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古诗《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3 古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教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3 古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教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3 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迢迢牵牛星》,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了解古代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迢迢牵牛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迢迢牵牛星》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牛郎织女相会的美丽传说。

2. 诗歌内容:诗中通过描绘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3.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共四句,每句七个字。

4. 诗歌意境:通过描绘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浪漫、美好的氛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迢迢牵牛星》,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了解古代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引起学生对古诗《迢迢牵牛星》的兴趣。

2. 朗读诗歌:学生自读诗歌,注意节奏、停顿、韵律,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3. 理解诗意: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句,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把握诗歌的意境。

4. 背诵诗歌:学生齐读诗歌,尝试背诵,巩固记忆。

5. 鉴赏诗歌: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结构、意境、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迢迢牵牛星》所表达的真挚情感和美好意境。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迢迢牵牛星2. 诗歌背景:唐代诗人杜牧3. 诗歌内容: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4.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5. 诗歌意境:浪漫、美好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迢迢牵牛星》。

2. 收集其他关于牛郎织女的古诗或故事,进行分享。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之《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之《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之《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迢迢牵牛星》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牵牛星与织女星隔河相望的悲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忠贞爱情的向往和赞美。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同时也能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代诗歌的语言、韵律和意象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对于这首诗的背景、意象和情感表达,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此外,学生可能对古代神话传说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迢迢牵牛星》。

2.理解诗歌的意象和寓意,体会诗人对忠贞爱情的赞美。

3.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4.了解古代神话传说,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四. 教学重难点1.诗歌中意象的理解,如牵牛星、织女星、银河等。

2.诗歌背景的把握,了解古代神话传说。

3.诗歌韵律的感悟,体会古代诗歌的美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浪漫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的美。

2.讲授法:教师讲解诗歌背景、意象和寓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实践法:让学生朗读、背诵,提高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含诗歌全文、插图、背景介绍等。

2.相关资料:关于牵牛星和织女星的神话传说。

3.音乐素材:古典音乐或古风歌曲,用于营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乐素材《迢迢牵牛星》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简要介绍诗歌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课件,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过程中注意停顿和重音,引导学生入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教案与反思第1篇】《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一、作者简介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

这些乐章、歌词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

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

《古诗十九首》是在汉代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

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二、创作背景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

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

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

在中国关天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

《诗经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

《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俶真》开始说织女是神女。

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和《九咏》里,牵牛和织女已成为夫妇了。

曹植《九咏》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

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这是当时最明确的记载。

《古诗十九首》中的这首《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

将这首诗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对照,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型了。

三、注释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2.《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九(中华书局1977年版)。

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3.迢迢(tiáo):遥远。

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教案与反思第1篇】《迢迢牵牛星》教案教学重点:1、背诵本首诗2、学会从诗歌语言方面去鉴赏诗歌教学难点:鉴赏《迢迢牵牛星》的叠音词的运用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有没听说过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或文学作品呢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秦观《鹊桥仙》(让学生读一遍)、“七七情人节”等(ppt)。

牛郎织女一开始只是两颗位于银河对岸的牛郎织女星,后来经过诗人墨客的描绘与吟咏,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开始流传于人间,一直到今天。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迢迢牵牛星》,来深入的感受这种凄美的爱情故事。

《迢迢》这首诗歌是选自于《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其内容大多反映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思妇游子的离别相思以及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

十九首诗都是五言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

叙事言情反复低回,对后世诗歌创作起着很深远的影响。

(ppt)二、诗歌的整体理解同学们听一下录音,注意五言诗的节奏划分(一边听录音,一边在课本上用斜线划分节奏)(五言诗的.节奏是“二三、二一二”)(1分钟)同学们朗读诗歌一遍(纠正读音:mò脉脉、纤xiān)(1分钟)同学们自由朗读,结合注释,感受诗歌大意。

(3分钟)待会向学生提问题。

1、从题目中的迢迢(遥远的意思)牵牛星,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从谁的角度来写的呢?(织女)描写了织女怎样的心情呢?(织女思念之痛苦)2、那么在诗歌中哪些诗句描写了织女相思之痛的呢?(用原文诗句回答)“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描写了织女在工作时手在不停摆动,织布机不断的发出札札声,可以看出织女工作怎么样?(忙碌、勤劳的)“终日不成章,泣涕(涕:眼泪)零如雨”上面一句写到织女那么勤劳、忙碌,却织“不成章”“泣涕如雨”。

