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课: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

合集下载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lh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lh

努尔哈赤
皇太极
多尔衮
• 领袖:努儿哈赤—皇太极—顺治 • 民族: 建州女真—满族 • 政权名称:金(后金)1616 清 1636 • 都城:赫图阿拉——沈阳(盛 京)——北京
顺治
东莞袁崇焕像
一、内外交困的晚明政局
• 皇帝懈政 宦官专权 朝廷党争 • 土地兼并 苛捐杂税 民不聊生 • 天灾肆虐 民变频发 外敌入侵
大 顺 通 、 永 昌 通 宝 宝
大顺政权和大西政权铸行的钱币
北京城
三月初十,义军离北京越来越近, 为筹措军饷,皇帝派太监向大臣、勋戚 逐家强行“捐银”。众人各各哭穷,都 逐家强行“捐银”。众人各各哭穷,都 说“家银无多”。龙颜大怒下,老皇亲 家银无多” 张国纪捐二万,皇后父亲捐一万,其余 “未有及万者”。退休太监头司礼监王 未有及万者 之心最富,纷传家产在30万两以上,也 之心最富,纷传家产在30万两以上,也 只肯认捐一万两。大学士陈演推托, 只肯认捐一万两。大学士陈演推托,称向 来清苦,一毛不拔。 来清苦,一毛不拔。
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 清晨, 清晨,明朝末代皇帝崇祯 帝朱由检在煤山寿皇亭旁 自缢而死,时年33 33岁 自缢而死,时年33岁
崇祯帝的临终遗诏这样 写道: 写道:“朕自登极十七 虽朕薄德匪躬, 年,……虽朕薄德匪躬, 虽朕薄德匪躬 上干天怒, 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 京师, 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 朕死, 也,朕死,无面目见祖 宗于地下,自去冠冕, 宗于地下,自去冠冕, 以发覆面, 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 勿伤百姓一人” 尸,勿伤百姓一人”。
到大顺“拷掠” 到大顺“拷掠”抄家,老底全兜了出 来:陈演被拘,派人送四万两至刘宗 敏府,结果为家仆告发,“ 敏府,结果为家仆告发,“先后搜掘 黄金360 360两 白银48000 48000两 黄金360两,白银48000两,珠宝盈 。太监王之心家,搜得白银15万 斗”。太监王之心家,搜得白银15万 两,珍玩珠宝大抵价值也在15万两左 两,珍玩珠宝大抵价值也在15万两左 右。在皇后父亲家,搜得白银53万两, 右。在皇后父亲家,搜得白银53万两, “缎匹以车载者相属于道”。 缎匹以车载者相属于道 者相属于道”

第三分册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

第三分册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对明朝社会经济造 成了严重破坏
对社会经济的破坏
农民起义导致社 会动荡,经济活 动受到严重影响
大量人口死亡或 流离失所,土地 荒芜,农业生产 遭受重创
商业和手工业也 受到很大冲击, 经济秩序混乱
农民起义后的长 期战乱使得经济 复苏困难重重
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
农民起义推动了社会变革,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为清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起义军与明军和清 军的战争形势复杂 多变,形成多次反 复的拉锯战
起义的失败阶段
起义军内部矛盾激化 明朝军队的镇压 农民起义军领袖被俘或牺牲 起义军力量逐渐削弱,最终失败
农民起义的影响
第五章
对明朝政权的冲击
农民起义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农民起义导致明朝政权的动 荡和分裂
农民起义对明朝政治制度造 成了破坏和冲击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 民起义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明末社会危机 03 农民起义的背景 04 农民起义的发展历程 05 农民起义的影响
06 农民起义的教训与启示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明末社会危机
失效。
民间矛盾激化, 贫富分化严重, 农民生活困苦。
农民负担沉重, 赋税劳役繁多,
民不聊生。
自然灾害频发, 加剧了社会矛 盾和农民起义
的爆发。
农民起义的发展历程
第四章
起义的初期阶段
起义的领导者:李自成、张 献忠等
农民起义的爆发:明末社会 矛盾激化的结果
起义的初期阶段的主要活动: 攻占城池、打击官军、发动 群众
农民起义的教训与启示

