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教学设计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了解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2. 教学难点: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机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基因、转录和翻译之间的关系。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相关教学素材和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为什么有些人对某些药物过敏”,引出基因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因的概念:讲解基因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 转录:讲解转录的过程,包括RNA的合成和加工。

4. 翻译:讲解翻译的过程,包括tRNA的作用和蛋白质的合成。

5.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讲解基因如何通过转录和翻译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基因、转录和翻译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7.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遗传病的发生机制,如囊性纤维化、镰状细胞贫血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重要性。

8.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基因、转录和翻译之间的关系。

9.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基因表达的调控:介绍基因表达在细胞分化、发育和生理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如启动子、增强子等。

2. 基因编辑技术:介绍CRISPR-Cas9等现代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教师解答。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基因、转录和翻译之间的关系,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3. 情景剧表演:学生分组表演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

2. 掌握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

3. 了解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即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

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与基因、蛋白质合成相关的生物学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

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即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

2. 教学难点: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机制。

遗传密码的解码和氨基酸的合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基因、DNA、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2. 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动画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过程。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探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和现象。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材料: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动画和图片。

2.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基因、DNA、RNA、蛋白质之间的关系和转录、翻译的步骤。

3. 教学道具:如模型或图解,用于展示DNA、RNA、蛋白质的结构和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基因、DNA、蛋白质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用图解或模型展示基因位于DNA上的位置。

3. 讲解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

展示转录和翻译的动画或图片,解释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探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和现象,如转录过程中的RNA合成和翻译过程中的氨基酸合成。

5. 总结教学内容,强调基因、DNA、RNA、蛋白质之间的关系和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或实验报告加深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延伸1. 介绍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与遗传病的关系。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

2. 掌握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3. 了解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4. 能够运用所学生化知识解释生物学问题。

教学重点:1. 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

2.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教学难点:1.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教学案例或问题。

3. 教学视频或动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一、导入(5分钟)1. 提问:什么是基因?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基因的概念。

2. 讲解基因与DNA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出案例:基因突变导致遗传病。

2. 学生分析案例,教师讲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补充和总结。

第二课时: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

2. 讲解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三、动画演示(10分钟)1. 播放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动画。

2. 学生观察,教师讲解。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出案例: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功能改变。

2. 学生分析案例,教师讲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补充和总结。

第三课时:中心法则及其发展一、导入(5分钟)1. 提问:什么是中心法则?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中心法则的内容。

2. 讲解中心法则的发展。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出案例:中心法则在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2. 学生分析案例,教师讲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补充和总结。

第四课时: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与生物学问题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与哪些生物学问题相关?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教学设计(5篇)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教学设计(5篇)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教学设计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课程分析本节课是”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开篇,是本章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课程标准中与此相对应的要求是:“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除了要掌握这个主干知识以外,还需掌握的侧枝内容是DNA与RNA结构的比较、核糖与脱氧核糖的比较、三种不同种类的RNA以及遗传密码的组成。

转录和翻译过程抽象复杂——学生难理解,较多物质和细胞结构参与——学生易混乱,涉及到必修1和必修2中多个章节内容——学生已遗忘,而本节的突破对本模块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没有本节内容的揭示,很多的现象无法解释,很多的研究无法进行,很多的生物技术无法操作。

基于以上考虑,把本节分为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基因表达概念和DNA与RNA比较及转录过程和原理的教学,第二课时学习翻译的过程和原理。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学习完必修一的基础上,已经掌握DNA分子的结构、DNA的复制、DNA和RNA的区别,但存在缺陷,具体表现在:概念、过程不清,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不足,因此应该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学习目标第一目标:识记,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第二目标: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通过对“遗传信息究竟如何表达?”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第三目标: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设计理念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温故知新,创设情景。

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引入课题,并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新知识,以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本节重难点对转录和翻译的物质结构基础和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要求达到理解和运用层次的目标。

比如“为什么RNA适于作DNA的信使呢?”就需要运用有关DNA和RNA结构的知识,对比设疑,加工提炼,以及对其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进行分析。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教案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2)掌握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3)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即中心法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型演示,观察和分析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2)利用基因表达工具,进行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实验操作;(3)通过案例分析,运用遗传信息传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健康的态度;(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基因与DNA的关系:介绍基因的概念,解释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2.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讲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包括RNA的合成、核糖体的作用以及蛋白质的合成。

