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 教学进度、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四年级计算机教学计划

四年级计算机教学计划

四年级计算机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计算机教学,我们希望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编程和数字媒体处理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 教学内容2.1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认识- 文件管理和磁盘操作- 计算机网络基础2.2 计算机编程- Scratch编程基础- 变量、运算符和控制结构- 函数和模块化编程- 算法和数据结构初步2.3 数字媒体处理- 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 音频编辑软件的使用- 视频剪辑软件的使用- 简单的动画制作3. 教学安排每周一次课,每次课时长为40分钟。

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分为16周,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编程能力和数字媒体处理技能。

6. 教学资源- 计算机教室- 教学PPT- 教学视频- 编程教材- 数字媒体处理软件7. 教学要求学生需要自带笔记本电脑,以便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同时,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按时完成课后作业。

8. 教学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同时,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安全意识,教育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网络的基本概念与使用1.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如互联网、网址、浏览器等。

(2) 学会使用浏览器查找信息,并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安全使用网络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1) 网络的基本概念:互联网、网址、浏览器等。

(2) 浏览器的使用: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搜索信息、保存信息等。

(3) 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关键词搜索、分类搜索等。

(4) 网络安全知识:保护个人信息、防止网络诈骗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网络的基本使用方法和网络安全知识。

1.4 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讲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学习浏览器的使用。

第3-4周:学习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进行实践操作。

第5-6周:学习网络安全知识,进行网络安全实践。

第二章:电子的使用2.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子的基本概念,如地址、收发邮件等。

(2) 学会使用电子收发邮件,并了解邮件的基本操作。

(3) 培养学生安全使用电子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1) 电子的基本概念:地址、收发邮件等。

(3) 网络安全知识:保护密码、防止邮件诈骗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电子的基本使用方法和网络安全知识。

2.4 教学进度安排第7-8周:讲解电子的基本概念,学习电子的使用。

第9-10周:学习邮件的基本操作,进行实践操作。

第11-12周:学习网络安全知识,进行网络安全实践。

第三章:word的基本使用3.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Word的基本功能,如文字录入、编辑、格式设置等。

(2) 学会使用Word进行简单的文档编辑,并了解文档的基本操作。

(3) 培养学生规范使用Word进行文档编辑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1) Word的基本功能:文字录入、编辑、格式设置等。

(2) Word的基本操作:新建文档、保存文档、打开文档、关闭文档等。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8篇(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案)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8篇(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案)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8篇(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案)下面是我整理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8篇(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案),供大家参阅。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1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基础技能操作课程。

在本学期中主要任务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汉字输入能力,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重点掌握Word 文字处理软件,具有一定的文字排版能力;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以及PowerPoint基础入门操作和简单的网络应用。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2.能满足基本打字要求;3.了解计算机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初识计算机基础应用技术;二、教学方法1、讲授、演示、实践;2、教学与实践同步,即时反馈课堂信息;3、加强技能操作训练;4、每节做小结,每结束一章要做总结并布置上机综合实训操作练习。

三、教学安排及教学考核方法:本学期教学计划安排15周,约计授课90学时。

其中课堂讲授40学时,实践50学时。

期末以上机实践操作为主要技能考察,占该课程的70%,平时作业和上机操作占该课程的30%。

学生期末总成绩=期末成绩+平时成绩。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发展和系统组成2、汉字输入法3、数制和字符编码4、多媒体初步技术5、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教学要求: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应用和特点。

2.掌握数制及其转换,掌握计算机的数据单位,了解计算机的编码。

3.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作用,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作用。

4.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5.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分类、防治,了解杀毒的常用软件。

第二章 Windows xP操作系统教学内容:1、认识操作系统2、Windows窗口组成及基本操作3、文件管理4、文件与文件夹基本操作5、Windows控制面板6、Windows程序和附件教学要求:1、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2、熟练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移动、查找和重命名等操作;3、了解计算器、记事本、画图和多媒体应用程序4、掌握Windows系统中的屏幕显示设置、日期和时间的设置、打印机的设置第三章 Word文字处理教学内容:1、Word认识窗口界面2‘设置Word文档基本格式及编辑长文档3、Word表格处理4、美化文档及图形处理教学要求:1、了解 Word基础知识;2、熟练掌握 Word 文档基本操作、编辑、格式化。

计算机教学计划(优秀9篇)

计算机教学计划(优秀9篇)

计算机教学计划(优秀9篇)计算机教学计划篇一以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中“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是较大的一个板块,是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必要的基本技能,“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网络基础及其应用”既是学生最想学的,也是实际中非常需要的知识。

所以应把这些作为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在调查学生学习态度的统计结果中,有近80%的学生渴望多学,“不想学习”和“学不学无所谓”的总共只占2%,说明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很强烈的;有选择的学习者为21%,说明当代初中学生很思想,也有主见,这对教师设计教学计划,制定教学策略以及设置学习任务都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激发不愿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是教好信息技术课不可忽视的环节。

因此要探索构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上好信息技术课,制定合理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

制定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互教互学,共同进步。

教师则重点指导不熟练的同学,使他们尽快缩短与同伴在学习上的距离。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案和总结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案和总结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案和总结一、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如开关机、输入输出设备的使用等。

