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总复习全套教案学案
初中生物总复习(教案兼学案)

初中生物总复习(全套教案兼学案)第一章:生物的特征与细胞结构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的特征及其表现。
2. 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物的特征,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难点: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的功能。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讲解、实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的特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特征。
2. 讲解生物的特征: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的特征及其表现。
3. 介绍细胞的结构:讲解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4. 分析实例: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图片,分析其结构特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课后作业1. 复习生物的特征及其表现。
2. 复习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第二章:人体的主要系统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的主要系统及其功能。
2. 掌握人体各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识图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体主要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2. 人体各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人体的主要系统及其功能,人体各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
2. 难点:人体各个系统之间的协调机制。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讲解、实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人体各个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体的主要系统。
2. 讲解人体的主要系统:引导学生了解各个系统的功能及其之间的关系。
3. 分析实例:通过展示人体运动过程的图片,分析运动系统的功能和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初中生物总复习(教案兼学案)

初中生物总复习(全套教案兼学案)第一章:生物与环境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态因素的分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2. 掌握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例子。
3. 能够运用生物与环境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和生物因素(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3. 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例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因素的分类。
难点: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通过实例分析法让学生理解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与环境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讲解生态因素的分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3. 分析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实例。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5.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生物与环境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第二章:细胞与生物体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掌握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的过程。
3. 理解细胞分裂和生长的意义。
4. 能够运用细胞与生物体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
2. 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
3. 细胞的生长:细胞体积的生长、细胞数目的增多。
4. 细胞分化:分化的概念、分化的结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的过程。
难点:细胞分裂和生长的意义,细胞分化的结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展示法让学生直观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2. 通过动画演示法讲解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的过程。
3. 利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理解细胞分裂和生长的意义。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初中生物总复习教案学案全套

初中生物总复习教案学案全套初中生物总复(全套教案兼学案)总复一(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2课时)章节一认识生物的知识要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常见题点:1.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判断下列各项是否属于生物:智能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石笋、生物化石、蘑菇、枯叶蝶、家蚕、衣原体。
2.人体可以通过呼吸、排泄等形式将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
3.除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章节二了解调查的基本方法。
认识我们身边的一些生物并尝试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
常见题点:1.尝试列举20种生物,并进行简单的分类。
2.调查的基本步骤包括观察、提问、做实验、总结。
3.生物圈包括陆地、水域和空气。
章节三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常见题点:1.下列各生物现象各是受哪一环境因素的影响:(1)植物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得更好;(2)动物在寒冷的环境中会有保暖的行为;(3)海洋中绿、褐、红藻的分布;(4)白菜不能分布在沙漠中;(5)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较多。
2.生物圈中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被称为生产者,而动物则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细菌、真菌则是分解者。
在生态系统中,它们彼此相互交错而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3.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越强。
章节四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组成。
生物包括植物——生产者和动物——消费者,非生物包括空气、水、土壤等。
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的流动。
生态系统还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常见题点:1.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地球。
2.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从陆地、水域、空气三个方面来说,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章节一观察生物和细胞是我们身边最基本的单位,了解它们的构造和特点,需要用到显微镜。
初中生物总复习教案兼学案

初中生物总复习全套教案兼学案一、教案设计理念1. 结合新课程标准,梳理初中生物知识点,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过程,提高复习效果。
3.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梳理并巩固初中生物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生物学的概念与特点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3. 生物的分类与命名4.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5.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生物的分类与命名,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2. 教学难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1. 教学策略:(1)情境导入: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复习知识点。
(3)合作交流: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实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演示法:展示细胞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5)问答法:师生互动,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应答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学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给学生发放学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知识点梳理,巩固已学知识。
3. 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难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九年级生物复习教案(精选5篇)

