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位外伤鉴别诊断
2014年最新骨科 普外 泌尿鉴别诊断

外科常见病鉴别一、头皮血肿的鉴别诊断1、头皮肿胀:一般无外伤史,且触痛不明显。
2、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有外伤史,CT及X线拍片有明显的骨折线。
二、颅内血肿(外伤性)的鉴别诊断(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
1、脑挫裂伤:伤后昏迷持续时间长、局灶症状伤后立即出现,CT扫描可见点状出血及血肿带。
2、脑血管病出血:常有脑血管病史或高血压史,局灶性症状较常出现,CT扫描出现较为特殊的脑池内积血和某支供血血管区出血,DSA检查可确诊。
3、脑肿瘤内出血:出血前常有颅内增高症状或局灶症状。
CT、MRI扫描动态观察待血肿吸收后,瘤灶仍存在。
三、原发性脑损伤脑震荡的鉴别诊断:1、脑挫裂伤:意识障碍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头伤后昏迷时间多超过半小时,生命体征变化较明显,脉搏和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偏高,清醒后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和定向力障碍,偏瘫、失语、偏侧感觉障碍,脑膜刺激症状如颈强直、克氏征阳性等。
2、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和脉搏减慢,血压升高。
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和出现病理性呼吸。
3、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和DSA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4、脑胶质瘤:有癫痫,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性质。
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1、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和脉搏减慢,血压升高。
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和出现病理性呼吸。
2、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和DSA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闭合性脑外伤的鉴别诊断

闭合性脑外伤的鉴别诊断摘要闭合性脑外伤是指头部遭受外力作用,但头皮未破裂的脑损伤。
在临床中,鉴别性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对闭合性脑外伤进行鉴别诊断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于闭合性脑外伤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引言闭合性脑外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外伤,由于病情隐匿性强,易被忽视,因此对其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闭合性脑外伤早期症状不典型,症状可能类似于他原性疾病,如脑卒中等。
正确的鉴别诊断能够指导合理的治疗方案,降低患者病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临床表现闭合性脑外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头部外伤史、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晕厥、视伴、言语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
其中,头部外伤史是闭合性脑外伤的重要诊断依据,但需注意有些患者可能无头部外伤史,病程较长。
影像学检查闭合性脑外伤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检查包括头颅X线片、CT平扫和MRI等。
头颅X线片主要用于排除颅骨骨折,CT平扫可以查明颅内出血、脑挫裂伤等情况,MRI对于闭合性脑外伤的软组织损伤有更好的显示。
