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教案标题: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对蛋白质合成的指导作用;2. 掌握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基本过程;3. 了解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基因与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2. 基因转录的过程;3. 基因翻译的过程;4. 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a. 基因的定义和特点b. 基因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c. 基因的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2. 基因转录的过程a. RNA的结构和功能b. 基因转录的三个阶段:启动、延伸、终止c. 转录过程中的调控机制3. 基因翻译的过程a. mRNA的结构和功能b. 翻译的三个阶段:启动、延伸、终止c. 翻译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PPT、教科书等讲解基因与蛋白质合成的基本知识;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3. 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讨论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生物学中基因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理论讲解:讲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3. 实验演示:进行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4. 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讨论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学生的记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布置基因与蛋白质合成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基因转录和翻译实验的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讨论互动环节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

2. 掌握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

3. 了解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即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

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与基因、蛋白质合成相关的生物学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

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即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

2. 教学难点: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机制。

遗传密码的解码和氨基酸的合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基因、DNA、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2. 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动画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过程。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探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和现象。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材料: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动画和图片。

2.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基因、DNA、RNA、蛋白质之间的关系和转录、翻译的步骤。

3. 教学道具:如模型或图解,用于展示DNA、RNA、蛋白质的结构和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基因、DNA、蛋白质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用图解或模型展示基因位于DNA上的位置。

3. 讲解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

展示转录和翻译的动画或图片,解释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探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和现象,如转录过程中的RNA合成和翻译过程中的氨基酸合成。

5. 总结教学内容,强调基因、DNA、RNA、蛋白质之间的关系和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或实验报告加深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延伸1. 介绍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与遗传病的关系。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

2. 掌握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3. 了解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4. 能够运用所学生化知识解释生物学问题。

教学重点:1. 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

2.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教学难点:1.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教学案例或问题。

3. 教学视频或动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一、导入(5分钟)1. 提问:什么是基因?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基因的概念。

2. 讲解基因与DNA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出案例:基因突变导致遗传病。

2. 学生分析案例,教师讲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补充和总结。

第二课时: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

2. 讲解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三、动画演示(10分钟)1. 播放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动画。

2. 学生观察,教师讲解。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出案例: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功能改变。

2. 学生分析案例,教师讲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补充和总结。

第三课时:中心法则及其发展一、导入(5分钟)1. 提问:什么是中心法则?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中心法则的内容。

2. 讲解中心法则的发展。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出案例:中心法则在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2. 学生分析案例,教师讲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补充和总结。

第四课时: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与生物学问题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与哪些生物学问题相关?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教学设计(5篇)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教学设计(5篇)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教学设计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课程分析本节课是”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开篇,是本章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课程标准中与此相对应的要求是:“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除了要掌握这个主干知识以外,还需掌握的侧枝内容是DNA与RNA结构的比较、核糖与脱氧核糖的比较、三种不同种类的RNA以及遗传密码的组成。

转录和翻译过程抽象复杂——学生难理解,较多物质和细胞结构参与——学生易混乱,涉及到必修1和必修2中多个章节内容——学生已遗忘,而本节的突破对本模块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没有本节内容的揭示,很多的现象无法解释,很多的研究无法进行,很多的生物技术无法操作。

基于以上考虑,把本节分为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基因表达概念和DNA与RNA比较及转录过程和原理的教学,第二课时学习翻译的过程和原理。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学习完必修一的基础上,已经掌握DNA分子的结构、DNA的复制、DNA和RNA的区别,但存在缺陷,具体表现在:概念、过程不清,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不足,因此应该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学习目标第一目标:识记,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第二目标: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通过对“遗传信息究竟如何表达?”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第三目标: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设计理念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温故知新,创设情景。

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引入课题,并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新知识,以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本节重难点对转录和翻译的物质结构基础和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要求达到理解和运用层次的目标。

比如“为什么RNA适于作DNA的信使呢?”就需要运用有关DNA和RNA结构的知识,对比设疑,加工提炼,以及对其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进行分析。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和功能2. 掌握DNA转录和翻译的过程3. 了解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相关的生物学现象二、教学内容1. 基因的概念和功能2. DNA的转录过程3. 翻译过程及蛋白质的合成4. 实例分析:基因突变与蛋白质功能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2. 通过动画演示DNA转录和翻译过程3. 利用实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4. 课堂讨论: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DNA转录和翻译动画演示3. 相关实例资料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引入基因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的功能2. 讲解基因的概念和功能,解释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3. 演示DNA的转录过程,解释转录的意义和结果4. 演示翻译过程,解释翻译的意义和结果5. 通过一个实例分析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6.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基因突变相关的生物学现象7. 总结:强调基因、DNA转录和翻译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基因、DNA转录和翻译的理解程度。