九年级生物复习教案(精选5篇)九年级生物复习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培养专门人才的目标上,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九年级生物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究绿色植物的叶片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生物探究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绿叶在光照下合成淀粉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使学生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养成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重点: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
领悟“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设计原理。
难点: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三、材料用具盆栽的天竺葵(或三角梅等绿色植物)、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酒、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打火机)、清水、试管夹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取一盆长势旺盛的天竺葵,对它进行暗处理两昼夜,再取多个黑纸片(根据学生实验的组数而定),对多个叶片的上下两面进行遮盖,并用曲别针进行固定。
然后,把它放置到光下进行光照数小时后备用。
(二)导入在我们赖以生活的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
这个大工厂就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
设问:绿色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的?它们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个实验。
(三)实验讲授1、先找同学起来读一下本节课的目的要求,并对本节课的材料用具进行清点,然后播放《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视频文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这个实验的大体步骤和某些应该注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初中生物总复习教案学案全套

原因是
。
3 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的是 4 不含消化酶消化夜是
。 。
5 各消化道中,对食物有消化作用的是
。
能吸收营养物质的有
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
。消化和
6 如右图所示, 1 号试管和 2 号试管经过系列处理后,
滴 碘 检验 , 现 象 是: 1 号试管
,2 号试
管
。是因为
。结论是
。
若再设置一个 3 号试管, 探究温度对消化的影响, 该 怎么做?
2 分生组织的细胞
,细胞壁
,细胞
成 节 2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保护组织、 营养组织、 核 ,细胞质 ,具有
。
生
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
物 第 1 常见的单细胞生物 草履虫、酵母菌、衣藻、 体 三 眼虫、变形虫
1 在制作观察草履虫的装片时, 从草履虫培养
液的
吸一滴培养液。
节 2 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结构 单细胞) 运动、呼吸、摄食、排泄、应激性
。
察 一 ②对光 转动
,使
对准通光孔;转
2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
细 节动
,把一个
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 3 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若光线较强,则选
胞
目 镜 , 右 眼 睁开, 转动
, 直 到可以 看 用
和
。
的
到
的视野 ③观察④
4 显微镜最重要的部件是
。
结 第 1 常用的玻片标本 切片 涂片 装片 构 二 2 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体积增大。
长
3 植株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2 枝条是由
发育而来的。
水根尖成熟区细胞从土壤吸收 无机盐
生物复习教案(精选8篇)

生物复习教案(精选8篇)生物复习教案篇1㈠.教材分析“水中生活的动物”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的第一节内容。
教材主要关注鱼的形态、运动、呼吸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安排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探究活动,以达到重点认识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这一目的。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通过两个"观察与思考"、一个"探究"实验、一个课外实践,让学生认识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进一步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举例说出几种水中动物的名称.⑵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2、能力目标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学习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㈢.教学重点1.以鱼为例,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生生活的特点。
2.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以及鱼的呼吸器官。
3.总结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㈣.教学难点1.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及该实验的组织教学。
2.运用以学知识,通过对“鱼类呼吸器官及其作用”的观察与探究,阐明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二、说教法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动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本节的教法我选用了创设情境法,活动探究法,问题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法,对比法。
三、说学法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初一生物综合复习教案七篇

