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茂旗概况简介

合集下载

达茂旗可行性研究报告

达茂旗可行性研究报告

达茂旗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达茂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地处中国北方经济区,是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达茂旗在全国交通和资源开发中的地位逐渐凸显,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达茂旗的资源和促进经济发展,我们进行了一项可行性研究,旨在分析达茂旗在旅游、工业、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二、背景分析1. 达茂旗资源丰富:达茂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矿藏、森林和农业产品等,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产业基地之一。

2. 交通便利:达茂旗地处交通要道,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贯穿全境,有利于加快人员和物资的交通运输。

3. 经济基础较弱:虽然达茂旗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但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

4. 旅游资源丰富:达茂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旅游胜地。

五、可行性分析1. 旅游业发展:达茂旗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可发展以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体验式旅游为主的旅游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2. 工业发展:利用达茂旗丰富的煤炭和矿产资源,发展煤矿、煤化工、矿山开采和冶炼等产业,助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3. 农业发展: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拓展销售渠道,打造达茂旗的特色农业品牌。

4.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公共交通、水利设施、市政设施等建设水平,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品质。

六、发展策略1. 政府引导: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达茂旗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和资金进入。

2. 产业布局:根据达茂旗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实施重点项目,打造产业集聚区。

3. 旅游推广:加强旅游文化宣传和旅游景点建设,提升达茂旗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达茂旗神庙景点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达茂旗神庙景点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达茂旗神庙景点介绍神庙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重要文化遗址,是游客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体验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达茂旗神庙便是其中之一。

位于伊金霍洛旗昭君镇,神庙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蒙古族地区重要的宗教和历史文化景点。

达茂旗神庙是一座规模庞大,建筑风格独特的古代建筑,由大殿、四正四副殿和神庙四周的围墙组成。

整座神庙依山傍水,气势恢宏,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神庙建筑主体以红黄双色为主,屋顶装饰丰富多彩,正殿正中挑空,属于典型的蒙古族建筑风格。

步入神庙,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感受到庙宇的庄严和神圣。

神庙是供奉神明的场所,达茂旗神庙主要祭祀蒙古族的祖先英雄和历史名人。

在庙宇内部,供奉着各种神像,如成吉思汗、爱丽丝酋长、博才赞领主等。

这些神灵是蒙古族人民的信仰对象,也是追溯蒙古族历史的重要见证。

除了庙宇建筑和神像,神庙还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珍贵的藏品。

这些文物反映了蒙古族的生活方式、信仰形式、服饰器具等方面的内容,对研究蒙古族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游客可以在神庙内参观展览,了解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增长自己的知识,领略不同民族的风貌。

此外,神庙所在的伊金霍洛旗还有其他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

游客可以参观当地的民俗村寨,了解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

还可以游览伊金霍洛旗的自然景观,如宽广的草原、壮丽的山脉和清澈的湖泊。

这里的自然风光独特而美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总之,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达茂旗神庙是一座值得游客前来探访的景点。

这座古老而神圣的神庙既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蒙古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感受到神庙的庄严和神圣。

此外,还可以游览周边的自然景观,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还是喜爱自然风光的旅行者,这里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为他们带来难忘的旅行体验。

所以,如果你计划前往内蒙古旅行,不妨考虑参观伊金霍洛旗达茂旗神庙,你定会感受到不一样的风情和魅力。

达茂旗概况简介

达茂旗概况简介

达茂旗概况简介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达茂旗概述河东新区发布时间:2012-06-09来源:点击数:2591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联合旗),是内蒙古自治区19个边境旗(市)和33个牧业旗之一。

地处东经109°16′—111°25′,北纬41°20′—42°40。

东邻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西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南连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包头市固阳县,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公里。

全旗辖7个镇、3个苏木、2个乡、1个工业园区,总面积18177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万人(蒙古族万人),是包头市唯一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

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镇距呼市、包头均为150公里左右,处于呼包鄂地区经济辐射区,中蒙满都拉—杭吉口岸是这一地区向北开放的重要通道之一。

