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论文不可以重复发表而项目却可以重复资助报奖

合集下载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一稿两投,作为学术期刊领域中的一个敏感话题,一直备受争议。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最近发布了关于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期刊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影响和意义。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一稿两投的定义。

一稿两投是指作者将同一研究成果同时投稿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期刊进行评审。

这种行为不仅容易造成资源浪费,还损害了期刊的学术评价体系。

对一稿两投问题进行严肃处理,有利于维护学术期刊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发布的声明明确指出,对于发现存在一稿两投问题的作者,将取消其在本刊的发表资格,并向其所在单位和其他相关期刊通报处理结果。

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也为其他学术期刊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对于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这一声明,我个人持支持态度。

在当今学术界,一稿两投等学术不端行为屡禁不止,已经严重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学术期刊的权威性。

对于这类行为,学术期刊应该采取更加严格的处理措施,以震慑不法之徒,维护学术界的健康发展。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是一项积极的举措,对于维护学术期刊的正常秩序和学术评价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希望这一声明能够得到更多学术期刊的响应和支持,让学术研究更加健康、公正地开展。

学术期刊是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记录和传播评台,其权威性和公正性对整个学术界和科研工作者具有重大影响。

然而,随着学术研究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不法之徒为了追求发表成果和学术声誉,采取了一些不端行为,其中包括一稿两投等做法。

这些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学术期刊的权威性,也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不仅是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种警示,也是对学术期刊责任和担当的体现。

该声明的发布,将有力地打击一稿两投等学术不端行为,提升了学术期刊的声誉和专业形象。

重复发表的标准

重复发表的标准

重复发表的标准
重复发表是指将同一研究成果或同一篇论文在不同的学术刊物或会议上多次发表的行为。

虽然重复发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增加研究成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这种行为也存在一定的伦理和学术道德问题。

为了维护学术诚信和保持学术界的透明度,学术界对重复发表提出了一些标准:
1. 不得将同一研究成果或同一篇论文在不同的学术刊物或会议上同时提交或发表。

2. 在进行发表前,作者应对已经发表或即将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尽量避免重复或重叠的内容。

3. 如果作者希望在新的刊物或会议上发表类似的研究成果,应明确标注先前发表的论文,并与之进行区分。

4. 不得将同一研究成果或同一篇论文进行“分割成多篇”发表,即将同一研究成果按不同的切入点拆分成多篇论文发表。

5. 在进行重复发表时,作者应遵循学术界的规范和期刊的要求,如及时通知编辑或审稿人已有的相关研究情况,并明确说明新论文与旧论文之间的区别和创新之处。

6. 尽量选择发布各种对研究质量有高要求的学术会议和期刊,以提高研究成果的可信度。

需要强调的是,重复发表并非一无是处,例如在不同领域或不同读者群体中的交叉应用和推广是被允许的,前提是作者清楚地解释了该研究成果已经在其他场合发表过,并注明了差异和创新之处。

然而,不正当的重复发表行为会损害学术界的公信力,并对科研机构、学术期刊和作者自身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学术界鼓励研究者在发表论文时秉持诚信原则,避免重复发表的做法。

为什么论文不可以重复发表而项目却可以重复资助报奖

为什么论文不可以重复发表而项目却可以重复资助报奖

为什么论文不可以重复发表而项目却可以重复资助报奖论文重复发表,实际上就是一稿多投。

一稿多投在学术界是绝对禁止的,学术界严厉指责的行为,因为它浪费了期刊版面及编辑和审稿人的时间;对相关期刊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搅乱了依据科学成果的发表所建立的学术奖赏机制。

另外我国的法律也是明确禁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一条有明确的规定:“图书出版者对著作权人交付出版的作品,按照合同约定享有的专有出版权受法律保护,他人不得出版该作品”。

关于论文一稿多投的信息,笔者之前已经发过文章详细介绍过,在此就不赘述了。

今天主要是和大家谈谈项目可以重复资助报奖的事情。

科学基金资助体系包含了研究类、人才类和环境条件类3个项目系列,其定位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构成了科学基金目前的资助格局。

其中,研究项目系列以获得基础研究创新成果为主要目的,着眼于统筹学科布局,突出重点领域,推动学科交叉,激励原始创新;人才项目系列立足于提高未来科技竞争力,着力支持青年学者独立主持科研项目,扶植基础研究薄弱地区的科研人才,培养优秀学术骨干,造就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培育创新团队;环境条件项目系列主要着眼于加强科研条件支撑,特别是加强对原创性科研仪器研制工作的支持,促进资源共享,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基础研究,优化基础研究发展环境。

