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功率方向继电器特性实验
实验二:常规功率方向继电器特性测试

实验:常规功率方向继电器特性测试一、实验目的1、掌握常规功率方向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动作特性试验方法。
2、测试LG-11型功率方向继电器的最大灵敏角、动作范围和角度特性。
二、实验设备及器材1、TQXDB-IB 多功能继电保护实验培训系统2、LG-11型功率方向继电器 三、实验原理LG-11型功率方向继电器是一种反映所接入的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关系的继电器。
当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差为锐角时,继电器的动作转矩为正,使继电器动作,控制接点闭合,继电器跳闸;当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差为钝角时,继电器的动作转矩为负,继电器不动作,从而达到判别相位的要求。
•AIlmA功率方向继电器动作范围示意图LG-11型功率方向继电器一般用于相间短路保护。
这种继电器是根据绝对值比较原理构成的,由电压形成回路、比较回路和执行元件三部分组成.动作条件是工作电压大于制动电压,其动作方程为: ••••••••-≥+r i r u r i r u I K U K I K U K 功率方向继电器灵敏角的调整可通过更换面板上连接片的位置来实现。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实验接线。
如图所示,,将特性实验信号源的电压输出分别与功率方向继电器的U ,n U 端子连接,特性实验信号源的I1电流输出与功率方向继电器I ,n I 端子连接。
继电器的动作接点连接到信号灯的控制回路中。
功率方向继电器IInAKUUn24V+24V-电压输出电压表I1电流输出电流表特性实验信号源相角表I2I2nU1U1n功率方向继电器特性测试接线图2、测试LG-11功率方向继电器的最大灵敏角(1)整定值设置。
打开功率方向继电器面板前盖,改变灵敏角连接片,可设定功率方向继电器的整定值,首先设置灵敏角为-30°。
(2)保持电流为5A(或合适值),电压为57V(或合适值),摇动移相器,测出使继电器动作的两个临界角度1J ϕ和2J ϕ,纪录于表1。
(3)计算最大灵敏角m ϕ。
方向阻抗继电器特性实验报告

方向阻抗继电器特性实验报告实验三方向阻抗继电器特性实验1.实验目的(1)熟悉整流型LZ-21型方向阻抗继电器的原理接线图,了解其动作特性。
(2)测量方向阻抗继电器的静态Zpu?f???特性,求取最大灵敏角。
(3)测量方向阻抗继电器的静态Zpu?f?Ir?特性,求取最小精工电流。
2.LZ-21型方向阻抗继电器简介1)LZ-21型方向阻抗继电器构成原理及整定方法距离保护能否正确动作,取决于保护能否正确地测量从短路点到保护安装处的阻抗,并使该阻抗与整定阻抗比较,这个任务由阻抗继电器来完成。
阻抗继电器的构成原理可以用图3-1来说明。
图中,若K点三相短路,短路电流为IK,由PT回路和CT回路引至比较电路的电压分别为测量电压U?m和整?,那么定电压Uset??Um11IKZK?ImZm(3-1) nPTnYBnPTnYB式中:nPT、nYB―电压互感器和电压变换器的变比;ZK―母线至短路点的短路阻抗。
当认为比较回路的阻抗无穷大时,则:??Uset11IKZI?ImZI(3-2) nCTnCT式中:ZI―人为给定的模拟阻抗。
比较式(3-1)和式(3-2)可见,若假设ZK IK ZI ?UsetnPT?nYB?nCT,则短路时,由于线路上流过同一电?的大小,?和Um流IK,因此在比较电路上比较Uset 1 K ??Uset?,则表就等于比较ZI和Zm的大小。
如果Um??Uset?,则表明Zm?ZI,保护应不动作;如果Um明Zm?ZI,保护应动作。
阻抗继电器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
Um YB 2 ?Um图3-1 阻抗继电器的构成原理说明图1―比较电路2―输出?与原方电流I?成线性关系,??K?I??电抗变压器DKB的副方电势E即E2I1,KI21是一个具有阻抗量纲的量,当改变DKB原方绕组的匝数或其它参数时,可以改?的大小。
电抗变压器的K?值即为模拟阻抗Z。
变KIII在图3-1中,若在保护范围的末端发生短路,即ZK?Zset,那么比较电路将??Uset?,这时由式(3-1)和式(3-2)可得处于临界动作状态,即Um11IKZset?IKZI nPTnYBnCTnnZ?ZI?I(3-3)∴ Zset?PTYBZI?KunCTKun1式中Ku??CT。