第二十四课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

第二十四课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

2、农民政权建立到起义失败
1643年李自成 1643年李自成 在西安(西京) 在西安(西京)建 大顺政权 当年三月十九日李自 成攻克北京, 成攻克北京,明朝末代崇 祯帝自缢于万岁山( 祯帝自缢于万岁山(北京 今景山公园), ),明朝灭亡 今景山公园),明朝灭亡
李自成进北京后,建立地方政权, 李自成进北京后,建立地方政权,很快 建立了稳固的秩序, 建立了稳固的秩序,但是也犯了三个战略性 的错误 ※一是没与张献忠的“大西”政权联系 一是没与张献忠的“受到明将袁崇 焕的抵抗, 焕的抵抗,受伤而亡
袁崇焕死后, 袁崇焕死后, 皇太极很快占领 了山海关外除宁 远之外的全部要 1636年 地,1636年,皇 太极在沈阳改国 号为“大清” 号为“大清”
皇太极
三、明末农民起义和明朝的灭亡
1、李自成、张献忠起义 李自成、
四、清军入关
1644年 1644年, 清军入关, 清军入关, 顺治帝在北 京即皇帝位, 京即皇帝位, 当时顺治只 有7 岁,多 尔衮摄政
一、明朝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
万历九年 (1581年)张居 正改革,使明朝 的形势略有好转, 但由于改革触犯 了既得利益集团, 在张居正死后改 革就废止了,明 王朝陷入更深的 危机之中
1、政治败坏 2、党派林立
万历以后,内阁首辅之争被 党派集团的争斗所代替,朝廷中 党派林立,只有以顾宪成为首的 东林党比较正直,要求改良政治
李自成进北京后,建立地方政权, 李自成进北京后,建立地方政权,很快 建立了稳固的秩序, 建立了稳固的秩序,但是也犯了三个战略性 的错误 ※一是没与张献忠的“大西”政权联系 一是没与张献忠的“大西” 上 ※二是没有及时进攻把守山 海关的明将吴三桂 ※是没能及时纠正明军将士 的骄傲享乐情绪

中国古代史第24课明末农民起义

中国古代史第24课明末农民起义
第24课
明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在经济、 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明成祖朱棣
内外交困的晚明政局
晚明出现内外交困局面主
要原因是什么?晚明内外 交困局面有什么影响? 明朝中期以后很多皇帝不 理朝政,出现宦官专权。 这是明代的宦官形象 明朝的宦官专权的历史事 实有哪些?
明熹宗天启朱由校
魏忠贤像
努尔哈赤
外困形成的原因:来 自东北的后金政权进 攻。满族首领努尔哈 赤1616年建立大金政 权,史称“后金”。 满族兴起后多次打败 明军,逐渐占领山海 关以北的东北全境, 并不时南下,伺机长 驱直入。 努尔哈赤是怎样的一个历 史人物?
努尔哈赤做了很多 的事情,特别重要 的有三件事情 第一件,创制满文。 满洲有自己的语言, 但没有文字,金朝 的女真文到明朝中 期已经逐渐失传。 第二件,创立八旗。 第三件,创建基地。
明王朝灭亡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率 大军南下,明朝最后一支劲旅驻扎在 山海关,在吴三桂率领下投降了清朝。 李自成亲率20多万大军直杀山海关, 在山海关下与吴三桂军展开了大战。 当时战况惨烈,又逢狂风大作,飞砂 走石,吴军眼见不支,突然以逸待劳 的清军杀到,苦战两天的农民军被清 军冲乱了阵势,被迫退兵,清军尾随 入关,杀奔北京。李自成退回北京后, 急急登位称帝,然后退出北京转战陕 西、四川、湖北。清军一路尾随,伙 同明降军和地主武装剿杀农民军。 1645年李自成带少数随从在湖北九宫 山查看地势,突遭地主武装袭击,壮 烈牺牲,时年39岁。1645年张献忠 也战败身亡。
思考:明末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是什么?



