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快乐语文让课堂更精彩

快乐语文让课堂更精彩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积极引导孩子们获得新知的过程,让孩子们快乐地去读去学,这是最重要的。
在学习中,他们希望每分每秒都拥有快乐。
作为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应该尽可能体现学生快乐学习的主动权,让每个孩子都亲身体验到学习语言文字的快乐。
一、巧妙导入,让学生快乐感知好的导入语能把学生带入一种崭新的教学意境中,在导入中抓住一个“趣”字来激发学生思维,就能迅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就像油锅里滴上几滴水一样地把课堂激活。
我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五光十色的海水,嬉戏的鱼群,蠕动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各样的贝壳,庞大的海龟,不计其数的海鸟……学生们一边观看这些奇妙的海底世界的景象,一边听讲解员的解说,深深地陶醉在如此缤纷的神奇世界之中,产生了新奇感,激起了浓郁的学习热情。
此刻,教师抓住时机,说道:这就是富饶的西沙群岛,同时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这种运用现代媒体手段,创设意境,由画入文的导入方法,由于其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特别易于收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的内驱力,形成学习冲动的教学效果。
利用录音机,播放声情并茂的音乐、解说,可以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氛围中去,让学生沉浸在音响所创造的能直接感知课文内容的气氛里;利用电视录像或多维动画,可以让课文内容形象化、直观化,通过画面形体、明暗、远近、色彩的变化,并以其特有动态画面的组合,逼真地再现生活,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所学对象,进入特定的境界。
二、设疑求解,让学生快乐探究【教例】《狐狸和乌鸭》师:从乌鸦被骗这件事,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生甲:从乌鸦被骗这件事,我们懂得了喜欢听奉承话这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师:那你们喜欢乌鸦吗?生众:(不假思索地)不喜欢!师:为什么不喜欢?生乙:因为乌鸦喜欢听奉承话。
师:大家都不喜欢乌鸦吗?生丙:老师,我喜欢乌鸦。
师:哦!谈谈你为什么喜欢乌鸦。
静:会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气 作 为停 顿 。
( 师生 齐 读 )
肢 体 语 言 中大 声 地 吟 咏 , 高 或 或 低 , 急 或 徐 , 开 大 合 。 之 所 或 大 情 至 , 之舞 之 , 之 蹈 之 。 咏 之 手 足 吟
需要“ 意” 随 缔造 的别 样 之美 。 ( 江苏省氤 砒 l 2 2 ) 荫 、 10 9 学 0
强 烈 地 感 染 着 学 生 ,震 撼 着 学 生 。 种 刺 激 让 学 生 对 文 本 形 成 这
更加鲜 活、 体 、 刻的印象。 具 深 课
( 生齐 读 , 读 边 用脚 “ 师 边 踏 地 ” 拍子 ) 打
师 诗词是讲 究平仄 的。 声就 平 是 阴平 和 阳 平 ,声 音 要 拉 长 , 仄
“ 我读 得 很 投 入 ” ~ 信 息 , 不 惜 扯 着 嗓 门 , 头 晃 这 就 摇
脑。 而部分学生的放 声朗读也使其他同学身不由己。
奏 指挥 学 生 朗读 )
帕克・ 帕尔 默说 过 ,在真正
的 共 同 体 中 , 习过 程 看 起 来 并 学
位教师执教 《 平乐 ・ 清 村
居》 — —
师 : 一 般 分 上 阙 和 下 阙两 词 教 者 且 行 且 吟 , 自 己 的激 以 情 渲 染 气 氛 、 发 情 感 , 辅 以 诱 又 手 势 、 作 , 领 学 生 在 丰 富 的 动 引
多 , 如 “ 步 ”从 容 闲适 , 仅 犹 散 , 不 在乎 沿途 的风 景 , 在 乎 看 风 景 还 的心 情 。 生 在 这 样 的 言 说 活 动 学
中 ,感 受 到 言 语 表 现 的乐 趣 , 体
当师 生一 同边拍手 边踏 地而歌 时, 那份 “ 意” “ 肆 与 纵情 ” 之美 ,
对话教学,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生: “ 我们把蜻蜓放走 了 , 是 因为蜻 蜓要捉 害虫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们是 保护农 民庄稼 的益 虫。 ”
生: “ 我们把蜻蜓 放走 了, 是 因为我 觉得 蜻蜓 能去 捉害
虫, 我 们就可以吃到绿色食物 。 ” 师: 是啊, 蜻蜒是我们农 民伯伯 的好朋友 , 是益 虫 , 我们 应该去保护它们 , 爱 护它们。 同学 的情感达到 了最高 点 , 情 感交 融的画 面已经 出现 , 同学们的爱心完全 被激 发 出来 , 同学 们 的人文 素养 也得 到 了提高。《 放飞蜻蜓》 一文讲述 了着名教育 家陶行知先 生看 见 一群孩子在捉蜻蜓 , 就 因势 利导 , 教育 孩子懂得 蜻蜒是人 类 的好朋 友 , 并放飞蜻蜓 的故事 。课 文 内容 浅显易懂 , 学 生
【 片段二】