这说明了什么呢?(织女被思念折磨得已经没有心思去织布,可以看出织女内心思念的悲伤之情)【板书:织女思念的痛苦】3、大家再看回诗歌第一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句诗描写了天上牛郎织女星隔银河相对的景象。

3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3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3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迢迢牵牛星》,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了解古代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迢迢牵牛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迢迢牵牛星》的作者、创作背景及古代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

2. 诗歌内容:学习《迢迢牵牛星》的诗句,理解诗句中的重点词语,把握诗歌的意境。

3. 诗歌鉴赏:分析《迢迢牵牛星》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诗歌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描写牛郎织女的古诗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迢迢牵牛星》,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把握诗歌的意境。

2. 教学难点:分析《迢迢牵牛星》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古诗《迢迢牵牛星》的插图、诗歌朗诵音频。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学习: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迢迢牵牛星》,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把握诗歌的意境。

3. 诗歌鉴赏:分析《迢迢牵牛星》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诗歌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描写牛郎织女的古诗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迢迢牵牛星》2. 诗歌背景:介绍作者、创作背景及古代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

3. 诗歌内容:学习诗句,理解重点词语,把握诗歌意境。

4. 诗歌鉴赏:分析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 诗歌拓展:了解其他描写牛郎织女的古诗词。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迢迢
牵牛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迢迢牵牛星》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古诗内容,掌握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和意境;
3.能正确朗读古诗,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4.听读、朗读邀请学生诵读该诗;
5.感知《迢迢牵牛星》中表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古诗《迢迢牵牛星》的内容及背景;
2.掌握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及意思;
3.体会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古诗的抽象意境;
2.在诵读时能够传达出古诗中的情感。

四、教学内容
1. 古诗《迢迢牵牛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教学过程
1. 初读课文
1.介绍古诗《迢迢牵牛星》的背景和作者。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诗歌,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

2. 理解诗歌
1.解释古诗中的生词和成语。

2.分析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朗诵古诗
1.学生跟读古诗。

2.分组朗诵古诗,比赛哪组表现更好。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古诗《迢迢牵牛星》;
2.写一篇感悟古诗的作文;
3.制作一份关于古诗的漫画或绘画。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抽象意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传达能力。

以上是本次《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学的总结,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教学反思第1篇】《迢迢牵牛星》教学反思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苑中一朵最瑰丽的奇葩是“诗国”最坚实的根基然而古典诗词教学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中我尝试以读入诗“读品结合,品读相联”力求呈现精彩灵动的课堂。

激发大家对经典诵读教学内容的深度关注和有效指导的智慧探索。

在教学《迢迢牵牛星》过程中我通过引领学生反复诵读。

如: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诗的韵律美;入情入境地研读——品味诗的意境美;字正腔圆地诵读——感受诗的情感美。

注重指导学生把握诵读的情感基调确定节奏、重音、停顿通过诗歌本身的节奏和韵律,感染学生。

在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佳词妙句,想象诗歌描绘的形象,深化情感体悟,并使学生理解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特点。

品读相联,使学生的品读感悟再进一层。

从而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享受。

提高了诵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更多地接受传统诗歌的浸润,在教学中进行了有效的拓展:以阅读吟诵求理解,以迁移拓展求广识。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深刻体会到要让学生找到古典诗词诵读鉴赏的钥匙即:1、进入情境,走进诗词; 2、诵读诗词,初感诗情; 3、感知意象,体会意境; 4、品味诗句,欣赏语言; 5、总结规律,提炼方法; 6、拓展迁移,加强训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教学反思第2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明白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明白我爱你而是明明明白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齐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明白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齐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却还要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而是用自我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有人说,牛郎织女每一次的相逢都是一次漫长而痛苦的等待过程。

3 古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3 古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3 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迢迢牵牛星》,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了解古代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迢迢牵牛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迢迢牵牛星》的朗读与背诵。

2. 诗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3. 古代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

4. 对古诗《迢迢牵牛星》的鉴赏与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迢迢牵牛星》,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

2. 教学难点:对古诗《迢迢牵牛星》的鉴赏与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兴趣。

2. 朗读古诗: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韵律,感受古诗的美感。

3. 理解诗意:教师解释诗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意。

4. 背诵古诗:学生集体背诵古诗,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5. 鉴赏古诗:教师引导学生从诗的意境、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鉴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诗《迢迢牵牛星》的理解和感受。

7.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古诗《迢迢牵牛星》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味和美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迢迢牵牛星》2. 诗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3. 诗句解释:迢迢:遥远的样子;牵牛星:牛郎;皎皎:明亮的样子;河汉女:织女。