3.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介绍中心法则,包括DNA到RNA、RNA到DNA、RNA到蛋白质以及RNA复制等过程。

4. 基因表达工具的使用:介绍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转染技术以及基因敲除等方法。

5. 案例分析:分析遗传信息传递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2)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3)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即中心法则。

2. 教学难点:(1)基因表达工具的使用;(2)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2. 利用模型演示,直观展示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3. 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基因表达工具的理解;4.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基因、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的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基因表达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运用遗传信息传递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DNA、RNA和蛋白质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让学生了解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DNA、RNA和蛋白质的关系,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 教学难点:转录和翻译的详细步骤,以及如何理解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DNA、RNA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2. 通过动画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设计实验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动画和示意图,用于讲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 准备实验材料,用于实验模拟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DNA、RNA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2. 讲解:讲解DNA如何转录成RNA,再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3. 展示:展示相关的动画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4. 实验:进行实验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6.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转录和翻译的理解。

六、教学内容:1. 转录和翻译的生物学意义。

2. 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

3.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转录和翻译的生物学意义,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

2. 教学难点: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复杂性。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生物为例,阐述转录和翻译的生物学意义。

2. 通过图表和数据,展示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

3. 引导学生探讨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九、教学准备:1. 收集相关的生物案例,用于阐述转录和翻译的生物学意义。

2. 准备图表和数据,用于展示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

3. 分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十、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DNA双螺旋结构和基因编码区。

3. 了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及RNA的作用。

4. 能够运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转录和翻译过程中RNA的作用。

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知识。

2.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DNA双螺旋结构、转录和翻译过程。

四、教学准备1. 课件:DNA双螺旋结构、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动画。

2. 案例材料:基因突变导致疾病的相关实例。

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DNA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蛋白质的关系。

提出问题:“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2. 讲解:讲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DNA双螺旋结构,解释基因编码区的位置。

讲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阐述RNA在其中的作用。

3. 案例分析:提供基因突变导致疾病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基因突变如何影响蛋白质合成。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应用,如基因工程、疾病治疗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基因与蛋白质的关系。

提醒学生注意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6. 作业布置: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并思考如何运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基因突变的原因及对生物体的影响。

2. 讲解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包括转录因子、启动子和增强子等。

七、课堂互动1. 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2. 学生代表分享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实际应用案例。

八、知识点巩固1. 通过填空题、选择题等形式,检测学生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知识的掌握。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

2. 掌握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能够解释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3. 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及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基因与DNA的关系2. 转录:DNA到mRNA的合成过程3. 翻译:mRNA到蛋白质的合成过程4. 蛋白质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5. 实验:观察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蛋白质的功能。

2. 教学难点:转录和翻译的详细步骤,蛋白质功能的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基因、DNA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动画,直观展示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思维。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动画,用于讲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 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进行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实验。

3. 准备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2. 讲解:介绍基因的概念,解释基因与DNA的关系,阐述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演示: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动画,展示转录和翻译的详细步骤。

4. 实践: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5. 总结:强调蛋白质的功能及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还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基因、转录、翻译和蛋白质功能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①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②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1.2过程与方法:①作好本章的引子。

②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与侧枝内容的教学要求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同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方法2. 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①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2.2 教学难点①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3.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片段1:导入师:当我们认识到基因的本质后,能不能利用这一认识,分析现实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呢?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不像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描述的那样,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呢?生:讨论、争论,看图,形成新的问题(提出探究的问题,引起悬念,明确探究的目标)师:如果能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你认为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生:需要使恐龙DNA上的基因表达出来,表现恐龙的特性。

师: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研究“基因的表达”。

引导学生看本章的章图。

询问学生看懂了什么,又产生了哪些问题。

师: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导入新课。

片段2学习转录过程师:DNA在细胞核中,而蛋白质合成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两者如何联系起来?推测有一种物质能够作为传达DNA信息的信使,科学家发现此物质就是RNA。

师:如何解读DNA信息?生:看图分析比较核糖和脱氧核糖的区别,通过图形和CAI课件的演示,认识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并且完成对比表格。