第一、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占北京以后,没有能够乘胜追 击明朝的残余势力,使之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伺机反攻。 第二、由于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实行“均田免粮”等一 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政策,并且严厉镇压明朝的大地主大官僚, 所以为了共同的阶级利益,各地方的地主阶级紧密地勾结起 来,成立地主武装来与农民军对抗,这也为农民军最终的失 败埋下了伏笔。 第三、李自成在北京登位后,忽视了关外的满清政权想要入 主中原的野心和决心,没有进行充分的防御准备工作。 第四、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农民起义军腐败变质。第五、李 自成犯了“流寇主义”的错误,没有建立根据地。 最后,李自成农民军面临的敌人,不仅有明朝的残余势力和 各地主武装,还有崛起于辽河流域的清朝统治者。满洲贵族 和汉族官僚地主的联合进攻,是明末农民战争失败的最重要 原因。

2017华师大版第3册第24课明末社会危机与农人起义word教案

2017华师大版第3册第24课明末社会危机与农人起义word教案

第六单元明代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第24课明末社会危机与农人起义教案一、内外交困的晚明政局一、危机的酝酿:■内忧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利斗争:①明代中期以后的数朝皇帝多不亲理朝政,审阅、批复奏章,与文武百官沟通等一应事宜,常交亲信宦官办理,造成宦官擅权的局面。

②宦官与内阁,既彼此倾轧,又彼此勾结,③群臣则因门户之见形成激烈党争,为争取入阁和争当首辅都得不可开交,政治日趋败坏。

④崇祯帝朱由检即位后力图振兴朝纲,终因生性多疑,刚愎自用,⑤加以弊政多多,积重难返,无法挽回一落千丈的局势。

■外祸:满族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各部后,于1616年成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

继位的皇太极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清。

逐渐占据山海关外的东北全境,窥测中原。

■内忧阶级之间矛盾的不断激化:因财政危机和穷奢极欲的需要,明王朝从民间大肆搜刮。

赋税之外任意加派苛捐杂税。

充任矿监税使的宦官对工商市民恣意盘剥,激起多起民变;致使民怨鼎沸,社会矛盾急剧激化。

内外交困的明王朝危机四伏,摇摇欲坠。

二、危机的暴发:明末农人起义自1627年起,陕西地域因连年饥荒、民不聊生,接踵暴发多次农人起义。

不断进展壮大的农人军如火如荼,转战山西、河南、四川、湖广、安徽等地,给明代统治以繁重冲击。

其中,李自成和张献忠领导的两支农人军声势最浩大。

李自成夺得河南、湖北等地后,于年成立政权;随后进占陕西,次年在西安正式定国号为大顺。

与此同时,张献忠接年于成都正式成立政权,国号大西。

二、明代衰亡与清军入关年,李自成率军经山西攻入北京。

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今景山),明代衰亡。

驻守山海关的明军总兵吴三桂起兵与李自成对抗,并向关外的清军求援。

李自成亲率大军东征,结果在吴三桂和清军的夹攻下战败,辗转退却中,在湖北蒙受地主武装解决遇害。

年四川的张献忠在与清军的交战中兵败身亡。

李自成和张献忠的余部后与明代宗室成立的南明政权合作,在南方地域坚持了连年的抗清斗争。

清军入关后迅速占据北京,明王朝为清朝所取代。

第24课明末社会危机 与明末农民战争

第24课明末社会危机     与明末农民战争

• 除宦官专权外,明后期还出现了党争。明代后期, 除宦官专权外,明后期还出现了党争。明代后期, 廷臣结党,派系林立。这些党派为争权夺利, 廷臣结党,派系林立。这些党派为争权夺利,互相 倾轧,政治上多无建树。 倾轧,政治上多无建树。只有以顾宪成为首的东林 党是个要求改革的松散的政治集团。 党是个要求改革的松散的政治集团。东林党人为东 林书院的一批关心国事的知识分子, 林书院的一批关心国事的知识分子,他们把书院的 首创者顾宪成的名言“风声、雨声、读书声, 首创者顾宪成的名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 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制成楹联, 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制成楹联, 悬挂于书院大门两侧。 悬挂于书院大门两侧。正当东林党人踌躇满志的时 大宦官魏忠贤勾结熹宗乳母客氏, 候,大宦官魏忠贤勾结熹宗乳母客氏,组成客魏集 东林党的反对派亦在魏忠贤的旗帜下集结起来, 团。东林党的反对派亦在魏忠贤的旗帜下集结起来, 逐渐形成了阉党集团。他们排挤打击正直官员, 逐渐形成了阉党集团。他们排挤打击正直官员,明 朝政治更加混乱腐败。魏忠贤擅权,激起东林党人 朝政治更加混乱腐败。魏忠贤擅权, 和朝中正直大臣的反对。 和朝中正直大臣的反对。东林党人上书弹劾魏忠贤 的罪行,后来遭到阉党的残酷迫害。 的罪行,后来遭到阉党的残酷迫害。从宦官专权到 党争,我们可以看出, 党争,我们可以看出,明朝后期的统治危机已无法 挽救。 挽救。
根据以上史实, 根据以上史实,你能分析出宦官专 权出现的主要原因吗? 权出现的主要原因吗?
• 总结: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总结: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2)皇帝享乐深宫, (1)政治统治的需要;( )皇帝享乐深宫,不 )政治统治的需要;( 问政事,权柄往往被亲信的宦官掌握;( ;(3) 问政事,权柄往往被亲信的宦官掌握;(3)缺乏 法治的保障。封建社会是“人治”而不是“ 法治的保障。封建社会是“人治”而不是“法 政策的决定完全取决于君主的个人意志。 治”,政策的决定完全取决于君主的个人意志。 统治者对制度法律的确立与废除有很大的个人随 意性,他完全可以根据需要颁布新的法律,而不 意性,他完全可以根据需要颁布新的法律, 受包括祖训在内的约束。 受包括祖训在内的约束。因此明朝成为了中国历 史上宦官专权最严重的一个朝代。 史上宦官专权最严重的一个朝代。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
赵 南 星 奏 折 邹元标《五言诗轴》 邹元标《五言诗轴》
明末社会危机

