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人物)俞敏洪:自比蜗牛坚信奋斗改变命运
蜗牛人生俞敏洪读后感

蜗牛人生俞敏洪读后感《蜗牛人生》是俞敏洪的一部励志故事,讲述了一个平凡的蜗牛,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最终变成了一只快乐的蜗牛。
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不仅让我明白了成功的真谛,也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了前进的动力。
在书中,作者通过蜗牛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蜗牛在一开始的时候只能以蜗牛的速度前进,但是它并没有放弃,而是一步一步地向前爬,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让我深刻地明白了成功的道路上充满了坎坷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另外,书中也告诉我们,成功并不一定要追求名利和地位,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快乐和满足。
蜗牛最终变成了一只快乐的蜗牛,并不是因为它变成了一只快速的蜗牛,而是因为它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这让我明白了成功并不是外在的物质享受,而是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通过阅读《蜗牛人生》,我也找到了自己前进的动力。
在以前,我总是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限,无法取得成功,但是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只要我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我也明白了成功并不是追求名利和地位,而是追求内心的快乐和满足。
因此,我决定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地向前进。
总的来说,读完《蜗牛人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通过蜗牛的故事,我明白了成功的真谛,也找到了自己前进的动力。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同时,我也明白了成功并不是追求名利和地位,而是追求内心的快乐和满足。
因此,我会一直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地向前进。
感谢《蜗牛人生》给了我这样的启发,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了前进的动力。
俞敏洪励志故事

俞敏洪励志故事俞敏洪是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创始人之一,他以他的励志故事鼓舞了许多追寻梦想的人。
本文将介绍俞敏洪的成长经历和他在创办新东方过程中的艰辛和挑战,展示他如何通过坚定的意志和努力的奋斗取得成功。
成长经历俞敏洪出生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一个普通家庭。
在他小时候,他的父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父亲是一个勤奋而坚强的人,他教导俞敏洪努力工作和独立思考。
这些教诲深深地影响了俞敏洪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高中时,俞敏洪通过努力学习,获得了顶尖大学的入学资格。
然而,由于家庭的经济困难,他没有能够继续在大学就读。
相反,他被迫去了一所农村教师学院。
尽管如此,俞敏洪并没有放弃。
他利用课余时间自学英语,并借助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顺利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
这给他带来了一丝希望,他开始梦想着能够做更多的事情。
创办新东方俞敏洪的机会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中国对外开放,追求教育的需求也在增长。
他意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并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潜力。
然而,创办一家教育机构并不容易。
俞敏洪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包括资金问题、管理问题以及人才招聘问题。
但是,他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俞敏洪通过向亲友借款和创办小规模的英语辅导班来筹集资金。
虽然初始资金有限,但他不断扩大业务,并逐渐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然而,这并不是俞敏洪面临的唯一挑战。
他还需要应对竞争对手的威胁,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
他积极开发新的教学材料,引入先进的教学技术,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最好的教育。
成功与影响俞敏洪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
新东方教育集团成为中国最大和最成功的教育培训机构之一,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学生。
除了商业上的成功,俞敏洪还通过他的励志故事和慈善事业影响了许多人。