1949年9月19日,达尔罕贝勒、茂明安两旗获得解放。

1950年5月1日和6月1日,相继建立了人民政权。

同年,达尔罕贝勒旗改为达尔罕旗。

1952年10月调整行政区划时,两旗合并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联合旗)。

1954年,中央撤销原绥远省建制,将达茂联合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现乌兰察布市)管辖;1996年1月,按照自治区调整行政区划的意见,将达茂联合旗划归包头市管辖至今。

达茂联合旗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矿藏达32种之多,境内有近20亿吨的铁矿、56亿吨的褐煤,20多亿吨石灰石,还有储量可观的稀土、金、锰、铜、磷、萤石等矿产资源。

风能和太阳能开发前景广阔,年平均有效风速时数6000小时以上,50米高度风能资源总储量达6335万千瓦;年均日照时数3394小时。

农牧业资源丰富,有万平方公里天然草牧场和120万亩耕地,马铃薯、牛羊肉、皮毛绒等农畜产品畅销全国。

达茂联合旗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独特。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基本概况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基本概况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基本概况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联合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北部,总面积18177平方公里,国境线长88.6公里,总人口11.3万,有蒙、汉、回、满、朝鲜等14个民族。

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是内蒙古23个牧业旗和19个边境旗市之一。

达茂联合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具有地上、地下两大资源优势,是自治区资源大旗。

地上有1.6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牧场和75万亩耕地,生产羊毛、羊绒、牛羊肉、马铃薯等纯天然绿色产品;地下探明储量并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有稀土、金、铂、铁、铬、锰、铜、褐煤、石灰石、磷、珍珠岩等32种,其中稀土、铁、褐煤、石灰石的储量尤为可观。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希拉穆仁、百灵庙、哈布图·哈萨尔祭奠堂、吉穆斯泰、草原岩画等景点,其中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区气候凉爽、民族风情独特,是理想的消夏避暑胜地。

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镇是驰名中外的塞北草原重镇,素有“草原码头”和“陆路口岸”之称。

是“内蒙古人民抗日武装暴动”的发源地和“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的故乡。

“十五”以来,达茂联合旗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提出了“工业立旗、三产拉动”发展战略和“三个集中”的工作思路,以工业化为先导,带动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培育形成了钢铁、稀土、能源、旅游、口岸、薯业、肉业、乳业等支柱产业,同时非资源性产业、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等配套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2008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9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0.8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7.3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4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600元。

生态的恢复治理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0年,开始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和国家风沙源治理工程。

2002年以来,在水资源富集区开发灌溉农田和饲草料地8.8万亩,建设35个生态移民村,将农田草牧场严重沙化退化、不具备发展条件地区的8000多名农牧民转移。

4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4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4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总面积18177平方公里,国境线88.6公里,总人口10万,有蒙古、汉、回、满、达斡尔等11个民族。

全旗辖有8个苏木、5个乡和4个镇。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位于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乌兰图格苏木(乡),锡拉木伦河流经庙北。

蒙古语称为锡拉木伦召,称召河庙。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曾经多次修缮,现存山门、正殿、东西配房等建筑。

原系呼和浩特市席力图召的下属分店,由席力图召四世活佛阿旺罗布桑拉布敦主持兴建。

此地在清代为呼和浩特往外蒙古商旅必经之地,为大青山后的重要物资集散地,故此寺负有盛名。

现为距呼和浩特市最近的牧区旅游点,辽阔的草原、热情好客的蒙古族牧民、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大量的海内外游客。

目录· • 概况· • 水文· • 自然资源· • 农牧业生产· • 乡镇企业[显示全部]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概况达茂联合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具有地上、地下两大资源优势,是内蒙古自治区边境地区的资源大旗。

地上有1.66万平方公里广阔的牧场和70万亩肥沃的农田,生产有羊毛、羊绒、牛羊肉、荞麦、马铃薯等纯天然、无污染绿色产品,已经具有生产羊毛100万公斤、羊绒10万公斤、畜皮20万张、商品畜40万头(只)和马铃薯3亿公斤、荞麦750万公斤稳定的农畜产品生产能力。