(2)让学生熟练使用Word进行文档编辑,如字体设置、段落设置、插入图片等。

(3)让学生学会使用网络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和资料收集。

2. 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本操作。

(2)Word文档编辑。

(3)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

(4)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

3.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进度1. 第一周:计算机基本操作。

(1)学习开关机、输入输出设备的使用。

(2)熟悉计算机界面,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

2. 第二周:Word文档编辑。

(1)学习创建、保存、打开Word文档。

(2)学习字体设置、段落设置、插入图片等基本操作。

3. 第三周: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

(1)学习使用网络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和资料收集。

(2)学会筛选和判断搜索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4. 第四周: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

(1)学习信息伦理、网络安全等基本知识。

三、教案1. 课题:计算机基本操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开关机、输入输出设备的使用。

2. 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界面,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

教学重点:开关机、输入输出设备的使用。

教学难点:计算机界面的熟悉,鼠标和键盘的使用。

教学准备: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讲解:讲解开关机、输入输出设备的使用方法。

3. 示范:示范操作计算机开关机、使用输入输出设备。

4. 实践: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如开关机、输入输出设备的使用。

2. 学生能熟练使用Word进行文档编辑,如字体设置、段落设置、插入图片等。

六年级上册_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案和总结

六年级上册_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案和总结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案和总结一、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通过本册信息技术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表达和交流能力。

2. 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本操作;(2)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3)因特网的基本使用;(4)电子表格的制作;(5)多媒体演示的制作;(6)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与道德。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能力、作品展示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二、教学进度1. 第一周:计算机基本操作学习计算机的开关机、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桌面和窗口的基本操作。

2. 第二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学习Word的基本功能,如字体设置、段落设置、插入图片等。

3. 第三周:因特网的基本使用学习上网浏览信息、搜索资料、文件等。

4. 第四周:电子表格的制作学习Excel的基本操作,如单元格格式设置、数据录入、简单的数据分析。

5. 第五周:多媒体演示的制作学习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如幻灯片制作、动画设置、切换效果等。

三、教案1. 课题:计算机基本操作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掌握计算机的开关机、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组成及功能;(2)计算机的开关机操作;(3)键盘的结构及使用方法;(4)鼠标的操作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计算机的组成及功能;2. 讲解开关机操作;3. 演示键盘使用方法;4. 演示鼠标使用方法;5. 学生实际操作。

四、教学反思与总结1. 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能熟练使用键盘和鼠标,为后续教学奠定了基础。

2. 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在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取得进步。

部编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部编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部编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教学
计划及进度表
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计算机基本操作
- 研究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研究如何开机和关机,熟悉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功能。

- 教学内容: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开机和关机
的步骤,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常用功能。

- 教学活动:观察计算机硬件,模拟开机和关机的操作,探索
操作系统界面的各项功能。

- 研究资源:计算机硬件图示,计算机开关机模拟器,操作系
统虚拟示例。

第二单元:文字处理软件基础
- 研究目标: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输入、编辑、保存和打印
文字文档。

- 教学内容:文字处理软件的界面和工具栏,文字文档的输入、编辑、保存和打印。

- 教学活动:在文字处理软件中输入文字,编辑和格式化文档,保存和打印文档。

- 研究资源:文字处理软件示例,键盘,打印机。

第三单元:网络基本知识
- 研究目标: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研究浏览器
的基本操作。

- 教学内容:互联网的定义和功能,浏览器的基本界面和功能。

- 教学活动:了解互联网的相关术语,使用浏览器访问网站,
搜索信息。

- 研究资源:互联网概念解释,浏览器演示。

教学进度表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教学安排和调整。

工作计划,计算机教学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计算机教学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计算机教学工作计划工作计划。

一、工作内容。

1.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2. 教学内容设计,结合课程大纲和教材,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

3. 教学方法选择,根据计算机教学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践、案例分析等。

4. 教学资源准备,准备好教学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课件、实验设备等。

5. 教学评价方式确定,确定合适的教学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

二、工作计划。

1. 教学目标确定,在开学前,与课程组成员一起商讨确定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并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2. 教学内容设计,在每周教学前,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设计本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

3. 教学方法选择,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及时调整。

4. 教学资源准备,在每周教学前,准备好本周所需的教学资源,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5. 教学评价方式确定,在每个学期初,确定本学期的教学评价方式,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调整和改进。

三、工作措施。

1. 加强教学研究,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和教学培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2. 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 定期评估教学效果,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4. 加强团队合作,与课程组成员和教学辅导人员密切合作,共同推动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开展。

四、工作目标。

1.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不断提高计算机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安市职教中心2018-2019学年度第2学期
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教学计划
部:综合部班级:18幼教1、2班教师:张利强 2019年 2月 23 日
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教学进度部:综合部班级:16护理2、3、4班教师:张利强 2016年 9月 2 日
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教学计划部:综合部班级:17护理1、2班教师:张利强 2017年 9月 2 日
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教学进度部:综合部班级:17护理1、2班教师:张利强 2017年 9月 2 日
武安市职教中心2018-2019 学年度第 2 学期
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教学计划
部:综合部班级:18幼教1、2班教师:张利强 2019年 9月 2 日
武安市职教中心2018 学年度第 1 学期
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教学进度部:综合部班级:18护理1、2班教师:张利强 2018年 9月 2 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