在世界学术界,大家关心的莫过于三件事情:论文、经费、获奖。

每一个人,至少绝大部分科研人员,都希望自己能够发表更多的有影响力的论文,能够获得更多的基金资助,也能够获得更多好的奖励。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科研人员三要素吧。

三个都有最好,缺一项也能接受,缺两项就会有些难受,缺三个就可能证明不适合在科研学术界了。

然而,论文、经费、获奖的资源数量都是有限的。

也因此,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才能够让学术界更好地良性发展。

就论文而言,学术界的声音是一致的,就是明确地发对学术论文一稿多发。

如果某某被发现一稿多发,他的学术之路基本上就葬送了。

为什么我们反对一稿多发?因为,世界的学术资源是有限的,编辑的付出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审稿人的付出更是应该得到尊重的,为了不浪费学术资源,为了不浪费其他科研人员的努力。

避免科技论文重复发表和一稿多投的机制与实践

避免科技论文重复发表和一稿多投的机制与实践

200712 19(6)编 辑 学 报A CTA ED ITO LOG ICA避免科技论文重复发表和一稿多投的机制与实践冷怀明 刘洪娥 栾 嘉 李爱国(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400038,重庆)摘 要 针对科技期刊界论文重复发表和一稿多投问题较为突出的情况,建立了在稿件送同行专家评审前进行查重和在稿件刊登前再查重的机制。

经过1年多的实践,避免了60余篇属重复发表或有抄袭嫌疑稿件的发表,并对一稿多投有所抑制。

关键词 重复发表;一稿多投;科技论文;科技期刊M echanis m and p ractice of avoi d i n g redundant publicat i on and dup licate subm ission L eng Hua i m i ng,L i u H ong e,Luan Ji a,L iA i guoAbstrac t T o avo i d the redundant publi cation and dupli cate sub m i ssi on,we established a m echan is m o f t he duplica ti on check i ng rando m ly before the pee r rev i ew and the duplica ti on check i ng necessaril y before pub licati on.D uri ng the practice i n our journa l m ore than one y ea r,w e have detected m ore than60 m anuscr i pts of redundant publica ti on o r p l ag iaris m and rejected them.T his process is o f advan tage to restrai n dup lica te subm iss i on and to avo id redundant pub lica ti on.K ey word s redundant publi cation;duplica te sub m issi on; sc i entifi c paper;scientific j ourna lAuthor s address Editor i a l Depart m ent of A cta A cade m iae M e d i c i nae M ilitar i s T ertiae,T hird M ilitary M edical U n i versity, 400038,Chongqi ng,Chi na科技论文一稿多投非常容易导致论文的重复发表。

期刊发表的重复律

期刊发表的重复律

期刊发表的重复律
在学术界,期刊发表是评价一个学者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然而,随着学
术竞争的加剧,一些学者为了追求发表数量和发表频率,往往会出现一些重复发表的现象。

重复发表不仅浪费了期刊的版面资源,也损害了学术诚信,因此有必要对期刊发表的重复律进行深入探讨和规范。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重复发表。

重复发表是指同一份研究成果被多次发
表或者分割成多篇文章发表在不同期刊上。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学术诚信,也损害了其他学者的权益,因为它会导致同一研究成果被重复引用,降低了其他学者的发表机会。

其次,重复发表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学术压力和竞争导致的功利心理。


学术界,发表文章是评价学者水平的重要指标,一些学者为了追求发表数量和频率,会采取重复发表的行为。

二是期刊编辑和评审制度的漏洞。

一些学者利用期刊编辑和评审制度的漏洞,通过修改部分内容或者换一些数据,就可以将同一研究成果发表在不同期刊上。

针对重复发表现象,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规范和防范。

首先,期刊编辑部
应该加强对投稿文章的审查,严格把关,杜绝重复发表的现象。

其次,学术界应该加强对学者的学术道德和诚信教育,培养学者的学术素养,提高学者的学术自觉。

同时,学术界也应该建立完善的学术评价体系,不再仅仅以发表数量和频率来评价一个学者的水平,而是更加注重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

总之,期刊发表的重复律是学术界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重复发表不仅损害了
学术诚信,也影响了学术界的健康发展。

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学术道德和诚信教育,规范学术行为,共同维护学术界的良好秩序。

69.问:如何看待一稿多投、一稿多发、重复发表的行为?

