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语文试卷.doc
中职语文下册考试试卷

中职语文下册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A. 一诺千金B. 一诺千斤C. 一诺千金D. 一诺千金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不要进入危险的地方B. 只有亲自经历才能获得成功C. 没有危险就没有收获D. 只有进入虎穴才能得到虎子3. 以下哪个成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反?A. 画龙点睛B. 画蛇添足C. 画虎类犬D. 画蛇添足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桃李”指的是:A. 桃树和李树B. 桃树和李子C. 指代老师D. 指代学生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他虽然学习好,但是品德高尚。
C. 他虽然学习好,但是品德不高尚。
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不高尚。
6.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安石7.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描写哪个季节的景色?A. 春天B. 夏天C. 秋天D. 冬天8. “出淤泥而不染”常用来形容:A. 荷花B. 梅花C. 菊花D. 牡丹9.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话的意思是:A. 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能了解一个人的真实品质B. 只有经过长途跋涉,才能知道马的耐力C. 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相处,才能了解一个人的内心D. 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思想?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________”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豪放著称。
2. “________”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女诗人,她的诗歌以婉约著称。
3. “________”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他主张“性善论”。
4. “________”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以行书见长。
5. “________”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画家,他的画作以山水画闻名。
中职生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职生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徇私舞弊B. 心旷神怡C. 一愁莫展D. 悬梁刺骨答案:B解析:选项A中的“徇”应为“殉”,选项C中的“愁”应为“筹”,选项D中的“骨”应为“股”。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虽然年轻,但经验丰富。
B. 我们要注意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C. 经过老师的帮助,我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D.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我读了三遍还没有读完。
答案:D解析:选项A中的“虽然”和“但”重复,选项B中的“防止不再”逻辑错误,选项C中的“经过”和“使”语义重复。
3-20. (略)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词人______的名句。
答案:苏轼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中的______篇。
答案:为政3-10. (略)三、阅读理解(共30分)(一)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1.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答案:作者描绘了月光下荷塘的宁静美景,叶子和花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新,仿佛被牛乳洗过,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2. 文中“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和欣赏,认为即使在淡淡的月光下,荷塘的美景也有其独特的韵味和风味。
3-5. (略)(二)古诗文阅读(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案:李白2. 诗中“明月光”和“地上霜”分别指什么?答案:“明月光”指的是明亮的月光,而“地上霜”是诗人用来形容月光洒在地上,如同霜一般洁白。
2024中职高考语文试卷

2024中职高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狭隘(ài)炽热(zhì)镌刻(juān)B. 教诲(huì)解剖(pōu)相形见绌(chù)C. 纤维(qiān)遒劲(jìng)无动于衷(zhōng)D. 畸形(qí)粗犷(guǎng)前仆后继(pū)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狼籍烦躁因地制宜锐不可当。
B. 蹒跚迁徙销声匿迹物竟天择。
C. 轩榭追溯长途跋涉五彩斑斓。
D. 濒临取谛天衣无缝巧妙绝伦。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他的演讲______,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______,而要勇往直前。
这座古老的建筑______着历史的沧桑。
A. 慷慨激昂畏缩不前蕴含。
B. 抑扬顿挫望而却步包含。
C. 绘声绘色停滞不前包涵。
D. 声情并茂踌躇不前蕴藏。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在学术上精益求精,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就。
B. 这位老艺术家的表演栩栩如生,让人赞不绝口。