2. 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相关实验报告,如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基因突变与蛋白质功能关系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介绍一些最新的基因研究领域,如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

2. 探讨基因治疗的应用和前景。

3. 分析一些与基因相关的社会伦理问题,如基因隐私保护和基因歧视。

八、教学资源1. 推荐一些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如《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与调控》。

2. 提供一些在线资源,如基因研究相关的学术期刊和数据库。

3. 推荐一些科普文章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九、教学建议1. 在讲解DNA转录和翻译过程时,可以使用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过程。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参考教案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参考教案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了解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实验方法。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实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和作用,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 教学难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实验方法和原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2. 通过实验演示和分析,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应用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案。

2. 实验材料:DNA模板、RNA聚合酶、核糖核苷酸、翻译模板、氨基酸等。

3. 生活实例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基因与蛋白质的关系。

2. 转录过程:讲解转录的定义、场所、条件及产物,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转录过程。

3. 翻译过程:讲解翻译的定义、场所、条件及产物,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翻译过程。

4.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实验方法:介绍实验原理、步骤及结果分析,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

5. 生活实例解析: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了解基因指导蛋白质合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加深对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理解。

3. 成果展示: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七、学习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知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结果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八、拓展与延伸1. 让学生调查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医药、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情况,了解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实际意义。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教案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教案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基因与DNA的关系1.1 教学目标: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1.2 教学内容:DNA的结构和功能介绍基因的定义和特点基因与DNA的关系解释1.3 教学活动:引入DNA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DNA的结构通过动画或视频讲解基因的概念和特点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索基因与DNA的关系1.4 教学评估:设计小测验或问题,评估学生对DNA结构和基因概念的理解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基因与DNA关系的理解程度第二章:基因编码蛋白质的过程2.1 教学目标:理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掌握RNA的作用和类型2.2 教学内容:转录和翻译的定义和步骤RNA的类型和作用2.3 教学活动:通过动画或视频讲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展示RNA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RNA的类型和作用2.4 教学评估:设计小测验或问题,评估学生对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理解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RNA的理解程度第三章: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3.1 教学目标: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蛋白质的类型和作用3.2 教学内容:蛋白质的结构介绍蛋白质的功能和类型3.3 教学活动:通过模型或图片展示蛋白质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讲解蛋白质的功能和类型,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3.4 教学评估:设计小测验或问题,评估学生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蛋白质类型的了解程度第四章:基因突变与蛋白质合成4.1 教学目标: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原因掌握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4.2 教学内容:基因突变的定义和原因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4.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或故事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原因讲解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4.4 教学评估:设计小测验或问题,评估学生对基因突变概念的理解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影响的了解程度第五章: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合成5.1 教学目标:理解基因工程的概念和应用掌握基因工程技术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应用5.2 教学内容:基因工程的概念和原理基因工程技术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应用5.3 教学活动:通过动画或视频讲解基因工程的概念和原理展示基因工程技术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应用实例5.4 教学评估:设计小测验或问题,评估学生对基因工程概念的理解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基因工程技术在蛋白质合成中应用的了解程度第六章:遗传密码与氨基酸序列6.1 教学目标:理解遗传密码的组成和功能掌握氨基酸的类型和序列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6.2 教学内容:遗传密码的组成和解读氨基酸的类型和特性氨基酸序列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6.3 教学活动:通过图解或实物模型展示遗传密码的组成和解读过程介绍氨基酸的类型和特性,展示相关图片或模型分析具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探讨其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6.4 教学评估:设计小测验或问题,评估学生对遗传密码的理解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氨基酸类型和序列对蛋白质结构影响的掌握程度第七章:RNA干扰与基因表达调控7.1 教学目标:理解RNA干扰的概念和机制掌握RNA干扰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7.2 教学内容:RNA干扰的定义和机制RNA干扰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应用和意义7.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或故事引入RNA干扰的概念和机制讲解RNA干扰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应用和意义7.4 教学评估:设计小测验或问题,评估学生对RNA干扰概念的理解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RNA干扰在基因表达调控中作用的了解程度第八章:疾病与基因突变8.1 教学目标:理解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掌握常见遗传疾病的成因和特点8.2 教学内容: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常见遗传疾病的成因和特点8.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或故事引入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讲解常见遗传疾病的成因和特点,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8.4 教学评估:设计小测验或问题,评估学生对基因突变与疾病关系的理解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常见遗传疾病成因和特点的掌握程度第九章:基因治疗与医学应用9.1 教学目标:理解基因治疗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基因治疗在医学应用中的现状和前景9.2 教学内容:基因治疗的概念和原理基因治疗在医学应用中的实例和效果基因治疗的现状和前景9.3 教学活动:通过动画或视频讲解基因治疗的概念和原理展示基因治疗在医学应用中的实例和效果探讨基因治疗的现状和前景9.4 教学评估:设计小测验或问题,评估学生对基因治疗概念的理解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基因治疗在医学应用中现状和前景的了解程度第十章:综合案例分析与实践10.1 教学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10.2 教学内容:分析与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相关的实际案例实践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相关实验或模拟操作10.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模拟操作,实践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10.4 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对实际案例分析的准确性和深度观察学生在实验或模拟操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基因与DNA的关系: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的概念和特点。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DNA双螺旋结构和基因编码区。