69.问:如何看待一稿多投、一稿多发、重复发表的行为?

69.问:如何看待一稿多投、一稿多发、重复发表的行为?答:一稿多投,是指同样的信息,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竞争性的出版物(如期刊、杂志及出版社)同时或相继投稿。

一稿多发,则是指同样的信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竞争性的出版物上同时或相继发表。

重复发表,指作者向不同出版物(主要指科技期刊)投稿时,其文稿内容(如假设、方法、样本、数据、图表、论点和结论等部分)有相当重复而且文稿之间缺乏充分的交叉引用或标引的现象①。

三者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一稿多投是一稿多发的前提条件,如果一稿多发是在作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则不应归咎于作者。

一稿多发正是由于作者一稿多投或者至少是同意、默许的情况下所为。

重复发表包含了一稿多发的情况,当然,重复发表的范围要宽于一稿多发;具体包括:(1)完全相同的投稿发稿;(2)肢解型投稿发稿。

比如作者把A文章分成B文章和C文章,然后把A、B、C三篇文章投递给不同的期刊;(3)改头换面型投稿发稿。

作者仅对文章标题做出更改,结构和内容不发生变化;(4)组合型投稿发稿。

除了改换文章题目以外,对段落的前后连接关系进行调整,但整体内容不变;(5)语种变化型投稿发稿。

比如作者把以中文发表的论文翻译成英文或者其它外文,在国际著作权公约缔约国的期刊上发表,这在国际惯例中也属于一稿多发,是违反国际著作权公约准则的行为。

②① 常宏建:《一稿多发界定的探析》,《中国科学基金》2016年第6期。

②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48页一稿多发、重复发表的行为一般应视为自我剽窃。

对于一稿多发的行为,期刊编辑部既可以利用检索技术与约束性合约来预防,也可以通过撤稿、发表声明等方式对其进行道德谴责和相关惩罚。

“重复发表”却涉及更重要的认定问题,即两篇或多篇文章之间达到何种“相似性”才构成重复?如果单从“量”的角度认定失于简单粗暴,那么“质”的认定又以何种“质”为标准?如何看待和处理研究过程的承上启下性与“自我重复”的关系?过多的已标注的自我引用就不属于“重复发表”了吗?上述一系列问题的不可避免足以说明“自我重复”认定的复杂性,若非该领域的专家的反复斟酌、刊对,对其所进行的轻率的认定和分析皆不足为凭。

学术不端:论文重复发表与一稿多投

学术不端:论文重复发表与一稿多投

在学术界,每一位学术人都有义务牢记:符合道德规范的研究与发表行为,是诚信学术和科学研究的基础。

如今,大多数期刊都敏锐地意识到:他们应公布关于这类问题的政策,并期望作者了解并遵守最佳发表行为准则。

本文中笔者将讨论两种普遍存在且又相关的违规发表行为,即重复发表与一稿多投。

首先我们谈谈重复发表,重复发表是指某作者发表与自己已发表论文大体相似的论文,而且不注明来源也未经原版权持有者同意。

原论文和新论文可能存在着没有意义的差别,例如:采用新标题或经过修改的摘要,但是数据集和研究结果完全相同。

未经允许或确认的论文重复发表是一种严重违反发表道德的行为,其理由如下:大多数情况下会侵犯版权,论文的版权属于期刊而不是作者;因此,作者不能随意重复发表论文。

可能误导实验性证据,因为本学科的研究者会将某组结果误解为两组(因为研究结果分别包含在两篇独立的论文中)。

由于实验性研究是制定政策和其它医学/科学决策的基础,因此,这是个严重的问题。

这相当于“自我剽窃,”因为其涉嫌使用其它作品的材料而未注明出处。

导致编辑和评审资源的浪费。

不合理地占用竞争激烈的有限期刊空间,减少了其他作者的论文发表机会。

是一种“不良学术现象”,其后果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研究对文献的贡献度。

”?举个例子:一位作者在由其大学出版的区域性英文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

作者后来又将论文投递至美国的一家期刊。

这种行为应视为重复发表吗?回答:是!作者必须告知第二家期刊论文已在大学期刊上发表。

大家不能重复其它任何已发表论文的内容。

未经期刊允许,不能向媒体、公司或其它机构提供关于未发表论文的初步报告。

引用自己已发表论文的材料时,只能从发表论文中摘录少量句子。

另外,引用文字应添加引号并注明出处。

当使用单组数据撰写多篇论文时,必须确保每篇论文分别解决具有独立性和重要性的问题,论文应交叉引用,在投稿信中将相关事项告知期刊编辑。

如果已发表了相关论文,应在投稿时向期刊编辑提供这些论文的详细信息。

一稿两投和重复发表的处理原则

一稿两投和重复发表的处理原则

一稿两投和重复发表的处理原则一稿两投(一稿多投)是指相同的文稿或实质性内容相同的文稿投寄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媒体。

