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城市简介
宣城市地质环境概况

宣城市地质环境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宣城市位于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结合带,南邻黄山市,西连池州市,北交芜湖市,和浙江省、江苏省毗邻,系皖东南门户,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
地跨东经117°58′-119º40′,北纬29º57′-31º19′。
国土面积12340平方公里,人口275.1万。
辖5县(泾县、郎溪县、广德县、旌德县、绩溪县)1市(宁国市)1区(宣州区),计124个乡、镇。
宣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全市7个县市区有5个与苏浙两省接壤,与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常州等大中城市相距均在300公里以内,宣杭铁路、皖赣铁路在市区交会,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安徽段宣广、芜宣高速和205国道穿境而过,S104、S214、S215、S217、S230、S322、S323省道纵横交错、贯穿全境。
二、气象与水文宣城市地属中亚热带北缘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6.3℃,最高月平均气温28.3℃,最低月平均气温2.9℃。
多年平均降雨量1317.5mm。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055.11mm。
辖区内河系发育,分属长江水系和钱塘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青弋江、水阳江、郎川河、徽水河、华阳河、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杨之河等。
天然湖泊有南漪河及固城湖,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三、地形与地貌宣城市地处沿江丘陵平原区和皖南中低山区,西南部及东南部地势较高,分属黄山山脉、九华山山脉和西天目山山脉,属中低山区,海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0余座,最高峰清凉峰海拔1787.4米;中部和北部为丘陵和平原,高程一般为10-100米。
根据地貌形态,结合标高、切割深度等将区内划分为河漫滩、阶地、低丘、中丘、高丘、低山和中山等7种微地貌类型。
四、地层与地质构造宣城市地处江南过渡带,北连沿江成矿带,南接江南造山带,区内北东向、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构造发育,中生代岩浆岩分布广泛。
本区大地构造单元可划分为宣城断陷盆地、江南过渡带、皖浙赣断裂带三大构造区。
宣城历史沿革完全详表

宣城历史沿革完全详表宣城历史沿革完全详表朝代纪年行政领属体制县名备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262年上下先后为吴越楚诸侯国领辖爰陵此为宣城定名之始,名由无考.秦公元前221年扬州鄣郡爰陵县<治今宣城> 鄣郡治于故鄣,位于今浙江省长兴县西南。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69年〉扬州丹阳郡〈治宛陵〉宛陵县〈治今宣城〉县名以位于宛溪之滨,陵阳之麓,和山水首字定名,为史有宛陵名称之始。
新王莽时期〈公元9-24年〉扬州无宛〈治今宣城〉名由失考东汉初期〈公元25年〉扬州丹阳郡〈治宛陵〉宛陵县〈治今宣城〉永和四年<公元139年> 扬州宣城郡〈治宛陵〉宛陵县此为史有宣城郡之始,郡名取境内宣城县名<此时宣城县治于今南陵县青弋江镇青弋江镇之古名为宣邑> 建和元年<公元147年> 扬州丹阳郡〈治宛陵〉宛陵县汉末,析宛陵南部地区置宁国县,<治于今天的宁国市河沥溪镇>三国孙吴时期<公元228-280年> 扬州丹阳郡<治南京> 宛陵县吴大帝时,析宛陵东南地区置怀安县<治于今宁国市之宁墩>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扬州宣城郡〈治宛陵〉宛陵县南朝宋元嘉五年〈公元428年〉南豫州宣城郡<治今当涂姑孰> 宛陵县泰始二年〈公元466年〉扬州宣城郡宛陵县齐永明二年〈公元484年〉南豫州宣城郡<治今当涂境内> 宛陵县梁承圣元年〈公元552年〉南豫州宣城郡宛陵县此时水阳镇曾侨置逡遒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扬州宣州<治宣城〉宣城县省逡遒.宣城<尽青弋江>.宁国.怀安.当涂<今南陵县城东南>入宛陵,该宛陵县委宣城县,自此,宣城县名及建置至今未变,宛陵之名遂为古称.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扬州宣城郡〈治宣城〉宣城县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 宣州总管府宣州<治宣城> 宣城县在县境南部析置怀安,宁国二县.武德六年<公元623年> 宣州总管府宣州宣城县省宁国,怀安二县仍入宣城县.武德七年<公元624年> 宣州都督宣州宣城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 江南道宣州<治苏州> 宣城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江南西道宣城郡<治南昌> <治宣城> 宣城县天宝三年<公元744年> 江南西道宣城郡宣城县析宣城县南境复置宁国县,治于今河沥溪镇.乾元元年<公元758年> 宣歙观察使宣州<治宣城> <治宣城> 宣城县大顺元年<公元890年> 宁国军宣州<治宣城> 宣城县宁国军以境内宁国县命名,示国家安宁之意.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 宁国军宣州宣城县〈望〉“望”为上等县之意.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 江南道宣州<治苏州> 宣城县〈望〉至道三年<公元997年> 江南路宣州<治南京> 宣城县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 江南东路宣州宣城县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 江南路宁国府<治宣城> 宣城县以孝宗“潜邸”升为宁国府.< “潜邸”即皇帝未登基之前的住所.>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 江东建康道宁国府<治南京> 宣城县“上”为大县的意思。