出示句子 : 蜻蜓的眼睛一闪一 闪的 , 尾 巴一撅一撅 的。 师: “ 一闪一闪” 让你想 到了什么? 生: 想 到了星星 、 钻石 、 金子 …… 生: 蜻蜓 的眼睛在 阳光下 就像 星 星 、 钻 石一 样 闪亮 , 好 美 丽呀 ! 师: “ 一撅 一撅” , 请 你们用手做一 做这个动作 , 瞧, 小蜻 蜓多可爱 呀 ! 生: 蜻蜓 的尾 巴会点水 。 师: 谁给大家说一说 , 蜻蜓真 的是在点水 吗? 生: 蜻蜓点水其实是在产 卵。 这时 , 通过课 前收 集到 的资 料 , 教师 启发 学 生 , 加 深对 蜻蜓知识 的了解 , 教 师 引导学 生 想象 蜻蜓 的“ 眼睛 ” 像“ 星 星、 钻石 、 金子 ” , 感受蜻蜓 眼睛的美丽 , “ 一撅一撅 ” 的动作 , 亲身体会蜻蜓 的可 爱。 只有这 样 , 同学 们 才能 对蜻 蜓充 满 喜爱之情 。 二、 生活体验 , 让学 生的心 灵闪出火花 【 片段三 】 通过前面两处 对文 本 的解读 , 学生 已经 掌握 了一定 的 方法 , 这时 , 就可 以让学生 自由表达 了。 引出句 子 “ 陶 行 知 用 商 量 的 口吻 说 : ‘ 把它 放了, 好 不好 ? ”’ , 师: 谁来用商量 的 口气 读一读这句话? 生: ( 读) 评价 。 师: 孩子们纷纷说 : …… 生接 : 放 了它 , 放了它 , 让 它回家去。 师: 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 。 生接 : 蜻蜓展开翅膀 向空 中飞去 。 师: ( 出示 图片 , 音 乐 响起 ) 在陶先 生 的启发 下 , 孩 子们 放 飞了手 中的蜻 蜓 , 重新 获得 自由 的小 蜻蜓 在 空 中尽情 享 受 大 自然 的 乐趣 。如果 你 就 是 这 只蜻 蜓 , 此刻, 你 想 说 些
让语文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让语文课堂因互动而精彩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深入,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份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很难主动地学习、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抑。
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教师讲得声嘶力竭,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语文课堂沦落到如此生硬、枯燥的地步,学生根本不能感受到文章语言美、人情美的熏陶。
甚至视语文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科目。
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做好教学互动,重新燃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那么,怎样才能搞好教学互动?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兴趣常言说得好:“只有良好的开端,才能有成功的一半”。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也曾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寻知识的奥秘,这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1.以疑入境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凡事都想知道为什么。
笔者在传授《游褒禅山记》一文时,先板书毛泽东的名句:无限风光在险峰。
然后问:为什么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呢?请大家先想想其中道理。
这一问题触及文章主题,引起了学生对未知寻根究底的欲望。
2.以趣入境中学生兴趣浓厚,好奇心强,凡事都喜欢一探究竟。
笔者在传授《果树园》时,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当曙光冲破黑暗,大地刚从薄明的晨曦中苏醒过来的时候,蓦地,一轮红日跃出海面,将一片金辉洒向人间。
那金色的彩霞、浅黄色的薄光、偶尔闪光的露球,像甘露沁人心脾,像醇酒叫人心醉,多美的清晨啊!晨光中的大地是美的,那么,清晨的果园,果园的清晨又是怎样一番景致呢?让我们随着作者丁玲的去观赏一下《果树园》清晨的美景吧!学生怀着对清晨果树园的美好憧憬,愉快地投入到新课文的学习之中。
3.以情入境中学生感情丰富,易被真情打动。
笔者在传授《诗八首》一文时,用这样的话激情:诗,像种子一样,有一股顽强的爆发力。
“生成”——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一
、
点。 例如, 教师如果没有对《 祖父的园子》 中萧红的生活经历深 课堂真正成了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 入理解 ,课堂上就不会有学 生对无拘 无柬 的 自由生活 的向往 台。正是 由于课堂与课 外相联 系 , 学生才能在教师 的引导下 , 的精彩阐述。生成缘于预设 , 但要使生成精彩起来 , 又不能拘 凭着生活经验想象并创造 , 使课堂更加精彩纷呈。 泥于预设。 三、 生成 源于 师生 间的平等对话
“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 ” 学生在 阅读 中 , 在不断生成 在我们 的课堂教学中 , 学生随 时会生成一些 新的信息 , 教 中让每一个人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创生着一种新 的表达 创 生着一种人性流淌 的 自然和开放 。 课 师应及时捕捉课堂上 的动态生成资源 , 要敢 于因势利导 , 打破 方式 和新 的分享方式 , 只有 师生平等对话 , 充分重视 计划 , 对 预定的 目 标、 内容进行 反思和调整 , 以促进学生 的发 堂教学蕴涵着 巨大 的生命活力 , 学生 的课堂生 成 ,才 能让 生命活力 在课 堂上 真正 有效地 发 展。 学生 的随意而发 , 我们 教师不能随意处理 。面对学 生稍 挥。 纵即逝的生成信息 , 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 善于运 教育家布鲁姆说过 : “ 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 如果所有 的成果都能预料 , 教学也就不成为一 门艺 用生成的教学资源 , 要合理对待突发的课堂生成 , 灵活地调整 全部范围 , 可见生成的课堂是精彩的。 在这样的课堂上 , 学生获得 教案 ,把学 生感兴 趣 的话 题列 为学 习内容 , “ 迎合 学生 的 口 术 了。 教师 的劳动也 闪耀着智 慧的光芒 , 师 味 。” 