重复发表是指相同的文稿或实质性内容相同的文稿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媒体发表,无论是印刷版媒体仍是电子媒体。

原则上不承受一稿两投或重复发表的论文,读者在这些期刊上所阅览的论文基本上都是原始的、首发的,除非声明是按作者和编辑的目的从头发表的。

这一立场契合中国和世界版权法、道德规范及资源运用的成本效益准则。

但这一政策并不阻碍下列论文向杂志投稿:(1)现已被其他刊物退稿的论文;(2)发表开始陈述后再发表完好的论文,如已在其他刊物或专业学术会议的论文汇编上发表过摘要;(3)在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过,但并未在其他刊物或会议汇编上全文发表或预备全文发表。

因此,作者在向杂志投稿时,有必要就曾经是否投寄过或发表过相同或类似的文稿向编辑部作充分的阐明,以免造成一稿两投或重复发表。

假如文稿中部分内容现已发表,作者应在新的文稿中明确指出有关内容并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同时将曾经发表的文稿寄给编辑部,以便编辑部决议如何处理新的文稿。

假如呈现一稿两投现象,且作者在投稿时没有作这方面的阐明,编辑部将当即退稿;假如编辑部在发表前没有了解一稿两投的状况而造成重复发表,编辑部将在本刊发表有关该文稿系重复发表的声明。

对于一稿两投或重复发表的状况,编辑部将向作者所在单位和该范畴的其他科技期刊进行通报,同时,杂志两年内将拒绝承受该论文榜首作者所撰写的其他文稿。

作者向杂志投稿并收到编辑部回执后3个月未接到退稿,则标明该稿件仍在处理中,假如作者欲投寄其他刊物,应事前与编辑部联系并征得编辑部的赞同。

作者向大众媒体、政府机构或生产厂商开始陈述已被杂志选用但尚未发表的论文的科学内容,是违反杂志政策的,除非该论文报道的内容涉及到治疗方面的重大突破或对大众健康的严重危害,如药物、疫苗、其他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的严重副作用。

在上述状况下提前泄漏文稿的内容,不影响该论文的发表,但应事前与编辑部评论并征得赞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重复发表,实际上就是一稿多投。

一稿多投在学术界是绝对禁止的,学术界严厉指责的行为,因为它浪费了期刊版面及编辑和审稿人的时间;对相关期刊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搅乱了依据科学成果的发表所建立的学术奖赏机制。

另外我国的法律也是明确禁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一条有明确的规定:“图书出版者对著作权人交付出版的作品,按照合同约定享有的专有出版权受法律保护,他人不得出版该作品”。

关于论文一稿多投的信息,笔者之前已经发过文章详细介绍过,在此就不赘述了。

今天主要是和大家谈谈项目可以重复资助报奖的事情。

科学基金资助体系包含了研究类、人才类和环境条件类3个项目系列,其定位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构成了科学基金目前的资助格局。

其中,研究项目系列以获得基础研究创新成果为主要目的,着眼于统筹学科布局,突出重点领域,推动学科交叉,激励原始创新;人才项目系列立足于提高未来科技竞争力,着力支持青年学者独立主持科研项目,扶植基础研究薄弱地区的科研人才,培养优秀学术骨干,造就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培育创新团队;环境条件项目系列主要着眼于加强科研条件支撑,特别是加强对原创性科研仪器研制工作的支持,促进资源共享,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基础研究,优化基础研究发展环境。

在世界学术界,大家关心的莫过于三件事情:论文、经费、获奖。

每一个人,至少绝大部分科研人员,都希望自己能够发表更多的有影响力的论文,能够获得更多的基金资助,也能够获得更多好的奖励。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科研人员三要素吧。