宣城重点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宣城重点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是皖南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也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之一。
宣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积极推动重点产业的发展壮大,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先,农业产业方面,宣城市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通过实施“三变”工程,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目前,宣城市已形成了一批以柑橘、茶叶、中药材等为代表的农产品产业集群,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其次,工业产业方面,宣城市着力打造现代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集群。
通过引进高端技术和人才,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提升产业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目前,宣城市已形成了一批以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为代表的工业产业集群,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再次,服务业方面,宣城市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业水平,打造服务业新亮点。
同时,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升服务业专业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宣城市已形成了一批以物流配送、旅游接待、文化创意设计等为代表的服务业产业集群,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总的来看,宣城市重点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宣城市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安徽宣城旅游景点导游解说词

安徽宣城旅游景点导游解说词安徽宣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个旅游胜地,拥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
在这里,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宣城的几个热门景点以及它们的历史和美景。
首先,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黄山风景区。
黄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A级景区,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这里是中国的山水之巅,风景如画,峰峦叠翠,云雾缭绕,极富诗意。
黄山风景区不但有诸如“丹霞山之祖”莲花峰、远近闻名的“光明顶”、“飞来石”、“接引桥” 等景点,还有纵横十里的梦笔生花谷、太平湖、鄂尔泰等景区,气势恢弘,其美景到处皆是。
每年春夏秋冬,黄山景区都会吸引数百万游客前来观赏,是一处不可无视的旅游胜地。
其次,我将为您介绍宣城博物馆。
宣城博物馆的馆藏内容丰富多样,分为自然、史前、历史文物三个类别。
其中,历史文物部分是宣城博物馆的珍品之一。
馆内收藏了明代名臣徐阶的宝剑、“浩然正气”鲁迅的亲笔手迹、明代木雕《福神图》等许多饱含历史文化的珍品。
这些珍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让我们从这些文物中,更好地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然后,我要为大家推荐的则是望江楼。
望江楼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楼,四周环绕着美丽的大巢湖,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自然风光。
望江楼之景秀丽,宏伟壮观,建筑风格古拙典雅,再加上其历史悠久,使其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于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后,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丹霞山。
丹霞山是世界自然遗产,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这里有神奇的丹霞地貌,周围也有一望无垠的绿树和碧水,使这里的风景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美丽画卷。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丹霞山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赏玩,且历朝历代都有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千古佳话。
以上便是我要为大家介绍的,安徽宣城几个必去的旅游景点。
这些景点不仅各具特色,还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有着不同的美景和传说。
如果你计划到宣城游玩,这些景点一定不能错过,让您在这座古城中,感受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魅力。
6篇小学作文:主题为《我的家乡宣城》

6篇小学作文:主题为《我的家乡宣城》作文1:《我的家乡宣城——古老的历史名城》我的家乡宣城是安徽省的一个古老的历史名城。