地下矿藏种类多、分布广、储量大,开发前景广阔,已知矿点、矿床、矿化点126处,探明的金属、非金属和能源矿产有稀土、金、铂、铁、铬、锰、铜、褐煤、珍珠岩、磷、石灰石、花岗岩、大理石、沸石、石膏等32种,其中黄金、稀土、铁、磷、石灰石、珍珠岩和褐煤的储量尤为可观。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希拉穆仁、百灵庙、哈布图哈萨尔祭奠堂、敖伦苏木古城遗址、吉穆斯泰、草原岩画等草原风光、民族风情和名胜古迹,其中希拉穆仁草原海拔高气候凉爽,是理想的消夏避暑胜地。

达茂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达茂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达茂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选题背景达茂旗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下辖的县级市,位于锡林郭勒盟西南部,总面积19027.4平方公里,总人口31.9万。

达茂旗地处草原,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潜力和优势,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存在不少障碍。

本次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达茂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为其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目标和意义1.研究目标通过对达茂旗县域经济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达成以下研究目标:(1)明确达茂旗的经济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2)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和解决方案;(3)提出推动达茂旗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研究意义本次研究对于推动达茂旗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构建良好的经济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还包括:(1)为类似经济环境的其他发展中地区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2)提高区域经济研究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3)促进学术研究的交流和合作,推进区域经济理论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达茂旗县域经济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包括主要产业和企业的情况、经济总量和比重等指标。

(2)达茂旗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增速缓慢等。

(3)推动达茂旗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人才引进水平、推进城市化建设等。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达茂旗经济发展历史和现状,深入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2)实地调研法: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企业和居民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看法和需求,并与相关机构展开深入交流。

(3)统计方法:通过统计分析经济指标和数据,对达茂旗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历史变化进行深入掌握和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四、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研究,预计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深入掌握达茂旗县域经济的概况、发展现状和历史变化特点;(2)识别达茂旗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和问题;(3)提出合理、可行的推动达茂旗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4)形成一篇系统、科学、实用的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

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

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近年来,土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在广大农村地区悄然兴起,包头市达茂旗顺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积极探索在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下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和农业的市场化水平。

如达茂旗乌克镇针对近年来农民外出打工,其责任田自主流转的实际,以兴起专业合作社为契机,实行以土地入股形式建立众惠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这对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以土地入股的众惠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二、与传统散户种植相比,专业合作社在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方面体现出的效益(一)耕种、化肥籽种、产品销售等成本情况:政府提供两台大型机具用于合作社农业生产,每亩支付柴油及司驾人员工资等耕作成本(耕地1次、播种1次、中耕除草2次、起收1次)70元(2022年暂定价),与市场价相比,每亩降低生产成本60元。

乡镇政府负责调配化肥籽种(一级原种),按市场价供应,并享受相关政策性补贴,同时2022年合作社自种10亩原种,用于自繁,扩繁后的产品可用作下年度籽种,这样仅籽种支出一项每亩节约开支400元。

所生产的马铃薯种薯销售方面,旗政府负责建立销售网络,开辟和拓展国内销售市场。

网络销售和规模订货销售预计比正常散户销售成本降低30%。

(二)效益和收益分配核算三、与传统种植相比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突出的优势和特点(一)扬长避短,克服一家一户单独高成本耕作的缺点,推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全程机械化。

过去农户分散种植,由于规模小、资金投入少、农业机械和水利配套设施难以推广和使用,单户耕作成本高、产量少。

土地集中后,旗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财政、农业、水利、金融等部门协调配合为合作社提供一条龙式社会化服务,旗政府负责协调农业合作示范项目专项资金及相关扶持资金,用于支持合作社的启动和发展,并协调信用社办理10万元贴息贷款;镇政府负责统一调配化肥、籽种;财政部门提供大型农机具用于合作社农业生产;农业部门负责高垄栽培、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技术指导和支持;水利部门负责铺设低压管道、安装移动喷灌。

达茂旗概述

达茂旗概述

达茂旗概述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联合旗),是内蒙古自治区19个边境旗(市)和33个牧业旗之一。

地处东经109°16′— 111°25′,北纬41°20′— 42°40。

东邻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西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南连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包头市固阳县,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88.6公里。

全旗辖7个镇、1个苏木、1个工业园区,总面积18177平方公里,总人口12.0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83万人(蒙古族1.73万人),是包头市唯一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