4. 古诗鉴赏:意境、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迢迢牵牛星》。

2. 用自己的话复述古诗《迢迢牵牛星》的诗意。

3. 搜集其他有关牛郎织女的古诗或故事,进行阅读分享。

八、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朗读、理解、背诵和鉴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

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

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素”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借助已学知识创设学习情境,进行导入。

1.小的时候,大家一定诵读过这样的句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是《诗经》中人们的浅唱。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这是《汉乐府》中人们的乐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取法于《诗经》和乐府,更有它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

【出示课件7】(板书:迢迢牵牛星)
2.《古诗十九首》简介【出示课件8】
在我国的诗歌历史上,有一组五言诗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它就是《古诗十九
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是文人仿照乐府诗而创作的。

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所编,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非一时一人所为,内容多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千百年来引起读者广泛共鸣。

它的艺术成就很高,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

(板书:古诗十九首)
二、诵读诗歌,反复品味,探寻诗歌语言的音韵之美。

【出示课件9】
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纤纤擢素手(xiān)
札札弄机杼 (zhá)
泣涕零如雨(qìtì)
盈盈一水间 (jiàn)
脉脉不得语 (mò)
学生齐读。

三、探究诗歌内容,品味相思之情。

1.请学生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结合故事,初步感受《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出示课件10】
东汉以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就在民间流传。

大意是织女是天上的仙女,爱上了人间的牛郎,结为夫妻,十分恩爱,并生有一子一女。

王母娘娘察觉此事,便派天兵天将押织女回天庭受审,一对恩爱夫妻被活活拆散。

牛郎悲痛万分,在老牛的帮助下追上天去,快追上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金簪一划,出现了天河,牛郎、织女被天河阻隔,只有对河而泣。

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以后,七月初七这一天就变成了民间的一个节日,被称为“七巧节”“乞巧节”。

姑娘、媳妇们在这一天要穿针引线乞巧——向织女乞求智巧、灵巧。

提示:《迢迢牵牛星》写的就是织女(河汉女)思念牛郎的故事。

织女是全诗的主人公,这是一首相思之作,感情基调较为哀怨。

(板书:情感:伤感哀怨)2.带着伤感、哀怨的感情,再读诗歌,体会一下,诗歌是借助了哪些语句来传递这份相思的伤感与哀怨呢?【出示课件11】
(1)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不成章”三字蕴含着一个“思”字,即织女的内心动态,“泣涕零如雨”更是织女
悲苦内心世界的表露,因而神思恍惚、心不在焉,落得个终日勤劳作,终日意悬悬,终日不成章。

“泣”的本义是眼泪,特指无声流泪或低声地哭。

“涕”也是眼泪。

“零”本是指雨缓缓而降,引申为降落、落下。

这里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的织女泪。

这是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塑造织女相思之苦。

纷纷织女泪尽洒,谁解其中相思味!那泪如雨下的神态,就是织女相思成痴最好的表达。

(2)脉脉不得语。

“脉脉”,是凝视的样子,后来形容默默用眼神表达情意,形容含有感情,默默表露的样子。

只是深情地凝望着对方,却不能说出话来。

脉脉含情遥相望,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眺望也是一种语言。

(3)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札札”是拟声词,是形容织布机工作时的响声。

有一种静谧中的杂乱之感。

而“弄”这个字,是玩弄、摆弄、抚弄的意思。

一个动词就泄漏了此时织女的心境,心不在焉,心神不宁的样子。

札札机杼乱人心,最是织女愁肠时。

(4)迢迢牵牛星。

“迢迢”指遥远的地方。

牵牛星在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距离使得人内心起相思。

迢迢万里遥,深深相思情。

距离的旷远拉伸了主人公之间的相思之情。

可是,牵牛星真的离她那样遥远吗,在诗句中有没有其他的发现?
(5)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银河清澈且水不深,他们相互之间的距离又能有多远呢?
(6)盈盈一水间。

仅仅是一水之隔。

何谈遥远一说呢!
“盈盈”既能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能表现女子的魅力,还可以想象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令人回味无穷。

河水盈盈,泪水也盈盈。

欲语难诉,深情难吐,只好默默相视,以表相思。

情景并生,哀怨动人。

四、感受语言之美。

【出示课件12】
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天上人间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

这样的浪漫不仅在内容,还有它的语言形式,用“深衷浅貌,短语长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