它坐落在美丽的大别山脚下,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首先,宣城有许多历史名胜。
其中最有名的是琅琊山风景区。
这里有秀丽的山峰、奇特的石柱和清澈的溪流,给人一种宁静和神秘的感觉。
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宣城市的美景,令人陶醉其中。
除此之外,还有古老的宣城古城墙、天堂寨等等,都见证了宣城悠久的历史。
其次,宣城以其丰富的文化资源而闻名。
这里有独特的徽派建筑风格,古朴典雅。
宣城还是中国传统剪纸的发源地之一,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在宣城得到了充分的传承和发展。
每年的剪纸节上,人们会亲手制作剪纸作品,展示出了宣城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最后,宣城人民勤劳善良,热爱家乡。
每年的春节,全家人都会回到宣城团聚,共度欢乐时光。
大街小巷洋溢着热闹的气氛,人们互道新年祝福,共享美食,彼此之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和友爱。
总之,我的家乡宣城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地方。
这里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宣城人民勤劳善良,热爱家乡。
我为自己是宣城人感到骄傲和自豪,愿意为宣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文2:《我眼中的宣城——大别山下的绿色明珠》宣城是安徽省的一颗绿色明珠,这座城市位于大别山脚下,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
首先,宣城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
这里的大别山山峦起伏,峰峦叠嶂,被誉为"神山"。
宣城的森林覆盖率很高,有很多原始森林和自然保护区。
每到春天,山间万紫千红,花海漫延,各种野花竞相绽放,美不胜收。
其次,宣城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
宣城市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强对大别山生态系统的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人们利用大别山丰富的水资源,充分发挥水能、水文化的优势,建设了许多水上乐园和温泉度假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最后,宣城还是一个农业大市。
这里拥有广阔的农田和肥沃的土壤,以农业为主要产业之一。
宣城市地质环境概况

宣城市地质环境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宣城市位于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结合带,南邻黄山市,西连池州市,北交芜湖市,和浙江省、江苏省毗邻,系皖东南门户,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
地跨东经117°58′-119º40′,北纬29º57′-31º19′。
国土面积12340平方公里,人口275.1万。
辖5县(泾县、郎溪县、广德县、旌德县、绩溪县)1市(宁国市)1区(宣州区),计124个乡、镇。
宣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全市7个县市区有5个与苏浙两省接壤,与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常州等大中城市相距均在300公里以内,宣杭铁路、皖赣铁路在市区交会,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安徽段宣广、芜宣高速和205国道穿境而过,S104、S214、S215、S217、S230、S322、S323省道纵横交错、贯穿全境。
二、气象与水文宣城市地属中亚热带北缘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6.3℃,最高月平均气温28.3℃,最低月平均气温2.9℃。
多年平均降雨量1317.5mm。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055.11mm。
辖区内河系发育,分属长江水系和钱塘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青弋江、水阳江、郎川河、徽水河、华阳河、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杨之河等。
天然湖泊有南漪河及固城湖,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三、地形与地貌宣城市地处沿江丘陵平原区和皖南中低山区,西南部及东南部地势较高,分属黄山山脉、九华山山脉和西天目山山脉,属中低山区,海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0余座,最高峰清凉峰海拔1787.4米;中部和北部为丘陵和平原,高程一般为10-100米。
根据地貌形态,结合标高、切割深度等将区内划分为河漫滩、阶地、低丘、中丘、高丘、低山和中山等7种微地貌类型。
四、地层与地质构造宣城市地处江南过渡带,北连沿江成矿带,南接江南造山带,区内北东向、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构造发育,中生代岩浆岩分布广泛。
本区大地构造单元可划分为宣城断陷盆地、江南过渡带、皖浙赣断裂带三大构造区。
宣城介绍-宣城简介PPT(经典版)

3
旅游景点
3、旅游景点
敬亭山
【敬亭山】 位于中国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原名昭亭山, 晋初为避帝讳,易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 西绵亘十余里。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 峰”,海拔317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自 南齐谢脁《游敬亭山》和唐朝李白《独坐敬亭 山》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