RNA与DNA的比较师:DNA是如何转录的,特点是什么?转录的单位是什么?转录与复制有何异同?(通过问题的步步深入,学生推理分析,形成结论)生:学生阅读教材找到答案。

(结合图解、讲CAI课件,认识转录的过程)教师讲述:DNA相当于总司令。

在战争中,如果总司令总是深入前沿阵地直接指挥,就会影响他指挥全局。

DNA被核膜限制在细胞核内,必须先把遗传信息传给mRNA,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教师提问:为什么mRNA适于作DNA的信使呢?DNA的遗传信息是怎样传给mRNA 的?结合多媒体课件或图示教师精讲点拨:①DNA双螺旋解开,DNA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其中一条链提供准确模板;②游离的核苷酸随机地与DNA链的碱基碰撞,当核苷酸的碱基与DNA的碱基互补时,两者以氢键结合。

③新结合的核苷酸连接到正在合成的mRNA分子上;④合成的mRNA从DNA链上释放,而后,DNA双链恢复。

学生听讲、阅读、思考,师生讨论共同完成以上问题,即①mRNA为单链,而且比DNA短,因此能够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中;②转录成的RNA的碱基序列,与供转录用的DNA单链的碱基序列之间的碱基是互补配对关系,与DNA双链间碱基互补配对不同的是,RNA链中与DNA链的A配对的是U,不是T。

这样转录出的这个mRNA与DNA另一条链的碱基序列基本相同,只是DNA链上T的位置,RNA链上是U,从而保证了转录的准确性。

教师讲述:转录与复制都需要模板、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规律,等等。

可以从所需条件、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规律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

师:转录得到的RNA仍是碱基序列,而不是蛋白质。

那么,RNA上的碱基序列如何能变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呢?RNA如何将信息翻译成蛋白质?设疑提问:通过转录过程遗传信息传递给mRNA,那么传到mRNA上的遗传信息是怎么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呢?引出第二部分教学内容——翻译(同时板书)翻译:继续设疑: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多少种?(20)2.mRNA只有4种碱基,怎样决定20种氨基酸呢?让学生根据下面提出的问题分组讨论mRNA上的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交流结果。

问题:1为什么不是一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2为什么不是两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3为什么是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4三个碱基组成的一个密码子共有多少钟?5.64种密码子和20种氨基酸怎样对应?让学生阅读教材P65密码子表。

问题提升:分析讨论P65【思考与讨论】1、2、3总结密码子的两个特性——通用性和简并性(同时板书)巩固练习:教材P67拓展题:1.和2继续设疑:是谁把细胞质中游离的氨基酸运到蛋白质的“装配机器”——核糖体上的?————引出tRNA课件显示:tRNA的结构示意图,特别注意反密码子的种类和读取的方向(61种,从携带氨基酸的那一端开始读取)继续设疑:tRNA怎样把细胞质中游离的氨基酸运到蛋白质的“装配机器”——核糖体上呢?————引出对翻译过程的学习翻译的过程:首先提出问题串:翻译的场所、过程、原料、产物、酶、模板、模板的去路、配对的原则分别是什么?再播放课件动画演示翻译的过程,提醒学生带着问题仔细看。

然后填表并进行角色表演,演错了下台。

(课前,我先依次把写有密码子AUG、UAC、CAC、CAU、AGU、UUU、UAA、CUC、的硬纸片粘在一根长绳子上作mRNA,在十张等大小的长方形硬纸片上分别写上“亮氨酸、甲硫氨酸,组氨酸、组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等。

再准备画有反密码子为UAC、AUG、GUG、GUA、UCA、AAA、AUU、GAG的tRNA的纸帽子。

裁好的胶带作肽键。

)角色扮演:一.选演员(原则:根据回答下列问题的准确率和速度来确定扮演各个结构的演员。

)1.翻译的场所是什么?核糖体里有几个位点?——定核糖体2.翻译的模板是什么?什么是密码子?——定mRNA3.起始密码是什么?对应的反密码子是什么?——定反密码子为AUC的tRNA。