初一生物综合复习教案七篇初一生物综合复习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正确说明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②能力目标: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③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①教学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②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教学工具显微镜三种标本擦镜纸纱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细胞非常小(提示图中物象之所以看的很清楚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而且形状各异。
提问,引出观察细胞的工具──显微镜。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
提问:通过预习,你对显微镜的发明、发展知道了多少?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认识材料和用具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桌上显微镜、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等。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显微镜的构造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之后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教师利用课件,点击即显示各部分名称) 显微镜的使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
介绍三种观察标本:(1)写有“上”字的玻片;(2)印有数字的透明纸;(3)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对光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
按照先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放入标本→-看到清晰像的顺序(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观察学生边看书自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强调⑴用低倍物镜(10×或8×,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⑵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老细胞中的是一样的。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
1细胞分化成组织
2组织形成器官
3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1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包括、
、、。
2细胞分化是指。
第二节
1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
1动、植物体的生长发育都是从开始的。
第三节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生物既能环境,又能环境。
2生物的是普遍存在的。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2食物链和食物网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1生物圈中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被称为,而动物则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是,细菌、真菌则是。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
、、和。
第二节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1)非生物因素 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2)生物因素 捕食 竞争 合作
下列各生物现象各是受哪一环境因素的影响
(1)南桔北枳(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3)海洋中绿、褐、红藻的分布(4)白菜不能分布在沙漠中(5)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较多
初中生物总复习全套教案学案
总复习一(七年级上)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2课时
章节
知识要点
常见题点
认识生物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4)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1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判断下列各项是否属于生物 智能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石笋、生物化石、蘑菇、枯叶蝶、家蚕、衣原体
2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在生态系统中,它们彼此相互交错而形成。
3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越强。
第五节
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2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从,
,三个方面来说,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章节
知识要点
常见题点
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
1显微镜的构造2显微镜的使用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 转动,使对准通光孔;转动,把一个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直到可以看到的视野③观察④
1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原物体的。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3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若光线较强,则选用和。
4显微镜最重要的部件是。
第二节
1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 涂片 装片
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无机物水、无机盐、氧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3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线粒体:化学能——生命活动动力
1细胞的生活需要和。
2细胞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它能让进入细胞,把挡在细胞外面。
3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
第二节
依靠进行呼吸。
3与草履虫的消化有关的结构有
。
病毒
1病毒的发现
烟草花叶病毒的研究、电子显微镜的使用
2病毒的种类
3病毒的结构
4病毒生命活动特征
5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用才能观察到病毒。
2根据病毒寄主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
三大类。
3病毒是由外壳和内部的组成。它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植物类群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主要特征
生活环境
作用
常见种类
繁殖方式
种子植物
1种子的结构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玉米种子
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种子裸落,无果皮包被
被子植物 种子有果皮包被
1在标注线后写出所示结构的名称
2种子中的主要部分是,它是由
四个部分共同构成的。
被子植物的一生
种子的萌发
1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2人体可以通过、、等形式将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
3除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
了解调查的基本方法。认识我们身边的一些生物并尝试对生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1尝试列举20种生物,并进行简单的分类。
2调查的基本步骤是、、
、、、。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1生物圈包括、和。
2分生组织的细胞,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具有。
第三节
1常见的单细胞生物 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结构 单细胞)
运动、呼吸、摄食、排泄、应激性
3单细胞生物的结构 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4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在制作观察草履虫的装片时,从草履虫培养液的吸一滴培养液。
2草履虫依靠的摆动而旋转前进。
2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净、滴、取、盖(避免出现气泡)、染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
、、、叶绿体和液泡等。其中起支持保护作用的是。
第三节
1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2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
、。它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1Biblioteka 胞生活所需的物质1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
2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被称为染色体。
3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
1细胞中被称为遗传信息库的是。
2染色体是由和共同组成的。
3决定性状的小的DNA片段是。
4细胞是、和的统一体。
第三节
1细胞生长 使细胞体积增大
2细胞分裂 使细胞数目增多
1生物体能由小长大,是和
的结果。
2芽的发育
3植株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水根尖成熟区细胞从土壤吸收
无机盐
有机物 由叶的光合作用制造
1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的生长要靠增加细胞数量,及体积增大。
2枝条是由发育而来的。
3植物的生长需要量最多无机盐是、
和无机盐。
4根尖自上而下包括、、、四区。
开花和结果
①探究过程
②探究结论 水分、温度、空气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完整的活的胚、寿命、休眠
3种子萌发的过程
胚根---根 胚轴伸长 胚芽---茎叶
1一定时间后观察下表各实验装置,现象如何?
1号
2号
3号
4号
水
无
有
有
有
空气
充足
充足
充足
浸没
温度
室温
室温
1℃
室温
现象
该实验设立了个对照组,分别是.
结论是。
植株的生长
1幼根的生长
章节
知识要点
常见题点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1藻类植物
主要特征 生活环境作用
常见种类:衣藻、水绵、海带、紫菜、石莼、石花菜、裙带菜、鹿角菜、马尾藻
2苔藓植物
主要特征 生活环境 作用
常见种类:墙藓、葫芦藓、地钱
3蕨类植物
主要特征 生活环境 作用
常见种类:肾蕨、江南星蕨、卷柏、贯众、满江红、胎生狗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