C.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D. 在学习上,我们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和循循善诱的教导,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C.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飘满校园。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6.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 “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C. 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出于自己直觉的驱使?D. 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7.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B. 唐代诗人李白被称为“诗圣”,他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
中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语文》A卷本卷满分100分,90分钟完卷。
制卷人:审核人:得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A.寒伧肯噬 B.雾葛讪笑 C.邂后回溯 D.震颤酝酿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省亲(xǐnɡ)渣滓(zǐ)B.讪笑(shān)回溯(sù)C.国子监(jiàn)贾人(jiǎ)D. 笠年(lì)黯然(ān)3.《师说》的作者是_______。
()A韩愈 B.李白 C.辛弃疾 D.荀子4.小说《边城》的作者是_______。
( )A.莫泊桑B.沈从文C.曹禺D.贾平凹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中的“生”是指( )A.生命B.出生C.生来D.通“性”,资质、禀赋6.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A. 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了母亲:“到小院子去看看嘛,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B.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C.成才看着,看看前边,又看看后边,一脸焦急。
D.这种船只比起渡船来,有趣味的多,翠翠也不容易忘记。
7.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不同的—项是()A.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
B.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C.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宇宙,我们是深不可测的海洋。
D.几个女人有点失望,各人心里在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9.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大约三十天左右。
B.不仅物理学是美丽的,数学也是非常美丽的。
C.渓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小小的差异。
D.对爱情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対人类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种纯洁而无比热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人生。
1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夸张C.拟人D.排比11.下列属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有《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A. 《威尼斯商人》B. 《哈姆雷特》C. 《死魂灵》D. 《悭吝人》12.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是()A.《典论.论文》B. 《文心雕龙》C. 《文赋》D. 《诗品》1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职语文全一册试题及答案

中职语文全一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翩跹旖旎栩栩如生脍灸人口B. 恣意桎梏锲而不舍偃旗息鼓C. 缱绻踌躇怙恶不悛涸泽而渔D. 潸然恪守筚路蓝缕罄竹难书2.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结果错失了许多良机。
B.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老当益壮,精力充沛。
C.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仍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D. 他虽然年轻有为,但仍然不学无术,令人失望。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大家一读再读。
D. 他虽然工作繁忙,但是仍然坚持每天阅读。
4-20. [此处省略16道选择题,每题2分,题目内容涉及词语辨析、成语使用、病句辨析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_______的《水调歌头》。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_的名句。
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岳阳楼记》中_______的名句。
4.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清代诗人_______的诗句。
5.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是元代剧作家_______的名句。
6-10. [此处省略5道填空题,每题1分,题目内容涉及文学常识、诗词名句等]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内容】[此处省略一篇文学作品或文言文,内容可以是散文、小说、古文等]1.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分)2.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请举例说明。