依次找出其它扮演tRNA的演员。

二、准备1.演员生1核糖体站在前面面向全体同学。

2.两个演员mRNA生2和生3分别拽着绳子的两端站在两边.3.转运tRNA戴好各自的帽子,在前面站成一排。

4.老师把氨基酸纸片贴在黑板上。

5.其他同学是观众,观看他们是否有错。

找出错误的同学替换出错演员上场。

三、表演1.生2和生3,让绳子上的密码子AUG、UAC、分别进入核糖体生1的位点1(右手)和位点2(左手)。

2.戴UAC帽子演员生4出列赶紧到黑板上拿甲硫氨酸,然后到生1处摘下帽子与密码子识别互补,3.戴AUG帽子演员生5赶紧到黑板上拿酪氨酸,然后到生1处摘下帽子与密码子识别互补,4. 生1拿肽键的胶条把两个氨基酸连在一起,形成一个二肽,放在生5手里,沿mRNA移动一个密码子的位置。

生4离开,生5进入1号位。

5. 生6携带组氨酸进入2号位,重复前面的步骤,直到没有演员过来,翻译停止。

6. 最后生1介绍:“肽链离开核糖体,被送到相应的位置盘曲折叠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我离开mRNA,然后mRNA可能会解体。

鼓掌,退场。

总结提问:谁搬运了组氨酸?(生4和生5)这说明了什么?(一种tRNA只能搬运一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tRNA搬运。

总结概述:分别找两个学生概述翻译的过程,总结翻译的概念。

(板书)再设疑:若短时间需要合成大量相同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精密的细胞是如何保证的呢?引导学生看教材最后一图,并播放动画。

让学生明白:一个mRNA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四、完成预习作业中的实践活动:破译遗传信息。

提问:通过上面的探索过程,相信大家已经学会怎样破译基因所含的遗传信息了。

现在请同学们完成预习作业中的第二部分:破译遗传信息。

(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答案:根据“基因→mRNA→蛋白质”这条主线。

这段遗传信息所决定的氨基酸序列是:甲硫氨酸-谷氨酰氨-酪氨酸-甘氨酸-谷氨酰氨-亮氨酸-亮氨酸(这样处理保证整节课的完整性,因为在课的开始,提出了问题:“这个基因决定着什么样的生物性状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主要内容。

”所以,在课临近结束时,让学生完成实践,学生获得成就感。

而且,通过实践,使学生回顾了这节课新知识的主线条:基因→mRNA→蛋白质;从知识回顾中还获得了新知识,那就是在实践中发现的:多种密码子可以决定同一种氨基酸及终止子的意义等。

)课堂小结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插图多而复杂。

尤其是转录过程流程图、翻译过程流程图和一个mRNA分子上的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示意图等。

备课时教师要仔细分辨并揣摩插图所表达的意思,并能将不同的插图内容与教学流程有机的结合起来,还要分清主次和轻重。

课后习题1.下列对转运RNA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每种转运RNA能识别并转运多种氨基酸B.每种氨基酸只有一种转运RNA能转运它C.转运RNA能识别信使RNA上的密码子D.转运RNA转运氨基酸到细胞核内2.遗传物质的功能之一是传递遗传信息,下列哪一项与该功能无关( B )A.DNA复制 B.蛋白质合成C.细胞分裂 D.生殖3.不属于基因功能的是( B )A.携带遗传信息 B.携带遗传密码C.能转录信使RNA D.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4.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决定蛋白质种类的是( B )A.核苷酸 B.信使RNAC.核糖体 D.转运RNA5填空题:已知几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为精氨酸:CGU、CGC、CGA、CGG、AGA、AGG 缬氨酸:GUU、GUC、GUA、GUG甘氨酸:GGU、GGC、GGA、GGG 组氨酸:CAU、CAC 色氨酸:UGG甲硫氨酸:AUG(1)用化学方法使一种六肽分子降解,在其产物中测出三种三肽:甲硫氨酸—组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缬氨酸—甘氨酸;甘氨酸—甲硫氨酸—组氨酸①这种六肽的氨基酸顺序为。

②编码这个六肽的DNA分子至少含个脱氧核糖。

(2)某一蛋白质分子分析表明,在编码甘氨酸的位点上发生的三个突变都是由一个碱基替换引起的。

突变的起源如下:则甘氨酸最可能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基因片段转录链中转录成GUC的CAG突变为CAA时,这种突变的结果对该生物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①精氨酸—缬氨酸—甘氨酸—甲硫氨酸—组氨酸—色氨酸②36(2)GG(3)没有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