他鼓励年轻人积极追求梦想,坚持努力奋斗,并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
俞敏洪还积极参与慈善活动,捐款支持教育事业和贫困地区的学生。
他希望通过教育改善社会,并为更多的人提供机会。
蜗牛人生俞敏洪读后感

文章中,说了一个故事,也让我受益匪浅。
能到达金字塔的顶端只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
而另一种动物则是蜗牛,蜗牛绝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但是蜗牛只要爬到金色塔顶端,它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
俞敏洪一直认为,他是一只蜗牛,我也这么认为我自己,但即使再掉下来几次,我都会跟着俞敏洪的脚步再继续爬!直到有那么一天,我可以看到雄鹰所俯视的世界俞敏洪在北大的成绩不好,但他坚持;在他的身上,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慢慢体验,成绩不代表人的一生,而在于他如何去改变自己的一生。
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哈佛大学的校训“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
”在中国北大的校园内,俞敏洪的演讲让我的思想心态、行动等多个方面得到了升华。
我拿起一本《永远的勋章》,读了起来。
当我读完《俞敏洪:蜗牛人生》时,这篇文章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人们常常会这样认为:不聪明的人,将来一定干不成大事业。
在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才明白事实实际相反。
这篇文章里的主人公是俞敏洪,他的家境很穷,所以没有多少文化,俞敏洪也不很聪明,但是他凭着自己的能力,竟然考上了北大。
俞敏洪靠自己刻苦不怕困难的精神考上了北大。
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呢?在到了北大之后,俞敏洪知道自己的成绩很差,于是发奋读书。
五年就读了八百多本书,可最终还是班上倒数几名。
他虽然落后了,但是他刻苦钻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有一次,我们班上体育课,刘老师把我们带到地下活动室。
我们沾沾自喜,终于可以不用在烈日下暴晒了!这时,刘老师说:“你们从这个阶梯出发,一步一步地跳上去!”我不由得想:这个阶梯真高,还要一步一步地跳,想累倒我们呀!刘老师有说:“你们上了阶梯后,沿着操场的跑道跑半圈后,在从另一边梯子下来。
”同学们一个个垂头丧气的样子。
该我先跳,我跳完阶梯后,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跑操场半圈后,我简直想呕吐了,下楼梯时我只能恢复少许体力。
俞敏洪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

俞敏洪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俞敏洪: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
俞敏洪: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
从江苏溧阳的农村走出来,26年后开创中国归国教育事业的新局面,2021年成为中国相当有钱的教师,这就是俞敏洪正在书写的创富传奇。
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可以达到金字塔顶峰,一种是雄鹰,另一种是蜗牛。
甘比后者的俞敏洪,连续3年高考才勉强进入北大,大学4年期间确实一直是班上的“绩差生”,但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安静平和的心态,以及乐于助人的良心,江文汉实现了别人之不能,甚至比他更为聪明的同学,都团结在他周围三方创业。
显然,狸尾豆在俞敏洪所在的北大1980级西语班开了一个巨大玩笑。
但当你真正一瞥俞敏洪,了解此后他传奇谈起中的一点一滴后,你又会觉得,俞敏洪的成功是一种水到渠成,它是“天道酬勤”的现代演绎。
(励志演讲)。
小步快跑,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俞敏洪演讲稿

小步快跑,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俞敏洪演讲稿当我们面对困境和挑战时,不要退缩、不要妥协,只要勇敢地踏出一步,而且要快速、有决心地跑出去,一定能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全感,取得成功和成就。
这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先生、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精神内核,他的成功经验和人生哲学已经启发了无数人,成为追求卓越和自我实现的很好的榜样。
俞敏洪先生曾经历了丰富多彩的人生历程,他是一个精英教育者和企业家,也是一个时代精神的代表和引领,他从青年时代开始就卓尔不凡,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脱颖而出,创办新东方教育集团,成为中国教育业的翘楚。
他热爱教育,用智慧和激情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崇尚"教育公平、坚持服务、推进创新"的理念,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俞敏洪先生在一次演讲中,分享了自己对于人生和教育的一些经验和感悟,他倡导大家要"小步快跑",不要被恐惧和怀疑所束缚,勇敢地迈步前行,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实力和价值,成为更好的自己。