(5分)3. 文章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列举并分析其作用。
(5分)4. 请分析文章的结构布局,并说明其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5分)5. 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某一观点或主题的理解。
中职生语文月考试卷电子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漫步(màn bù)花蕾(huā lěi)妩媚(wǔ mèi)B. 妩媚(wǔ mèi)拘束(jū shù)惊愕(jīng è)C. 惊愕(jīng è)窃窃私语(qiè qiè sī yǔ)振奋(zhèn fèn)D. 振奋(zhèn fèn)落英缤纷(luò yīng bīn fēn)拐杖(guǎi zhà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擅长体育,是我们班的优秀学生。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的观点鲜明,论证有力,令人信服。
B. 他的演讲激情澎湃,听众们听得如痴如醉。
C. 她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为学校争了光。
D. 他的家境贫寒,但他依然努力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4.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她的画作色彩斑斓,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B.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 这位歌手的歌声婉转动听,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D. 他因为偷窃被公安机关抓获,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变换后:我们今天一定要珍惜幸福生活。
B. 原句:他努力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变换后:他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成绩。
C. 原句:公园里的花草树木,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变换后:公园里的花草树木,让人心旷神怡。
D. 原句:这个计划非常可行,我们应该尽快实施。
变换后:这个计划非常可行,我们应该尽快把计划实施。
中职语文的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是:A. 轰轰烈烈(hōng hōng liè liè)B. 欣欣向荣(xīn xīn xiàng róng)C. 风驰电掣(fēng chí diàn chè)D. 轰轰烈烈(hōng hōng liè li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我们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这是全体队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B.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插图精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C. 我昨天去图书馆借了几本书,都是关于计算机技术的。
D. 他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是成绩一直不好。
3. 下列词语中,与“蔚为壮观”意思相近的是:A. 壮志凌云B. 风华正茂C. 震天动地D. 惊天动地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是:A. 这朵花像一位美丽的少女,站在那里微笑着。
B. 那个山洞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着一切。
C. 这本书的内容像一条长长的河流,让人回味无穷。
D. 那只小鸟的歌声像一首动听的乐曲,让人陶醉。
5. 下列词语中,与“春暖花开”意思相近的是:A. 春回大地B. 春意盎然C. 春光明媚D. 春风拂面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A. 我昨天去了图书馆,借了几本书:《红楼梦》、《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B. 这个公园很美,有花有草,还有一条小溪。
C. 他喜欢音乐,钢琴、吉他、萨克斯风都会弹。
D. 这个故事很有趣,让人笑得前俯后仰。
7. 下列句子中,句式变换正确的是:A. 原句:他每天早上都去跑步。
变换后:他每天早上跑步。
B. 原句: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
变换后: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啊。
C. 原句:她喜欢唱歌跳舞。
变换后:她喜欢唱歌和跳舞。
D. 原句:他昨天去商店买了许多东西。
变换后:他昨天去商店买了许多东西啊。
8. 下列词语中,与“翩翩起舞”意思相近的是:A. 轻歌曼舞B. 舞姿优美C. 舞动乾坤D. 舞龙舞狮9.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是:A. 他为人正直,深受大家的爱戴。
中职生语文考试卷子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慌失措(chōu)B. 碧空如洗(xǐ)C. 恍若隔世(wǎng)D. 鸡飞蛋打(dǎ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B. 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C. 他的成绩进步得非常快,这得益于他的勤奋和努力。
D. 由于他的失误,导致比赛失去了胜利的果实。
3.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手法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像一阵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C.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
D. 他的歌声像大海一样深邃。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雪中送炭B. 风和日丽C. 一举两得D. 指鹿为马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我喜欢看书,尤其是历史、文学和科普类书籍。