实验室检查闭合性脑外伤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指血常规、生化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和脑脊液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判断颅内感染、出血、肝肾功能异常等情况,辅助诊断闭合性脑外伤。
鉴别诊断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闭合性脑外伤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脑卒中、颅内肿瘤、脑炎、脑出血等。
合理的鉴别诊断有助于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减少患者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闭合性脑外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损伤,正确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
临床医生应该充分了解闭合性脑外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内容,加强对闭合性脑外伤鉴别诊断的认识,提高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以上就是对闭合性脑外伤的鉴别诊断的综述和分析,希望对临床医生在处理闭合性脑外伤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小儿肘关节外伤的诊断

如尺神经损伤或肘部周围神 经的受压。
治疗和预防措施
1 重新复位
如果有脱位,需进行重新复位,以恢复肘关节的稳定性。
2 固定和保护
骨折或肘关节不稳定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固定和保护。
3 康复训练
包括肌肉锻炼、关节活动和功能恢复训练。
小儿肘关节外伤的诊断
小儿肘关节外伤的定义
小儿肘关节外伤是指发生在儿童肘关节周围的损伤,常见于3-8岁的儿童。它 是儿童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以及造成肘关节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症状与体征
小儿肘关节外伤的主要症状是急性疼痛和功能障碍,儿童会表现为不使用受 伤的手臂,肘关节弯曲和旋转受限。体检发现可有肘关节肿胀、压痛和活动 受限。
常见类型的肘关节外伤
撞击性外伤
如摔倒、碰撞或运动中直接撞击肘部。
牵拉性外伤
如拽拉、摔扔或提起儿童的手臂。
扭转性外伤
如旋转肘关节时超过了正常范围。
诊断的关键点
1 病史询问
2 体格检查
了解发生外伤的经过和病人症状。
包括观察受伤部位的外貌和触诊肘关节。
3 X线检查
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可用于明确肘关节是否有骨折、脱位或不稳定。
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
1 肘关节X线
2 超声检查
3 磁共振成像
用于检查肘关节的骨折、脱 位和不稳定。
可评估儿童肘关节周围软组 织的损伤。
对于复杂或疑难的病例,可 以提供更详细的肘关节结构 图像。
其他鉴别诊断
1 节外伤,还需要注 意其他骨折的可能性。
如肌腱拉伤、韧带损伤等, 需进行鉴别诊断。
病例分析部分-外伤

病例分析部分——外伤概述考纲要求:胸部闭合性损伤(肋骨骨折、血胸、气胸),腹部闭合性损伤(肝、脾、肾损伤),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和大关节脱位。
工具箱—急诊外科治疗原则病因治疗胸部闭合性损伤(肋骨骨折、血胸、气胸)诊断公式肋骨骨折=胸外伤史+骨擦音或骨擦感+反常呼吸(多处骨折)血胸=胸外伤史+气管偏移+叩诊浊音(患侧)+呼吸音减弱+胸片示肋膈角消失、弧形高密度影气胸=胸外伤史+呼吸音减弱/消失闭合性气胸=呼吸困难+胸廓饱满+气管偏移+叩诊鼓音+呼吸音减弱张力性气胸=呼吸困难+皮下气肿(握雪感)+气管偏移+叩诊鼓音+呼吸音消失开放性气胸=呼吸困难+气管偏移+纵隔扑动+叩诊鼓音+呼吸音消失1.肋骨骨折临床表现及治疗①肋骨骨折好发部位:第 4~7 肋,长而薄,最易骨折;②连枷胸-多处肋骨骨折时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吸气时--胸廓内陷;呼气时—胸廓外膨。