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电气信息学院继电保护实验报告实验内容:实验二:LG_10系列功率方向继电器特性实验三:重合闸继电器特性实验二 LG_10系列功率方向继电器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继电器的原理及构造(采用整流式原理,嵌入式结构)2. 掌握继电器的检验方法(主要部分)3. 掌握移相器和相位表的使用方法二、结构原理继电器的原理接线图如下:三、实验步骤1、按图接好实验电路2、电流潜动和电压潜动的检查,要求电流和电压均无潜动a、电流潜动:电压回路⑦、⑧端经20Ω电阻端接,电流回路⑤、⑥端子通入额定电流5A,测量极化继电器线圈上的电压(即⑨、⑩端子上的电压),测得的电压应接近于0V(或不大于0.1v),如电压不为零,可调整电位器Rp1使电压为零。
b、电压潜动:电流回路⑤、⑥端开路,在电压回路⑦、⑧端子加电压100v,测量极化继电器线圈上的电压,测得的电压应接近于0v(或不大于0.1v),如电压不为0,可调整电位器Rp2,使电压为0。
反复调整电压及电流潜动,使极化继电器线圈上的电压均接近于0,然后突然加入及切除额定电流5A及额定电压100v,继电器接点不应有短时动作现象。
在电流回路开路情况下突然加入或切除(电压回路)100v,继电器触点同样要求不应有瞬时闭合现象。
若发现触点有瞬时接通现象,可更换比较回路的电阻核电容,使制动回路电容放电时间常数不小于工作回路电容放电时间常数。
更换后应重新进行潜动调整。
潜动调整结束后,将电位器锁紧。
3、动作区和最大灵敏角检查在额定电流及额定电压下,用移相器改变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角,读出动作边界的两个角度θ1和θ2(即继电器接点闭合和断开的两个边界交度)如图一或图二所示,按下式求最大灵敏角:φm=(θ1+θ)/2式中:θ1、θ2——加在继电器端子上的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角,电流滞后电压时,角度为正值,电流超前电压时,角度为负值。
对于LG-11型继电器,当连接片HP接到-45°位置时,要求Φm=-45°±5°,当HP改接到-30°位置时,要求Φm=-30°±5°。
继电器控制的实验报告

继电器控制的实验报告
《继电器控制的实验报告》
继电器是一种常用的电气控制器件,它可以通过控制小电流来开关大电流,被
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气控制系统中。
为了更好地了解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一:继电器的基本原理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首先学习了继电器的基本原理。
我们使用了一个简单的继
电器电路,通过接通和断开控制电路来观察继电器的工作状态。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继电器是如何通过控制小电流来实现开关大电流的功能。
实验二:继电器的控制方法
在第二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继电器的控制方法。
我们使用了不同的电路布置
和控制信号,来观察继电器的响应和工作状态。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掌握了不
同控制方法对继电器的影响,为以后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实验三:继电器在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最后,我们进行了一次继电器在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实验。
我们设计了一个
简单的电气控制系统,并使用继电器来实现对电路的开关控制。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继电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提供
了宝贵的经验。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实验,我们对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和实际应用有了
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实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继电器的理论知识,也为我们今后
在电气控制领域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
继电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电气控
制器件,将继续在各种电气控制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继电器实验报告