B.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是他勤奋努力的结果。
C. “你昨天去哪儿了?”“我去图书馆了。
”D. 他一进教室,同学们就热烈地鼓掌欢迎。
6.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他的言行一致,深受大家的好评。
B. 她的聪明才智让她在学术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C. 他的工作态度非常认真,从不马虎。
D. 他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让老师和家长都感到欣慰。
7. 下列词语中,与“汗牛充栋”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人山人海B. 碧水蓝天C. 翻天覆地D. 美轮美奂8.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星星在夜空中闪烁,仿佛是无数颗眼睛在注视着我们。
B. 那座山像一位威严的巨人,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C. 他的笑声如同一阵春风,吹散了周围的寒冷。
D. 那条河如一条丝带,蜿蜒在山谷之间。
9.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准确的一项是:A. 他的计划非常周密,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B.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级的骄傲。
C. 他的品行端正,深受大家的尊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12大专4班语文试卷A一、基础知识(1分/空,共15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会晤(wu )酣畅(h6n )玄理(xian )清例(lie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爱屋及屋挣扎筹划安祥揉合B 、干干净净抚养殷勤好象侯车C 、不辞劳苦搜索铜活高梁欢度 I )、清清爽爽敷衍款待惦念嘱咐4、 依次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 乔丹在球场上那气势,就像猛虎下山一样。
② 平静的湖水,迎着狂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
③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④ 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
八、反衬、拟人、对比、比喻 B 、比喻、拟人、对比、反衬 C 、比喻、对比、反衬、拟人D 、比喻、反衬、拟人、对比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语文是 ___________ ,展开我色彩缤纷的 想象;语文是 ________ ,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语文是 _________ ,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 观;语文是 ________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剧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A 、 ②④③①⑤ B 、④③②①⑤ C 、⑤③①④② D 、③①④⑤②6、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八、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己经 屮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 不可思义浩浩荡荡 盘根错节 毛骨悚然 触0惊心 踽踽独行 撩人心脾 不倦变幻银光璀璨 栩栩如卢 憩于枝头 斩新掉一轻心近人皆知 狂忘自大深恶痛疾2、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会稽(kudi ) 激揣(tuan ) 班级 学号 姓名修禊(xl)巳日(si) 流赖(shang)骋怀(ch&ng) 形骸(hai ) 国荡(shan g)A.癸丑(kul)B .峻岭(lin)C. 娱乐(yd)D. 虚诞(xian ) 美化我独抒性災的意象 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语文是_B、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屮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C、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按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己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1)、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屮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己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7、在下面句中横线处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是()小屋的光线富于科学的时间性,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A、虽然……但是……B、既……也……C、只有……才……D、不但……而且……8、常识积累1.《兰亭集序》的作者有“”之称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称为“世纪老人”,激流三部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二、阅读知识(共35分)(一)再忆萧珊巴金(1)昨夜梦见萧珊,她拉住我的手,说:“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我安慰她:“我不要紧。
”她哭起来。
我心里难过,就醒了。
(2)病房里有淡淡的灯光,每夜临睡前陪伴我的儿子或者女婿总是把一盏开着的台灯放在我的床脚。
夜并不静,附近通宵施工,似乎在搅拌混凝土。
此外我还听见知了的叫声。
在数九的冬天哪里来的蝉叫?原来是我的耳鸣。
(3)这一夜我儿子值班,他静静地睡在靠墙放的帆布床上。
过了好一阵子,他翻了一个身。
(4)我醒着,我在追寻萧珊的哭声。
耳朵倒叫得更响了。
……我终于轻轻地唤出了萧珊的名字:“蕴珍”。
我闭上眼晴,房间马上变换了。
(5)在我们家屮,楼下寝室里,她睡在我旁边另一张床上,小声嘱咐我:“你有什么委屈,不要瞒我,千万不能吞在肚里啊!”……(6)在中山医院的病房里,我站在床前,她含泪望着我说:“我不愿离开你。