2.肋骨骨折的治疗单根单处肋骨骨止痛,固定,防止并发症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固定胸壁小范围---包扎固定大范围—牵引固定错位比较大—内固定开放性的肋骨骨折清创,预防感染3.血胸的治疗一般情况胸腔穿刺或闭式胸腔引流术治疗进行性血胸应及时行开胸探查手术凝固性血胸尽早手术(伤后 2-3 天),清除血块感染性血胸及时胸腔引流,排尽感染性积血积液注意事项①肋骨骨折常常伴有气胸及血胸,很多考生答题不仔细,造成诊断不全,造成不必要的丢分;②考试频率多隔年考察。
男性,34 岁。
胸痛、气促伴心悸半小时。
患者半小时前骑摩托车摔伤后出现胸痛、气促、呼吸困难。
面色苍白伴心悸,急诊入院。
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无手术外伤史及药物过敏史。
查体:T36℃,P130 次/分,R28 次/分,BP70/42 mmHg。
神志清楚,烦躁,大汗,表情痛苦,睑结膜苍白,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气管明显移向右侧。
左胸廓饱满,呼吸运动较右侧明显减弱,未见反常呼吸,左胸壁第 4、5、6 肋有骨擦音,局部压痛明显。
皮肤外伤鉴别诊断模板

皮肤外伤鉴别诊断模板皮肤外伤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创伤程度:根据皮肤损伤的严重程度,可分为浅表性损伤、深部损伤和严重损伤。
浅表性损伤主要包括擦伤、瘀斑等,深部损伤包括撕脱伤、切割伤等,严重损伤则包括骨折、内脏损伤等。
2. 创伤类型:根据损伤的类型,可分为机械性损伤、热损伤、化学损伤、电损伤等。
机械性损伤包括挤压伤、撕裂伤、刺伤等;热损伤如烫伤、烧伤;化学损伤如化学灼伤;电损伤如电击伤。
3. 创伤部位:不同部位的皮肤损伤,其病因和损伤特点可能有所不同。
如头部损伤常见于车祸、摔伤等;四肢损伤常见于跌倒、扭伤等;胸部损伤常见于撞击、挤压等;腹部损伤常见于剧烈运动、车祸等。
4. 创伤原因:分析创伤的原因,有助于鉴别诊断。
如跌倒伤多为软组织损伤、骨折等;车祸伤可能导致骨折、内脏损伤等;暴力伤害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内外伤。
5. 损伤时间:根据损伤发生的时间,可分为新鲜伤和陈旧伤。
新鲜伤指近期发生的创伤,陈旧伤则是指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创伤。
新鲜伤通常伴有明显的疼痛、肿胀和瘀血等,陈旧伤则可能表现为瘢痕、关节僵硬等。
6. 伴随症状:皮肤外伤后,可能伴随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出血、感染等症状。
疼痛程度可以反映创伤的严重程度,出血情况则可能提示血管损伤,感染则可能导致红肿、发热等炎症表现。
7. 既往病史:了解患者既往病史,有助于判断创伤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如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皮肤损伤后可能出现并发症,如感染、溃疡等。
综合以上方面的信息,可以对皮肤外伤进行鉴别诊断,从而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案。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还需结合医生的经验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准确的诊断。
多发多处骨折的鉴别诊断依据_概述及解释说明

多发多处骨折的鉴别诊断依据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骨折作为一种常见的外伤,指的是骨骼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破裂或完全断裂。
多发多处骨折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次意外事故或外伤事件中出现了两个或以上的骨折。
这种情况相较于单一骨折更为复杂,对医生的诊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于多发多处骨折涉及到多个部位和类型的损伤,因此其鉴别诊断依据的确定至关重要。
准确的诊断能够帮助医生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受伤部位的功能。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在第二部分“骨折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中,我们将介绍骨折的定义、特征以及常见的分类与分级标准。
这将有助于读者对多发多处骨折有一个清晰准确的了解。
第三部分“多发多处骨折的临床表现特点”将重点探讨该类损伤在临床上的表现特点。