继电器实验报告继电器实验报告继电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器元件,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通信设备等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继电器的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其原理和工作机制,并探索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实验一:继电器的基本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磁开关,由线圈和触点组成。
当线圈通电时,产生磁场,使触点闭合或断开,从而实现电路的开关控制。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直流继电器,通过连接电源和开关,观察继电器的工作状态。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继电器的工作与线圈的极性有关。
当正极连接到线圈的一端,负极连接到线圈的另一端时,继电器的触点闭合;反之,触点断开。
这说明继电器的工作是由线圈产生的磁场所引起的。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继电器在断开电源后,触点会恢复到初始状态,这是由于继电器内部的弹簧机构的作用。
实验二:继电器在电路中的应用继电器在电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之一就是电路的开关控制。
我们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使用继电器实现灯泡的开关控制。
实验中,我们将继电器的触点与灯泡连接,线圈与电源和开关相连。
当开关闭合时,线圈通电,继电器的触点闭合,灯泡亮起;当开关断开时,线圈断电,继电器的触点断开,灯泡熄灭。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继电器在电路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了电路的远程控制。
除了开关控制,继电器还可以用于电路的保护。
例如,在电力系统中,继电器可以用于监测电流、电压等参数,一旦超过设定值,继电器会自动断开电路,起到保护作用。
此外,继电器还可以用于电路的时序控制、电机的启动等。
实验三:继电器的特点和注意事项继电器作为一种常见的电器元件,具有一些特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继电器的线圈需要匹配电源的电压,否则无法正常工作。
此外,线圈的功率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继电器的工作。
其次,继电器的触点有一定的寿命,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
触点的负载能力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过大的负载会导致触点烧毁。
另外,继电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护措施,避免触电和短路等事故。
继电器的特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继电器的基本分类方法及其结构。
2. 熟悉常用继电器(如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等)的构成原理。
3. 学会调整、测量电磁型继电器的动作值、返回值和计算返回系数。
4. 测量继电器的基本特性。
5. 学习和设计多种继电器配合实验。
二、实验原理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电磁原理实现电路通断控制的电气元件。
它主要由线圈、铁芯、衔铁、弹簧等部分组成。
当线圈通电时,线圈产生的磁场使铁芯和衔铁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实现电路的接通或断开。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电磁型继电器(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2. 调压器3. 电流表4. 电压表5. 滑线电阻6. 实验电路板7. 电源四、实验步骤1. 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1)按图接线,将电流继电器的动作值整定为 1.2A,使调压器输出指示为0V,滑线电阻的滑动触头放在中间位置。
(2)查线路无误后,先合上三相电源开关(对应指示灯亮),再合上单相电源开关和直流电源开关。
(3)慢慢调节调压器使电流表读数缓慢升高,记下继电器刚动作(动作信号灯亮)时的最小电流值,即为动作值。
