永乐大典》,共有正副两部,清代嘉庆二年清宫失火将正本烧毁,副本则毁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

水祸,如唐高祖李渊命宋遵贵将古籍由洛阳船载运往长安,途中遇黄河砥柱,书籍百分之八九十全被水漂没。

至于遗失和盗窃,波及范围相对较小,以个体或家庭为单位的受体居多。

无论是文献自身的原因,还是一些意外突发事件的发生造成的书籍损毁,在整个书厄史中占据的位置还不是太重要。

除以上政策、战争、文献本身和意外情况这些原因外,其实一些社会性的因素也在书籍的遭厄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比如文献保护技术。

从先秦有了文献典籍开始,如何保存书籍就成了各个时期都需要研究和尝试的一个问题,其实古代劳动人民在这方面还是积累了不少丰富的经验的。

比如在墨的使用、防蠹纸的应用、辟蠹药的发明、藏书处的选址、书籍的装帧,还有书籍的管理等等方面,都有过进一步的尝试。

但是,毕竟古代的技术还没有达到现代的水平,书籍被虫蠹、因潮湿书籍损毁的例子很多。

还有资金和人才的因素。

从前文的阐述中我们发现书籍的搜集整理乃至科学归类,都需要有专门性的人才和足项的资金作为支撑,清代《四库全书》的编纂就汇集了朝中一大批以纪昀为首的学士,朝廷也在资金上给予大力的支持。

一旦这样的基础没有实现,书籍的基本保护将面临重大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图书遭厄的原因很多,但以政策性禁毁和战争战乱为主。

其实中国的图书灾难主线呈现出了一种历史性的循环往复,即书籍随王朝的兴亡而盛衰变化。

这种现象的发生是根源于封建社会的专制制度,封建王朝、贵族家族、名望家族的图书馆与他们的命运休戚相关,这一联系使图书的命运紧紧系在了这个王朝、这些家族的兴亡上。

所以,根本性地解决图书免遭厄运的方法,就是要剥离二者的依赖性,使图书事业具有生命上的连续性。

这一点经验对我们现代图书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宝贵的意义。

参考文献[1]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M].中华书局,1959.[2]长孙无忌,等.隋书·经籍志[M].商务印书馆,1955★作者单位:华北科技学院。

中国古代园林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经由单一的作为建筑形式的存在演变为集绘画、雕刻、山水、建筑以及诗文等各种艺术形式综合体的存在。

中国古代园林这一融汇各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体,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无论是在我国建筑史还是艺术史上,中国古代园林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时至今日,古代园林仍能寻觅到其踪迹,有的已经变为断壁残垣,成为大众瞻仰凭吊的对象,例如惨遭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曾被喻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有的避开了历史与战争的冲刷幸运地保存下来,成为当地著名的景点,供大众参观游览,苏州园林便是其典型代表。

为了使大众能够更全面更清晰认识中国古代园林,在简述中国古代园林历史的基础之上,有必要对我国古代园林的类型及设计特点进行探析。

一、中国古代园林发展历史简述中国古代园林发展史大致可划分为萌芽期———转折期———繁荣期———衰落期[1]。

1.中国古代园林萌芽期。

中国古代园林这一发展阶段时间段为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采用的是分封制,各封建奴隶主在自己属地划定特定的区域,依托自然环境或种植刍秣、饲养马匹;或兴土木,围场狩猎,开展各种娱乐活动。

这种在奴隶主属地被称之为囿的区域是中国最早园林的雏形。

秦汉时期,出现了苑这一形式的建筑。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至汉代建宫设苑不下三百处。

苑已经具备了中国古代园林的一些重要特征,由囿到苑的转变昭示着中国古代园林的萌芽。

2.中国古代园林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在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思想上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一方面,政治上的分裂致使中央集权被削弱,豪门士族势力迅速崛起。

豪门士族为彰显身份地位,纷纷创设原本只属于中央政府的园林,致使民间私家园林数量增多。

另一方面,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加之社会的动荡,使得佛教与道教流行,带动了寺观园林的兴盛。

民间私家园林数量的增多,寺观园林的兴盛促成了中国古代园林从萌芽到繁荣的转折。

3.中国古代园林繁荣期。

隋唐至清中期是中国古代园林最为繁荣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富足。

从中央到地方,从官员到文人富商,纷纷自建园林。

隋唐至清中期的园林展现出的最大特色在于,将诗画等艺术形式融入到中国古代园林的类型及设计特点□卜荔娜———以苏州园林为例档案博览Dang'an Bolan53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之中,使得园林凸显出人文气息。

无论是从园林的数量规模还是艺术价值,隋唐至清中期的古代园林都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繁荣时期。

4.中国古代园林衰落期。

清朝末期,封建社会盛极而衰。

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封建文化也呈现出衰退之势,这种衰退的社会态势对中国古代园林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影响。