他提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当初创办新东方的时候,他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挑战,许多人不看好他的创业计划,但俞敏洪却毫不退缩,始终保持激情和决心,不断地试验和创新,一步步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说,"以小步快跑的方式进行创业,就像一只乌龟在前行,虽然速度不快,但是可以一步一步地爬上山顶。
如果我们都坚定地走出去,去试一试,就会发现机会其实无处不在,新的发现和成就也会随之而来。
"俞敏洪先生还提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是人类创造的最美妙和最宝贵的事物,教育可以改变人们的命运,提高人们的素质和价值,让人们更加自信、有尊严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他呼吁广大青年要勇于创新和实践,不要被传统观念所束缚,要不断地探索和发掘,尝试新的领域和机会,成为更有价值的人。
俞敏洪先生的演讲激励了无数人,尤其是青年一代。
他的精神内涵和生命价值观都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蜗牛人生俞敏洪读后感

蜗牛人生俞敏洪读后感
《蜗牛人生》是俞敏洪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讲述了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成长为著名的教育家和企业家的人生经历。
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成功和幸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俞敏洪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境贫困,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知识的追求。
在书中,他讲述了自己是如何努力学习,如何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最终成为了一名教育家和企业家的故事。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努力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在书中,俞敏洪也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他在书中提到了“蜗牛人生”这个概念,即不急功近利,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这种态度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意识到了成功需要耐心和恒心,需要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付出努力。
除此之外,俞敏洪在书中还分享了自己对教育和人生的一些看法。
他认为教育是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
他提倡学生要有自信,要有梦想,要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这些观点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每
个人都应该积极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通过阅读《蜗牛人生》,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俞敏洪的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也受到了他对成功和幸福的深刻思考。
这本书不仅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只要我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和幸福。
感谢俞敏洪的分享,让我受益匪浅。
俞敏洪:自比蜗牛 坚信奋斗改变命运——一名普通地理教师的反思

积起 来, 当 时机真 正来临的 时候, 你就可 以奔腾入海 , 成就生命 …… 作 为教 师 , 我们 要 以顽强 人格 , 积 极 的价值 观 , 以及 对 众生 的 宽 容, 让学生在成长 的道路上受 到更 多鼓励 , 推动 学生往前发展 。 若干 年
后,曾经流着鼻涕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许就是祖国的栋梁之材了, 因
像一条河流, 每一条河流都有不同的生命曲折, 但是每一条河流都有 个共同的 目 标, 那就是奔向大海。有时候, 我们的生命当中会有泥 沙, 你可 以像泥沙一 样沉积 下去 了, 但 你从此却 永远见不 到阳光 了, 所 以, 不管你现在的人生是怎样的, 但一定要有水的精神, 不断的突破障 碍、 不断的绕过险滩, 当你发现 自己时机未到之前 , 先把 自己的厚度蓄
拗专 教育础代化
定 出评估 的具体方 法。
教 育 前 沿
对学科核 心概念 的理解而制 定 的有针 对性 、 有 步骤和 有顺 序 的研 究或 设计计划 。 只 有通 过科学探 究过程取得 的证据 才有可能是 可靠的和公 平的 , 其对 证据 的解 释才 能构建为科 学知识和 科学概念 。任何不 经过 科学探 究过程 的所 谓科学 知识或 科学概 念 , 都不应 冠 以“ 科学” 二字。 ( 3 ) 科学 教育 的教学研究是 一项科 学研 究 。根 据科学教育 的最新 理念 实施科 学教育 的教学 , 不仅 包括 具体 的教学 工作 , 也包 括教 学 的研 究 工作 。 教师应 该将 教学研究工作 视为关于科 学教育 中某一具体 教学 问
一 、
何为教师 ? 传道 、 授 业、 解惑者 。 排在第一位 的就是传道 , 也就是要 先交给 学生的是做 人、 做事 的道理 。 目前 , 我们 的学生都 处于青春 期 , 也正处 于为 人处世 的转变 期 , 有 些学生 转变 的快些 , 有 些学 生转变 的 相对滞后 , 请 不要放弃任何 一个孩子 而是要让 每个孩子 明白, 人 生就