(4)继电器动作后,再调节调压器使电流值平滑下降,记下继电器返回时的最大电流值,即为返回值。
(5)计算返回系数:返回系数 = 返回值 / 动作值。
2. 电压继电器特性实验(1)按图接线,将电压继电器的动作值整定为220V,使调压器输出指示为0V,滑线电阻的滑动触头放在中间位置。
(2)查线路无误后,先合上三相电源开关(对应指示灯亮),再合上单相电源开关和直流电源开关。
(3)慢慢调节调压器使电压表读数缓慢升高,记下继电器刚动作(动作信号灯亮)时的最小电压值,即为动作值。
(4)继电器动作后,再调节调压器使电压值平滑下降,记下继电器返回时的最大电压值,即为返回值。
(5)计算返回系数:返回系数 = 返回值 / 动作值。
3. 时间继电器特性实验(1)按图接线,将时间继电器的延时整定为5秒。
继电保护实验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8685-31继电保护实验报告(完整版)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互惠互利共同繁荣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继电保护实验报告(完整版)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
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电流方向继电器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继电器的結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继电器的调试方法。
二、构造原理及用途继电器由电磁铁、线圈、Z型舌片、弹簧、动触点、静触点、整定把手、刻度盘、轴承、限制螺杆等组成。
继电器动作的原理:当继电器线圈中的电流增加到一定值时,该电流产生的电磁力矩能够克服弹簧反作用力矩和摩擦力矩,使Z型舌片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动静接点接通,继电器动作。
当线圈的电流中断或减小到一定值时,弹簧的反作用力矩使继电器返回。
利用连接片可将继电器的线圈串联或并联,再加上改变调整把手的位置可使其动作值的调整范围变更四倍。
继电器的内部接线图如下:图一为动合触点,图二为动断触点,图三为一动合一动断触点。
电流继电器用于发电机、变压器、线路及电动机等的过负荷和短路保护装置。
三、实验内容1. 外部检查2. 内部及机械部分的检查3. 绝缘检查4. 刻度值检查5. 接点工作可靠性检查四、实验仪器1、微机保护综合测试仪2、功率方向继电器3、DL-31 型电流继电器4、电脑、导线若干。
五、实验步骤1、外部检查检查外壳与底座间的接合应牢固、紧密;外罩应完好,继电器端子接线应牢固可靠。
功率方向继电器特性实验

实验三功率方向继电器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会运用相位测试仪测量电流和电压之间相角的方法。
2.掌握功率方向继电器的动作特性、接线方式及动作特性的实验方法。
3.研究接入功率方向继电器的电流、电压的极性对功率方向继电器的动作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需使用JTC-III型继电器特性测试台。
请仔细阅读本指导书中的有关内容。
本实验所采用的实验原理接线如图所示。
图中,380V交流电源经调压器和移相器调整后,由BC相分别输入功率方向继电器的电压线圈,A相电流输入至继电器的电流线圈,注意同名端方向。
1.熟悉LG-11功率方向继电器的原理接线和相位仪的操作接线及实验原理。
认真阅读LG-11功率方向继电器原理图,完善实验原理接线图,即在图上画出LGJ中的接线端子号和所需测量仪表接法及出口信号回路。
2.线路接线,用相位仪检查接线极性是否正确。
相位仪调至0度合上电源开关加1安电流,20V电压观察相位读数是否正确。
若不正确且相差1800左右,则说明输入电流和电压有一个极性接反。
3.继电器是否有潜动现象电压潜动测量:将电流回路开路,对电压回路加入110V电压;测量潜动观测点间电压,若小于0.1V,则说明无电压潜动。
4.用实验法测LG-11整流型功率方向继电器角度特性,并找出继电器的最大灵敏度和最小动作电压。
a.保持电流为1A,摇动移相器,在给定的电压下找到使继电器动作(指示灯由不亮变亮)的两个临界角度, .b.依次降低电压值,测量在不同电压情况下,使继电器动作的,,并记录在表中.c.逐步降低电压,找出使继电器动作的最小动作电压。
d.绘出功率方向继电器角度特性。
e.计算继电器的最大灵敏度和动作区。
三、实验原理接线表1 灵敏度测试实验数据(保持电流I=1A)实验四方向阻抗继电器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量方向阻抗继电器的静态特性,求取最大灵敏角。
2.测量方向阻抗继电器的静态特性,求取最小精确工作电流。