宦官专权
宦 官 像
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
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
1621年 明熹宗朱由校继位,改元天启。天启初东林党人受重用, 1621年,明熹宗朱由校继位,改元天启。天启初东林党人受重用,分据 首辅和吏、 都察院等部院长官,势盛一时。 首辅和吏、兵、礼、都察院等部院长官,势盛一时。 天启元年,魏忠贤升任司礼秉笔太监,有权处理大臣奏章。不久, 天启元年,魏忠贤升任司礼秉笔太监,有权处理大臣奏章。不久,魏忠 贤设内标万人,全副装备,建立一支私人武装。天启三年,魏忠贤提督东厂。 贤设内标万人,全副装备,建立一支私人武装。天启三年,魏忠贤提督东厂。 随着魏忠贤的得势,他内结由校乳母客氏,外收东林党的反对派作羽翼, 随着魏忠贤的得势,他内结由校乳母客氏,外收东林党的反对派作羽翼,逐 步形成了阉党。天启四年,东林党人与魏忠贤的“阉党”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步形成了阉党。天启四年,东林党人与魏忠贤的“阉党”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遭到魏忠贤的残酷镇压。东林党人逮杀殆尽。明后期政治陷入极端黑暗腐败。 遭到魏忠贤的残酷镇压。东林党人逮杀殆尽。明后期政治陷入极端黑暗腐败。
明 代 石 刻 东 林 党 领 袖 顾 宪 成 像
顾宪成画像
明 代 石 刻 东 林 党 领 袖 高 攀 龙 像
无锡明东林书院遗址
由于东林党人对时政的尖锐批评, 由于东林党人对时政的尖锐批评,万历末 东林党逐渐成为一种政治势力, 年,东林党逐渐成为一种政治势力,东林 党的概念也与以前不同。凡批评朝廷腐败, 党的概念也与以前不同。凡批评朝廷腐败, 或为清流所认可的大臣辩护, 或为清流所认可的大臣辩护,或主张在官 吏考察中去奸留贤, 吏考察中去奸留贤,或在三案中敢于力争 都被视作东林党人。 的,都被视作东林党人。 以东林书院为基地而形成的政治团体与其 它地区反对朝廷的士大夫逐渐融为一体, 它地区反对朝廷的士大夫逐渐融为一体, 形成一股社会力量。 形成一股社会力量。顾宪成与江西吉水人 邹元标, 邹元标,北直隶高邑人赵南星被当时誉为 三君” 明末, “三君”。明末,以清流自居的士大夫以 名列东林为荣。另有山东齐党, 名列东林为荣。另有山东齐党,湖广人楚 浙江人浙党。 党,浙江人浙党。三党联合与东林党相互 攻击。 攻击。