我们将描述多发多处骨折症状和体征,以及导致此类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在第四部分“鉴别诊断依据及方法介绍”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多发多处骨折的鉴别诊断依据与方法。
探讨影像学检查、临床评估、身体检查指标以及其他辅助检查手段在该类损伤中的应用和价值。
最后,在第五部分“结论”中,我们将总结多发多处骨折的鉴别诊断依据,并展望技术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医生、医学学生以及其他相关人士提供一份关于多发多处骨折鉴别诊断依据的概述与解释说明。
通过对该类损伤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增加对多发多处骨折的了解,明确诊断该类损伤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并促进诊断水平的提高。
同时,希望能够为今后更好地治疗和康复这类患者提供参考依据。
2. 骨折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1 骨折的定义与特征骨折是指骨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破裂的损伤。
骨折可分为完全性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两种类型。
完全性骨折是指骨干完全断裂成两段,而不完全性骨折则是指只有部分骨干受损。
骨折通常会带有一些特征性症状,例如剧烈疼痛、畸形(如变形或异常角度)、肿胀、局部压痛以及活动受限等。
眼外伤鉴别诊断

晶体脱位1、先天性白内障:自出生后发现黑晶发白,视物不见,本患者有明确外伤病史可排除。
2、老年性白内障:呈年龄相关性,多双眼对称,呈皮质或核心混浊,本患者可排除该诊断。
3、晶体脱位:患者有明确人工晶体植入史,结合眼彩超本患者可排除该诊断。
1、人工晶体全脱位:可见人工晶体引起虹膜震颤及瞳孔嵌顿等情况,患者无上述情况,可见人工晶体鼻下移位,可鉴别。
2、晶状体半脱位:常有全身疾病及外伤病史,患者有外伤史,但有明确IOL植入手术史,可鉴别。
3、晶状体全脱位:常有全身疾病及外伤病史,并有虹膜震颤及瞳孔嵌顿等情况,患者有明确IOL手术史,可鉴别。
1.人工晶状体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史明确,裂隙灯下可见人工晶状体在位;2.晶状体全脱位:晶体悬韧带完全断裂,晶体可脱位于前房、玻璃体或嵌顿在瞳孔区,脱位于玻璃体眼部超声可鉴别,于裂隙灯检查可鉴别;3.先天性无晶体眼:较少及,自幼起病,多伴有眼球震颤;1、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有外伤史,眼部受外伤后出现视力下降,眼底检查及B超检查可发现视网膜脱离。
此患者无外伤史,故排除。
2、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因视网膜裂孔导致视网膜脱落,该患者眼底检查未见明显裂孔,但应在术中进一步排除诊断。
3、高血压行视网膜病变:一般引起的眼底改变有动脉变细,眼底出血及渗出,该患者眼底改变可见动脉变细,但可见新生血管、视网膜脱离等改变。
1、眼内炎、葡萄膜炎:亦可表现为严重的玻璃体混浊,但多有明显的前节炎性反应,伴有眼痛、眼红等不适主诉。
该患者暂不考虑诊断。
2、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亦可表现为反复玻璃体出血,该患者患有高血压多年,应考虑该诊断,可于术中观察眼底改变,以进一步明确。
3、玻璃体星状变性:多为先天性发病,玻璃体腔可见大量白点状混浊物漂浮,一般不明显影响视力,该患者不考虑诊断。
眼内异物1、角膜异物:异物见于角膜上,可与本病鉴别。
2、眶内异物:异物见于眶内上,可与本病鉴别。
3、晶体内异物:异物见于晶体内,可与本病鉴别。
腿部外伤

患者缪强,男,23岁。
一病例特点:1.主诉:摔伤左膝部五天余,伴疼痛、肿胀、活动稍受限。
2.现病史:患者五天前不慎从高处摔下,致全身多处,疼痛、肿胀,局部皮肤有擦伤,以左膝部疼痛、肿胀明显,并见一伤口污染重、有出血,当时无昏迷、休克等。
随即来我院门诊就诊,给予DR摄片、B超等检查均暂未见明显异常,再行清创处理,后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建议输液预防感染对症等治疗。
近三天患者自觉左膝部伤口疼痛肿胀有所加重,因疼痛左膝部活动稍受限,曾到外院行右膝部摄片,示左胫骨上端前方可见一异物影,考虑骨碎片可能。
为进一步诊治,故今日中午来我院就诊,并拟“左膝部外伤性伤口感染”收住入院。
患者伤后无昏迷史,无头痛头晕,无胸痛腹痛,无恶心呕吐等不适主诉。