学生才会充满激情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 习中 , 课堂才会 了多方面 的满足和发展 , 生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 , 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理想境界 。 为 焕发勃勃的生机 。 了让这 门艺术更精彩 , 教师在教学 中要 充分 发挥教学智慧 , 让 二、 “ 生成” 源于学生的体验感悟 学生在动态生成式的课堂中畅游,让我们的课堂散发出和谐 1 、 对文本 的独特 感受 让我们的学生在和谐 与美 丽中芬芳 四溢 吧! 小学生具有 丰富 的想象力 , 他们的想象无处不在 , 无所不 与美 丽 , 及。 能超越成人的视角 , 想你所未想 , 做你所未做。 教师要珍视 学生独 特的感受 、 体验和理解 , 不断地启发 、 点拨 、 激发学生 的 读书欲望 , 促进学生学 习, 使学 生的心灵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
教师插话: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空, 唐僧 就很 难成功 了。
串凄婉 的歌谣 , 以此来整合 教学 内容 , 形成 教学
霎 师: 囊 ; ; 有句话说得好啊 , 不怕有错 , 就怕不改过。 流程 , 结构课 堂教 学。 一进文本 , 武老师引导学生
慧, 要“ 于关键处显神通” 。当学生思路跑偏 的时 以美 的享受 。教师组织课堂教学 , 要通过快慢得 候, 当学生表 达不清 的时候 , 当学生争论 不休 的 体 、 高低适 宜的课堂 插话来掌控课 堂节 奏 , 力争 时候 , 当学 生认识偏差 的时候 , 都需要 教师及 时 使 得语 文课 堂动静相宜 、 张弛有度 。 用精 当的语言 引导点拨 。 特级教师武凤 霞在执教 《 我和祖父的园子》 时, 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
物, 谈谈 自己的想法 。 的关 系 , 引导学生 质疑 、 探究 , 促 进学生在教师指 教师在课堂 生: 我 觉得 , 孙悟 空不是 个好徒 弟 , 唐僧 一批 导下 生动而富有个性地学 习。因此 , 评他 , 他 就生气 , 甚至要 用金 箍棒 打唐僧 , 后 来还 上要像 一个心 灵手 巧 的绣花 姑娘 , 通 过引线 穿
用, 那 么课堂必然呈现一种灵动之美 。 四、 张弛有度 , 让课堂节奏鲜 明
三、 推波助澜 , 让课堂高潮迭起
课 堂教学 , 与文学艺术 的诗歌 、 小说 、 己的语 言 , 舞蹈一样 , 也非常讲究节奏 。恰 当的课堂节奏 能
尽可能用精练的话语引导点拨 , 去启迪学生的智 调动学 生的注意力 , 调节学 生 的学 习情绪 , 给人
撇 下唐僧 不管 , 回花果 山了。
语文课堂更精彩

互联互动让语文课堂更精彩——我的“一对一”数字化课堂教学实践辽宁省营口实验学校张婷刘伦昌关键词:“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互联互动摘要:“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指每人拥有一台数字化学习终端,并能够运用所提供的学习平台和资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整个知识构建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彰显。
回首走过的教学历程,从多媒体教学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从远程教育到实现“班班通”;从网络整合课到移动终端支持下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学校的教育、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地感受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使我们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特别是“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实施,它对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一、构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让学习随时随地得以实现什么是“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拥有一台数字化学习终端,并能够运用所提供的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有效的学习。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实践始于2002年,这种学习方式作为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逐渐被教育界广泛关注,它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在每个学生都拥有数字化学习终端的基础上开展的个性化学习。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课前学习—课堂学习—课后延伸学习”融为一体,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一对一”数字学习,从学生课前的提出的问题入手,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给学生更多体验的机会。
通过实践我发现“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利用资源的主动、自主的学习;学习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极大地拓展了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可以随时利用学习终端中提供的学习平台进行生生间的讨论、师生间的交流、生本间的互动,真正意义上让学习随时随地得以实现二、教师“教”的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古希腊人普罗塔戈三千年前就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装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互动反馈技术让小学语文教学更精彩——以《寒号鸟》一课教学为例