俞敏洪励志演讲:把平凡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俞敏洪励志演讲:把平凡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到今天为止,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蜗牛,一直在爬。
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感动的日子。
我常常说:如果我们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那你的生命就白过了。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人的进步是一辈子的事情。
就我本人而言,我觉得只要有两样东西,我们就能成就自己的。
第一样叫理想。
我从小就有一种想法,希望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我把它叫做穿越地平线的渴望。
我有个邻居,也是我终生的榜样,徐霞客当然是5XX年前的邻居,我们都是江苏江阴的。
我下定决心,如果徐霞客走遍了中国,我就要走遍世界。
我现在正在实现这一。
所以,只要心中有理想、有志向,你终将走向。
你所要做到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艰苦奋斗、忍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不断扩大自己的心胸。
第二样叫良心。
什么叫良心呢?就是要做好事,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要有和别人分享的姿态,要有愿意为别人服务的精神。
良心,会从你做的事情中体现出来,而且你所做的事情一定会对你的未来产生影响。
我来讲两个小故事。
有一位企业家和我讲过他大学时的一个故事,他们班有一个同学,家庭比较富有,每周都会带6个苹果到学校来,他自己一天吃一个。
尽管苹果是他的,但从此他给同学们都留下一个印象:太自私。
后来这位企业家成功了,而那个吃苹果的同学希望加入到企业家的队伍里来。
但企业家和同学们一商量,都说不能让他加盟,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大学时他就没有表现出分享精神。
在大学时代的第一个要点,就是你得跟同学们分享你所拥有的东西,感情、思想、财富,哪怕是一个苹果也可以分成6瓣大家一起吃。
这样做你将来能得到更多,你的付出永远不会是白白付出的。
我再来讲一下自己的故事。
做学生时,我的成绩一直不怎么样,但我从小就热爱劳动,从小学一年级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
到了北大以后我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是4年。
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比蜗牛坚信奋斗改变命运
励志人物
俞敏洪50年的人生经历,就像是一部励志大片。
这个当年从江苏农村走出来的穷小子,插过秧,开过拖拉机,求学北大任教北大又决然离开北大,从手拎糨糊桶到处贴小广告的个体户干起,最终将新东方送到美国纽约证交所上了市。
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和信念支撑着他一步步走向成功,不断达到新的人生巅峰?近日,在一次教师培训活动上,俞敏洪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大人的一句话可能会改变孩子的命运
在俞敏洪的人生经历中,3次高考是他命运的第一个关键点。
前两次高考落榜后,俞敏洪想考第三次。
这样的想法当时一般的农村家庭可能都不会接受,毕竟,考一次就要花一年,太耽误时间了。
没想到,父亲同意了,说咱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上大学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是现在你自己想学,就再给你一年的时间。
不仅如此,母亲还同意他可以不干农活儿,全心全意地复习。
兴高采烈的俞敏洪跑去找曾和自己一起考过两年的伙伴,伙伴却被自己的母亲拦住了,那位母亲说:考什么考,都考了两年了。
我们的命就是农民,好好回家来干活儿,早点娶媳妇给我生孙子。
时隔30多年,今天,俞敏洪已经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而那个少年时代的伙伴依然待在江苏农村。
两个孩子的命运,在早期曾是那样的相似,却因为家长的一句话,从此后,出现分叉,最终越离越远,难以相交。
回忆起这段往事,俞敏洪对母亲充满崇敬,心怀感念。
一个人的远见,跟文化知识一点关系都没有。
我母亲就是这样一位妇女,自己不认字,但却充满了远见。
这位农村老太太执拗地认为,自己的孩子,未来就应该有一个更大的舞台。
所以,她一直就对俞敏洪讲一句话,我们农村人太苦了,你长大以后,就当个先生吧。
在母亲眼中,当老师农忙时不用干活儿,每个月都可以拿着粮票,到国家的粮店去领二十几斤粮食;而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年底粮食还不够吃。
所以母亲抱定这个想法:拔掉农根当一个老师,是俞敏洪最好的结局。
就这样,每年,母亲都要给俞敏洪重复几十遍这句话。
她像念咒语一样的,念念念,最后就把我给念出来了。
尽管现已执掌着一家上市公司,但俞敏洪认为,自己在本质上还是没有挣脱母亲的咒语,依然是一名老师。
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除了母亲,俞敏洪生命中的贵人还有一位英语老师。
这位老师最令俞敏洪钦佩之处在于,对于学生,即便知道没有希望,他也能够鼓励你,推动你往前发展。
第一年参加高考的时候,俞敏洪在一个由破庙改造成的中学里上学,全班虽有30多个同学,但没有一个人想参加高考,大家都觉得,农村的孩子考也考
不上。
当时,他们的班主任是位英语老师。