3.既往史:患者既往有右髋部外伤史、手术史约十八年余,右下肢行走稍不变,否认疟疾史,否认肝炎史,否认结核史,否认高血压史,否认心脏病史,否认糖尿病史,否认脑血管病史,否认精神疾病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4.体格检查:T:36.8℃P:70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疼痛面容,表情自如,自主体位,神志清楚,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全身多处皮肤有擦伤(腰背部、四肢等),部分已结痂、恢复中。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颅无畸形、压痛、包块,,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听力正常,。
颈软,无抵抗,颈动脉搏动正常,颈静脉无充盈,气管居中,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胸骨无叩痛,无挤压痛。
乳房正常对称。
呼吸运动对称,肋间隙不增宽,语颤正常。
叩诊清音,呼吸规整,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正常,心浊音界正常,心率7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
腹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腹部无包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损伤:(1)脑震荡:为暴力直接作用头面部所致;表现为一过性的脑功能障碍,多为受伤当时立即出现短暂意识障碍,可为神志不清或完全昏迷,常为数秒或数分钟,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多有逆行性遗忘;较重者在意识障碍期间可有皮肤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浅慢、肌张力降低、各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等表现,但随着意识的恢复很快趋于正常;此后可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短期内可自行好转;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脑脊液检查无红细胞,CT检查无异常。
(2)脑挫裂伤:暴力直接作用头颅致伤;受伤当即出现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脑挫裂伤的程度、范围直接相关,多在半小时以上,重者可长期持续昏迷;受伤当时即出现与伤灶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或体征,如抽搐、偏瘫、失语等,若发生于“哑区”,也可无局灶症状或体征出现;伤后可有头痛、恶心呕吐,若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有红细胞;伤后3-7天继发脑水肿或颅内血肿形成,颅内压增高,早期的意识障碍或偏瘫程度会有所加重,同时有血压升高、心率减慢、瞳孔不等大等表现;CT检查可确诊。
(3)弥散性轴索损伤:属于惯性力所致的弥散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受伤当时立即出现的昏迷时间较长;若累及脑干,可有双瞳不等大,光反射消失或同向凝视等,神志好转后可因继发性脑水肿而再次昏迷;头颅CT可见大脑皮质与髓质交界处、脑干、内囊区域或三脑室周围有多个点状或小片状出血灶。
(4)颅骨损伤:颅盖部线形骨折发生率最高,X线检查及头颅CT可见明确骨折线,若骨折线通过气窦者可导致颅内积气。
颅底骨折多为颅盖骨折延伸至颅底,也可由间接暴力所致,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①颅前窝骨折:可有鼻出血、“熊猫眼”征及广泛球结膜下瘀血斑等表现;若脑膜、骨膜均发生破裂,可有脑脊液鼻漏;若累及筛板或视神经管,可有嗅神经或视神经损伤。
②颅中窝骨折:可有耳出血或脑脊液耳漏,可伴面、听神经损伤,出现颅内动脉海绵窦瘘时可有搏动性突眼。
③颅后窝骨折:可见乳突及枕部皮下淤血,部分出现后组颅神经受损表现,严重时可致脑疝。
(5)颅内血肿:①硬膜外血肿:直接暴力所致者多见,多发生于颞顶部;伤后意识障碍可有中间清醒期;部分病人可有脑疝表现,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对侧偏瘫,生命体征改变;X线检查可见颅骨骨折线通过脑膜中动脉沟,头颅CT可示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有一梭状均匀一致的高密度阴影,边界清晰。