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镇距呼市、包头均为150公里左右,处于呼包鄂地区经济辐射区,中蒙满都拉—杭吉口岸是这一地区向北开放的重要通道之一。

1949年9月19日,达尔罕贝勒、茂明安两旗获得解放。

1950年5月1日和6月1日,相继建立了人民政权。

同年,达尔罕贝勒旗改为达尔罕旗。

1952年10月调整行政区划时,两旗合并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联合旗)。

1954年,中央撤销原绥远省建制,将达茂联合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现乌兰察布市)管辖;1996年1月,按照自治区调整行政区划的意见,将达茂联合旗划归包头市管辖至今。

达茂联合旗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矿藏达32种之多,境内有近20亿吨的铁矿、56亿吨的褐煤,20多亿吨石灰石,还有储量可观的稀土、金、锰、铜、磷、萤石等矿产资源。

风能和太阳能开发前景广阔,年平均有效风速时数6000小时以上,50米高度风能资源总储量达6335万千瓦;年均日照时数3394小时。

农牧业资源丰富,有1.66万平方公里天然草牧场和120万亩耕地,马铃薯、牛羊肉、皮毛绒等农畜产品畅销全国。

达茂联合旗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独特。

希拉穆仁草原是国家级重点旅游景区。

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敖伦苏木古城遗址,有闻名于世的乌兰察布岩画,以及康熙营盘、汉长城、北魏长城、金堑壕遗址等历史遗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茂旗概述河东新区发布时间:2012-06-09 来源:点击数:2591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联合旗),是内蒙古自治区19个边境旗(市)和33个牧业旗之一。

地处东经109°16′— 111°25′,北纬41°20′— 42°40。

东邻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西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南连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包头市固阳县,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88.6公里。

全旗辖7个镇、3个苏木、2个乡、1个工业园区,总面积18177平方公里,总人口12.0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83万人(蒙古族1.73万人),是包头市唯一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

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镇距呼市、包头均为150公里左右,处于呼包鄂地区经济辐射区,中蒙满都拉—杭吉口岸是这一地区向北开放的重要通道之一。

1949年9月19日,达尔罕贝勒、茂明安两旗获得解放。

1950年5月1日和6月1日,相继建立了人民政权。

同年,达尔罕贝勒旗改为达尔罕旗。

1952年10月调整行政区划时,两旗合并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联合旗)。

1954年,中央撤销原绥远省建制,将达茂联合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现乌兰察布市)管辖;1996年1月,按照自治区调整行政区划的意见,将达茂联合旗划归包头市管辖至今。

达茂联合旗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矿藏达32种之多,境内有近20亿吨的铁矿、56亿吨的褐煤,20多亿吨石灰石,还有储量可观的稀土、金、锰、铜、磷、萤石等矿产资源。

风能和太阳能开发前景广阔,年平均有效风速时数6000小时以上,50米高度风能资源总储量达6335万千瓦;年均日照时数3394小时。

农牧业资源丰富,有1.66万平方公里天然草牧场和120万亩耕地,马铃薯、牛羊肉、皮毛绒等农畜产品畅销全国。

达茂联合旗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独特。

希拉穆仁草原是国家级重点旅游景区。

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敖伦苏木古城遗址,有闻名于世的乌兰察布岩画,以及康熙营盘、汉长城、北魏长城、金堑壕遗址等历史遗迹。

1936年,乌兰夫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的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打响了蒙古族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第一枪;同年11月,傅作义领导发起的百灵庙战役,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的决心。

上个世纪60年代,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的光荣事迹,从这里传遍祖国大江南北。

上个世纪50年代,达茂人民献出世代祭奠的圣山——白云鄂博,以无私的胸怀支援了包钢建设。

1952年建旗以来,达茂联合旗历届领导班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从“强化基础抓农牧、发挥优势搞工副”到“工业立旗、三产拉动”,从“推进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到“工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农牧业生产向水源富集区集中、农牧业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从“科学发展、再次创业”到“提升工业,带动城乡一体;搞活旅游,做大口岸经济;构建‘两型’,实现富民强旗”,不断调整完善发展思路,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不断夺取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2002年至2003年,全旗经济发展速度由过去的10%左右提升到30%以上,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实现翻番增长;2004年至2008年,连续5年进入全国西部百强县行列,从刚开始的第91位跃升到第26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由C级上升为A级,实现了由国家级贫困县向自治区中等发展水平旗县的历史性跨越。