三个都有最好,缺一项也能接受,缺两项就会有些难受,缺三个就可能证明不适合在科研学术界了。

然而,论文、经费、获奖的资源数量都是有限的。

也因此,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才能够让学术界更好地良性发展。

就论文而言,学术界的声音是一致的,就是明确地发对学术论文一稿多发。

如果某某被发现一稿多发,他的学术之路基本上就葬送了。

为什么我们反对一稿多发?因为,世界的学术资源是有限的,编辑的付出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审稿人的付出更是应该得到尊重的,为了不浪费学术资源,为了不浪费其他科研人员的努力。

如果发现一稿多投,就我知道的国际知名期刊的处理方法,作者通常在三年内禁止再往相关期刊投稿,并且有些期刊会通知国际上一些相关的学术期刊,也拒绝接受这些人员的论文投稿。

当然,还有一个最直接的处罚,就是相关论文会被撤稿。

对于科研经费,其实也是一种资源。

就国家层面给予的资助而言,每年的经费总额是一定的,如果某些人写一份项目申请书,修改不同的格式,填写几份不相同的表格,就能够获得国家不同部门的经费资助。

大家试问,这样的情况,对于那些刚刚起步、需要经费支持,而又“无能为力”的科研人员公平吗?把这些经费给那些“能人”,或许会是一种“锦上添花”,但是,更多的则是国家科研资源的严重浪费。

但是,这造成的后果则是那些真正想做一些事情的人员,却没有经费去做实验、做研究。

以上讲的是面上项目,接下来谈一下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是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系列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针对已有较好基础的研究方向或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促进学科发展,推动若干重要领域或科学前沿取得突破。

重点项目每年确定受理申请的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发布指南引导申请。

申请人应当按照本《指南》的要求和重点项目申请书撰写提纲撰写申请书,根据申请项目的研究内容确定项目名称,尽量避免使用领域名称作为项目名称。

注意明确研究方向和凝练研究内容,避免覆盖整个领域。

另外一个,也就是科研报奖。

虽然我一直希望国家少设立一些奖项,这样就可以节约科研人员更多的时间,让他们真正踏实地多做一些工作。

但是,这种呼吁似乎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

然而,由于各种奖项的设立是相互独立的,一个项目似乎可以申请不同部门很多奖项。

就我自己的领域而言,如果某高人愿意而且善于包装,一个项目可以申请的奖励包括:各省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材料学会科技进步奖、机械工业学会科技进步奖、冶金部科技进步奖等等。

特别是,有些单位自己的内部奖,也被认定为省部级奖励。

可所谓众多,也让那些“钻营之士”有了发挥的空间。

显然,这种行为是科学界的一种耻辱。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以下类型项目总数合计限为3项: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医学论文
扣1760405151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时不限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时不限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直接费用大于200万元/项的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仅限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负责人承担,作为参与者不限)、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含承担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和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以及资助期限超过1年的应急管理项目。

关于限项申请规定,2014年度和2015年度连续两年申请面上项目未获资助的项目(包括初审不予受理的项目)申请人,2016年度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面上项目。

重大研究计划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科学前沿,加强顶层设计,凝练科学目标,凝聚优势力量,形成具有相对统一目标或方向的项目集群,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创新人才和团队,提升我国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科学支撑。

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包括培育项目、重点支持项目、集成项目3类。

申请人应当按照本《指南》相关重大研究计划的要求和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撰写提纲撰写申请书,应突出有限目标和重点突破,体现学科交叉研究特征,明确对实现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目标和解决核心科学问题的贡献。

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培育项目”、“重点支持项目”或“集成项目”,附注说明选择相应的重大研究计划名称。

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联合基金旨在发挥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引导与整合社会资源投入基础研究,促进有关部门、企业、地区与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合作,培养科学与技术人才,推动我国相关领域、行业、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2016年度发布项目指南的联合基金包括NSAF联合基金、天文联合基金、大科学装置科学研究联合基金、钢铁联合研究基金、NSFC-通用技术基础研究联合基金、NSFC-云南联合基金、NSFC-新疆联合基金、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NSFC-辽宁联合基金、NSFC-浙江两化融合联合基金和NSFC-山西煤基低碳联合基金等。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支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和研究骨干,共同围绕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合作开展创新研究,培养和造就在国际科学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研究群体。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过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不得作为申请人提出申请。

正在承担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参与者不得申请或者参与申请。

退出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参与者2年内不得申请或者参与申请。

综上所述,由于学术资源有限,所以我们一致反对学术论文一稿多投。

同样也是由于科研资源有限,我们才不一致反对科研项目重复资助,科研奖励重复申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