②硬膜下血肿:一般为顶枕部受力,造成对冲性脑挫裂伤;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稍好转,复又加重;查体可见一侧瞳孔散大,对侧偏瘫逐渐加重可确诊;CT扫描可示:界于颅骨内板与脑表面的新月形高密度影,常伴有局部脑挫裂伤或颅内血肿。
③脑内血肿:表现似脑挫裂伤,多数血肿位于额、颞叶前部底面,CT可明确。
(6)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外伤后部分病人可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脑膜刺激症状,伴有或不伴有局灶性体征。
头颅CT提示:脑池与蛛网膜下腔内高密度影。
脑脊液检查:均匀性血性脑脊液。
颈部:(1)颈椎半脱位:尤其是寰枢关节半脱位,可因直接暴力或惯性力致使头部猛地前倾引起;颈椎上段疼痛,活动受限,病人可有上肢感觉、活动障碍,部分可引起截瘫。
颈椎张口位X线及寰枢关节CT可示第2颈椎齿状突侧偏。
(2)颈椎椎体骨折:多发生于颈5-7椎体,由于强力过度屈曲引起,表现为颈椎疼痛伴活动受限,常合并脱位及椎间盘急性突出,引起脊髓损伤高位截瘫;颈椎X线检查或颈椎CT检查可确诊。
(3)脊髓中央管周围综合征:对发生于颈椎过伸性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四肢瘫,上肢重于下肢,没有感觉分离,愈合差。
(4)脊髓前综合征:颈脊髓前方受压严重,有时可引起脊髓前中央动脉闭塞,出现四肢瘫,下肢重于上肢,但下肢和会阴部仍保持位置觉和深感觉,有时甚至还保留有浅感觉。
胸部外伤:(1)肋骨骨折:第4-7肋骨最易骨折;表现为局部疼痛,在深呼吸、咳嗽或转动体位时加剧,呼吸变浅、咳嗽无力,常伴有肺不张或肺部感染;胸壁可有畸形,局部明显压痛,挤压胸部疼痛加剧,甚至可及骨擦感;胸部X线检查多可确诊,隐匿性骨折需行胸部CT检查。
(2)气胸: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有明显胸痛伴呼吸困难;查体可见伤处胸廓饱满,呼吸活动度降低,气管向健侧移位,伤侧胸部叩诊呈鼓音,呼吸音降低。
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不同程度的肺萎陷和胸膜腔积气,有时尚伴有少量胸腔积液。
(3)血胸:临床表现与出血量、速度和个人体质有关;伤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和末梢血管充盈不良等低血容量休克表现;并有呼吸急促、肋间隙饱满、气管向健侧移位、伤侧叩诊浊音和呼吸音减低等,胸部X线检查可见肋膈角变钝或消失,胸部CT可助诊断。
腹部损伤:(1)肝脾破裂:肝脾为实质性脏器,损伤发射率在腹腔脏器损伤中最高,血肿突破包膜常有大量出血致失血性休克;腹膜刺激症状一般不明显,表现为右上腹或左上腹疼痛,有休克表现;若肝破裂裂口累及胆囊或胆管造成胆汁漏入腹腔,可引起明显的腹膜刺激症状。
(2)胰腺损伤:上腹部强力挤压暴力直接作用于脊柱所致,损伤常在胰腺的颈、体部;表现为上腹部明显压痛和肌紧张,还可因膈肌受刺激而出现肩部疼痛,外漏的胰液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一般出血量不大,血淀粉酶及腹腔穿刺液淀粉酶高于正常,有一定诊断价值,但非胰腺损伤特有,上消化道穿孔也可有类似表现;上腹部CT检查可明确。
(3)胃损伤:腹部闭合性损伤时胃很少累及,只有在胃膨胀时偶有发生,上腹部锐器刺伤可有胃损伤;如损伤未波及胃壁全层,可无明显症状;若全层破裂,立即出现剧烈腹痛及腹膜刺激症征,查体:肝浊音界消失,X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胃管引流出血性物。
(4)十二指肠损伤:十二指肠大部分位于腹膜后,损伤发生率较低;损伤多见于十二指肠3/4以上;如发生在腹腔内部分,破裂后可有胰液和胆汁流入腹腔而早期引起腹膜炎,以下情况可为诊断提供线索:右上腹或腰部持续性疼痛且进行性加重,可向右肩及右侧睾丸放射;右上腹及右腰部有明显的固定压痛;腹部体征相对轻微而全身情况不断恶化;有时有血性呕吐物;血清淀粉酶升高;腹部X线可见腰大肌轮廓模糊;有时可见腹膜后呈花斑状改变(积气)并逐渐扩展;胃管内注入水溶性碘剂可见外溢;CT显示腹膜后及右肾前间隙有气泡;直肠指检可在骶前扪及捻发音,提示气体已达到盆腔腹膜后间隙。
(5)小肠破裂:可在早期即产生明显的腹膜炎,诊断并不困难;小肠破裂后,只有少数病人有气腹,少数病人因裂口小或裂口堵塞可能无腹膜炎表现。
X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6)结肠破裂:腹膜炎出现晚但较严重;部分结肠位于腹膜后,受伤后容易漏诊,常导致严重的腹膜后感染。