3.研究记忆回路和引入第三相电压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功率方向继电器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BG-10B系列功率方向继电器的实际结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
2.掌握电气特性试验与整定方法。
三、实验原理BG-10B系列功率方向继电器(包括BG-11B、12B、13B)应用于电力系统方向保护接线中,作为功率方向元件。
其中BG-12B用于相间短路保护;BG-13B 用于接地保护;BG-11B是具有双方向接点的功率元件,用于平行线路横联差动保护中。
由于BG-12B型功率方向继电器应用较为广泛,因此本实验指导书以BG-12B型为例详细介绍其试验方法,今后在实际工程中需对其他型号的功率方向继电器进行试验,可参照进行,方法相同。
功率方向继电器利用比较绝对值的原理构成。
它由比较回路、滤波回路和触发回路组成。
方块图见图1-1、原理图见图1-6。
1.比较回路:绝对值比较构成原理,见图1-2。
图1-1 方块图图1-2 绝对值比较回路由互感器TA1和整流桥VD1~VD4组成的工作回路,由互感器TA2和整流桥VD5~VD8组成的制动回路。
互感器TA1和TA2的初级分别接入电流I Y和I L。
由于TA1的电压线圈和TA2电压线圈同极性串联,TA1的电流线圈和TA2电流线圈反极性串联(如图1-2所示),I L为线路电流互感器TA的二次电流,它的值是不变的。
TA1和TA2一次侧的电压绕组,通过移相回路,与电压互感器二次相接。
因电压绕组的输入阻抗比移相阻抗小得多,所以电流I Y也可以看作近似不变。
于是互感器TA1和TA2可按电流互感器分析,当互感器TA1和TA2的一次绕组分别通入电流I Y和I L时,它们产生的磁势在TA1是相加的,在TA2是相减的,于是在互感器TA1输出线圈以电流形式取出矢量和I Y+I L,在互感器TA2输出线圈以电流形式取出矢量和I Y- I L,二者分别经整流器VD1~VD4和VD5~VD8加以整流,然后进行绝对值比较。
从图1-3(a)中可看到φ=90°时,|İY+ İL|=|İY-İL|;从图1-3(b)中可看到φ>90°时,|İY+ İL|<|İY-İL|;从图1-3(c)中可看到φ<90°时,|İY+ İL|>|İY-İL|。
当φ=90°或φ=-90°时,|İY+ İL|=|İY-İL|,继电器处于边界动作状态。
(a) φ=90°(b) φ>90°(c) φ<90°图1-3相量图当-90°<φ<90°时,|İY+ İL|>|İY-İL|,继电器动作。
当90°<φ<270°时,|İY+ İL|<|İY-İL|,继电器不动作。
当φ=0°时,灵敏度最高,最大灵敏角为0°。
2.移相回路比较回路在电流I Y和I L同相时,灵敏度最高,故最大灵敏角φ=0°时,继电器动作条件为-90°≤φ≤90°。
图1-4移相电路及相量图由于线路相间短路的功率方向元件采用90°接线,为了达到保护所需的电压与电流之间的最大灵敏角,即希望当α=45°或α=30°时,发生相间短路(除近处三相短路有死区外)的功率方向继电器都能正确动作。
实现接入保护U Y与I L 之间的最大灵敏角φsen=-α,即φj=φsen=-α时继电器动作最灵敏。
为此,本比较回路在电压绕组信号入口加上移相回路,使电流I Y和U Y相差一个适当的相位,以便使继电器在U Y与I L之间夹角为-30°或-45°时动作最灵敏,(此时应使I Y与I L间相位一致)故采用了C1和R1(或C1、R2)和TA1及TA2的电压绕组构成移相回路见图1-4(a),当α=45°时,其相量图见图1-4(b),动作区见图1-4(c)。
-135°≤φj≤45°为动作区,φj为U Y与I y间相角差。
-90°≤φ≤90°为动作区,φ为I L与I Y间相角差。
3.滤波回路:采用LC“Γ”型滤波回路,由比较回路输出的信号为全波整流波形,是一个脉动的直流量,经过滤波回路后输给触发回路是一个直流信号。
4.触发回路:由两个三极管构成的集电极—基极耦合单稳态触发器,出口元件是干簧继电器KR见图1-5。
图1-5触发电路当只加直流工作电源而没有讯号输入时,三极管VT1导通,电容器C4未充电,稳压管VW1截止,三极管VT2截止,出口元件干簧继电器KR不动作。
当交流回路有制动信号输入时,三极管VT1更饱和导通,触发器状态同只加直流电源情况,出口元件干簧继电器仍不动作。
当比较回路有动作讯号输出时,经滤波回路滤波后至触发回路,使三极管VT1截止,电容器C4充电,稳压管VW1击穿,三极管VT2导通,出口元件动作。
为了消除接点抖动和保护三极管VT2,在干簧继电器线圈两端并网RC回路。
5.电路中各元件作用:VW2、VW3硅稳压管提供触发器工作电压,R13、R14降压电阻。
VD11、VD12硅三极管,给VT1、VT2提供负偏压,对三极管进行温度补偿。
见图1-6,R3、R4组成分压电路,VD9的电压为门槛电压Um并对VT1进行温度补偿。
图1-6BG-12B功率方向继电器原理图VD10硅二极管,保护VT1的发射结以免反向击穿,R6是三极管VT1的基极电阻。
R8是三极管VT1集电极电阻,又是VT2的基极电阻,R9反馈电阻。
C3加速电容器,防止合直流电源时继电器短时误动作,C6、C7抗干扰电容。
C5、R12防止接点抖动,保护三极管VT2,以免被KR反电势击穿。