2011年,达茂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积极向好态势,顺利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7亿元,同比增长15.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8.2亿元,同比增长20.6%;财政收入完成18.5亿元,同比增长2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1亿元,同比增长1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192元,同比增长12.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09元,同比增长13.8%。

自然资源发布时间:2012-07-02 来源:点击数:459一、人口面积达茂旗总户数41895户、总人口114312人,人口密度为6.2人/平方公里,其中非农业人口31324人;总人口中男性59007人、女性55305人。

政区南北长160公里,东西宽150公里,总面积18177平方公里,其中天然牧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9.5%。

耕地面积120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19.8万亩。

总耕地中,常用耕地面积71.4万亩。

二、水文达茂旗有腾格淖尔、乌兰淖尔、赛打不苏、哈拉淖尔、呼和淖尔和图古木淖尔6个水系。

河淖面积6800平方公里,主要河道有9条,总长742.6公里。

艾不盖河是全旗最长的河流,全长154公里,注入腾格淖尔。

其它主要河流有塔尔浑河、查干布拉河、开令河、乌兰苏木河、塔布河、讨来图河、乌兰伊更河、阿固其高勒河、扎达盖河等,总流域面积13938平方公里,百灵庙镇以南为产流区,主要湖泊有腾格淖尔、哈日淖尔、赛打不苏等。

河网密度约0.8公里/平方公里,多日平均径流量150万立方米。

三、自然资源达茂旗主要矿产资源有稀土、金、铁、锰、铜、褐煤、磷、萤石、石灰石等。

其中,金矿石储量130.9万吨;铁储量约11.2亿吨;褐煤探明储量56亿吨;铜矿石储量167.87万吨;磷镁储量280万吨。

大宗药材有甘草、黄芪等。

野生珍奇动物有蒙古野驴、黄羊等;禽类有鹰、百灵鸟等。

境内光能资源丰富,30年均日照时数4439.7小时,太阳年辐射总量140—145千卡/平方厘米,光能生产潜力由南向北逐增;风能资源尤为可观,年有效风速持续时间长、风向稳定,是自治区风能资源Ⅰ级区中的核心部分和核心地带。

年平均风速3.2—5.2米/秒,全年风能均可利用,风能资源储量为3200万千瓦。

地理气候发布时间:2012-06-28 来源:点击数:391一、地理达茂旗地处大青山西北内蒙古高原地带,地势南高北低,缓缓向北倾斜。

南部属丘陵区,中、西有低山陡坡,北部属高平原台地,间有开阔原野,平均海拔1367米。

最高点为哈布特盖吉苏敖包,海拔1846米,最低点为腾格淖尔,海拔1058米。

主要山脉有文公山、白云鄂博、哈拉敖包、巴什哈拉敖包、巴特尔敖包等。

二、气候达茂联合旗地处中温带,又深居内陆腹地,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显著,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冬季漫长寒冷,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短促凉爽。

寒暑变化强烈,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而且年际变化悬殊,无霜期短,蒸发量大,大风较多,日照充足,有效积温多。

30年平均气温4.2℃。

极端最低气温-39.4℃,极端最高气温38.0℃。

最长无霜期217天,最短无霜期95天。

年平均降水量256.2毫米,且多集中于7、8两月,年最多降水量425.2毫米,年最少降水量142.6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90.8毫米。