(7)直肠损伤:损伤在腹膜反折以上,其临床表现与结肠破裂相似,即腹膜炎出现晚但病情重;如发生在腹膜反折以下,则将引起严重的直肠周围感染,但并不表现为腹膜炎;腹膜外直肠损伤可表现为:①血液从肛门排出;②会阴部、骶尾部、臀部、大腿部的开放性伤口有粪便溢出;③尿中有粪便残渣;④尿液从肛门排出。
直肠损伤后,肛门指检可发现直肠内出血,有时还可摸到直肠破裂口,必要时行直肠镜检查。
(8)腹膜后血肿:多系高处坠落、挤压、车祸等所致的腹膜后脏器(胰、肾、十二指肠)损伤、骨盆或下段脊柱骨折和腹膜后血管损伤所致;出血后,血液可在腹膜后间隙广泛扩散形成巨大血肿,还可渗入肠系膜间;除部分伤者可有腰胁部瘀斑外,突出的表现是内出血征象、腰背痛和肠麻痹;伴有尿路损伤者可有血尿;血肿进入盆腔者可有里急后重感,直肠指诊触及骶前区伴有波动感的隆起;有时因后腹膜破损而使血液流至腹腔内。
B超或CT检查可助诊断。
发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有腹内脏器损伤:①早期出现休克征象者(尤其是出血性休克);②有持续性甚至进行性腹部剧痛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者;③有明显腹膜刺激症状者;④有气腹表现者;⑤腹部出现移动性浊音者;⑥有便血、呕血或尿血者;⑦直肠指诊发现前壁有压痛或波动感,或指套血染者。
脊柱外伤:(1)脊柱骨折:多为胸腰段脊柱(胸10-腰2)骨折,有严重外伤史,表现为脊柱局部疼痛,站立及翻身困难;若骨折碎片突入椎管压迫脊髓,可出现损伤平面以下肢体感觉及活动功能障碍;若出现腹膜后血肿,可刺激腹腔神经节,使肠蠕动减慢,出现腹胀、腹痛甚至肠麻痹症状,X线检查可确诊,椎管内情况需行局部椎体CT或MRI检查。
(2)椎体附件骨折:如横突或棘突骨折,横突骨折多见;表现为骨折处局限性疼痛,翻身、弯腰起身困难,查体可见局部皮下淤血,局限性压痛,有时可触及骨擦感;一般无严重并发症,少数可合并腹膜后血肿。
(3)脊髓震荡:是脊髓受强烈震荡后立即发生迟缓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全部丧失;组织形态上无病理变化,为暂时性功能抑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即可完全恢复。
(4)脊髓损伤:初期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出现迟缓性瘫痪,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有感觉平面及大小便不能控制。
2-4周后逐渐演变成痉挛性瘫痪;颈段脊髓损伤则表现为四肢瘫。
(5)马尾神经损伤:马尾神经起自于第2腰椎及骶脊髓,一般终止于第1骶椎下缘,第2腰椎以下骨折脱位可导致马尾神经损伤,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出现迟缓性瘫痪,有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及括约肌功能丧失,肌张力下降,腱反射消失,没有病理性锥体束征。
少有马尾神经完全断裂。
(6)脊髓中央管周围综合征:对发生于颈椎过伸性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四肢瘫,上肢重于下肢,没有感觉分离,愈合差。
(7)脊髓圆锥损伤:第1腰椎骨折可发生脊髓圆锥损伤,表现为会阴部皮肤鞍状感觉缺失,括约肌功能丧失致大小便不能控制和性功能障碍,两下肢的感觉和运动仍保留正常。
骨盆外伤:(1)骨盆边缘撕脱性骨折:多由肌肉猛烈收缩所致,骨盆环不受影响;常见有①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缝匠肌猛烈收缩的结果;②髂前下棘撕脱性骨折:股直肌猛烈收缩所致;③坐骨结节撕脱性骨折:腘绳肌猛烈收缩所致。
(2)骶骨骨折:往往是符合性骨盆骨折的一部分,按骶骨可以分为三个区:①Ⅰ区,在骶骨翼部,②Ⅱ区,在骶孔处,③Ⅲ区为正中骶管区;Ⅱ区和Ⅲ区损伤分别可以引起骶神经根与马尾神经终端的损伤。
(3)尾骨骨折:玩玩连带骶骨末端一起有骨折,通常于滑跌坐地时发生,一般移位不明显;明显移位的骨片可致直肠损伤,应注意有无血便、粪中带血,肛门指诊可排除。
(4)耻骨或坐骨支骨折:会阴部瘀斑是其特有体征,骨盆挤压、分离试验(+),并发症(1)腹膜后血肿:骨盆骨折可引起广泛出血,巨大的血肿可沿腹膜后疏松结缔组织间隙蔓延至肠系膜根部、肾区与膈下,还可向前至侧腹壁,如为腹膜后主要大动静脉断裂,病人可迅速致死。
(2)腹腔内脏损伤:分为实质性脏器损伤与空腔性脏器损伤;实质性脏器损伤可为肝、脾破裂,表现为腹痛与失血性休克;空腔性脏器损伤表现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