没有我,谁來照顾你啊?!”……(7)在中山医院的太平间,担架上一个带人形的白布包,我弯下身子接连拍着,无声地哭唤:“蕴珍,我在这里,我在这里……”(8)我用铺盖蒙住脸。
我真想大叫两声。
我快要给憋死了。
“我到哪里去找她?!”我连声追问自己。
于是我又回到了华东医院的病房。
耳边仍是早已习惯的耳鸣。
(9)她离开我十二年了。
十二年,多么长的日口夜夜!每次我回到家门口,眼前就出现一张笑脸,一个亲切的声音向我迎来,可是走进院子,却只见一些高高矮矮的没有花的绿树。
上了台阶,我环顾四周,她最后一次离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她穿得整整齐齐,有些急躁, 有点伤感,又似乎充满希望,走到门口还回头张望。
……仿佛车子才开走不久,大门刚刚关上。
不,她不是从这两扇绿色大铁门出去的。
以前门铃也没有这样悦耳的声咅。
十二年前更不会有开门进来的挎书包的小姑娘。
……为什么偏偏她的面影不能在这里再现?为什么不让她看见活泼可爱的小端端?(10)我仿佛还站在台阶上等待车子的驶近,等待一个人回来。
这样长的等待!十二年了!甚至在梦里我也听不见她那清脆的笑声。
我记得的只是孩子们捧着她的骨灰盒M家的情景。
这骨灰盒起初给放在楼下我的寝室内床前五斗橱上。
后来,“文革”收场,封闭了十年的楼上她的睡房启封,我又同骨灰盒一起搬上二楼,她仍然伴着我度过无数的长夜。
我摆脱不了那些做不完的梦。
总是那一双泪汪汪的眼睛!总是那一副前额皱成“川”字的愁颜!总足那无限关心的叮咛劝告!好像我有满胞的委屈瞒住她,好像我摔倒在泥淖屮不能自拔,好像我又给打翻在地让人踏上一脚。
……每夜,每夜,我都听见床前骨灰盒里她的小声呼唤,她的低声哭泣。
(11)怎么我今天还做这样的梦?怎么我现在还甩不棹那种种精神的枷锁?……悲伤没有用。
我必须结束那一切梦景。
我应当振作起来,即使是最后的一次。
骨灰盒还放在我的家中,亲爱的面容还印在我的心上,她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
做了十年的“牛鬼”,我并不感到孤单。
我还有勇气迈步走向我的最终目标一一死亡,我的遗物将献给国家,我的骨灰将同她的骨灰搅拌在一起,撒在园中,给花树做肥料。
(12 )……闹钟响了。
听见铃声,我疲倦地睁大眼晴,应当起床了。
床头小柜上的闹钟是我从家里带来的。
我按照冬季的作息时间:六点半起身。
儿子帮忙我穿好衣服,扶我下床他不知道前一夜我做了些什么梦,醒了多少次。
—九八四年一月二H —日注①:1972年,萧珊去世。
六年后巴金写了感人肺腑的《怀念萧珊》,记录了妻子在“文革”中因A己而受到牵连,身患绝症得不到及时治疗,最后连诀别的话也没留下一句就离开人世的悲惨遭遇。
又经过六年,写下了此作。
1. (5)(6)(7)三节在叙事结构上很有特色,试加以赏析。
2.分析第(10)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3.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第(1)段“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指的是巴金“摔倒在泥淖中不能自拔,……又给打翻在地让人踏上一脚”后的狼狈。
B.文中“耳鸣”暗指对亡妻无尽的思念,仿佛妻子的轻声细语一直萦绕在耳畔。
C.第(4)(8)两段每句话都出现“我”,强烈表达了巴金夜不成寐思念萧珊时A心的郁积。
D.第(9)段萧珊离家吋“急躁”、“伤感”和“希望”都与巴金有关。
E.萧珊故去后,她的骨灰一直放在巴金的卧室里,仍然伴着他度过无数的长夜,可见巴金对萧珊的爱是非常深切、彻底、执着的。
第(11)段说“……悲伤没有用。
我必须结束那一切梦景”说明对萧珊的怀念事实上已经成为巴金精祌的枷锁。
4.本文标题看似平实,其实颇有深意,对此加以分析。
(二)阅读小说《彩裙飘忽》住进高层,看见窗外远远电线杆上挂着蝉翼彩裙,这肯定是楼上晒衣不慎吹下来的,奇怪的是裙的主人连着几天没发觉自己少了什么,一任它在高高电线上飘忽。
我看不过去,就仰起头喊:“谁家裙子棹下来了?”那微弱的音量也似彩裙飘忽而去。
老伴说:“算了吧,她什么时候要穿了,自然会想起。
大楼房子,各管各的,叫也白费劲!” 但也还是想了办法,在电梯口贴了一张提醒告示。
门口来了中巴,一群人带着悲泣的面容走了下来,一个孩子捧着一张照片,是个姑娘,姣好面容,说是为了护一个孩子(就是捧照片的人),自己被一个外地人飞快的摩托车撞上了,碰巧撞在水泥柱子上,晕了过去,查后是颅内出血,治不了!“摩托车撞死人,天下奇闻,不是鬼找替身?”“儿楼的?”“要表扬了,雷锋没死呀!”隔天,我看见老伴把长长的晾杆用绳子扎了起来,伸山窗外去。
“來,帮帮忙!”妻叫着。
“是她的吗?”我嫌妻多事了。
“不是她的就不管了?” “不是……”四只老皮皱囊的手,颤悠悠的竹竿拨动着裙子飘处,轻轻地,轻轻地,轻轻地一一主人还要穿呢!19、对这篇小说情节发展阶段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发现彩裙一一关心彩裙一一挑拨彩裙B、见彩裙一一说彩裙一一拨彩裙一一,彩裙C、彩裙飘忽一一彩裙飘因一一彩裙丢落D、彩裙飘一一彩裙落一一彩裙归一一彩裙失20、对围观群众的对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反映了他们对英雄因嫉妒而嘲讽、鄙视。
B、反映了他们对英雄献身的行为不了解也不理解。
C、反映了他们对时代精神的看法歪曲、不正确。
I)、反映了他们思想畸形,精祌麻木,观点错误。
21、小说结尾说:“主人还要穿呢!”这样写的用意是()A、姑娘虽死犹生,她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B、留下裙子,表达对姑娘的哀思之情。
C、心理感觉,好像裙子的主人并没有死去。
D、前面弄错,裙子的主人的确未死,奇峰突起。
2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一项是()A、这篇小说的典型环境是门口窗外,运用了顺叙和插叙两种叙述方法。
B、妻对彩裙所表现的两个行动是贴告示和拨彩裙。
C、这篇小说的中心思想是歌颂小姑娘舍己救人的献身精神。
I)、这篇小说采用的两种主要描写方法是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
三、作文写作(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美国耶旮大学的入学典礼上,校长每年都要向全体师生特别介绍一位新生。
这一年,校长隆重推出的,是一位在自荐表中填写“会做苹果饼”的女同学。
大家都感到奇怪:怎么推荐一个特长是做苹果饼的人呢?原来,每年的新生都要在自荐表屮填写自己的特长,而儿乎所有的同学都选择诸如运动、音乐、绘画等,从来没有人以擅长做苹果饼为荣。
因此,这位同学便脱颖而出。
如果她当初填“擅长厨艺”,结果会怎样?肯定不会像“做苹果饼”这么打动人心。
那些填擅长运动、音乐、绘画的,可能也就是会打打羽毛球、吹吹口哨或者画画线条而己。
但是,他们不那样写,非要填写一个大而笼统的概念。
其实,他们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
细细想来,特长就是我们自己所擅长的某种技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是我们平时不善于发现,或者不能够正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