年平均蒸发量为2526.4毫米。

历史沿革发布时间:2012-07-02 来源:点击数:242第一章沿革第一节清前治所早在青铜器时期本旗境内就留下了人类活动的足迹。

闻名中外的乌兰察布草原岩画,充分证明,广袤无垠的达茂联合旗草原,在数千年前,是北方狩猎民繁衍生息的地方。

春秋战国时期地属林胡、楼烦。

秦汉时属九原郡北境,为匈奴族游牧地。

三国、两晋时,属拓跋鲜卑族故地,属怀朔镇辖。

隋唐为东突厥据地,五代时为达靼部据地。

辽为丰州北境及东胜州地隶西京道。

入金后,属西京路净州辖。

大定十八年(1178年),置净州天山县,辖今旗境。

明昌元年(1190年),金大臣宗浩、独吉思忠主修堑壕(亦称金长城、边墙)。

今本旗境内坤兑滩、额尔登敖包等地均有金堑壕遗址。

金章宗时,散居于阴山以北的汪古部(亦称白达达)为金王朝守护净州以北边墙。

金泰和四年(1204年)夏秋之际,铁木真亲率蒙古各部大军,直逼西北乃蛮部领地,发起了统一蒙古诸部的关键一役——“纳忽昆”之战,以灵活多变的运动战术,赢得此役的全胜。

为金守边墙的汪古部首领阿刺忽失的吉惕忽里也率本部人马积极参战,提供粮草,充当向导,战功显赫。

蒙古汗国建立后,被成吉思汗封为88名功臣之一,论功授予五千户,仍令其管理汪古部。

金泰和七年(1207年),成吉思汗将三女儿阿剌合别乞嫁于阿剌忽失的吉惕忽里,相约为“世婚世友”。

阿剌合别乞公主曾代行汪古部首领之职统辖漠南蒙古诸部。

称其为“监国公主”。

金正大七年(1230年),设德宁路,领县一。

元朝将净州、德宁、集宁、砂井等城池封为汪古部领地。

后,阿剌忽失的吉惕忽里后裔被元朝封为高唐王、赵王。

因此,净州、德宁等地又称驸马赵王封地。

明朝中叶,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孙巴图孟克达延可汗统一了长城以北蒙古诸部,并在正德七年(1512年),将蒙古部落划分为左右翼六个万户,旗地属右翼土默特万户北境。

十六世纪四十年代,达延汗之孙土默特部阿拉坦汗势力逐渐强盛起来,统辖右翼三万户。

旗地属阿拉坦汗领地,旗境哈拉勿素城(原汪古部首府德宁路、今阿伦索木古城遗址)便成为阿拉坦汗的避暑行宫和围猎场所。

第二节达尔罕旗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二月,元太祖成吉思汗十六世孙格列森札扎赉尔珲台吉后裔本塔尔,偕弟本巴什希、扎木素、从子衮布等,自喀尔喀土谢图汗部率千余户归附清朝。

是年三月,诏封本塔尔为札萨克和硕达尔罕亲王,统其众,赐牧于大青山北部的塔尔浑河及艾不盖河流域。

与内札萨克蒙古诸部并列,诏世袭罔替,为喀尔喀右翼旗。

札萨克驻地在塔尔浑河畔(今黄花滩水库南敖包附近)。

有爵四、亲王一、郡王一、贝子一、镇国公一。

设苏木四个,佐领四人。

康熙九年(1670年),本塔尔第四子诺内接替亲王爵位。

先后携本部人马,随清军西征噶尔丹,受到康熙帝赞赏。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在诺内亲王主持下,开始修建塞外名刹“广福寺”(即百灵庙)。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爵位传至诺内之子詹达固密时,由亲王降袭札萨克多罗达尔罕贝勒,自此喀尔喀右翼旗改称达尔罕贝勒旗。

民国时期,延用旧制。

民国3年(1914年),绥远与山西分治后,达尔罕贝勒旗隶绥远特别行政区。

民国17年(1928年),绥远特别行政区改为绥远省,旗地属绥远省乌兰察布盟管辖。

民国23年(1934年) 4月23日,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在达尔罕贝勒旗百灵庙成立。

国民党政府委任达尔罕贝勒旗札萨克亲王云端旺楚克为委员长。

民国26年(1937年) 10月2日,百灵庙被日伪蒙古军侵占。

民国28年(1939年) 9月1日,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一宣告成立,伪“乌兰察布盟公署”也随之在百灵庙成立,任命巴宝道尔吉为盟长,沙拉巴道尔吉为副盟长、山本信亲为主任顾问。

管辖地区除原有六旗外,又增加一个固阳县。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后,达尔罕贝勒旗属绥北行政区管辖。

是时,国民党傅作义部队进驻本旗,并在百灵庙设立了办事处。

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解放,达尔罕贝勒旗仍属绥远省乌兰察布盟辖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