一方面,历经历史的积淀,中国古代园林在继承前一时期优良传统的同时也暴露出衰退的倾向,前一时期积极创新的精神在清末园林中已经荡然无存。

同时,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化,大量西方文化的融入,促使中国古代园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迈入新的发展时期。

二、中国古代园林的类型探析1.按照园林的占有者身份划分。

(1)皇家园林。

顾名思义,皇家园林是专门供古代帝王及其家属休憩享乐的园林。

由于统治阶级自古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认为国家的广阔土地、山川河流都是属于皇家的。

受此观念影响,皇家园林在规模布局方面讲究宏大,在人力物力投入方面也颇为惊人,例如颐和园就是花费3000万两白银在被英法联军焚毁的清漪园的基础上重建的。

要知道,康熙中期,清政府一年的国库收入约为2900多万两。

重建颐和园的花费比清政府一年的国库收入还要多。

在巨额经费的支持下,皇家园林常常引入真山真水,园中建筑美轮美奂,无论从建筑装饰用料还是艺术设计角度审视,皇家园林都堪称一流。

现存较为著名的皇家园林除上文提及的颐和园,还有北京北海公园以及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等。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的拥有者多为王公大臣、富商大贾、文人墨客。

与气势恢宏的皇家园林相比,私家园林规模较小。

由于空间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私家园林不可能像皇家园林一样将真山真水置于园中,一般借用假山假水来布局,建筑突出小巧精细的特点,色彩也较为淡雅。

现存较为有名的私家园林有北京恭王府、上海豫园、苏州拙政园等等。

2.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划分。

(1)北方园林。

位于北方地区的园林被称之为北方园林。

这一类园林的突出特点就是富丽堂皇,占地面积宽广,气势恢宏的同时秀美稍显不足。

同时由于地域条件的限制,北方园林中较难看到常绿植物以及众多河流湖泊。

北方园林较为聚集的地域为北京、西安等古都。

(2)江南园林。

位于江南地区的园林被称之为江南园林。

江南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富庶地区,人口稠密,致使江南园林规模大多偏小。

但这一地域,河流湖泊、常绿植物、奇石怪石众多,江南园林精致细腻,淡雅朴素。

但由于面积的局限,略显仓促感。

江南园林大多位于江苏、杭州、扬州等地,其中苏州园林为典型代表。

(3)岭南园林。

位于岭南地区的园林被称之为岭南园林。

处于这一区域的园林,因其自然条件优越,植物终年常绿,河川众多,独具热带风情,建筑高大而且宽敞。

岭南园林的典型代表有广东顺德的清晖园、番禺的余前山房等等。

三、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特点探析中国古代园林在设计上具有诸多特点,这些特点使其在中国建筑史、文化史、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接下来,就以私家园林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苏州园林为例,探析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特点。

1.强调意境的营造。

中国古代园林在设计上追求“意境”。

意境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它是人们对园林设计,包括色彩、布局、格调等的一种感觉。

皇家园林要凸显出威严的意境,而私家园林则要彰显高雅的意境。

苏州园林作为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十分强调宁静高雅的意境。

苏州园林宁静高雅意境的彰显是以园林色调、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等布局为重要载体的。

苏州园林大多用大片粉墙为基调,与栗壳色的梁柱,黑灰色的瓦顶搭配,衬以白墙与水磨砖所制灰色门框窗框,组成淡雅的色彩。

苏州园林在进行命名时也较为考究,例如荷风四面亭、玉兰堂、松风水阁、海棠春坞、雪香云蔚亭、与谁同坐轩等等,仅从这名字就能引发无限的遐想。

听雨轩,如此婉约细致的名字,估计很难将其与解决人有三急的地方联系在一起。

如此种种,数不胜数。

不仅如此,苏州园林中随处可见文人墨客的诗文,唐代褚遂良的《诗经》、宋代苏轼亲笔《赤壁赋》、明代董其昌所书曹植的《洛神赋》等。

色调的营造,名字的选取,随处可见的字画以及诸多细致的装饰、布局都彰显出苏州园林宁静高雅意境的设计特点。

2.注重山水的融合。

中国自古就有山水文化,在中国古代园林中也不难发现山水文化的踪影。

北方由于地域环境因素的限制,河流湖泊较少,但在园林中依旧能发现山与水两种元素,江南园林以及岭南园林更是如此。

由此可见,山水的融合已经成为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特点之一。

苏州园林在山水融合方面别具特色,探究中国古代园林山水结合的设计特点,以苏州园林为例进行解析最佳。

苏州园林在设计时,往往以水池为中心,配以假山、瀑布等各种不同的景色,这也成为中国园林在设计时较常采用的手法。

具体而言,苏州园林中水的妙处在于能够在园中形成广阔的空间,给人以幽静、宁静的感觉,在水周围山石的倒影以及天光云影、碧波游鱼、荷花睡莲等,为园景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2]。

因此,围绕水布局山石,山水融合的设计思路被广泛应用于苏州园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