互动反馈技术让小学语文教学更精彩——以《寒号鸟》一课教学为例发布时间:2023-03-07T01:10:09.044Z 来源:《中国教工》2022年10月20期作者:赵军[导读] 当前时代属于创新与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赵军江苏省邳州市碾庄镇中心小学 221300【摘要】当前时代属于创新与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推动教学创新发展。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互动反馈技术,促进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互动反馈;小学语文;《寒号鸟》小学生们年龄相对较小,对于趣味性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所以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与学生做好互动工作,采用科学合理的课堂,互动反馈技术,保证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实际现状,根据教学现实情况展开教学,让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精彩有趣,带领学生们一起学习进步。
一、强化小学语文教学反馈的必要性1.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反馈技术有利于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分析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而全面分析学生给出的反馈,了解当前学生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综合性的提升教学质量,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的目标。
根据学生反馈的结果可以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在课程调整方面实现有针对性的优化,保证符合学生们当前学习现状,以此来全面强化教学质量,综合性的实现教育目标。
2.活跃课堂氛围,增进师生关系在传统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填鸭式教学加大了学生们的学习压力,缺乏互动与交流,使得学生们对于小学语文缺乏兴趣,厌学情绪相对严重,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所以,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站在心理学的角度,通过强化课堂反馈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进而带领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动: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发表时间:2015-03-19T14:10:06.017Z 来源:《素质教育》2015年2月总第170期供稿作者:陈明星[导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陈明星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六小学636000
摘要:现代课改理论当中,有两点值得大家注意:一个是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的确立,一个是强调学生能力与素养的整体提升。
这两点一个属于教学理念的范畴,一个属于教学目的的达成,而无论哪个层面,都与现代互动教学模式的确立与构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互动教学要求教师参与其中,强调生生互动,彰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小学语文互动课堂教学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标准》的指导思想已经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以教师如何教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感受,侧重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乐于学习是内因,教师的讲授是外因,整个教学活动就是要努力创造一个适于学生学习的环境,为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创造条件。
一、小学语文互动课堂主要特点
小学语文互动课堂教学,其实质就是在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课本互动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一定的认知互动和情感互动,为全班每个学生都提供可以自我表现的机会,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同伴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以及学习习惯中汲取好的一面完善自己的不足,而且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力和认知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爱学的态度以及乐学精神等。