VD13、R11指示回路,VD13是发光二极管,KR线圈两端有电压时VD13发光指示。
四、实验步骤1.熟悉与检查功率方向继电器根据BG-12B型功率方向继电器的电气原理图。
观察该继电器的内部结构、电子元器件的组成形式和各接线端子的用途,应通过外观检查,尽可能在试验前发现存在的工艺质量等问题,以及因长途运输造成的损坏。
确保试验的安全、正确、可靠。
2.绝缘检测首先将直流回路进、出线端子①和⑨用导线短接起来,以免在检测时使电子元件遭受损坏。
然后用ZC25-4型1000V兆欧表按表1-1 顺序测量各个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要求各项测得的绝缘电阻不得小于10MΩ。
如果发现某项绝缘电阻较低,应仔细检查,找出原因进行处理。
表1-1试验接线见图1-7。
完成上述二项检测后,按图1-7接线并应进行认真检查。
在保证变阻器调压器均置于零输出位置及接线正确无误后才可进行下述试验。
图1-7BG-12B型功率方向继电器试验接线图图1-7BG-12B型功率方向继电器试验接线图3.逻辑电路检测交流回路不加电源,合上直流电源开关S1,调节滑线变阻器RP1给继电器输入额定直流工作电压。
然后合上或断开直流电源刀闸S1数次。
在瞬间投入和切除额定工作电压时观察BG-12B继电器,此时继电器不应动作。
用直流电压表测量,该装置内经过降压电阻后稳压电路VW2阴极与VD12阴极之间的直流电压应在19V左右。
短接一下VT1基极和发射极,继电器应动作,输出常开触点KR 闭合,触点指示灯HL亮。
4.潜动试验1)电流潜动试验将交流电压线圈⑥⒁或⑥⒀短接,合上直流电源开关S1,调节可变电阻R1使加入继电器电压为额定工作电压;然后合上交流电源开关S2,调节三相自耦调压器观察电压表V2,使其指示为120V线电压。
闭合开关S3,调节可变电阻RP4和RP3使加入继电器的交流电流回路的电流为0~10倍额定电流,此时继电器不应有电流潜动。
本试验在实验中可考虑只加4倍额定电流。
2)电压潜动试验将交流电流回路断开,合上直流电源开关S1和交流电源开关S2,调节PR2使输入继电器电压线圈的交流电压为1.1倍额定电压。
(继电器额定电压为100V)此时继电器不应有电压潜动。
如果有电流潜动或电压潜动,就是因为工作回路或制动回路的元件不对称,而使两个回路不平衡造成。
应从工作回路或制动回路的线圈、二极管、电阻上找原因。
5.动作区和最大灵敏角测定在继电器的电压线圈⑥⒁或⑥⒀和电流线圈⑧⒃上分别加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具体数值见所试验继电器的技术参数,并保持此两数值不变,用移相器Y X改变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角φ,使φ在0°~360°之间变化,观察继电器的动作情况,此时可测出继电器动作时电压超前电流的角度φ1和电压滞后电流的角度φ2,测出继电器动作范围的二个临界角度φ1和φ2后,以电流为基准画出两角度,即可定出继电器的动作区。
作φ1和φ2之和的二等分线OA,即得最大转矩线。
OA与电流I j之间的夹角φj就是继电器的最大灵敏角,见图1-8(BG-11B型或BG-12型为例)。
φj=-α本试验是以I j=I L为基准,U j=U y为变量(其中电压大小不变,相位改变),动作区见图1-8。
在额定电压和电流下,动作区范围应在160°~180°之间。
最大灵敏角与制造厂规定值(BG-11B、BG-12B为-30°或-45°;BG-13B为+70°)进行比较,在额定值下误差应不大于±5°。
在试验中如采用指针式相位表,当相位表指针偏转到极端位置时,可转动象限开关,将象限开关置于合适象限位置上,重新测量。
转动开关前应先将被测量减小到零,以免指针受到冲击。
象限开关合适位置如下:1)当U j在第Ⅰ象限的动作区和非动作区时,相位表指示转换开关应放在负载端电感侧。
2)当U j在动作区第Ⅱ象限时,相位表指示转换开关应放在发电机端电容侧。
3)当U j在第III象限的动作区和非动作区时,相位表指示转换开关应放在发电机端电感侧。
4)当U j在非动作区第Ⅳ象限时,相位表指示转换开关应放在负载端电容侧。
表1-4 BG-11B、12B型功率方向继电器相角特性试验记录表(Ij=额定电流)图1-8 继电器的动作区和最大灵敏角6.继电器相角特性试验固定加入继电器电流线圈的电流为额定电流,作起动电压U dj=f(φj)的关系曲线。
试验接线按图1-7,调节输入继电器电流线圈的电流为额定电流,并保持不变,调整移相器为某一个φj角度,然后逐步调节升高输入继电器电压线圈的电压,直到其动作为止,记下此时的电压值,φj每隔15°改变一次,将测试结果记在表1-4中,根据试验结果在直角坐标或极坐标上表示出继电器的相角特性。
在最大灵敏角及额定电流下,继电器的最小动作电压不大于1V。
7.伏安特性及动作功率试验在加入继电器相应端子上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角φj为某一定值时,测定功率方向继电器的启动电压U djzx与电流I j的关系曲线和最小动作功率S djzx与电流I j的关系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