3、旅游景点
4
美食文化
锅贴宝
必须首当其冲,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 都十分热爱锅贴包。宣城人喜欢吃锅贴包,体 现在大街小巷开满了锅贴包的店铺上,他们还 会为了买几个锅贴包而去排队。所以到了宣城 也不用担心吃不到,随处可见。
腰子饼
是宣城特色,是冬日的时令小吃。腰子饼是一 款美食,起源于安徽宣城市宣州区孙埠镇,后 来由于孙埠人出去在芜湖做生意,最终在芜湖 将腰子饼发扬光大,后来就叫芜湖腰子饼,主 要材料是藕或白萝卜。
宣城
境内有文房四宝文化、徽文化、诗歌文化、民俗文 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宗氏文化并存共荣,素 有“宣城自古诗人地”、“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之称, 敬亭山被誉为“江南第一诗山”。 宣城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中国鳄城、江南通都大 邑、江南鱼米之乡、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城市,获 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 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
麻辣粉丝
在宣城的麻辣粉丝可能跟重庆人吃酸辣粉类似, 麻辣粉丝味道是偏重的,喜爱清淡的朋友可能 吃不来。但是麻辣的味道真的让人一口难忘。 现在店铺里的各种麻辣粉丝都会有自己的配方, 主要做法是选择各类蔬菜,然后加上秘制汤底 在砂锅里煨煮一定时间后,加入粉丝,铺撒上 豆腐锅巴,或点缀面筋果后再煨煮些许时间即 可。
春卷
春卷虽然到处都有,但是宣城的特色春卷堪称 一绝。宣城春卷往往皮薄酥脆、馅心香软,别 具风味。宣城春卷还是宣城人餐桌上很常见的 家常菜色。现在,宣城的春卷也在全国各地十 分的都有名气了。宣城春卷吃起来的感觉就是 很过瘾,而且还很容易上瘾,因为它的表皮十 分酥脆,咀嚼起来会非常满足你的口感体验, 再加上里面夹杂着很多不同的馅料。本地人还 会蘸料来吃。
宣城附近景点介绍

宣城附近景点介绍宣城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宣城附近有许多优美的景点,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宣城附近的著名景点。
首先是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宣城古城墙。
宣城古城墙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古城墙周长3.6公里,高10米,厚6米,城墙上建有角楼、敌楼、瓮城等防御设施,保存完好。
登上古城墙,可以俯瞰整个宣城市区,感受古城的魅力。
其次是宣城的名胜古迹——宁国寿昌古镇。
宁国寿昌古镇位于宣城市宁国市境内,距离宣城市中心约50公里。
这里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如古街、古巷、古井、古宅等,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庙宇、祠堂和宗祠。
走在古镇的青石板路上,仿佛穿越时光,感受古代的繁华和风情。
再次是宣城的自然景观——九华山。
九华山位于宣城市泾县境内,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也是道教名山之一。
九华山以险、奇、幽、秀著称,山上有许多古刹、庙宇和寺院,如大乘寺、净居寺、文殊院等,这些古建筑与自然风光相映成趣,令人心旷神怡。
登上九华山,可以俯瞰群山之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最后是宣城的绿色景观——宣城森林公园。
宣城森林公园位于宣城市区西北部,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是宣城市的生态绿肺。
公园内有茂密的森林、湖泊、溪流和草地,还有许多野生动植物。
公园内设有登山步道、观景台、游乐设施等,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这里,您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感受身心的放松。
总的来说,宣城附近有许多优美的景点,无论是古城墙、古镇、名山还是森林公园,都值得您前来一游。
希望您能在这里度过愉快的时光,留下美好的回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宣城市基础资料
第一部分宣城市概况
一、地理位置
宣城,东邻江浙,西连九华,南倚黄山,北通长江,是安徽东南门户,辖郎溪、广德、泾县、绩溪、旌德、宁国五县一市,另设宣州区,为市政府所在地,全市面积12,340平方公里,人口272万。
其中市区面积15.7平方公里,人口30万。
宣城是上海和南京经济区以及长江经济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连接浦东开发与皖江开发的陆上纽带。
这里公路四通八达,青弋江,水阳江与长江相接,皖赣铁路复线和宣杭铁路,318国道,205国道贯穿全境。
二、远景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宣城致力于经济发展,致力于基础产业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奋力赶超,争先进位,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大跨度,跳跃式的发展。
一时间宣城在全省发展最快,国内生产总值,农民收入全省第一,固定资产增速全省第二,职工年均工资增长在全省第三,人口自然增长在全区最低,宣城地区步入了发展快,人民得到实惠多,实力强劲,后劲增大的良性循环路子。
宣城,奋发昂扬的崛起,向世人展示自己新的形象,新的气魄。
三、经济状况
中共宣城市委、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一主两翼”经济发展战略的决定为适应形势的变化,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把宣城经济发展推向新阶段,宣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实施“以新型工业为主体、以效益农业和特色旅游业为两翼”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2004年,宣城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74.73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50%,为“九五“计划以来的最高水平。