24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he

24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he

旧征未完,新饷己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 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 树有啼鹃,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 人烟; 白骨青燐,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辽饷
用于辽东 的军事需 要的赋税
剿饷
镇压农民起 义的费用
练饷
名义上是训练边 兵,实际上也是 对付农民起义
2、外患:
1616年,满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江南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什九
"富者田连阡陌,坐享兼并之利,无公家丝 粒之需;贫者虽无立锥之地,而税额如故, 未免缧绁追并之苦"
“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止留 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 “民当农时,方将举趾,朝为轿夫矣,日中为 杠夫矣,暮为灯夫矣。三夫之候劳而未止, 而又为纤夫矣。肩方息而提随之,稍或失 夫驭而长鞭至焉。如此,民奔走之不暇,何 暇耕乎!”
起义军军纪严明、严惩罪大恶极的贵族和官僚。
1627年 陕北起义 澄城 大顺建立 1644年 成都
北京
米脂
山海关
1644年明朝灭亡
西安
北京城
情景 模拟
假如你是李自成,攻下北 京后,你应该怎么办?
冲 冠 一 怒 为 红 颜
古论今谈
三 军 恸 哭 诗中认为吴三桂降清 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皆 这种说法正确吗?说 缟 说你的理由。 素
3、直接原因:陕西连年天灾,引发农民起义 史料: 万历以来,陕西连年天灾。延安府“一 年无雨,草木枯焦”。百姓食尽蓬草,再 剥树皮;剥光树皮,不得已吃观音土,结 果腹胀下坠而死。有的地方甚至“炊人骨 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 。“死者枕藉, 臭气冲天。”
思考: ——《马懋才备陈大饥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朝政腐败、财政危机 苛税繁重、矛盾激化
明末内外交困
李自成推翻明朝
外:满族盘踞关外 伺机长驱南下
清军入关,建立清朝
练习与测评
1、材料一 内外大权一归忠贤。……所过,士大夫遮道拜伏, 至呼九千岁。
——《明史》卷三百零五《魏忠贤传》
材料二 武宗即位,逾月,即建黄庄七,其后增至三百余处。 诸王、外戚求请及夺民田者无算。……神宗赉予过侈,……而 福王分封,括河南、山东、湖广田为王庄,至四万顷。
第24课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
一、内外交困的晚明政局
1、统治者自身的因素——政治腐败 2、统治者大肆的搜刮——民怨沸腾 3、满族的崛起与南下——威胁统治 4、明末天灾饥荒不断——民不聊生
材料一: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 —— 《廿二史札记》卷五,《后汉书》
明熹宗天启朱由校
魏忠贤
家风 事声 、、 国雨
2、“定居下来的征服者所采纳的社会制度形式, 应当适应于他们面临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如果 起初没有这种适应,那么社会制度形式就应当 按照生产力而发生变化。”(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依据上述论断阐明的历 史规律说明清初从大肆圈地到停止圈地政策调 整变化的原因。
2. 清军入关时的大肆圈地是与满清原先在东北 的畜牧经济有关,直至统一中国建立强大的清 王朝,其生产力已经受到中原农耕经济的影响。 马背上的民族此时必须适应于他们面临的生产 力发展水平,停止圈地政策的调整变化也就是 理所当然的了。这一变化完全论证了马克思恩 格斯论断的正确性。
事声 、、 天读 下书
事声 、、 事声 事声 顾 关入 宪 心耳 成 。;
明朝后期土地集中情况
明神宗时
南京一带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万顷
明熹宗时 明崇祯宗时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 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 1/3
努尔哈赤 皇 太 极
袁崇焕
崇祯皇帝
崇祯13年