二、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初步尝试
1.知己知彼——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前提。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前提就是知己知彼,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在个性摆在首位。
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做好充分的掌握和准备。
教学内容的准备尽量要做到心中有数,伸缩自如,选择特定的教学进程位置,设定教学交流互动的形式或活动,设计风趣幽默并有实质性内容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和交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器具以及教学课件,课件的风格和形式尽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审美特征,多选择一些可爱的、漂亮的、温馨的图片或形象,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对象的准备包括对学生个性、生活习惯、学习特点、思维方式、语言特征、行为表现等一系列方面的准备。
这需要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要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学生、观察学生、总结学生,从而对症下药,培养学生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创设问题情境,确保互动实效。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源泉,是引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的动力。
小学生都有好奇感,都想弄明白问题背后的答案。
为此,一是要求教师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以疑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是学生要向老师提问。
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在集体交流时提出来,让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帮助其解决。
对于其他同学和教师的观点有异议的,可以当场向老师提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一起共同协商解决。
三是小组之间相互设疑,小组互助共同解难答疑。
在小组讨论之间,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会对课文产生一些困惑,将这些自己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可以和小组成员共同交流,从而达到相互促进的根本目的。
3.学习游戏中的教学互动。
小学生正是爱玩、爱动的年纪,课堂教学如果过于呆板、枯燥,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对课堂产生抵触的心理。
因而,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围绕所学内容,为学生准备一些丰富多彩的游戏情境教学,以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与教师和同学之间展开良好的互动。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掌握了知识,并学会了知识的合理运用,实现了知识、情感、思维的互动。
学生们从游戏中获得了提升,教师也寓教于乐,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了趣味性。
4.表演互动。
新课标要求增加小学语文教学的多样性,因此,增加情境教学也成为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一种方式。
表演互动就是利用语文课文里的情境,加上学生自己的想象,将文章里的情境再现出来的一个过程。
在表演的过程中,会增加学生学习课文的情绪,同时会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所有的学生团结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表演互动会加强生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比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时,因为它是一首歌,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整首歌描述的景象,跟着音乐一起哼唱,然后让学生想象整首歌展现出来的画面,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最后让学生根据想象并借助一定的道具将整个画面进行表演。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于急于学习唱歌和表演,就会努力了解整首歌所表现的场景,就会深入地了解整首歌的意思,学习情绪马上高涨起来,也会增加学生对于情境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通过表演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情感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刘玉红论小学语文的互动式教学[J].考试周刊,2012,(07):60-61。
[3]马继芳互动式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2,(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