这位老师是南京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原来在南京翻译局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放到农村教书。
有一天,班主任走进教室,让全班同学都参加高考,同学们都说考不上。
这位英语老师当时说了一段话:我要求全班同学参加高考。
我知道一个都考不上,但是我还是要求你们参加高考,因为当你们高考完了,回到农村去干活儿的时候,当你们干得很累的时候,当你们拿着锄头,仰天叹息的时候,当你们看着天上白云飘过的时候,你一定会记得你曾经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奋斗过一次,尽管这是一次失败的奋斗。
这段话极大地震撼了俞敏洪,以至于30多年后,俞敏洪依然能一字不差地背出这段话。
因为老师讲的这段话,他决定,第一我要考,第二我要考上,等我考上了,我要让老师知道他的预言是错的。
后来,俞敏洪他们这个班还真有不止一个人考上了大学。
前年,高中同学毕业30周年聚会,俞敏洪专门开着车,从南京把已经70多岁的班主任
励志人物
所以,看到我们的学生流着鼻涕调皮捣蛋的时候,你要相信有可能他二三十年后会成为中国的栋梁之材,因此,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唯有奋斗能改变命运
俞敏洪一直相信,一个人的命运,有一部分是可以改变的。
而改变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
那些成天梦想着撞大运的人,永远只会抱怨。
但是他可能从来没想过,别人撞上了大运,有可能是因为他身上的某种能力和努力,而不仅仅是运气好。
如果总认为别人抓住机会,是因为他有什么社会关系,是因为世道太黑暗,那么我这辈子肯定不可能坐在这里。
俞敏洪以自己的人生经历驳斥了这种论调。
在北大上学时,他的同学有部长的孩子,有大学教授的女儿,所有人都比他占有的社会资源多。
他引以为傲的高考英语成绩也没带给他太长时间的优越感刚入校,俞敏洪被分到a班,过了一个月,这个典型的哑巴英语学习者就被调到了c班,后来又从c班调到英语听说障碍班。
但谁也没想到,多年后,这个当时在班里非常不起眼的江阴农村男孩,会比他们都更有出息。
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一个词,奋斗。
俞敏洪曾经讲过一个雄鹰和蜗牛的故事。
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
还有另外一种动物,那就是蜗牛。
蜗牛肯定只能是爬上去。
从底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
而且,这个过程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掉下来、再爬。
但是,蜗牛只要爬到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
而他自己,其实就是那只蜗牛。
回顾自己的人生轨迹,他发现所有的机会都是以失败为前提的:考上北大是因为高考考了3年,英语培训厉害是因为连续4年想出国,却拿不到全奖只好给别人辅导课程;办新东方是因为偷偷在外兼课被北大记过处分,臭名昭著,只能离开
所以,俞敏洪鼓励大家,一定不要放弃寻找自己的生命和生命可能存在的机会,但他同时强调,无论何时,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大学期间,尽管是班上学习最刻苦的人之一,但是每次期末考试,俞敏洪都稳居全班倒数几名,加上没有女孩跟他谈恋爱,俞敏洪的大一大二过得很苦闷。
大三时,一次严重的肺结核令俞敏洪必须休学静养一年,因祸得福,这个经历让俞敏洪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他的心态由此变得积极乐观起来。
回到北大后,他不再强迫自己跟同学在成绩上较劲儿,大三、大四就活得很愉快。
从北大毕业时,俞敏洪讲了一番话,现在还在北京大学流传,成了北大落后分子最骄傲的语言:同学们我追赶了你们5年,加上病一年,一直没有赶上大家,但是请同学们不要放弃我。
你们5年做到的事情,我做10年,你们10年做到的事情,我做20年,你们20年做到的事情我做40年,如果这辈子实在是赶不上大家,我会保证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到了80岁以后,把你们一个一个都送走了,我再走。
教育的本质是激发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
头顶着各种头衔,身兼着各种职务,但俞敏洪还是最喜欢被人称为俞老师。
俞老师常常会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按照俞敏洪的理解,教育的内在精神就是激发人类对于真善美的渴望。
真就是求真知,真求知;善就是顽强人格,积极的价值观,以及对众生的宽容。
美在于什么?在于内心的喜悦,在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俞敏洪看来,在审美世界徜徉,剥开日常琐碎,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烂掉的皮内是美丽的心。
我们应该将这份美感和审美能力传递给我们的学生。
励志人物
什么感觉?对自然美的感觉,和对美的敬畏的感觉,我们的孩子的心灵就应该有这样的感觉。
但令俞敏洪遗憾的是,现在能够领悟到这些的老师似乎并不多。
试问我们有多少老师,曾经带着学生看朝阳东升、夕阳西落,或是晚上欣赏满天繁星,沐浴如水月光?恐怕不多,甚至没有。
俞敏洪担心,没有这些对真善美的追求,孩子们就没有追求美好生活的能力,没有了在面对世界上紧张的竞争中,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能力。
尽管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纠错能力,但俞敏洪认为,这个纠错是要有代价的,它可能暂缓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也可能会带来某种社会动荡,有的时候,纠错的代价是一个人付不起的。
所以,所有的老师应该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