同:1、统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秦王朝的暴政, 繁重的赋税和残酷的刑律,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 了陈胜吴广起义。明末的政治腐败,赋税、杂税加 上连年饥荒,民不聊生,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酿 成了农民起义。2、都直接推翻了统治王朝。
异:秦末农民起义发生在王朝初建阶段,主要是与 秦初的统治政策的急功近利有关。明末农民起义发 生在大明王朝建朝将近280年,土地兼并严重,各 种矛盾积重难返的情况下。
粮价顿贵,每担2.8两
崇祯14年 崇祯15年 崇祯16年
大旱,蝗,饿死者无算,米石5两 大旱,民死道路无计,人相食 大旱,掘深井打水
(崇祯14 年) 三月至九月无雨, 江南大旱, 草木皆枯死。 我地向来无蝗,其年甚多,飞则蔽天, 止则盈野, 所到 之处无物不光, 亦大异事也。是时闻四方流贼大乱, 我地 戒严,百姓惊惶。年岁大荒,冬, 道上饿者无算⋯⋯种种惨 状, 难以尽述。死者日在城门口数之,必以百计。 ⋯⋯
——《明史》卷七十七《食货志田制》
材料三 万历时“骤增辽响三百万”,后“复加二厘,增赋五 百二十万,遂为岁额”。崇祯三年,“于九厘外,亩复征三 厘,……共增赋百六十五万有奇,合旧所增凡六百八十余万, 海内咨怨”。
——《续文献通考》卷二《田赋考历代天赋之制》
材料四 延安府自去岁(崇祯元年)一年无雨,草木枯焦。 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 矣,则剥树皮而食。……迨年终,而树皮又尽矣,而又掘其 山中石块而食。……民有不甘于食石而死者,始相聚而盗。 “
材料: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 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 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 你是如何理解文中“亡国”与“亡天下”的含义的? 你有是如何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 含义的?
文中的“亡国”是指王朝的更替或君主的废立,“亡 天下”是指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天下兴亡,匹 夫有责”主要是激励中华儿女在国家和民族的存亡关头, 为反抗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所承担的责任。
材料:明自中叶以后,人民起事虽时有,然旋起旋灭, 至崇祯朝遂以亡明,盖由外困于建州,内民生日蹙故 耳。
——孟森《明清史讲义李自成、张献忠及建州兵事》
试比较秦末、明末两次农民起义的异同点。
满族的前身是东北地区女真的一支,明朝曾 经在当地设立建州卫,所以被称为“建州女 真”。满族兴起后,多次打败明军。明朝关 外要塞尽失,除山海关外,无险可守。
探索与争鸣
从前……每分政情为(一)内重,(二)外重, (三)内外俱轻三种。内重之世,每有权臣篡窃 之变。外重之世,易招强藩割据之扰。内外俱轻 之世,则草泽英雄,乘机崛起;或外夷乘机入犯。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根据所学中国古代史的内容,举出“内重”、 “外重”和“内外俱轻”三例,并探讨出现这种 状况的原因。
——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五《马懋才备陈大饥》
利用材料,综合不同角度,论述明末的社会状况。
1.明末社会状况:政局败坏——宦官专权(内外大权 一 归 忠 贤 。 …… 所 过 , 士 大 夫 遮 道 拜 伏 , 至 呼 九 千 岁……);
土地兼并——皇室封田(福王分封,括河南、山东、湖 广田为王庄,至四万顷);
三、明朝灭亡与清军入关
1、明朝灭亡 2、清军入关 3、清朝的统一和各地的抗清
山海关
吴三桂
读图学史:蜿蜒万里的明长城于1368年开始修建, 平均高10米,宽5米,为什么抵挡不了清军的铁骑?
明长城虽说蜿蜒万里,但只不过是明朝皇帝心理上对北方游 牧民族的一种防御。明末社会矛盾尖锐,政权已被李自成农 民起义推翻,长城又如何抵挡得了清军的铁骑?况且,满族 此时又正处于兴起阶段,多次打败明军,逐渐占领山海关外 的东北全境,虎视眈眈地窥测中原,伺机长驱直入。
赋税繁多—— 加派辽饷(通前后九厘,增赋五百二十 万,遂为岁额。崇祯三年,每亩再征三厘,总名“辽 饷”,计一百四十万两);
陕北大旱——农民起义(臣乡延安府,自去岁(崇祯三 年)一年无雨,草木枯焦……民有不甘于食石而死者, 始相聚为盗……有司(官府)亦不能禁治)。
从中央到地方,从政治到经济,从上层到下层,无不反 映出明末的社会矛盾已全面激化。
探索与争鸣
内重,西汉末,王莽篡汉;外重,唐中期,安 史之乱;内外俱轻,明末,农民起义,满清入 关。从皇权的削弱、社会矛盾的激化、政局内 外交困等方面加以说明。
——姚廷遴(上海县人)《历年记》民起义
1、李自成 大顺 2、张献忠 大西
李自成
均田免粮
迎闯王 不纳粮
结合民谣来讨论“均田”与“免粮”的含义, 以及“均田免粮”这一口号的提出原因是什么?
“均田”就是平均土地,即把土地平均后分给 农民; “免粮”就是要减免沉重赋税; 原因:起义军是针对明末土地高度集中,兼并 严重,农民赋税沉重的现象提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