3. 了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及RNA的作用。

4. 能够运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转录和翻译过程中RNA的作用。

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知识。

2.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DNA双螺旋结构、转录和翻译过程。

四、教学准备1. 课件:DNA双螺旋结构、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动画。

2. 案例材料:基因突变导致疾病的相关实例。

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DNA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蛋白质的关系。

提出问题:“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2. 讲解:讲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DNA双螺旋结构,解释基因编码区的位置。

讲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阐述RNA在其中的作用。

3. 案例分析:提供基因突变导致疾病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基因突变如何影响蛋白质合成。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应用,如基因工程、疾病治疗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基因与蛋白质的关系。

提醒学生注意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6. 作业布置: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并思考如何运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基因突变的原因及对生物体的影响。

2. 讲解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包括转录因子、启动子和增强子等。

七、课堂互动1. 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2. 学生代表分享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实际应用案例。

八、知识点巩固1. 通过填空题、选择题等形式,检测学生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知识的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学习目标:
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中间物质──RNA的基本单位、化学组成和种
类,以及它与DNA在组成、结构、功能和分布等方面的异同;
(2)理解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及过程;
(3)比较转录和翻译的异同;
(4)认知和区分相关概念: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密码子与反密码子;
(5)计算问题:基因(DNA)碱基、RNA碱基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2.教学重难点:
(1)理解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和过程
(2)认知和区分相关概念: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密码子与反密码子;
(3)计算问题:基因(DNA)碱基、RNA碱基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以图解方法解决。

三、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结合教材有关转录和翻译的图解、各种对比表及flash动画
演示,化抽象为具体,达到形象和直观的教学效果。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由于本节内容抽象复杂,插图多,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应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教学中,在处理主干知识和侧枝内容的关系时,要做到合理分配时间,明确不同内容的教学要求。

教师要注意将知识及时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

要让学生了解各个知识点间的内在关系,又要能简洁、清晰地概述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仔细分辨并揣摩插图所表达的意思,并能将不同的插图内容与教学流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对插图的处理上,还应分清主次和轻重。

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揭示转录与翻译的动态过程。

因此,教师不仅要利用插图达到形象和直观的教学效果,还应配合教材中的文字描述作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文字信息与图形信息结合起
来,让学生感知到基因的表达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的、相互协调和配合的过程。

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多媒体课件可以形象、生动地反映基因表达的过程,这是纸质教材难以做到的。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应注意选择时机,以达到帮助学生化解难点,化抽象为形象的目的。

不能整节课由多媒体取代,完全弃图不用,从而忽视了学生识图、辨图和分析释图的技能培养。

本节教学需要师生之间有良好的互动基础,教师应设计运用好教材中的问题串,以利于将问题步步深入,营造出探求、推理和发现的科学研究氛围,诱导学生积极应答,参与讨论,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推进。

教师要注意教材结尾的一段文字,以此引导学生从不同层次上认识基因表达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