全市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资施工项目911个,比上年增加535 个,项目总规模125.62亿元,比上年增长
86.9 %。
基本建设投资保持高位运行,成为投资高速增长的主导因素。
受交通建设项目和新建企业的影响,自年初开始,宣城市基本建设新开工项目不断涌现,投资始终保持高位增长。
增速始终处在高增长的平台之上,一季度为85.2%、上半年为140.5%。
更新改造投资开始走出低谷,出现快速回升势头。
商品房建设、销售两旺。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旧城规划调整加快,拆迁量的加大,使商品房需求量不断上升,房市反映热烈,房地产开发进入一个产销两旺的发展阶段。
2004年,全市商品房建设完成投资9.26亿元,比上年增长39%。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35.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增幅较上年提高个2.1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08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101.98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83.60亿元,增长8.0%。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8793元,比上年增加1240元,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
三次产业比例为21.3∶43.3∶35.4。
市场物价持续上涨。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0%。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上涨0.6%,居住类价格上涨4.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9.6%。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5%。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实现增加值122.31 亿元,增长 10.0 %,占宣城市生产总值的51.9%。
其中,第一产业 13.29亿元,增长4.6 %;第二产业 62.29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 46.73 亿元,增长9.2 %。
企业景气指数继续看好。
据全市83家企业景气调查显示,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 129.0 ,比三季度上涨14.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景气指数为135.8,比三季度上涨6.3个百分点。
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4.9 。
四、人文历史
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的祖籍,就在安徽宣城的绩溪和旌德。
自公元前109年设郡以来,历代为郡、州、府城,相沿二千多年而不辍,范哗、谢眺、沈括、文天祥等先后出守于此,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等相继来
此寓居,众多的人文遗迹,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得这座古城不仅赢得“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的赞辞,更因谢眺、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咏,而享有“宣城自古诗人地”的美誉。
宣城人文胜迹遍布。
临风怀古,谢眺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的敬亭山,自南齐谢眺以来,先后300多位诗人墨客登临此山赋诗作画,留下诗文600多篇,为名符其实的“江南诗山”;现存敬亭山麓的厂教寺双塔,以其对唐塔风格的继承与革新,成为全国仅存,因而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大文学家冯梦龙发现并称为“天下四绝”之一的太极洞,以其中空博大的气象成为溶洞奇观;以三雕艺术、徽墨、徽菜.明清古民居居称誉海内外的绩溪,历代人才辈出,著作《笤溪渔隐丛话》的胡仔,红顶商人、一代巨贾胡雪岩,徽墨传人胡开文,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胡适,“湖畔诗人”汪静之,小品文学家章衣萍,新文化出版家汪孟邹等,使绩溪赢得“邑小士多”的美名;黄山北坡之下的江村,古称金鳌,村中聚秀湖、狮山古庙、江氏宗祠等古迹文气盎然,江淹、江泽涵、江绍原等名流硕儒皆从此村走出;泾县桃花潭不但因夹岸十里皆桃花而得名,更因李白一曲“桃花潭水深竹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名扬海内外,其精华却在碧如琼浆、绝无污染的一潭清波。
宣城地处皖南山区和长江下游平原的结合部,东连天目,南倚黄山,西靠九华,域内襟山带水,风景绝佳。
敬亭.柏视、水西、龙须四山峰峦叠翠;青戈江、水阳江两水相依;南漪湖、太平湖、青龙湖三湖星罗棋布;清原峰、板桥、扬子鳄自然保护区,不仅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夺人眼目,更以巧自天然的风光独揽胜境。
宣城地灵而人杰。
“宣城梅”自宋以来,名人辈出,“宋诗开山祖”梅尧臣,宋名臣梅询,明戏剧家梅鼎祚,名宦梅守德,清黄山画派巨匠梅清,清数学大家梅文鼎,近代学贯中西的梅光迪,使之有“宣城梅花遍地开”一说;“绩溪胡”中,胡仔、胡雪岩、胡开文、胡适,皆声闻天下,青史留名;“泾县吴”自始祖吴文举迁居泾县茂林以采,历代仕子如林,仅近代就有父子书法家吴玉如、吴小如,学者兄弟吴半农、吴组缃,书画家吴作人,此外尚有吴葆萼、吴茂荪、吴则
虞等一批学者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